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商业计划书
任何一项创业活动都需要事先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预测一下可能出现的风险。我整理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商业计划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现代农业投资项目
二、选址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问题中最核心的土地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民生新政的又一重大举措;土地流转给一些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公司等,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集约高效,这是非常适合现代农村土地发展的一条路子。现在中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势必要走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使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种植、经营,从而带动农业机械化生产。
2、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利用工作推进的有利时机和省发改委《关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政策机遇,我公司希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流转土地300余亩,从事中药材育苗与种植(山药、党参等)、畜牧业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
3、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对于促进本地区农民就业、提高农民家庭收入、示范与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四、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以自筹资金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 项目概况
一、建设内容
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连片农田用地300亩(旱地或水地),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并按依照租赁约定按时支付租金。
项目从事以下农业活动:
1、中草药种植: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中药材育苗区, 100亩中药材种植区、100亩牧草倒茬轮作区。
2、鸡肉羊养殖:建设标准化羊舍3-5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另外建设40余亩土鸡放养区,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
3、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发中药材饮片、中药保健品等农业产品,突出地方品牌效应。
二、建设规模
三、项目建设进度
农业项目投资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因此,该项目以3年为一个周期,分三期发展:
20xx—20xx年为引种试验、投资建设阶段 20xx—20xx年为推广示范、平稳运营阶段 20xx—20xx年为产品开发、市场拓展阶段
第四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一、党参育苗及种植技术
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原产山西上党,其根如参。故名党参。其以根供药用,具有补中益气、养血补肺、生津止渴和健脾胃之功效。其育苗与种植严格按照《党参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二、山药育苗及种植技术
山药是由地方品种的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原代号Py04-3,由市农科所选育。山药薯块粗大,呈鸡腿状,肉质淡黄,有粘汁,熟后松散细腻味甜,为高级补品。其育苗与种植严格按照《山药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三、土鸡放养技术
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的肉鸡。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近年来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为了提高土鸡养殖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土鸡由传统的养殖模式向适度规模化、相对集约化、技术规范化、饲养标准化和生产专业化发展,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土鸡饲养技术规范》放养。
四、标准化养羊技术
目前,草原退化极其严重,利用天然牧场放牧已渐渐退出了畜牧业,舍饲养羊显出了它的优越性。在标准化养羊过程中,综合运用投资决策分析、经营管理、品种应用及杂交组合模式、种羊的饲养及高效频繁产羔模式、生产经营与饲养模式、羊场建设、饲料配制、饲养标准化等技术。
五、种植、养殖一体化有机生态模式构建技术
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创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养殖循环促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党参、山药等中药材间作轮作,在取得绿色产品高效益的同时,把中药材的副产品转化成养殖原料,作为土鸡、羊等动物的主要饲料,这样养殖动物的粪便经沼气发酵处理后又作为天然肥料施入农田,减少了化肥等工业原料使用,不但改良了土壤做到绿色环保,还产生了综合效益。
㈡ 如何开展农社对接
