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CNN 是一类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结构,专为处理网格结构数据如图像和时间序列数据设计。其优势在于自动学习多级抽象特征,具有良好的表现和泛化能力,在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广泛应用。
卷积层
卷积层是 CNN 的核心,用于提取输入数据的局部特征。通过滑动滤波器(卷积核)和计算卷积值,卷积层能高效识别图像中的特征,如边缘、纹理等。滤波器参数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优化,共享机制减少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
卷积和互相关操作虽有相似,但互相关不反转滤波器,适用于不同匹配场景。
一维卷积
一维卷积用于序列数据,如语音和文本,通过沿着轴滑动滤波器提取局部特征。填充和步长技术调整输出大小和形状,适应不同任务需求。
一维卷积在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等领域广泛应用,自动学习序列数据特征,支持分类、回归等任务。
二维卷积
二维卷积应用于图像处理,使用滤波器在图像上滑动提取特征。通过多个滤波器,CNN 可提取不同层次的特征,支持目标检测、图像分类等任务。
使用 PyTorch 可实现二维卷积,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用于降低特征图维度,保持全局信息。
性质
CNN 层具有效率高、泛化能力强等特性,是深度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池化层
池化层通过划分和提取特征图子区域的代表值,降低空间维度,提高计算效率和防止过拟合。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是最常用的方式。
使用 PyTorch 可实现池化操作,测试代码示例展示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效果。
全连接层
全连接层将卷积层和池化层提取的特征映射至输出向量,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将特征张量展开,通过线性变换得到输出。
实现全连接层的示例代码展示如何使用 PyTorch 进行线性变换。
其他卷积方法
转置卷积用于图像上采样,减少计算量和内存消耗。微步卷积通过逐步处理图像,减少计算成本。空洞卷积引入间隔,扩大感受野,捕捉全局关系。
示例代码展示如何使用 Python 和 NumPy 实现转置卷积、微步卷积和空洞卷积。
CNN 特点与解决问题
CNN 通过降维和保持特征不变性,简化复杂问题,解决图像数据处理难题,如减少参数量、保留图像特征。CNN 成功应用于图像识别、分类等任务,大幅提高准确率。
⑵ CNN(卷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DNN(深度神经网络)的内部网络结构有什么区别
如下:
1、DNN:存在着一个问题——无法对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进行建模。然而,样本出现的时间顺序对于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等应用非常重要。对了适应这种需求,就出现了另一种神经网络结构——循环神经网络RNN。
2、CNN:每层神经元的信号只能向上一层传播,样本的处理在各个时刻独立,因此又被称为前向神经网络。
3、RNN:神经元的输出可以在下一个时间戳直接作用到自身,即第i层神经元在m时刻的输入,除了(i-1)层神经元在该时刻的输出外,还包括其自身在(m-1)时刻的输出!
介绍
神经网络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叫感知机(perceptron),拥有输入层、输出层和一个隐含层。输入的特征向量通过隐含层变换达到输出层,在输出层得到分类结果。早期感知机的推动者是Rosenblatt。
在实际应用中,所谓的深度神经网络DNN,往往融合了多种已知的结构,包括卷积层或是LSTM单元。
⑶ 【神经网络-卷积】常规卷积、空洞卷积、多尺度卷积、分组卷积、可分离卷积、DCN形变卷积
卷积是神经网络中提取特征的主要手段。其基本目的是从输入图像中提取不同特征,进而构建抽象的高层语义特征或全局特征,以提升模型的精度或推理速度。卷积的实现方式包括常规卷积、空洞卷积、多尺度卷积、分组卷积、可分离卷积以及形变卷积(DCN)。
常规卷积是基础形式,通过卷积核在图像上滑动并计算对应元素的乘积和,实现特征提取。它的关键参数包括卷积核尺寸、填充和步长。计算公式依据这些参数进行输出尺寸的计算。
空洞卷积,也称为膨胀卷积,通过在卷积核中插入空洞来扩大感受野,增强模型在不同尺度特征上的捕捉能力。空洞率决定了空洞的数量,进而影响感受野的大小。在语义分割任务中,如Deeplab系列,空洞卷积效果显着。
多尺度卷积针对输入图像中目标尺寸的变化,通过多个分支卷积提取不同感受野的特征。减少计算量的优化方法是引入1×1卷积,但手工设计痕迹明显。Inception系列即是多尺度卷积的应用。
分组卷积旨在减少参数量和计算量。它将输入特征图的channel分组,进行局部卷积后拼接,但存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通道混洗技术,如ShuffleNet网络结构。
可分离卷积通过将原始卷积拆解为1×n和n×1两个步骤,分别进行逐层卷积和逐点卷积,从而显着降低计算量。Depthwise Convolution聚焦于通道内信息处理,Pointwise Convolution负责跨通道融合。移动设备上的网络,如MobileNet,广泛采用此技术。
形变卷积(DCN)针对目标检测场景,通过学习采样点的偏移,以适应不同形状的目标。DCN在目标检测应用中,如DCN v1和DCN v2模块,展现了优越性能,但计算成本较高,且难以实现tensorRT加速。
综上所述,卷积及其变体在神经网络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通过不同方法优化参数量、计算效率以及特征提取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⑷ 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有哪些区别
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作为两大类神经网络模型,在结构和应用上有显着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将从结构差异、记忆特性、参数共享和应用领域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并讨论它们在梯度问题上的处理方式。
