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网络艺术的特征
由以上网络艺术的表现方式,我们不难得获得以下网络艺术的特征:
1、多媒体的整合性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它不仅体现在传播媒体的多元化,也反映在多门类新兴艺术的整合。这种整合性将使电脑发展成一门新的艺术,即网络艺术。电脑、电视、电讯三者最终将融为一体。传统艺术必将发生改变,以适应资讯时代的新规范,而这些新型的整合艺术,将使得网络艺术更加多姿多彩。
2、现实与虚拟化
电脑数字技术能够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逼真景象,“数码影像”的逼真程度早已远远超越绘画和摄影,几乎以假乱真,这是人类运用艺术与科技手段来模拟现实又一次的超越。
“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不再是个遥远的梦想。未来人生将在此岸与彼岸间摆渡,在现实与虚拟中游离,透过网络艺术,所谓的“虚拟现实”,在本质上更接近的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3、共生性
网络艺术可使创作者利用多媒体间的优劣互补,而且在向受众传送艺术信息时也可因时因地而有多种选择。不仅作品的创作者倚赖网络,受众群也必须经由网络的联系来完成,作品与观众成为不可分离的共生结构,如此的网络艺术特性,正迎面扑来,其发展迅速,它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与整合势将加速进行中。
4、开放与互动化
互动与开放这两项元素,完全能展现后现代主义不重视理性的概念,以及突显以读者为主体的精神。在1967年法国文学家罗兰(Roland Barthes)提出了“作者已死”的学说,认为当作品完成时,作者的影响力就不存在了,取代的是文本的本身那些结构与符号,以及读者自身经验所阅读到的符号,因此作品因人而感受不同,于此阅读的同时也正是写作的同时,这种“作者已死”论,非常符合网络艺术中“非线性”集体创作的特质。作品因观者的参与而改变,也变得更加完整。
5、游戏化的享乐世界
网络艺术存在高度的游戏性,作品充满好玩、有趣,能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透过志同道合的社群,一时间会因为某个共同议题而聚集,会因为一次有趣的实验而参与,艺术超越时空而进行,透过信息时代的视像艺术,将把人们带入一个游戏于彼岸与此岸的自由世界。在这种信息世界的视像艺术更强调自娱娱人。人们通过种种新奇的消费性视听器材寻求着自我创作,透过网络来达成自我实现的自我乐趣。如2005年2月才成立的YouTube网站,短短一年后,在2006年用户群每月平均点阅率已经超过二十五亿次,而这些用户,也是积极的创造者,平均每天上传六万五千多支短片进入YouTube 的资料库。
② 网络艺术的理解 急 急 急 !!
舞蹈艺术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舞蹈明星呼之欲出——从中国舞蹈风云榜的启动
脱离了舞台、音乐、灯光等等各种地域、时间的限制,网络舞蹈、舞蹈DV的推广意味着舞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未来,人们也许更多地习惯于通过电脑看见舞蹈,一个舞蹈通过网络传播,几分钟就可以看见,而且可以反复的欣赏,为我们直接地提供了方便。我们常说舞蹈是跨越时空的艺术,这是指它的艺术的内涵而言,当今随着数字化对人类各行业的猛烈冲击,传统的舞蹈除了它本身的艺术内涵没有改变,它的形式已经开始悄然被网络所取代,这也许意味着舞蹈在形式上也将成为跨越时空的艺术。
什么样的载体能承载舞蹈数字化发展?很快网络上短期内就出现了中国舞蹈网、舞蹈之家咖啡厅、舞动舞蹈论坛等网站。由于种种原因,网站形式单调,论坛参与人渺渺,尤其缺少舞者的参与和舞蹈欣赏者的互动,中国有八千万的网民,而上网的舞者却只有十几万,这与中国有着数千万舞蹈爱好者的比例显然严重失调,更别说站立在后面的数亿欣赏舞蹈的大众了。当今各种网站多如牛毛,而顶级的舞蹈娱乐网站却“众里寻她千网络,仍然不现灯火阑珊处”。
有空白的地方就有机遇,据说大地之舞网早就瞄准了这个广阔的市场,已经紧张筹备许久,就等待着2007年4月下旬绚丽出炉了。
大地之舞网总经理李雪辉说这次推出的以“舞坛风云、领秀中国”中国舞蹈风云榜,就是想打造一个“视听一体化”的舞蹈网络传播平台,说白了也就是搞一个大型网络造星运动,摆脱传统舞蹈的各种时空限制,让专业的、非专业的的舞者自由大比拼,为大众提供基于舞美视觉、音乐听觉的互联网全新立体娱乐享受。吸引商家赞助,吸引网民参与,提高网站知名度,让民众熟知舞蹈风云榜、大地之舞网。大地之舞网将为舞蹈群体提供一个国内一流的舞蹈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交互功能,形成网站、舞者、网民的互动交流,推动民族舞蹈的发展,推动网络舞蹈的普及,让更多的人群成为舞蹈数字化的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
这个方向是鼓舞人心的,也是值得期盼的,若此,我们等待着,观察着——经过这次造星运动后,舞蹈数字化——这个舞者交流的新方式,是否被这个时代的更多的舞者接受。
③ 评判网络艺术的八条标准
国际网络艺术评委会经过谨慎的研究,确定了评判网络艺术有八条标准:
1.技术运用:采用创新技术;
2.网络设计原理:如何采用超链、导航规则、框架结构与背景的运用法则等等;
3.结构:非线性存取方式;
4.公众服务:是否为公众提供了服务;
5.网络意识或自我反省:是否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知识和感觉,等等;
6.整合:各种元素的整合、小至声音、图片与文本的整合,大到页面、程序与界面的整合,是否通过整合丰富了作品;
7.社群与身份:是否令人生出归属感,促进新社区的构成;
8.开放性:是否便于修改和增添新内容。
