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目前中国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哪些

目前中国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5 12:08:06

❶ 网络过度消费行为属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吗

网络过度消费行为属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目前而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消费以及网络猛芹缺学术等方面。网络交往方面首圆,交友的欺骗性、用语低俗、传播虚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消费方枝辩面,存在着过度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乃至违法乱纪的消费。

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发,你认为什么算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

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

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

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❸ 什么是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深层次原因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深层次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社会转型期的挑战。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转型神喊迹期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导致了游并一些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混乱。

2. 利益驱动。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和权力,不择手段地违法乱纪,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安全。

3. 教育体制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分注重应试教育渗清,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等。这导致了一些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缺失。

4. 社会信任危机。在中国,由于各种不良事件和腐败丑闻频发,导致了社会信任的危机。这使得人们在道德方面更加敏感和不信任他人。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可以解释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深层次原因。

❹ 信息伦理失范的常见现象有

1.网络舆论伦理失范2.信息侵权3.信息污染4.信息犯罪

信息伦理失范:由于信息意识、价值观、利益诱惑等原因,很容易导致人们在信息伦理道德判断上出现偏差。

(4)目前中国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智能时代,信息活动愈加频繁,智能信息技术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信息伦理风

险的加剧,违背信息伦理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青年人是网络信息活动的主力军,与网络虚斗关系

