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广播式网络怎么解决冲突

广播式网络怎么解决冲突

发布时间:2022-07-19 16:59:04

❶ 广播风暴怎么解决

网络分段通常被认为是控制网络广播风暴的一种基本手段。其目的就是将非法用户与敏感的网络资源相互隔离,从而防止可能的非法侦听。由于信道冲突和广播风暴发生在网络的不同层次,相应地就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网络分段方法。

一、在数据链路层进行网络分段

信道冲突问题是局域网中各站点共享传输信道所造成的,以太网技术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在运用该技术的网络中,各站点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获取对信道的控制,网络中的所有站点共享网络带宽,在重负载的情况下,由于信道冲突(collision)的急剧增加,网络性能明显下降。早期的网桥技术和目前非常流行的以太网交换技术都是在网络的第二层进行网络分段,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对网络中的信道冲突问题加以解决。

1.利用网桥技术进行网络分段

在局域网发展的初期,一个大型的局域网被网桥分成若干个小的网段,在每一个网段中,所有站点共享网络带宽。由于各网段中的站点数量相对于整个局域网而言少得多,因而减少了信道冲突。网桥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道冲突的问题,但是在同一网段中的各站点依旧共享该网段的带宽。随着入网用户的增加,由于网络站点共享信道的本质并未改变,因此信道冲突问题仍然存在。然而,交换技术的出现成功地改变了这一局面。

2.利用交换技术进行网络分段

交换技术主要包括帧交换和信元交换两种类型。其中帧交换(frameswitch)与传统局域网技术中所采用的数据帧格式基本一致,帧交换最主要的应用是交换式以太网技术。而信元交换(cellswitch)最主要的应用是atm网络技术,它与传统的网络技术有很大的差异,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价格和标准不统一等因素的制约,atm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尚不如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新技术。交换式以太网技术采用了与传统的网桥相类似的工作机制。与网桥所不同的是,连接至交换机的不是网段而是网络站点。当以太网交换机从一个端口收到数据帧后,并不像传统的共享式集线器那样简单地将信号转发至所有端口,而是对数据帧中所包含的mac地址进行分析,并利用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将数据帧转发至相应的端口。因此各端口独自享有10m、100m乃至1000m的的网络带宽,从而解决了信道的冲突,缓解了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

二、在网络层进行网络分段

广播风暴(broadcaststorm)是由于网络中的广播数据包过多而造成网络通信性能下降的现象,它的形成与网络中所使用的网络层协议和站点的数量有关。

虽然网桥和交换机都能够解决信道冲突,但对于广播风暴却束手无策。其原因在于它们只是利用了mac地址对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进行了转发,而对于网络的高层协议而言则是透明的。因此,通过网桥和交换机组成的网络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在不考虑虚拟网的情况下),网络中任何一个站点发出的广播数据包都可被其它站点所接收。因此网桥和交换机不能抑制广播风暴。

路由器的出现早于以太网交换机,它工作在网络的第三层(网络层)。路由器利用网络分组中包含的网络地址,通过寻径表来决定将网络分组转发至哪个网络。路由器可以区分一些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如ip、ipx和decnet等协议。连接至路由器的网段分属于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内的广播数据包不会穿透路由器到达另一个广播域。因此路由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广播风暴。

三、第二层分段与第三层分段的应用

同网桥和交换技术相比较,路由器在网络的更高层次实现网络分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广播风暴问题。但是,路由器技术非常复杂,成本也更高。特别是在安装的初始阶段要进行大量的手工配置,而交换机则无需进行太多的配置就可以使用。同交换机基于硬件的数据交换不同,由于路由器大量采用了软件技术,在转发网络分组时造成了较大的延时,因此路由器的工作速度远不如交换机。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路由器和交换机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着网络分段。

网络连接ip冲突怎么解决

1、首先,找到下方任务栏最右侧的网络连接图标,然后右键点击,选择“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

2、在弹出来的窗口中,点击左侧的更改适配器设置。

3、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本地连接,然后右键点击,选择属性。

4、接下来,找到方框中的Internet协议版本4然后双击。

5、最后,就会弹出协议版本的属性窗口了,然后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然后更改为可用的IP地址之后,网络就不会再出现冲突的提示了。

