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1 03:57:12

A.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教育已经在高职院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必然的教育趋势,大多数高职院校牢牢把握这样的教育机会,并投入足量的资金建立了以校园信息化网络为中心及设施齐全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办学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着方向不明确,认识不明了以及解决方法不利等诸多原因,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一问题,并就现在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早在一九九三年九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的提出了“信息化高速公路”这一教育建设方案,主要是以网络的发展为中心点综合系统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发展与应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中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途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多媒体为媒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主要表现在学习自主性,资源广泛性,教材信息化以及环境虚拟性等。信息化教育核心思想是培养实践性高素质人才,教育信息化建设既是一种教育观念也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一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现状

我国纲要中有明确的提出过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具有着革命发展性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并且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成为我国教育的整体战略中,提前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此后的十年,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各乡镇各学校的教育中。在高职院校中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是高职院校完成突破性发展的有效方式。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信息建设转变时期,正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所以,就我国未来的发展而言,在高职院校中建设教育信息化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建设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并为我国培养出一系列技术性人才。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而言,主要存在的现状表现在两方面:
(一)在高职院校中信息化建设理念落后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跟不上当地经济服务的发展目标。就整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理念比较落后,与此同时还会有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建设性认识不明确,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在高职院校建设教育信息化教学在培养技术性人才上起到举无轻重的作用,并且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造成了信息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较慢,并且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体系的认识不足,最终造成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中建设较为迟缓,造成校园信息整合及校园信息网络平台等不利的影响。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认识和理解,缺少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已往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应用较少,严重阻碍了教育新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的广泛引用,制约了高职院校突破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并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在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发挥。
(二)在高职院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需要

国家教育部在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试点,强有力的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建设的广泛应用,但是同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投入相比,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连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就整体的教育发展而言没有充分的体现出信息化教育的应用价值。在骨干类院校和示范类院校建设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对信息化教育提出完整的要求和规划,这就不能和我国的地区与国家的教育水平保持相同,在政策层面不能充分展现出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和当地服务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不足,学校与地区之间信息化建设的差别之大,影响了高职院校对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未来发展前景

我国长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纲要中有提出不断大力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有着战略性的位置,结合当前我国在高职院校中建设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优异成绩,主要提出以下几点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未来发展前景的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发展比较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少一定的经验,会很容易的接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方面具有较为独特之处,这主要体现在既不和中职院校相同,也不和普通高等院校相同。所以,教育信息化在高等院校中一定要立足于实际,在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时一定要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做好充分的考虑,并且积极的采用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将教育信息化教学和技术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推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教育改革。
(二)政府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

2010年度我国教育部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推进良好的教育资源共享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的发展主要靠信息技术起革命性作用,要高度重视。坚持不懈的较快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推进教学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应用过程当中,我们要利用商业运营体制强有力的发挥当地经济的导向作用,做好信息化建设应当有以下几个目标。

一是在高职院校中建设网络信息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二是建设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应用型学习平台;三是建立以VPN为网络基础方式平台,进一步实现高师院校网络社会性服务功能,达到信息化资源共享的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的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学,教学成就展示以及校企合作实例等一系列资源信息共享,不断打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公共服务性学习体系。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引入商业性运行体制

随着我国紧急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教育模式,并需要完善的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在学院各个领导带领下实现了以教学服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和多媒体软件开发商两者共同实现信息化校园学习平台先进设施的维护和运营,建设一个以高效,优质和持久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校园运行体制。为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不受空间限制并且每一个人都可参与的高素质学习服务,并为服务于终身热爱学习和全民学习的技术型和学习型社会人才做贡献。
(四)在高职院校完善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

完善地方,国家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贯穿于整个校园管理结构,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明确我国政府在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的方法,建立部门参与,政府领导责任分明以及分工合理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体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正式的纳入我国地方和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中去。争取有关部门在资金,技术以及项目方面上给予大量的鼓励和支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成立了专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的专项统筹规划评估与管理。依靠上级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和研究机构等开展课程人员开发和培训等技术性服务。
(五)在高职院校课程中建立教学资源库

