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社交网络的研究过程有哪些

社交网络的研究过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1-28 14:21:22

Ⅰ 社会计算--研究点

研究内容

    1 、社交网络服务 (Social NetworkService,SNS)

    谈到社交网络服务,就会让人想起时下最热门的Facebook。社交网络服务研究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空间,实现社会性的交互和通信。SNS还有一种解释是社会网络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许多传统网络工具都可以视为一种社会软件。

    在社交网络服务的网站上,人们以认识朋友的朋友的方式,扩展自己的人脉。国内最有名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是“人人网”,他们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点:社会关系强度、信息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新鲜事排序算法、隐私性以及社会化搜索。 

    2 、群体智慧 (CollectiveIntelligence)

    群体智慧的典型应用是“维基网络”和“网络知道”。这些互联网平台系统不仅帮助用户相互沟通联系,更重要的是将用户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智慧,以协作的方式一起创造、加工和分享知识。

    2005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路易斯·冯·安(Luis Von Ahn)提出“人本计算(Human Computation)”的思想,用验证码、游戏等方式调动网民的热情,使众多的人脑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计算任务中,轻松地解决了本来非常耗时耗力的问题。这也是群体智慧的体现。

    知识获取是一切智能系统的瓶颈,传统的依靠专家编辑知识的方式效率太低,无法满足大规模真实信息处理的需求。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群体智慧的出现为知识获取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充满希望的道路。如何巧妙地设计用户界面以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如何克服人脑计算的不精确性,如何将人脑和电脑最佳地结合起来,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  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Analysis)

    社会网络分析依据网络理论看待社会,节点是网络中的独立角色,边是社会关系,社会网络就是由节点和边构成的一张图,这张图往往非常复杂,节点之间的关系类型多种多样。

    社会网络分析的典型例子是社区计算。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指出:社区是社会信息网络的普遍现象,大规模信息网络中的一些社会化特征在全局层面往往具有稳定的统计规律。如何度量、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是大规模社会信息网络分析与处理的一个基础问题。一般而言,社区结构是度量和利用这些特性的基本单元。因此,发现一个网络中有意义的、自然的、相对稳态的社区结构,对网络信息的搜索与挖掘、信息的推荐以及网络演化与扩散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4.  内容计算 (Content Computing)

    除社会网络外,社会媒体也是分析理解社会的重要素材,如新闻、论坛、博客、微博等。由于它们都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展示形式,因此从事内容计算研究的学者需要掌握语言分析技术。当前内容计算的热点包括舆情分析、人际关系挖掘、微博应用等。

     舆情分析 :传统上,对舆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观察思辨,,二是问卷调查。前者缺乏数据支持,后者采集的数据量亦有限。互联网技术为舆情分析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通过对各种社会媒体的跟踪与挖掘,结合传统的舆论分析理论,可以有效地观察社会的状态,并能辅助决策,及时发出预警。

     基于内容的人际关系挖掘 :互联网中蕴含着大量公开的人名实体和人际关系信息。利用文本信息抽取技术可以自动地抽取人名,识别重名,自动计算出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关系描述词,形成一个互联网世界的社会关系网。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人立方”就是一个典型系统。

     微博应用 :如果说“人人网”是中国的Facebook,那么“新浪微博”则是中国的Twitter。近来“新浪微博”迅猛发展,2010年11月,其用户数为5000万,2011年3月,其用户数突破1亿,在四个月内翻了一倍。“微博”同时具有“社会网络”和“媒体平台”的属性,它催生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革命,对社会事件和人们的意识已然产生了很大影响。“微博”明确地定位为平台,它提供开放的API接口,积极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发展,基于“微博”的研究与开发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互联网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

5.  人工社会 (Artificial Society)

    社会计算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对复杂社会问题建立计算模型,进行实验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测试和验证社会经济政策的效果,已成为一个公共政策领域的迫切需求,这些需求催生了“人工社会”、“平行社会”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

    通过建立各种人工社会,构造相应的平行系统,为“全面、综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复杂社会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可以为将要到来的数字化社会和数字化政府管理奠定基础。中科院自动化所是“人工社会”这一研究课题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社会计算面临的挑战

    社会计算方兴未艾,生机勃勃,却也面临诸多挑战:

1. 个人数据整合: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终端上留下的各种行为记录目前都散落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要整合这些信息,不但涉及技术问题,更涉及复杂的管理问题。

2. 巨量数据存储:为大规模人类行为进行全面实时的记录,需要巨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当前的计算机系统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3. 个人隐私保护:出于隐私保护方面的考虑,大型互联网公司往往不敢向学术界公开用户日志,致使学术界对社会计算的研究遇到用户数据采集方面的严重困难。匿名化处理是一种解决方案,但好事者依然可以从匿名后的数据中发现个人行为的轮廓,使匿名化处理失效。

4. 研究成果保密:如果揭示出某种社会关系或某个组织的运行规律,是否会受到相关个人和组织的质疑或反对呢?对研究成果要达到何等保密程度呢?

