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网络上那么多的信息,都储存在哪里会轻易被别人查到吗
这是一个大家都普遍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很多数据与资料,而这些数据与资料有很多是非常私密的,是不希望别人能够看到的,如果是在过去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因为我们的所有资料都存在自己的电脑,本地的磁盘当中也就不会有泄密的风险。
很多人都会担心我们的数据会不会被别人轻易的拿到,其实这种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网络安全现在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其实大体上分析一下,我认为这些数据还是应该比较安全的,因为每一家的平台网络公司,都会有自己的防火墙和一些专业人士来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密,如果不是黑客故意去攻击或者有着超高科技的手段,我们的资料是绝对安全的。总而言之一句话,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储存数据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只能是让我们的数据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所以大家根本不必担心。
② 中国互联网终端在哪里
互联网没有头没有尾。每一台电脑都是终端。每一个路由器都是节点。
从最早的“人在机器中”到“人机交互”再到“人机融合”时代——自1969年以来,不仅互联网终端不断微缩化、能力大幅提升和应用不断繁荣,终端的使用地点以及人与机器的相对位置也在剧变中……
互联网设计用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既是终端也是网络设备。发挥网络设备功能的计算机,后来做了很多优化,专用后换马甲叫做“路由器”;发挥终端功能的计算机很难优化,上网一直只是一项功能,因此还叫计算机。因此,可以说业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互联网终端”的概念。
2007年后,随着多点触控等人机交互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彻底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出现了以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为代表的系统软件,以及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真正面向互联网设计的终端设备。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优化计算机,设计专用网络设备,成就了Cisco等公司的神话,那么近5年来,设计优化专用的移动上网终端软硬件,成就了Apple、Google和三星等的辉煌。但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和产品的提供者,是“卖水者”而不是“掘金者”。
互联网终端包括一般用户侧的客户端和ICP侧的服务器两大类,虽然从网络的角度看二者是完全对等的,但按默认指客户端终端。客户端有多种物理形态,如PC、机顶盒、智能手机等计算机“变种”,可安装的软件有通用功能的浏览器(Web方式)、专用功能的安全服务、即时通讯、下载分享、图像处理、媒体播放、游戏娱乐等。
PC终端的互联网客户端软件,走过了一个从C/S模型(早期安装诸多APP)到B/S模型(浏览器为代表,App数量大幅减少)为主流的发展里程。目前仍有超过10种用户上亿、私有技术的PC客户端软件,但浏览器是主流的。移动互联网所谓的Native App与Web App之争,很可能也将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轨迹。
自1969年以来,不仅互联网终端不断微缩化、能力大幅提升和应用不断繁荣,终端的使用地点以及人与机器的相对位置也在剧变中。
“工厂时代”的终端要选址。最早的互联网终端是大型机,发展成熟于大约1960年到1970年初,1980年还卖出了10万台。大型机都是庞然大物,早期要占用好几间房子,人在机器里工作,耗电巨大。今天的数据中心,看起来就是50年前的大型机再生。数据中心要规划和选址,不仅耗电惊人,而且建设、运维和升级都让人崩溃,人也是在数据中心这个庞大的“机器”里工作。
“办公室时代”的终端可搬运。以小型机为代表,发展成熟于上世纪70年代,1985年卖出了100万台。小型机只有冰箱大小,虽不“便携”但也可搬动了,可以搬到办公室、生产车间和大型企业里去了,人也从机器里解放出来了。今天模块化数据中心(如集装箱式),就像40年前的小型机。小型机之于大型机,就像瓦特的蒸汽机(可搬动)相对于水车(固定位置)的优势,看似不经意却影响深远。
“桌面时代”的终端进入家庭。以1980年到1990年的PC为代表,2011年全球出货量达3.50亿台。PC远比冰箱小,可以进入家庭中,放到桌面上,人可以舒服地坐下来了。照此推理,模块化数据中心也将会进一步微型化,方便携带和进入家庭?已有一些企业在尝试了。
“掌中时代”的终端在手里。以智能手机(一只手操作)和平板电脑(两只手操作)为代表,互联网终端从20~30英寸屏幕的PC来到4~5英寸屏幕的世界,2012年出货量达到了7亿部。可以躺着、走路或坐车时使用手持终端,与使用姿势无明显关系了。从这时开始,真正面向互联网设计的终端开始占据主流,而不仅是借用计算机当终端。同样的推理,手持设备是否会升级成为服务器?目前看还没必要,因为有云计算帮忙了。
“可穿戴时代”终端在人身上。移动互联网终端要拿在手上,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智能鞋等发明要解放双手,希望“变带为戴”,把互联网终端直接穿戴在身上。这一趋势的影响如何,预测要大胆。
“未来时代”终端会进入人体内部吗?人生来是赤条条的,是在可穿戴的互联网还是在穿衣打扮上做功课,如果未来互联网终端内置在身体内部,不是更方便吗?再进一步,互联网终端会替代人体的部分器官吗?
