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车行业英语专业术语
汽车行业英语专业术语
1 ACC activated carbon canister 活性碳罐
2 ACI automatic car identification system 汽车自动识别系统
3 air cushion car 气垫车
4 air-cooled car 空气冷却式汽车,空冷式车辆,空冷式轿车(装用空冷式发动机的轿车)
5 APC aperture card 穿孔卡片
6 ASU automatic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or car radios suppresses ignition noise in the FM band 调频干扰自动抑制,在汽车收音机中附加入此电路即可抑制高压点火(噪音)的干扰
7 baby car 微型轿车,超微型轿车(美俚语,=mini car,cycle car,midget car);婴儿小车
8 backfiring in carburetor 化油器回火(=explosion in the carburetor)
9 baggage car 行李车
10 brake shoe carrier 制动蹄座
11 brush carrier 刷架
12 C&M care and maintenance 维修及保养
13 C.CARB conventional carburetor 常规化油器
14 C.P. car park (停)车场
15 C/O carry over 携带
16 cable-testing car 电缆检查车
17 car aerial 汽车天线(=automobile aerial)
18 Car Alarm theft-deterrent system 汽车防窃警岁信知报系统
19 car antenna 车上乎消天线,车载天线,汽车天线
20 car body 轿车车身
21 car mechanic 汽车维修工,机动车维修工
22 car navigation computer 车用导航计算机,车用导行计算机
23 car park 停车场,停车处
24 car waiting to repair 待修汽车
25 car wander 汽车蛇行
26 car wash 洗车台,汽车清洗站
27 car wash trade 洗车业
28 car washer 洗车设备,洗车机;街道清洗机
29 car washing department 洗车工间,车辆清洗工间
30 car washing installation 洗衣装置,洗车设备
31 car washing installation 洗衣装置,洗车设备
32 car washing machine 洗车机
33 car with elevator 带升降机车辆,升降机汽车
34 car with four independent wheels 四轮独立悬架式轿车
35 carb 化油器,汽化器(carburator的简称)
36 CARB 1.化油器(carburettor) 2.碳化,渗碳(carbonization)
37 carb adjustment 化油器坦哗调准,化油器调节
38 CARB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加里福尼亚大气资源局
39 CARB carburetor 化油器,汽化器
40 carboard 纸板,硬纸板
41 carbon 碳(代号C);碳棒,电刷,石墨,积炭,积碳层
42 carbon electrode 碳棒,碳电极
43 carbon monoxide 一氧化碳(CO)
44 carbonization test (润滑油)积炭试验
45 CARE corporate average regulated emission 公司规定的平均有害物排放量
46 CARP cooperate automotive research program 汽车合作研究程序
47 CARR carriage 车溜板
48 CARR carrier 运载工具,载体
49 carriage 车辆,车架,支架,托架;(机床的)拖板;机器的滑动部分;底座,底盘;承重装置,承载器;运输,运费
50 carriage body 车身
51 CARS computer aided routing system 计算机辅助(运输网络中)选线系统
52 CART carton 卡片纸
53 cartridge 管壳,盒;卡盘,夹头;座;套筒;衬套(过滤器的.)芯子;(照像)胶卷;支架
54 cartridge fuse 熔断丝管,熔断丝
55 cartridge paper 画图纸,图画纸
56 CAT carburetor air temperature 化油器空气温度
57 CFC chlorofluorocarbons 含氯氟烃(氟属致冷剂)
58 CFRC carbon fiber friction material 碳纤维摩擦材料
59 CFRP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碳纤维强化塑料
60 CL car load 车辆载负
61 CLCC closed loop carburetor control 闭环化油器控制
62 CO carbon monoxide 一氧化碳
63 CO2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64 COEI carbon-monoxide emission index 一氧化碳排放指数
65 COF container-on-flt car 平板车装运集装法,集装箱在平板货车上的运输方法
66 convertible car 活顶篷轿车
67 COTY car of year 当年(流行)的汽车,年款汽车
68 CP car post 停车场
69 CPT carpet 地毯
70 CR carriage return 回车
71 CUCV commercial utility cargo vehicle 商用,轻型,多用途载货汽车
72 DCCSC divided-chamber carbureted stratified-charge engine 分隔式燃烧室混合气层状充气发动机
73 diaphragm carburettor 膜片式化油器
74 diesel-engined passenger car 柴油(发动)机客车,柴油机轿车
75 differential carrier 差速器壳(=differential case,differential housing)
76 dismantling from car to units 汽车拆成部件,汽车拆成总成
77 drill carriage 钻轴滑座
78 ECC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arburetor 电子控制的化油器
79 ECC-CU (control unit)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arburetor 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的化油器控制装置
80 EFC electronic fecdback carburetor 电子反馈式控制化油器(电脑根据排气管中O2传感器信号,自动调节空燃比)
81 EFC electronic fuel controlled carburetor 电子燃油控制化油器
82 EIC carbon emission index 碳排放量指数
