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技术包含哪些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如果你要成为一个网络工程师要学的技术就很多 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 计算机系统知识 1.1 硬件知识 1.1.1 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存储器、I/O部件) 指令系统(指令、寻址方式、CISC、RISC) 多处理器(紧耦合系统、松耦合系统、阵列处理机、双机系统、同步) 处理器性能 1.1.2 存储器 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光存储器) 存储系统 主存与辅存 主存类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验、交叉存取、多级主存、主存保护系统) 高速缓存 辅存设备的性能和容量计算 1.1.3 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 I/O接口(中断、DMA、通道、SCSI、并行接口、通用接口总线、RS-232、USB、IEEE1394、红外线接口、输入输出控制系统、通道) 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1.2 操作系统知识 1.2.1 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定义、特征、功能及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分布式) 多道程序 内核和中断控制 进程和线程 1.2.2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进行调度算法(分时轮转、优先级、抢占) 死锁 存储管理方案(分段与分页、虚存、页面置换算法) 设备管理的有关技术(Spooling、缓冲、DMA、总线、即插即用技术) 文件管理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与安全性、恢复处理、保护机制) 作业的状态及转换 作业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 1.3 系统配置方法 1.3.1 系统配置技术 系统架构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 系统配置方法(双机、双工、热备份、容错、紧耦合多处理器、松耦合多处理器) 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系统、Web计算、移动计算) 1.3.2 系统性能 性能设计(系统调整、响应特性) 性能指标、性能评估(测试基准、系统监视器) 1.3.3 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计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可靠性设计(失效安全、软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统可靠性的分配及预估) 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2.1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2.1.1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 需求分析 结构化分析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 模块设计、I/O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2.1.2 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CASE) 集中开发环境 2.1.3 测试评审方法 测试方法 评审方法 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统测试) 2.1.4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制定项目计划 质量计划、管理和评估 过程管理(PERT图、甘特图、工作分解结构、进度控制、关键路径) 配置管理 人员计划和管理 文档管理(文档规范、变更手续) 开发组织和作用(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 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 2.1.5 系统可审计性 审计方法、审计跟踪 在系统中纳入和可审计性 2.2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2.2.1 系统运行 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网络) 系统成本管理 系统运行(作业调度、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 用户管理(ID注册和管理) 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空调设备、设备管理、设施安全和管理) 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控,恢复过程、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 性能管理 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控工具、诊断工具) 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 系统运行服务标准 2.2.2 系统维护 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维护的实施(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维护合同 3. 网络技术 3.1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 OSI/RM 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络层协议IP(IP地址、子网掩码) 数据链路层协议(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单播、广播、组播) 3.2 编码和传输 3.2.1 调制和编码 AM、FM、PM、QAM PCM、抽样 3.2.2 传输技术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2线/4线) 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帧同步) 多路复用(FDM、TDM、WDM) 压缩和解压方法(JPEG、MPEG、MH、MR、MMR、游程长度) 3.2.3 传输控制 竞争系统 轮询/选择系统 基本规程、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 HDLC 3.2.4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存储转发、分组交换、ATM交换、帧中继) 3.2.5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 3.3 网络 3.3.2 网络分类
2. 请问互联网技术包括哪些
1、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2、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3、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2)网络技术分为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互联网的功能分类:
通讯(即时通讯,电邮,微信,网络HI)
社交(Facebook,微博,人人,QQ空间,博客,论坛,朋友圈等)
网上贸易(网购,售票,转账汇款,工农贸易)
云端化服务(网盘,笔记,资源,计算等)
资源的共享化(电子市场,门户资源,论坛资源等,媒体(视频、音乐、文档)、游戏,信息)
