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靠近输出层的参数学习速度快,而靠近输入层的参数学习速度慢
摘要 训练样本数必须多于网络模型的连接权数,一般为2~10倍,否则,样本必须分成几部分并采用“轮流训练”的方法才可能得到可靠的神经网络模型。
B. 谁能告诉我神经网络的时间复杂度啊,比如最传统的BP前馈网络,谢谢,急啊,十万火急!!!!!
神经网络其中一层的时间复杂度:O(n*m)
n为输入神经元个数,m为输出神经元个数
C. 如何更好的理解分析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用局部连接而不是全连接,同时权值共享。
局部连接的概念参考局部感受域,即某个视神经元仅考虑某一个小区域的视觉输入,因此相比普通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层(下一层的某一个神经元需要与前一层的所有节点连接),卷积网络的某一个卷积层的所有节点只负责前层输入的某一个区域(比如某个3*3的方块)。这样一来需要训练的权值数相比全连接而言会大大减少,进而减小对样本空间大小的需求。
权值共享的概念就是,某一隐藏层的所有神经元共用一组权值。
这两个概念对应卷积层的话,恰好就是某个固定的卷积核。卷积核在图像上滑动时每处在一个位置分别对应一个“局部连接”的神经元,同时因为“权值共享”的缘故,这些神经元的参数一致,正好对应同一个卷积核。
顺便补充下,不同卷积核对应不同的特征,比如不同方向的边(edge)就会分别对应不同的卷积核。
激活函数f(x)用ReLU的话避免了x过大梯度趋于0(比如用sigmoid)而影响训练的权值的情况(即GradientVanishing)。同时结果会更稀疏一些。
池化之后(例如保留邻域内最大或采纳平均以舍弃一些信息)一定程度也压制了过拟合的情况。
总体来说就是重复卷积-relu来提取特征,进行池化之后再作更深层的特征提取,实质上深层卷积网络的主要作用在于特征提取。最后一层直接用softmax来分类(获得一个介于0~1的值表达输入属于这一类别的概率)。
D. 如何计算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的复杂度
学习率实际和信号分析里的时间常数是一样的,学习率越小 学习会越精细,但同时学习速度也会降低,因为现实中很多模型都是非线性的,犹如一条曲线,梯度下降采用很多小直线迭代去逼近非线性的曲线,如果每一步跨度太大(学习率)就会失去很多曲线的扭曲信息,局部直线化过严重,跨度太小你要到达曲线的尽头就需要很多很多步,这就需要更多的样本,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实际问题再来决定学习率的。
E. 什么是神经网络的局部极小值
这是BP网络的缺陷问题,BP学习算法用梯度下降法调整网络的权值,对于凸状的误差函数来说,它有唯一最小值。但是对实际问题中经常遇到的非凸状误差函数却不能取得最佳的结果,甚至在网络训练后不知道误差函数是否取得全局最小。 推荐书《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7实现》
F. 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特性的原因是什么
神经网络在作为一种搜索策略的时候,受搜索算法的控制,当解空间函数存在局部最小值时,如果搜索步长较小(动量较小),那么有可能在这个局部求解时求得的所有解都指向了极小值的方法,就是陷入的局部最小。
以BP为例,他是按照误差下降的最大梯度方向搜索,就好像地下有个坑,他是按照坡度最大方向找最低点,搜索步长就是迈的步长,走一步后找最大坡度方向迈下一步,如够一步不能迈出这个坑,那么你就永远在这个坑内转悠了。而其他地面可能存在的更低的点就找不到了。
G. 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局部连接是什么意思
网络的下一层和上一层之间通过卷积核连接,或者说上一层的数据和卷积核卷积之后得到下一层。在全连接网络中,上一层的每个数据和下一层的每个数据都会有关,局部连接的意思就是说下一层只和上一层的局部数据有关。
这张图就是局部连接,可以看到上一层只有3个单元和下一层连接(这张图的流程是从下到上,所以我说的上一层是最底层,下一层是按照箭头方向的上边那层)。
局部连接的作用是减少计算参数。
H. 为什么说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是相对廉价的注意力机制相对更对于RNN系列及CNN系列算法有何优势
QA形式对自然语言处理中注意力机制(Attention)进行总结,并对Transformer进行深入解析。
二、Transformer(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详解
1、Transformer的整体架构是怎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
2、Transformer Encoder 与 Transformer Decoder 有哪些不同?