更为密切。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窃密等信息伦理失渣誉答范问题,时常

在青年群体中出现。

❺ 论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学生与道德

【摘 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需要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文简埋明网络社会,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的完善、学校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和互联网技术是必要条件,每位网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取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当下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表现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网络道德建设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到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3.84亿,其中学生网民占28.8%,大学生上网率超过85%。是中国庞大网民队伍主力军。网络社会的兴起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网络社会中的不文明行为同现实社会的不文明行为相比,其行为后果具有更大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关注和规范大学生网民的网络文明行为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管理者和学生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渣咐陆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正确引导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如顷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大学生网络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在网络的高度自由开放的信息社会中,大学生既能吸取许多及时、有用的信息,也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校园问题。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常见的不文明行有散布虚假消息,诽谤他人;语言低俗恶劣,谩骂和攻击他人;浏览不良信息网站;侵犯他人权利等。 1.1 散布虚假消息,诽谤他人 大学生在网络聊天中表现得易怒,情绪激动、口无遮栏。他们会随意在互联网的聊天室、微博和各种贴吧、BBS上发泄自己对学校或者其他人的不满以及比较偏激言论。不论是国内外事件、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法律、学校的教学行为、社会热点问题,还是热播的电视电影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恶的导火线。他们经常不是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在网络上为了好玩随意编造或者夸大事实,散布不实言论、恐怖事件,转载虚假信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由于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资源的来源和传播的监管力度不够,网上信息容易造假。有一部分不良企图的人,利用网络社会的漏洞,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或故意制造一些轰动性的话题。 1.2 语言低俗恶劣 有部分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言语中习惯性渗透着不健康的内容。从他们网上昵称到聊天、发言的内容,频繁出现低俗、污秽的词语。经常出现互相谩骂、挑衅闹事,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所用语言不堪入目。网络上的大学生与现实中的似若两人。另外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一些话题经常分辨不清,很多时候在事情真相未明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和加以批判,用极尽挑剔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卷入“口水仗”中。 本人通过500人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学生有在网上时有使用过粗俗言语或谩骂他人,占中人数73.07%。有26.93%的学生表示他们从未在网络发出不文明言论。有401名学生认为应该学校采取措施监控在网络不文明行为,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接受此类行为。 1.3 出现双重人格、自我价值迷失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现实社会的基础之上,脱离不了现实社会的环境影响。而网络社会中交往行为,主体是虚拟的身份,可不受社会道德的约束。这种高度自由的环境使大学生可按自己意志任意妄为,没来得及理性思考就已被网络社会所影响并同化,迷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忽略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约束,造成现实和虚拟的双重人格特点。 1.4 形成网络犯罪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现实社会中的伦理和法律约束形同虚设,失去了它应有的威力,如果人们没有高度的道德自律和法律意识,容易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认感,会大肆放纵自己。 1.4.1 成为网络黑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信息崇拜现象开始。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是信息崇拜的一种极端表现。某些大学生利用自己专业的特长,编辑计算机病毒在网上发布。成为了网络黑客,给网络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1.4.2 侵犯知识产权 四通八达的网络及其海量信息资源为大学生获取新知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给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便利渠道的同时,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复制和抄袭。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触犯了法律。 1.4.3 侵犯他人隐私权 隐私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应得到充分地保障。在网络社会使用个人资料比较普遍。青年人中出现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刺探他人私密信息;得到他人私密信息后,干扰他人的正常的生活;对他人私密信息在当事人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非法传播等行为。 2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建立文明的网络社会,首先提高参与者的自身素质。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必须提高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另外方面高校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2.1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2.1.1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生活比较单调。随着电脑的普及,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精神生活空间却越来越狭小,他们读书在绝大部分时候是为了考试、就业等硬指标,他们忙于应付学校的各种考试,部分学生沉迷于网游,而并没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高校应该多开始人文素养课程供选修,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1.2 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性 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环境中,人的一切行为缺乏他人监督和约束。在这种几乎无约束的环境下进行的自觉行为,需要依靠个人的良知与责任来调控。这就靠高校平时对大学生的自律性培养。这是网络社会对个人自律提出的挑战。自律,指在没有他人的现场监督的情况下,用内省的方式去审视和判断自己的行为,自觉、主动地遵循社会规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传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用一条一条的 规章制度 来束缚自己,而是强调行为者的理性精神和自控能力。大学生网络的自律性同时也考验了一个高校对学生培养的成果。 2.1.3 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年阶段属于人的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而价值观则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2.2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 2.2.1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指奋发向上、积极乐观、健康成熟的生活情感品质,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完美的人格品行的人具有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正确的自我认识、强烈的道德责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高校可以从加强学生素质拓展课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2.2 加强大学生的美学教育 使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将人的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等要素有机统一。人类的认识是人类在一定客观范围和程度上征服自然的结果。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关系具有价值性。美是审美价值的一种最基本的标尺。美的概念是对象或现象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美的现象具有统一的审美属性和价值属性,其基本因素就是要引起人的生理的愉悦反应,同时又是变化多样的,这种变化多样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社会而使人产生个性的喜好和精神兴奋。 2.2.3 开设学校传播素养教育的通识课 传播素养教育是通过伴随传播媒介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全民应有的一种素质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尤其在网络社会中人们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所包围。人们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辨别信息的真伪良莽,拒绝不健康的信息数据。人们要依靠媒介素养教育来提自身的获取信息和选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地运用网络资源,促进个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传播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拥有自己的判断,对所接触的信息不盲目接受,而是批判性地选着性的欣赏,并且学会利用媒介获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 2.2.4 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学校对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对网络技术的管理方面,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融于一体,全面推进。这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和网络素养,还要学会将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去解决青年人面临的新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主体,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2.3 加强外在平台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2.3.1 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我们每个人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它的伤害。网络是谣言蔓延的最佳载体和传播途径,它会无限放大原来信息的威力,甚至在中间的任何一环节中进行改变。网络上疯传的各种虚假消息,不仅扰乱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为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人心惶惶,影响社会的稳定。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网络市场,学校要建立网络建设监督的长效机制。成立网络建设监督小组,尤其对学校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制定合理的监管制度。 2.3.2 加强青年人的法制教育 法律素质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法制社会的一员我们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事。学校通过基础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担负着国家未来的发展重任,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国家长远的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 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承载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和学校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促使大学生养成网络文明习惯,创建和谐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EB/OL]. [2]蔡蓉英.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与应对策略[J].教书育人,2003. [3]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4]张素玲,张宝华,上官林武.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5]李祥永,蒋明明,等.网络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调查及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 [6]戴伶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思考[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7]阿拉腾苏布达.青年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教育与引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杨玉洁]

