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年来的网络用语如果做成合集,你最经常用的是哪些
我最常用的有以下这些:
一、躲猫猫
缘由:在某年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里发生了所谓“躲猫猫”事件,一名24岁的男子因盗伐林木被关入看守所后死去,警方称死者是在玩“躲猫猫”时眼部被蒙,不慎撞墙受伤而死亡的。最终侦查结果表明该男子系被“狱霸”殴打致死。此后,“躲猫猫”就有了多种新义:或隐瞒事实,或逃避监督,或暗箱操作。总之,不让人了解真情。
六、洪荒之力
缘由:热播剧《花千骨》“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被大家熟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期间,傅园慧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洪荒之力”一夜走红,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七、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因一组漫画而火,对应的还有“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
八、来了老弟
缘由:一位抖音上的烧烤摊大姐招呼熟客时的常用台词
Ⅱ 求记者采访时的用语
参考下面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引用下面的这则故事,说明采访时应注意的语言问题。
记者:总统阁下,您能就总攻的时间说点什么吗?
罗斯福:您能保守秘密吗?
记者:难道您不相信我吗?
罗斯福:我相信您。但是对于一位新闻记者来说,了解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又有什么意义呢?
罗斯福对于记者的提问。回答得既得体,又巧妙,充分展示了他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采访”和回答提问。
(一)明确目标
1.进一步了解采访的特点。
2.练习采访和答问。
(二)整体感知
1.怎样采访?
2.采访和答问的活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咸过程
1.学生自读[表达指导],回答下列问题:
(1)采访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接受采访?
明确(1)首先,要了解对方情况。其次,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应拟定采访提纲,确定采访内容。重点是设计要提出的问题。设计问题,要找准线索,由表及里,便于被采访者回答。最后,要注意采访的开场白,它往往决定着采访的进程与结束。要注意对象的年龄,性格,身份,爱好,目前正在做的、想的和正在追求的。同时应斟酌采访用语。采访用语的设计应遵循三条原则:①礼貌;②得体;③可控。
(2)首先,接受采访之前,应该大致了解采访者的意图,以便有所准备。其次,回答采访时要有所侧重。再次,回答的话不在多而在精。最后,谨慎选择用语。
2.做[口语练习]1
明确:采访失败的原因是:①时机不对;②问题过于直接;③采访过程中缺乏可控、调解手段。
3.做[口语练习]2
要求:任选一题;标明时间。
4.做[口语练习】3
5.从下列选题中任选一题,同学之间进行采访活动,要求到讲台表演。
①你认为中学生是否该有浪漫的感情经历?
②你和长辈之间能够进行顺畅沟通吗?
③你认为网络能代替书籍吗?
6.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分析、总结。
7.以学生为提问者,教师为答问者,进行一次师生间的对话活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借鉴实例],与自己的课堂活动对比,总结自己在提问或答问中的优点与不足。
Ⅲ 目前盛行的四大网络语及意思
网络流行语之一:“做人不能太CNN”。 在报道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美国CNN的新闻报道将一张反映拉萨街头多名暴徒袭击过往军车的照片剪裁为局部特写,故意淡化袭击者的暴力和群体色彩,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道歉。同期,CNN新闻主播卡弗蒂在北京奥运火炬在美传递期间发表侮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由此,网民们发起了“做人不能太CNN”的流行口头禅,“做人不能太CNN”一时风靡网络,甚者被网友编成RAP风格的歌谣。 网络流行语之二:“裸体做官” 该词当为新华网网友首创。以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的落马为例,将暗地圈钱给境外的妻儿,孤身一人在国内做官的贪官称为“裸体做官”者。这类贪官走的是“分步出逃法”:先以种种“合理的”名目,将妻子儿女弄出境外,然后暗渡陈仓,将巨额国有资产非法转移出境,贪官自己则暂时留在国内以掩人耳目,一旦有风吹草动,便迅速抽身外逃,溜之大吉。 网络流行语之三:“叉腰肌” 这个词的来源十分无厘头:足协主席谢亚龙在女足总结会上大批姑娘们没有斗志,没有技术后,认为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是“叉腰肌”,可姑娘们并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肌肉部位在哪里。但“叉腰肌”却从此一炮打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算是对不争气的中国足球及其管理者的嘲讽吧。谢亚龙也因发明“叉腰肌”而获得山寨版诺贝尔医学奖。 网络流行语之四:“囧” 2008年,一个古老而陌生的汉字因互联网而重生,这个字就是囧。依稀记得,该词被热炒源自于央视新大楼的征名,在“大裤衩”被多数人认为不雅后,“智窗”因为和“痔疮”谐音而遭网民恶搞,“囧大楼”则是一个相对形象而又不算恶俗的名称,“囧”字图案也因此流传于网络。与“囧”字几乎一道流行于网络的,还有“槑”(音同“梅”)字。意为两个“呆”字在一起,比呆更呆。 网络流行语之五:“山寨” 该词据说源于广东方言。通俗说即盗版、仿制等,最初以“山寨手机”之名闯入了我们的视野,其后,山寨家电,山寨明星,山寨建筑等衍生品层出不穷。近期被炒得最热的要数“山寨春晚”了,这台被命名为“中国山寨电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由中国山寨电视(简称“CCSTV”,应为虚拟的电视台)制作,明显是和央视春晚唱对台戏。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网络流行语之七:“范跑跑”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汶川大地震后,四川一所私立中学教师范美忠在博客中的这番震后“表白”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站在道德制高点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时评人郭松民,大骂范美忠无耻,甚至连“畜牲”、“杂种”这样的词都用上了,并多处表现出缺乏基本的涵养,而被网民称之为“郭跳跳”。 网络流行语之八:“打酱油” 本来用“孩子都会打酱油”是来说明自己的年龄不小了,但“打酱油”一词在2008年被热炒却和年龄无关。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记者对一位广州市民进行了采访,那位市民无意中的“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立即成为网络热词。后来,人们要想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谈论某事,或者表示自己和某事无关时,均使用“打酱油”代之,简单明了。 网络流行语之九:“我是北京派来的” 源自于10月底在深圳发生的“猥亵们”事件。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林嘉祥在那次涉嫌猥亵女童案中创造出“我是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你们算个屁”外,还有“看我怎么收拾你们”。随后这段视频在网络上曝光,“我是北京派来的”也一夜间飙红网络,成为丑恶嘴脸的官员狂妄嚣张的代名词。正如一位网民所说:“这件事虽然还没完,但是给人的启示是网民的良知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网络的力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网络流行语之十:很黄很暴力 此词是出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里。13岁女孩张殊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这句话掀起的“旋风”恐怕是央视所始料未及的。同时,它也将很X很XX这一句式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评论指出,当网络的“BT文化”发展到欺负一个才13岁的女孩时,这无疑值得深思。当 “网络暴力”这股邪火突破道德底线对现实生活进行“民间制裁”时,或许真的就该进行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