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网络世界有哪些道德乱象

网络世界有哪些道德乱象

发布时间:2023-12-02 12:50:20

㈠ 网络不文明现象有哪些

1、使用网络暴力,进行人身攻击。

2、肆意传播谣言、虚假信息。

3、诱导分享,扫二维码中毒等网络诈骗行为。

4、强制下载、强制广告。

5、色情弹框广告。

6、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

7、群发垃圾、骚扰信息。

8、朋友圈无限度刷屏广告。

㈡ 哪些行为是网络中不道德的行为

网络中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1、浏览色/情/暴/力的网站
2、传播谣言,散布虚假消息
3、用网络对他人进行诈骗行为
4、冒充他人散播消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5、传播电脑病毒,盗取别人个人信息
6、说粗话,脏话,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㈢ 有哪些违反了网上道德规范或法律规范的行为和现象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这可能吗?广西贺州钟山县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在校内、校外办班,为自己牟取暴利的事情到处都是!所有的补课都是有偿的,老师甚至扬言:很多内容都只有在“补课”时才会讲!上音乐课的老师更离谱:在外办的班,利用学校班主任逐个说服女生家长去参加舞蹈班,收取高额培训费!并且扬言:不在我这里学的,实验小学的任何活动都不让参加!请问有人管吗?没有!!这个实验小学的教师风气极坏,可教育部门却从来不管!不过,管也管不了。。。。

㈣ 网络上不良的模仿行为都有哪些

类似网络盲目模仿让人受伤的事不在少数:不久前,一女子模仿别人把熟玉米放在电钻上啃食,结果被电钻卷掉一大块头皮;之前流行的“一字马”则让没有体育基础的人伤了筋骨。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认为,有些模仿还是小心为好,千万别受伤。

有些模仿“伤不起”

网友“并蒂莲”:盲目模仿伤不起啊!我自觉有些基础,小时候劈过大叉、翻过跟头的,结果模仿一字马拍照……没想到这一腿劈下去,就没再起来,拉伤了,在床上躺了多半个月啊!

市民方铭:网上总是一阵风似的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有些人特别是小孩子很容易去模仿、跟风,但有些动作、行为还是少模仿的好,要不然伤人伤己啊。

无关好坏却关乎安全

中学生谢晓雅:网上很多视频挺好玩的,我和同学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经常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行为,相互逗乐呗。

教师张晓林: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有些以娱乐为主的小视频等无关好坏,看后一笑了之。但有人眼高手低,觉得没什么难的,不顾自身条件去模仿,很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得不偿失。

模仿需量力而行

网友“长河落日”:有些动作、行为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奉劝大家,不管受没受伤,可长点心吧!

心理咨询师崔敏: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从众心理”,网络上这种模仿行为就属于“从众心理”的范畴。这主要源于大多数人的固定思维模式,既然大家都这么做了,自然没事。模仿不是不行,但在实施行动前,一定要量力而行,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对成熟的网民来说,娱乐要有度,模仿须谨慎!

㈤ 网络不文明现象有哪些 大学生该怎么

由10万多网民投票选出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以票数高低排列如下: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传播垃圾邮件,聊天室谩骂,网络欺诈,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强制广告,下载、炒作低俗内容等。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与生力军,对网络不文明现象要坚决觉抵制,切不可袖手旁观,更不能为虎作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风气,于人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㈥ 有关网络道德问题研究论文2500字

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便利和机会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网络暴力、变态网恋、病毒黑客、垃圾信息、网络性心理障碍等,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危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网络道德问题研究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网络道德问题研究论文2500字篇一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与成因研究》

[摘要]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便利和机会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网络暴力、变态网恋、病毒黑客、垃圾信息、网络性心理障碍等,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危机,如诚信危机、价值危机、主体危机和安全危机等。引起这些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制度原因、 文化 原因、主体原因、技术原因等几个方面。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与成因就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道德危机 表现 成因

[作者简介]肖虎(1980- ),男,四川成都人,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道德及危机的定义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道德危机是在网络生活中产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以及存在的潜在危险,其表现在于网络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而采取的有悖于传统道德价值理念或不利于良好公共网络环境形成的言行和信息。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