5. 学术队伍组织:由于背景各异,如何使计算机专家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相互理解,密切配合,一道推进社会计算的研究,并非易事。同时,如何建设社会计算学科,培养既懂计算科学,又懂社会科学的人才,也是亟待探索的话题。

    结语

    社会计算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网络科学、复杂系统、数据挖掘、社会学、管理科学、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等不同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计算进行了研究。社会计算的研究横跨文理,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条革命性的计算之路,其研究成果对于社会管理、社会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对社会计算的认识不断加深,关注度不断提高,社会计算正逐步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Ⅱ 社交网络的社交网发展史

1971 年,人类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其缘起就是为了方便阿帕网(ARPANET)项目的科学家们互相之间分享研究成果。
1991 年,伯纳斯·李经过多年实践和改进,创办了以“超链接”为特征的万维网(WWW)
1994 年,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学生 Justin Hall 建立自己的个人站点“Justin’s Links from the Underground”,与外部网络开始互联。Justin Hall 把这个站点更新了 11 年,因为被称为“个人博客元勋”(founding father)。
1995 年,Classmates.com 成立,旨在帮助曾经的幼儿园同学、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重新取得联系;Classmates.com 在 2008 年的时候还拥有 5000 万会员,到 2010 年才跌出社交网站 TOP 10。这里有一个罗曼蒂克的鲜活例子:Ray Sears 在 Classmates.com 上找到了自己七年级的女友,他通过站内信息工具问她还记不记得他,她回答“我怎能忘记我的初恋”。于是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生下两子。
1996 年,早期搜索引擎 Ask.com 上线,它允许人们用自然语言提问,而非关键词(比如:“今天上映什么电影”,而不是“10月23日 电影 上映”)。
1997 年,美国在线实时交流工具 AIM 上线;在这一年,一位名为 Jorn Barger 的先锋博客作者创造了“weblog”一词。
1998 年,在线日记社区 Open Diary 上线,它允许人们即使不懂 HTML 知识也可以发布公开或私密日记。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实现人们可以在别人的日志里进行评论回复。
1999 年,博客工具 Blogger 和 LiveJournal 出现;后来 Blogger 在 2003 年被 Google 收购,但该产品目前仍然存在——全球科技公司之间的专利站捧红的 FOSS Patent 就是用 Blogger 建的网站。
2000 年,Jimmy Wales 和 Larry Sanger 共同成立 Wikipedia,这是全球首个开源、在线、协作而成的网络全书,完全不同于《大英网络全书》的编撰方式。Wiki 的用户在第一年就贡献了 20000 个在线词条。目前维基网络仍然坚持募捐的方式筹措运营资金,2011 年底他们募集 2000 万美元来维持 2012 年的运营。
2001 年,Meetup.com 网站成立,专注于线下交友。这个网站大家应该比较陌生,但是如果告诉你这个有着 12 年历史的网站,现在每月还有 34 万个群组举行线下活动,你应该会感到诧异了。网站的创建者是 Scott Heiferman,2001 年“9·11”事件以后,他成立了 Meetup.com 来帮助人们互相联系——而且不只是线上的。Meetup.com 是一个兴趣交友网站,他鼓励人们走出各自孤立的家门,去与志趣相投者交友、聊天。现在它每月会有 34 万个群组在当地社区进行聚会,一起吃喝玩乐、聊天、社交甚至学习。
2002 年,Friendster 上线,这是首家用户规模达到 100 万的社交网络。Friendster 开创了通过个人主页进行交友的先河,在它两年之后,Facebook 正式在哈佛大学寝室上线。目前在 Facebook 的攻势下,Friendster 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式微,不过在印尼和菲律宾仍然受欢迎——有意思的是,Facebook 在这两个国家也极其受欢迎,看来东南亚人民有强烈的社交欲望。
2003 年,面向青少年和青年群体的 MySpace 上线,它再一次刷新了社交网络的成长速度:一个月注册量突破 100 万。MySpace 发展到后来涉黄和无谓谩骂逐渐增多,管理者不加规范,以致难以扩大用户,最终被出售。如果说 2005 年卖给新闻集团的 5.8 亿象征着它是未来的新星,那么 2011 年 3500 万美元贱卖给广告商则意味着这颗流星陨落。
2003 年上线的还有 WordPress,它由全球各地的几百名网友通过在线协作创建, 目前在全球已经拥有数千万用户——截止 2011 年 12 月,发布一年的 WordPress 3.0 获得了 6500 万次下载。与 WordPress 相关的故事不计其数,信息图中讲到它帮助一个自闭症女孩走出病症的故事,这个叫 Carly Fleishmann 通过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的方式使自己摆脱了自闭症;随后她创办了 Carly’s Voice 的 WordPress 个人博客,帮助其他人摆脱自闭症。
2004 年,Facebook 成立,根据 7 月 Facebook 上市后的首份财报,Facebook 目前每月有 9.55 亿用户活跃用户(MAU),每月移动平台活跃用户数有 5.43 亿。
2004 年同年创立的还有 flickr,现在它依然是非常活跃的图片社区,只不过东家已经变成了雅虎。
2005 年,YouTube 成立,它在成立后迅速被 Google 相中,2006 年从 Google 那里得到的收购价是 16.5 亿美元。
2006 年,Twitter 成立,由于它内容限制在 140 字以内,它迅速成为方便的交流工具和强大的自媒体平台。
2006 年成立的还有 Spotify,它现在是社交音乐分享型应用的典型,拥有 1500 万 MAU 和 400 万付费用户。
2007 年,轻博客平台 Tumblr 成立,目前该平台上有 7700 万个博客;根据 2011 年 7 月的数据,该网站每月的独立访问量是 1340 万。信息图中举到一个例子,一个名叫 Ana White 的女木匠在 Tumblr 上开通博客分享自己对木匠工作的喜爱,现在她的博客每月访问量有 300 万,所获得的广告收入足以养家。
2008 年,Groupon 上线,是国际上最大的团购网站,但近一年股价跌逾 80%,一直走下坡路。
2009 年,Foursquare 上线,以“签到”(check-in)组建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Foursquare 成立于纽约市,每年 4 月 16 日在纽约拥有一个独特的“4SQ 日”。截止今年 4 月,Foursquare 拥有 2000 万注册用户数。
2010 年,Google 围绕最成功的产品 Gmail 推出微博客和沟通工具 Google Buzz 上线,但这是一个失败的产品,2011 年12 月 15 日彻底被 Google 终结。
2011 年,Google Buzz 的继承者 Google+ 上线,根据今年 9 月的数据,Google+ 目前拥有 4 亿注册用户,每月 1 亿活跃用户。
2012 年 Pinterest 呈现爆发式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在 2011 年底被 TechCrunch 评为“年度最佳创业公司”,它是目前网站史上最快达到 1000 万独立访客的网站。

