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良文化指的是什么
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凡违反逻辑学原理的言论或行为,是不良文化。
这里所说的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或者说,凡违反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对立统一的规律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的言论或行为,属于不良文化
虽然,不能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对立统一的规律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这三个规律,来完全表征辩证逻辑,但是,引用这三个规律相信不会引起任何争论。
本文采用的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与luozl888于2006年在汉网上所采用的不良文化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显然,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其外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良文化。
虽然,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其外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良文化;但是,根据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可以分析出很多不良文化,。特别是,我们接触到的不良文化,大多数只需要应用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加以分析。
不良文化的初级定义:凡违反逻辑学原理的言论或行为,或违反‘国际人权宪章’的言论或行为,是不良文化。
在这里,‘国际人权宪章’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三份国际法文件的统称。
中国签署了‘国际人权宪章’,说明中国认同了‘国际人权宪章’。中国已批准了《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中国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就是说,采用这种不良文化的初级定义,是不会引起争议的。
本文中,不良文化的初级定义,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年第05期所载《威胁信息安全的深层次原因》一文中的不良文化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虽然,不良文化的初级定义,其外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良文化。不过,不良文化的初级定义,可以分析出很多不良文化。
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凡违反普世价值的言论或行为,是不良文化。
在这里,‘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人类中绝大多数有认知能力的人都认同的观念的集合;亦即这里所说的普世价值与人类的观念相关联,是相对的普世价值。
由于逻辑学和‘国际人权宪章’是人类中绝大多数有认知能力的人都认同的观念,是相对的普世价值,因此,不良文化的初级定义的外延是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的外延的一部分。
虽然,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其外延还不能涵盖所有的不良文化。不过,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可以分析出非常多的不良文化。
例如,按照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违反宪法或法律的言论或行为、泄露国家秘密、侵犯国家或集体或公民的合法权益、贪污,受贿,淫秽、色情、赌博、嫖娼,卖淫,暴力、凶杀、恐怖、抢劫、教唆犯罪、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等;都是违反普世价值的言论或行为,它们都是不良文化。
顺便指出,网络等论述的普世价值,其含义应该修改,否则,违反了逻辑学原理,是不良文化。
网络等中说:普世价值,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代词。“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另一种说法。
为了便于说明,前者指:普世价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后者指:“民主,自由,法制,人权”。首先,根据普世价值的这种含义,前者的内涵不受时间和认知能力等的影响,是一种绝对的真理。而后者,是人的一些具体的观点,它们的内涵受时间和人的认知能力等的影响。因此,网络等论述的普世价值,既认同普世价值不受时间和人的认知能力等的影响,又认同普世价值受时间和人的认知能力等的影响了,违反了逻辑学原理,是不良文化。再者,前者的外延为零,亦即根本不存在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例如,婴儿和弱智人等没有认知能力;又例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中国的澳门等,赌博是合法的,根本不存在所有人类都认同的法制。
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凡违反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的言论或行为,是不良文化。
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是客观的,不受人类的观念影响,是判断不良文化的绝对标准。如果把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定义为绝对的普世价值;那么,绝对的普世价值确实存在,这是因为,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确实存在。这样一来,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为:凡违反绝对的普世价值的言论或行为,是不良文化。
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的外延,涵盖了所有的不良文化;既涵盖了人类已认知的不良文化,也涵盖了人类尚未认知的不良文化。
应用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其难点在于什么是绝对的普世价值。我们不必去追求绝对的普世价值,这是因为,对于人类的认知来说,绝对的普世价值总是通过相对的普世价值表现出来。我们承认存在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就足够了,或者说,我们承认存在绝对的普世价值就足够了。实际上,我们接触到的不良文化,绝大多数都可以应用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加以分析,要应用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来分析的不良文化是非常之少。特别是,我们接触到的不良文化,大多数只需要应用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加以分析。
对不良文化的定义的若干说明: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不良文化的定义为,凡违反普世价值的言论或行为,是不良文化。不良文化的启蒙定义,不良文化的初级定义,及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都是以相对的普世价值作为判断标准;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以绝对的普世价值作为判断标准。
由于人类的观念有些与宇宙中最更本的特性相符合,因此,相对的普世价值中,有些也是绝对的普世价值。相反地,用不良文化的中级定义判定的不良文化,用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加以判断有可能就不是不良文化了;这类似于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相对的普世价值和绝对的普世价值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普世价值都是由相对向绝对永恒地发展,绝对的普世价值总是通过相对的普世价值表现出来。
世界上,文化的定义有一百多种。实际上,文化是一个范畴,不可能用一个定义涵盖文化的所有的外延;因此,本文认为,不应该论述文化的定义,只应该根据具体涉及的情况说明文化的含义。
本文及有关文章中,文化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或团体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相反地,由于不良文化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有可能用一个定义涵盖不良文化的所有外延。本文提出了四个不良文化的定义,其中,不良文化的高级定义可涵盖所有的不良文化;既涵盖了人类已认知的不良文化,也涵盖了人类尚未认知的不良文化。