以我国教育部中教育资源建设的规范为主要根据,以多媒体,仿真教室,计算机网络课程,公共资源,数字图书馆以及专业性文献资源为核心,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综合性文献资源系统的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从内容上和传统的教学资源向知识管理转型,从结构角度上从松散的资源型素材向结构性资源素材转化,从形态上而言从静止的技术性资源转向动态性资源,在资源管理方面由单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向知识资源管理转变,不断实现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多样性,开放性,标准性。构建专业性教学课程,公共性教学课程等不同种类齐全的信息化资源数据库,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性学习的需求。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提高,教育信息化检核在高职院校中起到了突飞猛进的作用,并且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我们应该积极不断的探索和具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以更快和更好的推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性教育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对高职院校建设教育信息化有较多的研究,并已有一部分研究取得优异的成绩。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要想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育质量,就一定要不断的推进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坚持不懈地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多媒体信息化网络数字教学,切合实际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高职院校中建设教育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才会进一步的提高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B. 我国近五年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政策、计划和推行的大的工程

如果你指的是“十一五”,国家主要提出了“校校通”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教育资源建设等。
如果你指的是“十二五”,可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首次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具体内容如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 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C. 秦勇的学术简介

十多年来工作在高校教学科研一线。先后讲授了《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技术基础及专业课程,带领计算中心教师在历年广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曾获学校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奖、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达标奖、学校教学成果一、三等奖。指导学生获2007年省“挑战杯”二等奖。先后指导了五届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路与系统等专业硕士研究生7人,在北京、深圳、广州、珠海等地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就业。 主要致力于计算机网络中负载平衡理论与实现技术。光互连OTIS网络负载平衡理论、算法和调度。QosR优化中的MCP等问题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1项国家863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或主要承担完成了茂名、佛山、惠州、珠海等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等多项纵向横向课题29项,研究经费270多万元,连续获得学校“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科研项目通过省级和地厅级鉴定各1项;获茂名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近年来,在计算机学报、Discrete Mathematic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相关国际会议、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刊物发表论文65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EI索引收录17篇、ISTP收录1篇。组建计算机网络学术团队,通过团队建设和成员的培养,团队多名青年职工获得广东省高校“千百十”校级资格,多人晋升职称并已具有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先后主持学校办公教学区校园网工程、学生宿舍1-4区宽带网工程、教工宿舍宽带网工程、广东教科网茂名地区汇接中心接入工程等大型网络工程的设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持完成了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业性投入。2003年以来,主持大规模社会化融资到位1170万元,为学校节约了高额建设费。抓好教育网茂名地区汇接中心建设,现已有高州师范、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茂名电大等校接入汇接中心,联网中小学600多所。开发和主持开发面向本科教学的管理、教学、资源、服务四大平台58个MIS系统,制作引进维护了一大批教学资源,初步实现了教学过程和环节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资源库建设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网络辅助教学手段支持,校园网观测点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组织建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平台,先后组织参与开发了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等20多个网站,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取得成果。

D.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黑板和大屏幕投影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能够正确处理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多媒体设备的提供仅用来辅助教学,不能过于依赖。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案例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学生从被动地“听”到“看”到积极思维的运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老师研究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改变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联机大屏幕投影仪进行直观教学的课程,引进和制作与之相配套的CAI课件、电子教案,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研究多媒体教学弊端并提出克服办法,形成公共的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设和完善网络课件;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只有丰富、优化的教学资源,才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与学的需求;鼓励和培养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实施“双语教学”。