83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arburetor 电脑控制化油器,电子控制式化油器(简称ECC)
84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arburetor-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式化油器的电子控制器(简称ECC-Control unit)
85 emissions carburetor 防污染化油器
86 enclosed cardan shaft 封闭式传动轴(=encased propeller shaft)
87 EOHC engine-out hydrocarbon 发动机排出的碳氢化合物
88 explosion in carburetor 化油器回火(放炮)
89 explosion in the carburettor 化油器回火(=backfiring in carburetor,blowback,popping back)
90 exposed cardan shaft 开式万向传动轴;开式甲唐轴
91 fast back car 斜背式轿车
92 FBC feedback carburetor 反馈控制式化油器
93 float carburettor 浮子式化油器
94 float of carburettor 化油器,浮子
95 forecarriage (挂车)前转向架
96 four door convertible car 四门车篷可折叠式轿车
97 four-tire car 四轮胎轿车(指使用被尖物刺穿或放炮漏气后仍能继续行驶的轮胎,因而不再需要备用胎的的汽车)
98 front-wheel-drive car 前轮驱动轿车(简称f-w-d car)
99 fuel-cell car 燃料电池(驱动的)轿车(1996年5月14日,由Mercedes-Benz公司在柏林展出世界上第一辆氢燃料电池轿车,系将甲醇在车上通过一个专门的反应器,产生H2和CO2,接着将H2导入一个聚合物电池,在触媒的作用下,与空气反应,产生H2O和电流,用电流驱动车辆)
100 f-w-d car 前轮驱动轿车(front-wheel drive car)
;⑵ 车联网包含哪些技术
车联网关键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实现物体识别的一种技术,具有非接触、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等特征,对人体和物体均有较好的效果。RFID不但可以感知物体位置,还能感知物体的移动状态并进行跟踪。RFID定位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是车联网技术中更是对RFID技术有强烈的依赖,成为车联网体系的基础性技术。RFID技术一般与服务器、数据库、云计算、近距离无线通信等技术结合使用,由大量的RFID通过物联网组成庞大的物体识别体系。
2、传感网络技术
车辆服务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的原始来源正是由各类传感器进行采集。不同的传感器或大量的传感器通过采集系统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采集系统,动态采集一切车联网服务所需要的原始数据,例如车辆位置、状态参数、交通信息等。当前传感器已由单个或几个传感器演化为由大量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并且通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处性化定制。为服务器提供数据源,经过分析处理后作为各项业务数据为车辆提供优质服务。
3、卫星定位技术
随着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车联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传统的GPS系统成为了车联网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为车辆的定位和导航提供了高精度的可靠位置服务,成为车联网的核心业务之一。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日益完善并投入使用,车联网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并逐步实现向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时期过渡。北斗导航系统将成为我国车联网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成为车联网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重要开端。
4、无线通信技术
传感网络采集的少量处理需要通信系统传输出云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分析,分析后的数据也要经过通信网络的传输才能到达车辆终端设备。考虑到车辆的移动特性,车联网技术只能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无线通信技术是车联网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各种无线传输技术的支持下,数据可以在服务器的控制下进行交换,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传输,并通过指令的传输实现对网内车辆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5、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Big Data)是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捕捉到数量繁多、结构复杂的数据或信息的集合体。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各种大数据处理方法已经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大数据技术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挖掘、类聚分析等,成为不断推动大数据在车联网中应用的强大驱动力。
6、标准及安全体系
车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处理过程和传输节点,其高效运行必须有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来规范,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完成各项业务的应用。标准化已成为车联网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技术。另外,车辆联网和获取服务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为车辆安全行驶提供保障,因此安全体系的建立也十分重要。能否根据当前车联网发展情况,建立一套高效的标准和安全体系,已经成为决定未来车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⑶ 汽车常用术语有那些给好解释!
