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交换机的分类
从广义上来看,交换机分为两种: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应用于电信领域,提供通信基础平台。而局域网交换机则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PC机及网络打印机等。
按照现在复杂的网络构成方式,网络交换机被划分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其中,核心层交换机全部采用机箱式模块化设计,已经基本上都设计了与之相配备的1000Base-T模块。接入层支持1000Base-T的以太网交换机基本上是固定端口式交换机,以10/100M端口为主,并且以固定端口或扩展槽方式提供1000Base-T的上联端口。汇聚层1000Base-T交换机同时存在机箱式和固定端口式两种设计,可以提供多个1000Base-T端口,一般也可以提供1000Base-X等其他形式的端口。接入层和汇聚层交换机共同构成完整的中小型局域网解决方案。
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看,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分为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等多种,这些交换机分别适用于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ATM和令牌环网等环境。
从规模应用上又有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等。各厂商划分的尺度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讲,企业级交换机都是机架式,部门级交换机可以是机架式,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组级交换机则一般为固定配置式,功能较为简单。另一方面,从应用的规模来看,作为骨干交换机时,支持500个信息点以上大型企业应用的交换机为企业级交换机,支持300个信息点以下中型企业的交换机为部门级交换机,而支持100个信息点以内的交换机为工作组级交换机。
根据架构特点,人们还将局域网交换机分为机架式、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不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三种产品。机架式交换机是一种插槽式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扩展性较好,可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令牌环及FDDI等,但价格较贵。不少高端交换机都采用机架式结构。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是一种有固定端口并带少量扩展槽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在支持固定端口类型网络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扩展其他网络类型模块来支持其他类型网络,这类交换机的价格居中。不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仅支持一种类型的网络(一般是以太网),可应用于小型企业或办公室环境下的局域网,价格最便宜,应用也最广泛。
按照OSI的七层网络模型,交换机又可以分为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第四层交换机等,一直到第七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工作的第二层交换机最为普遍,用于网络接入层和汇聚层。基于IP地址和协议进行交换的第三层交换机普遍应用于网络的核心层,也少量应用于汇聚层。部分第三层交换机也同时具有第四层交换功能,可以根据数据帧的协议端口信息进行目标端口判断。第四层以上的交换机称之为内容型交换机,主要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
按照交换机的可管理性,又可把交换机分为可管理型交换机和不可管理型交换机,它们的区别在于对SNMP、RMON等网管协议的支持。可管理型交换机便于网络监控、流量分析,但成本也相对较高。目前,市面上生产可管理性交换机的厂商有华为,思科,飞鱼星等主要网络设备供应商。而有大中型网络在汇聚层应该选择可管理型交换机,在接入层视应用需要而定,核心层交换机则全部是可管理型交换机。
按照交换机是否可堆叠,交换机又可分为可堆叠型交换机和不可堆叠型交换机两种。设计堆叠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端口密度。
按照最广泛的普通分类方法,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分为桌面型交换机(Desktop Switch)、工作组型交换机(Workgroup Switch)和校园网交换机(Campus Switch)三类。桌面型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一种交换机,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等部门。在传输速度上,现代桌面型交换机大都提供多个具有10/100M自适应能力的端口。工作组型交换机常用来作为扩充设备,在桌面型交换机不能满足需求时,大多直接考虑工作组型交换机。虽然工作组型交换机只有较少的端口数量,但却支持较多的MAC地址,并具有良好的扩充能力,端口的传输速度基本上为100M。校园网交换机的应用相对较少,仅应用于大型网络,且一般作为网络的骨干交换机,并具有快速数据交换能力和全双工能力,可提供容错等智能特性,还支持扩充选项及第三层交换中的虚拟局域网(VLAN)等多种功能。