E. 如何实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二)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三)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四)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五)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不能设计的,而其它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设计。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1、学习活动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认识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2、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3、媒体传递的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以上将教学设计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当前,在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通,建设了教学资源库,还建设了不少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室,这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搭建平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将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目前应用的有三种: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制作CAI教学课件,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指的媒体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学生接受来自教师、计算机和各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为知识。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来激发。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网条件的地方,利用联网的计算机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只是间接地辅导学生。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才可能取得学习效果。否则,只是盲目的浏览学习,其效果甚微。(三)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及资源库支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进行网上或面对面的指导,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或者自愿结合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许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资金与技术等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明显不足,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应用和有机的结合。通过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每种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将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设计创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地说,信息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该树立三个全新的观念:一是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二是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三是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根本转变。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据调查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这与我们真正意义上要达到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须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质的习跃。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会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1、教学形式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学生论坛。2、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互动协作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构成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可将音像教材、基于网络特性的CAI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供学生自学。这样,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知识。4、教师作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F. 谈谈目前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未来的展望

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滞后、网络教学资源质量不高、网络教学手段不完善、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价不力

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滞后: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教学的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带宽和传输质量仍然是影响网络教育的瓶颈。

2、网络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教师对网络教育的特点缺乏研究,同时缺少足够的技术培训,没有很好地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如数据库技术、课件制作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教师只是简单地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素材、教案、习题及相关辅助材料,造成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内容更新速度慢、自主学习的资源不足等问题。

3、网络教学手段不完善:完善的网络教学手段是保证网络教学质量的基础,虽然视频广播、网页发布、视频会议和BBS以及同步交流与异步交流技术日趋完善,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交流,仍然存在技术和现实的障碍。我国许多学校的网络课件就是把老师的教案电子化后传输给学生,在一定意义上只能说是一种新的函授和电大。

4、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价不力:传统的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的,评价的内容以课本书面知识为主,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主体过于集中。

网络教育未来的展望:

1、制作相关网络教育的法令法规,提供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网络教育的各级教学单位,规定其权利、责任、义务,对其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网络技术标准、质量监控和评价机构,为保证网络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跟踪国际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技术标准,最终形成有本国特色的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并形成一支信息化教育标准研究队伍。

3、推广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完善一致性测试体系。提高开发者应用行业协会提供的适当工具进行产品自律测试的意识,同时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测试中心、标准认证中心和仲裁中心的职能和技术,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广产品标准化的权威测试。

G. 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

关于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及分类:

1、意义:随着Internet 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的飞速前进。学校资源的建设,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搭起了有利的平台,然而,学校网络资源库具有因特网上资源库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是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商品化的资源库无法提供学校个性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在校园网中自建资源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对学校更快的发展搭建了有利平台。

2、分类: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2)试题库

(3)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4)教学案例

(5)文献资料,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6)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7)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8)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些门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资源库资料的来源途径

在资源库建设本着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建设共享的网络资源群,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加强资源建设应用研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

1、网上整合,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资源导入资源库比较方便。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2、自创特色。自建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因特网、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及自己设计制作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

(1)各类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

(2)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3)教育软件主要分成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管理软件两大类,对于其中的一些资料性软件可以将他们的教育资料导入资源库。

(4)教学资源库建设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

(5)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经验更贴近于资源库使用者的需求,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源泉。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包括教师的亮点展示材料、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学生中的小发明小论文等上传资源库中,使师生通过网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学校本着“博采众长”的态度,采取多种途径为教师们获取资源创造条件。

3、外部采购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可以根据学科和教育的需要,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材料购买,充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包括配套教案、试题、光盘、课件、素材、影音、教育资料等。这些资料经过有经验的教师加工整理对教育教学具有实用价值,这种材料包括学校购买和教师个人购买。

教育资源库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丰富的资源不可能一步到位,学校要经常用优秀教师的教案、课堂实录、优秀课件、优秀学生的成果、Internet上的相关内容更新、充实教育资源库。

学校资源库建设的要求:

教育教学资料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按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进行整理归纳,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集合。我们从公开发行的素材库光盘和Internet教育资源站点中,筛选、整理出教学中需要的素材,直接将他们收集到素材资源库。通过一些软件处理,把现成的教学软件、数字视频等光盘材料中有用的部分,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部件,收集到素材资源库。