2. 网上的哪些信息属于 不良信息
网上不良信息有以下类型
一、传播色情信息
二、传播隐私相关的信息。
三、传播社会争议的信息。
四,传播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信息。
五、宣传迷信类信息。
六、传播黑客技术的信息。
3. 你还知道哪些不良的上网行为他们都有哪些危害
(一)弱化青少年的民族意识
据统计当前网上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5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01%。这表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占据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一方面控制国家舆论,另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扒阆”其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化民族身份逐渐消解。
(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据统计,日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以及网上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的泛滥使网络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三)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
网上交往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间接交往。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们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规则,也不必承担违反交往规则而承担的责任,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为所欲为,极易导致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的模糊,易产生对现实中的人的不信任,从而淡漠现实生活中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关系。
(四)影响青少年学业和身体健康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占用了青少年大量读书、学习的时间,对青少年的学业有很大的影响。长时间上网,致使青少年由于睡眠不足而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器,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
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等。
4. 网络科普乱象有哪些
网络科普乱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无专业背景的人进行科普:很多人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却在网络上进行科普,这样的科普往往会存在误导、夸张等问题渗羡。
2. 偏激、极端的言论:一些网民为了吸引眼球和炒作话题,会散布偏激、极端的言论,这样的科普往往会引起社会恐慌和不必要的恐惧。
3. 夸大事实、捏造数据:有些人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或产品,会夸大事实、捏造数据,这样的科普往往会误导公众,甚至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威胁。
4. 缺乏科学依据的观点:有些人在进行科普时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是基于个人主观想法或者信仰,这样的科普往往会误导公众,影响公众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5. 混淆概念、语焉游正不详:一些人在进行科普时混淆概念或者神喊悔语焉不详,这样的科普往往会让公众感到困惑,难以理解。
5. 网络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有哪两种表现形式
网络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我觉得应该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黄赌毒,另一种就是网络价值扭曲,游戏和那些小说,还有什么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6. 网络上哪些属于违法和不良信息到底什么是不良信息、具体是哪些内容呢
违法信息是指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明文严禁的信息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严禁的九类信息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它内容的。
不良信息是指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以及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等。
7. 网络不文明现象有哪些
1、使用网络暴力,进行人身攻击。
2、肆意传播谣言、虚假信息。
3、诱导分享,扫二维码中毒等网络诈骗行为。
4、强制下载、强制广告。
5、色情弹框广告。
6、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
7、群发垃圾、骚扰信息。
8、朋友圈无限度刷屏广告。
8. 不良信息包括哪些
1、违反法律类
违反法律类信息是指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所明文严禁的信息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明文禁止传播的各类信息。
淫秽色情类信息是目前互联网上危害最大的违反法律信息,多以庸俗和挑逗性标题吸引点击,其内容包括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
也包括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还包括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以及走光、偷拍、露点等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
2、违反道德类
违反道德类信息是指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违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与习惯以及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等。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
虽然违反道德类信息仅违背一般的道德准则,会受到主流道德规范的谴责和约束。但是,违反道德类信息一旦“过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就很容易演变为“违反法律类”信息。
3、破坏信息安全类
破坏信息安全类信息是指含有病毒、木马、后门的高风险类信息,对访问者电脑及数据构成安全威胁的信息。
应对策略
1、遏制源头
遏制不良信息的源头,通过立法及执法手段严惩不良信息制造者,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民或是网站进行相应的经济制裁,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要让他们知道“疼”,感到“怕”,从重打击那些制造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
2、监管传播
监管不良信息的传播,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要求互联网从业者自律自查外;设立举报制度,发动网民的巨大力量进行监督和举报。
3、控制访问
控制对不良信息的访问,在网民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任何场所,例如公司、学校、酒店、网吧等地方加装网页过滤技术和产品,对不良信息进行封堵和过滤,使得访问者不能接触到不良信息。失去读者的不良信息也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互联网内容过滤技术一定要灵活运用,不能一刀切。首先要根据文化背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应用领域、上网习惯等,进行全面采集、多级分类,然后根据内容访问者的不同需求,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