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什么意思
意思是:四川一带的山路,非常地难以攀爬,走这样的道路,比上天还难。
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
蜀地指的是现在四川盆地,因为四川一圈都被高山包围,所以通往外界的道路十分崎岖难行。尤其是蜀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必须得凿通秦岭天堑,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开凿难度如此高的工程,现在看来仍然不可想象,所以后来便有“五丁开山"的传说。
(1)网络用语老比登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
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
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㈡ 老登是什么意思
“老登”是东北方言,骂人话,用来指代不正经的老年男性。“登”为“登徒子”的意思。
战国时有一个叫做登徒子的人,他嫉妒一个叫宋玉的言官长得帅气,就向楚王进言,说宋玉长得俊俏,最好不要让他进出后宫,小心你后宫的女人被他勾搭了。楚王很生气就找来宋玉质问,宋玉说没这回事,我的相貌是老天爷给的,但我不曾用他勾引他人。
还举例说,我邻居的女儿有倾城之魅,经常站在墙头勾引我,我都不为所动,反而登徒子的老婆长得又丑又邋遢,登徒子还能跟她连生五个孩子,所以说好色的是登徒子。
作品点评
“登徒子”,一向被作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其实此赋中登徒子,说他是一个谗巧小人还可,说其好色,则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作者是根据《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推而广之。目的是指斥嫉贤妒能的谗巧小人而已。同时,更是借章华大夫的"乎情,止乎礼来假以为辞,讽于淫也"(李善《文选》本赋注),曲折地表达讽谏楚王之意。
㈢ 老登是什么意思
1 老登,东北人比较尊敬老人,见到岁数比较大的老爷爷一定会发自肺腑的说一句“老登”,表示“老人仙风道骨,羽化登仙”。
2讷(ne)是质朴可爱纯真的意思,所以在东北的街上看见喜欢的小姑娘一定要先说一句“你挺讷啊”,她才会心甘情愿的追你。
3嘚(der)表示一个男生比较外向,幽默,性格活泼,走在东北大街上看到那种带着金链子,夹着包,穿着貂的青年,可以说一句“你可真der/你咋der呵的”来开始友好交流,说不定感受到你的热情和赞赏,他还会叫他的好兄弟来和你一起认识一下。
4虎比,形容一个东北中年男人虎背熊腰,虎虎生风,生龙活虎,在各类商店饭店里如果看到有人对你投来好奇的目光,可以用很正式的语气夸赞他“虎比”,他听到了一定会十分激动,心潮澎湃跑过来和你亲密接触,如果是女人,可以改为“虎娘们”,形容女生气势十足,这是她们最喜欢的评价。
6熊,和虎一样,东北人喜欢用动物的气质来形容别人,比如你看到东北路上有情侣吵架,男生闭口不言气势沉稳,女生吵个不停,你就可以上去对男生说“你可真熊”,他们很快就会化解矛盾。
7完犊子,犊子形容一个小男孩如小牛宝宝一样可爱,招人喜欢,完犊子就是完全像一个小牛宝宝一样可爱,所以看见岁数不大十三四的小男孩成群结队在街上晃荡,你可以去和他们打招呼说一句“你们可真完犊子”,你马上就可以打成一团。
㈣ 老比登是啥
老登,是东北方言。原来应该是老登徒子是句山东话。后来闯关东老一辈山东人把这话带到东北来的。本意是老色鬼,后来口口相传引申为老头子或者老不死的等等。
(4)网络用语老比登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东北方言艺术特点
一,生动形象性,由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
以“扒瞎”、“掰扯”、“拔犟眼子”为例,三者都是辩解人的精神状态非常抽象的词汇。将人们编排没有根据的谎言,方言称作“扒瞎”,“扒瞎”来自于农村秋收劳动扒苞米,扒出来没长粒儿的空棒子,称“瞎苞米”。用“扒瞎”来指责并替代扯谎,不仅生动准确,而且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同样,“掰扯”也是得益于扒苞米的劳动,苞米叶子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去,到最后方见分晓,用来形容刨根问底、辨别真伪,也是非常形象的。
二,东北方言有着巨大丰富性。