1.媒体素材的要求:

⑴ 文本素材要求:由于汉字采用的是GB码统一编码和存储,存储格式一般为TXT、Word、WPS等。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把教育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

⑵ 图形、图像的要求: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少于256色,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dpi。图片的数字化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

⑶ 音频素材的要求:数字化音频的采集频率不低于11KHZ,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

⑷ 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rm、wm、asf)。

⑸ 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2.试题库要求

试题库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并具备对试题的查询、单个录入、批量录入、删除、修改、组卷、统计分析、自动属性值校正等功能。

3.课件、网络课件的要求: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具备课件产生的评估数据机制,保证不同的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单机上运行的课件,能够运行于win9x以上的版本。对于一些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能够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访问,与浏览器运行的硬件平台无关。课件运行没有故障。

4.教学案例的要求:案例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由学校信息技术组按要求统一制作成模板,各任课教师直接导入即可。

5.文献资料要求:应符合文本素材最低的技术要求。

6.常见问题解答要求:问题解答中的有关媒体素材,符合媒体素材库的要求。问题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实际参考价值,包括问题的正文、问题的解答、参考资料和关键词等内容。

7、网络课程的要求:与网上的课程链接应正确,且能与网上的课程能进行同步的更新。

加强对学校资源库的管理。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自身的性质,资源库不是资源的简单集合,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更好的为教学、为开展德育教育奠定基础,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学校网络管理教师的技术才能,不断对学校的资源库进行维护和更新,使资源种类齐全、科学。包括:

⑴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模块的操作对象是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在进行操作时要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模块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

资源上载:允许在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单个或多个资源的上载。

资源下载:注册用户可以下载免费的资源。

资源审核:审核管理员主要负责对教师上载的资源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发布该资源。

资源查询:用户根据查询条件,输入关键字查询相应的资源。

资源删除:资源审核员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删除不符合标准和过期的资源。

资源使用率的统计分析:对各种资源浏览和下载次数的统计,对此资源可进行评星,提高权限进行奖励。

⑵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及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应具备的功能有:

资源库系统的初始化:属性、参数数据入库

访问控制:对访问本资源库系统的用户数量的控制,可采取限定IP或限定访问流量的方法。

安全控制:使用防火墙等措施以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蚀和黑客的攻击。

⑶ 用户管理。

教育资源库有其特定的用户群,其中应为不同用户赋予各自的权限,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的质量。一般可以包括:系统管理员、资源审核员、教师、学生和游客(未注册用户),如有特殊的需求,还可视具体情况而变动。其权限设置如下:

系统管理员应对数据库系统有完整的控制权,允许他以浏览器方式通过Internet实施管理和维护,掌握所有用户的情况,并具有初始化资源库系统和审核注册用户的权限。

资源审核员:根据管理员分配的权限,主要负责对相应学科下的资源进行审核和管理。

教师:主要负责对某一特定学科的资源进行管理,包括浏览、查询、使用和上载和审核该学科的资源。

学生:可以浏览、查询、上载和下载资源库中的资源。

游客:可以浏览、查询和上载资源。

校园资源库建设的过程及步骤

准备阶段

成立校园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

按学科分类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素材收集小组

对素材收集小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明确目的及掌握正确的收集方法

初步制定资源库建设应用制度

实施阶段

(1)在学校进行初步实验。素材收集小组按要求搜集、整理,建立各学科的资源库,定时上传至学校资源库,审核后正式入库,随时做好记录。

(2)初步建立一套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应用资源库的评估方案。

(3)完善丰富资源库,形成一套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资源库。建立一个用于拓展资源库的“各教育站点链接的网页及用于意见反馈、经验交流”的论坛。