Ⅲ 网络调研报告

关于网络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网络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调研报告1

一、调研目的: 为了拓展某公司茶叶销售渠道,提高某公司茶叶品牌影响力,公司拟将挑选普洱茶进行网上销售。通过对网络市场消费人群的调查,了解目前的普洱茶的网上消费群体,进一步挖掘普洱茶的网络市场人群;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使经营者进行更好的产品定位。

二、调研背景: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似乎正在改变这个行业以批发为主的惯有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茶商融入淘宝当中。据悉,仅在淘宝网这一平台中,销售茶叶的网店达数万家。而在近期的搜狗搜索数据中显示,与“茶叶”相关的主题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像“铁观音”、“普洱茶”、“西湖龙井”等名品茶叶更是位居网友关注度排行榜的前列。对此,不少茶友也开始在网上关注茶市动态了,纷纷在网上开店,开始网上销售。进行本次的调查,旨在更加有效的了解普洱茶的市场及市场的潜在购买力,确定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了解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普洱茶的规模。

三、调研的主要类容:

1)普洱茶的网络市场规模和营销环境(市场容量、市场需求量、市场潜力、销售情况、服务满意度和不足、销售趋势等)

2)普洱茶的网上消费者情况(消费者特征(年龄、性别、区域等)、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

3)竞争对手调查(谁是主要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份额、实力、竞争策略、广告手法、网络营销战略定位和手段、发展潜力等)

四、调研的主要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问卷基本上可以涵盖消费者在选购茶时必要或可能考虑的各种因素)、观察法(淘宝店、拍拍店等)、专题讨论法, 通过搜索引擎(网络、搜狗等综合搜索引擎),BBS论坛(茶叶网站论坛)、社区(淘宝、阿里巴巴社区)、网络知道等,行业网站(食品、保健品网站等),为了使调研的信息更加丰富,间接或直接的获取不同方面的信息。

五、调研的对象:

(1)消费者

(2)企业的竞争者

(3)企业的合作者和行业内的中立者

六、调研的结果:

普洱茶的网络销售市场空间巨大,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1)网络茶行的兴起, 茶行业纷纷触“电”:茶农在网上做产地直销,货真价实,价格比市场上便宜30%以上,这样的促销形式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也还说得过去。与此同时,打开一些专业购物网站,很多茶商也在网上开起了旗舰店,靠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品质吸引顾客。目前在淘宝网,销售茶叶的网店达数万家。随着网销趋势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云南茶商开始走出实体经营,走向网销之路。据调查,云南茶商的网销之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实体经营转向网销,两种经营模式相互结合。

2)线上的成本优势:许多茶商认为,茶叶零售店在营业时间上和市场范围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网上销售配合发达的物流,可以全天候面向市场销售,这是网店的一大优势。另外,网上销售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经营者来说,网上销售节省了门面租金等成本的开支,因而利润更加可观。低廉的物流成本和广大的客户群是实体经营无法企及的,运用网络强大的宣传作用,茶叶公司可以宣传自己的茶产品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3)行业整体运营水平不高:对于品牌茶企和一些专业网站来说,虽然涉足电子商务已经有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都还未成大气候。

消费者特征: ●女性稍高于男性。调查显示,女性最常喝饮料的比例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消费者看重普洱茶的健康、时尚特性不无关系,另外喝普洱茶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普洱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龄:青年人是主力军。调查显示,15-25岁消费者是普洱茶的主要目标消费群,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这两年龄段占总体的69.5%成为普洱茶的消费主体。

将回收的5600份被调查者的有效问卷资料进行分类,男性占51.94%,女性占46.82%,性别未知为1.24%;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来看,20岁以下的占14.68%,20~40岁的占36.9%,40~60岁的占34.05%,60岁以上的占14.37%(如图

1);从调查对象的职业来看,有事业/机关单位的占37.71%,企业单位的占33.07%,学生占9.52%,其他职业占19.70%

●饮用频率:调查数据显示,在七大城市中普洱茶消费者多数为轻度消费者(1个月饮用3次以下),占消费者的55.9%,而重度消费者(每天喝)的比重仅为6.8%.这表明目前我国普洱茶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最常饮用的场合:从消费者饮用普洱茶的场合来看,"平时口渴时喝"是消费者最常饮用普洱茶的场合,占被访者的68.9%其次为外出/旅游时,而在平时吃饭时喝的消费者却较少。