服务对象化(互联网电视直播媒体,数据以及维护服务,物联网,网络营销,流量,流量nnt等)
3. 互联网技术包括哪些技术,详细介绍每项技术的特点
互联网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1]。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使不同的设备相互连接,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拓宽信息的获取渠道,促进各种不同的软件应用的开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中文名
互联网技术
外文名
Internet Technology
定义
在计算机技术上建立的信息技术
简称
IT
组成
硬件、软件、应用
互联网技术有3种含义,分别指硬件、软件和应用。
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
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
有些人理解的互联网技术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互联网技术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
4. 网络技术的分类组成
网络依据什么划分,又是如何组成的呢?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有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分类依据。网络按交换技术可分为:线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按传输技术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按拓朴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全网状和部分网状网络;按传输介质又可分为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或卫星等所连成的网络。这里我们主要讲述的是根据网络分布规模来划分的网络: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间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
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Ring)、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异步传输模式(ATM)等,它们在拓朴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卜桥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 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局域网的常用设备有:
*网卡(NIC) 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
*集线器(Hub) 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个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它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总带宽、端口数、智能程度(是否支持网络管理)、扩展性(可否级联和堆叠)等。
*交换机(Switch) 也称交换式集线器。它同样具备许多接口,提供多个网络节点互连。但它的性能却较共享集线器大为提高:相当于拥有多条总线,使各端口设备能独立地作数据传递而不受其它设备影响,表现在用户面前即是各端口有独立、固定的带宽。此外,交换机还具备集线器欠缺的功能,如数据过滤、网络分段、广播控制等。
* 线缆 局域网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局域网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的覆盖范围限于一个城市,对于市域网少有针对性的技术,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局域网或败信广域网来实现。 -WAN(Wide Area Network)
WAN连接地理范围较大,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其目的是为了让分布较远的各局域网互连,所以它的结构又分为末端系统(两端的用户集合)和通信系统(中间链路)两部分。通信系统是广域网的关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 公共电话网 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它的特点是费用低,易于建立,且分布广泛。
*综合业务数字网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也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低速接口为128kbps(高速可达2M),它使用ISDN线路或通过电信局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ISDN业务。ISDN为数字传输方式,具有连接迅速、传输可靠等特点,并支持对方号码识别。ISDN话费较普通电话略高,但它的双通道使其能同时支持两路独立的应用,是一项对个人或小型办公室较适合的网络接入方式。
* 专线 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型枯猛择64kbps~2.048Mbps。专线的好处是数据传递有较好的保障,带宽恒定;但价格昂贵,而且点到点的结构不够灵活。
* X.25网 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有冗余纠错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带来的副效应是速度慢,延迟大;
*帧中继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为64kbps~2.048Mbps。帧中继的特点是灵活、弹性:可实现一点对 多点的连接,并且在数据量大时可超越约定速率传送数据,是一种较好的商业用户连接选择。
*异步传输模式 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的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ATM大多采用光纤作为连接介质,速率可高达上千兆(109bps),但成本也很高。
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在于:线路通常需要付费。多数企业不可能自己架设线路,而需要租用已有链路,故广域网的大部分花费用在了这里。人们常常考虑如何优化使用带宽,将“好刀用在刀刃上”。
广域网常用设备有:
*路由器(Router)广域网通信过程根据地址来寻找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这个过程在广域网中称为路由(Routing)。路由器负责在各段广域网和局域网间根据地址建立路由,将数据送到最终目的地。
*调制解调器(Modem) 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分别用来与路由器的同步和异步串口相连接,同步可用于专线、帧中继、X.25等,异步用于PSTN的连接。 我们曾介绍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这里所指的都是现行的IPv4―它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因此总地址容量为232,也即有数亿个左右。而按照TCP/IP协议(同很多其它协议一样)的规定,相互联接的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址来作为标识,那么很显然,相对前文日益增长的用户数,现有IP地址资源已不堪重负,很快将被用光―有预测表明,以Internet发展速度计算,所有IPv4地址将在2005~2010年间分配完毕。
