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网络群体怎么发展

网络群体怎么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19 18:44:14

① 虚拟网络群体的表现形式

虚拟网络群体的表现形式分为一是现实群体的网络化,例如班级、支部、小组等现实群体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二是基于网络而诞生的群体,即以网结缘和因网结缘的群体。

不管是那种形式的网络虚拟群体,理性与非理性行为便是两类主要参与行为。网络理性群体主要是指网络参与者理智地看待问题,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逻辑来分析问题,参与对事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事件的解决提供合理可行的策略。

网络非理性群体表现为网络参与者在讨论中的情绪化、过激性的观点、意见及行为的表达、流露与实施,如围攻、谩骂某人等。

网络虚拟群体的特点

网络虚拟群体具有偶发性、狂热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网络虚拟群体由于发生场域——网络的影响,有着更强的匿名性,更加不受一般的社会规范所约束,因此有着更强的狂热性。

网络群体因为是通过网络集结而成的数字化的虚拟集体,这也决定了这种群体的成员成分较杂,虽然总的看来, 网络虚拟群体的主体是大学生, 但网络无疆界,没有实的界线,只有虚的划分,即使你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也可能成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中的一员,这些都决定了构成的复杂性。

这种群体的复杂性也导致了群体中的个体呈现一种弱联系的关系,随时可以加入或退出这一虚拟群体,很少有成员对这一虚拟群体有较强的归属感。

② 网络社交的网络社交的兴起

互联网导致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组织和生存模式悄然走进我们,构建了一个超越地球空问之上的、巨大的群体——网络群体,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在逐渐浮现出崭新的形态与特质,网络全球化时代的个人正在聚合为新的社会群体。
在此新时代中,信息网络将会是未来社会的神经系统,而其对整个社会与个人生活的冲击,将远高于传统沟通设备所带来的影响。不管你认为Internet联结起来的是什么具体事物——电脑、资源,还是说Internet作为一种媒体,我们都不能忽视主体——人的存在。可以说,Internet联结起来的是电脑,其中流动的是信息,开发出来的是资源,但吸引的是电脑前面的人。在本质上它是一种“人”的网络。如果说Internet是一种媒体,那么,它的“人文”层面更是不可忽视——有离开人的媒体吗?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交往,则有可能既是直接的(通过网络技术直接地互动)又是全面地包括了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在交往。这意味着,网络时代的人类交往冲破了工业社会交往的限度,一方面是人们通过网络间的混合纤维、同轴线缆、蜂窝系统及通信卫星的信息传播而及时地进行交往,这种形式无需商品的中介而由网络媒介直接地连通起来;另一方面,这种交往形式又具有一种精神的内在化特质,过去那种“电脑一服务器”模式正在向“网络一用户”模式转切,网络交往实质上是一种联结不同网络终端的人脑思维的虚拟化、数字化的交流和互动。
可见,新生的网络社会具有着不同以往任何社会形态的两面性,它是由人类、民族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这些众多的“网”环环相扣、错综复杂地交织而成的。
随着Friendster.corn、Orkut.corn、Ryze.com、Tribe.net、Linke—din.com等网络社交网站的兴起,网络社交蓬勃发展,新的互联网热再次升温,有分析人士甚至说,网络社交将缔造人际交往的新模式。以Friendster.com为代表的网络社交网站自2003年3月悄然问世后,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已风靡全美。前段时间,Friendster拒绝了Google的4000万美元收购计划,因为据估计Friendster的市值超过5000万美元。对于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网站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据美国互联网调研公司Com Score最新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数越来越多,从2007年的4.64亿增长到今年6月的5.8亿,增长了25%。目前,在美国有250家网络社交网站或公司。2008年一觉醒来,中国SNS网站(网络社交网站)似乎遍地开花。成立于2005年12月的校内网无疑是国内最早的追随者之一。海内网、开心网、天际网、51社区……中国瞬间冒出为数众多的SNS网站、网络社交声势极为浩大:700万人拥有Friendster网站的账号,另外,每周还有20万的新用户加入;搜索引擎google公司旗下的Orkut网站的用户正以每周10%的速度增长着;MySpace网站的使用者达到了200万;多达1600万人在Tickle网站注册。网络真正形成一个社会,而不仅仅是一种新媒体、新商务和新的交流方式。最大的特征就是个人成为互联网的主体,具体地说,未来每一个人,除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在网络上都有一个自己的代表,在网络上能够体现你的个性、你的思想、你的各种信息,同时也可以随时与你沟通交流,每一个人都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③ 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1、将成为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互联网正在为全球产业发展构建起全新的发展和运行模式,推动产业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全面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2、将成为世界创新发展的重要新引擎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未来全球创新驱动发展中最为广泛、最为耀眼、最为强劲的创新动能源泉,将成为全球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引领者。

3、将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新渠道

科技改变未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正在因为互联网发展得到广泛体验。互联网促进了开放共享发展,泛在化的网络信息接入设施、便捷化的“互联网+”出行信息服务、全天候的指尖网络零售模式、“一站式”旅游在途体验、数字化网络空间学习环境、普惠化在线医疗服务、智能化在线。

4、将成为各国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指尖治国”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政务、大数据决策、微博、微信、脸谱、推特等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政府传统运行模式,构建起网络化、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全天候政府,精准服务、在线监管、预测预判、事中事后处置、网络民意调查等能力全面提升。