网络调研报告2

一、调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利用周六和周日两天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网络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使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浏览网上图书,几分钟内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网络打开了人际交流的新的天地,有利于发展和扩大人际关系。因特网的发展带给人们崭新的“网络生活方式”。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调查结果中发现,被调查的100位大学生有39位接触网络达4年以上,大部分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时间为1到3个小时,这说明网络与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密切相关。关于“网络社交”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更愿意把网络社交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或是学习工作工具,不是必须依赖的对象,仅有少数大学生则表明社交网络占据了其大部分休闲时间;另一方面,关于“社会适应力”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真实世界中的社交能力欠佳,但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以胜任未来的职场生活。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85%;有一些的占1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23%;上网求助占7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二)负面影响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的时空知觉方面,网络的无限延伸容易使人们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甚至产生网络孤独症。有的人在网上扮演“虚拟角色”,把自己分成若干角色,带来角色冲突的迷惑,与现实角色之间产生二重或多重人格的冲突,甚至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还有的人由于对网络的依赖产生猜疑、孤僻等交际心理障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在人际交往的动机方面,网络使一部分人交往动机变形。许多人一上网就钻进自己的兴趣区域,这种“人以群分”的极端风格是狭隘的,不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在人际交往的态度方面,网络使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感降低了。现在,我们都讲究求诚信社会。但网络先天的虚拟性就决定了他不可避免的虚幻。面对的是电脑,你讲你是什么人你就是,甚至连性别也可以选择记得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是:一个人对着电脑,对网络那端的那位一“网”情深,却不知对面上网的却是一只狗。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一只狗”成为了对网络虚幻性的生动写照。很难想象,当沟通缺乏了信任这个基石,交流的内容还有多少可以相信。这不知是沟通之幸还是不幸。而且,网络的虚幻性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3、产生交集感情障碍

在人际交往的情感方面,网络的无序性和诱惑性容易使人产生交际情感障碍。网络还会引发人们交际安全焦虑,诱发“情感冷漠症”。由于网络的产生,我们很少会和父母有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与家人的距离渐远。任何心事我们都喜欢在网上来表露,无论是与网友交谈还是发表日志,心情等,这些本该与朋友分享的东西我们习惯带到这个虚拟的世界。凭借媒介进行的沟通行为因为媒介物的特点而使得信息有所损失,尽管网络非常发达,它毕竟还是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有所不同,话语信息讲完了,而情感的互动却如隔山打牛。沟通方式的单一化损失的不仅仅是情感,还有正义感,良知和公德心。

4、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四、建议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网络调研报告3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开展在线业务。电子银行、网上炒股一时间便从物理的形态,转向了虚拟的网络。

网上交易可能引来网络入侵者,不管是网上交易、盗窃还是更改金融资料;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这都是极大的风险,如何确保交易的安全和为客户保密,仍然是发展网上银行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我们即将运行的大额资金支付系统也存在着同样的忧虑。

一、网络安全的现状

二、公安部不久前公布的20__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072家政府、金融证券、教育科研、电信、能源交通、国防和飒企业等部门和行业的重要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使用单位中,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58。

其中,发生1次的占总数的22,2次的占13,3次以上的占23。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中,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造成的安全事件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79,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事件占43,在规模垃圾邮件传播造成的安全事件占36。54的被调查单位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比较轻微,损失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10。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造成网络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因未修补、防范软件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件占总数的66。

此外,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还对8400余家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我国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为87.9,比去年增加了2。但是,3次以上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用户数量有较大回落,占全部感染用户数量的57.1,比去年减少了26,表明受过病毒感染用户的防范能力有所提高。

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多刺机构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共享那些极为敏感的金融信息,当然,这样做必须有绝对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电子支付是利用原有业务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引入扣款卡和销售终端等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纸币、支票及手工点钞、存贷分流的结算方式。这样,不仅减少了社会上现金和支票的流通量,而且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随之而来的是技术风险存在,且处于逐步或不断被发现中。即一个产品刚推出时,被认为没有安全漏洞,但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出现。很多人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风险长期存在。

目前,人们通常是通过口令来访问远程连接,这似乎是不成文的业界标准。然而,用计算机运行口令攻击软件,可以相当容易地攻破密码口令。

为了满足用户和业务的需求,时刻保持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持续扩张网络体系。然而,网络的每一次扩张,即便是一台新计算机、一台新服务器以及软件应用平台,都将给病毒、蠕虫、留下可乘之机,为企业网络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同时,纯病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几年前曾占据着新闻头条的那些计算机病毒,如LoverLetter、Melissa和Michelangelo,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而取代它们的却是破坏程度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新型病毒。这种新型病毒被称为混合型病毒,它结合了传统电子邮件病毒的破坏性和新型的基于网络的破坏能力,能够快速寻找和发现整个企业网络内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实施进一步的破坏,如拒绝服务攻击,拖垮服务器,攻击计算机或系统的薄弱环节。

混合威胁不断发展,单一的防护措施已经无能为力,企业需要对网络进行多层、深层的防护才能有效。真正的深层防护体系不仅能够发现恶意代码,而且还能够主动地阻止恶意代码的攻击。

二、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

一般来说,网上银行的安全措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交易双方的握手,也就是客户访问银行网络必须经过加密的安全通道;二是在网络层面加强安全基础设施;三是增加入侵检测系统,当来临时,能及时报警;最后是在应用层面上实施PKI机制。专家认为,采取了这4方面的安全措施,从理论上来讲,是万无一失的。

同时,目前比较先进的双因素认证,也提供了比密码更加安全的新模式,这种网络安全超出了传统意义的静态密码功能。用户要想访问某个特定的数据或信息资源,必须输入他所知道的密码,还要输入一个动态的代码。比如,某个银行职员要访问银行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他除了要输入银行IT管理员为每个员工配备的密码之外,还需要输入SecurID认证设备上每隔60秒就生成的不同代码。对于认证设备而言,该代码具有唯一性,并且在60秒之内能够有效地以符号的形式进行显示。认证设备所产生的代码,无论是,还是非法入侵者,几乎不可能在一分钟之内破译,因此,网络安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同时,制定详细可行的灾难备份和恢复方案,也是保障网络安全比不可少的手段,即利用技术、管理手段及相关资源确保即定的关键数据、关键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方案。并利用这些措施实现数据的零丢失。