(4)加强教师培训,在校园网的应用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丰富自己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兴趣浏览网上资源,提高教师的以下基本技能:①上网搜集下载教学资源能力。②自制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简单课件的能力。③校内资源库上传、下载操作技能。

(5)建立考核机制,将教师对校园网的使用列入教师日常考核,从而鼓励教师使用资源库,对使用好的老师进行奖励。

充分发挥资源库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利用资源库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①完善教师的培养体系,由资源库技术教师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帮助教师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网络资源知识,掌握有关操作方法。

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性。由于资源库内容全面,素材丰富,具有各学科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包括不同级别、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先进教学实践经验,启发教师教学的新思路,充实丰富的教学素材,培养教师创新素质。

③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树立典型。把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上传到资源库中,使每位教师及时地学习到别人的教学经验,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信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④利用网络资源冲浪,汲取精华实行改革创新。现在我校基本上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计算机网络终端,使网络无处不有,教师可以自由在网上冲浪,在网上自由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汲取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每位教师在注册后可以进入学校的论坛发表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⑤组织教师开展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开展评优课比赛,考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资源库中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课件、案例、试题试卷等,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为教学工作的堂堂清、日日清创造时间保障,以达到周周清、月月清,完成好教师的教学工作

2、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⑴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教育需要改革,网络改变教育。网络不仅正在改变我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也进一步拓宽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渠道。我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德育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

① 发挥资源库的资源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在资源库中将开设“学生之声”、“名师指点”、 “咨询服务”、“校园生活”、“请您留言”、“观摩鉴赏”、“活动天地” “家庭教育”、“班主任”、“我的博客”等许多栏目,鼓励学生道出自己的迷茫与困惑。学校领导和老师在网上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解答学生和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和家长也可在网上与学校领导、老师就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架在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发挥着其特有的德育功能。在网上“活动天地”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观看爱国影片、欣赏健康歌曲、读书教育征文、交流活动后的感想、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等。从而营造网上主流文化,引导网络文化发展。

②利用资源库资源,强化班集体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根据学校资源库资源开展的德育活动,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高度的资源共享,可以迅速从网上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快速的信息传播,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掌握教育动态。更有力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浏览和运用资源库种资源的方法,组织学生根据这些资源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以此来提高班集体的向心力;利用网上查阅资料、提取整理等,用power point制作成了幻灯片,开展生动活泼的小学生生活指导课和主题队活动;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方便自己和同学或老师的交流。

⑵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主任培训

①班主任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博采众长,使每位班主任教师及时地学习到别人的教育经验,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德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②学校及时将一些班主任的优秀教育案例、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等传输给每位班主任。

③班主任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来开展班级活动。如:观摩他人的小学生生活指导课、下载一些德育课件等。

④班主任在获取他人信息的同时,可以在网上交流自己的教育经验,起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作用。

⑶充分利于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我们在网上为家长们提供学校的最新动态、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让家长们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交流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一些表现,解答家长教育孩子的疑问和困惑。

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为学生开设心理知识论坛,为学生排忧解惑,突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①帮助学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又难于启齿的心理问题,通过网络咨询解答,使学生乐于接受。