2011年,农业部开始启动农社对接试点,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项目中安排专门经费,支持鲜活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在城市社区设立直销点或直销店,开展鲜活农产品直销。目前农社对接的试点主要在北京、江苏、湖北、湖南、山东等13省市的63个大中城市展开。
进行农社对接时要充分认识并发挥该模式的优势:第一,农产品供应充足。竞争力较强的合作社可以牵头组织当地各类合作社一同供货,保证货源充足和品种多样。第二,体现区别定位。农社对接的农产品在价格上要比超市低,在品质上要比农贸市场好。第三,减少运输中的无效损耗。要通过简化市场流通程序,使得农产品能够尽快地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实现点对点直销。第四,可以争取政府、媒体等外界支持。尝试农社对接的合作社可以通过立项来争取政府支持,同时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让消费者认可这种销售模式。第五,农产品质量有保障。合作社可以通过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来体现合作社农产品的质量有保障。
当然,农社对接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资金问题。据悉在农社对接试点省份山东开设一个农社对接门面每年需要发放员工工资4万元,房租6万元,装修1万元,电子支付系统1.3万元,总成本大概在12万~13万元之间。二是农产品种类问题。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产品往往比较单一,需要考虑组建联合社来进行农社对接。三是客户价值的传递问题。在营销当中,客户价值传递是非常重要内容,即农社对接农产品营销需要给与客户什么样的价值满足?在农产品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客户区分并认可农社对接的农产品?这一点需要进行认真考量。四是产业链延伸问题。如一些合作社需要延伸农产品加工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合作社产业链延伸又需要面临一系列问题。
目前,各地开展的“农社对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固定店铺型的,也有流动摊点式的;既有传统营销型的,也有订单配送式的;既有多个合作社联合经营型的,也有单个合作社独立运作式的。按照产品特征和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1)社区菜店(点)。
社区菜店(点)是“农社对接”的最主要形式。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以销售合作社生产的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为主,部分兼营其他食材或厨房用品,包括粮油、禽蛋、肉奶以及各类调料等;②有固定营销场所,且倾向于在中低档小区的周围或内部设店,以贴近消费群体、方便居民买菜为原则;③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服务于普通消费群体,满足其对菜粮油等基本农产品的需求。
社区菜店(点)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服务时间长且固定,品种齐全,质优价廉,购物环境舒适,深受社区居民喜欢;缺点是初始投资较多,经营利润偏低,对合作社营销能力要求较高。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距离大中城市较近的果蔬合作社与城市中人口密集社区进行对接。
案例:陕西省绿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
陕西省绿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由蔬菜产销大户刘某牵头成立。发展至今,合作社已有成员216户,员工160多人,其中销售员工120人,实有资产2200余万元,建有蔬菜配送中心、办公室、农药残留检测室、净菜加工中心及蔬菜保鲜库,拥有专用配送车15辆,主要从事绿色、无公害果蔬的种植和销售。
目前,合作社在宝鸡市内设有蔬菜直销店16家,年销售近80种蔬菜2万余吨。以石油社区直销店为例。2010年下半年,在社区物业部门的配合下,合作社在该小区内部搭建了一座简易板房作为直销门店,占地100余平方米,销售人员12人(含10名社区下岗人员),日销售额约5千元,月平均利润近2千元,获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租金补贴1万元,覆盖周围近万户居民。销售产品种类达160余种,不仅包括该社生产的时令蔬菜瓜果,也包括其他食材和厨房用品,平均价格比市价低10%~20%。而在收购成员产品时,合作社价格一般比市价高出0.2~0.4元/千克,并为成员提供最低收购保护价。
(2)车载市场。
车载市场于2011年8月首次出现于北京,是由政府搭台、创造条件帮助京郊蔬菜生产流通合作社进城直销的对接模式。最初车载市场仅在周末提供服务,故又称“周末车载市场”。在北京周末车载蔬菜市场的成功示范和商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车载市场快速兴起。车载市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销售产品以新鲜时令蔬菜、瓜果为主。②直接进入城市社区,或以运输车辆为载体进行销售,或搭建临时性销售柜台。③平价销售,薄利多销。
车载市场的优点是经营灵活,对场地要求低,初始投资少;缺点是销售时段和产品品种受限,对配送能力要求高,需要小区物业积极配合等。因此,这种对接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城市近郊的、配送能力较强的果蔬合作社与城市中人口密集社区进行对接。
案例:北京市周末车载蔬菜市场
周末车载蔬菜市场促进了蔬菜从菜农到社区的对接,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社区又免去了菜商的租金、管理费等,因而蔬菜既便宜又新鲜,价格还比周边市场便宜15%。监测数据显示,位于海淀蓝旗营小区的“海淀9号”菜摊,小油菜收购价每斤1元,售价1.18元,黄瓜收购价每斤2.5元,售价2.75元。小区销售的蔬菜和水果总共有四五十种,每天销售五六千斤的果蔬。
北京的周末车载蔬菜市场的销售主体多为蔬菜公司和京郊的合作社,而且也逐步从“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发展成一周3~4次的日常性“社区蔬菜车载市场”。据拥有25辆社区蔬菜直销车的红伟安民负责人韦玉华介绍,“虽然卖菜不挣钱,但靠平价、薄利多销,社区蔬菜车载市场已经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目前通过销售毛利率较高的水果,每辆直销车都实现了万元以上的月利润”。为了响应政府的蔬菜惠农政策,扩大公司影响力,红伟安民主动设立了18种“限价菜”,这些限价菜都是最受市民喜欢的时令菜,种类也按照季节变化。“限价菜”售价比普通菜市场内价格要低20%~30%,基本无利润。