随着电控技术的普及,现代汽车越来越多的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与老化油器汽车相比,大家很可能会觉得有一点陌生,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汽车方面的术语.
1.ABS: “ABS”是英文“Anti-lockBreakSystem”的缩写,中文译为“防死锁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安全刹车控制系统。没有安装ABS系统的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来不及分步缓刹,只能一脚踩死。这时车轮容易抱死,加之车辆冲刺惯性,便可能发生侧滑、跑偏、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险状况。而装有ABS的车,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在一秒内可作用60至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因此,可以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轮胎不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加大了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 一般说,在制动力缓缓施加的情况下,ABS多不作用,只有在制动力猛然增加使车轮转速骤消的时候ABS才发生效力。ABS的另一主要功效是制动的同时打方向躲避障。因此,在制动距离较短,无法避免触障时,迅速制动转向,是避免事故的最佳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汽车装有ABS,并不代表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所以在此奉劝装有ABS系统的车主,万不可放心大胆地超能力驾驶,引发事故,也许ABS也救不了你。
肢悔 2.OBD: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这个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 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衫档(PCM)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日、欧等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在其生产的电喷汽车上配备OBD,初期的OBD没有自检功能。比OBD更先进的OBD-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了一套标准规范,要求各汽车制造企业按照OBD-Ⅱ的标准提供统一的诊断模式,在20世纪90年末期,进入北美市场的汽车都按照新标准设置OBD。OBD-Ⅱ与以前的所有车载自诊断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有严格的排放针对性,其实质性能就是监测汽车排放。当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或燃油蒸发污染量超过设定的标准,故障灯就会点亮报警。虽然OBD-Ⅱ对监测汽车排放十分有效,但驾驶员接受不接受警告全凭“自觉”。为此,比OBD-Ⅱ更先进的OBD-Ⅲ产生了。 OBD-Ⅲ主要目的是使汽车的检测、维护和管理合为一体,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OBD-Ⅲ系统会分别进入发动机、变速箱、ABS等系统ECU(电脑)中去读取故障码和其它相关数据,并利用小型车载通讯历塌正系统,例如GPS导航系统或无线通信方式将车辆的身份代码、故障码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动通告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该车辆排放问题的等级对其发出指令,包括去哪里维修的建议,解决排放问题的时限等,还可对超出时限的违规者的车辆发出禁行指令。因此,OBD-Ⅲ系统不仅能对车辆排放问题向驾驶者发出警告,而且还能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据了解,国内合资汽车厂近年来引进的一些车型在欧洲也有生产销售,它们本身就配备有OBD并达到了欧III甚至欧IV标准,国产后往往会减去或关闭OBD,一方面是节约成本,也为了避免在油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下因OBD报警而引发麻烦。而北京在实行欧Ⅲ标准后,将要求汽车增加OBD装备。据称欧Ⅲ标准在北京执行的第一年厂家可以不加装OBD,但从第二年开始将做此项要求。
3.ASR: ASR是驱动防滑系统的简称,其作用是防止汽车起步、加速过程中驱动轮打滑,特别是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转弯时驱动轮空转,并将滑移率控制在10%—20%范围内。由于ASR多是通过调节驱动轮的驱动力实现控制的,因而又叫驱动力控制系统,简称TCS,在日本等地还称之为TRC或TRAC。ASR和ABS的工作原理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常将两者组合在一起使用,构成具有制动防抱死和驱动轮防滑转控制(ABS/ASR)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轮速传感器、ABS/ASR ECU、ABS执行器、ASR执行器、副节气门控制步进电机和主、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组成。在汽车起步、加速及运行过程中,ECU根据轮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驱动轮的滑移率超过门限值时,就进入防滑转过程:首先ECU通过副节气门步进电机使副节气门开度减小,以减少进气量,使发动机输出转矩减小。ECU判定需要对驱动轮进行制动介入时,会将信号传送到ASR执行器,独立地对驱动轮(一般是后轮)进行控制,以防止驱动轮滑转,并使驱动轮的滑移率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4.ECU: ECU是汽车上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燃油经济性、ABS启动的及时性、车上所有电器系统的控制都由ECU实现,在现代汽车中,ECU的先进性,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产品的年代差别。造型新很重要,但ECU的新旧是本质的区别。比如,发动机燃烧的原理都一样,有的发动机省油,有的就费油,这种区别很大程度上决定于ECU。
