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网络心理状态有哪些

网络心理状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11 14:03:35

㈠ 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有哪些

青少年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孤独抑郁、游戏成瘾、色情诱导、时代潮流“网恋”等。

1.色情诱导

现如今的网络已成为最大的色情供应渠道,一些色情网站为了增加浏览人数,往往用一些巧妙的名字,引人误入陷阱。这时的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速发育,其性心理还处在发展阶段,对性知识充满了好奇,而网络或多或少会使他们获得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识,并产生性冲动。由于家长的忌讳和学校性教育的缺乏,从而致使青少年的性知识教育跟不上他们的发育需要,如此一来,网络上丰富的色情资源趁虚而入,让许多青少年迷恋其中,欲拔不能。因而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为,损害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会造成犯罪,从而酿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2.游戏成瘾

成瘾是指一个人无法自制地反复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即使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经给自己造成某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的行为。游戏成瘾是指长期迷恋电脑游戏,上课渐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由于长时间沉溺于游戏机房,从而导致生活节律紊乱,视力下降。一旦停止电脑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的冲动,从而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而当恢复操作电脑游戏后,精神状态便恢复正常。这些行为特征与毒品成瘾行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种心理病理行为,因此,它又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因”。

3.孤独抑郁

在网络中,人际交往是通过人机对话来实现的;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网络中的交往掩盖了许多丰富的内容。即使是眼神、微笑、手势、语调等非语言符号,也存在着情感深层交流能源不足的缺陷。在网上,人们无法体验到现实中的直接情感交流所带来的愉快;人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要,特别是其内在的亲和动机得不到充分满足。因而,长期在网上交流,会使人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紧张感,这时,孤僻和冷漠则乘虚而入,从而害怕也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这种孤独感进而让青少年更加依恋网络,一旦离开则无所适从、烦躁不安,整个人呈现出电脑化、网络化的状态,易产生人际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现象,进而渐渐走向个人的孤独世界,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

4.时代潮流“网恋”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青少年的早恋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限制,所以他们转而在网络上寻求恋爱的对象。但网恋是十分虚幻的,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如果过多地接触网络,不仅影响学习,而且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冲动,对网络恋情寄以厚望。如果一不小心再遭受网恋的打击,势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一旦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必将会给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㈡ 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什么是网络心理异常 类型有哪些

研究人员发现的网络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网上沉溺、人际交往受阻、情感冷漠。

1、网上沉溺(主要包括恋网与网恋)

恋网即为迷恋网络(或称网瘾),指网迷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技术(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文件,制作网页)。网络迷恋心理障碍包括以下几个类型:网络色情迷恋---迷恋网上的所有的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网络交际迷恋---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开设聊天室长时间聊天',网络游戏迷恋----沉迷于网络设计的各种游戏中,他们或与计算机对打,或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联机进行游戏对抗;网络信息收集成瘾--.-强迫性从网上惧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并以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为乐趣;网络制作迷恋----下载使用各种软件,追求网页制作的完美性和以编制多种程序为嗜好。在这五种类型中,网络交际迷恋者,网络交际迷恋者,网络游戏迷恋者及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者占学生网络迷恋群体中的多数。

网恋即为网上恋爱。指网民通过互联网结识网络社会中的异性,并与之谈情说爱的行为,网络为网友提供了大量的空间、许多的途径进行感情交流,甚至有专门的"网恋"网站。在这里,只要网民注册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用户名,就可以追求他人或被他人所追。更有甚者还有专门的网上小屋提供给情投意合者入住,进行网上性行为。参与此种活动的,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恋,荒废学业是一方面,最可悲的是有个别大学生因为网恋而上当受骗,受到了身心伤害。

2、人际交往受阻

许多大学生面对网络,可以与其中的陌生伙伴侃侃而谈,但当真正见到其人时,却不知所措,有的同学感到间接交往,恐惧直接接触,这便导致个人心灵更加封闭,造成网络孤独症,一些学生由于青睐网上交往这种匿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上网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忧虑,讲自己的"心情故事",这时他们觉得心情得到一定的放松,从网友那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支持,可下网后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依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独;还有一些大学生原来社会交往活动比较频繁,现在由于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网上交友聊天中,与现实中生活中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减少,也减少了与现有朋友的联系。友情淡化,现实中的交往方面的窄化,无形中缩小了个人生活的圈子。当他们从热烈火爆的网上交往气氛中退下来,回到平静单调的现实生活时,强烈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孤独。

3、感情世界是由高科技构筑的虚拟空间,这种传播体系强调的是高速、大量、生动与精确,少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

在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中,由于匿名隐去身份,许多现实社会中的规范、规则、道德在虚拟世界中冻结。这种状况在一些计算机游戏中体现得尤其突出。沉迷于网络中的大学生会把MUD中的冷酷与无情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对周围的人和事采取无动恣意表现自我,放纵自我情感,让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世界中逐一变成现实。他们在表现个人自我时,把社会自我抛得越来越远,甚至企图借助网络在现实社凸现自我,将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网络上,他们便表现为HACK和网络犯罪者,对自己的技术沾沾自喜,却很少对自己所造成的损失感到羞愧。

㈣ 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的内容有哪些

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的内容如下:

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

互联网以其信息快、内容新、手段先进等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关注和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

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心理

网络平等自由的氛围适应了当代社会中对自由、平等呼声最高的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种种现实社会的限制都消失了,只要参与进来,任何人都是互联网的“主人”,都可以在网上按自己的意愿和口味,虚拟社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3、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大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猎奇,即追寻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了解,通过正当渠道难以获得的奇、艳事物或信息,并借以获得感官刺激。他们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的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习。

4、逃避现实心理

大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危机,诸如学习上的、感情上的、人际关系上的。同时,复杂的社会生活也会使思想相对不成熟的青年学生感到难以应对。但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在现实中受挫时,往往愿意到虚幻的网络空间去倾诉,互联网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环境。

阅读全文

与网络心理状态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悦盒连接无线网络 浏览:166
中国电信改移动网络 浏览:288
如果网线没接好网络会出什么问题 浏览:590
疫情期间网络异常活跃 浏览:844
网络打车平台投诉找哪个部门 浏览:682
抢单软件显示网络异常是咋回事 浏览:787
网络分析仪测量相位校准设置 浏览:256
mp3电脑传歌需要网络吗 浏览:29
不能拉黑的网络电话哪个好 浏览:264
周口下楼无线网络管理中心 浏览:696
网络欺诈金额多少钱才能立案 浏览:746
如何做一张网络虚拟电话卡 浏览:46
如何打开共享网络搜索 浏览:29
如何看待网络的普及和危害 浏览:537
苹果xr玩游戏网络卡顿 浏览:368
邢台淘宝网络运营电话多少 浏览:540
手机的网络经常断开 浏览:576
黑鲨手机wifi网络连接受限 浏览:362
怎么查看同一网络下的其他电脑 浏览:73
网络核相仪公司有哪些 浏览:1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