❸ 1、广播网络类型有哪些2、OSI模型有哪些层3、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作用

1、广播网络类型分类

(1)、地理位置

1.局域网(LAN):一般限定在较小的区域内,小于10km的范围,通常采用有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2.城域网(MAN):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10~100km的区域。

3.广域网(WAN):网络跨越国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围。

局域网和广域网是网络的热点。局域网是组成其他两种类型网络的基础,城域网一般都加入了广域网。广域网的典型代表是internet网。

4.个人网:个人局域网就是在个人工作地方把属于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便携电脑等)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也常称为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其范围大约在10m左右。

(2、)传输介质

1.有线网:采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同轴电缆网是常见的一种连网方式。它比较经济,安装较为便利,传输率和抗干扰能力一般,传输距离较短。

双绞线网是目前最常见的连网方式。它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但易受干扰,传输率较低,传输距离比同轴电缆要短。

2.光纤网:光纤网也是有线网的一种,但由于其特殊性而单独列出,光纤网采用光导纤维作传输介质。光纤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可达数千兆bps,抗干扰性强,不会受到电子监听设备的监听,是高安全性网络的理想选择。不过由于其价格较高,且需要高水平的安装技术,所以尚未普及。

3.无线网:用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输数据,无线网联网费用较高,还不太普及。但由于联网方式灵活方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连网方式。

局域网常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而城域网和广域网采用多种传输介质。

(3)、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几何排列形式。

(4)、通信分类

1.点对点:数据以点到点的方式在计算机或通信设备中传输。星型网、环形网采用这种传输方式。

2.广播式:数据在共用介质中传输。无线网和总线型网络属于这种类型。

(5)、使用目的

1.共享资源:使用者可共享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如文件、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以及各种服务。internet网是典型的共享资源网。

2.数据处理网:用于处理数据的网络,例如科学计算网络、企业经营管理用网络。

3.数据传输网:用来收集、交换、传输数据的网络,如情报检索网络等。

网络使用目的都不是唯一的。

(6)、服务分类

1.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服务器是指专门提供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或专用设备,客户机是用户计算机。这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获得服务的一种网络形式,多台客户机可以共享服务器提供的各种资源。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网络类型。不仅适合于同类计算机联网,也适合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联网,如pc机(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mac机的混合联网。这种网络安全性容易得到保证,计算机的权限、优先级易于控制,监控容易实现,网络管理能够规范化。网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和客户机的数量。针对这类网络有很多优化性能的服务器称为专用服务器。银行、证券公司都采用这种类型的网络。

2.对等网:对等网不要求文件服务器,每台客户机都可以与其他每台客户机对话,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组网的计算机一般类型相同。这种网络方式灵活方便,但是较难实现集中管理与监控,安全性也低,较适合于部门内部协同工作的小型网络。

(7)、其他分类

如按信息传输模式的特点来分类的atm网,网内数据采用异步传输模式,数据以53字节单元进行传输,提供高达1.2gbps的传输率,有预测网络延时的能力。可以传输语音、视频等实时信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网络类型之一。



2、OSI七层网络模型

应用层 (Application):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协议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会话层(Session Layer):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传输层 (Transport):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效验。


协议有:TCP 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网络层 (Network):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


数据链路层 (Link):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效验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另外还有一些非正规的分类方法:如企业网、校园网,根据名称便可理解。


3、路由器的作用:

连通不同的网络

从过滤网络流量的角度来看,路由器的作用与交换机和网桥非常相似。但是与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从物理上划分网段的交换机不同,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软件协议从逻辑上对整个网络进行划分。例如,一台支持IP协议的路由器可以把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网络流量才可以通过路由器。对于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包,路由器都会重新计算其校验值,并写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转发和过滤数据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数据包物理地址的交换机慢。但是,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网络,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可以自动过滤网络广播。从总体上说,在网络中添加路由器的整个安装过程要比即插即用的交换机复杂很多。

有的路由器仅支持单一协议,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的传输,即多协议路由器。由 于每一种协议都有自己的规则,要在一个路由器中完成多种协议的算法,势必会降低路由器的性能。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径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径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静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径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径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动态路由表:动态(Dynamic)路径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径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交换机的作用:

