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游戏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有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09999.HK)、世纪华通(002602.SZ)、三七互娱(002555.SZ)、完美世界(002624.SZ)、游族网络(002174.SZ)、巨人网络(002558.SZ)、盛天网络(300494.SZ)、姚记科技(002605.SZ)、电魂网络(603258.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销售收入、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
游戏销售收入增速下降
随着社会现代化、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在物质层面日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对于精神娱乐层面的需求不断提高,网络游戏基于其故事性、社会性和交流特性,已经成为当代人群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我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2965.13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178.26亿元,同比增长6.4%。2021年随着疫情缓解,宅经济影响减弱,我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有所下降。
② 如何评价腾讯在手机游戏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游戏市场中女性玩家逐渐增多,“她游戏”市场也火热发展。据统计,从2015至2020年,我国女性用户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从218.9亿元增加到了656.1亿元,用户规模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从2.3亿人增长到了3.57亿人,增速保持向上趋势,未来随着游戏类型的多元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游戏题材偏向于女性玩家的喜好,“她游戏”经济将保持热度。移动游戏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腾讯控股(HK.00700)、网易(NTES)、世纪华通(002602)、三七互娱(002555)、完美世界(002624)、游族网络(002174)等。本文核心数据:女性游戏市场规模、女性游戏玩家规模、女性玩家占比1、女性向游戏特点女性向手游,指为女性设计或适合女性玩家的特定游戏类别,即以女性需求为设计核心、游戏题材受女性欢迎以及游戏中女性用户比重较大的游戏。2、女性用户游戏市场与用户规模逐年增长据CPV与IDC统计,2015-2020年我国女性用户游戏实际销售收入逐年增长,2015年时为218.9亿元,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526.8亿元,前瞻根据历史增长情况测算得2020年女性用户游戏市场规模约为656.1亿元,增速约为24.54%。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女性用户游戏市场规模约为3.57亿人。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移动游戏玩家汇总,女性玩家的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是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玩家开始体验移动游戏,女性玩家的占比由2018年的42.20%上升至2020年的43.68%。3、女性玩家偏爱益智类游戏从女性偏爱的游戏类型来看,根据MobTech统计,2019-2020年我国女性游戏用户花费时间最长的游戏类型是益智-答题类游戏,平均每天每位女性玩家花在这类游戏上的时间长达4.8小时;其次是MMO(角色扮演类)游戏,日均游戏市场也炒过了4小时,达到了4.2小时。③ 现在还有哪些好玩的网络游戏吗
好玩的网络游戏有:
1、热血传奇:
《热血传奇》是盛趣游戏2001年推出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该游戏具有战士、魔法师和道士三种职业,所有情节的发生、经验值取得以及各种打猎、采矿等活动都是在网络上即时发生。
2、英雄联盟:
《英雄联盟》(简称LOL)是由美国拳头游戏(Riot Games)开发、中国大陆地区腾讯游戏代理运营的英雄对战MOBA竞技网游。游戏里拥有数百个个性英雄,并拥有排位系统、符文系统等特色养成系统。
3、梦幻西游:
《梦幻西游》是一款由中国网易公司自行开发并营运的网络游戏。游戏以着名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背景,透过Q版的人物,试图营造出浪漫的网络游戏风格。
4、诺亚传说:
《诺亚传说》是由深圳市尚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发行的一款角色扮演类网游,该作于2012年10月12日正式公测。游戏讲述了从时空裂缝出来的异次元生物,妄图毁灭整个银河系的故事。
5、穿越火线:
《穿越火线》游戏是由韩国Smile Gate开发,由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代理运营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讲述了全球两大佣兵集团Global Risk和Black List间的对决。游戏中有团队模式、战队赛、爆破模式、幽灵模式等多种模式。引进了“缺人补充”形式的即时加入系统。
④ 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
网络游戏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多人角色游戏,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游戏和社交结合的各种行业。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的视觉效果变得越来越真实。现在的网络游戏已经支持多个平台,从电脑到移动设备,可以为玩家提供更多的定制选择,更好地满足玩家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网络游戏发展的重要助力,让游戏的社交性更加强大,玩家可以更加自由地定制自己的游戏体验。
此外,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速,玩家可以随时随地接入游戏,游戏的操作也更加便捷,有利于网络游戏的发展和普及。
总的来说,网络游戏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游戏技术以及游戏设备将会更加完善,提高玩家的游戏体验。
⑤ 电竞的现状和发展前途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NTES.NASDAQ);巨人网络(002558);英雄互娱(430127);完美世界(002624)等
本文核心数据:营收规模;用户规模;收入构成;电竞赛事关注热度
产业概况
1、定义
电子竞技是指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机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智力和体力的比拼。电子竞技在我国起步较晚,属于特殊的体育竞技类项目,所包含的游戏种类较多,从MOBA对战类的英雄联盟到益智类的俄罗斯方块都属于电子竞技的范畴,从竞技特点来看,可以将电子竞技分为虚拟化的电子竞技和虚构化的电子竞技。从竞技形式来看,可以将电子竞技分为对战类电子竞技和休闲类电子竞技。
