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绍一下计算机的摩尔定律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晶体管。
尽管这一定律后来成为里程碑似的东西,但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页码是114页。
摩尔最近说:"当时,你不会想把这种东西放入你的档案中的,我当时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精确。"
为什么是硅?
这是一个材料科学上奇迹。硅是是一种很好的半导体(它能够导电,但同时也可以控制的方式进行的),尽管收缩,硅的晶体结构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尔定律现在失效了吗?
没有,尽管很多分析师与企业的官员已经放言摩尔定律将过时,但它可能仍然发挥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实验室的 Stan Williams与Phil Kuekes认为,到2010年,晶体管的收缩将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厂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尔的科技战略部主任 Paolo Gargini则宣称,到2015年,制造商们才开始转向混合芯片(hybrid chips),比如结合了传统晶体管元素与新出现材料,比如纳米线的芯片。到 2020年,新型芯片才会完全投入使用。
从理论的角度讲,硅晶体管还能够继续缩小,直到4纳米级别生产工艺出现为止,时间可能在2023年左右。到那个时候,由于控制电流的晶体管门(transistor gate) 以及氧化栅极(gate oxide)距离将非常贴近,因此,将发生电子漂移现象(electrons drift)。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晶体管会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体管会由此无法控制电子的进出,从而无法制造出1和0出来。
(注:纳米是衡量芯片的体积单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目前的芯片一般使用90纳米工艺制造。)
如果失效会怎样?
很难讲。如果替代晶体管的材料永远找不到,摩尔定律便会失效。如果替代材料出现了,那么类似摩尔定律的规律将仍然出现。
最好的替代材料是什么?
天知道?碳纳米管,硅纳米线晶体管,分子开关(molecular crossbars),相态变化材料( phase change materials),自旋电子(spintronics)目前都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硅有局限性,但制造商与设计师们仍然喜欢这种材料。硅将继续出现在某些设备当中。
摩尔表示:"我认为,硅技术仍然是制造复杂微结构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谁提出了摩尔定律?
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Carver Mead也参与了摩尔定律的提出。摩尔表示,20年来,他对人们称他为摩尔定律创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英特尔的前官员David House曾经推断说,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番。实际上,芯片的性能每隔18个月翻番一次。摩尔强调说,他从;从来没有说过18个月。
摩尔定律不适合于硬盘驱动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设备之上。摩尔开玩笑的说:"摩尔定律已经被应用于任何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上面,我很高兴因此而获得好评。"
翻番有何用途?
晶体管数量翻倍带来的好处可以总结为:更快,更小,更便宜。根据摩尔定律,芯片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便是缩小晶体管的大小,然后让芯片能够容纳越多的晶体管。晶体管的增加可以让设计师为芯片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3D显卡,从而节约成本。
晶体管的增加也能够让设计师将精力放在依靠芯片的总体性能上。由于新旧芯片的体积一一样,因此新款芯片的成本与旧款芯片一样。
另外,小的晶体管意味着电子不需要传得过远,从而提升了芯片的性能。
摩尔定律如何影响实际产品?
摩尔定律让生产找到了提升其产品性能的途径。18年前,"华尔街"这部电影里面的麦克尔道格拉斯拿的手机象一块砖,而现在,晶体管数量的增加让多功能手机得以出现,电视,7百万象素照相机,MP3 音乐播放器都能够融于小小的一只手机当中。
功能更加强大,价格更加便宜的芯片让软件开发商们得以开发出既时通讯,3D游戏以及网页浏览器这样的东西。
技术难点在哪里?
将电流弄进晶体管相当困难,晶体管会发热,这是一个问题。一些晶体管结构,譬如氧化栅极,仅有几个原子那么薄,因此很容易漏电。
硅的出路在何方?
