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军用网
军用网是军队网络和军事网站的统称,包括“军队内部网”和“互联网上的军事网站”。军用网(军队内部网)是一种和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内部计算机网络,它使用与互联网同样的技术,建立在军队组织的内部并为现役军人提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服务。军用网所用的是国防专用光纤,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域名解析系统。军内对军用网的管理非常严格,出于国防信息安全的需要,军用网仅限于军营内部供现役军人使用。
㈡ 哪国于2002年建立了世界首支网络部队
2002年,美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由电脑专家和黑客组成的网络部队。
(2)军队网络什么时候成立的扩展阅读:
美国网络部队
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电脑控制系统失灵。
早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对伊拉克使用了网络战的一些手段。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电脑控制系统失灵。
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动用了网络战手段进行对攻。
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为广泛地使用网络战手段。战前,数千名伊拉克军政要员在他们的电子邮件信箱中收到美军发来的“劝降信”,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开战后不到4个小时,持中立立场的半岛电视台英语网站便被美军“封杀”,此后也一直不能正常运作。
㈢ 网络是什么时候有的
INTERNET的产生
概述:20世纪60年代末,美军为了保证4台软硬件结构不同的计算机有效地相互通信,在受到军事打击时,如果其中的一台或几台计算机被破坏,其他的计算机仍能有效地通信和工作,于是产生了ARPANET ,ARPANET ,还建立了一种使计算机在NET上能够正确交换的协议,只要计算机遵循该协议,那它连入网络就能和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这就是TCP/IP(Transportat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TCP/IP协议产生后,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即NSF)将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网络连在一起,建立了NSFnet,1989年,NSFnet对外开放,公众可以自由进入该网络.——这就是Internet的最初骨干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双方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意图而进行着军备竞赛.
195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 University)成立了着名的林肯实验室(Lincoln lab),专门研究防范苏联轰炸的措施,而他们的主要研究项目就是“远距离预警”.
这个“远距离预警”系统,是由军方主管并操纵的一种中央控制的网络结构.按照专家们的设计,这个网络必须完成三个任务:第一,采集从各个雷达站搜集来的信号;第二,通过计算判断是否有敌机来犯;第三,将防御武器对准来犯的敌机.
这是第一个真正实时的人机交互作用的电脑网络系统,它能接收网络上各个军事部门传送过来的数据,能够按照输入的指令来处理这些数据.由于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人的干预,所以被称作是“半自动”的系统.1952年,系统投入使用,成为当时远距离访问的电脑网络的一个典型.这种中央控制式网络在50年代确实为美国搜集军事情报以及协调各军事部门的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中央控制式网络不久就受到了怀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57年11月3日,苏联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又上天了.苏联卫星上天事件对美国军方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收到苏联发射卫星成功消息后,美国军队的威信和权威,甚至自信心,一下子降到了最低点.在苏联的第一颗卫星上天后第十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召集他的科学顾问进行长时间讨论.
1958年1月7日,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总统正式向国会提出要建立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rrange,即DARPA),希望通过这个机构的努力,确保不再发生毫无准备地看着类似苏联卫星上天这种让美国人尴尬的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给网络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所以,美国军方当年提交给肯尼迪(Kennedy)总统的一份建议书中,对美国当时的网络布局设置感到担忧,并提请总统予以关注.该建议书认为:尽管美国军事网络按照当时的标准是高水平的,但是这种由中央控制的网络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苏联的导弹只要摧毁这种网络的中心控制,就可以摧毁整个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军队通信联络的网络化程度越高,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更何况这种网络在导弹面前是如此脆弱,很可能用一颗导弹就可以切断整个美国军队的联系.
这一问题立即引起总统的高度关注,肯尼迪(Kennedy)随即命令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着手改进网络结构的安全性,以保证美国军用网络系统在遭受打击后,如果其中的一台或几台计算机被破坏,其他的计算机仍能有效地通信和工作.
1964年3月,研究人员保罗.巴兰(Paul.barn)发表了《论分布式通信网络》.这篇报告提出了要建立一种没有明显中央管理和控制的通信系统.在这种通信系统中,每一个点都可以和另一个点建立联系.这样,破坏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点都不至于破坏整个网络.分布式网络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网络发展最具关键性的一步.它基本上奠定了如今的互联网的特质:分布、开放、不受中央控制.1966年,罗伯特.泰勒(Robert.thaler)担任了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的主任.泰勒(Thaler)把着名研究专家拉里.罗伯茨(robercs)招至麾下,分布式网络的研究由此进展迅速.
DARPA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论证后认为,可以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帕网(ARPANET)的网络,它采用网络控制协议(Net Control Protocol)把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California University)等几所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联接.这个阿帕网(ARPANET)就是Internet的基本雏形.1972年,美国共有50多所大学接入阿帕网(ARPANET).