1.诚信危机。大学生之所以在网络活动中随意操作、散布谎言、传播虚假信息而不用担心被发现受到相应的惩罚,是因为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有了这种隐蔽性的保护,大学生就容易产生一些不诚信的网络言行。因为网络中的不诚信行为加大了对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更多的不诚信行为,如大学生考试使用手机和高科技手段作弊、盗用别人的账号密码、拖贷欠贷等时有发生。大学生诚信问题已到了不得不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的地步。在一份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中,有过这样的数据:在“你是否有过在网上下载 文章 来完成作业的经历?①”的选项,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分别有37.2%和13.7%选择“经常”、25.9%和27.8%选择“有过,但不经常”、37.1%和58.5%选择“没有”。从以上的调查可知,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影响极其深远:一方面,他们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剽窃行为践踏了学术尊严;另一方面,更是加剧了学术腐败在现实中的蔓延和滋生,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学生为人、为事的标准急剧下降。

2.价值危机。网络信息极为丰富,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使许多青年学生沉溺其中,不辨是非、美丑、善恶,造成价值观混乱,导致其价值迷惘。首先,“文化霸权”导致青年学生价值迷惘。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资源占有的不平等,信息生产权被掌握在少数西方国家、少数人手中,在网络中形成“文化霸权”。这使得大学生在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和西方伦理价值之间迷茫、迟疑,难以抉择,使得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紊乱。其次,黄色信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黄色信息在网络中泛滥;另一方面,青少年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新奇的富有刺激性的信息的吸引,久而久之便沉迷于此,甚至上瘾堕落,严重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者,“技术英雄”导致青少年价值追求偏颇。在网络世界中,技术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青少年群体对“技术英雄”一味地盲目地崇拜,容易造成其人文精神的失落与价值追求的偏颇。

3.主体危机。大学生长期处于孤独的物理空间之中,会造成大学生脱离现实群体,迷失自我,情感上变得脆弱而冷漠,随之产生主体危机。首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容易导致人格冲突。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环境和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判若两人:现实中自我封闭、少言少语,在网上则变得激情满怀、兴奋异常,这样造成了大学生双重人格的冲突和主体异化。其次,网络的机械化和程序化容易造成主体人格异化。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交流等行为都被设计者预先设定妥当,人们只需简单地通过敲击键盘、点击鼠标或输送代码就可以完成,一切都变得十分简单和机械。但同时也加重了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依赖,造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和局限,尤其会引起青少年主体人格的异化。再次,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容易引起主体道德思维能力下降。网络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缺乏许多真实的道德生活,以及体验与锻炼,使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缺失。

4.安全危机。网络的发展给人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安全危机。网络信息和网络言行很难得到有效监控,网络犯罪和网络越轨现象日益突出。我们经常看到各大电视台、杂志、广播经常报导大学生网络犯罪事件,轻者入侵他人电脑或数据库,重者破译账号密码非法侵占国家和他人的财产,更有甚者散布谣言引起社会动荡,传播反动言论给国家和民族安全造成威胁。大学生网络安全危机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受利益驱使,企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有的则出于炫耀技术、哗众取宠的心理。有些调查在问及大学生如何看待“黑客”问题时,不少大学生竟选择“崇拜”“羡慕”。②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成因分析

1.制度原因。目前,大学生的网络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统一和权威性的明文规定、责任落实不到位、缺少法律支持;即使有的局部区域或个别单位有类似的规章,往往也是一纸空文,不切实际、不便于操作。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本身没有明显的地界和属地,不属于任何哪个机构和组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正式、通行的国际法规来约束网络活动。所以对于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和网络犯罪缺乏相应的处理依据。我国目前针对网络的法律法规同样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完善,一些投机分子和犯罪人员便在这种虚拟空间中投机钻空子,侵占他人财产和危害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学校和家庭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上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划分各自的责任,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两者在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上不但不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反而会相互推脱、相互阻碍。

2.文化原因。首先,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化具有不可预知性、不可控制性、超现实性、隐蔽性、便利性等特点。网络文化的这些特点,一方面,会对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产生极强的诱惑力,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构成严峻的挑战,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③另一方面,会改变大学生传统的 人际交往 方式,这种新的交往方式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流,使个体对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其次,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文化导致全球范围的重智轻德倾向。以上种种原因助长了在校大学生“重智轻德”的倾向,有可能导致当代大学生片面重视理论学习和 智力开发 ,而忽视了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的修养,更为严重的情况会引发个体私欲的膨胀和高科技犯罪,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人类有待解决的问题。再者,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园内外不良文化的误导。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变化多样的,容易被外界不良文化所误导。这些不良文化与 传统文化 相比,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展示个性和情感,但其过于追求形式和感觉,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的参与限制在肤浅和感性的层面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从而造成大学生的道德认同变得困难,进而导致道德约束趋于松懈。

