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俊的人物履历
1979.08—1982.05 射洪县天仙区供销社工作;
1982.05—1986.09 射洪县供销社办公室副主任、政保科副科长(84—86四川电大脱产学习);
1986.09—1988.01 中共遂宁市纪委工作;
1988.01—1993.05 遂宁市监察局监察科副科长、科长;
1993.05—1996.09 中共遂宁市纪委(监察局)纪检二室、监察综合室主任;
1996.09—1998.09 中共遂宁市纪委副县级室主任;
1998.09—2004.01 中共遂宁市纪委常委(99.12省委党校法律专业本科函授毕业);2000.06兼任市监察局副局长;
2004年1月—2006年3月,任遂宁市安居区委副书记;
2006年3月—2008年9月,任遂宁市安居区区长;
2008年9月—2014年3月,任遂宁市安居区委书记;
2014年3月—2014年10月,任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任遂宁市安居区委书记;
2014年10月—2016年1月任四川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B. 王俊的个人成就
王俊教授在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我国首先开展并积极倡导肺癌术前的纵隔镜病理分期和规范化治疗,使之与国际接轨,从而显着提高了肺癌的治疗效果。
在积累了丰富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30余篇有关胸腔镜的文章,主编了国内第1部胸腔镜专着,参与编写数部书籍的有关章节,编辑了第1套电视胸腔镜教学录象带和第1套胸腔镜多媒体光盘(5张),完成了我国第1个胸腔镜手术的国家远程教育项目,举办了7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学习班和6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研讨会,培养了全国75%以上的胸腔镜医师。其成果获得了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围手术期肺功能的研究领域,王俊教授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显着的地位。他建立了中国术前定量预测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核素检查方法,显着提高了胸外科手术安全性评估的水平,大大缩短了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在国际上首先证明DLCO较MVO2能更准确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DLCO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关,而与长期生存率无关。他的新观点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后,被近年出版的国外胸外科教科书和专着广泛引用。他也因此荣获了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外科奖。
王俊教授的重要成就还包括开创了我国的肺气肿外科手术新领域。1996年,他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1例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在卫生部科研基金的资助下,他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牛新包垫片并规模应用于临床,为肺减容手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肺气肿外科专着,撰写了多篇文章。为规范肺减容手术方法,他还成功地主办了4届全国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学习班,组织成立了由多家全国着名大医院参加的全国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协作组。
电视纵隔镜是近年在国外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2001年,王俊首先将该技术引进我国,并成功的应用于临床,为诊断不明的纵隔占位和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的诊断和分期手段,并完成了国内第1例纵隔镜下纵隔囊肿摘除术等高难手术。另外,王俊教授在胸部小切口手术,食管狭窄的扩张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翻开十余年来中国胸外科领域的文献,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学科重大进展都与王俊这个名字有关。
目前,王俊教授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北京科委及北京大学等多项研究课题,从事着肺癌和食管癌基因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新的手术方法、技术和器械的临床应用研究。并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柯阳主任合作承担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中国肺癌研究最大资助基金)--中国肺癌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建立和推广。
C. 王俊的个人简介
工学博士, 2006.09~2009.12,南京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医学硕士, 2000.09~2003.06,江苏大学(生药学专业)
工学学士, 1996.09~2000.07,安徽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 2003.05~,在江苏科技大学工作
2006.09~2009.12,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
2011.07~,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博士后
2011.08~,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客座助理教授 (1)药物生物合成与分离工程
(2)生物过程集成与生物基产品工程
(3)农业及能源生物系统工程 (1)生物分离工程(本科生)
(2)生物制药工艺学(本科生)
(3)天然药物化学(本科生)
(4)高等生化分离技术(研究生)
D. 王俊的人物简介
1984、1993、2003年分别从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274012、60674029)、国家863计划(2001AA247021、2004AA247020、2006AA10Z25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23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35804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048B、KJ2009A012),合肥学院引进人才项目(07RC13),独立承担过一些企业委托项目的开发工作。0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30余篇。获0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08-09年度合肥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着作权4项 。
E. 有人认识这个叫王俊的骗子吗
一,不认识,二,你得放照片,三,说点特征
F. 有多少人叫王俊
海南就有一个,本人就是
G. 王峻传中王俊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俊传中王俊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所以他应该是一个非常喜人喜欢的人。
H. 叫王俊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是很好的人
I. 王俊的人物生平
1926年11月,共产党员鄢日新以国民党省党部农运部特派员身份来宁都指导工作,王俊与其结识,并在他的指导下,同温雪堂等一起组织成立宁都县农工商学联合会。
1927年2月,彭澎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他与温雪堂、彭澎等共同组织成立了宁都县总工会、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任总工会筹委会主席。接着,他领导成立了各行业的基层工会。
1927年3月,宁都遭饥荒,一些米商趁机抬高米价,在县农工商学会和工会、农协筹委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以王俊为领导的 “平粜委员会”,打击地主、奸商,赈济贫民。大革命失败后,宁都党的组织转入农村秘密活动。王俊以教书为名,在黄陂、小布一带发展党的组织,成立秘密农协。
1927年8月22日,王俊跟随叶挺率领途经宁都的 “八一”起义军南进。起义军于广东三河坝失利后,他返回宁都,在东韶、黄陂等地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并经常潜入县城秘密召开会议,讨论党的工作。是年冬,他与郭定远、赖奎轩、彭澎等在庙子前王峰背创办农民夜校,宣讲毛泽东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培养了一批农运积极分子。
1928年7、8月间,王俊到小布和王瑗一起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是年冬,成立了中共宁都临时县委,他任临时县委军事部政治指导员。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至宁都,王俊同彭澎等一道前往迎接,并协助红军筹措了军需饷款。
1929年4月,组织民众和党员配合红四军第二次攻克宁都城。
1929年5月,成立宁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宁都县赤卫大队,王俊任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军事科长兼县赤卫大队队长。后改任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主任。
1929年10月,他在洛口毛家斜边活动边养病时,不幸被敌侦知。
1929年11月13日在该地附近的上王垴被敌逮捕杀害。其怀孕之妻曾宝秀同时被捕,在狱中经受酷刑,生下一男婴,被敌抢去抛在狱外活活冻死后被砍成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