1973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将阿帕网(ARPANET)一分为二,即民用网(Arpanet)和军事网(Milnet),并在民用网(Arpanet)的基础上建立了(Darpa internet),Internet正式诞生,7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文森特.瑟夫(Vincent Cerf)和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开发出了一种使计算机在NET上能够正确交换的协议,只要计算机遵循该协议,那它连入网络就能和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这就是TCP/IP(Transportat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TCP/IP协议产生后,1982年,民用网(Arpanet)和军事网(Milnet)采用TCP/IP协议合二为一.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即NSF)将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网络连在一起,建立了NSFnet,1989年,NSFnet对外开放,公众可以自由进入该网络.——这就是Internet的最初骨干网.
㈣ “八台八网”的战略指挥通信体系在什么时候建立
由于敌后解放区和敌占区呈现出犬牙交错的状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各战略区的指挥以及各战略区之间、各战略区内部的指挥主要依靠无线电通信,因而对无线电通信建设十分关注。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无线电通讯之普遍地设置于一切较大的游击部队和游击兵力,实有完全的必要”。经过各战略区军民的艰苦努力,人民军队的军事通信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40年,华北各区已有电台160余部,华中、江南各部队已有电台60余部,团以上部队都逐渐配备了电台。与此同时,有线电通信建设也具有了一定规模,并成为驻止状态下军区、部队和党政机关内部的主要通信手段。已巩固的根据地内部与周边地区,大多建起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长途电话网,纵横相连的有线电网路,分布在晋察冀、晋绥、太行、山东、华中广大山区、丘陵和水网平原地带,成为通报敌情、组织群众、保障作战指挥的重要手段。在延安地区,则形成了“八台八网”的战略指挥通信体系:党台主要联络各根据地和敌占区、大后方的党组织系统,属于党中央联络网。战报台负责联系各战略区、各部队,属于军委战报联络网。战略台负责联系八路军、新四军及所属部队和各大军区、各中央局与分局。属于军委指挥网。情报台负责联系各根据地及敌占区、大后方秘密电台,属于情报联络网等。与此同时,还建成了陕甘宁边区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网和延安市话通信网,并设立了由专线总机和双线路构成的中共中央及军委首长专用电话网。
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建设,对于保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八路军、新四军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其他抗日游击队的战略指挥,保障八路军、新四军在战争各个阶段战役战斗的指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㈤ 美国网军成立于什么时候
美国网军成立于1993年,早期为小规模,大规模建制出现是2010年5月,美国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由刚晋升为四星上将的亚历山大全权负责。
美国“棱镜”事件将多年来行踪神秘的美国网军曝光在公众视线。这支特殊的军队正是由美国四星级上将基斯·亚历山大历时8年一手打造。
亚历山大和他的网络部队早在2006年就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网战。一种叫做“震网”的蠕虫病毒标志着全球网络病毒成功向战争武器转化。2000年以后,美国国家安全局与美国中情局以及有关机构合作开发一款网络武器——“震网”的蠕虫病毒,针对的是伊朗纳坦兹的核工厂。
2006年,他们通过这一病毒发送特定指令改变伊朗核工厂铀浓缩离心机转速,使得数千台铀浓缩离心机瘫痪。这一计划得到小布什和奥巴马两任总统授权。令人震惊的是,到了2010年,“震网”已散布到世界多国,感染了全球超过45000个地区网络,仅伊朗就有约60%的个人电脑感染了这种病毒。
2012年8月,一种毁灭性的病毒袭击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3000台计算机,抹去了四分之三的公司数据。几天后,一系列网络袭击致使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停工。
2010年5月,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由刚晋升为四星上将的亚历山大全权负责。这支部队包括成千上万的国安局间谍以及14000名来自美国海、陆、空三军的网络司令部军人。这支网络部队将数字信息发展成一种新型武器,使其能够像常规的陆空支援一样向前线部队提供“网络火力支援”。
1993年美国国防大学率先成立了旨在培养信息战人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首批16名学员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战士”,他们的任务就是利用计算机在赛博空间与敌人展开全面信息对抗。
㈥ 最早的中国军队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国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萌发于原始部落斗争,并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保护私有制度的国家机器的形成,随之产生了我国最初的国防。考古发现的城子崖遗址上的夏朝城墙与西安半坡村遗址上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的壕堑,有着划时代的区别。夏代还建立了“兵出于农,计田赋以出兵车”的民军制兵役制度。
中国古代国防,是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其间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养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 “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然不尽一致,但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之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
㈦ 解放军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解放军的出现与改称
1945年,同盟国中国战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批下七道抗日反攻命令,并在其中第四道命令中首次提出“人民解放军”一词。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编成了五大野战军。
中国军队称号历史沿革
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和黄麻起义。这些地区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中国工农革命军。
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1937年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中共领导下的关内各解放区部队大批进入东北地区,10月31日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编成了五大野战军。
解放军编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军种,及一个独立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保持230万人的总规模。
解放军军衔
军衔是指军队中对不同职务的军人授予的等级称号,军衔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等级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使其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和调整个人利益关系的两种功能。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军衔一般分为帅、将、校、尉、士官、士兵6等。(部分国家不设元帅级别),每级再细分数级。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实行的军衔制按照级别等级排列: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将、中将、上将。
㈧ 中国军队什么时候成立
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