趋势是将硅应用到新地方。未来几年,各种才起步的公司希望在墙壁上,家具中甚至野生动物身上嵌入传感器。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s Chip)可以让医生用笔记本电脑获知许多病人的身体状况。
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仅有几个行业会受此影响。汽车制造商们已经表示将会改造汽车内部的茶托(cup holders )以及汽车的外形,因为汽车的引擎不会朝令夕改。
摩尔定律对于经济健康吗?
是也不是。专门衡量摩尔定律的一个规则叫做Rock定律。Rock定律说,芯片工厂的组装成本每四年会翻番。现在,新的组装工厂会耗资数十亿美元。出于成本原因,绝大多数的芯片公司现在并不拥有组装工厂。
华尔街的分析师,未来学家,甚至芯片企业的官员一直在表示,高昂的成本将终结或者减弱摩尔定律的使用。
摩尔还做了哪些别的预测?
摩尔还是预测过家用电脑以及电子表。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电子学杂志的,摩尔还预测了"奥弗辛斯基效应应用电子标准内存"(Ovonics Unified Memory)。
并不是摩尔说的每样东西都变为了现实。他曾经预测说,现在的晶圆(wafers)直径会达到56英寸,现在的晶圆直径已经突破了12英寸。
参考资料:http://huishushudema.blogchina.com/
⑵ IT产业中的摩尔定律是什么
IT产业第一定律:摩尔定理
</FONT>
1965年4月,美国《Electronics(电子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并不起眼的文章,文章提出“当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目上升时,单位成本就会下降”的规律,并预言微处理器芯片的电路密度每隔一年将翻番。文章作者戈登·摩尔(Gordon E. Moore)当时任Fairchild半导体公司研发部主任。摩尔做梦也不会想到三年后,由他合作创办的英特尔(Intel)公司会成为世界的顶级企业,而那则名不见经传的预言也逐步演化为一则业界公认的定律,领跑全球计算机业发展四十年。
从概念到理论
1929年,戈登·摩尔出生于美国的一个临海小镇。出于对化学的喜爱,踏上求学之路后摩尔一口气拿下了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56年,摩尔进入肖克利实验室,开始了向计算机领域的转型。摩尔性情沉着平静,思路活跃敏捷,对于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总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进入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展刚刚迈出蹒跚的脚步。1965年的一天,摩尔无意中拿出尺子画了张草图,他突然发现,如果纵轴代表芯片的增长情况,横轴为时间,那么画出的曲线会延伸呈现很有规律的几何增长。由此,摩尔做出一个大胆的预言:“当电路所包含的元件数目上升时,单位成本就会下降。到1975年,在单块硅芯片上面会被塞进去6.5万个元器件。”而在当时,同样大小的一块芯片只能容纳60个元件。摩尔的发现发表在当年第35期《电子》杂志上,文章强调:工艺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性能保持几何级数增长,这种增长非常有规律,微处理器芯片的电路密度以及它潜在的计算能力每隔一年会翻番。
1971年,英特尔公司生产出第一个芯片4004,内含2300个晶体管,其后英特尔8080接踵而来,其内部集成晶体管个数翻了一番,达到5000个。不过,这与摩尔最初的预言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保证计算的精确性,1975年摩尔对这一规律进行了修正,将翻番的时间从一年调整为两年。其后这一时间又被调整为两者的平均值:18个月。
摩尔发现的规律像一个神奇的咒语,被其后数十年芯片发展的实际情况所验证,人们称它为信息产业中的“摩尔定律”。 英特尔也在“摩尔定律”为中心的研发方向下,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
挑战极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理乍得·费曼却提出一个另类的想法:如果我们从米出发,向微观世界挺进,人类的工程完全可以向下延伸九个量级,即纳米。
摩尔定律下的集成电路世界其实就是人们向微观世界发起挑战的尝试。根据这一定律计算,到2010年,一个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将超过十亿个。为了在单位面积的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元件,就要求不断地提高微加工的技术。除了不断减小元器件尺寸,还必须通过线路设计来解决增加功能、减少功耗与散热的问题。
由于制造晶体管使用的材料(金属氧化物、硅、金属电极)自身的物理特性,决定了这种形式的晶体管的尺寸下限,因此随着Intel一轮又一轮的新主频CPU问世,这种结构的尺度潜力也即将被压榨干净。除了开发出新型材料,CPU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从早期的0.35微米,逐步升级为0.28微米、0.18微米、0.13微米再到现在的90纳米,以及未来的65纳米。根据最新的资料,将于2005年底量产的英特尔“安腾”系列“Montecito”处理器,其内部将集成17亿个晶体管。
摩尔定律是否会遭遇技术极限?有专家预测当制造芯片的技术达到线宽30纳米时,现有技术可能难以继续发展。然而,取代目前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纳米技术至今仍未发展成熟,这将预示着摩尔定律的终结。