5、将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舞台

互联网正在开启一个大连接时代,网络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全球互联网发展九大趋势

④ 网络传播中的社区和群体之间关系如何

社区是网络群体形成的基础。网络群体的形成,主要基于社区这样一种人群的聚合形式。

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

网络中出现的社区也被称为虚拟社区,而今天的网络社区更多的是后来兴起的其他应用。

虚拟社区虽然依赖于网络这样一.种虚拟空间,地域上的共同性已不是其主要特征,但是,意识、行为及利益的共同性仍然是虚拟社区的重要特点,因此,它仍然是一种社区。

有研究者认为,尽管虚拟社区是以网络空间为交流平台的,但是,它的出现,像传统的社区一样,仍然源于人类的四种基本需要。

1、兴趣: 人们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进行交流。

2、关系: 人们分享一些相似经历或经验而形成某种关系。

3、幻想: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索幻想和娱乐的新世界。

4、交易: 人们交换关于产品的信息或进行实质性的商品交换。这四种需要,是社区的维系要素,是社区成员形成牢固关系的基础。

总结

网络社区与网络中的群体这两个概念虽然常常被人混用,但是,两者又是有一定区别时。网络中人群聚集互动的地方都可以被称为社区,有些社区能形成稳定的群体,有此社区不尽然。但是,将人群偶然汇集的社区建设成具有稳定关系、有群体意识的社区,是很多社努力的一个目标。

⑤ 针对沉浸于网络的群体,你有什么好的方式方法来帮助他们

帮助他发现其他兴趣爱好点,然后给他创造条件发展这个爱好。比如锻炼,园艺,美食等等。其实很多整天上网的人自己也觉得无聊,只是没有更好打发无聊的方式。

⑥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趋势介绍

有关专家对近几年发生的十多起互联网内外的“群体性事件”分析后发现,这些事件有三种类型,并呈现出网上、网下群体性事件联动的特点。
一是“现实与虚拟并存型网络群体性事件”。如重庆、三亚等地发生的出租车司机罢运,先是出租车司机小规模群体性抗议,同时一些人把相关情况散布到互联网上引起更多人关注,随后形成了两个更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即现实社会的全城出租车司机罢运,与网上以出租车司机为主要话题的群体性讨论。这两个事件互相“感染”,增加了事件对抗性。
二是“现实诱发型网络群体性事件”。如“周久耕事件”,直接诱因是南京江宁区房产原局长周久耕在会上,发言反对房地产商降价以及抽名贵烟。他的言行引发了网上持续热议,主要矛头集中到官员的职务消费上。现实社会并没有发生群体性对抗,而网民在网上则形成了强大的“表达对抗”。
三是“现实诱发网内网外变异型群体性事件”。如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中,一位青岛籍留学生高举藏独旗帜遭到网民强烈谴责,引起了网上大规模的群体性抗议,然后逐步升级到“人肉搜索”,当得知这位学生父母在青岛的住处后,一些网民聚集到那里抗议,在各方劝阻下事件才得以逐步平息。
“从说到做”。网民开始对看不顺眼的干部违法违规行为动真格。过去,网民也多次在网上曝光某些党政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但多是“说说就罢”。网民呈现出“不处理当官的就绝不罢手”的态度。
政治意识、参与意识萌发。如干部出国消费清单公开后,对有关干部作出了处理。随后,一些网民主动曝光一个个清单,曝光-查处-免职这样的“定律”,大大增加了网民的主动意识、主体意识。

⑦ 如何运用人际传播和网络群体传播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

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是人际传播现象的一种。指一个人的内在传播。即个人自己向自己发出信息,并由自己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同一个人,二者集于一身,这种传播通常不使用传播媒介。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前者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它可以使传者与受者直接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共聚一堂,促膝交流,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后者使用的媒体主要有电话、交互电视、计算机网络、书信等,它可以使传者与受者克服空间上的距离限制,从而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主要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因此,群体传播是群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议程设置: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

沉默的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或"集群行为",指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不同于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在有多人参与的社会互动中,人们的行为由个人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群体行为产生的事件往往是反复出现的常规事件,各种社会管理机构和制度主要是针对这类常规事件而设立的。

融合新闻:"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

科学互涉:网络版本解释暂无出现,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互影响走向复杂性科学的道路。

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明力不能马上得以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面影响减弱或消失,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阅读全文

与网络群体怎么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不能接收信号怎么办 浏览:874
ps网络打印机无法共享 浏览:305
为啥我的网络信号是e 浏览:972
网络老是掉线是什么情况 浏览:744
网络桥接小米路由器 浏览:705
没有网络安全的企业 浏览:481
华为麦芒五如何上5g网络 浏览:613
小米在哪里修改无线网络 浏览:659
重置路由器后网络用不了了 浏览:887
5g网络耗电量是多少 浏览:758
现在最新的网络安全手抄报 浏览:698
插网线网络连接信号差 浏览:723
小电视网络wiFI很卡 浏览:893
深圳网络教育哪个正规 浏览:598
手机怎么看网络号码 浏览:72
装网络要买电脑吗 浏览:673
有没有哪个音乐软件不用网络 浏览:233
计算机网络笔试题目 浏览:601
苹果移动蜂窝网络不稳定 浏览:872
中国安全网络安全法实施时间 浏览: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