❻ 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便利,但是网络的“双刃性”决定了它在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对学生的道德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使学生沉溺其中、荒废学业,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学生误入歧途。鉴于此,引导学生合理上网歼册、科学上网、绿色上网,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危机与困境
如今,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网络社会,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而且网络主体均可通过这一平台来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不断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逐步延伸到网络世界中来,我们在肯定网络给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网络给学生的现实道德带来的危机和困境。
经调查发现,当今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以下危机和困境。
1.网络信息污染严重,黄毒信息泛滥
据统计,“互联网上有几十万种色情图片资料,查阅人次600万以上,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3.2%的人认为网络游戏中充满了非道德的内容,有23.6%的学生经常浏览****,33.4%的表示偶尔浏览;32.1%的学生对色情作品感兴趣,15.4%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以上数据说明: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现状和行为方式令人担忧,无不与互联网各种非主流信息、文化垃圾的泛滥相关。
2.网络活动方式多样,自由主义盛行
调查显示,学生参与的网络活动方式多样化,其中网络聊天的占98.1%、网络游戏的占53.4%、娱乐(影视、音乐、文体赛事等)的占94.6%、交友或网恋的占47.3%,学习的占83.7%,论坛、发帖的占47.4%,查找、利用信息的占98.3%,浏览新闻的占97.2%,博客、创作的占52.2%。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世界是自由的,学生网民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网络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助长了他们在网络中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自由主义之风。
3.道德情感冷漠,人际关系疏远
通过对学生“网络族”的“现实人际关系”调查:在问及“与网友现实接触情况”时,选择“从不”的占61.6%,“偶尔”的占27.3%,而“经常”的只有11.1%。问及“您与网友相处,最重要的是……”,选择“相互利用,互利双赢”的占37.8%、“尔虞我诈,损人利己”的占18.4%,而“以诚相待,互为尊重”的仅占29.7%。在问及“因为上网而减少日常的社交活动,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吗”,回答“是”的占42.9%。这些数据说明:长期沉溺于网络会淡化学生的现实人际的交往,逐渐失去或弱化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
4.网络行为失范,网络道德人格扭曲。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高达44.7%。”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6%有过网络黑客行为,17.9%的有过网络暴力行为,69.9%的有过身份伪装行为。在网络游戏中,经常侮辱他人的占6.1%,偶尔侮辱他人的占29.8%;经常攻击他人的占10.1%,偶尔攻击他人的占33%。网络环境过于宽松自由,缺乏管理、监督机制,从而导致长期沉溺在虚拟网络中的学生网民行为缺乏约束、随心所欲,最终丧失主流的道德观念,道德责任感削弱。
二、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
1.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及无序性
虚拟网络世界“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使得原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秩序逐渐失去效力,网络主体呈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网络活动方式是相对自由的,其网络行为也较少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桥晌干预敏改锋、控制和管理,对于应该和怎样实施自己的行为,只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都是由自己来决定。因此,在网络世界里,网民的主体观念,在责任、权利、义务、利益等方面的道德意识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相对薄弱,网络道德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规制力。
同时,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超时空性等特性加速了人类社会从封闭到开放的飞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而交往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了,享受的信息量和服务也在不断地扩增,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在网络上相互交融、碰撞。那些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准则、观念、行为会受到人们的抨击、谴责和取舍;而那些与开放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准则、观念、行为则会受到人们的认同、接受和遵循。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社会道德的约束和羁绊功能,致使道德实践主体的个体权利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使得道德实践主体的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难免打上开放性、超时空性的烙印。
此外,网络突破了跨地域的信息交流中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障碍,使得不同种族、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的人们能够进行一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使得道德实践主体有了多元化的道德价值选择和价值诉求。并且,在网络社会中,随着人们交往面的扩大,交往内容的丰富和交往层次的增多,包括道德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愈来愈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益的相关性和矛盾性越来越突出,从而使得调节人们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也呈现出无序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2.社会、学校、家庭管理的缺失
网络信息化及高科技的发展对学校、社会、家庭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就社会来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西方国家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乘隙而入,惟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道德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此外,党风、社会风气不正,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学生对社会道德不屑一顾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扭曲,最终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