网络艺术(Net Art),广义上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艺术形式,即网络上的艺术。包括所有在网络上传送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数字化形式的艺术作品,因此该定义几乎包括上网的传统媒体的所有艺术形式。而狭义的网络艺术,一般是指借助网络媒介创作和传播的艺术,如网络文学、文艺博客、网络游戏、网络贴图、网络音乐、网络波普、网络动画、网络装置、视频表演、网络恶搞、网页设计、网络虚拟基因遗传、网络人工智能生命、网络互动艺术、网络行为艺术等形式。当然,还有很多难以归类的数字化的网络艺术。在一般情况下,网络艺术的制作者应具备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而且作品有一定技术含量,在网上要有传播的可能,同时也要具备传统艺术所具有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要表现作者独特的社会体验和生存体验。
一般来说,正常的网络商务行为、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对话、论坛发言、网络灌水、网络跟帖等不是网络艺术,传统的绘画、雕塑、装置、音乐、录像、行为艺术等形式的作品数字化后放置在网上也不是网络艺术。现在对网络艺术进行准确的定义还为时过早,要为其发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网络艺术的产生:
网络艺术是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融合了数字处理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网络艺术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声音等信号在互联网上传播。网络艺术有可能终结过去僵化的线性的艺术思维,而建造出一个虚拟的、流动的、超文本的多媒体人文景观。1995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组织的国际电子艺术竞赛中,将网络艺术单独作为一个艺术门类。
网络艺术往往要依赖国家的经济水平、技术条件和政治开放程度,并非是全世界所有人的福音。比如,朝鲜仅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才可以访问互联网,为数极少的公共网吧一般仅供外国游客使用,游客到该国参观被禁止带手机和长焦镜头照相机,古巴则长期禁止私人电脑接入国际互联网。在军政府控制下的缅甸,网吧的电脑具有五分钟自动抓屏功能以监视上网者。东欧和中东的一些国家,受意识形态和宗教因素的限制还没有接入国际互联网。因此,可以看到现在的朝鲜等国还到处是类似中国文革时期绘制的户外宣传画,基本看不到现在很常见的电脑喷绘形式,这些国家的艺术还没有进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语境。
当然,技术永远都是发展的,技术的水平也是相对的,因此不能迷信技术。中国最初的网络艺术作品多是由计算机专家或软件爱好者制作的,由于技术所带来的乐趣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制作者沉溺于新技术所制造的种种虚拟效果。正如油画布上的画作未必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因此用Photoshop软件一些如滤镜功能简单处理后的图片也未必当然地成为数码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必须要具有一定形式和内容,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艺术趣味和社会意义,才可以称为作品,即便是经过复杂计算的如人民币那样复杂的装饰纹样现在看来也未必是艺术作品。反而,不少低技术处理的互动贴图、恶搞图片、Flash等形式的“作品”,反而带给网民莫大的艺术享受。
因此,网络艺术家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但未必是专门性的技术人才。比如,以Flash为代表的早期网络艺术,作品多是简单的搞笑故事,如《洗脚城》,《武松打虎》,以及“佐罗”“小破孩”“小小”系列作品,这些低技术含量的作品并没有影响其网络人气。再如,北京奥运会的焰火设计者蔡国强,他未必懂计算机控制技术下的精确点火,但作品设计的版权却一定是以蔡国强为主的。2002年,有人说成都最熟悉PS软件的人是某大学文印店的一个不到20岁的女性打字员,只要能想象出的艺术效果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模拟出来。但遗憾的是,她还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艺术家。现在网络上流行爆笑版的互动贴图,如征婚启事、非主流谈恋爱、萨达姆打工等。互联网平台可使不同地方的人都可以参与,按照故事发展的N种可能并结合社会上一些完全不相干的热点事件加上文字说明合作完成作品,多采用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手法,有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快乐。没有人关心故事的结果是什么,也没有人会关心这些作品的逻辑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被完成,更不关心在技术方面有没有重大突破,而是强调网络平台的娱乐性,即要让所有参与者和观看者愉快。
自从国际互联网诞生以来,已经很难考证网络艺术始于何时。自网络艺术诞生以来,艺术就有了现实和虚拟之分了,而计算机技术所模拟的虚拟影像甚至比传统影视作品更为逼真。网络艺术的创作者、参与者与消费者往往是重合的,网络艺术的互动和可复制性将冲击传统艺术创作的着作权与原创性,也将冲击了传统艺术作品在特定时空的展出方式以及收藏模式。另外,网络艺术也部分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分离,以设计为例,不少没有扎实绘画功底的人也可以完全按照设计的技术流程加上一定的艺术观念,创作出相当不错的作品来。
④ 什么叫网络行为艺术,具体指的是什么
该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构成的艺术。 网络行为艺术就是利用互联网,用各种网络技术在网络论坛、博客、空间上发表观点、情绪,反映网络生存、网络娱乐、网络学习、网络交际和网络商务的“网言网语”,是网民在个人欲望驱使下所产生的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397826可以参考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