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网络金融风险的网络金融中的主要风险分析
传统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网络银行的经营中仍然存在,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这里将讨论的是网络银行所特有的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息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客户的疏忽,也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安全系统及其产品的设计缺陷与操作失误。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金融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金融他金融机构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目前,网络金融对进入金融机构账户的授权管理变得日益复杂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得到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是客户的地理空间位置变得更加分散,也可能是由于采用多种通讯手段等因素造成的。
(二)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投机者利用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的变动进行关联交易,给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带来损益变化的不利影响。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会放大传统金融风险,导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发生的突然性、传染性增强,危害也更大。金融网络化给投机者带来了机会,他们会在股市、汇市、期市进行大量关联交易,导致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从而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一国经济予致命打击。在金融网络化、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国际游资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和股票投资者的非理性操作是证券市场动荡的根源,也是网络金融最大的潜在风险。
(三)信息风险。信息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导致网络银行面临的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的业务风险。由于网络金融的虚拟性,一切金融往来都是以数字化在网络上得以进行,网络市场上商业银行与客户间信息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客户将会比在传统市场上更多地利用信息优势,形成对网络银行不利的道德风险行动。
(四)信誉风险。信誉风险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的任何一方不能如约履行其义务的风险。由于网络金融虚拟性的特点,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和建筑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这使对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对我国而言,网络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不仅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还有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而导致的违约可能性。信誉风险可能来自网络金融出现巨额损失时,或者出现在网络金融的支付系统发生安全问题时,社会公众难以恢复对网络金融交易能力的信心。一旦网络金融提供的虚拟金融服务产品不能满足公众所预期的水平,且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不良反应时,就形成了网络金融的信誉风险。或者,如果网络金融的安全系统曾经遭到破坏,无论这种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都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网络金融的商业信心。
(五)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来源于违反法律、规章的可能性,或者有关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业务的不明确性。银行通过互联网在其他国家开展业务,对于当地的法规可能不甚了解,从而加剧了法律风险。有关网络的法律仍不完善,如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有效性,而且各国情况也不一样,这也加大了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当前,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在许多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则及试行条例。因此,利用网络及其他电子媒体签订的经济合同中存在着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❷ 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与日剧佳,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暗藏着很多的风险。尤其是社会,很多人直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交易,如果你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那么很有可能会有银行卡盗刷的行为出现。今天给大家介绍下,网上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互联网的开放和虚拟性给作为传统银行的延伸和创新的网上银行带来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风险,从信息安全角度分析,主要有三类:
1、基于网上银行基础架构环境所引发的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网上银行客户端安全认证风险、网络传输风险、系统漏洞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系统应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外包管理风险等;
2、基于网上银行金融业务特征所形成的业务安全风险;
3、网上银行管理体系信息安全风险。如何有效风范网上银行风险,成为银行和监管部门面临的新的挑战。
那么,防范网上银行风险的安全措施有哪些呢?
除了银行方面应针对上述风险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外,持卡人也有相应的义务维护自己的权益:
1)加强防范意识,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欺骗;
2)妥善保管好网上银行认证信息,不在公共网络或场所使用;
3)设置好的登陆和交易密码,避免使用诸如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猜测的组合;
4)网上银行登陆密码和对外支付密码设置成不同的密码并定期更新。
总结: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虽然多,但是持卡人也不必惶恐,做好自己的安全防范错失,那么银行卡被盗刷的几率还是十分小的。如果不幸遭遇,持卡人一定要即使联系银行的工作人员,一避免损失的扩大化。
❸ 网络金融风险的网络金融风险的的类别
网络金融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1.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1)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能量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网络病毒可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机的几十倍,一旦某个程序被感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感染,破坏力极大。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2)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导致业务流程趋缓,业务处理成本上升,但对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部的市场,甚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2.业务风险
(1)信用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即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都具有显着的虚拟性。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如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银行。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中的一切业务活动,如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