根据交换技术的不同,有人又把交换机分为端口交换机、帧交换机和信元交换机三种。与桥接器不同的是,端口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之间的转发性能。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不用网桥或路由器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太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为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采用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比特传送能力。
事实上,从应用的角度划分,交换机又可分为电话交换机(PBX)和数据交换机(Switch)。当然,目前非常时髦的在数据上的语音传输VoIP又有人称之为“软交换机”。
遵照交流机措置帧时分歧的操作模式,首要可分为两类:
存储转发:交流机在转发之前必需领受整个帧,并进行错误校检,如无错误再将这一帧发往目的地址。帧经由过程交流机的转发时延随帧长度的分歧而转变。
纵贯式:交流机只要搜检到帧头中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就当即转发该帧,而无需期待帧全数的被领受,也一直行错误校验。因为以太网帧头的长度老是固定的,是以帧经由过程交流机的转发时延也连结不变。
2. H3C 网络架构
核心上各网段的地址为各断网关,下连pc记得设置好网关就行
3. 通信网络是如何组建的,具体的网络架构是怎样(从大的宏观方面讲,谢谢)
网络从大到小:
物联网------英特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电话网现在也已经融入到了物联网了,和英特网接轨了)
网络架构:(数据通信原理的角度)
现在基本都是基于AS的模式,即用户和服务器。即我们平时上网,我们的电脑就是客户机,比如你登陆到网络,那么网络那边就是服务器。网络通信是建立在分层的基础之上。
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有七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模型只是一个标准,现在比较流行的事TCP/IP模型:
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上面两个模型都有它的局限性,现在的网络可以划分出这样一个理想的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像集线器是工作在第一层,即物理层,网桥工作在第二层,交换机也是第二层,路由器是第三层,即网络层,而功能更强大的网关工作在这三层以上。
怎么说呢,网络是个很深的东西,不像单纯的硬件,或是软件,要想在网络通信方面有点建树,软件要会,硬件也要会,并且计算机网络也必须过关,这样才有可能学好网络。。。
4. 网络交换机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交换机的内部是由缓冲区、交换网络、交换表和交换机软件组成的。
缓冲区是用来缓存从端口输入的帧以便交换机处理。
交换表由两部分组成:目的地址(MAC)和输出端口号
5. 3级交换机与3层架构区别
楼主,你好
三层交换机通常指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
工作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
它缺少路由器或者防火墙的核心功能 NAT。
但是通常可以配置比如BGP MPLS IS-IS RIP OSPF EIGRP 等路由协议与其它设备交互路由条目
当然,三层可以选购支持NAT的板卡,不过没人这么干
三层架构通常指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接入负责设备接入、汇聚层负责流量清洗、策略应用、旁挂设备、核心层负责高速流量转发
————————————————————
补充一点,上面所说网络包括楼主所问大概率是传统企业网/园区网架构
过去由于交换机性能\架构所限制,通常接入、汇聚、核心层会很明显,各司其职,VRRP HSRP MSTP Port-channel等二\三层技术当时风头正劲
随着交换机性能大幅提升(40G、100G、400G接口,高背板、大带宽)
各种虚拟化(堆叠、集群、VPC、VDC、Vxlan)
业务需求(传统南北向流量、东西向流量)
三层架构越来越模糊,开始转向扁平化架构,越来越多都是Spine+leaf架构。
6. 交换机有几层啊每层分别有什么用
交换机一般分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具体作用如下:
1、二层交换机作用,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2、三层交换机作用,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象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网络设备都是对应工作在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一开放模型的一定层次上,工作的层次越高,说明其设备的技术性越高,性能也越好,档次也就越高。最简单的交换机就是工作在OSI的第二层上,而现在都已经发展到可以工作在第四层的交换机了。
在企业级的交换机方面,还有更多层次的交换机,如四层交换机、五层、六层、七层交换机,所面对的对象以及对应的OSI层不一样。
7. 交换机的种类
一,按照网络层次,可以分为“2类”
1、二层交换机
2、三层交换机
二、按照设备大小,可以分为“2类”
1、盒式交换机
2、框式交换机
三、按照管理方式,可以分为“2类”
1、可网管交换机
2、非网管交换机
四、按照转发速率,可以分为“4类”
1、百兆交换机
2、千兆交换机
3、万兆交换机
4、超万兆交换机
五、按照网络架构,可以分为“3类”
1、接入交换机
2、汇聚交换机
3、核心交换机
8. 传统网络架构包括哪些设备
传统网络架构包括中央处理器、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