解决IP地址缺乏的办法之一是想办法延缓资源耗尽的时间,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当属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翻译)―它使企业用户在内部网络应用中采用自行定义的地址,只在需要作Internet访问时才翻译为合法的Internet地址;它的最大好处是用户加入Internet时不需更改内部地址结构,而只需在内外交界处实施地址转换,并且能够实现多个用户复用同一合法地址,从而大大节省地址资源;但作NAT转换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何况它并不能阻止可用地址越来越减少的趋势。
作为对IPv4问题的解决,一种新的IP地址定义应运而生,它便是下文讲的IPv6。
5. 计算机网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技术
3. 网络技术
3.1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
·OSI/RM
·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络层协议IP(IP地址、子网掩码)
·数据链路层协议(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
3.2 编码和传输
3.2.1调制和编码
·AM、FM、PM、QAM
·PCM、抽样
3.2.2 传输技术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2线/4线)
·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同步)
·多路复用(FDM、TDM、WDM)
·压缩和解压缩方法(JEPG、MPEG、MH、MR、MMR、游程长度)
3.2.3 传输控制
·竞争系统
·轮询/选择系统
·基本规程、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
·HDLC
3.2.4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储存转发、分组交换、ATM交换、??中继)
3.2.5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
3.3 网络
3.3.1 网络分类
·按地域范围分类(LAN、MAN、WAN)
·按服务分类(因特网、企业内部网)
·按传输媒体分类(电话、数据、视像)
·按电信网分类(驻地、接入、骨干)
3.3.2 LAN
·LAN拓扑(总线型、星型、令牌总线)
·访问控制系统(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
·LAN间的连接、LAN-WAN连接、对等连接、点对点连接
·高速LAN技术(千兆以太网)
·无线LAN
3.3.3 MAN常用结构
3.3.4 WAN与远程传输服务
·租用线路服务、线路交换服务、分组交换服务
·ISDN、VPN、帧中继、ATM、IP连接服务
·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国际通信服务
3.3.5 因特网
·因特网概念(网际互连设备、TCP/IP、IP路由、DNS、代理服务器)
·电子邮件(协议、邮件列表)
·Web(HTTP、浏览器、URL、HTML、XML)
·文件传输(FTP)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录搜索、智能搜索)
·QoS、CGI、VoIP
3.3.6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3.3.7 网络性质
·有关线路性能的计算(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设计)
·性能评估
·排队论的应用
3.4 网络通信设备
3.4.1 传输介质和通信电缆
·有线/无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光、红外线)
·分配线架(IDF)、主配线架(MDF)
3.4.2 各类通信设备
·线路终端设备、多路设备、交换设备、转接设备
·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NCU、TA、CCU、PBX)
3.5 网络连接设备
·网际连接设备(网卡、网桥、生成树网桥、源路由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
3.6 网络软件系统
3.6.1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ODI、NDIS)
·网络通信的系统功能调用(套接字API)
·RPC
·TP Monitor
·分布式文件系统
·网络设备共享
3.6.2 网络管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管理协议(CMIS/CMIP、SNMP、RMON、MIB-II)
·网络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网络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Manager)
·分布式网络管理
3.6.3 网络应用与服务
·WWW
·FTP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
·Telnet
·信息检索
·视频点播
·网络会议
·远程教育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CSCW和群
4.网络安全
4.1 安全计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DES、IDES、RSA)
·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完整性(SHA、MDS)
·访问控制(存取权限、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护
·防火墙
·入侵检测
·VPN、VLAN
·安全协议(IPSec、SSL、ETS、PGP、S-HTTP、TLS)
·硬件安全性
·计算机病毒保护
4.1.3 可用性
·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4.1.4 安全保护
·个人信息控制
·匿名
·不可跟踪性
4.1.5 LAN安全
·网络设备可靠性
·应付自然灾害
·环境安全性
·UPS
4.2 风险管理
4.2.1 风险分析和评估
4.2.2 应付风险对策
·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基金、计算机保险)
·意外事故预案(意外事故类别、应付意外事故的行动预案)
4.2.3 内部控制
·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标准化知识
5.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
5.1.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过程
5.1.2 环境和安全性评估标准化
5.2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
5.2.1 标准
·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
·国家标准(GB)
·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5.2.2 开放系统(X/Open,OSF,POSIX)
5.2.3 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SETP、XML)
5.2.4 安全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计算机防病毒标准
·计算机防非法访问标准
·CC标准
·BS7799标准
5.3 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TF、IEEE、IAB、W3C)
·美国标准化组织
·欧洲标准化组织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6.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意识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7.计算机专业英语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
