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每次开机提示局域网所有的机器网络上重名(不是IP地址冲突)实际上网络上并没有重名(计算机名)
建议按一下顺序看一下:
1、计算机名与计算机描述不是一回事,看一下是否混淆了。(记住是“更改”里面的,改描述是没有作用的);
2、确认局域网上是否有没发现的重名机器,可以用Lansee来看一下,比较方便;
3、如果是网吧,检查计费系统本身是否有问题;
4、禁用TCP/IP里的netbios。
Ⅱ 什么是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简称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硬件、软件及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简单的说即连接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系统。最着名的计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支持大量应用程序和服务,例如访问万维网、共享文件服务器、打印机、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等。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Ⅲ 计算机网络是如何产生的举例介绍或阐述机器网络、信息网络和网络化社会的形成机理,了解网络化的社会影
摘要 计算机网络形成机理
Ⅳ 什么叫网机
网机,是一个品牌;是一个新物种名称(如高铁);是一个通信时代(如小灵通时代)!
网机,是智能助手;是赚钱工具;是万物遥控器!
网机,是钟系统集团旗下的一个高科技产品、项目。
Ⅳ 什么是网络主机
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体(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 CPU、内存、硬盘、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
在网络技术中是关于发送与接收信息的终端设备。
Ⅵ ping机是什么意思,如何ping别人机器
Ping是典型的网络工具。Ping能够辨别网络功能的某些状态。这些网络功能的状态是日常网络故障诊断的基础。特别是Ping能够识别连接的二进制状态(也就是是否连通)。但是,这只是能够告知你的网络运行状况的众多行为分析中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设网络是一个黑匣子,对此你事先一无所知。通过适当地刺激网络和分析网络的反应,正确地应用网络行为分析模型确定这个黑匣子的内部
状态。这就使网络工程师和用户不必专门访问网络的组成设备(也就是接口、交换机和路由器)就可以了解一个网络通道。
向网络发送数据包。用网络的正常状态和网络标准作为分析模型。接下来,把可能的网络反应同已知的状态联系起来,就可以识别网络的内部
状态,如连通性。
在使用Ping的情况下,这只能使简单的事情更加复杂。向一个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Echo数据包,可以得到ICMP(互联网信报控制协议)应答,
你就可以确定在网络路径上存在连接。这很简单,但是功能却非常强大,因为它可以指出更有趣的可能性。
当然,网络从来不是理想的。网络对刺激的反应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来说,Ping要重复这个过程不只一次,然后进行统计评估。按照这种做法,Ping大体上可以确定往返时间(RTT)的统计变化以及丢包率(往返时间为无穷大)。根据这个额外的信息,可以稍微多的了解到网络通道中的一些信息,但是了解的并不多。
Traceroute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工具。利用与中间路径第三层设备有关的已知的行为和IP报头的生存时间(TTL)域,Traceroute能够确定主机与某些目标主机之间的第三层的设备的排列顺序。要完成这个任务,Traceroute不是发送一个数据包,而是发送一系列具有TTL特殊设置的数据包,从1逐步增加到255个,直到达到预定的目标。Traceroute然后能够识别以ICMP TTL到其信息应答的每个第三层接口的IP地址。
Traceroute因此可以提供一个功能,了解两个主机之间IP路由的状态。显然,这样的状态很多,比简单的二进制的连接状态要复杂。
Traceroute需要大量增加网络路径的样本来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还有更多的工具可以显示网络路径的不同方面,甚至Ping和Traceroute也增加了其它的功能。有些工具依赖非常高级的数学网络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包括队列理论、非随机损失分析和错误的关联等。
那么,要点是什么呢?这有点儿像盲人摸象的老寓言,每个盲人都以不同的特点解释象(有人说像蛇,有人说像堵墙,有人说像树干),因为每一个路径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访问的。他们谁也不清楚他们正在处理的是什么。
因此,网络就是这种东西,不断地变化、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并且阻碍诊断。然而,可以广泛应用网络分析模型,而不是对简单的网络状态进行一点一点的分析。高级取样和分析过程可以详细揭示所有的端对端的路径的结构。
“新网络科学”栏目介绍的许多最新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了这个方法。事实上,这些系统提供的观点更精确。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是使用现代的声纳精确地生成的一个由温度、表面和盐度等所有的细微变化形成的声波以准确地描绘海洋的洋底、洋流和海洋生物存在的状态。并不是简单地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
更好的是,这些系统能够有选择地分析网络对具体应用程序的反应。这些应用程序包括备份与恢复、VoIP、视频、协作环境等处理系统以及其它应用软件。数据包的大小、负载、协议和传输速率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网络改变其特点。
如果你发现Ping和raceroute用处不大,考虑一下,你使用的仅仅是你可能拥有的工具的很小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像素的图形不能向你展示整个画面一样,Ping也不能告诉你整个情况。
Ⅶ 蹭网的那个机器(就是有了这个机器能接受别人家的无线网络)叫什么,多少钱。
现在蹭网的工具一般都是蹭网器,或者是蹭网卡比较好用,可以通过搜索周边的无线信号,然后破解之后供自己使用,是一些经常在外地需要网络的商务常用的工具,基本上一百左右就能搞定,当然,如果有特殊需求的话,价格会相对比较高,我球69086后面是9654如果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给你几个试试。
Ⅷ 技术机网络技术是什么
按照目前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计算机、数学、软件测试等于编程有关的专业,前景会好。
现在IT行业发展很迅速,很多人做程序开发工程师,或者是网络运维,这些都是一些高薪职业。
如果不想敲代码,互联网营销的专业前景也不错,不过部分学校可能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新闻传播学专业里面,课程学习或许不够细致,所以有不少人选择校外的系统学习,增强自己的能力。
Ⅸ 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计算机 谁什么时候发明了计算机网络 求告知。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参考链接:
计算机_网络
http://ke..com/view/3314.htm
----------------------------------------------------------------------
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解释一下就是阿帕网,这是最早的。
1969年12月, Internet 的前身——美国的ARPA网投入运行,它标志着我们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这个计
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技术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它为后来的计算机网络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初,随着PC个人微机应用的推广,PC联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各种基于PC互联的微机局域网纷纷出台。
这个时期微机局域网系统的典型结构是在共享介质通信网平台上的共享文件服务器结构,即为所有联网PC设置
一台专用的可共享的网络文件服务器。PC是一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计算机,每个PC机用户的主要任务仍
在自己的PC机上运行,仅在需要访问共享磁盘文件时才通过网络访问文件服务器,体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
间的协同工作。由于使用了较PSTN速率高得多的同轴电缆、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使PC网上访问共享资源的速率和
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基于文件服务器的微机网络对网内计算机进行了分工:PC机面向用户,微机服务器专用于提供
共享文件资源。所以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分层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存在不同的分层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它们的产品之
间很难实现互联。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国际标准,
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进入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特别是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 ,从而极大
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全球以美国为核心的高速计算机互
联网络即Internet已经形成,Internet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而美国政府又分别于1996年和1997
年开始研究发展更加快速可靠的互联网2 (Internet 2)和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可以说,
网络互联和高速计算机网络正成为最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