②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解析一些生活案例。

③为学生提供简单易懂的青春期健康知识,帮助其健康成长。

H. 如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运用技术

时代在变迁,也使得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也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重视着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也必将会加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作用。校园网内蕴含着大量的网络资源,且每位在校同学都可以免费使用或者是以较低的费用进行使用,因而还是比较经济的。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会使得整合更加的方便、可靠、经济和实用。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网络是传递信息的一种主要技术,信息技术对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给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契机。从上世纪80 年代起,广大教师们已经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此外,人们也越来越注
意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绝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更是对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带来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的客观需要性也使得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新的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式等都必须要将信息技术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给考虑进去。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使得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以及目标等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改变将会反映在组织形式、教育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专业设置等方方面面,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及实际意义
“整合”的含义不是简单的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叠加。实际上,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的真正含义就是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以便能够以更高的质量来完成相应的课程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成分。为了更好的进行整合,教师在备课时要在明白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找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就目前形势来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存在着三个问题:其一,老师的计算机水平还不够高,更别说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了;其二,还未找到通过计算机来举办课程整合活动的途径;其三,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且老师也缺乏适当的工具型软件。
为应对上述几个问题,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为了提高老师们的计算机水平,可以在全校老师中展开计算机培训课程,提高老师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的水平;
②结合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学校应当要积极建立好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以便为老师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为了建立好资源库,应当首先要进行素材收集,由于每门课程的素材不一样,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将所收集到的素材依据课程性质进行分类,最后就可以建立教学资源库了。为建好资源库,应当遵循几个原则:其一,建立资源库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所以必须要保证资源库不与教学目的相悖;其二,资源库必须要实用,并且适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其三,所建立的资源库必须要及时的更新,人对知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因此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资源库,以便满足全校师生的需求;其四,要对资源库进行管理,否则资源利用率会很低,甚至可能会导致教
学资源的损毁和流失。
四、校园网的优越性及如何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校园网是指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因此,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此外,在校园网上还可以运行多媒体教室的软件开发平台、教室的备课系统、教学资料库和考试资料库等。因此,校园网内蕴含了丰富的
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
1. 通过校园网的资源共享这一基本功能为课程的整合提供技术上的支撑校园网上有很多的教学资源库,而这些库里的丰富的信
息资源是可以被全校的老师所利用的。为了使这些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要做到能够使所有的老师们都能够共享这些信息资源,从而可使校园网上的资源能够分工协作。有两种共享模式可供选择:
①类别型共享模式
因为信息的文件类型、目标形式、运行平台和创作方式等不尽相同,使得不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以将数据库中不同的信息资源按照其所具有的不同的特征分类别进行处理,即把不同的信息资源以文件的形式放到不同的子目录中去,这样做也方便用户搜索某一特定类别的信息资源。
②双库并存共享模式
这一共享模式是针对前一种共享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出的。类别型共享模式的精髓就是对信息进行归类并按类别存储下来,但实际中的信息资源是很多的,因此仅按照类别进行搜索是很费事的。采用应用和类别双库并存的共享方式就可以弥补类别型共享模式的不足。此种共享模式的主要思想就是在建立信息资源库时,同时建立应用和类别这两个数据库。
2. 通过校园网开发积件,并以组合平台的方式实现课程的整合所谓“积件”,就是指将各门课程的内容分解为独立的知识点(这种知识点就是积件),然后再将这些知识点存储在资源库中。由于实际中的教学课件存在局限性,积件便应运而生。总而言之,积件是一种教学软件模式。 3. 利用校园网使得整合更加完美利用校园网,不仅可以链接到本校的资源库,还可以链接到其他学校的资源库,甚至是可以直接与因特网连接起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校园网可以与其他学校的资源库进行互访,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可以共享,取长补短,这更是增加了可获得的信息资源量,使得课程的整合更加的完美。
五、结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定会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也必定会大大提高。因此如何进行课程的整合是很关键的问题。如今各个学校也基本有了自己的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同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旭然.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J].青春岁月
[2]王永刚.运用校园网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科技创新
与应用
[3] 喻玲玲,钟志贤.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及其
对策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顾建华 女 1972.10出生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副教授 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
本文来自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基于校园网环境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目前,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各个学校安装了完备的现代教育设备。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它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但也从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作用:
一、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最新的科技动态,可以将文字、图像、色彩、声、乐融合在一起,来展示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便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二、利用电教媒体可以突出物质变化的过程,探索变化的规律化学虽说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中学实验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的限制,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有了电教媒体的技术,我们就可以使变化过程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形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质变化规律的可寻性,以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例如:我们所做的面粉的爆炸实验,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我们可以使这样的爆炸由原来的一秒钟变为一分钟,让其变化过程慢慢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样可使学生自己去对实验中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也加深了学生对爆炸这种特殊现象发生条件的理解。
三、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教科书中每章节都有若干个教学难点。如何解决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难点也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我们如能借助于电教媒体的技术,将这些难点通过实物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的结构图制作成动画形式来展示,为何原子不显电性?当得、失电子时,又为何变成带电的微粒?带何种电荷?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如何?这些本来微观世界的知识在我们借助于电教媒体的技术使它们成为“宏观世界”,通过运动展示,可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电子在这些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四、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把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节奏慢,课堂容量小的不足。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前编课件,把必需的板书和习题提前写好,上课时只需轻轻一点即可达到效果。又可反复再现知识纲点及网络结构,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
可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或辅导学生,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利用电教媒体的技术模拟演示实验,可以优化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课堂上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只有讲台前面几排的学生才看得清楚实验现象,后面很多学
生都看不清楚。若采用电教媒体,可放大很多倍并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
效果,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
六、弊端及误区:
1. 仅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忽视对教学的干扰. 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
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 化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只讲究
华丽的外表.
2. 重视课堂的“教”,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上课就会象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 使双边的活动更少. 有的化学课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对其它教
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人灌”变成“机灌”这些只是简单应用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
观众.
3. 过分追求快节奏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知识点,但有时欲速则不达. 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 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巳经显示出标准答
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反而使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
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总之,恰当的应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信息量,又优化了教学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不足。

