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列举工作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各种网络连接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主要设备:二层交换机、网桥
网络层主要设备:路由器
传统交换机从网桥发展而来,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 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 IP 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由于交换机只须识别帧中MAC 地址,直接根据MAC 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算法简单,便于ASIC实现,因此转发速度极高。但交换机的工作机制也带来一些问题。
从过滤网络流量的角度来看,路由器(在网络层实现互连的设备)的作用与交换机和网桥非常相似。但是与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从物理上划分网段的交换机不同,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软件协议从逻辑上对整个网络进行划分。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 LAN 连起来,根据 MAC 地址来转发帧,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 地址进行转发)。远程网桥通过一个通常较慢的链路(如电话线)连接两个远程LAN,对本地网桥而言,性能比较重要,而对远程网桥而言,在长距离上可正常运行是更重要的。
网桥与路由器的比较:网桥并不了解其转发帧中高层协议的信息,这使它可以同时以同种方式处理 IP、IPX等协议,它还提供了将无路由协议的网络(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由于路由器处理网络层的数据,因此它们更容易互连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如令牌环网段和以太网段。网桥通常比路由器难控制。像IP等协议有复杂的路由协议,使网管易于管理路由;IP等协议还提供了较多的网络如何分段的信息(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类信息)。而网桥则只用 MAC 地址和物理拓扑进行工作。因此网桥一般适于小型较简单的网络。
网桥不同于中继器和集线器:网桥是通过逻辑判断而确定如何传输帧。这个逻辑是基于以太网的协议的,符合 OSI的第二层规范。所以网桥可以被看作是第二层的设备。
中继器(Repeater )是连接网络线路的一种装置,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中继器工作于OSI的物理层,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两个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来延长网络的长度。由于存在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功率会逐渐衰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错误。中继器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完成物理线路的连接,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一般情况下,中继器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
集线器(HUB)属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备,它和双绞线等传输介质一样,是一种不需任何软件支持或只需很少管理软件管理的硬件设备。它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场合。集线器工作在局域网(LAN)环境,像网卡一样,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第一层,因此又被称为物理层设备。集线器内部采用了电器互联,当维护LAN 的环境是逻辑总线或环型结构时,完全可以用集线器建立一个物理上的星型或树型网络结构。在这方面,集线器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多端口的中继器。其实,集线器实际上就是中继器的一种,其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端口服务,所以集线器又叫多口中继器。
自己整理的,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❷ 在网络互连设备中,使用在数据链路层上的是什么
在网络互连设备中,使用在数据链路层上的是网桥。
网桥用于连接网络分支,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扩展网络物理范围的设备之一。
交换机的名称源于交换技术,它是一种针对集线器的不足应运而生的设备,交换机一般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设备。现在,出现了第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它可以完成普通路由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路由器是因特网中的核心设备,能识别数据的目的地址所在的网络,并能从多条路径中选择最佳的路径发送数据,工作在网络层,不仅能连接同种网络,还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同时又具备了网桥扩展网络范围的功能。路由器能划分子网,有效避免广播风暴。
网关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可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
(2)数据链路与网络连接扩展阅读
网桥优点
1、过滤通信量。网桥可以使用局域网的一个网段上各工作站之间的信息量局限在本网段的范围内,而不会经过网桥溜到其他网段去。
2、扩大了物理范围,也增加了整个局域网上的工作站的最大数目。
3、可使用不同的物理层,可互连不同的局域网。
4、提高了可靠性。如果把较大的局域网分割成若干较小的局域网,并且每个小的局域网内部的信息量明显地高于网间的信息量,那么整个互连网络的性能就变得更好。
❸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有何区别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如下:
①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②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③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④ 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服务,主要任务是为从终端点到终端点的信息传送作( 网桥或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IEEE802.3情况下,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
❹ 为啥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链接不是网络与网络之间的链接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如果建立连接,那么只能是同一个节点内部的连接。所以并不是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❺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区别是什么啊高手来哈!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如下:
①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②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③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④ 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服务,主要任务是为从终端点到终端点的信息传送作( 网桥或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IEEE802.3情况下,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
❻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有什么联系
首先我们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吧,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然后表示层,是传输的编码,是用什么编码传输数据,有可能还包括加密的过程.而会话层主要进行端对端的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断开.这三部分是端对端的连接.