❼ 请问道德失范的现象有哪些

道德失范的现象:
1、人心冷漠,见死不救,关注指数:100%痛恨指数:99%
2、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注指数:95%痛恨指数:100%
3、医患矛盾,关注指数:90%痛恨指数:80%
4、不孝顺父母,关注指数:85%痛恨指数:90%
5、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关注指数:85%痛恨指数:70%
6、公民缺少文明意识,关注指数:80%痛恨指数:70%
7、当“小三”傍大款傍富婆,关注指数:75%痛恨指数:70%等
更多关于道德失范的现象有哪些,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5ad1f161582278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❽ 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自身原因有哪些

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自身原因如下:

网络的特殊性为网络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首先,网络的非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导致网络道德环境中,充满了各种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冲突的“异质”道德,强烈冲击着现实的主流价值观。

其次,网络的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弱化了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信念,导致道德主体感淡漠。

网络是一个失去了某些强制“他律”因素的自由空间,是一个淡化了社会背景、“社会控制因素”的虚拟社会,在网络环境中缺少社会舆论的监督,使“他律”作用下降,容易诱发道德行为的失控。

再次,网络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行为,为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的榜样示范。而众多负面“榜样”的频繁出现,恶化了网络环境,加剧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德育的滞后是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首先,网络德育在许多学校是“盲点”、“空白”。

其次,一些已经开展网络德育课程的高校,由于沿用现实社会德育的传统模式来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缺乏针对性,使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❾ 网络不文明现象有哪些

从虚拟空间走向社会,互联网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当然,网络舆论存在的不良现象主要包括网络谣言。低俗的信息,错误的时差,网络暴力以及谣言。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极易引起网络炒作,歪曲客观的事实,诱导网民极大的情绪,形成社会的不稳定的因素。
互联网技术造就了信息传播自由快速特点,然而互联网的普及别让谣言找到了最佳的生存地,特别是当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谣言的传播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互联网高速,快捷,广泛等特性是谣言所拥有的破坏力远超过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口口相传。无疑会给我国互联网发展盟上不文明的。网络谣言的危害极大,可能伤及个人,更加有可能伤及到国家。
网络上的俗信息侵犯了网民的知情权,是对网民的舆论和玩弄,他将影响和误导公众的表达权,造成失衡的社会价值观。你想是健康的社会舆论,王明长时间接受这样的信息,会使他们的价值判断出现错误。丧失作为人的道德底线,尤其是对未成年以及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正是需要良好的引导的时候,这时候网络的不文明现象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伤害。
网络暴力是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另一种表现,以及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主要表现为网名未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的,侮辱性的过激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受到伤害。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你又搜索引擎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对当事人及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的一些侵扰。网络暴力这种网络不明现象,以真假难辨的事实是形成道德评判的标准,利用舆论造成道德评判的高标准。以及曝光普通人的隐私,在道德正义的名义下对普通人进行施暴,网络报名,滥用言论自由,侵害他人隐私之徒,获得自身言语的快感和满足感。在对事件真相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可能给受害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❿ 校园道德失范的原因

问题一:依照例子,列举校园生活中道德缺失现象,并说明合理的改进建议及相应理由 比如骂人,打架斗殴,敲诈他人钱财
改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思想教育和人生教育
注:我也是学生

问题二:论大学校园里道德缺失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细究的话,有很多方面。日常生活中,不讲卫生,乱扔垃圾,在公众场合行为粗俗;还有食物浪费。在学习上,不尊师,作弊。还有性格冷漠,不关系父母,没有爱心什么的。