大额支付系统即将在全国推广运行,如果一旦网络出现中断,不仅影响辖区商业银行联行清算业务,而且对人行的存取款、再贷款等也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建议,在该程序运行过程中,应将网络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加以考虑,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联行资金安全。

;

Ⅳ 互联网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所有要连接的在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为了打破这个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多种网络(如分组无线电网络)互连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互联网的出现,成为了现在因特网的雏形。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进行通信,因而人们将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之间。

第二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因特网必将扩大其使用范围,不应局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后随着世界上的许多公司纷纷接入到因特网,是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

第三个阶段: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简称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得到多个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及路由器等联网设备。用户只需要向ISP交纳规定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并通过该ISP接入到因特网。

(4)社交网络的研究过程有哪些扩展阅读:

互联网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成本低,优点如下:

1、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

2、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4、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通过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

5、信息交换的发展趋向于个性化(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6、使用者众多;

7、有价值的信息被资源整合,信息储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图片、文字等等)。

Ⅳ 社交网络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越详细越好啊,多谢了各位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访问者数量)。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比如从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xion、Video-Mail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 交友只是社交网络的一个开端,就像Google的开端只是每个网页的backlinks那么普通一样,社交网络的开端只是获取你的个人资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网络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概念化阶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结交陌生人阶段——Friendster帮你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的理论;娱乐化阶段——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理论;社交图阶段——Facebook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 网络说吧
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人类历史上,大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伴随媒介革命,人类任何活动本质上都是信息活动,信息流的传递介质、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决定你接受信息的不同,所有有关信息流媒介的变革一定是底层的变革——网络社交也是如此。从网络社交的演进历史来看,它一直在遵循“低成本替代”原则。网络社交一直在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或者说是降低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与此同时,网络社交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丰富的手段和工具,来替代传统社交来满足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交流需求,并且正在按照从“增量性的娱乐”到“常量性的生活”这条轨迹不断接近基本需求。 如果说在网络社交的起点——电子邮件时代,网络仅仅可以满足人们5%的社交需求,那么今天丰富的社交网络已经可以把这个数字至少提升了10倍,除了“接触型”的社交行为,或者说是“接触型”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之外,网络社交已经开始承担大部分传统社交的作用。实际上,“非接触型”的社交原本就占据了人类社交的80%以上,这意味着网络社交对传统世界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网络社交不仅仅是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更是一个推动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目前,社交网络含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互联网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社交网络使得互联网从研究部门、学校、政府、商业应用平台扩展成一个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现在网络社交更是把其范围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借助手机的普遍性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利用各种交友/即时通讯/邮件收发器等软件,使手机成为新的社交网络的载体。 社交网络,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
编辑本段产品
UCenterHome
UCenterHome是一套采用PHP+MYSQL构建的社会化网络软件(SocialNetworkSoftware,简称SNS)。通过UCenterHome,建站者可以轻松构建一个以好友关系为核心的交流网络,让站点用户可以用迷你博客一句话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便快捷地发布日志、上传图片;更可以十分方便的与其好友们一起分享信息、讨论感兴趣的话题;轻松快捷的了解好友最新动态。UCenterHome强调“家”的理念,充分认可每一个站点用户的个人隐私重要性。提供强大丰富的隐私设置功能。每一个人都有权限设置自己的个人主页、资料、日志、相册等是否公开、或只好友可看、或指定特别好友可看、或仅自己可看、或者需要输入密码才可看;并可完全控制将自己的哪些动作可以产生动态推送到好友面前。UCenterHome强调只提供用户愿意关注的信息,在信息噪音方面有着多级筛选控制。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好友进行分组,并选择屏蔽哪些用户组的动态;同时,可针对特定的好友、特定的动态进行单独屏蔽,确保因好友增多带来的信息噪音问题。
iweb SNS
作为一款大型高并发高负载的开源SNS软件,iwebSNS功能强大,易于扩展,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稳定性。 它基于iweb SuperInteraction(简称iweb SI)框架开发。借助iwebSI平台,站点可以轻松获得支持热插拔及快速增加新节点的集群计算与处理能力(分布式计算与存储/高可用性/负载均衡),以方便管理web2.0类站点持续增长的数据量。SI的web层、db层负载均衡,基于内存的分布式缓存系统、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存储等可以轻松支持站点拥有服务于百万甚至千万级庞大用户群的能力,并且不管这些交互式服务的请求是来自计算机还是移动终端。另外,Jooyea技术团队还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支持库,这使iwebSNS也可以轻松部署在虚拟主机上。 iwebSNS为站点用户提供一个友好易用的个人信息和消息管理ajax界面。通过它,建站者可以轻松构建一个以好友关系为核心的交流网络,让站点用户可以通过空间、日志、动态、好友圈、群组、相册、站内信、留言板、心情等功能模块记录、展示和分享生活;了解好友动态。 如果你已经拥有大用户群,想向SNS方向扩展;或者你想部署一个能满足用户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平滑实现规模化的SNS站点,那么iwebSNS正适合你。
Elgg
Elgg是一个开源社交网络平台。拥有:个人用户信息管理。Blog功能。文档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如Email、内部消息等,允许利用插件扩展通知方式如通过手机短信)了解你的朋友当前正在做些什么。创建圈子,支持圈内讨论,文件共享等。 Elgg原来是为教育设计, 但它的功能却让它成为很不错的社交平台。
ThinkSNS
ThinkSNS基于许多优秀的开源软件开发,提供全方位的社交网络(SNS)解决方案。 ThinkSNS全部基于开源项目,同时也作为开源项目,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项目框架都有完善的文档和实例,非常适合二次开发。国际化支持:多模版,多语言支持。基于ThinkPHP框架优秀的设计,ThinkSNS生来就具备优秀的国际化能力,支持多语言,多模版。 ThinkSNS不仅仅是个web端的程序,伴随着ThinkSNS成长,我们还会开发相关的IM和客户端支持。 ThinkPHP内置支持WordPress式插件开发,我们还会提供完善的API,和其他系统无缝集成。
OpenPNE
OpenPNE是株式会社手嶋屋主持开发的开源sns引擎,搭载了丰富的sns机能,在PC和手机上都可以免费使用。作为公司内部和各种社区的交流工具,‘OpenPNE’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涉及到手机服务、视频服务、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交友/婚介、商品搜索购物、行业SNS商务人脉扩展、健康/美容、教育等服务领域。
编辑本段安全
据来自安全软件公司Webroot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社交网站用户更容易遭遇财务信息丢失、身份信息被盗和恶意软件感染等安全威胁,而且其严重性可能超乎用户自己的想象。 该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并没有对自己的社交网站个人信息采取严密保护措施,其它人可以通过Google\Bai等搜索引擎查看这些敏感信息,另外有半数以上受访者不知道谁能查看他们的个人资料。大约三分之一受访者表示,其社交网站个人资料中至少包含三种个人身份识别信息,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多个网站上使用同一个密码。另外,三分之一的人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好友请求。 Webroot消费者业务的首席技术官迈克·克朗贝格(Mike Kronenberg)表示,“社交网站的增长已经成为黑客的一个巨大目标。去年人们花费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的时间以整个互联网增长速率的三倍进行增长。”克朗贝格表示,“我们调查的人中有十分之三在社交网站上经历过安全攻击,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被窃、恶意软件感染、垃圾邮件、未经授权的密码修改和钓鱼欺诈。实现安全保护的第一步是认清安全威胁类型,然后了解如何防护它们。”计算机犯罪分子使用不同类型的骗术和恶意软件来利用风险行为。一个比较常见的策略是钓鱼,黑客欺骗用户下载一个被感染的文件、访问社交网站之外的风险网站或汇钱给一个“处于困境的朋友。”Webroot表示,最近几个月社交网站上的此类攻击呈上涨趋势。黑客在劫持了某个社交网站用户的账号后,向其联系人发送消息,欺骗对方进行不当行为