结构差异方面,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实现特征提取与分类任务,而循环神经网络(RNN)则通过循环结构处理序列数据,捕捉时间依赖的信息。
记忆特性上,CNN主要侧重于空间特征的识别,不具有记忆功能,处理静态图像或文本片段效果较好。RNN则通过内部循环结构,具备记忆历史信息的能力,适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和语言模型等任务。
参数共享是CNN的一个重要特点,卷积层的权重在整个输入图像上重复使用,减少了参数数量,提高了模型效率。RNN则每个时间步的权重独立,参数数量相对较多。
在应用领域上,CNN广泛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视觉任务,而RNN则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情感分析等语言相关任务中表现出色。
梯度问题方面,RNN在处理长序列时容易遇到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影响模型学习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等门控结构被引入,它们通过门控机制更好地管理梯度传播,提升了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综上所述,卷积神经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在结构设计、记忆能力、参数共享和适用场景等方面各有优势,选择合适的模型需根据具体任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进行考量。同时,针对RNN在梯度问题上的挑战,门控结构的引入为解决长序列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⑸ 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的区别与联系
一、计算方法不同
1、前馈神经网络:一种最简单的神经网络,各神经元分层排列。每个神经元只与前一层的神经元相连。接收前一层的输出,并输出给下一层.各层间没有反馈。
2、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照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3、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
二、用途不同
1、前馈神经网络:主要应用包括感知器网络、BP网络和RBF网络。
2、BP神经网络:
(1)函数逼近:用输入向量和相应的输出向量训练一个网络逼近一个函数;
(2)模式识别:用一个待定的输出向量将它与输入向量联系起来;
(3)分类:把输入向量所定义的合适方式进行分类;
(4)数据压缩:减少输出向量维数以便于传输或存储。
3、卷积神经网络:可应用于图像识别、物体识别等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物理学和遥感科学等领域。
联系:
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都属于前馈神经网络,三者都属于人工神经网络。因此,三者原理和结构相同。
三、作用不同
1、前馈神经网络: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及平方可积函数.而且可以精确实现任意有限训练样本集。
2、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间层数、各层的神经元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设定,并且随着结构的差异其性能也有所不同。
3、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学习能力,能够按其阶层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平移不变分类。
(5)卷积神经网络有哪些晁灿扩展阅读:
1、BP神经网络优劣势
BP神经网络无论在网络理论还是在性能方面已比较成熟。其突出优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间层数、各层的神经元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设定,并且随着结构的差异其性能也有所不同。但是BP神经网络也存在以下的一些主要缺陷。
①学习速度慢,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般也需要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学习才能收敛。
②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
③网络层数、神经元个数的选择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
④网络推广能力有限。
2、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具有自学习功能。例如实现图像识别时,只在先把许多不同的图像样板和对应的应识别的结果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学习功能,慢慢学会识别类似的图像。自学习功能对于预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期未来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将为人类提供经济预测、效益预测,其应用前途是很远大的。
②具有联想存储功能。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网络就可以实现这种联想。
③具有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寻找一个复杂问题的优化解,往往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利用一个针对某问题而设计的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发挥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能很快找到优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