2、产业链剖析:涉及领域广泛
目前我国电子竞技行业产业链涉及领域广泛。电子竞技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电子竞技游戏产业,包括游戏研发和游戏运营等,代表企业主要有腾讯游戏、网易游戏、巨人网络、完美世界等。
电子竞技产业链中游主要为赛事运营、俱乐部与选手、电子竞技内容制作,其中电子竞技赛事运营是中国电子竞技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国内量子体育VSPN、香蕉游戏传媒、IMBA
TV
等成为近年发展较快的电子竞技赛事运营执行公司;此外,我国电子竞技代表性赛事主要有KPL、LPL、PCL等;主要电子竞技俱乐部有EDG、AG、IG、eStar等。
电子竞技产业链下游以电子竞技直播、电子竞技媒体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内容传播为主,是电子竞技运动推广和产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企业有虎牙直播、斗鱼直播、抖音、快手等。
产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爆发阶段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增长期和爆发期四个主要阶段。欧美国家的电子竞技从20 世纪70
年代玩家自发的游戏赛事开始,其游戏公会是现代电子竞技俱乐部的雏形。中国电子竞技起步较晚, 且主要受到20世纪90年代末华裔和留学生的影响才得以发展。
1998年国内出现了一些非官方形式的赛事,但规模相当有限,尚不足以形成产业。随着1988年《星际争霸:母巢之战》(Star Craft:Brood
War)作为一款即时战略游戏被引入中国以及1999年《反恐精英》发售,开启了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探索期,并迅速掀起了国内电子竞技游戏的第一股热潮。尽管未能形成稳定的电子竞技产业链,但这一阶段的探索为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迎接2009年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2008年的成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将电子竞技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同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重新定义为中国78个体育运动项目,中国电子竞技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对迅速,电子竞技赛事在国内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官方的支持。
中国电子竞技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由国内地方政府主动举办电子竞技国际赛事开启的,在此阶段,“电竞+电商”“电竞+ KOL”“电竞+
版权运营”等产业形式进一步延伸了电子竞技产业链,围绕电子竞技赛事、电子竞技明星等打造的电子竞技产业生态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电子竞技实现了产业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2021年,电子竞技被写入《“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鼓励电子竞技与游戏游艺行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和多元需求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必将获得更广阔、更健康的发展空间。
行业政策背景:“十四五”规划开始重视电子竞技的发展
从2015年开始,我国开始重视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在《电子竞技赛事管理暂行规定》中,首次为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规范。随后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多次针对电子竞技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2021年6月,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再次针对电子竞技做出了相应的规划,提到促进电子竞技与游戏游艺行业融合发展。鼓励开发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
行业发展现状
1、2021年营收规模增速下降大幅,2022年上半年出现倒退
2016-2021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营收规模及用户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0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在疫情冲击下反向增长,根据中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无论是营收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营收规模达到1401.81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大幅放缓,主要是由于整体游戏市场影响叠加疫情导致线下赛事活动减少。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营收规模达到764.97亿元,同比下降10.12%,疫情仍然是电子竞技产业收入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
2、用户规模增速逐渐放缓,2022年上半年同比略有下降
2016-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用户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中国电竞行业用户规模达到4.89亿人,同比增长0.27%。
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为4.87亿人,同比略有下降。此趋势与游戏产业用户规模的变化相符,表明电竞行业用户规模增长红利几近消退,将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2、收入构成:电子竞技游戏收入占比最高
从收入构成的角度来看,电子竞技游戏带来的收入最高,占比约83.29%;电竞内容直播收入占比约为13.96%,位居次席。赛事收入、俱乐部收入和其他收入占比分别约为1.24%、1.01%和0.52%。
3、2021年电竞赛事关注热度最高
根据新浪微热点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1年电子竞技产业细分领域中,电竞赛事、电竞俱乐部和电竞直播三个领域的关注热度最高,其中,电竞赛事2021年全年热度指数达68.85,其次为电竞俱乐部,电竞直播领域热度指数位居第三,为60.79,同比增长81.74%。
3、移动及射击类电竞游戏为主要电竞游戏类别
截至2022年上半年,在市面上全部的电竞游戏中,从游玩设备来看,手游的数量最多,达到34款,其次为端游24款,7款产品为多端游戏,另有3款电竞游戏产品是网页游戏。
从游戏类型来看,其中射击类数量最多,占比达到26.09%;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MOBA)游戏的数量仅次于射击类,占比达到17.39%;体育竞技类游戏产品的数量占比达到10.14%。
4、线上电子竞技赛事办赛模式日益成熟