Ⅵ 社交网络数据分析与应用

社交网络数据分析与应用
根据最近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互联网媒体的市值已达10890亿美元,是传统媒体的3倍,类似的在中国,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网络经济核心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30日,中国主要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前五的为腾讯(1405.6亿美元)、网络(654.5亿美元)、京东(389.7亿美元)、奇虎360(120.9亿美元)、唯品会(111.9亿美元)。与此同时,以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应用正蓬勃发展,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概念。据全球最大的社会化媒体传播咨询公司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分析指出,目前社交类软件使用的人数已达25亿——占世界总人数约的35%,另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社区交友数据显示,2014年5月,社区交友类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达到4.7亿,在总体网民中渗透率为92.5%;2014年5月社交服务在移动App端月度覆盖人数为1.9亿人,其中微博服务在移动端优势较为明显,月度覆盖人数达到1.1亿人;互联网媒体和社交网络是Web2.0时代两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这两个领域将会如何互动发展?本报告主要从数据分析(非财务、非战略)的角度尝试探讨网络结构会给互联网媒体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具体而言,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只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影音和搜索,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3网络经济核心数据显示,这三部分的收入占到中国市值TOP20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的32.16%,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并结合理论前沿做探索性的研讨。
一、音乐推荐
根据《2013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底,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4.5亿。其中,手机音乐用户人数由2012年的0.96亿增长到2013年的2.91亿,年增长率达203%。从网络音乐用户规模的飞跃式增长可以看到音乐流媒体服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在国外,科技巨头争夺音乐市场的野心也初露端倪,今年年初,苹果斥资30亿美元买下Beats Electronics,而谷歌也随后收购了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Songza。
音乐产业在新媒体时代占据重要地位。本报告主要关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在线音乐服务商(酷狗音乐、QQ音乐、天天动听等)的发展现状并且对当前的音乐个性化推荐提出我们的一些见解。
1.1 音乐推荐与社交网络
根据国内知名研究机构CNIT-Research 8月份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音乐APP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排名前三的手机音乐App为酷狗音乐、QQ音乐、天天动听。他们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1%,17.0%以及15.8%。
酷狗音乐 QQ音乐 天天动听
其中,酷狗音乐和天天动听凭借在在线音乐领域长期积累的用户资源、高品质音质、卓越的UI界面以及完美的下载体验取胜。而QQ音乐主要依附强大的社交工具QQ应运而生,可谓是“社交音乐”领域的先驱者。从2014年第二季度手机音乐数据来看,QQ音乐增势迅猛,连续三个月用户下载量增速均超过行业增速水平,而酷狗音乐、天天动听均增速低于市场行业增速,用户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根据速途研究院对手机音乐用户愿景的调查显示,有58%的用户希望增强个性化音乐推荐的功能,这说明有很多用户在收听音乐时其实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如果音乐电台能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猜出”用户喜欢什么歌曲并为其进行推荐,那将会给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完美体验。目前的很多音乐软件都支持推荐这一功能。以下是音乐App市场中常见的音乐产品的个性化推荐以及定制方式:
酷狗音乐 QQ音乐 天天动听
根据研究,推荐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热点推荐,可以根据大众的搜索记录,通过排行榜的形式得到,也可以根据近期发生的音乐娱乐事件推荐,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2)根据用户的听歌记录推荐,包括用户对每首歌的喜恶记录;(3)根据地理位置信息结合用户兴趣进行推荐;(4)根据用户喜欢的歌手信息进行推荐。但是,以上这些推荐模式都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的信息。在社交网络风靡全球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音乐服务商发现,社交网络可以帮助商家留住更多的用户,同时,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信息将带来更加卓越完美的用户体验。可以看到,酷狗音乐和天天动听都允许用户使用第三方账户(微博、QQ)进行绑定登录,并提供分享到微博、微信等选项;QQ音乐特设了“动态”专栏,用于显示好友分享的音乐。另外,酷狗和QQ音乐都可以通过定位的方式推荐附近的志趣相投的好友。
酷狗音乐 QQ音乐 天天动听
上述事实说明,社交音乐存在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那么,这一方面有无突出的企业呢?其中英国的Last.fm和中国的QQ音乐可以算得上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
Last.fm QQ音乐
Last.fm是 Audioscrobbler 音乐引擎设计团队的旗舰产品,有遍布232个国家超过1500万的活跃听众。2007年被CBS Interactive以2.8亿美元价格收购,目前,Last.fm是全球最大的社交音乐平台。QQ音乐是中国互联网领域领先的网络音乐平台及正版数字音乐服务提供商,在中国手机音乐市场所占份额跻身四大巨头(其他三个分别是酷狗、天天动听、酷我),月活跃用户已达到3亿,是中国社交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