如喝酒,不说喝,“掫”、“整”、“扪”、“倒”、“抿”等。“感情深,一口扪;感情浅,舔一舔”。在酒桌上,猜拳行令,最显性格。顶属“打”、“揍”;“闹”、“搞”、“抓”、“整”等内涵最丰富。常见的“这嘎达”,“那嘎达”。
三,幽默感。
东北人的语言中饱藏着“苦中作乐”的调侃、幽默、滑稽的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话,经过游戏化、诗化处理。所以,二人转文学里,宁用古语,不用官话,宁用土语,不用僵硬的概念话。感情最浓的是乡土乡音,一经二人转艺人嘴里说出来,就感到幽默、滑稽。
㈤ 东北话老毕登是什么意思
指老头、老不死。
东北话中老登是贬义词。是不敬含有蔑视嘲笑的讥讽意思,大多指上了年纪的男性老年人。老大伯,老大爷,老爷爷,老大叔。
因为有些上了年纪的这些老年男性,做了一些有悖公序良俗的事情,或者是倚老卖老,胡搅蛮缠,不被尊重的男性老人,就被一些年轻人称之为老登。
其他东北话:
1、噶蛤——什么事,干什么。
2、咯龄盖儿——膝盖。
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
4、埋汰——脏,不讲卫生,邋遢。埋汰人,比喻侮辱人。
5、该里:热闹的集市。
6、唠扯——聊天与唠嗑同意。
7、杠杠——最好、非常好。
㈥ 大必登是什么
大必登指的是年龄大的老头一类或者大色鬼。
毕登属于东北方言,与糟老头子、死老头类似,形容让人讨厌的中老年男性,多含贬义。
原来应该是老登徒子是句山东话。后来闯关东老一辈山东人把这话带到东北来的。本意是老色鬼,后来口口相传引申为老头子或者老不死的等等。
拓展小知识:东北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主要包括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其使用范围为东北地区,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的东盟五市、承德、秦皇岛。华北东北交界处也有晋语区人群;它们都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红山文化传承下来,由东北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而产生的。
㈦ 东北话老登是什么意思
东北方言“老登”,原意是指老色鬼、老流氓,老而不尊的人。而“老逼登”经人们口口相传,现已引申为一句纯粹的骂人话,也可以粗暴地理解为和“傻逼”涵义相同。
东北方言是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吉林省、辽宁省中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主要方言,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
东北官话一般分为三片,以地域而言,黑龙江、吉林的大部分地区和辽北地区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东北官话,接近普通话,辽宁其他东北官话通行地区的东北官话则更贴近外地人刻板印象中的“东北味”。
东北方言的发展历史:
一方语言,是一方文化的根基。东北官话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
东北方言,是汉语方言。这种方言的特殊性,就体现于它源头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虽以汉语言(主要是雅言),汉字为主体,但汉语言的各地域的发音和称谓也不尽相同。按杨雄所着《方言》中划分十二大方言区,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燕代方言区”。
元明清以来,民族南北流动,特别明清以来关内失业的农民大量流入东北,又促成文化融合的良好局面,形成东北汉语方言新的历史时期。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东北方言
㈧ 老毕登是什么意思
老毕登,是东北方言,通常指老头、老不死的意思。
老毕登原来是老登徒子,是句山东话。后来闯关东老一辈山东人把这话带到东北来的。本意是老色鬼,后来口口相传引申为老头子或者老不死的等等。
日常东北话还有:
1、哈拉子——比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例:哎哎!嘎哈呢,注意点,哈喇子都下来了。
2、嘎拉哈——动物骨头关节,小孩子玩的。例:老妹儿~玩噶拉哈去阿!
3、皮儿片儿的——乱七八糟的。例:这家让你霍霍的!皮儿片儿的!
4、二椅子——不男不女。例:谁才刚说的李宇春是二椅子?哪嘎达刺挠啦?
5、海了——非常多、大。例:我家那撇这玩意可海了,我给整点来?你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