摩尔定律一直直接主导了PC的升级换代,也间接主导整个IT产业的升级换代。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以“摩尔定理”为核心,速度至上、主频为王的时代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电脑虎)
摩尔定理的创始人——戈登·摩尔
摩尔定理一直以来主导着行业的发展
⑶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摩尔定律,芯片的运算速度每多少个月翻一番
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
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3)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摩尔定律芯片的运行扩展阅读
摩尔定律的发展历程:1965年4月19日,《电子学》杂志(Electronics Magazine)第114页发表了摩尔撰写的文章〈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文中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
1975年,摩尔在IEEE国际电子组件大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而普遍流行的说法是每18个月增加一倍。但1997年9月,摩尔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增加一倍,而且SEMATECH路线图跟随24个月的周期。
⑷ 摩尔定律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晶体管。
尽管这一定律后来成为里程碑似的东西,但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页码是114页。
摩尔最近说:"当时,你不会想把这种东西放入你的档案中的,我当时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精确。"
为什么是硅?
这是一个材料科学上奇迹。硅是是一种很好的半导体(它能够导电,但同时也可以控制的方式进行的),尽管收缩,硅的晶体结构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尔定律现在失效了吗?
没有,尽管很多分析师与企业的官员已经放言摩尔定律将过时,但它可能仍然发挥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实验室的 Stan Williams与Phil Kuekes认为,到2010年,晶体管的收缩将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厂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尔的科技战略部主任 Paolo Gargini则宣称,到2015年,制造商们才开始转向混合芯片(hybrid chips),比如结合了传统晶体管元素与新出现材料,比如纳米线的芯片。到 2020年,新型芯片才会完全投入使用。
从理论的角度讲,硅晶体管还能够继续缩小,直到4纳米级别生产工艺出现为止,时间可能在2023年左右。到那个时候,由于控制电流的晶体管门(transistor gate) 以及氧化栅极(gate oxide)距离将非常贴近,因此,将发生电子漂移现象(electrons drift)。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晶体管会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体管会由此无法控制电子的进出,从而无法制造出1和0出来。
(注:纳米是衡量芯片的体积单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目前的芯片一般使用90纳米工艺制造。)
如果失效会怎样?
很难讲。如果替代晶体管的材料永远找不到,摩尔定律便会失效。如果替代材料出现了,那么类似摩尔定律的规律将仍然出现。
最好的替代材料是什么?
天知道?碳纳米管,硅纳米线晶体管,分子开关(molecular crossbars),相态变化材料( phase change materials),自旋电子(spintronics)目前都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硅有局限性,但制造商与设计师们仍然喜欢这种材料。硅将继续出现在某些设备当中。
摩尔表示:"我认为,硅技术仍然是制造复杂微结构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谁提出了摩尔定律?
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Carver Mead也参与了摩尔定律的提出。摩尔表示,20年来,他对人们称他为摩尔定律创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英特尔的前官员David House曾经推断说,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番。实际上,芯片的性能每隔18个月翻番一次。摩尔强调说,他从;从来没有说过18个月。
摩尔定律不适合于硬盘驱动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设备之上。摩尔开玩笑的说:"摩尔定律已经被应用于任何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上面,我很高兴因此而获得好评。"
翻番有何用途?
