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网络语言多样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纵观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其呈现的特点是由自我表达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转变。伴随着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出现,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满足了当代人表达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与探索,可以更好地关注生活和表达自我。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诸多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本文仅就以下三个面进行研究:
(一)来自于事件本身
就2010年的网络热词来说,“‘给力’一词可谓一夜走红,‘给力’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刘琳,2011)。据有关资料显示,它出自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9�9旅程的终点》: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那里只有一面写着“天竺”二字的小旗,孙悟空抱怨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该动画受到网友追捧,“给力”也由此流行。
“裸X”的流行,始于相声演员牛群的“裸捐”。据媒体报道,2002年12月,为了回应媒体对自己“官商”的指责,牛群做了五个公证,把自己名下的有形、无形资产以及今后所有的广告收入和劳务报酬全部捐给中华慈善总会。此举被媒体称为“裸捐”。之后又出现了“裸退”“裸考”“裸婚”等等,“裸”族词语逐渐丰富和流行起来。
可见,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有些来自于事件本身,还有些来自于同一事件而衍生的不同流行语,如“我爸是李刚”和“拼爹”等等。
(二)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
网络流行语有的来自于外来词的变异,如“某某控”结构是从日语借来的,日语中用“控”来表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例如,“半夜醒来还忍不住要发一条微博的叫‘微博控’,拿着世博护照遍场跑馆盖章的人叫‘敲章控’”。
网络流行语中有来自于“回流”词的,如“达人”,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就有“达人”一词,指通达事理的人。“达人”被借入日语后含义发生了变化,如今又从日语传了回来,属于“回流”词,指见多识广、对某方面懂得透彻的人。
(三)来自于修辞方式
网络流行语中使用谐音的修辞方式是较常见的现象,如“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浮云”则指转瞬即逝的事物。两者结合,意思就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又如,“最近的青年人的口中总会出现‘杯具’一词,此‘杯具’也就是‘悲剧’的谐音。”(程瑞雪,2010)。“杯具”最早来源于:“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这只不过是一个谐音手法的比喻句,“杯具和餐具”谐音“悲剧和惨剧”,可见,在网络流行语中,谐音修辞手法的使用比较普遍。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实用性
网络流行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广泛地被使用,已经从网络走进了现实生活。例如:“羡慕嫉妒恨”,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在两人开玩笑似的对话中,一个人说:“你觉得我新买的衣服怎样?”另一个人用不屑的语气应付着:“一般般吧。”一个人又说:“你这是羡慕嫉妒恨哪。”又如:“我是打酱油的”出自关于对“艳照门”事件看法的一段采访,其中一位受访的男士回答记者说:“关我什么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打酱油”一词在网络上成为笑谈并广泛流行。可见,网络流行语已经被生活化了。
(二)网络流行语的类推性
网络流行语往往结构灵活,词意泛化,当一个短语或者一句话在网络上走红之后,就会类推出很多与之相似的词语。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流行语“很傻很天真”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很×很××”句式,如“苹果很大很诱人”“很虚很飘渺”等等。又如:“哥抽的不是烟,抽的是寂寞”,类推出“哥玩的不是游戏,玩的是寂寞”“哥吃的不是面,吃的是寂寞”等。可见,类推性使流行语不单是为了表达意义,而且是一种能指与所指的语言转换。
(三)网络流行语的时代性
21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流行语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普遍存在,很多流行语都体现出了时代的特征。如“围脖(微博)、伊妹儿(E-mail)”,充分体现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前所未有的,如今人们已经能通过各种网络方式去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又如“蚁族”,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指的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
三、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理
(一)求新求异的心理
如今,追求时髦、喜欢标新立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网络语言中,人们往往喜欢别出心裁地采用一些代表时代性的新词语。如:《建国大业》是“史上最牛”的献礼片;“要想不挂科,考试拜春哥”等等,无不体现了人们追求新奇的时髦心理。
人们在求新的基础上追求立异,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正是这种个性意识促使了一大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如“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贾君鹏,你妈喊你吃饭了”“我勒个去”“你到底是肿么了?”等等。
(二)从众的群体心理
当一种网络流行语走红之后,网友们会争先模仿,这正是一种从众心理的体现。同时网络媒体也可以催化这种从众心理,例如: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之后,“不差钱”很快就被网民竟相引用,以至成为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茶余饭后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 又如电影《夜店》中出现的流行语“纯爷们”“专业水鬼”之类,都是网民们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中常用的词语。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样的话语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流行语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使交谈双方处于一种幽默、诙谐的气氛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展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使了新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新鲜语言元素的注入使语言充满了生机。
②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3、 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4、 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语言也被披上年轻朝气的外衣。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
网络语言的弊
1、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4、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
