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网络传播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我认为,网络传播的发展,意味着人类感官延伸的革命正在到来.网络所传播的信息,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是视听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还将彻底的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目前,气味已经可以被识别,数字化,并在网上传播,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它一些可被人类感知的信息,都可能成为网络传播的内容.汽车的发明,促进了人类世界的融合,同样,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来相对的延伸人类感官所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我们已经感受过了,并正在感受着,对于网络传播,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着,网络传播的概念诞生不久,各种理论还不成熟,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趋势,是可以预计的.(以下内容摘自 <<网络传播学概论 >> 匡文波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所谓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活动。在网络传播上传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介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弱化。
‘贰’ 网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全)
网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一、网络深深的改变了几千年以来统治阶层对文化的垄断,使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轻松的获取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没人再可以像封建社会一样垄断和钳制知识和信息。二、网络深深的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在知识和信息面前的平等
改变了千百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社会平等和民主的观念替代了基于因对知识占有不同而分化出的“劳心者”和“劳力者”的落后观念。三、知识的创造、更新飞速膨胀,第一次呈现出非线性的爆炸式发展,今天一天的知识量可能超过过去一年的知识,今天小孩子可轻松知晓的东西可能要超过过去七八十岁的老人。四、网络无时差的传播速度使国家、地区、族群、贫富等的文化差别趋于减小,地球第一次变成一个村庄。五、普通人通过网络发声第一次可以影响到国家的政策,如03年孙志刚事件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收容遣送制度,周久耕的天价烟直接导致了贪官的垮台等,人人都能肩负起监督的责任,这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标志。
‘叁’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影响
当工作、学习、生活、交往都借助乃至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时,就形成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在论坛、博客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网络论坛文化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像八十年代的人们那样热衷于读书、看报、看电视,而是习惯于从网络获得资讯,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互动。网络论坛又名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方平台,用户在论坛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资讯,可以对看到、听到的任何信息做出评论;也可以自己发布信息,组织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随着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影响,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网络出现以后,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产生了适应这种交流方式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随意用谐音字代替汉字,如用“美眉”代指妹妹,用“大虾”代指大侠(网络高手),用“斑竹”代替版主(网络管理员),用“果酱”代指过奖,用“稀饭”代指喜欢,用“酱紫”代指这样子,用“竹叶”代指主页,用“表”代指不要,用“菌男”代指俊男等。
网络语言看似有趣,其实已经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是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而网络语言因其简约、快捷和形象,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和追捧。但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容易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的坏习惯。
特别是错别字的反复使用,对原本语言还未稳固的学生来说,是灾难性的。久而久之,有可能造成对汉语言的破坏,使之产生紊乱性,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2、博客对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新事物。当下,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程度不断升级。博客现象正是伴随着这股网络狂潮而出现的。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2006和2007年被称为“博客井喷年”,博客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
博客的前身是个人网站,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一直属于少数人的媒体,包括精英和部分技术爱好者。博客作为网站技术傻瓜化的产物,成为所有有条件上网的平民的个人媒体,引起了网民及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博客上,所有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全世界发表言论和作品,它具有大众化、平民化、个性化的特点,易于普通人接受和尝试。在广袤无垠的网络空间里,博客的出现掀起了网络的新文化运动,让人们可以有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博客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表达自我的普遍愿望。它作为网络世界中最自由的力量,表达着人们千百年来对思想禁忌的冲突。自由与民主,这就是博客的文化特征。
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民众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博客的优点。人们通过博客传播文化和思想,从而打破了现实中因为地理、历史、政治和个人文化修养而造成的局域性、民族性、局限性,推动了文化多元化发展。