I.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9)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规定:

1、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

2、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预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J. 毕业论文:校园网的建设 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方案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普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正成为一种世界性行为,尽快尽早地建设校园网好处将是显着的和长远的。然而,管好、用好校园网才是网络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校园网 现代教育技术 数字教育
面临21世纪,社会的高度国际化、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着深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受到冲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必将导致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改变,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建构现代教育新型教学教育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如何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 管好校园网,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校园网概括地讲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也就是利用先进的综合布线技术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网路;利用成熟、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规划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网络应用环境;利用全面的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和决策三个不同层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一个覆盖全校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大型网络系统。
建设校园网,丰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创造能力的新环境,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崭新平台。同时对于转变陈旧教育理念和手段,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我国着名的空间科学家奠基人钱学森院士认为:21世纪教育是一个“人脑+电脑+网络”的教育。网络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形成将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也将带来巨大变化。然而,网络建成后,管好用好校园网,发挥网络的巨大功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予以充分地研究和思考。
1.1 莫使校园网成摆设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硬件,差不多每一年多、有的甚至几个月就降价50%。有的学校资金短缺,建立一个校园网动辄投资上百万元,但使用率严重不高甚至闲置,眼看着教育资源在浪费。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管理者的观念。
一是没有建立一个校园网教学与管理的环境。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也使教育风格更加精细和个性化,更使教育格局打破时空的局限更具开放性,同样也丰富了教育手段,使教育更具高效率。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校园网教学与管理的环境是发挥网络功能的基础。在一个好的校园网环境里人们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工作、交流和学习,计算机改变了人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挑战,也是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是没有建立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的评估机制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没有合理配置终端设备……。更新观念,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现代化,通过各种手段,强化教师现代化教育意识,确立现代化教育新思路、新观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教学改革。教师也要转变陈旧教育理念和手段,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快捷充分为教育服务。也鼓励、培养学生实现网上“个性化学习”,学会从网上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的评估机制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为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确保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有相当的重要性
1.2 网管人员的网络技术管理水平
网络功能的强弱、使用效率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依赖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水平。网络建成后,学校应及时设置网络管理中心,需要安排至少两个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的网络管理人员来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保证线路设备正常运转,制订校园网管理条例,负责网络的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网页维护,确保网络的畅通和安全,开展各种网络应用的培训,推动各种管理软件的使用和数据维护。并不断对他们进行网络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网络技术应用和开发的骨干。校园网络的管理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合作。