晶体管数量翻倍带来的好处可以总结为:更快,更小,更便宜。根据摩尔定律,芯片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便是缩小晶体管的大小,然后让芯片能够容纳越多的晶体管。晶体管的增加可以让设计师为芯片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3D显卡,从而节约成本。
晶体管的增加也能够让设计师将精力放在依靠芯片的总体性能上。由于新旧芯片的体积一一样,因此新款芯片的成本与旧款芯片一样。
另外,小的晶体管意味着电子不需要传得过远,从而提升了芯片的性能。
摩尔定律如何影响实际产品?
摩尔定律让生产找到了提升其产品性能的途径。18年前,"华尔街"这部电影里面的麦克尔道格拉斯拿的手机象一块砖,而现在,晶体管数量的增加让多功能手机得以出现,电视,7百万象素照相机,MP3 音乐播放器都能够融于小小的一只手机当中。
功能更加强大,价格更加便宜的芯片让软件开发商们得以开发出既时通讯,3D游戏以及网页浏览器这样的东西。
技术难点在哪里?
将电流弄进晶体管相当困难,晶体管会发热,这是一个问题。一些晶体管结构,譬如氧化栅极,仅有几个原子那么薄,因此很容易漏电。
硅的出路在何方?
趋势是将硅应用到新地方。未来几年,各种才起步的公司希望在墙壁上,家具中甚至野生动物身上嵌入传感器。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s Chip)可以让医生用笔记本电脑获知许多病人的身体状况。
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仅有几个行业会受此影响。汽车制造商们已经表示将会改造汽车内部的茶托(cup holders )以及汽车的外形,因为汽车的引擎不会朝令夕改。
摩尔定律对于经济健康吗?
是也不是。专门衡量摩尔定律的一个规则叫做Rock定律。Rock定律说,芯片工厂的组装成本每四年会翻番。现在,新的组装工厂会耗资数十亿美元。出于成本原因,绝大多数的芯片公司现在并不拥有组装工厂。
华尔街的分析师,未来学家,甚至芯片企业的官员一直在表示,高昂的成本将终结或者减弱摩尔定律的使用。
摩尔还做了哪些别的预测?
摩尔还是预测过家用电脑以及电子表。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电子学杂志的,摩尔还预测了"奥弗辛斯基效应应用电子标准内存"(Ovonics Unified Memory)。
并不是摩尔说的每样东西都变为了现实。他曾经预测说,现在的晶圆(wafers)直径会达到56英寸,现在的晶圆直径已经突破了12英寸。
麦特卡夫定律
以太网的发明人鲍勃·麦特卡夫告诉我们: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 N 个联结能创造 N2 的效益。如果将机器联成一个网络,在网络上,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所有其他人的内容。
⑸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摩尔定律,芯片的运算速度每多少个月翻一番
这个说的是计算机芯片发展的趋势,而不是指一个芯片会在出厂后有什么变化
请参考一下资料
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moore)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moore的观察资料,就是现在所谓的moore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和磁盘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26年的时间里,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3200多倍,从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个增加到奔腾ii处理器的750万个。
由于高纯硅的独特性,集成度越高,晶体管的价格越便宜,这样也就引出了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个晶体管要10美元左右,但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直小到一根头发丝上可以放1000个晶体管时,每个晶体管的价格只有千分之一美分。据有关统计,按运算10万次乘法的价格算,ibm704电脑为1美元,ibm709降到20美分,而60年代中期ibm耗资50亿研制的ibm360系统电脑已变为3.5美分。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⑹ IT行业有个摩尔定律,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晶体管。
尽管这一定律后来成为里程碑似的东西,但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页码是114页。
摩尔最近说:“当时,你不会想把这种东西放入你的档案中的,我当时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精确。”
@@@@@@@@@@@@@@@@@@@@@@@@
今年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着名的“摩尔定律”40周年。40年中,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化趋势一如摩尔的预测,推动了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给千家万户的生活带来变化。
1965年4月,当时还是仙童公司电子工程师的摩尔在《电子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翻一番。1975年他又提出修正说,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每两年翻一番。
当时,集成电路问世才6年。摩尔的实验室也只能将50只晶体管和电阻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摩尔当时的预测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此后也不断有技术专家认为芯片集成的速度“已经到顶”。但事实证明,摩尔的预言是准确的。尽管这一技术进步的周期已经从最初预测的12个月延长到如今的近18个月,但“摩尔定律”依然有效。目前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已含有17亿个晶体管。
