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题
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这时只有在同一子网的计算机才能"直接"互通。
IP地址是以网络号和主机号来标示网络上的主机的,只有在一个网络号下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直接"互通,不同网络号的计算机要通过网关(Gateway)才能互通。但这样的划分在某些情况下显得并十分不灵活。为此IP网络还允许划分成更小的网络,称为子网(Subnet),这样就产生了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这时只有在同一子网的计算机才能"直接"互通。那么怎样确定子网掩码呢?
前面讲到IP地址分网络号和主机号,要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因此网络号将要占用原来的主机位,如对于一个C类地址,它用21位来标识网络号,要将其划分为2个子网则需要占用1位原来的主机标识位。此时网络号位变为22位为主机标示变为7位。同理借用2个主机位则可以将一个C类网络划分为4个子网……那计算机是怎样才知道这一网络是否划分了子网呢?这就可以从子网掩码中看出。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有32bit,确定子网掩码的方法是其与IP地址中标识网络号的所有对应位都用"1",而与主机号对应的位都是"0"。如分为2个子网的C类IP地址用22位来标识网络号,则其子网掩码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即255.255.255.128。于是我们可以知道,A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为255.255.0.0,C类为255.255.255.0。下表是C类地址子网划分及相关子网掩码:
子网位数 子网掩码 主机数 可用主机数
1 255.255.255.128 128 126
2 255.255.255.192 64 62
3 255.255.255.224 32 30
4 255.255.255.240 16 14
5 255.255.255.248 8 6
6 255.255.255.252 4 2
你可能注意到上表分了主机数和可用主机数两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但当地址的所有主机位都为"0"时,这一地址为线路(或子网)地址,而当所有主机位都为"1"时为广播地址。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可变长掩码(VLSM)就是指一个网络可以用不同的掩码进行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把一个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更加方便。在没有VLSM的情况下,一个网络只能使用一种子网掩码,这就限制了在给定的子网数目条件下主机的数目。例如你被分配了一个C类地址,网络号为192.168.10.0,而你现在需要将其划分为三个子网,其中一个子网有100台主机,其余的两个子网有50台主机。我们知道一个C类地址有254个可用地址,那么你如何选择子网掩码呢?从上表中我们发现,当我们在所有子网中都使用一个子网掩码时这一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此时VLSM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在100个主机的子网使用255.255.255.128这一掩码,它可以使用192.168.10.0到192.168.10.127这128个IP地址,其中可用主机号为126个。我们再把剩下的192.168.10.128到192.168.10.255这128个IP地址分成两个子网,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其中一个子网的地址从192.168.10.128到192.168.10.191,另一子网的地址从192.168.10.192到192.168.10.2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每个子网的可用主机地址都为62个,这样就达到了要求。可以看出合理使用子网掩码,可以使IP地址更加便于管理和控制。
主要是用于划分子网的。因为子网掩码的不同,可区分不同网段的不同主机数。
比如: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那么: 主机数就是255个;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那么: 主机数就是128个;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那么: 主机数就是64;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那么: 主机数就是4个.
2.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的考试题型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题型:选择题(40题,40分)、综合题(4题,40分),应用题(1题,20分)。
综合题
1.网络地址规划
2.路由器/交换机配置
3.DHCP功能配置
4.Sniffer数据包分析
选择题涵盖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细。
应用题主要考查路由汇聚、子网划分、CIDR地址规划、变长子网掩码等内容。
获得三级网络技术合格之后,你就掌握了简单网络的布局原理和维护方法,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网、管理以及开展信息网络化的能力。
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偏重理论,所以在三级科目当中算是比较容易通过考试的。
3. 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附答案”
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WAN:广域网也称远程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ISO/OSI RM: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网络互联:利用互联设备将两个或多个物理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2.CSMA/CD:带有冲突监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
3.ARP:地址解析协议
4.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存储在网络接口卡中
5.UTP:非屏蔽双绞线,由8根铜缆组成
6.子网掩码:也称子网屏蔽码,采用32位二进数值,与IP地址的网络号和子网号部分相对的位用“1”表示,主机号部分相对的用“0”表示
7.VLAN:虚拟局域网,可以将局域网上的用户或节点划分成若干个“逻辑工作组”
二、应用题
1.试分析下面例子中采用的思想是否与网络协议的分层思想相似?
建 筑公司的老板打算与装潢公司合作向客户提供全套服务。老板指示他的法律部门调查此事,法律部门请求工程部门帮忙。于是总工程师打电话给装潢公司的工纳孝源程部门 主管讨论此事的技慎薯术问题。然后工程师们又各自向自己的法律部门汇报。双方法律部门通过电话进行协商,安排了有关法律方面的事宜。最后,两位公司的老板讨论 这笔生意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答:不符合
2.请简述以太网和FDDI网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过程
答:1、以太网是总线型局域网,任何节点都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它们的发送是随机的,网络中不存在集中控制节点。以太网的节点发送数据是通过“广播”方式将数据送往共享介质,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2、FDDI采用环型拓扑结洞态构,使用令牌作为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方法,某个站点要求发送数据时,必须等到经过该点的空令牌,其它站点必须等到令牌上的数据传送结束并释放才可以再申请传输数据。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
答:共享式以太网组建简单、便宜、但覆盖地理范围有限,网络总带宽固定,节点数的增加,冲突碰撞加大,浪费加大,不支持多速。
交换式以太网虽然多了交换机,但以分段将一个大型以太网分割成多个小型以太网,段与段之间通过交换设备沟通,由于分成小型网节点数减少冲突碰撞浪费,减少,各段可按需要选择自己的网络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