问题三:诚析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

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当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段迟宽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 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自律道德”的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1.“自律道德”的弱化
“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是受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规范的制约。其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发展水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由于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如互联网的不太友好及开放自由,网络和现实的分离,网络环境的“去个性化”状态,这些都将导致大学生的主观价值标准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2.“他律道德”难以形成
“他律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主观的动机。他律的道德标准具有客观性。由于互联网缺少规范和监督,大学生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个体“现实身份”的丧失和“平等身份”的获得,将不再受到原有社会规范的影响,因此,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现实社会的 “他律道德”是建立在规范和权威的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个体触及社会的规范及他人的利益时,他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压力和自我良心带来的拷问,也就是必须考虑到道德成本的问题。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他将会进行理性的道德判断,考察行为将带来的压力自己能否承受,然后才决定是否实施行为,这就要求他对大多数的信息进行分析。然而在网络空间,个体旦前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对话,责任之外的其他人很难对不道德的行为采取相应的道德措施。此时道德行为的维护也仅仅表现为行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者可以随意解释其行为来为自己辩护。互联网正面临着道德评价体系的缺失,个体在互联网的行为很少会被人评价,即使有评价,其道德约束力和现实压力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 他律道德”在网络空间就很难形成。大多数人在这种缺少评价和制约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与自己性格和现实身份不一致的行为。
综上所述,网络“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难以形成最主要和关键的因素是网络中缺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机制,网络中的个体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再加上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的自主道德意识存在问题,网络环境在此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网络的道德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握亮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人的道德的发展有一个从无律到他律最后发展到自律的过程。在网络中他律因素已经不存在或很少存在,主体必须具有自律精神才能做出道德行为。对于学校德育而言,网络社会的影响是一个现实的客观存在。学校德育只能对多元信息的选择和接受环节进行调控,以形成学校德育对象本身的鉴赏、批判能力,培养青年大学生自律精神,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自觉趋利避害。
2.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学习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应该具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

问题四:对当前校园的思想和道德状况你是如何看待的?你打算如何去做? 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
近年来媒体大量的报道和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各种调查时时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其实纵观这所有的报道和调查,无非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谈及诚信,这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话题,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确保未来还是这样,所以在诚信面前任何人没有选择,只有诚受,何况是论及我们时代的精英们。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实在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们遗弃在灰暗的角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标准应该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可是近年来却连续的出现了这样的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现代的大学生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许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实在是令整个社会担心。
三、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严格的讲,尊师是作为学子们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虽然今天的高效校园仍然和以往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可是尊师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淡化。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很多的谈到大学校园里尊师的问题,一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连自己的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学甚至都瞧不起老师,更何况谈及尊师了,这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无尊即无孝。
四、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 *** 、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青年,的确耐人寻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应该摒弃这样的看法:不应把个别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当作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但同时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或忽视,社会必须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最好的对策,以便于很好的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根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以提出以下的对策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这是一个需要大学生群体自身主观的过程,这便要求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系统。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重视德育的考核,开展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群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构建道德培养的良好氛围。由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个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环境剧烈变化,核心价值模糊,带来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学生的......>>

问题五: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道德缺失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来,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而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是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又一重要内容。 现在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下降,大家是身有体会。前不久,《新民晚报》刊登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某地区小学,一名男教师在教室里在所有学生面前殴打一女同学直至死亡。这样一则消息无疑是发人深省的,教师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这样一个受世人爱戴崇拜的角色竟然摧毁了一个年轻的充满希望的生命,不禁让我们深思:教师的职业道德何在?不仅是学校,在医院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医生护士那冷若冰霜的面孔和话语也时常让我们不寒而栗。在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同时,我们也会思考职业道德的问题。 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诸多方面,一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热心,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等。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试从学校和学生角度做简要分析。从学校角度看,因为目前人们对职业学校仍存在偏见,认为文化知识学不好才会进职业学校学技术,而高等职业学校更被人们认为是高考落榜生的收容所,一般成绩优异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均进入了综合大学学习,因此职业学校从生源上来看与普通高校相比缺乏优势。另一方面,因为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回应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呼唤,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和技艺性,学生能力的培养固然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培养目标的首位。与之相对,道德教育则目标模糊,在道德上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等存在的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因此,学校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从学生角度看,进入高职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高考落榜生,进入高职是一种“失败”,是无奈的选择,觉得职业学校名声难听,形象不好,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工作丧失热情,进入工作领域,也会对工作不满意,缺乏职业道德也是自然之事。也有另一种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认为以后工作明确,只要学好技术技能,成为本岗位的高级技术人才便可高枕无忧,从而疏忽了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它的内容有具体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等五个方面。 如何培养职业道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试做以下建议: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要求是:(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职业技术与业务,在职业活动中发挥创造才能。(3)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

