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次革命到底指的是哪两次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又称“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产生了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北洋系军政集团领袖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初,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赢得胜利,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厉行独裁的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收买兇手,于3月20日晚在上海沪宁车站暗杀宋教仁。革命党人迅速协助租界当局捕获兇手,宋案真相大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但由于实力不足,国民党的军事领袖黄兴迟疑不决,主张法律解决,孙中山的革命动员受到挫折。4月,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两千五百万英镑的大借款(见善后借款),获得了战争经费,遂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5月初,北洋第六师、第二师在湖北都督、副总统黎元洪支持下相继入鄂,统制湖北地面,并监视江西。6月,袁世凯又下令罢免坚决反袁的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柏文蔚,三督相继被迫下野。
孙中山面对革命党人不战而走的屈辱处境,愤懑万分,决心冒险起兵。在孙中山的动员下,李烈钧于 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于12日向进驻九江的北洋第六师发动进攻,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以及重庆等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的二次革命全面爆发。但是,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连国民党的多数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因此,这场革命很快就遭到挫败。在江西战线,北洋第一军于7月25日占领湖口,8月18日占领南昌。在江苏战线,讨袁军于7月16日至22日间在徐州地区与北洋第二军和张勋所部会战失利,直退南京。上海讨袁军进攻北洋军驻守的制造局屡攻不克。其馀各省动员起兵迟缓,湘、粤、闽北援之师迟迟不发。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各地相继取消独立。不久,南京第八师等部下级军官及士兵重新举起讨袁的大旗,于8月11日宣布恢复独立,士兵们义愤填膺,人自为战,与重兵云集的北洋军展开了顽犟的血战。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不畏犟权,英勇奋战。它的失败也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软弱性。
② 中国二次革命指的是什么时候
二次革命是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又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改革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③ 什么是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经过
开端
1913年7月12日,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下,被免职的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1913年南京,组织讨袁,宣布江苏独立。推举江苏都督程德全为南军司令,但程弃职,逃遁上海。随后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湖南谭延闿、福建许崇智和孙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布独立。浙江朱瑞、云南蔡锷中立。7月18日,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号召宣布“广东独立”。
1913年7月22日,江苏讨袁军在徐州地区与冯国璋北洋第二军和张勋武卫前军会战失利,退南京。7月22日至28日,上海讨袁军屡攻江南制造局未克。指挥部被上海租界当局解散。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8月11日,何海鸣率南京第八师部分下级军官及士兵重新举旗讨袁,宣布恢复独立,2000多名士兵们与北洋军展开血战。
1913年8月13日,拥袁桂军龙济光部攻占广州。1913年占领南昌。9月1日,张勋武卫前军攻克南京,各地宣布取消独立。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结果
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并于数年后称帝。
二次革命的失败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袁世凯称帝失败之后,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
国民党联合资产阶级,并且没有兵权。政治基础不牢,武装力量薄弱,亦二次革命失败原因之一。二次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仓促上阵的讨袁军,缺乏战略计划和统一指挥,缺乏战略协同,他们冷冷清清,孤军奋战,甚至连多数国民党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
此外,亦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后全国民主气氛浓厚,宋教仁案仍有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可能,国民党急于讨回公道而诉诸武力,摧毁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代议制政体,成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开端。
④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二次革命
(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民国二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
护法运动
(1917年—1922年)指由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在中国国民党历史中,亦称为“三次革命”。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事实上由北洋系统专政的“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护国战争
(又称护国战役、护国运动、反帝制战争;民国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4)网络二次革命是什么扩展阅读
1、二次革命