交换机作用:交换机的作用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等,在一些最新的思科交换机上,还能够支持VLAN、支持链路汇聚功能。

不仅能够连接同类型的网络,还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环境。
交换机功能:交换机可以提供大量的连接端口,能够实现星型拓扑布线,并且当交换机转发帧时,的交换机会产生一种不会失真的电信号,而且,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可以进行转发和过滤,交换机的每个局域网都是冲突域都有自己独立的宽带,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局域网的宽带,交换机还能够支持VLAN、支持链路汇聚功能。

❹ 广播风暴是什么该怎么解决

一、广播风暴

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简单的讲是指当广播数据充斥网络无法处理,并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导致正常业务不能运行,甚至彻底瘫痪,这就发生了“广播风暴”。

一个数据帧或包被传输到本地网段 (由广播域定义)上的每个节点就是广播;由于网络拓扑的设计和连接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广播在网段内大量复制,传播数据帧,导致网络性能下降,甚至网络瘫痪,这就是广播风暴。

二、解决对策

1、检查所使用的网络设备是否是交换机,如果不是则更换正确的交换机,切记不要使用集线器。

2、使用MRGT等流量查看软件可以查看出现短路的端口,如果交换机是可网管的,也可以通过逐个封闭端口来进行处理查找,进而找到有问题的网线。找到短路的网线后,更换一根网线。

3、在接入层启用树生成协议,或者在诊断故障时打开树生成协议,以便协助确定故障点。在广播风暴发生时,应首先了解发生故障前网络的改动,建立完善的网络文档资料,包括:网络布线图、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表等,可以通过局域网工具软件来扫描获取这些信息。

4、用于级联交换机的跳线应当做一些特殊标记,最好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跳线,与其他普通跳线相区别。

5、可将其他正常的计算机接到有问题的端口上,如果故障解决,则是原先计算机的网卡损坏或网络故障所致,更换新网卡并检测线路及网络配置即可解决。

如果故障依旧,则说明原先计算机的网卡未损坏,可能是交换机的该端口已损坏,检查该端口的指示灯,如确认是该端口损坏,应及时将交换机送修或者将计算机连接到其他端口,注意,不要擅自修理交换机,否则损坏交换机得不偿失。

6、为每台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并配置补丁服务器(WSUS)来保证局域网内所有的计算机都能及时打上最新的补丁。

(4)广播式网络怎么解决冲突扩展阅读

抑制广播风暴的方法:

1.确保局域网内的每台主机都安装了最新的补丁且定时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按时对主机进行扫描查杀,通过这种方式容易检测并除去计算机上导致局域网广播风暴的病毒。

2.交换机开启STP协议,可有效抑制广播风暴。

3.局域网中采用静态路由可有效避免广播风暴。在电脑桌面双击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web管理地址,点击回车键。根据提示输入账号和密码,点击确定。

4.在左侧找到并点击安全功能—安全设置,然后在右侧全部勾选启用,最后点击保存。

5.在左侧找到并点击DHCP服务器,然后在右侧勾选不启用,最后点击保存。

6.在左侧找到并点击IP与MAC绑定—ARP映射表,然后在右侧找到并点击全部导入。

7.在左侧找到并点击静态ARP绑定设置,然后在右侧勾选启用、保存,最后在状态里面全部勾选并点击使所有条目生效。

8.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准入控制系统来进行设置解决。网络下载大势至网络准入控制系统,解压后找到主控程序LANProtector.exe和抓包程序WinPcap.exe,依次双击安装。

❺ 802.3协议如何发送接收有冲突时如何处理

在二层交换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采用IEEE 802.3标准的以太网(Ethernet)。目前,全世界的局域网90%以上是采用以太网技术组网的。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进入接入网和城域网领域。在本讲中,笔者提出了以太网交换技术中存在虚电路的新观点。

1 以太网的分类
以太网的特点是多个数据终端共享传输总线。以太网按其总线的传输速率可划分为10 Mbit/s以太网、100 Mbit/s以太网、1 000 Mbit/s(吉比特)以太网以及10 Gbit/s以太网等;以太网按其总线的传输介质可划分为同轴电缆以太网、双绞线以太网以及光纤(多模、单模)以太网。