问题六:当前大学生中存在哪些思想道德问题 同学精心打扮自己,却不注重公共形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的公共场合,都能见到有些
学生随地吐痰、说脏话,他们的行为不仅有损当代大学生美好阳光的形象,也给公共健康带来了
危害。

2
)乱扔垃圾。乱扔垃圾也被列为大学生

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

之一。大学生在教室课
桌内乱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最常见的是各种食品包装袋、饮料瓶、塑料袋等。古语教导我们: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很多同学都明白这个道理,也能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

背道而驰


(3)
男女交往不得体。大学生恋爱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有些
同学盲目追随潮流、过于开放,不分场合、不分时机的示爱,给大学生的纯洁美好的形象

抹黑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大街上都能看到一些大学生男女依偎在一起

谈情说爱

的场景,甚至有些人
做出一些很不适宜公开场合的举动。
(二)
价值观模糊
所谓价值观就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对
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它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信念、信仰、
追求和理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

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偏离和排斥主导价值观的现
象,其消极价值观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集体主
义是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指导原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普遍认
同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却在行为表现上参差不齐。有部分同学在行为上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个人
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明显。他们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注重个人发展,缺乏奉献精神和
大局意识。
2
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艰苦奋斗精神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为达到目标
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一部分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主要表现在:生活上贪图安
逸、铺张浪费、只求享受、不愿付出;学习上不求上进,不愿刻苦努力;择业上,比较看重工作
是否舒适或者稳定。还有一些同学好高骛远、不愿苦干、频繁跳槽。
3
拜金主义现象比较严重拜
金主义崇尚金钱万能、金钱至上,并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
金钱的顶礼膜拜深深 *** 和影响了当今大学生的金钱观。有些同学用金钱衡量一切,包括亲情、
爱情和友情,在他们眼中,人人都是为了金钱而忙,金钱能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这种腐化的金
钱观既害己又不利于社会。
4
功利主义倾向表现比较突出
功利主义者,讲求效益最大化,认为
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并值得重视的利益,包括道德行为在内的任何行为都不过是主体实现目的的
手段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主义的思潮也或多或少的渗透到了大学校园中,影响了当代部
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要表现在:在学业上,许多同学只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很少关
注自己在道德、人文方面的素养;在交际上,一些大学生交友的目的是给自己将来走上社会和工
作岗位做铺垫;在择业上,很多大学生向往在工资高、环境好的大城市工作,而不愿到经济落后
的西部和其他偏远地区工作。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出现道德缺失的原
因,具体来讲主要是:
(一)社会转型对价值观的冲击
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
期。新旧时代的交替给价值观带来了很大冲击。传统的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及基础道德受


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多种新兴世界观、人生观的巨大挑战。很多同学被新的
价值观所迷惑,盲目的......>>