疫情原因趋势电子竞技线上办赛模式日渐成熟,2022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赛事数量共举办62项,同比增长8.8%。此外,因疫情限制线下活动,约49%的赛事全程采用线上办赛,另有19%的赛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赛。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上海综合评估位居第一,广东电竞企业分布数量最多
2021年7月30日,2021全球电竞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在会上发布《2020年度全国电竞城市发展指数评估报告》,《报告》从全网舆论热度最高的50个城市中选取了30个电竞产业活跃度较高、规模体量不一的代表性城市,对其进行系统性指数评估,初步构建形成现阶段我国“电竞城市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在“电竞城市发展指数”的综合排名中,上海以78.7分位居第一,北京以70.9分位居第二,广州以69.7分位居第三。此外,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的电子竞技城市发展指数均位列前十,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电子竞技产业布局情况整体发展较为均衡,表明国内各区域的电子竞技产业均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除上海的头部地位明显外,其他区域相对均衡,但同时也应警惕同质化等潜在问题。
注:统计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企业数量占比超过10%的地区有两个,分别是广东和上海。北京、海南、江苏、湖南、浙江和四川等地占比超过5%。由于广东省内深圳、广州两个地区电竞聚集效应明显,全省电子竞技企业占比达到18.20%,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上海电子竞技企业占比达到10.09%。
2、企业竞争:腾讯、网易等大厂头部效应明显
目前,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腾讯控股、网易、巨人网络、英雄互娱(新浪旗下)暴雪软件开发(BLIZZARD)等。其中,腾讯控股旗下的游戏品牌“腾讯游戏”所涉及的电子竞技业务较为广泛,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电竞游戏都属于腾讯旗下的电竞游戏。另一个电竞行业巨头网易主要负责NeXT赛事转播。具体的中国游戏企业主要电竞业务布局如下:
3、俱乐部竞争:2021年度RNG电子竞技俱乐部最受舆论关注
根据新浪微热点研究院对国内主要电竞俱乐部的热度指数进行的统计,2021年度,RNG电子竞技俱乐部最受舆论关注,热度指数达32.42。主要由于RNG作为老牌俱乐部粉丝底蕴雄厚,且2021夺得MSI冠军,话题持续不断。获得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冠军的EDG电子俱乐部以28.56的热度指数排在榜单第二位,同比2020年热度指数上涨77.17%,
4、电竞赛事竞争: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占据2021年中国电竞赛事首位
根据德本咨询、互联网周刊以及eNet研究院联调数据,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占据2021年中国电竞赛事首位,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位居第二,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二的赛事的游戏项目均为腾讯旗下游戏。此外,DOTA2、和平精英、CS:GO、第五人格等游戏联赛均榜上有名。
5、电竞直播平台竞争:抖音、B站等中短视频平台快速进入行业赛道
随着电子竞技行业愈发火热,游戏直播平台在资源和用户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快手、抖音、B站等中短视频平台,凭借自身优势快速挤入电子竞技直播赛道,游戏直播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从热度TOP5的直播平台来看,短视频平台占据三席,游戏直播不再以虎牙、斗鱼为主,呈现多样化发展。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将爆发式增长
2021年,电子竞技行业被写入“十四五”规划,足以说明我国对电子竞技行业的重视。未来,随着国家对电子竞技的宣传会使得人们对电子竞技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会持续发展。前瞻根据往年数据以及未来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2027年我国电竞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达到1.4万亿元左右。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⑥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网络游戏的利:
1、通过一些网络游戏,可以提高智力(益智类的),反映能力。
2、玩网络游戏可以相对的缓解疲劳。
3、玩网络游戏可以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人性的另一面,也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
4、玩网络游戏对于心态的调整和提升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5、玩网络游戏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团队意识。
网络游戏的弊:
1、一旦玩网络游戏,很容易就上瘾,而一些暴力打斗的、不健康网游甚至会使未成年玩家产生暴力倾向,并诱发犯罪,这便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网络游戏大多可以组建帮会门派一类的组织,不少玩家不仅是在游戏中拉帮结派,在现实社会中这些玩家同样也结成帮派。这些玩家将虚拟与现实混为一谈,很容易就将虚拟世界里的恩怨带到现实社会中。
(6)网络游戏现状有哪些扩展阅读
现在网络游戏基本上都会有时间的“限定提醒”有些是固定的,比如早、中、晚系统会提示“玩游戏虽好,但也得注意时间多陪陪家人”,然有些是根据ID上线时间,系统自动判别,给于提示,也有的游戏为了防沉迷,对玩家每天上线时间有限制,到系统规定的时间,会强制玩家下线休息,调整。
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光是游戏本身的限制提示,自身也要把握好时间,合理地规划游戏时间,良性玩游戏。
⑦ 现青少年沉迷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
网络的发达一方面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约了某些资源和成本,缩短了时空距离,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触角已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据调查分析,我国网络青少年网瘾比例高达26%,网瘾倾向比例高达12%。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强势介入,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状态和成长过程的重要因素。
面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现象,寻找深层次的动因和应对措施才是当务之急。
01
形成的原因
1、网络游戏形成了新的社交方式。