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
共享式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多个主机共享公共传输通道。在电话通信中采用了时分、频分或码分等方法,使多个用户终端共享公共传输通道。但在数据通信中,数据是突发性的,若占用固定时隙、频段或信道进行数据通信,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若多个主机共享公共传输通道(总线)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必然会产生碰撞与冲突。CSMA/CD协议正是为解决多个主机争用公共传输通道而制定的。

(1)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

每个以太网帧(MAC帧)均有源主机和宿主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当网上某台主机要发送MAC帧时,应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如果发现信道上有载波(指基带信号),则不发送,等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或延迟一个随机时间再发送,从而大大减少碰撞的次数。

(2) 碰撞检测(CD)

对于碰撞检测,在一般情况下,当总线上的信号摆动超过正常值时,即认为发生冲突。这种检测方法容易出错,因为信号在线路上传播时存在衰耗,当两个主机相距很远时,另一台主机的信号到达时已经很弱,与本地主机发送的信号叠加时,达不到冲突检测的幅度,就会出错。为此,IEEE 802?郾3标准中限制了线缆的长度。目前,应用较多的冲突检测方法是主机的发送器把数据发送到线缆上,该主机的接收机又把数据接收回来,然后与发送数据相比,判别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无冲突发生;若不一致,则表示有冲突发生。

3 MAC帧格式
每一帧以7个字节的前导码开始,前导码为“1010”交替码,其作用是使目的主机接收器时钟与源主机发送器时钟同步。紧接着是帧开始分界符字节“10101011”,用于指示帧的开始。

帧包括两个地址: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目的地址最高位如为“0”,则表示普通地址;如为“1”,则表示组地址。地址的次高位用于区分是局部地址还是全局地址。局部地址由局部网络管理者分配,离开这个局部网,该地址就毫无意义。全局地址由IEEE统一分配,以保证全世界没有两个主机具有相同的全局地址。允许大约有7×1013个全局地址。全局地址可用于全球性的MAC帧寻址。

数据域长度给出数据域中存在多少个字节的数据,其值为0~1 500。数据域长度为“0”是合法的,但太短的帧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主机检测到冲突时,便停止发送,这时一部分数据已经发送到线缆上,而目的主机却无法简单区分这是正确帧还是垃圾帧。为此,IEEE规定:正确长度必须大于64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那么必须用填充字段填充到帧的最小长度。

4 以太网的互联
根据OSI 7层模型,以太网可以在低3层和高3层上互联。实现互联的网元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交换机和网关。

4.1 中继器

中继器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物理层。因为数字脉冲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后,会产生衰耗和波形失真,在接收端引起误码。中继器的作用是再生(均衡放大、整形)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号,扩展局域网的范围。

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对高层协议是完全透明的。用中继器相联的两个网络,对链路层而言相当于一个网络,中继器仅起到扩展距离的作用,而不能提供隔离和扩展有效带宽的作用。

4.2 集线器(Hub)

集线器就像一个星型结构的多端口转发器,每个端口都具有发送与接收数据的能力。当某个端口收到连在该端口上的主机发来的数据时,就转发至其它端口。在数据转发之前,每个端口都对它进行再生、整形,并重新定时。

集线器可以互相串联,形成多级星型结构,但相隔最远的两个主机受最大传输延时的限制,因此只能串联几级。当连接的主机数过多时,总线负载很重,冲突将频频发生,导致网络利用率下降。

与中继器一样,集线器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物理层,不能提供隔离作用,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4.3 网桥

网桥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链路层(MAC层)。当一个以太网帧通过网桥时,网桥检查该帧的源和目的MAC地址。如果这两个地址分别属于不同的网络,则网桥将该MAC帧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上,反之不转发。所以,网桥具有过滤与转发MAC帧的功能,能起到网络间的隔离作用。对共享型网络而言,网络间的隔离意味着提高了网络的有效带宽。

网桥最简单的形式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两端口网桥。在多个局域网互联时,为不降低网络的有效带宽,可以采用多端口网桥或以太网交换机。但采用这些工作在链路层的设备联网,存在以下缺点:

(1) 多端口网桥或以太网交换机只有简单的路由表,当某一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若设备根据其目的地址找不到对应的输出端口时,即对所有端口广播这个包,当网络较大时易引起广播风暴;