5.涡轮增压(Turbo):涡轮增压简称Turbo,如果在轿车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尸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祸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涡轮增压器的最大优点是能在不加大发动机排量就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及扭力,一般而言,加装增压器后的发动机的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30%。涡轮增压器的缺点是滞后,即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迟缓,使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这对于要突然加速或超车的汽车而言,瞬间会有点提不上劲的感觉。
6.多点电喷: 汽车发动机的电喷装置一般是由喷油油路、传感器组和电子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的。如果喷射器安装在原来化油器位置上,即整个发动机只有一个汽油喷射点,这就是单点电喷;如果喷射器安装在每个气缸的进气管上,即汽油的喷射是由多个地方(至少每个气缸都有一个喷射点)喷人气缸的,这就是多点电喷。
7.顶置凸轮轴(OHC)发动机的凸轮轴安装位置有下置、中置、顶置三种形式。轿车发动机由于转速较快,每分钟转速可达5000转以上,为保证进排气效率,都采用进气门和排气门倒挂的形式,即顶置式气门装置,这种装置都适合用凸轮轴的三种安装形式。但是,如果采用下置式或者中置式的凸轮轴,由于气门与凸轮轴的距离较远,需要气门挺杆和挺柱等辅助零件,造成气门传动机件较多,结构复杂,发动机体积大,而且在高速运转下还容易产生噪声,而采用顶置式凸轮轴则可以改变这种现象。所以,现代轿车发动机一般都采用了顶置式凸轮轴,将凸轮轴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缩短了凸轮轴与气门之间的距离,省略了气门的挺杆和挺柱,简化了凸轮轴到气门之间的传动机构,将发动机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更重要的是,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减少整个系统往复运动的质量,提高了传动效率。按凸轮轴数目的多少,可分为单顶置凸轮轴(SOHC)和双顶置凸轮轴(DOHC)两种,由于中高档轿车发动机一般是多气门及V型气缸排列,需采用双凸轮轴分别控制进排气门,因此双顶置凸轮轴被不少名牌发动机所采用。
8.VVT--iVVT—i.系统是丰田公司的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英文缩写,最新款的丰田轿车的发动机已普遍安装了VVT—i系统。丰田的VVT—i系统可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但不能调节气门升程。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向高速转换时,电子计算机就自动地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驱动齿轮内的小涡轮,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小涡轮就相对于齿轮壳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凸轮轴在60度的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旋转,从而改变进气门开启的时刻,达到连续调节气门正时的目的。
9.VTEC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是本田的专有技术,它能随发动机转速、负荷、水温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而适当地调整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使发动机在高、低速下均能达到最高效率。+在VTEC系统中,其进气凸轮轴上分别有三个凸轮面,分别顶动摇臂轴上的三个摇臂,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或者低负荷时,三个摇臂之间无任何连接,左边和右边的摇臂分别顶动两个进气门,使两者具有不同的正时及升程,以形成挤气作用效果。此时中间的高速摇臂不顶动气门,只是在摇臂轴上做无效的运动。当转速在不断提高时,发动机的各传感器将监测到的负荷、转速、车速以及水温等参数送到电脑中,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当达到需要变换为高速模式时,电脑就发出一个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使压力机油进入摇臂轴内顶动活塞,使三只摇臂连接成一体,使两只气门都按高速模式工作。当发动机转速降低达到气门正时需要再次变换时,电脑再次发出信号,打开VTEC电磁阀压力开头,使压力机油泄出,气门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
10.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就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加装一套内燃机,其目的是减少汽车的污染,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有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结构形式。
11.MPVMPV的全称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车。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可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车长一般在(4.2-4.3)m之间,车身紧凑,一般为(5—7)座。
12.SUVSUV的全称是SportUtility Vehicle,中文意思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现在主要是指那些设计前卫、造型新颖的四轮驱动越野车。SUV一般前悬架是轿车型的独立悬架,后悬架是非独立悬架,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由于带有MPV式的座椅多组合功能,使车辆既可载人又可载货,适用范围广。
13.RV RV的全称是Recreati&a Vehicle,.即休闲车,是一种适用于娱乐、休闲、旅行的汽车,首先提出RV汽车概念的国家是日本。RV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没有严格的范畴。从广义上讲,除了轿车和跑车外的轻型乘用车,都可归属于RV。MPV及SUV也同属RV。