“摩尔定律”归纳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这40年里,计算机从神秘不可近的庞然大物变成多数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术由实验室进入无数个普通家庭,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起来,多媒体视听设备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
这一切背后的动力都是半导体芯片。如果按照旧有方式将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分别安装在电路板上,那么不仅个人电脑和移动通信不会出现,基因组研究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等新科技更不可能问世。
“摩尔定律”还带动了芯片产业白热化的竞争。在纪念这一定律发表40周年之时,作为英特尔公司名誉主席的摩尔说:“如果你期望在半导体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你无法承担落后于摩尔定律的后果。”从昔日的仙童公司到今天的英特尔、摩托罗拉、先进微设备公司等,半导体产业围绕“摩尔定律”的竞争像大浪淘沙一样激烈。
毫无疑问,“摩尔定律”对整个世界意义深远。在回顾40年来半导体芯片业的进展并展望其未来时,信息技术专家们说,在今后几年里,“摩尔定律”可能还会适用。但随着晶体管电路逐渐接近性能极限,这一定律终将走到尽头。“摩尔定律”何时失效?专家们对此众说纷纭。
美国惠普实验室研究人员斯坦·威廉姆斯说,到2010年左右,半导体晶体管可能出现问题,芯片厂商必须考虑替代产品。英特尔公司技术战略部主任保罗·加吉尼则认为,2015年左右,部分采用了纳米导线等技术的“混合型”晶体管将投入生产,5年内取代半导体晶体管。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半导体晶体管可以继续发展,直到其尺寸的极限——4到6纳米之间,那可能是2023年的事情。
专家们预言,随着半导体晶体管的尺寸接近纳米级,不仅芯片发热等副作用逐渐显现,电子的运行也难以控制,半导体晶体管将不再可靠。“摩尔定律”肯定不会在下一个40年继续有效。不过,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等新进展已经出现,有望应用到未来的芯片中。到那时,即使“摩尔定律”寿终正寝,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变慢。
⑺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摩尔定律每48个月一番是
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7)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摩尔定律芯片的运行扩展阅读: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⑻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摩尔定律是什么
摩尔定律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准备一个关于计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他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在他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
“摩尔定律”意义
在摩尔定律应用的40多年里,计算机从神秘不可近的庞然大物变成多数人都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术由实验室进入无数个普通家庭,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起来,多媒体视听设备丰富着每个人的生活。
从技术的角度看,随着硅片上线路密度的增加,其复杂性和差错率也将呈指数增长,同时也使全面而彻底的芯片测试几乎成为不可能。一旦芯片上线条的宽度达到纳米(10^-9米)数量级时,相当于只有几个分子的大小,这种情况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致使采用现行工艺的半导体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摩尔定律也就要走到尽头。
⑼ 计算机摩尔定律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1965年4月19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应这家杂志的要求对未来十年间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言。据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积仅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单块硅芯片上,将有可能密集65000个元件。他是根据器件的复杂性(电路密度提高而价格降低)和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作出这一推断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最低元件价格下的复杂性每年大约增加一倍。可以确信,短期内这一增长率会继续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话。而在更长时期内的增长率应是略有波动,尽管役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一增长率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维持为一个常数。"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摩尔定律"的最初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