(2) 多端口网桥或以太网交换机无链路层协议转换功能,因此不能做到不同协议网络的互联,例如以太网与X.25、FR、N-ISDN和ATM等网络的互联。

4.4 路由器

在路由器中存放有庞大而复杂的路由表,并能根据网络拓扑、负荷的改变及时维护该路由表。当路由器找不到某一端口输入的数据包对应的输出端口时,即删除该包。因为路由器废除了广播机制,所以可以抑制广播风暴。

4.5 网关

网关工作在OSI 7层模型的高3层,即对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网关用于两个完全不同网络的互联,其特点是具有高层协议的转换功能。网关最典型的应用是IP电话网关。IP电话网关将时分复用的64 kbit/s编码话音和No?郾7共路信令转换为IP包,送入Internet进行传输,从而使PSTN和Internet两个完全不同的网络可以互联互通。

5 以太网交换机
5.1 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大型网络为了提高网络的效率,需要将网络在链路层上进行分段,以提高网络的有效带宽。对于小型网络,可以利用网桥对网络进行分段;对于大型网络,往往采用以太网交换机对网络进行分段,即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将一个共享型以太网分割成若干个网段。分段后的网络称为交换型以太网。在交换型以太网中,工作在每一网段中的主机对介质的争用仍采用CSMA/CD机制,而联接各网段的交换机则采用路由机制。若某一共享型以太网带宽为M,共带有N台主机,则每台主机平均带宽为M/N。若在该网内引入一台8端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将该网分割为8个网段,则每一网段带宽仍为M,而总带宽则拓宽至8M。

目前,大中型以太网中引入了多台交换机的级联工作方式。处在用户级的交换机一般可做到1个端口接1台主机,则该主机可享用所连接端口的全部带宽,无需竞争网络资源。

在以太网中引入交换机将网络分段后,是否能使网络容量无限扩大?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以太网交换机中对MAC帧的寻址采用了广播方式,网络太大时易引起广播风暴。这就需要有路由器对网络在网络层上进行分段。路由器将计算机网分割成若干个子网,从而缩小了其底层以太网的广播域,抑制了广播风暴。

5.2 以太网交换机的路由方式

当该交换机中的某一个端口接收到一个MAC帧时,交换机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该MAC帧的目的地址寻找输出端口,然后向该输出端口转发这个MAC帧。

通常情况下,在以太网交换机中存有一张路由表,该表根据所接收MAC帧的目的地址,为每个MAC帧选择输出端口。

(1) 固定路由

固定路由是指交换机有一张人工配置的路由表,表上标明各端口及其所对应的目的地址。固定路由虽然不失为一种路由方式,但如果网络规模过大,则配置路由表将变成一项很繁重的工作,再加上交换机所处的网络经常会变更网络配置或增删主机,网络管理员很难使路由表及时更新来适应拓扑结构的变化。

(2) 自学习路由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通过自学习方法来建立一张动态路由表,以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该动态路由表可在人工建立的路由表的基础上,通过自学习过程不断修改而得到。

所谓自学习,即是根据到达每一端口MAC帧的源地址来建立或刷新路由表。假设交换机从X端口收到一个MAC帧,检查该MAC帧的源地址为A地址,则说明凡是目的地址为A地址的MAC帧,应该通过X端口转发。从X端口收到源地址为A地址的MAC帧后,交换机控制部分检查路由表。若路由表中目的地址一项无A地址,则在X端口对应的目的地址项中增加A地址内容;若表中目的地址一项有A地址,但其对应端口为Y端口,则需修改路由表。

由上可见,以太网交换机利用广播帧和自学习的方法来建立路由表,一旦配置好路由表,后续的以太帧根据目的MAC地址(未使用标记)和路由表选择路由,从而形成一条从源主机到目的 主机的虚电路。

❻ 广播式网络的介绍

广播式网络:在网络中只有一个单一的通信信道,由这个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所共享。即多个计算机连接到一条通信线路上的不同分支点上,任意一个节点所发出的报文分组被其他所有节点接受。发送的分组中有一个地址域,指明了该分组的目标接受者和源地址。

