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抓思想认识,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的管理能力。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领导干部要做到经常上网,认真听取网友的意见建议,学会动用互联网了解舆情、推动工作。要客观认识网络舆论引导的多面性。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有真实、理性的一面,也有虚假、盲动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区别对待。
抓重点内容,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在网络舆论引导上要重点突出三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网民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基本的是与非、对与错、忠与奸、善与恶。因此,网民的意见倾向是非常重要的。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各级领导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要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各级领导,做到不徇私、不唯我。三是汲案例教训。近年来,网上反映各级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帖子越来越多,这些帖子提醒了我们民众反感什么、厌恶什么,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因此,适时组织干部学习网络文章、适时用网上的案例警醒干部,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又一重要内容。
抓工作落实,实现网上网下的长期有效结合。一要回复网民制度化。进一步加大对网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实和网上回复力度,明确专人,落实责任,规范受理、回复、跟踪等程序,使网络成为群众与党委、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二要解决问题常态化。领导干部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网络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现实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决。尤其要解决网民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要收集舆情日常化。网络舆情信息渠道很多,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机制,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看、收集、研判、引导、报送、会商、反馈等工作。
抓长效管理,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的规范有序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本身只是一种形式,其内核在于政府的工作效能问题。要本着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心态、法治的理念对待网络民意,从而推助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要完善网络法治秩序。进一步加强构建互联网法治机制;增强“网络社区”的道德约束,实行“注册参与”,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坚决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等犯罪活动。对一些过激的误导公众的言论,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实行必要的管制。采购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搭建舆情预警平台为突然事件提高预警,对舆论传播要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问政链条,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B. 如何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舆论阵地。舆论引导工作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深刻认识当前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异军突起,非主流媒体、网络宽频、网络电视、手机报纸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层出不穷。网络为社会搭建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空间。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传播内容的宽泛化,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和社会舆论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态,也使网上的信息可控度不断加大。
网络舆情规模化。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现实社会中的各类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一些局部“小事件”被网络聚焦放大,极易引发网民的情绪大宣泄;案件的某一细节,经过网络的发酵,极易演变成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
传播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随着网络规模和网民数量的扩大,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信息传播和舆论参与主体、参与方式日趋复杂。
加强舆情引导,提高舆情应对的能力
正确认识媒体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媒体职能的演变,要求充分尊重媒体的创造性劳动,特别是要改变“报喜不报忧”等观念和做法,为媒体发挥职能营造宽松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妥善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支持媒体的正当采访活动。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问题或者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其他信息,通过有关媒体及时公布于众。要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工作取得的成效、涌现的先进典型。加强门户站建设,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发挥宣传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机制,积极主动地引导网络热点,占领网络阵地,增强正面控制能力,形成昂扬向上的舆论主流。对于网络热点可以启用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预警功能,实时掌握舆情动态。