以QQ音乐为例,我们详细分析它在利用社交网络信息进行个性化推荐的优势与可能存在的不足。QQ音乐依附强大的社交工具QQ而生,长期以来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这与QQ背后的亿万级用户是无法割离的,可以说,QQ音乐是有先天的社交优势的。用户登录QQ音乐后,可以看到动态栏中显示的好友音乐动态,同时,它还允许用户绑定自己的微博账号,把音乐分享给微博好友。不仅如此,QQ音乐允许用户自己编辑生成歌单,并分享给好友,这起到了一定的自媒体的作用。在“明星部落”这一功能中,QQ音乐允许粉丝之间交流互动,并形成一定的社交规模。从上述总结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QQ音乐已经有意识的把社交信息融合到产品设计和运营中,以增加客户粘性。但是从数据分析的基础和推荐算法的构建上,是否真正做到有效利用社交网络信息了呢?为此,使用QQ音乐于2012年全面更新升级的“猜你喜欢”功能,并发现了如下问题:当笔者没有任何听歌记录时,这一模块并不能为笔者推荐歌曲。根据提示内容,目前该功能可能主要依靠用户的历史听歌记录进行推荐。同样的问题出现在QQ音乐馆的推荐栏中:大部分初始推荐音乐来源于当下热门音乐歌曲,缺少个性化成分。
QQ音乐:猜你喜欢 QQ音乐馆
以上事实说明音乐服务商在推荐算法上没有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的信息。事实上,在获得用户个人绑定社交网络账号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用户的朋友关系,进一步可以获得用户好友的听歌记录,这些歌曲可以成为初始推荐曲目的备选项,将这些备选项通过一定规则(热度、好友相似度)排序,可以用于音乐推荐;另外,众所周知,社交网络(如微博)是明星与粉丝互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可以重点提取用户对于社交网络中歌手以及音乐人的关注关系,以获得对用户偏好的推测。以上这些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可以看到,在以社交网络绑定的音乐社区中,每个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好友关系,以及粉丝与明星的关注关系联系起来。音乐活动的多元化为QQ音乐的推荐场景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需要处理的问题:(1)如何高效利用好友的音乐信息对用户进行推荐?用户的好友众多,每个好友会留下很多音乐记录,这些信息综合起来的话数量极其庞大,如何迅速整合朋友及其收听记录并按照优先程度排序对用户进行推荐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前提条件。(2)如何整合多种信息渠道进行推荐?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个音乐账户留下的信息是多元化的。例如,用户主动搜索的音乐记录、用户对历史收听音乐记录的反馈,用户选择的电台种类、用户自己总结生成的歌单、用户对朋友分享音乐的反馈信息等。因此,如何对这些异质的信息来源进行有效整合,或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和筛选出对于提高推荐精度最有效的指标是提高音乐推荐效果的关键法宝。(3)如何整合当前音乐潮流趋势与用户个人兴趣基因?音乐是充满了潮流和娱乐性的产业,因此,用户的音乐兴趣不仅受其自身兴趣基因驱使,也受到当前音乐流驱使的影响。因此,如何结合用户个人兴趣以及音乐潮流趋势对用户进行有效推荐,是对于音乐这一特殊娱乐行业的特别要求。综上我们认为QQ音乐虽然是利用社交关系进行音乐推荐的先驱者,但是在利用网络数据的层面上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1.2 基于社交网络的音乐推荐
在此我们给出如何利用网络数据对用户进行推荐的技术思想。由于音乐推荐场景实体的多元化,我们将常见的推荐场景列举如下:推荐歌曲、推荐歌单、推荐电台、推荐歌手、推荐用户。接下来,我们将从音乐分类与结构化、用户信息整合、网络结构应用三个步骤详细阐述我们的观点。
音乐结构化与归一化
1.歌曲标签化
首先,基于音乐的不同风格,我们需要对系统中存在的海量歌曲进行分类,通过打标签的方式,使音频信息通过文本的方式结构化。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标准各异,从几个音乐主流网站的标签组织形式看来,主要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客观的角度讲,音乐可以按照流派、地域、年代、演奏乐器等方式分类,如“流行”、“摇滚”、“乡村音乐”、“90后”、“钢琴曲”等等,且大类下面可以设小类,如“流行”下可以设置“华语流行”、“欧美流行”等小类;从主观的角度讲,音乐风格与听歌时的心情、场景高度相关,如分为“甜蜜”、“安静”、“治愈”、“酒吧”、“咖啡馆”等等,这种标签使得用户在听音乐时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带来更高的视听享受。除此之外,标签也可以由用户自己生成,如用户的热搜关键词记录、用户自行备注标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利用自媒体的形式扩充标签库,使之更能反应用户兴趣。
2.歌手信息提取
除了可以将歌曲标签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对歌手信息进行提取。比如根据地域我们可以把歌手分为大陆、港台、欧美等,根据年代可以分为60后、70后、80后歌手,根据他们的曲风可以分为摇滚、抒情、朋克等。通过打标签的形式把歌手进行分类,从而形成结构化的数据格式,方便以后快速清晰的定位用户喜欢哪一类型的歌手。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对歌单、作词者、作曲者进行标签化处理,例如歌单的标签可以模仿歌曲的形式,因为歌单是由歌曲组成,所以可以用歌曲的标签来代表歌单的标签。作词者和作曲者的标签可以参考歌手打标签的方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音乐人之间形成合作、作曲、写词等合作关系,可以认为是一个社交网络关系,常常可以见到的现象是某些歌手与词作者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而这部分信息也可用于音乐的个性化推荐。例如,对于一些有特定合作的歌手和词(曲)作者,我们应该特别留意,比如周杰伦和方文山这对组合。
3.歌词的语义分析
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歌词,由于歌词属于文本,我们不可能直接对其打标签,所以首先要进行的是语义分析,通过语义分析我们可以大概知道歌词的内容,比如我们可以把歌词切分成短语,然后对每一个短语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判断短语的情感极性(如积极还是消极),对短语进行主题分类,由于歌词数目庞大,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方式,如主题模型等预先提取主题,再通过人工加以校正。这样就可以对歌词进行标签化处理了。下面我们以歌曲为例,简要的说明具体标签化过程。
通过标签的形式我们可以对每个歌曲的主题予以分类和描述。用于描述一支单曲的标签数目越多,对于音乐主题的描述就更加清晰、明朗;但同时,冗余和重复的信息也可能越多,处理的难度就越大。因此,我们要对标签进行排序和筛选,一个比较简单高效的办法是选择最热门的N个标签作为我们的目标词库,并且对该词库定期进行更新。具体来说,我们将所有标签按照重要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选择前p个标签作为我们的标签集合。给定一首歌曲t,我们用一个超高维向量Xt=(Xt1,…,Xtp)∈?p表示它的标签信息,其中Xtj=1表示该歌曲含有第j个标签,否则,该歌曲不含有第j个标签。例如对于一首钢琴曲演奏的纯音乐,对其打的标签可能是:钢琴曲、安静、咖啡馆等。设钢琴曲、安静、咖啡馆分别对应于标号为1、3、5的标签,那么向量Xt可以表示为Xt=(1,0,1,0,1,0,…0)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把看似杂乱的音乐风格通过打标签的形式进行结构化,用一个只含0、1元素的超高维向量对每首歌曲进行分类。
对于歌单、电台这些由歌曲集合而成的实体,我们也可以通过标签的方式对其进行刻画。例如,对于给定的一个歌单m,我们同样用一个超高维向量