下一层是传输层,主要包括端口和进程,表示用什么进程连接通信,比如说对方用qq进行信息传递,这边有qq,msn,yahoo,那么为什么就只有qq能够接受到信息呢?这个功能识别就是靠传输层的作用了.
下面三层是点到点的连接.
网络层
写上ip
指明数据传输的路,
是快速的寻址,是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
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封装的基础上封装mac地址是精确的寻址.当找到网关,在这个基础上定位哪台主机.然后最后物理层是原始的比特流传输,传输二进制0和1.
呵呵
我还是比较笼统的
不过能系统地了解整个过程
❼ 数据链路层和以太网是啥关系
数据链路层和以太网:
一、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ogical Link Control)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edia Access Control);LLC子层在软件中行MAC子层在硬件中执行; LLC子层的功能主要用于确定帧所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此信息允许多个第3层协议(如IPv4,IPv6和IPX)使用相同的网络接口和介质; MAC子层的功能主要根据介质的物理信号要求和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类型,提供数据链路层编址和数据分解方法。也就是根据介质类型要求确定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并且加上帧头帧尾和FCS(错误检测);
二、
拓扑: 在不同的网络拓扑中,我们采用受控还是争用的方式访问介质。在早期的以太网多路访问中,我们使用争用这种机制,争用顾名思义就是用抢的;受控是令牌环所采用的机制,它主要是根据轮流的方式来进行;
三、
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工作过程:
四、
ARP的工作原理:
五、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六、
冲突域和广播域:CSMA/CD是英文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ed 的缩写,可把它翻成“载波侦察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或“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所谓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意思是网络上各个工作站在发送数据前都要总线上有没有数据传输。若干数据传输(称总线为忙),则不发送数据;若无数据传输(称总线为空),立即发送准备好的数据。所谓线路访问(multiple access)意思是网络上所有工作站收发数据共同使用同一条总线,且发送数据是广播式的。所谓冲突(collision),意思是,若网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站同时发送数据,在总线上就会产生信号的混合,哪个工作站都同时发送数据,在总线上就会生信号的。混合,哪个工作站都辨别不出真正的数据是什么。这种情况称数据冲突又称碰撞。为了减少冲突发生后又的影响。工作站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还要不停地检测自己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在传输过程中与其它工作站的数据发生冲突,这就是冲突检测(collision detected)。CSNM/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先听后说,边听边说;一旦冲突,立即停说;等待时机,然后再说;听,即监听、检测之意;说,即发送数据之意。上面几句话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若总线忙,则不发送。若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工作站边发送检测总线,是否自己发送的数据有冲突。若无冲突则继续发送直到发完全部数据;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但是要发送一个加强冲突的JAM信号,以便使网络上所有工网站都知道网上发生了冲突,然后,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且在总线为空闲时,再重新发送未发完的数据。
❽ 链路与数据链路的区别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
连接.媒体是长期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
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
叫作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
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
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⑴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
具备如下功能:
①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② 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
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
③ 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
④ 差错检测和恢复。还有链路标识,流量控制等等.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
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
技术来完成.
⑵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发对等实体间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为了顺利完成对网络层的服务。主
要协议如下:
a. 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
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
字符来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种链路
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b. ISO3309--1984:称为"HDLC 帧结构".ISO4335--1984:称为"HDLC 规程要素 ".
ISO7809--1984:称为"HDLC 规程类型汇编".这3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
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
c. ISO7776: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X.25LAB"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
⑶链路层产品
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认为属于链
路层,对些还有争议.
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IEEE802.3情况
下,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
❾ 数据链路与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
数据链路与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数据链路与链路,就是说一个是电子数据,另外一个是普通数据,他们是需要网络来连接的
❿ 简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基本功能及这三层之间的联系
物理层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基本功能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文或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在计算机网络中由于各种干扰的存在,物理链路是不可靠的。因此,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提供可靠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的方法。
数据链路层中使用的物理地址(如MAC地址)仅解决网络内部的寻址问题。在不同子网之间通信时,为了识别和找到网络中的设备,每一子网中的设备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由于各子网使用的物理技术可能不同,因此这个地址应当是逻辑地址(如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