有效引导舆论。舆论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最关键。宣传部对于舆情必须冷静应对,正视舆情的负面功能对全县工作的消极影响,努力把稳舆情的主要方向。一要理性应对。要以民为本,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理性对待网上的舆论,不能采用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发现负面网络舆情后,可及时发帖或跟帖,澄清事实真相,进行正面引导疏通。二要及时介入。“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对网络舆情要敢于担当,快速反应,有效减少舆情负面影响。必须主动出击,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如实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导权。
提高引导能力。一是要善于与媒体沟通,加深对新闻、网络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切实重视政治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敏锐的舆情意识。二是多渠道锤炼宣传人员网络素养。充分发挥年轻宣传员思想活跃、善于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的特点,鼓励他们多上一些知名度高、舆论集中的论坛,通过“发帖子”、“晒思想”、“拍拍砖”等发现问题。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网络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工具,还是服务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在“潜水”、“冒泡”中学会与群众“面对面”,使网上的“话筒”成为宣传人员的“听筒”,在实践中不断地锤炼网络素养,树立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反应快捷、善于应变、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
仅供参考
C. 如何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
如何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单位如何行使网络舆论监督职责。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是新闻官司急剧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被批评者认为批评报道不客观、不公正,就会说是对他们的“诬陷”和“诽谤”,有的甚至对簿公堂。近几年,因为开展舆论监督引起的法律诉讼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开展舆论监督,需要探索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合理的动作机制。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新闻单位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责的时候,至少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 一、组织批评性报道、开展舆论监督属于党的“三大作风”的范畴,一定要遵循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我们采写批评性报道的基本出发点是“惩前毖 后、治病救人”。编辑记者在采写和编辑批评性稿件时,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应通过批评达到改进工作、增进团结的目的。批评性 报道不要以偏概全,不要随意渲染,不要无限上纲。
第二、开展舆论监督,要善于抓大事,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尽量选择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通过批评和揭露,使干部群众能够从中受到深刻而生动的法制教育、政策教育、纪律教育和作风教育,不能过于琐细、过于肤浅,更不能有闻必录。
第三、要尽量选择那些已经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典型事件,在批评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和政府对这类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正确政策和鲜明态度。要生动、具体而令人信服地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违法乱纪的人的可耻可悲的下场。
第 四、批评性报道的事实一定要十分准确。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要认真核对,要有真凭实据,防止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要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在对因果关糸的 分析和判断上,也要符合实际、符合逻辑、以理服人。在稿件播发之前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被批评者的意见和被批评者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五、要坚持批评性报道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主观色彩。要尽量选用客观再现的报道方法,从头到尾只客观地叙述经过,让读者看了我们的报道之后自己独立地判断是非曲直。
第六、批评性报道要符合法律规定规范,在法律上要立于不败之地。有些 涉及法律问题的重要批评性报道,在播发之前要征求法律专家或法院负责同志的意见。
端正批评态度。党报负责人要有原则和魄力,为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报的声誉,坚持真理,敢于揭露问题。要明确我们批评的目的是教育人,而不是打击人。批评报道千万冷静从事,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正确方向,因为实事求是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事实确有出入,当然要进行更正。特别是严重失实的批评报道,不但要公开更 正,而且要检讨,挽回影响,吸取教训。我们应该允许别人的反批评,因为负责监督的部门本身也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
敢于正视问题。这是对领导者的要求。搭建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舆论监督平台,搞好新闻舆论监督,首先要求党政领导同志有胆量和勇气,对本地区发生的问题,敢于面对现实,敢于亮丑 ,敢于把问题公之于众。这是一种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批评性报道推动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使新闻媒介的权威性在群众中大大增强。