3、微博传递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又进入了生活。相比论坛和博客,微博的使用更为方便,传播性更强。开始习惯每天打开电脑看微博,看看朋友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新鲜事,讨论热门话题,也会在微博上写写自己喜事乐事烦心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微博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都开了微博,以兴化市公安局为例,该局的官方蓝V微博每天都会发几个微博,内容有防盗防骗知识、单位的办事程序等等,还不时回复网友的评论,评论。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就是要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实施网络文化管理的监督职能、引导职能、规范职能、惩戒职能,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格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要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进网络文化法制化进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质量,把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纳入到国家整个法制建设的框架中思考设计;其次要跟踪网络文化的最新动态,加快立法进程,使网络文化建设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肆’ 论述信息传播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第一是来自受众的障碍,具体内容如下,仅供参考:
1.语言障碍。语言是传播者想要把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基本障碍,而且它可能成为有效传播中难以克服的障碍。新闻作者应该避免运用专门术语,力求使用平常的、通俗的语言,这样才能与受众沟通,除了意义的精确易懂以外,受众还要求语言的感情色彩十分贴切。
2.经验障碍。受众理解某一新闻报道时,总是结合个人的经验加以判断,因此他们决不是一张消极被动的白纸,只等着填满每天的新闻。他们在心理上是积极、主动的个体,新闻信息只是加强或削弱自己主观世界的原始资料。由于现实的变动或刺激非常多,受众接受信息时还存在着一个再选择的过程,越是不常出现的叙述,越能给人深刻印象。受众往往运用他独特的经验,以自己的背景来弥补信息的多义性和不明性。
3、知沟障碍。“知沟”是指受众因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获得信息多寡的差别,形成了“知”的鸿沟。按西方新闻学的观点,“知的权利”是一种基本人权。然而,实际上并非人人有平等的权利。信息丰富的人,其信息会愈丰富;信息贫乏的人,其信息永远贫乏。受教育程度 高的人或社会上层人士更有可能获得丰富的信息。但热门话题、焦点问题,较能使信息为更多的人注意。知沟似乎不会发生。而当人们认为某一信息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大时,知沟最容易形成,因此越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信息,越能产生广泛的影响,而不至于毫无意义。例如外交新闻,除非它直接和地方问题有关,否则只有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才会看。
4.兴趣障碍。不同的受众在兴趣上千差万别。媒介传播的信息是否满足他们的需要,或者是否让他们感兴趣,客观上制约着信息传播的效果,人们接触媒介、了解信息,通常有六种目的;“了望”环境是第一动机,许多人看报、看电视、听广播是为了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是重要的。
第二是环境的障碍,主要内容如下,仅供参考:
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对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也能形成障碍。首先,“意见领袖”发挥着重新解释信息、再传播的作用。信息通过意见领袖进到某个团体的社会环境里,而意见领袖是从媒介中获知信息,然后按照顺序把它传给喜欢讨论公共事务的跟随者,意见领袖比一般人更对政治活动和 社会活动感兴趣,更大量地接触传播媒介,他们的观点对周围的人往往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部分地改变或增强他人的态度。其次,口头传播能够抵消或补充信息的内容。 “小道消息”、民谣、流言在人际传播中极有煽动性和感染力。怨声载道、街谈巷议、人言可畏,这些词语说明口头传播能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大众传媒所发送的信息因此而受到检验。若与民意、社会情绪相抵触,则效果适得其反。其三,媒介选择使受众分散或分流,形成意见多元化,对同一信息可以作出多样的解释。特别是由于国际传播的扩张,跨越国界的媒介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受众。当国内媒介对信息的传播不能满足受众需要时,国外媒介的影响力就会增大。结果国内新闻转化为国际新闻,再传回国内,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情形必然对国内信息传播造成障碍。
‘伍’ 网络对于文化的传播的利与害
你可以参考一下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之间的联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且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受欢迎的程度大有取代传统宣传工具的趋势。如今许多大型图书馆、研究机构、大学和其它一些文化科技中心,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你可以在互联网上遨游查找你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而不必象过去那样,为了查找资料,要花费许多时间,要跑许多路程,现在只要你坐在自己的家中,把你所需要的信息或资料的关键词输入互联网里,你想要查找的信息立即展现在你眼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国政府、组织、机构,还有杂志、广播电视台,甚至一些个人都纷纷建立网站,利用这一新的科学技术宣传自己的思想,与别人建立密切的联系。
所以,互联网对人类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任何事务都象一把双刃剑,可以用它造福人类,也可以用它毁灭人类,互联网也不例外。现在就有一些机会主义者,或因利欲熏心,或出于其它目的,正利用互联网从事反人性的罪恶,在互联网上散布腐败堕落文化,宣传迷信思想,甚至利用互联网教授如何偷盗,如何从事恐怖活动。更有一些走私团伙,通过互联网走私毒品,贩卖人口,干危害人类的罪恶勾当。在这之中,腐败文化、低级色情图片和影片发展迅速,对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构成的危害也特别严重。许多色情网站通过这种反人性的卑鄙手段谋取暴利,造成许多人被引诱上当,陷入罪恶的深渊。
去年8月份,在美国破获一个利用儿童性犯罪获取暴利的团伙,这个团伙把对儿童性虐待的镜头发布在互联网上,然后收取费用。
违背道德的色情网站,不仅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犹如埋在家庭里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毁灭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根据最近几年进行的调查显示,上网不受限制的公司或机构,其职员的工作质量和数量都有所下降,而且违规现象上升。调查结果表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职员浏览过色情网站造成的。
鉴于色情网站对互联网的发展构成的威胁,专家们提出了如何面对色情文化泛滥这一课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互联网充斥着肮脏低级的文化,我们要杜绝使用互联网呢?还是对互联网上的这些反道德文化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呢?还是应采取一些有效办法予以控制?
