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有哪些
1、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2、抑郁,情绪低落,思维松弛,怎么高兴不起来,容易胡思乱想,思维消极,精神运动性抑制,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喜欢独处,不愿与人交流。
孤独,即使身处热闹人群、聚会中,还是觉得寂寞。
3、敌对,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仇视而相对抗。每次有一点点事情发生,哪怕没有事情发生,莫名其妙的对身边朋友的一点动作或者行为,产生厌恶,而且是十分厌恶,完了就不想再去理会他们。
4、恐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5、自卑,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6、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2. 网络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饮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如果想解决网络心理障碍,首先就要从两方面做起:第一,提高自身的修养,第二,正确的认识网络,第三,从虚拟世界中回到现实。那么,首先是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交往健康向上的朋友。
3. 情绪问题的基本分类
一、常见心理及精神问题分类表,二、医学及心理学对心理异常的区别标准,三、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四部分组成。
4. 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5. 情绪管理的问题有哪些
学会情绪管理
是每一个成年人必备的素养
这7点建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 反复深呼吸,倒数10秒
情绪特别激动时,可以尝试着反复深呼吸,并倒数10个数。
比如面试、比赛时的紧张;和亲人、伴侣吵架时的焦躁;和他人沟通不畅时的愤怒,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避免影响当下的境况。
倒数10个数字后你会发现,想要爆发的欲望小了很多。
通常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理性思考,而不是完全被情绪所左右。
事情过去之后,你也许会感到庆幸,因为及时自我控制,避免了一场无法估量的损失。
02 运动半小时
与其沉浸在糟糕的情绪里无法自拔,不如去运动。
有研究发现,运动时,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内啡肽”,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因此被科学家称为“快乐素”。
愤怒时可以打打拳击,压力大时可以做做伸展,抑郁悲观时可以去跑步,难过悲伤时可以去游泳。
但要注意,情绪不佳时的运动不能太过剧烈,以免让自己受伤。
03 和自己对话
很多人在情绪糟糕时,想要向朋友倾诉,但又顾忌到隐私的问题。
这个时候,不防尝试写下来,自己和自己对话也是排解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
文字能治愈人心,撰写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情绪的过程。
微博、日记本,都可以用来记录情绪,既不会传递负能量,又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自己面对情绪、消化情绪。
04 马上去卫生间
当你感觉情绪快要抑制不住时,马上去卫生间,打开水龙头洗洗手,照照镜子。
水流的声音有助于冷静下来,通过镜子也能让自己知道,控制不住情绪的样子有多难看。
人的表情是内心的反射,谁也不会希望自己的表情丑陋得让人无法直视。
冲着镜子做几个鼓励性的动作,也会帮你重新鼓足勇气,恢复理性。
05 做机械性工作
很多人烦躁、生气时都喜欢干家务,这的确是一个排解情绪的好方法。
机械性工作,比如做家务、抄书、练毛笔字等,都能让大脑满溢的负面情绪慢慢降温。
一段时间后,情绪就能逐渐平复,回归正常。
06 不断反问自己
很多时候,情绪的出现是无理由的,经不起推敲和反问,所以,不防学着反问自己。
6.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有哪些
一)焦虑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体验。
焦虑不仅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而且也是其他心理障碍共有的因素,如抑郁症与恐惧。焦虑是作为一种情绪感受,可以通过身体特征体现出来,如肌肉紧张、出汗、嘴唇干裂和眩晕等,焦虑也伴随认知成分,通过由多种成分构成,主要是以为将来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由于焦虑与恐惧、担心、惊慌等相关,也有人将担心看作焦虑的认知成分。
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焦虑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解脱、不愿正视的心理问题,焦虑只是矛盾、冲突的外显,借此作为防御机制以避免那更深层次的困扰。
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心引起焦虑。
克服焦虑的方法主要有:首先了解大学生焦虑后面深层次的潜在冲突,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的专业心理辅导。
(二)抑郁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去信心趣,渴望一个人独居。抑郁也伴随着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认知改变可以是一般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或者很难做出决定。在思考中可能有更多的心境转变,消极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来。因此,抑郁的人很难回忆起美好的记忆,不适当地责备自己,认为他人更消极地看待自己,对未来感到悲观。与此同时,还伴随身体症状,如常常乏力,起床变得困难,更严重时睡眠方式都将改变,睡得太多或者早晨醒得太早,并且不能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现饮食紊乱,吃得过多或过少,随之而来的体重激增或剧减。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一般来说,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身上。那些不喜欢所学专业,或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的大学生也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愤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如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际协调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一时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四)嫉妒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产生压抑感,容易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心强影响大学生自我发展。不良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们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
嫉妒对人的心理健康不利。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甚者,还会破坏集体的团结和良好的心理氛围。二是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克服嫉妒首先要开阔视野,开阔心胸,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的客观规律。真正做到豁达开朗并非易事,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情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是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的。其次要学会转移注意力,需要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并不亚于竞争对手。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使大学生活真正充实起来,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为了缓解自己的失败带来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别人。三是学习并欣赏别人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关注别人的优点,忽视自己的优点。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四是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事常常以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会感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7. 青少年常见的情绪类问题有哪些