目前,像红伟安民这样的车载蔬菜直销社区新模式已经在海淀、西城、朝阳等多个区县的10个街道70余个社区扎根。据统计,至2012年5月,北京市车载蔬菜直销社区模式日供应蔬菜能力超过5万千克,累计供应新鲜实惠蔬菜225万千克。
(3)高端配送。
高端配送是指城市居民通过网络、电话等渠道提交农产品购买订单,合作社根据订单要求,将产品直接配送至居民家中或指定地点的产销对接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端配送作为“农社对接”的一种新型模式,是电子商务B2C模式在农产品销售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高端配送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以销售高端农副产品为主,如有机蔬菜、高档杂粮等,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均较高。②没有固定销售门店,但在小区内设有智能配送柜,服务后台和配送中心接近于产品产地。③走高端销售路线,主要面向城市中高端消费群体。
高端订单配送的主要优点是适量生产、按需配送,能够降低运输损耗,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实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价值;缺点是技术要求和配送成本高,局限于高端消费人群。这种类型的“农社对接”一般适合于生产高端农产品并具有一定网络营销能力的合作社与城市中高档社区进行对接。
案例:北京市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北京市北菜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以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为主营业务。2011年,通过订单配送销售的有机蔬菜超过合作社有机蔬菜总产量的50%,并让有机蔬菜卖出了“有机价”,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合作社订单配送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客户订购的有机蔬菜等配送至小区内的智能储物柜。智能柜一般安置在居民楼门口,一个智能柜共有18个蔬菜保险箱,由远程电脑控制,每个智能柜可以保证60~110户社区居民反复使用。合作社每天早上8点之前整理客户在网站下的订单,按照订单要求从合作社基地采摘有机蔬菜并直接在配送中心包装,通过冷藏运输车将蔬菜送至智能柜中,消费者凭借从网站获取的条形码直接在智能柜拿到订购蔬菜。为保证有机蔬菜的新鲜,从确认订单到蔬菜配送至智能柜,全部流程会控制在5小时之内。目前,合作社已经在15个小区内设立24个智能柜,集中在海淀、朝阳及东西城。二是合作社根据客户订单提供直接上门送货服务,作为没有智能柜社区的补充。只要家在五环以内的客户在网站上购买超过100元的农产品,合作社就可以将产品免费送至客户家中。如果订购的农产品不到100元,合作社则会适当收取20~30元运费。
(4)综合展销。
综合展销是指单个合作社或多个合作社组成联合社,设立综合展示销售平台,以经营各种名优特农副产品为主的对接形式。综合展销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以销售合作社或联合社生产加工的某一类或某几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特色农副产品为主,如蜂产品、藕制品、豆制品、茶叶、果品以及葫芦、草席等民俗工艺品等。②有固定经营场所,且多选址在中高档小区、商场或市中心,以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为原则。③包装成中高档礼品为主,突出当地风情和地域特色。兼具批发、零售功能,既立足本地市场,面向社区居民销售,或向当地超市供货,又辐射周边乃至全国,在其他大中城市设立连锁店,发挥批发代理作用。
综合展销的主要优点是店面形象上佳,经济效益良好,容易打造品牌,扩大市场影响;缺点是较少提供生鲜农产品,与居民生活的密切度较低。这种类型一般适用于生产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或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的合作社与城市中高端消费群体进行对接。
案例:湖北省龙谷长寿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湖北省龙谷长寿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12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并于2012年3月16日在钟祥市工商局注册登记,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包装、冷藏、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专业联合组织。联合社共有成员5822户,辐射全市7个乡镇,涵盖水稻、花生、蔬菜、生猪、蜜蜂、水产、食用菌、家禽等多个优势产业。联合社将分布于不同行业的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统筹配置各个分社的优质资源,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了合作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目前,联合社拥有注册商标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以及绿色食品认证1个。此外,联合社还在积极为合作社特色产品“米茶”和“蟠龙菜”办理国家地理标志。在市政府、经管局和工商局的指导下,联合社在一个新建商居两用的社区租下一间超市店面,经营面积达1700平方米,月租金3.7万元,准备投资建造一家集特色农产品展览、直销、餐饮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综合超市,推介和销售各个分社的特色农副产品。该小区总设计户数近3000户,预计5年内入住上万人,将为农产品综合超市带来广阔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