1.3 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能力,培养和培训大批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才,加强网络队伍的建设是确保校园网的运作和教育科研顺利进行成败的关键。这些人才应包括:网络管理、软件技术、视音频多媒体制作、素材资料收集、培训维护等人员。要让每个教师和学生懂得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驰骋,充分享受校园网带来的方便快捷。学校应为通过信息技术考核的教职工和学生班级优先配置网络电脑,提高教师、学生学习和使用校园网的积极性,并建立教师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的评估机制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校园网络的价值,提高网络的效价比。
2 用好校园网,应用才是它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硬件的建设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但基于校园网的应用则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去精心组织和实现,这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复杂的长期任务。
2.1 应用方式和发展方向
校园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教学应用两个方面:
学校管理是办好一个学校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校管理服务,信息化办公、无纸化办公,让每个办公室通过校园网进行办公、管理和获取校内外的信息,同时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即时通信和协同工作,加强对学校资源、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调动和管理,可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学应用是校园网最主要应用。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教师资源中心、多媒体教室、网上学校、网络教室、课件制作中心、家长访问系统、网上选课……。网络应用功能多种多样,有待于不断开发和完善,它的每一个功能都会使教育产生巨大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变革,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教育结构还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等都会带来巨大的改革。社会在进步,教育同样在不断改革。
E-校园和现代远程教育是校园网应用发展的方向:
“数字教育”是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长期任务。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先开展校园信息化,即数字化校园-E校园。数字化校园的营建将更充分体现“以教育教学为本,以教师学生为本”的思想。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形式将促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学历教育不再是一劳永逸的了;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人类社会人员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服务,开放教学资源,实现校园网与互联网、教育城域网互联,共享国内外教育资源,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局势、新动态、新信息是校园网应用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2.2 教育教学资源和网站的建设
校园网络的建设,为现代教育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教育资源能够被充分共享和利用。然而,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库才是信息化的实质内容。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教育管理资源和教学资源两大部分。在校园网平台上,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确保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提供学校教师制作课件的环境、备课工具和资讯,确保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充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计算机进课堂,为学生的交互式、自主探索学习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建立一个强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是势在必行,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校园网使用上巨大的浪费。当然,资源库的建设也不是容易的,尤其要把所有教材的知识点、文字、图片、声音、图象等等都收集齐,又编辑入库,真是谈何容易,需要做长期的工作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协作,更需领导的组织和支持。
学校网站建设是一个对内提供服务,对外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也是校园网应用集中表现的地方。校园新闻、教学科研、网上图书馆、视频点播、资源中心、家长访问、网上选课、聊天室等等栏目的建设,传递信息、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反映教学发展变化、为师生提供思想交流的空间和舞台。因此必须加强网站建设的技术力量、加强信息的收集和编辑工作,为网站的信息资源提供保障,并使网站能更好地为适应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服务。
校园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它的功能有待于不断的研究、开发、探索和创新。学校领导应以充分的支持和实践,带领广大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网校”远程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畅想〔N〕.中国教育报,1999-06-28

论文质询 [email protected]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共网络无线连接 浏览:204
哪里可以接网络单子 浏览:974
怎样让无线网络不被蹭网 浏览:510
国内有哪些网络媒体 浏览:512
手机网络不好是不是准备丢钱 浏览:424
数据网络不可用是怎么回事呀 浏览:169
去哪哪儿旅行学生网络异常 浏览:112
网络舆论有哪些例子 浏览:576
简述天猫网络营销策略 浏览:182
换电脑之后网络连接不可用 浏览:886
怎么把网络设置好 浏览:985
苹果网络授权店如何查询 浏览:270
手机怎么看网络电视 浏览:66
电脑检索不了网络 浏览:196
电脑无线网络扫描不到 浏览:5
铜仁网络货运招商有哪些 浏览:820
粥粥是什么网络词 浏览:772
网络安全教育日活动心得 浏览:553
付网络平台费用哪个二级科目 浏览:444
13是什么意思网络流行语 浏览: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