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于隆裕太后的诏书成立临时政府。南方独立各省最终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兇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陈其美势力称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当时种种证据,都指向袁世凯是暗杀背后的策动者。
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在收到租界会审公堂移交的证据后,把罪犯应桂馨和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来往的秘密电报和函件的要点以“通电”的形式向海内外公布,迫使赵秉钧不得不发出公开电报为自己辩解。上海地方检察厅也公开传讯在位的国务总理赵秉钧。赵氏拒绝到上海应讯,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袁世凯批准他辞去总理,由段祺瑞代理。
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讨伐袁世凯。但国民党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争。
2、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3、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⑤ 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912年元旦,黄兴高兴的出席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并被委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负责指挥全军作战。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黄兴仍被任为南京留守府留守。后在袁世凯的高压下,黄兴将南方军队裁减了一部分,为了“破除猜疑”,又于6月正式辞去了南京留守职务。10月,黄兴辞去了所有职务。
就在黄兴以为革命成功时,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国民党重要领导人宋教仁,接着又派兵南下,企图一举扑灭南方革命力量。革命党人毫无准备,连吃败仗。黄兴对袁世凯的幻想破灭。7月12日,原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14日,黄兴到了南京,召集军事会议,决定出兵讨袁。但因种种原因,“二次革命”也失败了。黄兴先后流亡日本、美国。袁世凯死后,1916年7月8日,黄兴由日本回到上海。他和孙中山合作,共商建国大计。不久,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于10月31日去世,时年42岁。1917年春安葬湖南长沙岳麓山。
⑥ “二次革命”指的是什么
1913年3月27日,他由日本返回上海,当晚在黄兴寓所讨论对策。会上,他力排众议,认为对窃国大盗袁世凯不能用法律解决,非用武力不可。会后,他冲破阻力,发动江西、安徽、广东等省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并把这场战争称为“二次革命”。
⑦ 请问二次革命是什么
一楼的真搞笑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又称“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产生了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北洋系军政集团领袖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初,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赢得胜利,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厉行独裁的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收买兇手,于3月20日晚在上海沪宁车站暗杀宋教仁。革命党人迅速协助租界当局捕获兇手,宋案真相大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但由于实力不足,国民党的军事领袖黄兴迟疑不决,主张法律解决,孙中山的革命动员受到挫折。4月,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两千五百万英镑的大借款(见善后借款),获得了战争经费,遂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5月初,北洋第六师、第二师在湖北都督、副总统黎元洪支持下相继入鄂,统制湖北地面,并监视江西。6月,袁世凯又下令罢免坚决反袁的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柏文蔚,三督相继被迫下野。
孙中山面对革命党人不战而走的屈辱处境,愤懑万分,决心冒险起兵。在孙中山的动员下,李烈钧于 7月8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于12日向进驻九江的北洋第六师发动进攻,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以及重庆等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的二次革命全面爆发。但是,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连国民党的多数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因此,这场革命很快就遭到挫败。在江西战缐,北洋第一军于7月25日占领湖口,8月18日占领南昌。在江苏战缐,讨袁军于7月16日至22日间在徐州地区与北洋第二军和张勋所部会战失利,直退南京。上海讨袁军进攻北洋军驻守的制造局屡攻不克。其馀各省动员起兵迟缓,湘、粤、闽北援之师迟迟不发。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各地相继取消独立。不久,南京第八师等部下级军官及士兵重新举起讨袁的大旗,于8月11日宣布恢复独立,士兵们义愤填膺,人自为战,与重兵云集的北洋军展开了顽犟的血战。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不畏犟权,英勇奋战。它的失败也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软弱性。
⑧ 什么叫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二次革命的最终结果是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而且这一次失败非常的惨痛教训,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官员都逃往了国外。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满清政权,但是因为当时的孙中山并不对政权有所觊觎,所以说就将这一胜利的果实留给了袁世凯,我们大家都知道袁世凯是一个非常凶残的人,而且他的封建腐败思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说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袁世凯身上这又让百姓们遭了殃。
二次革命,虽然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袁革命,但是因为事先准备的并不是特别的充分,而袁世凯的卑劣行径,又使北洋军阀实力大大的膨胀,当时的国局十分的动荡,老百姓也坐立不安,在这种格局之下,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大大的增加了老百姓的恐惧,所以说最终只能以失败为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