许多专家们认为,禁止使用互联网是不正确的,也不是抵制色情文化传播的根本方法。当然,在没有全面消灭色情网站时,也不应全面放开互联网,以防止网民进入色情网站,构成危害。
根据调查显示,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网民偏爱色情网站,很少去浏览知识性强的网站。鉴于此,抵制色情网站的最好途径,也许是安装互联网过滤器过滤色情内容。目前许多国家都采取这种方法来保护网民的身心健康。
在世界众多的国家中,伊斯兰国家特别反对色情网站,因为伊斯兰教强调,性关系只能局限于夫妻之间,不能越雷池半步。所以,在伊斯兰教中,色情是绝对被禁止的。鉴于此,在互联网上,无论是从事色情网站,还是浏览色情网站,都是一种犯罪。正因为此,许多伊斯兰国家为了维护网络的纯洁,都安装有互联网过滤器。当然,在伊斯兰国家,每一个国家在抵制色情网站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比如沙特阿拉伯,现在已对40万个网站进行了过滤,这些网站大多为色情内容。而土耳其虽然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但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只在上班时间禁止浏览色情网站。而浏览色情网站,无论是在上班的时候,还是下班在家的时候,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也有许多非伊斯兰国家对色情网站给社会构成的危害深有感触,对互联网采取了严控措施。比如中国,中国是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为了保护众多的网民不受色情网站的侵害,中国政府不仅禁止国内公司或个人从事任何形式的网上色情服务,而且还对国外的色情网站采取“隔离”措施。此外,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在互联网上安装过滤器过滤色情内容。比如新加坡对10—15万个色情网站进行了过滤。菲律宾政府认为,如果不封锁这些色情网站,该国的传统文化将受到冲击。
虽然色情文化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但也有许多西方国家对色情文化在互联网的传播提出强烈批评,并采取措施抵制色情文化的传播。比如英国,对抵制色情文化的传播进行了大量宣传,并要求那些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司安装互联网过滤器。此外,象荷兰等一些国家还建立了网络警察,对那些浏览色情和非法网站的网民进行控制,严重违法者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目前也是提供网络服务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世界上数家大型网站,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也走在各国的最前面。近几年来,美国也感觉到色情网站对社会的危害性,并认为该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暴力冲突、家庭基础崩溃和其它一些社会问题都与色情网站有一定的联系。所以,美国政府也开始对色情网站进行一些限制。当然,根据美国的法律,建设色情网站,或传播色情文化并不犯法,只是与道德有冲突。美国去年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所有大、中、小学校、图书馆、政府部门和公共场所、工作单位安装互联网过滤器。此外,美国还通过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案”,以保护少年儿童免受色情文化的毒害。与此同时,还建设专门的儿童网站,禁止任何色情或对儿童有害的内容进入这些网站。
总之,互联网是人类科学发展的产物,他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思想和文化交流,以及信息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只有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制定措施,有效控制色情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互联网才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利益。否则,互联网也将象核武器一样,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改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