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群体性事件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运动,它是群体性事件的传统形式,占到总量的80%;另一种多为因社会心理失衡引发的泄愤事件,如震惊全国的瓮安事件和石首事件。这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性事件,相比群体性的维权抗争突发性群体行为更具不确定性。它与维权运动不同,参与者大多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只是因某次偶然事件引爆了人群的积怨,也因此比维权运动更难以把握和控制;又由于参与者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因此缺乏组织性和规则意识,非常容易失控,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如湘西非法集资事件最后演变成针对无辜目标的社会骚乱。可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❷ 网络群体性事件有哪些
广莆那事算一个的吧
❸ 群体性事件都有哪些
构成社会心理的各种现象的总和。 这些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潮流、习惯势力、社会角色、...有人根据这些因素所涉及的群体范围不同,对社会心理因素也作了划分,包括:①大群体心理因素,如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风俗与习惯、民族传...
❹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包括哪些
(1)复杂性。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越来越多,参 与人员成分越来越复杂。(2)多发性。虽然各级党委、
政府普遍重视预防群体性事件,但群体性事件目前仍呈 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3)组织性。从近几年群体性事 件的发展情况看,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这应 归结于其组织性越来越强,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有一定的
酝酿过程,常常有事件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
(4)利益 性。相当多的群体性事件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而 且大多数有一定的理由,极易引起社会同情,如农民负 担过重、职工下岗、离退休人员无生活来源等。共同的
利益目标把大多数人维系在一起,又极易吸纳相同利益 者,使群体逐步扩大,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5)非 政治性。尽管有些群体性事件表现激烈,但当事人的请 求大多是与自身物质、经济利益有关,他们并不具有反
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目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不及时处理,被敌对势力煽动、利用,也极易演化成政治 性矛盾。(6)违法性。当前群体性事件激烈程度加剧,
恶性事件上升,多数伴随着违法行为,极易造成严重后 果。
(7)反复性。从群体自身来看,以聚众闹事的方法 来达到某种目的,事实上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与落实,这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分群众"不闹不
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从而造成群 众长期缠诉闹事,处置难度加大。(8)难处理性。
群体 性事件大多是由于矛盾长期没有得到化解而形成的,解
决这些问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处理解决难度较大。
❺ 认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指标有哪些
摘要 认定群体性事件,一般认为具有四个方面的辨识标准:第一,五人以上,有关部门统计群体性事件首先以人数确定,例如信访条例明文规定,五个人以上视为 “事件”;第二,有一个共同的行为指向;第三,程序上缺乏法定依据;第四,影响秩序,特别是财产安全秩序、管制秩序。
❻ 网络群体性事件主体特征为什么明显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主体在我国十余年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总体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传播主体中心城市聚集,年龄结构青年化并呈现出青少年化的态势,传播主体社会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状态等社会结构特征.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些网络传播主体特征和我国日益显现、集中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关联,从而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期间传播主体的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除具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引发原因的集中化与类型化、参与主体的特定化与扩大化、组织动员的多中心化、事件性质的非对抗性与处理手段的特殊性等特征,并存在事件的数量会增加,发生呈常态化;网络组织动员意见领袖主导化;网络参与方式与传播途径更即时便捷;管理部门的应对措施成为引发、推动事件的发展影响因素等发展趋势。
❼ 群体突发事件具体指那些
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从理论上来讲红河州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主体的群体性 主观方面的目的性 客观方面的危害性
事件发生的突然性 事件原因的复杂性
就这主要的原因吧,想更清楚就上这个网址吧,好吗
http://www.hh.gov.cn/hhsk/rd/2003/2003-04/2003-04-17/1050549333_63/
❽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介绍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游行、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认定群体性事件,一般认为具有四个方面的辨识标准:第一,五人以上,有关部门统计群体性事件首先以人数确定,例如信访条例明文规定,五个人以上视为 “事件”;第二,有一个共同的行为指向;第三,程序上缺乏法定依据;第四,影响秩序,特别是财产安全秩序、管制秩序。
❾ 网络群体事件的定义
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而且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新闻炒作的焦点。
消息源自:华中红客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