3.主体原因。一方面,大学阶段正是人一生中逐渐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的需求往往与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育环境产生一定的矛盾。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与网络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结合越来越紧密,大学生知识结构尚未完善,心智尚不成熟,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恶意曲解,以及西方自由主义的不断侵袭,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30年的改革开放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引发了大学生群体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嬗变。其次,目前的不良社会风气、发展中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和诸多的社会问题也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较强的忧虑和不满倾向,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形成。再次,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没有达到和谐的状态,就业的现实情况往往与大学生的期望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许多大学生有一种失落感,很多人把发泄途径投向了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网络当成了消遣对象,无节制的上网让一些大学生逐级丧失了个体性,甚至沦为工具客体的危险。

4.技术原因。专家指出,科学技术的步伐,常常比伦理学的步伐要急促得多,正是这种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发展的间距对网络道德的养成构成了严重威胁。首先,由于信息技术形成的不同主体之间信息权利的不对称性导致网络资源占有的不平等。 网络技术 人员、网络专家、网络所有者在知识和资本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他们凭借这些优势可能侵犯个人和公众信息,从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如几年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网络蚂蚁”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因使用简单、下载速度快等优点很快在网民中流行开来。但后来,网民们发现这个软件可以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自动访问其他网站,更为严重的是泄露个人信息,这在国内引起了广大网民关注网络隐私的问题。其次,网络作为一门技术,利用好的话可以造福人类,但也可能成为满足某些人邪恶要求的工具。网络软件都是网络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从技术的角度讲,一则软件本身就有可能存在缺陷,为黑客们留下“后门”;二则,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终有被攻克和解除的时候。因此,有专家认为:网络道德问题仅靠网络技术单方面是无法解决的。

当代大学生离不开网络,但网络不能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引导学生将网络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审视网络,看到网络的利弊、优势与不足,架构好网络与生活的桥梁,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指导学生 反思 自己和同伴的网络行为,进行网络生活的道德体验教育和道德评价活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网络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不同结果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并处理好上网娱乐与上网学习、上网学习与读书学习的关系,树立科学、理性、自觉的网络及网络道德观念。帮助学生疏导网络生活中的主体矛盾冲突、困惑、苦闷等,引导学生明白网络的不足,树立正确的网络生活观念,加强网络道德修养。社会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规律,积极调研、勇于创新、投身实践,努力探索大学生网络文明工程和网络道德教育的新 方法 、新思路、新 渠道 和新成果,为广大青年大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而将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高级人才。

[注释]

①韩振峰.警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N].河北日报,2003-11-05.

②彭雪开.网络文化价值渗透试析[J].求索,2002(3):36.

③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112.

[参考文献]

[1]王凤秋,何葵.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冲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

[2]韦文广.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改革与战略,2007(9).

[3]张燕.论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J].考试周刊,2009(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网络道德问题研究论文2500字

㈦ 当代网络中存在哪些道德问题

你好,当代网络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有很多。
例如,抄袭他人作品。在自媒体领域,有专门的“搬砖族”,通过抄袭他人作品获取流量。
再比如,不文明言论。有的人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发表不文明言论。

㈧ 网络对中学生道德有什么不良影响

随着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的不断扩展,网络道德也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对中学生道德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丧失责任

在发达国家,一些“网虫”把网络看作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一些对网络一往情深的青少年,甚至为上网而放弃上学。这不仅导致家庭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且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人格成长,尤其是影响青少年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第二,网络犯罪

在一些中学生中,不乏有电脑奇才,他们一旦失去了法律的约束,就可能对网络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制造病毒、充当黑客等,危害网络安全。

第二,信息欺诈

人们上网聊天、交友多是不真实身份,使网络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易使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要慎交网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轻易告诉网友;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更不要与网友轻易会面。