党的会议多次强调:“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 下。”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不愿意揭示自己的问题,更害怕公开日曝光,甚至设置种种障碍,阻挠新闻舆论单位开展工作,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舆论监督的巨大威慑 作用。我们要十分重视和善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和配合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D. 如何提高主流媒体信任力强化网络舆情引导力
如何提高主流媒体信任力强化网络舆情引导力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在人们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自由度大、开放、便捷、互动形式多样、界面更富人性化等优势,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赢得了民众的普遍青睐,社会影响力日益显着并成为民意自主表达的重要平台。与新媒体相比,传统主流媒体在民意自主表达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致使受众不断流失、舆论引导日趋乏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下降。因此,如何配余稿在重视民意表达、为民意的自主表达提供有效窗口的基础上改进舆论引导,成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影响力的时代命题。
一、新媒体环境赋予民意自主表达空前的活力
表达民意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随着新一轮传播技术革命的推动,网络论坛、博客、微毁码博、微信等新媒体相继崛起,可谓在传播观念和技术手段上翻开了民意自主表达的历史新篇章。
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由点(传播者)到面(大众)的单向传播,属于典型的“传者中心”。在这种传播模式下,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者传送的内容,而网络的问世改变了这种状况。特别是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现后,以其特有的交互性特质改写了以往受众在媒介使用中的被动地位,使得每一个媒介使用者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以传播者的身份主动生产、加工新闻信息,并向外界发布。这无疑使得过去只能充当“沉默的受众”的广大草根民众拥有了“向社会喊话”的平台,极大释放了社会话语权。
在各种新媒体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担负起新闻生产者的角色。他们通过书写网络日志培孝,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上发帖,以及制作音视频文件等方式,报道身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评论当前社会事务,进而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从认知渠道上来说,互联网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微博等成为新兴主流阶层接触和了解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传播及时、获取便捷、观点自由是大家首选它们的原因。”①可见,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传播权的垄断和控制局面,推动了社会话语权的平等化,使得无数来自社会草根阶层的个体化的微内容、微信息有了自我呈现的机会,甚至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有效聚合传播,产生强大社会影响。
舆情检测监控系统的作用从根本上讲,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二、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的关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手机网民达5.27亿。网络、手机用户的快速攀升以及人们对网络、手机新闻信息传播功能的依赖度不断增强,使得网站、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益成为新闻信息传播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社会舆论主体也日益多元化和碎片化。传媒环境的这些深刻变化,使得妥善处理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显得日益重要。
在现代社会,民意表达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社会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民意表达的自由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决策及施政行为的参照,往往意味着一个国家社会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民意表达有宣泄社会情绪的功能,可以起到缓和甚至消除社会矛盾或对抗、避免社会震荡的作用,民意表达受到限制,公民的社会愿望得不到申张,利益诉求无法实现,不满情绪就会积累,矛盾就会逐步增大,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民意的充分表达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便于做出相应的决策部署,加以应对或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意表达有了更加便利的通道和更加宽松的空间,对民意自主表达的尊重和重视也日益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任何罔顾民意表达的舆论引导,都将难以获取社会认同。因此,充分重视民意表达,不失时机地为民意自主表达提供窗口,是传统主流媒体改进舆论引导的主要途径。
同时,当下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利益诉求日趋差异化和多元化。“受不同利益的支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团体面对共同的社会问题,必将形成不同的意见倾向,使社会舆论呈现多元状态,甚至呈现纷扰状态。”②这种状况虽然有助于民意的彰显,但是如果任由“民意”的洪流无节制地、纷乱无序地随处宣泄,势必会为负面社会情绪的肆意滋生与蔓延打开方便之门,危害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因此,社会仍然需要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指引民众的社会言行,制衡无序的民意表达,以避免社会舆论陷入脱序状态。近些年来,因“民意”的混乱、无序表达致使社会舆论失调进而引发社会群体事件、人身伤害事件的诸多典型事例,让人们了解了处理好民意自主表达与舆论引导关系的重要性。新闻传播实践也表明,传统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及时澄清、消解在社会、网络出现的各种虚假、片面、错误的信息和言论,能够有效疏解民意的混乱,增进社会舆论环境的整体健康与和谐,进而起到稳定社会人心与助推社会良性发展的作用。