14.汽车导航系统GPS是以全球24颗定位人造卫星做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和定位系统。GPS的定位原理是:用户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从中获取卫星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时钟校正和大气校正等参数,通过数据处理确定用户的位置。现在,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可达10m以内厶GPS具有的特殊功能很早就引起了汽车界人士的关注,当美国在海湾战争后宣布开放一部分GPS的系统后,汽车界立即抓住这一契机,投入资金开发汽车导航系统,对汽车进行定位和导向显示,并迅速投入使用。汽车GPS导航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安装在汽车工的GPS接收机和显示设备组成;另一部分由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两部分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联系。计算机控制中心是由机动车管理部门授权和组建的,它负责随时观察辖区内指定监控的汽车的动态和交通情况,因此整个汽车导航系统起码有两大功能:一个是汽车踪迹监控功能,只要将已编码的GPS接收装置安装在汽车上,该汽车无论行驶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指示出它的所在方位;另一个是驾驶指南功能,车主可以将各个地区的交通线路电子图存储在软盘上,只要在车工接收装置中插入软盘,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该车所在地区的位置及目前的交通状态,既可输入要去的目的地,预先编制出最佳行驶路线,又可接受计算机控制中心的指令,选择汽车行驶的路线和方向。
15.电子稳定装置(ESP)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简称ESP)是由奔驰汽车公司首先应用在它的A级车上的。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16.VSC 这个系统是以ABS为基础发展而成的。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它利用左右两侧制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偶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如在弯道行驶中因前轴侧滑而失去路径跟踪能力的驶出现象及后轴侧滑甩尾而失去稳定性的激转现象等危险工况。
17.EGR(废气再循环) 发动机控制电脑即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节气门开度)、温度、进气流量、排气温度控制电磁阀适时地打开,进气管真空度经电磁阀进入EGR阀真空膜室,膜片拉杆将EGR阀门打开,排气中的少部分废气经EGR阀进入进气系统,与混合气混合后进入气缸参与燃烧。少部分废气进入气缸参与混合气的燃烧,降低了燃烧时气缸中的温度,因NOX是在高温富氧的条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从而降低了废气中的NOX的含量。但是,过度的废气参与再循环,将会影响混合气的着火、性能,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特别是在发动机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再循环的废气会明显地影响发动机性能。所以,当发动机在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ECU控制废气不参与再循环,避免发动机性能受到影响;当发动机超过一定的转速、负荷及达到一定的温度时,ECU控制少部分废气参与再循环,而且,参与再循环的废气量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温度及废气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以达到废气中的NOX最低。
18.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EBD能够根据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附着的地面条件往往不一样。比如,有时左前轮和右后轮附着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轮和左后轮却附着在水中或泥水中,这种情况会导致在汽车制动时四只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样,制动时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EBD用高速计算机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19.ABD-自动制动差速器 是制动力系统的一个新产品,它的主要作用是缩短制动距离,和ABS、EBD等配合适用。当紧急制动时,车会向下点头,车的重量前移,而相应的车的后轮所承担的重量就会减少,严重时可以使后轮失去抓地力,这时相当于只有前轮在制动,会造成制动距离过长。而ABD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它可以通过检测全部车轮的转速发现这一情况,相应的减少后轮制动力,以使其与地面保持有效的摩擦力,同时将前轮制动力加至最大,以达到缩短制动距离的目的。ABD与ABS的区别在于,ABS是保证在紧急制动时车轮不被抱死,以达到安全操控的目的的,并不能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而ABD则是通过EBD在保证车辆不发生侧滑的情况下,允许将制动力加至最大,以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
20.ASR-加速防滑系统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车在起步、再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ASR与ABS的区别在于,ABS是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被抱死而产生侧滑,而ASR则是防止汽车在加速时因驱动轮打滑而产生的侧滑,ASR是在ABS的基础上的扩充,两者相辅相成。