MIT早已在研究只有人类细胞一半大小的微型电池,是自供电的,很适合植入式传感器。中国科学家刚刚实验发现“反常霍尔效应”。这些都将加速这一趋势的早日到来。
看起来,互联网终端(客户端)从早期的“人在机器中”发展到了“人机交互”时代,即将进入“人机融合”时代。作为另外一侧的互联网终端,数据中心正在重复着用户侧往日的故事。
③ 互联网的终端服务器在哪里
在政府手里。
互联网(英语:Internet),是21世纪之始网上与网上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上,这些网上以一组标准的网上TCP/IP协议族相连,连接全世界几十亿个设备,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它是由从地方到全球范围内几百万个私人的、学术界的、企业的和政府的网络所构成,通过电子,无线和光纤网络技术等等一系列广泛的技术联系在一起。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WWW),万维网只是一个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互联网带有范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例如相互关系的超文本文件,还有万维网的应用,支持邮箱的基础设施,点对点网络,文件共享,以及IP电话服务。
④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硬件设备
MID,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它是在2008年IDF大会上英特尔推出的一种新概念迷你笔记本电脑。在英特尔的定义中,这是一种体积小于笔记电脑,但大于手机的流动互联网装置。MID与UMPC类似,同样为便于携带的移动PC产品,通过MID,用户可进入互联网,随时享受娱乐、进行信息查询、邮件收发等操作。
MID的重量少于300克,英特尔甚至称,MID可放入钱包中携带。MID采用4英寸到6英寸的显示屏,操作系统并非采用Windows,而是Linux。MID与UMPC的区别是MID没有完整的PC功能,在尺寸上也只有5英寸大。 自MID概念提出以后,一直被业内看作是一款革命性的创新产品,其核心的设计思路是将移动多媒体与互联网无缝联结。为此,英特尔特别将其定义为比PPC、智能手机屏幕略大并且比UMPC英寸略小的5到7英寸产品,而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移动产品市场。
所有符合MID标准的产品将不带有键盘,仍通过触摸式屏幕实现多媒体应用。而在网络接入方面,MID将放弃GPRSCDMA联入,转而引入802.11X(a/b/g/n),未来还将集成WiMAX。
不过在广义定义上,我们也可以把MID产品看成是未来超移动电脑的代表,即屏幕尺寸在10寸(含10寸)以下的小型PC都可以归类为MID产品。 一、上网本
英特尔关于“上网本”的描述是:“上网本是采用英特尔Atom(凌动)处理器的无线上网设备,具备上网、收发邮件以及即时信息(IM)等功能,并可以实现流畅播放流媒体和音乐功能。
上网本的尺寸为7—10英寸,体重在1.5公斤以下,大多在1.0——1.2公斤左右。
“上网本”是英特尔在台湾Computex展会上创造的名词,在此之前它并没有中文名字,大家都管它叫“Netbook”。
市场定位
上网本的市场定位为:一是需要第二台甚至第三台笔记本电脑的商务人士;二是青少年一族、小学生等需要上网的群体,便于学习和应用;还有第三种人群是某些特殊职业者,如记者、地质勘探者等经常需要出差的人员,甚至喜欢上网炒股的家庭主妇,也是目标人群;第四是时尚一族,喜欢旅游,喜欢新奇事物。
与笔记本的区别
英特尔认为“上网本”的使用方式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并不相同:与笔记本电脑(或PC)可以进行内容的创建和编辑不同,“上网本”主要以“消费”内容为主,可以支持网络交友、网上冲浪、听音乐、看照片、观看流媒体、即时聊天、收发电子邮件、基本的网络游戏等;而笔记本电脑(或PC)则可以安装高级复杂的软件、下载、存储、播放CD/DVD,进行视频会议,打开、编辑大型文件、多任务处理以及体验更为丰富的需要安装的游戏等 。
二、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等。融合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msumer)的智能手机必将成为未来手机发展的新方向。
操作系统
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共有6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分别是:
1、Symbian操作系统(UIQ、Series60、Series80、Series90)
2、Windows Mobile(PocketPC、Smartphone)
3、苹果OS系统
3、Linux操作系列系统
4、Palm操作系统
5、黑莓系统
6、安卓系统
三、智能导航仪
移动互联终端SP710,在大众导航的基础上通过嵌入GoUwork云计算系统,灵活的技术接口,高度的数据整合,迎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可以在传统导航仪上实现网络、通信、导航、位置服务、资讯推送等。
功能介绍
1. 基本功能一应俱全
3D全景周周更新、智能声控导航、5寸高清亮屏、智能人机交互界面,基础导航功能一应俱全。
2. 路径导航一键呼
一键呼叫人工坐席,通过服务平台查询地址信息等,终端接收一键导航,解放双手让行车更安全。
3. 位置服务资讯查询一键接收
定机票、订酒店、车辆救援、送油服务等,终端一键呼叫全部搞定,资讯信息随时接收,让您的生活更丰富。
4. 社区互动尽情尽致
强大的支撑平台,可通过终端添加好友、组群、聊天、查看群友位置、位置导航等,社区互动尽情尽兴。
5. 自驾组队,知您所想行您所愿
去哪儿玩,和哪些队友去,怎么去、路线如何规划;一个信息,途中如何告知队友,如何防止跟车丢失;行程编辑与管理,行驶跟车,集合信息等十多项功能为自驾出游做保障,让组队出游更轻松。
6. 好友互联随心享
任意添加好友并接收好友位置,实现好友间通话、短信交流、位置互动,好友互联随心享沟通更随意。
7. 功能丰富、服务贴切、让企业用户管理更高效
企业用户可通过平台实时推送命令信息等给终端、成员位置了解、相关数据统计、报表导出等功能,沟通便捷让企业管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