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虚拟养老院一般由哪三大中心组成
虚拟养老院这种虚拟的养老院因其前瞻性、创新性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代表了政府推动下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结合,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适合中国国情养老模式的前进方向,必将成为今后中国城市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主流。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制约虚拟养老院推广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苏州诞生邻里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共有家政人员70多名,分布在辖区6个街道,然而服务的老人竟达2048名。一般家政员工服务一次时间是3个小时,即便以一天服务3户计算,70人一天最多不过服务200多户,而这远远无法满足2000多名老人的需要。由于盈利甚微,虚拟养老院的家政服务员工资大都只有1200元左右,但对家政员工的要求却不低,要持有涉外家政服务资格证书或具有一定从业经验才能上岗。而事实上,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家政员工在苏州家政市场上很是抢手,找一份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作不是难事,为此虚拟养老院又遭遇缺工瓶颈,服务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截至2013年,虚拟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不大,主要是由政府对困难老人而援助的服务对象,大多数老人真正享受的养老福利服务不多。虚拟养老在社会上很受欢迎,许多符合条件的老人都想加入,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虚拟养老院不敢再接新单子了,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为使“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这一居家养老新生事物走的更远、行的更好,健康、持续科学发展,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贰’ 虚拟养老院的介绍
虚拟养老院 ,就是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叁’ 虚拟养老院是什么
虚拟养老院看似为“虚”,其实很“实”。它整合了许多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实现了居家养老的专业化。老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的一个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服务标准也很详实,加上有政府的社会化管理和监督,老人从心理上完全能够接受,更具安全感,人性尊严也得到了保障。由于虚拟养老院的规模化运作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无疑将占据主导地位。虚拟养老院必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新的趋势。虚拟养老院的概念最早是由苏州市沧浪区区政府、区民政局自07年10月正式提出
‘肆’ 社区模拟政府运行的虚拟养老如何实现
在社区建立一个金中 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实现了社区模拟政府运行的虚拟养老的居家专业化养老。
‘伍’ 虚拟养老院能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吗
究竟老年人对于养老有着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是最值得推荐的?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南大商学院案例中心的史有春教授。史教授认为,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能够满足老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同时未来的养老模式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当下,各种新的养老模式概念被不断提出,例如以房养老、娱乐养老、旅游地养老、老年大学养老模式等,但都未能多元化多层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开放型、多元结构的服务模式,让各种人员和组织都可提供服务,老人选择的自由度大,进而可获得多重保障。
“虚拟养老院”可以说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升级版,打破了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
养老模式花样繁多却叫好不叫座
在养老成为热门话题、各级政府和学者不断追求创新的情况下,所谓新的养老模式概念被不断提出,例如以房养老、娱乐养老、旅游地养老、老年大学养老模式等。
然而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似乎并不买账。南京大学2014年针对南京市多个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的一项关于“老年人养老状况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至“非常不满意”。
为何这些看似美好的养老模式却叫好不叫座?在史有春看来,老年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除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经济来源,不少中低龄老年人对于娱乐、学习、工作也有着很大的需求,而这些模式都只突出了养老模式的个别要素,“比如旅游地养老,可能只适合那些比较富裕的身体比较健康的中低龄老年人,因此只能是短时期的养老模式。”史有春说。
另外,记者调查了解,在江苏省超过100亿的庞大的养老产业中,超过9成都集中在地产行业,而相关的旅游、娱乐等行业却乏善可陈。
“人们普遍对于老年人的需要的认识有着局限性。”史有春表示,“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让众多投资者产生无穷遐想,但大部分投资者更多想到的是建养老院,当他们发现中国养老院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而房地产来钱更快时,许多投资者就借养老院之名开发所谓养老地产,背离了广大老年人的真实养老需求。”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早已根深蒂固,和子女住在一起、含饴弄孙、其乐融融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一方面缘于这种家庭观,另一方面来自于老人自身的经济压力,在家养老是目前我国老年人普遍的选择。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99.6%的受访老人愿意“居家养老”。
这几年在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中,我国也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多元结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居家养老有了更加丰富、动态的内涵。
在“如何养老”方面,探索者们也从未放弃过追求更合理的行业发展方式。南京“银杏树”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副院长时英平告诉记者,目前除了机构养老外,他们还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延伸和拓展。针对社区老人,除了提供家政、助餐服务外,为了满足部分中低龄老人对旅游、娱乐的需求,他们还推出了医疗和旅游相结合的老年农家乐,像高淳、六合一日游等,在旅游的同时会对老人的健康进行跟踪服务,获得了不少老人及家属的欢迎。
首倡“娱乐养老”的南京贝杉国际,在锁金村街道创办了“娱乐养老生活馆”,除了开设合唱、戏曲、跳舞、手工剪纸等兴趣班,还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办银发餐桌,针对身体条件好的老人,组织驴友出门旅游。“我们希望让每位老人都能在社区优雅地老去。”生活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来这里活动的老人,有刚退休的,也有90多岁高龄的,他们风雨无阻,有的老人每天在这里呆的时间比在家里还长,最后索性把家里的植物也一起端过来养护。”
“‘社区居家养老’相较单一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更加具有开放型、多元结构的服务模式,让各种人员和组织都可提供服务,老人选择的自由度大,进而可获得多重保障。”史有春说,“但相关人员和机构在具体内涵的创新实践中,还是应该放在市场细分或社会分层的视角下,并注意老年人生命周期的变化。”
“虚拟养老院”将成信息化社会的主流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产业也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科技环境的发展,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运用更是值得关注。这一点,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形成了共识。