21.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CS又称循迹控制系统。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险。TCS就是针对此问题而设计的。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减小气门开度、减小油门、降挡或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TCS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提高加速性,提高爬坡能力。原采只是豪华轿车上才安装TCS,现在许多普通轿车上也有。TCS如果和ABS相互配合使用,将进一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能。TCS和ABS可共用车轴上的轮速传感器,并与行车电脑连接,不断监视各轮转速,当在低速发现打滑时,TCS会立刻通知ABS动作来减低此车轮的打滑。若在高速发现打滑时,TCS立即向行车电脑发出指令,指挥发动机降速或变速器降挡,使打滑车轮不再打滑,防止车辆失控甩尾。
22.安全气囊(SRS)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高技术装置。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安全气囊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气囊装置的轿车发生正面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降低14%。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除了驾驶员侧有安全气囊外,有些轿车前排也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与驾车者用的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另外,有些轿车还在座位侧面靠门一侧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
23.ABC-车身主动控制系统 Active Body Control,ABC系统使汽车对侧倾、俯仰、横摆、跳动和车身高度的控制都能更加迅速、精确。车身的侧倾小,车轮外倾角度变化也小,轮胎就能较好地保持与地面垂直接触,使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力提高,以充分发挥轮胎的驱动制动作用。而ABC的出现克服了悬挂设定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者对车辆在这两方面的要求。
24.排放标准: 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将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由现在的欧洲I号改为欧洲II号,到2008年,则正式实施欧洲III号标准。
25.制动装置: 是按照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使汽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出高速行驶的性能的装置。一般分为鼓式和盘式两种。鼓式制动器的优点是,成本低,防尘,便于同时作为驻车制动器。缺点是尺寸大,质量重,制动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制动稳定性不好。盘式制动器:是目前轿车前轮常用的制动器。一般都是钳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与传统的鼓式制动器比较,有以下有点:散热条件好,因此制动稳定性好,抗热衰退性强;尺寸和质量小。
⑷ 什么是汽车网络技术
汽车网络技术是指解决汽车电顷碧子化中出现的线路复杂和线束增加问题的技术。其通讯和共享能力成为新的电子与计算机在车上应用的一个基础,它是车上信息与控制系统的支撑。
该系统大都采用总线方式来传输数据,也就是说,一辆汽车不管有多少个电子控制单元,每个控制单元都只需采用两条引线共同连接在两个节点上,这两根导线就称为数据总线,又称为网线。由这类网线将汽车上的各种电子控制单元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汽车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
汽车网络化的优点:
1、基于总线技术或者无线技术,车辆电子综合控制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车辆信息数据融合,将汽车电控系统的性能提升到新的层次。
2、减少了车内线束的复杂程度,使得电控系统布置更加灵活。
3、为实现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奠定了基础。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
通过网络技术,车辆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可以互相控制和访问,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公共信息服务衫物中心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交换,为交通的网或乎液络化管理提供接口。
⑸ 汽车智能网联有哪些技术
1、环境感知技术
环境感知包括车辆本身状态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号感知、交通标识感知、交通状况感知、周围车辆感知等。
其中车辆本身状态感知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行驶状态、车辆位置等;道路感知包括道路类型检测、道路标线识别、道路状况判断、是否偏离行驶轨迹等;
2、无线通信技术
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用于提供即时的互联网接入,主要用4G/5G技术,特别是5G技术,有望成为车载长距离无线通信专用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有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蓝牙、WiFi等,其中DSRC重要性较高且亟须发展。
它可以实现在特定区域内对高速运动下移动目标的识别和双向通信,例如V2V、V2I双向通信,实时传输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等。
3、智能互联技术
当两个车辆距离较远或被障碍物遮挡,导致直接通信无法完成时,两者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路侧单元进行信息传递,构成一个无中心、完全自组织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车载自组织网络依靠短距离通信技术实现V2V和V2I之间的通信。
