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网络谣言传播具有多渠道性
网络谣言生于虚拟世界,但由于主流媒体的传播,使网络谣言接触到更多受众,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事实。若谣言起于网络且只由网络传播,就不会造成相同的影响。但若网络谣言被主流媒体当成新闻来报道,则谣言便可能发展成公司或组织在信心和信誉上的危机。
2.信息闭塞导致谣言产生
很多传播学者和危机管理学者都有一个共识,即“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之所以能盛行,有很多原因,个人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状况、政治环境因素等对谣言的流行都负有责任。③而信息闭塞、渠道堵塞是谣言盛行的一个很大原因。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类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自己的生活状况,并给出决策。当信息渠道封闭、信息交流不再通畅的时候,人们出于对信息缺乏的恐慌,就会编造谣言,相互流传,以缓解自己的不安情绪,同时表达自己的不安。
3.传播者有目的地制造谣言
网络上的谣言大多属于黑色谣言,即传递坏消息、诽谤他人、制造骚乱。谣言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泛,而且成本低廉,效果奇佳。在西方,大多数政治谣言的传播都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诽谤政敌、改变选民态度等。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政治体制,政治谣言的传播并不成为典型。然而,谣言仍然作为一种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商业战争中,谣言的似真似假影响着股市的攀升、企业的并购。同时,出于对他人的报复,也有人制造谣言,对他人进行中伤。甚至在职场中的人事调动中,也有人散布谣言,以确保自己的地位或者赢得晋升机会。总之,造谣者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制造谣言,并利用谣言达成目的。
4.弱势群体发泄不满情绪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这样就会有一些社会个体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平头百姓痛恨腐败现象,市井小民表现出仇富心理。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他们在能力、权力和财富上无力反抗的时候,就会选择一定的方式进行发泄。于是,他们制造谣言,以赢得舆论的支持,完成自己对目前处境的不满情绪的发泄。谣言作为一种廉价的、效果显着的传播方式,在迅速传播中满足了弱势群体的发泄心理,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同样,弱势群体更容易传播相对有利于己方的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宣传了自己的隐秘愿望,获得了快感。
B. 什么叫谣言
所谓的谣言就是别人恶意中伤你,说了你的一些不好的话,让你无中生有,让别人对你也产生这种恶意。
C. 网络谣言的三个特征都是什么要如何辨别这些谣言
要知道无论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期间,还是在一些大事发生的过程当中,总是会伴随着一些谣言。要知道对于我们来说是能够去接受真相的,但是却不能够接受,来自于谣言的摆布。而且这些谣言当中,大多数都是带有一些恶意中伤的。但有的时候正是因为这些谣言的散播速度比较快,所以很难很快的去控制,并且抓到这些谣言散播的源头。
其实网络谣言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官方来说,还是对于个体来说伤害都是非常大的,而这些谣言的散播者也并非一定能够从中获利,而是单纯扰乱了整个社会的秩序,造成了一些民众的恐慌。
D. 网络谣言的特征
网络谣言[1]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2]偷换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谣言防不胜防;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从众心理加速传播。网络谣言尤其是网络政治谣言由于真伪难辨、蛊惑性强,容易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局失稳。许多国家把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作为谣言治理的重要内容,综合施策、严厉打击。[3][1]
2013年9月9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网络谣言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该司法解释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4]显示,截至2018年7月,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谣言数据库,已积累谣言及辟谣数据超过5万条。其中,2017年与食品谣言相关的信息达1.7万余条。[5]11月20日报道,小视频成谣言传播新渠道。[6]
中文名
网络谣言
介质
网络介质
内容
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
涉及领域
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等
特点
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E. 网络谣言的特征是什么
网络谣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通过网络传播,主题夸张,无事实根据。
F. 网络谣言到底是什么内容
以捏造、变造、夸大的事实,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广泛传播的一种言论,大致分为政治谣言、社会谣言和个人八卦三类。
政治谣言以煽动民众不满、制造社会动荡,从而引发内乱,导致政权更迭为目的。政治谣言包括:镇压、屠杀、示威、民族仇恨、种族歧视、动乱、暴乱、迫害……
除此之外,政治谣言也包括一些泄私愤的相似言论。
社会谣言主要两类:一类以煽动资源紧张、制造资源性恐慌从而从中渔利为目的。包括以自然灾害、供应短缺、政策紧缩、成本上升、产量下降为借口散发的物资供应紧张言论,内容如:地震、海啸、暴雨、干旱、泥石流等导致物资供应短缺(如近两年的豆你玩儿、蒜你狠、葁你军……)。
除此之外,社会谣言还有一类纯属为吸引眼球而恶搞的不实言论,比如大桥垮塌、地震、海啸……
个人八卦也有两类:一类通常以捏造、变造、夸大个人隐私、行为,满足民众猎奇心理,从而达到提高人气、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如一些网站媒体发布的XXX明星跳楼死……;
另一类以捏造、变造、夸大个人隐私、行为,诋毁个人声誉来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如一些个人在论坛、微薄等网络媒体上发布的XXX局长贪污、淫乱……
G. 什么情况算是网络传谣
法律分析:通过网络传授谣言的,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的罪名,具体构成什么罪名,依据谣言的类型而定。网络谣言的主要特征是虚假,违背科学依据、常识、真实情况,主要依靠不知道真相的网民转发。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H. 网络谣言类型主要有
网络谣言类型主要有,根据制造的
网络谣言内容的不同,网络谣言主
要分成六类:一,网络政治谣言;
二,网络灾害谣言;三,网络恐怖
谣言;四,网络犯罪谣言;五,网
络食品谣言;六,产品安全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