“比如,电视、互联网可以成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重要工具;而智能化设施让子女或有关机构随时掌握老人的状况成为可能。”史有春说。
江苏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实践。比如,苏州沧浪区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因在2007年最早采用“信息化养老技术”而闻名遐迩。它以网络通讯平台和服务系统为支撑,虽然形式上是虚拟的,却能实实在在地覆盖全区。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生活配送等,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而老人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接受一对一的生活照料,这一模式被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去年年底,江苏省首个可视化虚拟养老服务系统在无锡正式落地,作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该系统是信息化应用在助力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上的有益尝试。该系统以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为载体,但老人们只需要通过最传统的“打电话”的方式,就可实现与亲友、社区医生、律师、家政服务人员等相关对象的“面对面”沟通,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预约、健康与法律咨询、健康档案管理等多项服务。
史有春说,“‘虚拟养老院’可以说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升级版,打破了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通过养老资源自选超市的建立增强竞争机制。值得称道的是,虽然服务的载体是智能化、信息化的,但是老人使用的方式却是传统的,比如最熟悉的打电话。如此一来,让老人可以足不出户便享受到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这也是养老模式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他最后指出,“虚拟养老院虽然应该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但有关部门和企业还是应该为不同老年人群提供不同的养老模式,同时根据老年人生命周期的变化,引导他们进行养老模式的切换。”
‘陆’ 虚拟养老服务工作要做到A类老人非常满意,你认为该采取什么工作方式,主要做哪
其实我觉得虚拟养老服务的话,想要让他们满意的话一定要贴心有爱心,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柒’ 虚拟养老院的特点
自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推行以来,受到广大老年人的高度关注。经过长期的准备阶段,石老先生就成了第一位接受虚拟养老院服务的老人,这也标志着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试运行的正式开始。
加入虚拟养老院 儿女就像在身边
69岁的石水成老先生和老伴住在雁滩的某小区里,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刚刚推行后就申请加入了。正好家中的抽油烟机已经糊满了油污,老两口又没有清洗油烟机的专用工具,所以就向筹办虚拟养老院的民政局打了电话。当天上午10时,两名家政服务人员准时到达石老先生的家中,为他清洗油烟机。 虚拟养老院解决了很多老人问题。他说:这下好了,如果需要什么服务的话,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像是儿女在身边一样。
政府出钱买服务 老人在家得实惠
说到家政服务,人们自然会关心具体的收费问题,尤其是对于这些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老人来说。在筹备阶段,政府部门把加入虚拟养老院的老人们划分为ABC三类。部分优惠,由政府部门补贴给提供服务的企业。 城关区民政局在通过考察后,已经暂定了几家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但还要经过进一步的比较和竞标,在此期间,其它企业仍可报名。
‘捌’ 什么是虚拟养老院
所谓虚拟养老院,一般是指通过采集信息,将分散居住的老年人纳入信息系统,采取政府统筹指导、企业和社会组织运作、专业人士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老年人需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慰藉、生活关怀和家政等服务。
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没有一张床位,而是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居家老人发送的需求指令后,为老人提供洗衣、烧饭、修理水电、陪同就医、文化娱乐等多项具体内容,而老人在支付费用后,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
益养老介绍,可以说虚拟养老院打破了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也因此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玖’ 虚拟养老院的方向
进一步统筹各种养老资源
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对沧浪区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新模式予以全面的政策支持、动员和发挥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志愿者组织、家庭和老人自身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养老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养老事业发展机制。
进一步建立养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把居家养老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资支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容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利用劳动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和资源
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扶持和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养护队伍专业化。可由民政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组织,依托高校、医疗机构、政府相关部门,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开展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持证上岗。稳定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对那些没有再就业优惠证但在虚拟养老院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社保补贴,以减轻虚拟养老院的用工成本。同时可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居家养老服务相关课程或专业,加快养老护理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
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
专项细化现代家庭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促进现代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空间很大,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但社会上的家政企业都小型化、零散化,许多企业都走中介服务赚点小钱的路子,家庭服务业产业化进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建议依托虚拟养老院这种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推广,培植现代家庭服务业的品牌企业,扶持众多的家庭服务业小企业依托龙头大企业走上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轨道。
‘拾’ 加入虚拟养老院有什么要求
当然需要一个支点做支撑了,虚拟就要一个管理系统平台去运营,这样就可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你可以去社村通体验一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