它使在一定通信范围内的车辆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车速、位置等信息和车载传感器感知的数据,并自动连接建立起一个移动的网络,典型的应用包括行驶安全预警、交叉路口协助驾驶、交通信息发布以及基于通信的纵向车辆控制等。
4、车载网络技术
汽车上广泛应用的网络有CAN、LIN和MOST总线等,它们的特点是传输速率小、带宽窄。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清视频应用进入汽车,如ADAS、360度全景泊车系统和蓝光DVD播放系统等,它们的传输速率和带宽已无法满足需要。
同时以太网还可以顺应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即开放性兼容性原则,从面可以很容易地将现有的应用入到新的系统中。
5、先进驾驶辅助技术
先进驾驶辅助技术通过车辆环境感知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对道路、车辆、行人、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等进行检测和识别,对识别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传输给执行机构,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先进驾驶辅助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发展的技术,其成熟程度和使用多少代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水平,是其他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体现。
高科技:
智能汽车是一种正在研制的新型高科技汽车,这种汽车不需要人去驾驶,人只舒服地坐在车上享受这高科技的成果就行了。因为这种汽车上装有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的电视摄像机、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操纵系统之类的装置,这些装置都装有非常复杂的电脑程序,
所以这种汽车能和人一样会“思考”、“判断”、“行走”,可以自动启动、加速、刹车,可以自动绕过地面障碍物。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它的“大脑”能随机应变,自动选择最佳方案,指挥汽车正常、顺利地行驶。
从广义上讲,智能联汽车是以车辆为主体和主要节点,融合现代通信和网路技术,使车辆与外部节点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以达到车辆安全、有序、高效、节能行驶的新一代多车辆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利-智能汽车
⑹ 车联网名词注解系列(中) V2X是个啥
V2X是什么?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解释了语音控制中难以理解的流行词汇,在本期中,我们将讨论去年车辆互联网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V2X。从字面上看,汽车连接一切!听起来很霸气。除了霸气之外,对于这个可能会影响汽车未来造型和发展方向的新事物,我们在谈论V2X的时候也应该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10秒内阅读全文。
1.V2X是一种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技术,旨在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支持自动驾驶的实现。
2.主要包括交通设施联网、车联网、城市大脑、网络接入四个环节,这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的大变革。
3.V2X技术标准之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我们赢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V2X的定义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融合 现代 通信和网络唤袭段技术,实现车与车、人、路、后台等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具有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复杂功能,能够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驾驶,最终能够替代人来操作新一代车辆。
不过,在距离我们有点远的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之前,V2X技术也能有它的实用价值。很多数据经过处理后提供给司机参考,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
这些例子都是基于非自动辅助驾驶,V2X将为驾驶员提供一些可以提高交通效率、避免事和誉故风险的信息。
可以说,V2X的最终目的就是配合车内自带的传感器。前者负责“视野”外的信息获取和判断,后者负责精准的自动驾驶操作。
构建V2X系统
这不是一个单个企业或者几个公司就能推动的项目。以交通设施联网的环节为例,需要与交管部门、交通设施制造商、供应商、网络提供商等各个领域的公司合作。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V2X测试区大部分是由政府牵头,各方面的交管部门、技术专家和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工作组。它不仅仅是一个单一品牌的汽车在路上行驶,而是一个由众多汽车公司共同参与的巨型项目。
技术标准大战
技术战争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V2X的故事不得不提,那就是技术标准之争。对于这样一条又长又巨大的长夜链来说,“标准”是极其重要的。
在V2X领域,也有着漫长而激烈的竞争。其实最先出来的不是大家熟知的C-V2X,而是 DS RC 。以WAVE/DSRC为例,它是由IEEE 802.11p底层通信协议和IEEE 1609系列标准组成的技术。它采用5.9GHz频段,传输延迟特性低,可提供短距离通信服务。作为DSRC的创造者,美国在这项技术上已经努力了很多年。
美国对这75兆赫兹带宽的计划是将其分成七个频道,从低频到高频的频道号分别为172、174、175、178、180、182和184。
WAVE/DSRC的优点是低延迟、传输距离长和相对较高的带宽,其中最重要的是低延迟。如果信息在汽车环境中不能及时传递,传递的信息就会失去意义。
C-V2X技术和DSRC也有很好的区分。你可以把它们比作一个在家里用WiFi,一个在外面用移动网络。