三、改进舆论引导,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凝聚社会共识,聚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党多年来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国主流媒体承担的重要社会使命。
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必须积极适应传播环境的变革趋势,主动为民意的自主表达提供有效窗口,积极回应民意关切。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优势,主动访民情、察民声,有意识地针对社会生活中被民意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策划推出一些主题报道、专题报道,既有效畅达民意、代言民声,又柔性化地实现对舆论的有效引导。“引导舆论要审时度势,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加强针对性。”③因此,在传媒平台日益多元的今天,要想继续保持社会舆论主导者角色,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主流媒体就必须主动放下“身架”,充分接地气,肯于倾听民声、乐于反映民意,心甘情愿地为满足民众对各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铺路架桥。例如: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在《新闻联播》中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温暖回家路”等系列报道就是主动访民情、察民声的范例,与普通百姓共话“幸福”“家风”等问题,激起了社会广泛热议,产生了良好的舆情效应。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梳理和呈现民众对各种社会事务的合理意见和观点,为民意的自主表达铺设广阔的话语平台和传播通道,从而在各种舆论话题的交锋中最大限度地将“围观”民众转变为积极的话语协商者乃至舆论引导的助推者。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央视财经评论》(微博平台“央视财经评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微信平台“新闻纵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的《新闻盘点》(微信平台“环球锐评”)等,可谓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当然,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显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身权益诉求的表达。而新媒体的出现,恰好迎合了这种潮流,使得人们可以不受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依托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信息、散布观点。但是,由于缺乏传统媒体严谨而专业化的信息把关流程,一些用户在这些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随性上传的情绪化内容和片面化信息,在引发社会“围观”的同时,也常常演化为点燃舆论风暴的导火索。“把关的退隐,一方面使普通用户获得了自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虚假有害信息的泛滥。”④可见,新媒体在使人们体验到民意自主表达的无比畅快时,往往也让自身成为谣言、虚假信息的滋生平台和社会负面情绪的放大器。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借助身边的便利传播平台自由发表见解和表达诉求,但任何一个普通人也都可以在“民意”的幌子下,散布负面情绪和片面观点,误导公众和舆论。所以,这就特别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发声,对传播效应加以平衡和制约,以向公众呈现一个真实的社会图景和民意走向。民意固然需要自主表达,但为民意表达搭建起理性、平衡、公正的平台,是保证其发挥正能量不可或缺的前提。
综上所述,面对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信息传播格局及多变的社会舆情环境,传统主流媒体要以尊重和重视民意的自主表达为前提,以切实维护民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着眼点,在坚持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主动访民情、察民声,为民立言,切实增强传播内容的贴近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民众真正爱听、乐看、愿追随。这样,才能切实履行舆论引导职能,有效提升自身影响力。
E. 强调开展网络斗争加强什么弘扬网上主旋律
开展网络斗争、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积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推动主流声音在网络上的传播,引导人拍裂们形成正确的价并贺吵值观和思想观念,带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引导网络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抵制谣言、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科普活动,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为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网络监管绝侍,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和公平公正的网络环境。
F. 如何提高应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
舆情主要分为三种:政府、个人、和企业,针对个人舆情是及其好处理,影响范围较小,针对企业舆情,面对强大的以及强有力的网络暴力,首先要做到的是疏导而不是强烈抵抗,要用短时间内把网络上正面有效信息尽可能多的展示,从而达到稀释等目的,其次采取正规技术手段影响其搜索结果,降低传播率;最后做好企业内部自身,政府如若发生该情况非常影响其政府的公信力,要做到,尽可能小范围或者不扩散,尽快能多的维护好政府的声誉和名誉。
G. 如何不断提高政治辨别力和网络舆情引导力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举肆或美贸易战事关正伍国家利益,新闻工作者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要从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出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讲雹败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声音,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高政治辨别力和网络舆论引导力。
二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主动开展决策调研,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高政治辨别力和网络舆论引导力。正确引导中美贸易战,抱积极的、负责的态度,着眼于促成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消除,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H. 如何提高应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