3、Encoder-Decoder attention 与self-attention mechanism有哪些不同?
4、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具体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5、Transformer在GPT和Bert等词向量预训练模型中具体是怎么应用的?有什么变化?
一、Attention机制剖析
1、为什么要引入Attention机制?
根据通用近似定理,前馈网络和循环网络都有很强的能力。但为什么还要引入注意力机制呢?
计算能力的限制:当要记住很多“信息“,模型就要变得更复杂,然而目前计算能力依然是限制神经网络发展的瓶颈。
优化算法的限制:虽然局部连接、权重共享以及pooling等优化操作可以让神经网络变得简单一些,有效缓解模型复杂度和表达能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如循环神经网络中的长距离以来问题,信息“记忆”能力并不高。
可以借助人脑处理信息过载的方式,例如Attention机制可以提高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
2、Attention机制有哪些?(怎么分类?)
当用神经网络来处理大量的输入信息时,也可以借鉴人脑的注意力机制,只 选择一些关键的信息输入进行处理,来提高神经网络的效率。按照认知神经学中的注意力,可以总体上分为两类:
聚焦式(focus)注意力:自上而下的有意识的注意力,主动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依赖任务的、主动有意识地聚焦于某一对象的注意力;
显着性(saliency-based)注意力:自下而上的有意识的注意力,被动注意——基于显着性的注意力是由外界刺激驱动的注意,不需要主动干预,也和任务无关;可以将max-pooling和门控(gating)机制来近似地看作是自下而上的基于显着性的注意力机制。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注意力机制一般就特指聚焦式注意力。
3、Attention机制的计算流程是怎样的?
Attention机制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寻址(addressing)的过程,如上图所示:给定一个和任务相关的查询Query向量q,通过计算与Key的注意力分布并附加在Value上,从而计算Attention Value,这个过程实际上是Attention机制缓解神经网络模型复杂度的体现:不需要将所有的N个输入信息都输入到神经网络进行计算,只需要从X中选择一些和任务相关的信息输入给神经网络。
step1-信息输入:用X= [x1, · · · , xN ]表示N 个输入信息;
step2-注意力分布计算:令Key=Value=X,则可以给出注意力分布
我们将称之为注意力分布(概率分布),为注意力打分机制,有几种打分机制:
step3-信息加权平均:注意力分布可以解释为在上下文查询q时,第i个信息受关注的程度,采用一种“软性”的信息选择机制对输入信息X进行编码为:
这种编码方式为软性注意力机制(soft Attention),软性注意力机制有两种:普通模式(Key=Value=X)和键值对模式(Key!=Value)。
4、Attention机制的变种有哪些?
与普通的Attention机制(上图左)相比,Attention机制有哪些变种呢?
变种1-硬性注意力:之前提到的注意力是软性注意力,其选择的信息是所有输入信息在注意力 分布下的期望。还有一种注意力是只关注到某一个位置上的信息,叫做硬性注意力(hard attention)。硬性注意力有两种实现方式:(1)一种是选取最高概率的输入信息;(2)另一种硬性注意力可以通过在注意力分布式上随机采样的方式实现。硬性注意力模型的缺点:
变种2-键值对注意力:即上图右边的键值对模式,此时Key!=Value,注意力函数变为:
变种3-多头注意力: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是利用多个查询Q = [q1, · · · , qM],来平行地计算从输入信息中选取多个信息。每个注意力关注输入信息的不同部分,然后再进行拼接:
5、一种强大的Attention机制:为什么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在长距离序列中如此强大?
(1)卷积或循环神经网络难道不能处理长距离序列吗?