5、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③ 网络语言对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生活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创造愉悦的网络交往氛围。通过调查网络语言类型,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最显着的特征是形象快捷:一是网络语言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眉目传情。以年轻人为核心的网民群体,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方式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加以调剂。他们注重形象语言带来想象上的快意,正符合年轻大学生们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
2、制造并传递游戏式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备受大学生网民推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期望逃避老师、家长和社会上的传统说教和传统规范的约束和压力。调查显示,79.3%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仅仅是为了好玩,觉得网络语言方式无需顾及日常生活的规则,是一种游戏式的轻松语言。
3、尽情宣泄自我情感。在网络世界里,平时忙碌的人们可以卸下现实生活中的面具,毫不掩饰地尽显人真实的一面,轻轻松松地与素不相识的朋友聊天,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表现出人们的内心真实写照。
二、消极影响:
1、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意思容易转换,由于没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一些不良人士利用网络制造不健康的网络语言。
2、网络语言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就会不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我国的汉字是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不仅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而且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网络语言带有粗俗性,不利于社会道德建设。
④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是什么
一、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网络语言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创造方面作用较大,对常规语法是一种突破。
2、简单明了,用字少。
3、形象传神。网络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网络语言的弊
1、粗俗泛滥。网络语言有部分很粗俗,甚为轻佻。
2、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
1、随意性
网络语言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及使用者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会考虑到其是否规范。因此,在构词上也表现出了随意性的特点。
例如,将“大侠”说成“大虾”,将“版主”说成“斑竹”,将“好的”说成“好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诸如“I 服了 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没有)”等网络语言。
2、爆发性
很多网络语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爆发性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往往令人咋舌。例如,在网络上曾经一度出现“范跑跑”“楼歪歪”“周老虎”“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词,这些网络语言往往是由于某个特定事件而产生的,一旦产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⑤ 从哪些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您好,天津银星财务为您解答:
从四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谐音现象。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统一语言社区。网络流行语使用谐音,这里的谐音有“词语谐音”和“数字谐音”。例如“豆你玩”“蒜你狠”,都是利用谐音的方式反映了菜价普遍上涨的客观事实,也反映出这种现象对一般人的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数字型谐音,通常指的是十个阿拉伯数字发音,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输入方便的字词。如“3166”是“撒优那拉”之谐音表示日语中的“再见”;“7758”,意思是“亲亲我吧”;“55555……”表示“呜呜,他在哭”;“886”表示“Bye-bye喽”等。
(二)网络流行语言的产生和方言有很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是通过口头语言,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发音可能不同,但书面文字是相同的,比如“鞋子”在有些方言中读成“孩子”,但书面语言还中写出“鞋子”这两个字。但在网络沟通中,语言没有声音,所有语言用文字所代替。互联网用户来自全国各地,从他们自己的习惯,他们经常会根据自己的方言的发音来写,这造成了一些不相关的语素拼凑起来的新词语辞。例如,有些人把“非常”写成“灰常”,“飞机飞走了”写成“灰机灰走了”,它表明这个地区的人h和f不分;有些人把“感觉”写“赶脚”,这是湖南方言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词就成为网络流行语,不说这些方言的网民也开始使用这些词。“有木有”就是由地方方言“有没有”演化来的。大多是用来放在句末,向身边的人发出肯定的意见。也逐渐被用来表示自己不能抑制的情感。
(三)一些网络流行语受外国语言的影响。世界上任何语言不是孤立的存在,总是与其他语言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现在互联网联通整个世界,人与人之间不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但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言之间的联系。可以说,网络社会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相互通信融合交流融合虚拟的地方,出现许许多多受外国语言影响的网络流行语。PK(来自网络游戏,意指对决)、PS(指被修改过的图片)、blog:博客(一种网络日志)、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CUL(see you later):回头见、SJB:神经病、PMP:拍马屁、MPJ:马屁精、kick:扁、slap:打耳光等等
(四)一些网络流行语来自社会热点现象。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针砭时弊的舆论场所。人们选择一个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热点现象的评论,使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的意义。例如:“我爸是李刚”几乎是一夜爆红,是由河北大学醉酒驾车撞人事件而流行的,是人们自发强烈地表达对官二代草菅人命的愤怒。这些词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种网络语言流行通常有集中性和及时性,当新的社会热点出现,它将被新的网络流行语取代。“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是由腾讯公司发布将在配备有360软件的电脑停止运行QQ软件的通知中的第一个句话而火起来。上面的例子表明,网络人总是在寻找新的兴奋点而使网络语言变得流行,这充分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强劲的的变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