关于如何提高应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突发事件特别是突发群体事件新闻信息吸引着人们围观甚至热议。此时,就少不了政府企业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好,往往使事件处置事半功倍;舆论引导不好,则很可能失得其反,助长事态恶化。许多地方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应对社会舆论引导,却维稳效果不佳。如何正确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政府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快说事件,慎报原因
我们一直强调信息发布要快,甚至越快越好,这强调的是不要失语,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突发群体事件一旦发生就应立即着手应对,稍有迟疑,可能就会造成谣言和小道消息满天飞,稍有怠慢,可能就会造成我们工作上的被动。过去,总习惯“只处理,不报道”或“先处理,后报道”,如今已完全不可取了,及时主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才是正确的做法。
但是,同时也强调不能妄语。很多突发事件都比较复杂,一时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不要试图一次新闻发布会全部说清楚,更不要匆匆忙忙定性。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开新闻发布会很积极,比如2009年的“邓玉娇案”,每场新闻发布会措词都不一样,到底是什么,连新闻发布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长此以往,老百姓就不相信政府。要特别注意,很多问题没有查清不要乱说,查一点说一点, 用滚雪球的方式,循序渐进的说。2009年6月5日,成都市公交车发生燃烧。为此,该市3天开了5场新闻发布会,采取了查清一点说一点,大家关心什么说什么的方式,这比在没有查清的情况下就贸然说出去的做法效果好多了。要注意掌握处理问题的时机和节奏,有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有的在观察之后再做处理;有的和风细雨、低调淡化,有的果断处置、迅速解决,做到积极而又稳妥。
快说事件,慎报原因,既坚持了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发布信息的原则,又为后面的事情处置和后续信息发布留有更大空间和余地。
二、持续发布,不留空间
舆论引导,不要指望说完就妄想一劳永逸,需要跟踪关注、适时跟进,持续发布,以引导舆论,同时,不留多余空间,才能挤压谣言空间。
尽管不能说只要持续发布就不会有谣言和负面信息,但是,至少会有效挤压负面空间。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特大暴雨灾害,灾害造成77人死亡,经济损失100亿元。从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事件舆情演变的过程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暴雨开始后雨情信息快捷传递掀起预警和求助信息热潮, 二是暴雨中和暴雨尾声感人求助事迹广为流传把舆论推向高潮,三是善后工作开始以后随着死亡人数的公布和重建工作的有序展开舆情逐渐走向平缓。
在此期间,北京市通过全市所有媒体尤其是政务微博不间断发布信息,同时,发挥微博矩阵优势,全市各区县、委办局的政务微博同时发声,传递雨情、倡导互助、回应求援、批驳谣言、公布求援进展。尤其是善后工作期间,因冒名帐号辱骂网民、有人指责广渠门桥下求援迟缓、协管员在暴雨后贴罚单、市委市政府正常人事变动、受灾死亡人数公布等一些敏感点引发的几轮舆论波澜,都在得到及时回应后迅速降温。正是因为持续发布和不留空间的引导,总体而言,北京“7·21”特发暴雨灾害舆情积极平稳正常,没有出现整体性负面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成功有效。
三、既是谣言,大胆击碎
自从互联网诞生,尤其是微博客盛行以来,人们视乎感觉谣言四起。谣言乘上科技的“东风”之后,上传更加便捷,扩散更加神速,一条信息发出去,会像病毒一 样传播,其影响更加强大,伤害更加直接,破坏更加严重。一条谣言常常导致某人声名狼藉,使得一个组织难以为续,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
因此,身处以微博、微信为典型应用的即时网络时代,应对谣言,我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全面、响亮地说出事实,而且必须要充分运用以微博微信等即时网络工具。谣言能得以瓦解,全仗在事实背景下的积极有效应对,这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而这样的初步判断通常会有三种结果:一是明显谣言;二是并非谣言,或有部分真实;三是一时无法确认是否是谣言。然而,在加紧调查核实事件真相情况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判断,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能确定的谣言, 必须立即辟谣,用事实告诉公众真相;对非谣言或部分真实的传言,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立即整改,诚恳道歉,承诺查清事件原委,严肃处理,及时公布;对一些无法确认是否是谣言的传言,必须承诺公众,将立即核查事件真相,尽快公之于众,并可视情况不间断发布调查进展,挤压谣言空间。
四、快速切割,弃车保帅
快速切割,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应对策略。所谓“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遇事应该坚持冷清观察、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沉着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要注意区分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学术问题,要民主讨论、平等交流,以理服人;对思想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正面教育。
五、意见领袖,为我所用
在网络舆论引导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甚至一群普通的微博用户的言论,很难对舆论产生影响,而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用户的言论,有的甚至金石只言片语,却常常影响着舆论的走向,不同程度的引导着舆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微博时代是意见领袖的时代,微博在构建一个意见领袖主导的声音世界。微博的深入应用增强了网上意见领袖的舆论能量,微博也让更多明星名人成为意见领袖,从而大大影响着舆论。
这些年来,通过做通“潘石屹们”的工作引导网络舆论的案例不少,都很有效。在以微博为典型应用的即时网络时代。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做通意见领袖们的思想工作必然和已经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六、服务媒体,沟通记者