1.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1.1.1 应用需求分析
·应用需求的调研(应用系统性能、信息产业和接收点、数据量和频度、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
·网络应用的分析
1.1.2 现有网络系统分
·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客户机的数量和位置、同时访问的数量、每天的用户数。每次使用的时间、每次数据传输的数据量、网络拥塞的时间段、采用的协议、通信模式)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1.1.3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待实现的功能)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可靠性需求(希望的可靠性)
·安全需求(安全性标准)
·维护和运行需求(运行和维护费用)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网络系统的设计
1.2.1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
·收集信息
·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
·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
1.2.2 网络系统的设计
·确定协议
·确定拓扑结构
·确定连接(链路的通信性能)
·确定结点(结点的处理能力)
·确定网络的性能(性能模拟)
·确定可靠性措施
·确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调研,实现安全措施的技术和设备的评估)
·网络设备的选择,制定选择标准(成本、性能、容量、处理量、延迟),性能指标的一致性,高级测试的必要性,互连性的确认。
1.2.3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1.2.4 设计评审
1.3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1.3.1 安装工作
·事先准备
·过程监督
1.3.2 测试和评估
·连接测试
·安全性测试
·性能测试
1.3.3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2 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评价
2.1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1.1 用户措施
·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用户协商
2.1.2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
·确定策略
·设备的编制
·审查的时间
·升级的时间
2.1.3 维护和升级的实施
·外部合同要点
·内部执行要点
2.1.4 备份与数据恢复
·数据的存储于处置
·备份
·数据恢复
2.1.5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
·设备管理
·软件管理
·网络配置图
2.2 网络系统的管理
2.2.1 网络系统的监视
·网络管理协议(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LAN控制器)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故障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
·性能监视的检查点
·安全监视的家查点
2.2.2 故障恢复分析
·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点
·故障报告撰写要点
2.2.3 系统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要点
2.2.4危害安全的对策
·危害安全情况分析(调查损失情况,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入侵检测要点
·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查杀病毒措施)
2.3 网络系统的评价
2.3.1 系统评价
·系统能力的限制
·潜在的问题分析
·系统评价要点
2.3.2 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生命周期
·系统经济效益
·系统的可扩充性
·建议改进系统的要点
3.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3.1 网络协议
·商用网络协议(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务协议(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务(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设计
·硬件高可靠性技术
·软件高可靠性技术
·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
·容错技术
·通信质量
3.3 网络设施
3.3.1 xDSL调制解调器
3.3.2 ISDN路由器
·接口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帧装配/拆除)、CLAD(信元装配/拆装)
·接口
·功能
3.3.4 远程访问服务器
·功能和机制
3.3.5 办公室个人手持系统(PHS)
·数字无绳电话的功能特性
3.3.6 中继式HUB
·倍速集线器(功能和机制)
3.3.7 L2、L3、L4及多层交换机功能和机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虚拟网(功能与机制)
3.3.10 与其他协议的共存(多协议路由器、IP隧道)
3.4 网络应用服务
3.41 地址服务
·机制、DHCP、IPv6(机制和传输技术)
3.4.2 DNS(功能、机制)
·域名、FQDN
3.4.3 电子邮件(功能、机制)
·SMPT、POP、MIME、IMAP4、LDAP
·邮件列表
·Web Mail
3.4.4 电子新闻(功能和机制、NNTP)
3.4.5 Web服务(功能和机制、HTTP)
3.4.6 负载分布(Web交换)
3.4.7 电子身份验证(功能、机制、认证授权、电子证书)
3.4.8 服务机制
·服务供应商、供应商漫游服务、拨号IP连接、CATV连接、IPD电话、因特网广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移动通信、EZweb、主机服务提供者、EDI(规则、表单、Web EDI)、B2B、B2C、ASP
、数据中心
4.网络新技术
4.1 光纤网
·ATM-PDS、STM-PDS
·无源光网PON(APON、EPON)
4.2 无线网
·移动电话系统(WLL、WCDMA、CMDA2000、TD-SCDMA)
·高速固定无线接入(FWA)
·802.11a、802.11b、802.11g
·微波接入(MMDS LMDS)
·卫星接入
·蓝牙接入
4.3 主干网
·IPoverSONET/SDH
·IPoverOptical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务
·全天候IP连接服务(租用线路IP)
·本地IP网(NAPT)
·IPv6
4.5 网络管理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
4.6 网格计算
6. 网络技术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网络技术
network techniques
研究网络一般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技术。又称统筹法。网络技术是用网络图的形式把一项任务的有关活动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并通过分析和计算求得最优化效果的技术。是一种编制工程速度计划,并对计划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网络技术的基础是网络图,基本方法是先编制网络图,再利用网络图优化工程计划。