网络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因为网络的出现,地球被成为了“地球村”。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一项重大的课程,网络游戏的出现,它作为一种高刺激性的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虚拟交往“社区”,体现了新型的人际沟通,互动甚至教育方式。
人的需要是行为产生的出发点,也是人的行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始动力,社交这一基本需求驱使青少年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2、满足自我认同。
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来自外界的阻力,这种阻力往往是父母居多,老师次之。因此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就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其身份认同则需要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来确立,自我认知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外界的印象与评价。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很大程度地为青少年提供了构建理想自我,重塑自我的机会,他们可以用更多细节去描述、展现自我,通俗地讲,网络提供给他们建立“人设”的沃土。
例如,在游戏中选择佩戴怎样的面具、扮演怎样的角色。青少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有关自己的生活细节,向他人展示出正向、积极甚至优越的一面,同时,他们更关注社交平台上关于自己的评论,并不断进行回复,从而沉迷于网络社交而无法自拔。
图片
3、逃避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当下,整个社会都在背负着生存的压力,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学习的压力。成人遇到压力的情况下可以用酒精麻痹和休闲的生活来缓解压力,而网络游戏则是青少年逃避压力的方式。
网络游戏能给青少年带来片刻的放松和自我的满足。给青少年带来胜利的成就感,也会满足其逃避压力的需要和发泄压力的需要。
02
应对之措
1、正式认识网络游戏沉迷这一现象。
基于关照和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网络本身所持有的特性要求人们客观审视网络游戏沉迷这一普遍现象,网络沉迷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和教育病症。
教师首先应确立客观的态度,正视学生出现的网络沉迷现象,并做成因分析,而不是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在学生出现波动时完全归咎于网络沉迷。
从操作层面上讲,教师可以:
a.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在使用网络时设置合理的时间;
b.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开展有关情绪、人际交往、压力排解等主题教育。
2、重视家庭和父母的陪伴。
许多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则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的影响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陪伴指向两种努力:一是家长,二是家庭建设。
前者希望家长能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在陪伴青少年的过程中,严格自律,远离网络和其他分心的事务,专心于孩子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后者是将家庭本身看作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家庭的环境、气息、节奏关涉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建设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使命,家庭的色彩、气味、语言系统、活动等,需要家庭成员间的平等沟通、互动、共建。
因此,后者所言的家庭的陪伴也即是相互的、辐射全员的、涉及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付出和回报。
从家长和家庭建设入手来提升家庭在应对青少年网络沉迷中的基础作用,应是多种外部路径中,最迫切、最重要的有效路径。
图片
3、用积极的活动来代替网络游戏的需求。
⑧ 网络游戏市场现状概述
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自主研发游戏占比整体上升
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478.1亿元,同比增长20.71%,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游戏厂商推出元旦、春节假期活动,用户的消费愿望增强,中国游戏产业实际销售收入实现阶段性增长,多款游戏产品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770.35亿元,受到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增长的拉动,同比增长5.32%。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⑨ 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现状
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
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478.1亿元,同比增长20.71%,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游戏厂商推出元旦、春节假期活动,用户的消费愿望增强,中国游戏产业实际销售收入实现阶段性增长,多款游戏产品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770.35亿元,受到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增长的拉动,同比增长5.32%。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⑩ 游戏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移动游戏逐步取代端游和页游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游戏市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其中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远超端游和页游,自2016年移动游戏反超端游之后,我国游戏市场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移动游戏为主的发展态势。
截至到2021年6月底,全国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占市场总收入的76.3%,客户端游戏为19.9%,网页游戏为2.0%。移动游戏仍占据主位,是国内游戏市场收入的主要来源。客户端游戏销售收入略有上升,但占比仍呈下降趋势。网页游戏收入继续下降,占比持续缩小。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