问题七:2014道德缺失的例子吗 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1年4月5日,****大学大二女学生陈某到开水房提热水,发现傍晚放在水房门口的水瓶又一次丢失,这已经是上大学以来丢的第八个水瓶了。这已远不是陈某个人利益损失的问题,而需要我们对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思考。 其实受害者远不止她,**同学丢水瓶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实在令人无法理解。事实表明空水壶被偷的概率明显小于已提满水的,也就是说偷水壶者多半是需要热水然后顺手牵羊图个方便,水房紧靠宿舍楼,一般来说不会是校外人士所为,因为外人要把水壶提出校门实在难合实理。那么兇手除了是跟受害者一样需要热水的同学还会是谁? 二.主要问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社会有序有效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诚信缺失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这一现象也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三.问题分析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缺失,并且由此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小到大学生公交车上不让座位、该排队的不排队、小偷小摸,大到打架、做二奶、杀人,都引起了社会的大讨论。我们不能否认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是不敢恭维的,也不能否认那些媒体的报道是真实的,其实只要你到校园里一走,你就会发现道德
失范的行为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满地皆是”。安财校园水壶失窃频繁失窃的现象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尽管这仅仅是少数的人,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这样,个别学生的道德水准是让人担忧的,但总体上来说,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思想较以前来说还是有所下降。 大学生道德观缺失现象的原因可大致归纳以下几点: 一是对道德认同感降低,对道德的贬低,对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 “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等非道德行为已渐渐被青年人默许,反而让座的行为却被视为另类表现。究其原因,就是个人的本位思想过于严重,对于不利己的事坚决不予实施,哪怕冒些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完全按自我意愿行事。不少大学生推崇投机取巧,而对讲原则却持贬低态度。上课时间跑出去玩游戏已变成司空见惯,考试是否作弊不在于良心是否受到谴责,而是看监考教师是否严格。偷东西也变成了个别同学的生活来源,而不被认为是可耻的行径……这些行为,无不表现出是对 “善”的漠视,对 “恶”的纵容,对先进文化的麻木。其恶劣的影响在于,从个体意识的残缺扩散为群体意识的错位,进而引发道德观的严重扭曲,使得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以及非道德的行为披上 “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学生中获得普遍的默认、容忍甚至赞同。 二是学校教育的缺位 首先是我们的高校的教育所开设的德育课程并不能够真正的起到自己的作用,比如我们所开设的两课往往是流于形式,一般老师讲课就是照本宣科,所讲之内容并不能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课程就开了也没有起到德育的效果。学校教育普遍重智轻德,只教不育。中小学只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副科,而大学里也往往只是强调专业课学习。学校育人的功能没有全面发
挥,缺少情感教育。 其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单一。片面强调理论灌输,忽视实践教育。尤其是大学缺少对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型教育,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违背诚信的现象没有防御能力。看到政治领域里的买官卖官、夸大政绩;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文化领域里的泡沫文学、假文凭、假学历假职称,由于和书本上的说教不一致,往往缺少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能力,......>>

问题八:学校生活中有的同学为什么缺失礼貌,道德,文化素质行为?做出暴力,蛮干,不文明的行为??什么原因?? 10分 因为现在的学校,只注学习成绩好不好,升学率高不高,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致使一些头脑简单而又把握不住的学生干出了你所说的那些事,

问题九:网络恶搞折射校园道德缺失下联 网络恶搞折射校园道德缺失
江湖太乱发现答辩文章抄袭

阅读全文

与目前中国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视电脑怎么共用一个网络 浏览:725
电信手机卡为什么网络波动大 浏览:760
国内如何使用国际网络 浏览:926
密码在网络空间中省份识别 浏览:609
经常网络错误怎么回事 浏览:911
网络线怎么看多少兆 浏览:853
四会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系统 浏览:295
室内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实验报告 浏览:798
手机卡2g网络吗 浏览:762
4g手机遇上5g网络怎么办 浏览:446
换网线后路由器无法连接网络 浏览:423
网络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浏览:604
苹果手机网络设置怎么修改 浏览:29
十大手机网络歌曲 浏览:782
戴尔游匣的无线网络开关 浏览:967
账号信息验证在哪个网络 浏览:69
手机软件本地网络错误什么意思 浏览:102
常用网络通信线路分几类都有哪些 浏览:572
电脑不限速的网络怎么设置 浏览:367
不带蜂窝网络的苹果手表 浏览:5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