通过对本机构的咨询案例整理,我们发现青少年情绪类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根据我们的经验,大多数青少年只是知道自己的某些情绪似乎困扰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在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下,并没有产生对外求助的行为。因此,我们将一些症状及其表现整理出来,帮助家长与青少年自查,以便及时求助。1.抑郁 这种情绪障碍主要特征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并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及睡眠障碍。具有抑郁性情绪障碍的同学对学校及生活中新鲜事物基本不感兴趣,平时总是无精打采,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思考,常常抱怨大脑一片空白,而在各种活动中兴奋不起来,并且缺乏人际交往意愿。经常回忆过去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并感到内疚,而在对将来的事情进行展望时总是较消极。2.焦虑 焦虑分为记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其中慢性焦虑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具有慢性焦虑的青少年呈现持续性的紧张状态,无法静心学习和思维,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过度紧张往坏处想,而且会为实际上不存在的威胁感到不安。同时各种躯体症状如心悸、口干、发抖、睡眠障碍及梦惊等躯体并发症也有发生。恐惧 恐惧又称恐怖,中学生最常见的恐惧症为社交恐惧。其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害羞、局促、尴尬,从而变得行为迟钝。而在公共场合总是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从而不敢讲话,甚至不敢从事正常活动。3.强迫 强迫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比如看到尖锐的东西总是想到起刮在某个平面上刺耳的声音;看到胖胖的小孩内心总有种想虐待他的冲动;总是不停的检查门锁,因为总是怕自己没有锁门等。具有某些不可改变的习惯不是强迫,真正的强迫是指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4.自卑 自卑的青少年往往一方面在自己的自身生理条件如身高及能力如学习和掌握某项陌生技能的成功几率评价过低,一方面对别人的评价过分敏感,常把一些他人的无心之言与自己关联起来,认为是别人在贬低自己,从而与他人产生冲突。另外,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将自己一方面的不足扩张到整个个人能力的不足,从而失去成功的能力。因此,自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非常消极的。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最关键的的时期之一。而上述情绪类问题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交往及生活能力,如不及时矫治,其危害甚至会持续一生。因此,一旦发现上述诸类症状,应当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及早治疗将危害降到最小。
8. 什么是网络心理异常 类型有哪些
研究人员发现的网络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网上沉溺、人际交往受阻、情感冷漠。
1、网上沉溺(主要包括恋网与网恋)
恋网即为迷恋网络(或称网瘾),指网迷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技术(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文件,制作网页)。网络迷恋心理障碍包括以下几个类型:网络色情迷恋---迷恋网上的所有的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网络交际迷恋---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开设聊天室长时间聊天',网络游戏迷恋----沉迷于网络设计的各种游戏中,他们或与计算机对打,或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联机进行游戏对抗;网络信息收集成瘾--.-强迫性从网上惧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并以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为乐趣;网络制作迷恋----下载使用各种软件,追求网页制作的完美性和以编制多种程序为嗜好。在这五种类型中,网络交际迷恋者,网络交际迷恋者,网络游戏迷恋者及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者占学生网络迷恋群体中的多数。
网恋即为网上恋爱。指网民通过互联网结识网络社会中的异性,并与之谈情说爱的行为,网络为网友提供了大量的空间、许多的途径进行感情交流,甚至有专门的"网恋"网站。在这里,只要网民注册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用户名,就可以追求他人或被他人所追。更有甚者还有专门的网上小屋提供给情投意合者入住,进行网上性行为。参与此种活动的,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恋,荒废学业是一方面,最可悲的是有个别大学生因为网恋而上当受骗,受到了身心伤害。
2、人际交往受阻
许多大学生面对网络,可以与其中的陌生伙伴侃侃而谈,但当真正见到其人时,却不知所措,有的同学感到间接交往,恐惧直接接触,这便导致个人心灵更加封闭,造成网络孤独症,一些学生由于青睐网上交往这种匿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忧虑,讲自己的"心情故事",这时他们觉得心情得到一定的放松,从网友那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支持,可下网后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依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独;还有一些大学生原来社会交往活动比较频繁,现在由于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网上交友聊天中,与现实中生活中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减少,也减少了与现有朋友的联系。友情淡化,现实中的交往方面的窄化,无形中缩小了个人生活的圈子。当他们从热烈火爆的网上交往气氛中退下来,回到平静单调的现实生活时,强烈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孤独。
3、感情世界是由高科技构筑的虚拟空间,这种传播体系强调的是高速、大量、生动与精确,少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
在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中,由于匿名隐去身份,许多现实社会中的规范、规则、道德在虚拟世界中冻结。这种状况在一些计算机游戏中体现得尤其突出。沉迷于网络中的大学生会把MUD中的冷酷与无情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对周围的人和事采取无动恣意表现自我,放纵自我情感,让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世界中逐一变成现实。他们在表现个人自我时,把社会自我抛得越来越远,甚至企图借助网络在现实社凸现自我,将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网络上,他们便表现为HACK和网络犯罪者,对自己的技术沾沾自喜,却很少对自己所造成的损失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