Ⅶ 社交网络的定义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网络,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社交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网络效应,使用这项产品或者服务的人越多,这项产品或服务就越有价值和吸引力。社交网络这个名词是1954年由J. A. Barnes 首先使用。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整个社交网络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流

 
网络社交工具最初应该单指通过网络进行社交的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网络社交除了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人人进行,甚至还可以包括我们在网络游戏中进行社交的网友,在贴吧留言与其他吧友进行交流,在一篇文章的评论出进行的讨论。
进行网络社交的途径的确很多,但是总结了他们的特点,就会发现社交是目的,网络是途径。所以个人认为比较科学的定义是,以网络为平台进行的社交,而网络社交工具就是在此过程用到的应用软件或网站了。您所说的那些按照这个定义的确属于网络社交工具的范畴。但是网络社交工具应该不止包括这几种。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由于出现了飞信,使得网络社交工具和现实中的短信结合到一起。出现了网络电话,就和现实中的电话结合到了一起。所以在未来,我觉得趋势是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逐渐融合,最后变得难以区分,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融合,谈不上谁取代谁,但是彼此变得更加紧密不可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未来网络社交工具的定义可能会变得更复杂,现实意义也会有所改变。

阅读全文

与社交网络的研究过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ivox21的网络扫码连接在哪里 浏览:300
联想无线网络连接有二个 浏览:324
网络投票工作叫什么好听 浏览:972
如果改家里的网络密码 浏览:105
宽带无线网络办理哪里好 浏览:637
网络诽谤的视频删除了怎么取证 浏览:415
电脑网络里面没有自己的电脑 浏览:821
手机为什么显示无网络连接 浏览:115
电脑网络不能用时如何恢复出厂 浏览:725
如何看待网红与网络暴力 浏览:945
网络营销对于个人的意义 浏览:576
共享网络安全活动 浏览:471
南阳网络包月多少钱 浏览:609
双卡双待无线网络怎么样 浏览:954
免费卫星网络电话软件 浏览:421
网络布线路由器放到客厅 浏览:599
移动网络引流成本 浏览:523
供热公司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情况 浏览:159
苹果114g网络变差 浏览:575
小米怎么设置固定4g网络 浏览:7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