网络图是由工序(箭)、节点(圆圈)、线路、时间参数和时间坐标四大部分构成的。工序指工程中的备料等工艺程序;节点是一种表示工程开始、结束或工序分界的符号,通常用圆圈内标上数码编号表示,如①②等;线路是按顺序或逻辑关系连结起来的工序所组织的道路,通常用双实线或粗实线表示;时间参数分工序工时和节点参数两种,前者指该工序从开工到完工所耗时间,一般用数目字标注在工序下方;节点参数包括节点、节早和节迟,节早指最早能够开工时间。节迟指最迟必须开工时间;时间坐标分累积日期坐标和日历日期坐标,一般置于网络图的上方或下方。
编制网络图的步骤:①分解工程。②列出工序清单。③画出草图。④计算网络时间并标上草图。⑤找出关键线路(消耗时间最长、决定工程总工期的线路)、算出总工期。⑥调整布局配置时间坐标。
调整和优化网络计划的根本途径可以归纳为:向关键线路要时间,向非关键线路要资源。
7. 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哪些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结点和访问结点。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计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计算机网络成了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计算机已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主板上,网络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统之中,智能大楼的兴建已经和计算机网络布线同时、同地、同方案施工。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和同步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飞跃发展。
8. 互联网技术有哪些
1、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从物联网角度看,传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第二届杭州物联网暨传感技术应用高峰论坛,推进我国传感器产业化快速发展。
2、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又称通信工程(也作信息工程、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
3、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利用网络,人们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交换资料、保持联系、进行娱乐等。现在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和网络密不可分了。网络的实现,使单一的、分散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成一个系统,它主要有以下功能:
1、资源共享
网络的主要功能就是资源共享。共享的资源包括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以及存储在公共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资源。网上用户能部分或全部地共享这些资源,使网络中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分工协作,从而大大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2、快速传输信息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高速地传递各种信息,交换数据,发送电子邮件,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3、提高系统可靠性
在网络中,由于计算机之间是互相协作、互相备份的关系,以及在网络中采用一些备份的设备和一些负载调度、数据容错等技术,使得当网络中的某一部分出现故障时,网络中其他部分可以自动接替其任务。因此,与单机系统相比,计算机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易于进行分布式处理
在网络中,还可以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或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或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处理计算。这种分布处理能力在进行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开发时是卓有成效的。
5、综合信息服务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里,个人、办公室、图书馆、企业和学校等,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并处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甚至是视频,通过网络就能够收集、处理这些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传送。因此,综合信息服务将成为网络的基本服务功能。
9. 网络技术有哪些
1. 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2. 文件传输服洞码务(FTP)
3.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4. 网络新闻服务(Usenet)
5. 名址服务(Finger、Whois、X.500、Netfind)
6. 文档查信氏询索引服务(Archie、WAIS)
7. 信息浏览服务(Gopher、WWW)
8. 其它信息纳坦哪服务(Talk、IRC、MUD)
10.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涉及哪几方面的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功能
1、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2、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人们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硬件资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网络打印机。
(10)网络技术分为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意义:
1、网络是文化的载体。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曾用过竹简、帛等作为文化载体,引起文化载体最伟大最深刻变革的是纸的发明。
迄今为止,纸仍然是保存展现文化的最常用最便捷的载体。信息网络的出现,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载体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2、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网络对于信息的转输功能,也是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网络的这一功能,使之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报纸是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是声像媒体,网络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介。在信息网络中,信息资源的传输过程,就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