最早的CoCar项目由爱立信、沃达丰、 大众 等发起。,而它的3G网络似乎离我们很远。
中国是C-V2X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也是该领域最大的技术原始国。随着近两年国内相关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的快速成熟,很多C-V2X项目进入测试阶段。
2021年,滴滴与Airgain合作开发了C-V2X功能,开始了自动驾驶营运车的测试。此外,各车企也在密集安排和推进C-V2X相关项目,2021年C-V2X行业将持续升温。
尽管如此,DSRC“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于发展缓慢以及 福特 等美国车企倒戈DSRC阵营,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2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新提案,将重新分配大部分5.9GHz频段,其部分用途涉及C-V2X技术。
总结
将汽车与一切联系起来听起来很神奇,但实际上它正在悄悄地发生。虽然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但导航不是可以查路况信息,查前方施工,查事故预警吗?这些就是汽车和其他交通参与者之间信息交换的好处。
我在准备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很想讲一个禅兆“草根反击”“逆境转危为安”的童话,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那是什么意思?打不过他就加入他。但与之前的Edge、3G、4G、WiFi等通信技术不同,我们不再是别人主导,也不再是加入别人的一方。5G时代,在车联网,在C-V2X领域,这一次,轮到我们发言了。 @2019
⑺ 关于汽车的专业术语都有什么
汽车的主要专业术语如下:
1、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 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橡咐简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梁裤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简裂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20、概念车(Concept Car)是汽车制造厂家在车展会上推出的,以体现超前设计思想和水平的样车。概念汽车主要用以展现制造厂家雄厚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同时也起"引导消费"的作用。
⑻ 汽车专业术语有哪些
功率(KW) 扭矩(Nm) 涡轮增压(turbo) 机械增压 SOHC与DOHC 电喷与缸内直喷 连续可变气门含早唯正时技术 ABS 防抱睁友死系统 Brake 制动器 Damper 减震器 ECU 电子调节单元 F 前置前驱 MPI 多点谈培喷射系统 Quattro 全时四轮驱动 Rear axle casing 独立悬挂 SRS 安全气囊 Value 气门 Wheel base 轴距
⑼ 常用汽车技术名词的缩写有哪些
汽车是比较常见的系统缩写如下:
abc-车身主动控制系统
abs+t
防死锁刹车系统+循迹系启岩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sc
加速防滑控制器
asm
动态稳定系统
asr-加速防滑系统
a-trc--车身主动循迹控制系统
ayc主动偏行系统
bas-制动辅助系统
bcm
-
车身控制模块~
b-水平对置式排列多缸发动机
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dac-下坡行车辅助控制系统
dcs-车身动态控制系统
dohc-顶置气门,双上置凸轮轴
d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dse
全面安全防护
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ds-电子差速锁
ed-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ees
座椅自动调节系统
egr
-废气循环再利用
em-多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
es-单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ff-前轮驱
ff-前置引擎前轮驱动
fi-前置发动机(纵向)
fq-前置发动机(横向)
fr-后轮驱动
fr-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fsi-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gas
可变几何进气系统
goa
全方位车体吸撞结构
gps-车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hac-坡道起车控制系统
hba-液压刹车辅助系统
hdc-坡正激道控制系统
hf-液压悬架
hi-后置发动机(纵向)
hp-液气悬架阻尼
hq-后置发动机(横向)
icm
-
点火控制模块
i-drive--智能集成化操作系统
itec
无离合器电子手排系统
lf-空气弹簧悬挂
mi-中置发动机(纵向)
ml-多导向轴
mq-中置发动机(横向)
multitronic-多极子-无级自动变速器
nos-氧化氮气增压系统
ohc-顶置气门,上置凸轮轴
ohv-顶置气门,侧置凸轮轴
pcm
-
动力控制模块
ql-横向摆臂
qs-横向稳定杆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
rr-后置引擎后轮驱动
rsp
电子稳定程序
r-直列多缸排列发动机
sahr
主动式安全头枕
sahr-主动性头枕
sa-整体式车桥
sfi-连续多点燃油喷射发动机
sf-螺旋弹簧悬挂
si-内通风盘式制动
srs-双安全气囊
st-无级自动变速器
s-盘式制动
ta-turbo(举旁袜涡轮增压)
tcs
防滑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tdi-turbo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tiptronic-轻触子-自动变速器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t-鼓式制动
vl-复合稳定杆式悬架后桥
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vvt-i--气门正时机构
vvtl-i--气门正时机构
v-v型汽缸排列发动机
v-化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