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和建筑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网络发生联系,这使对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对我国而言,网络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不仅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还有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而导致的违约可能性。因此,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信用风险不仅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是大多数个人、企业客户对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取观望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流动性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兑现电子货币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电子货币的发行规模和余额有关。发行的规模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发行者不能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币或清算资金不足的可能性越大。因为目前的电子货币是发行者以既有货币(现行纸币等信用货币)所代表的现有价值为前提发行出去的,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一种独立的货币。交易者收取电子货币后,并未最终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收取实际货币,相应地,电子货币发行者就需要满足这种流动性要求。当发行者实际货币储备不足时,就会引发流动性危机。流动性风险也可由网络系统的安全因素引起。当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通信发生故障,或病毒破坏造成支付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支付行为,降低货币的流动性。
(3)支付和结算风险。由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可突破时空局限,打破传统金融的分支机构及业务网点的地域限制;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能吸引相当大的客户群体,并且能够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因此,网络金融有3A金融(即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之称。网络金融的经营者或客户通过各自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一家客户或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这使网络金融业务环境具有很大的地域开放性,并导致网络金融中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结算风险。基于电子化支付系统的跨国跨地区的各类金融交易数量巨大。这样,一个地区金融网络的故障会影响全国乃至全球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支付结算,并会造成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证券交易系统曾发生只能买入、不能卖出的情况,一夜就形成200多亿美元的债务。我国也曾发生类似情况。
(4)法律风险。这是针对目前网络金融立法相对落后和模糊而导致的交易风险。目前的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如银行法、证券法、财务披露制度等,缺少有关网络金融的配套法规,这是很多发展网络金融的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国亦然。网络金融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相当缺乏,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人、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此,利用网络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就会面临在有关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相当大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不应有的纠纷之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着关于交易行为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5)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的变动对网络金融交易者的资产、负债项目损益变化的影响,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等,在网络金融中同样存在。
❹ 电子银行业务主要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有技术漏洞风险、系统设计风险、客户操作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 。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分析电子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尽可能规避电子银行风险。 同时,国家也应加快电子银行立法,加大对高科技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电子银行不能绝对安全,但可以更安全。 当前,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为实现电子银行业务的非常规发展,形成产品多元化、渠道一体化、服务智能化的电子银行体系,国内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战略措施,加强电子银行业务安全建设。
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是防范电子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使用电子银行的安全意识,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如何防范风险。一是加强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客户在办理银行卡时,应重点了解银行卡安全使用知识,提醒客户及时更改原密码,并在营业网点、自助设备上张贴风险防范告示,提醒客户保管好各种相关凭证.其次,在开设网上银行服务时,应通过培训手册等形式对用户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设置专门的用户体验区,实际引导用户完成第一笔交易;明确证书的重要作用,鼓励用户使用证书。三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电子银行安全风险,引入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银行窃取客户资金的多种手段,提高客户鉴别真伪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拓展资料:
1、 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通过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银行相关产品和服务。 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包括商业POS终端、ATM、电话银行、个人电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2、 电子银行是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渠道创新,是信息技术结合的创新产品。 和现有的银行业务。 与原有柜台模式相比,电子银行不仅是一种补充,更是一种改进。
3、 通过拓展电子银行业务,银行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仅可以提升银行形象、树立银行品牌、吸引高端客户、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还是电子银行平台或金融创新的基础平台。
❺ 网上银行有什么风险
网上银行的风险:
1.安全隐患:资金就被盗用风险。这是阻碍人们使用网上银行最根本的障碍,黑客、木马、假网银……都盯着网银用户的口袋,不能说是没有风险。如果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网银的确可能让使用者很受伤害。
2.技术门槛略高。网银的使用毕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网银要求使用者至少会操作计算机、会上网。由于目前纯大多数银行的网银在安全防范上都采用了证书,使用者还要能够理解证书的作用,并能对证书做简单的安装、备份与恢复操作。这些技术门槛把一部分用户堵在了门外。
3.部分网银操作复杂。有些网银在操作上非常复杂,即使是比较有经验的用户也甚感头痛。例如农业银行,用户在使用其网银时需要安装两个证书,一个是认证中心的根证书,还有一个是私匙证书,这让很多人糊涂,而且最开始还找不到下载证书的地方,整个操作过程也比较复杂。
如何防范:
第一,防病毒。这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偷取客户信息,从而达到盗窃客户资金的手段。病毒通过邮件或程序下载进入个人电脑,当受害者在网上填写客户信息、账户信息、密码或交易时病毒就会截取其信息,从而达到盗取资金的目的。但如果正确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系统,应该可以避免99.99%的病毒攻击。
第二,防假冒银行网站。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假冒各大银行网站域名的案件,假冒网站网址与真正网址非常相近。由于假冒网站与真正网站极其相似,客户登录后无法辨认,一旦进行登录填写网银信息时便会将个人信息拱手送上。应建议客户今后登录银行网站时尽量少用搜索和链接,直接从银行的官方首页地址进入,以防个人资料外泄。
第三,防假借银行名义发送邮件给客户,获取账号和密码。日前有犯罪分子利用假邮件地址冒充银行网站管理员提示客户修改网银密码,账户密码,索要客户账户和账户密码从而窃取客户信息。
注: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客户应该立即与网银注册网点取得联系,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第四,防通过同事、亲戚、朋友等关系得到个人资料,或者在客户登陆网银系统时偷看客户的密码。加上客户本身密码较简单,如生日或重复数字等,不法分子通过猜测,试出客户密码,然后通过网上支付的手段,盗取客户资金进行网上购物。这种方法是最原始最简单,而且也是最有效的盗取网银帐户的方法,客户只要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尽量不用简单的数字、生日、电话等号码设置密码,在输入密码时确定周围没有能够偷看到密码的可疑人物,就完全能够避免自己的网银帐户被其他人盗用。
同时,尽量避免在网吧一类的公共场所使用个人电子银行,这类公共场所人员复杂,计算机安全得不到保障,不能够保证网银帐户的安全。据公安部统计,目前我国所发生网上银行事故案件全部是由于客户使用公共客户登陆,或者在公共场合使用网上银行而泄露密码所导致的。只要客户能够正确的使用网上银行,避免在公共场合登陆自己的帐户,以目前银行的技术手段,完全能够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