❼ 单位网络广播风暴故障严重,该怎么处理。

汗。。。。
首先你必须确认广播风暴是否是病毒造成的,方法和上面的哥们说的一样。但如果并非病毒或人为攻击的话,那就是网络问题。

你可以检查下你的网络内部结构,是否使用了交换机和路由器,这两件东西都可以有效得阻止广播洪泛,也就是你所说的广播风暴。如果你的网络内部还在使用集线器(HUB)的话,那它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广播风暴,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更换网络硬件配置了。我在回答另外一个问题的时候曾说过各种网络设备的用途和广播洪泛的原因,这里复制过来你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首先是集线器(HUB)这个东西现在已经不太常见了,他主要用来解决在老式以太网中总线型局域网的冲突问题,但他的缺陷是他基本上还是相当与一根总线,所以无法防止广播冲突,既通常所说的局域网广播洪泛.
2,交换机(switch)网桥(bridge)这两个东西其实作用一样的,但现在基本上都用交换机而很少用网桥了,他们很好地弥补了HUB在广播冲突上的不足,但依然无法防止广播洪泛.
3,路由器(ROUTER)这个东西一般是用来接入上层网络或直接接入互联网的,他可以有效地将网络分段进而阻止网络广播的传输,也就是说,不在同一路由管辖范围的主机是无法互相广播的.

(补充:1,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老式的局域网连接方式,所有主机用一跟总线连接,每台主机在对外发送数据是必须确认总线空闲,这样如果某台HOST连续对整个网内主机发送广播数据那么整个网络会馅入瘫痪状态,这就是通常说的广播洪泛
2,广播:对于处在同一网络中的主机,任何一台主机都可以对整个网段的主机发送广播信息一获得所需信号,不如ICMP ARP RARP等TCP/IP协议就是使用广播原理的.但对于路由器来讲,他会阻止广播信号的通过,所以说路由器普遍意义上是用来分网段的.)

❽ 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处理方法,是否需要网络层

广播式网络是属于共享广播信道,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可以不要网络层,但从 OSI 的观点,网络设备应连接到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因此将服务访问点设置在高层协议与数据 链路层中逻辑链路子层的交界面上,IEEE 802 标准就是这样处理的。

❾ 如何解决局域网广播风暴简要详细

1、利用网桥技术进行网络分段

在局域网发展的初期,一个大型的局域网被网桥分成若干个小的网段,在每一个网段中,所有站点共享网络带宽。由于各网段中的站点数量相对于整个局域网而言少得多,因而减少了信道冲突。网桥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道冲突的问题,但是在同一网段中的各站点依旧共享该网段的带宽。随着入网用户的增加,由于网络站点共享信道的本质并未改变,因此信道冲突问题仍然存在。然而,交换技术的出现成功地改变了这一局面。

2.利用交换技术进行网络分段

交换技术主要包括帧交换和信元交换两种类型。其中帧交换(frameswitch)与传统局域网技术中所采用的数据帧格式基本一致,帧交换最主要的应用是交换式以太网技术。而信元交换(cellswitch)最主要的应用是atm网络技术,它与传统的网络技术有很大的差异,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价格和标准不统一等因素的制约,atm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尚不如交换式以太网技术。

阅读全文

与广播式网络怎么解决冲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移动网络故障索赔 浏览:326
无线网络隐藏怎么设置迅捷 浏览:874
网络缓存怎么卸载 浏览:818
如何使用移动网络网速变快 浏览:794
网络作家个税算哪个城市的 浏览:229
无线网络面临问题 浏览:982
苹果某些网页用移动网络打不开 浏览:472
小度怎么语音连接网络 浏览:880
网络语哪个驾校毕业的 浏览:657
无线耳机和网络冲突 浏览:279
移动网络用电信wifi卡 浏览:234
网络机顶盒直播信号反复 浏览:718
网络银行密码锁了怎么办 浏览:449
网络直播卖产品哪个靠谱 浏览:457
华为网络机顶盒安装直播软件哪个好用吗 浏览:4
5g网络联通和移动哪个好 浏览:483
如何贡献力量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浏览:679
网络抖动异常 浏览:802
有的房间没有无线网络怎么办 浏览:864
wifi网络无缘无故看视频卡顿 浏览:1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