事件发生后,媒体记者蜂拥而至。作为事件处置当事人,树立服务媒体的意识十分重要。记者们没着没落,无人过问,报道自然五花八门、危机四伏;所到之处, 信息服务及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即便规范而细致的服务下,仍有部分媒体会有“负面”、“不友好”报道,但只要能让其报道做到客观, 也是成功的。
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当口,需要做到有几点:1.第一时间设立记者接待处和信息中心,汇总事件相关信息,快速发布和提供给媒体。2.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各类媒体,尽可能为记者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如交通、通信、上网和其他办公室用品以及食宿等。3.多集中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通报会或高一些小范围甚至单独座谈会,多提供条件让记者了解多采用的积极措施和面对的实际困难,行云流水似的让媒体形成相对统一的导向。4.搭建类似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舆情监测平台,在舆论监测和研判的基础上,有意图性地引导一些媒体针对一些不良言论进行报道。
I.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1、增强舆情预警意识。一是客观认识网络舆论,认识舆情预警作用。要认识到网络既是社会危机的放大器也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不必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而反应过度,但也不能对潜在的负面舆情信息置之不理,酿成舆情危机。因此政府要认识到舆情预警的作用,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工具,比如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舆情监测系统,提高舆情预警能力,争取舆情负面信息早发现早处理,防危机于未然;二是指导思想上从"堵"向"疏"转变。当前,突发事件出现的机率较高,信息的传播渠道很广,把封锁消息作为处理危机的基本方法,很容易把危机推向更糟糕的境地,唯有把这类事件视为一种常态和中性事件来疏导和处理,把处理危机看作政府正常职能的一部分,才能更有利于应对网络舆情。五是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通过学习、研究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运用网络与群众沟通交流、科学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热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2、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丰富信息公开形式,把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进程,让谣言止于公开。二是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和网评员机制。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公开正面客观地说明事实,同时,又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对民众情绪进行疏导,智慧地讲真话,不说套话、假话,主动向社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
3、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和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和应对。二是明确职责。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尽量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的发生,搞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建立虚假信息惩处机制,利用法律对制造谣言和扰乱网络秩序的恶意行为予以打击。
4、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权力、传媒和知情方面的优势,理性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优势和宣传部门媒体优势,正确地引导舆论,营造网上主流舆论话语权。二是建立"网上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在论坛、社区、博客、QQ群等载体中广泛争取支持者,使舆论向理性、可控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在政策、人力、财力上扶持政府网站,扩大主流网站在网民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能对本地网络舆论起主导作用的权威网站;同时,加强县长信箱、在线访谈、留言板等政府和公众沟通交流的互动栏目和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设,将网上沟通作为了解民情、采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真诚客观及时回应网民诉求,使政府网站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真情交流、沟通的桥梁。
5、尊重网民权力,打造诚信政府。一是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允许和鼓励网民对地方政府的施政缺失提出批评,进行舆论监督,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对话,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复杂性,引导他们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帮助地方政府,缓释民间某些不满情绪。二是及时发布真相,坦诚回应质疑。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权威的信息,把事件真相、政府的措施和事情解决的进展等情况公布于众,满足网民对相关事件的知情权。三是快速及时地对事件做出调查处理。把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追究上,甚至可以邀请网民或人大代表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充分尊重公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
J. 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什么的驾驭能力对网络
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网陵冲络的驾驭能力,主要是针对以下方面的能力:
3. 对网络的驾驭能力: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对网络的驾驭能力是网络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掌握网络的基本棚李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网络工作,处理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