㈨ 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便利,但是网络的“双刃性”决定了它在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对学生的道德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使学生沉溺其中、荒废学业,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鉴于此,引导学生合理上网歼册、科学上网、绿色上网,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危机与困境
如今,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网络社会,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而且网络主体均可通过这一平台来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不断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逐步延伸到网络世界中来,我们在肯定网络给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网络给学生的现实道德带来的危机和困境。
经调查发现,当今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以下危机和困境。
1.网络信息污染严重,黄毒信息泛滥
据统计,“互联网上有几十万种色情图片资料,查阅人次600万以上,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3.2%的人认为网络游戏中充满了非道德的内容,有23.6%的学生经常浏览****,33.4%的表示偶尔浏览;32.1%的学生对色情作品感兴趣,15.4%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以上数据说明: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现状和行为方式令人担忧,无不与互联网各种非主流信息、文化垃圾的泛滥相关。
2.网络活动方式多样,自由主义盛行
调查显示,学生参与的网络活动方式多样化,其中网络聊天的占98.1%、网络游戏的占53.4%、娱乐(影视、音乐、文体赛事等)的占94.6%、交友或网恋的占47.3%,学习的占83.7%,论坛、发帖的占47.4%,查找、利用信息的占98.3%,浏览新闻的占97.2%,博客、创作的占52.2%。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世界是自由的,学生网民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网络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助长了他们在网络中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自由主义之风。
3.道德情感冷漠,人际关系疏远
通过对学生“网络族”的“现实人际关系”调查:在问及“与网友现实接触情况”时,选择“从不”的占61.6%,“偶尔”的占27.3%,而“经常”的只有11.1%。问及“您与网友相处,最重要的是……”,选择“相互利用,互利双赢”的占37.8%、“尔虞我诈,损人利己”的占18.4%,而“以诚相待,互为尊重”的仅占29.7%。在问及“因为上网而减少日常的社交活动,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吗”,回答“是”的占42.9%。这些数据说明:长期沉溺于网络会淡化学生的现实人际的交往,逐渐失去或弱化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
4.网络行为失范,网络道德人格扭曲。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高达44.7%。”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6%有过网络黑客行为,17.9%的有过网络暴力行为,69.9%的有过身份伪装行为。在网络游戏中,经常侮辱他人的占6.1%,偶尔侮辱他人的占29.8%;经常攻击他人的占10.1%,偶尔攻击他人的占33%。网络环境过于宽松自由,缺乏管理、监督机制,从而导致长期沉溺在虚拟网络中的学生网民行为缺乏约束、随心所欲,最终丧失主流的道德观念,道德责任感削弱。
二、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
1.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及无序性
虚拟网络世界“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使得原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秩序逐渐失去效力,网络主体呈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网络活动方式是相对自由的,其网络行为也较少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桥晌干预敏改锋、控制和管理,对于应该和怎样实施自己的行为,只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都是由自己来决定。因此,在网络世界里,网民的主体观念,在责任、权利、义务、利益等方面的道德意识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相对薄弱,网络道德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规制力。
同时,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超时空性等特性加速了人类社会从封闭到开放的飞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而交往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了,享受的信息量和服务也在不断地扩增,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在网络上相互交融、碰撞。那些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准则、观念、行为会受到人们的抨击、谴责和取舍;而那些与开放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准则、观念、行为则会受到人们的认同、接受和遵循。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社会道德的约束和羁绊功能,致使道德实践主体的个体权利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使得道德实践主体的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难免打上开放性、超时空性的烙印。
此外,网络突破了跨地域的信息交流中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障碍,使得不同种族、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的人们能够进行一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使得道德实践主体有了多元化的道德价值选择和价值诉求。并且,在网络社会中,随着人们交往面的扩大,交往内容的丰富和交往层次的增多,包括道德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愈来愈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益的相关性和矛盾性越来越突出,从而使得调节人们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也呈现出无序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2.社会、学校、家庭管理的缺失
网络信息化及高科技的发展对学校、社会、家庭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就社会来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西方国家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乘隙而入,惟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道德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此外,党风、社会风气不正,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学生对社会道德不屑一顾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扭曲,最终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

阅读全文

与网络世界有哪些道德乱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移动无线网络二期 浏览:268
中国移动网络卡有号码的 浏览:917
龙华网络优化多少钱 浏览:519
我们如何看待网络热词 浏览:241
小米分享wifi网络 浏览:436
23是什么意思网络 浏览:409
喀什产品网络营销 浏览:771
计算机网络教学总结 浏览:913
网络图横道图哪个复杂 浏览:53
wp81手机网络 浏览:60
无线网络电话模块 浏览:345
蜂窝网络基带多少钱 浏览:634
网络安全宣传周讨论 浏览:952
一般无线网络是多少m 浏览:272
开了电脑没有网络怎么办 浏览:349
网络语言盛行于哪个年代 浏览:984
查看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浏览:470
网络增加器怎么连接wifi 浏览:438
教室电脑显示有网络但连不上网 浏览:168
网络流行语师什么意思 浏览:9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