当使用神经网络来处理一个变长的向量序列时,我们通常可以使用卷积网络或循环网络进行编码来得到一个相同长度的输出向量序列,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无论卷积还是循环神经网络其实都是对变长序列的一种“局部编码”:卷积神经网络显然是基于N-gram的局部编码;而对于循环神经网络,由于梯度消失等问题也只能建立短距离依赖。
(2)要解决这种短距离依赖的“局部编码”问题,从而对输入序列建立长距离依赖关系,有哪些办法呢?
由上图可以看出,全连接网络虽然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建模远距离依赖的模型, 但是无法处理变长的输入序列。不同的输入长度,其连接权重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注意力机制来“动态”地生成不同连接的权重,这就是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由于自注意力模型的权重是动态生成的,因此可以处理变长的信息序列。
总体来说,为什么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如此强大:利用注意力机制来“动态”地生成不同连接的权重,从而处理变长的信息序列。
(3)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具体的计算流程是怎样的呢?
同样,给出信息输入:用X = [x1, · · · , xN ]表示N 个输入信息;通过线性变换得到为查询向量序列,键向量序列和值向量序列:
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self-Attention中的Q是对自身(self)输入的变换,而在传统的Attention中,Q来自于外部。
注意力计算公式为:
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中,通常使用缩放点积来作为注意力打分函数,输出向量序列可以写为:
二、Transformer(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详解
从Transformer这篇论文的题目可以看出,Transformer的核心就是Attention,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文会在剖析玩Attention机制之后会引出Transformer,如果对上面的Attention机制特别是自注意力模型(self-Attention model)理解后,Transformer就很容易理解了。
1、Transformer的整体架构是怎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
Transformer其实这就是一个Seq2Seq模型,左边一个encoder把输入读进去,右边一个decoder得到输出:
Transformer=Transformer Encoder+Transformer Decoder
(1)Transformer Encoder(N=6层,每层包括2个sub-layers):
sub-layer-1: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用来进行self-attention。
sub-layer-2: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简单的全连接网络,对每个position的向量分别进行相同的操作,包括两个线性变换和一个ReLU激活输出(输入输出层的维度都为512,中间层为2048):
每个sub-layer都使用了残差网络:
(2)Transformer Decoder(N=6层,每层包括3个sub-layers):
sub-layer-1:Masked 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用来进行self-attention,与Encoder不同:由于是序列生成过程,所以在时刻 i 的时候,大于 i 的时刻都没有结果,只有小于 i 的时刻有结果,因此需要做Mask。
sub-layer-2: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同Encoder。
sub-layer-3:Encoder-Decoder attention计算。
2、Transformer Encoder 与 Transformer Decoder 有哪些不同?
(1)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不同,Encoder中不需要使用Masked,而Decoder中需要使用Masked;
(2)Decoder中多了一层Encoder-Decoder attention,这与 self-attention mechanism不同。
3、Encoder-Decoder attention 与self-attention mechanism有哪些不同?
它们都是用了 multi-head计算,不过Encoder-Decoder attention采用传统的attention机制,其中的Query是self-attention mechanism已经计算出的上一时间i处的编码值,Key和Value都是Encoder的输出,这与self-attention mechanism不同。代码中具体体现:
4、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具体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Transformer中的Attention机制由Scaled Dot-Proct Attention和Multi-Head Attention组成,上图给出了整体流程。下面具体介绍各个环节:
Expand:实际上是经过线性变换,生成Q、K、V三个向量;
Split heads: 进行分头操作,在原文中将原来每个位置512维度分成8个head,每个head维度变为64;
Self Attention:对每个head进行Self Attention,具体过程和第一部分介绍的一致;
Concat heads:对进行完Self Attention每个head进行拼接;
上述过程公式为:
5、Transformer在GPT和Bert等词向量预训练模型中具体是怎么应用的?有什么变化?
GPT中训练的是单向语言模型,其实就是直接应用Transformer Decoder;
Bert中训练的是双向语言模型,应用了Transformer Encoder部分,不过在Encoder基础上还做了Masked操作;
BERT Transformer 使用双向self-attention,而GPT Transformer 使用受限制的self-attention,其中每个token只能处理其左侧的上下文。双向 Transformer 通常被称为“Transformer encoder”,而左侧上下文被称为“Transformer decoder”,decoder是不能获要预测的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