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

发布时间:2022-02-06 05:31:54

⑴ 网络是通过什么传递信息的

进入因特网的电脑都遵循着一个称为TCP/IP的传递信息的规则。在发送信息时,先把信息分成一个个的小包,在小包上标明要接收信息的计算机的“门牌号码”,即IP地址。然后由网络中的称做路由器的“指挥官”,根据“门牌号码”确定这些信息小包传送的路径。当信息小包传送到接收的计算机后,小包合并成原来信息的模样,这样就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着《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有学者认为“网络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新传播途径和方式,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1] )。
综合来说,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⑵ 什么是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学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所有这些,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因此,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并加快培养网络传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来说,社会控制不难实施。国家和政府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包括对媒体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的管理,对媒体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分配传播资源等等。
对于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而言,这种实实在在的社会控制几乎无法做到。由于网络传播容量的无限性,物质载体的无形性,仅从技术上来看,要想控制网络传播都是不可能的。每天,互联网上都会有成百成千的新网站出现,要想控制住每一个网站对信息的传播完全是空想。国家无法对其进行审批登记,也无法用经济力量对其进行控制(建立一个网站的资金非常之少),甚至想要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社会控制,对于网络来说,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沙漏式”传播模式下,记者和编辑站在“把关人”的岗位上,控制着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决定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闻的命运:让哪些新闻通过这个狭窄的“漏口”传播出去;哪些新闻不能传播,就地“封藏”。不仅如引,他们还担负着“议程设置”的职责,即将某信息放在何版面(节目)位置刊播、设计多大版面(节目时间)刊播、以什么方式组织报道,等等。
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网上媒体采用多媒体技术向网上发布信息,不仅发布关于该信息的文本,还能显示图像、声音,供受众自由选用。在信息的编排上,网上媒体除少数重大新闻事件采取同步传播外,对大多数信息采取异步传播,将各种信息散布在网上,并随时更新,让受者去“点播”,使受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按自己喜爱的顺序浏览或下载新闻信息。
在网络传播中,有条件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去,成为名副其实的传者。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新闻传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
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较之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属性上所具有的种种差异,因而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领域,以往一些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
二是发布信息的时间界线。一个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发布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会并存于一个新闻网站中。以往新闻传媒特别是报刊媒体的刊期界线,在网际信息传播中已经开始消失。
三是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报刊、广播和电视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加之传统媒体未曾拥有过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这一切化合成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总之,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造成社会控制的弱化,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从而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着《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四、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刚才界定了网络传播学中的网络传播定义,它明白无误地确立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网络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传播学亦称“传学”,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同人和社会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研究传播的概念和本质,信息与对象交互作用的规律,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映,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传播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传播学将传播分为四个层次:(1)人的内向传播。如自言自语,触景生情,自我进行信息交流。(2)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符号交流的行为。(3)组织传播。即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的符号交流行为。(4)大众传播。即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许多人的符号交流行为。20世纪30年代发韧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到西欧和日本,并逐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立了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定期交流各国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
网络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双向交流。信息其实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网络传播学是以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作为人类网络传播内容的信息,能够使人类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
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获取,对人类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传播作为联系信息生产、积累和获取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传播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广泛散发、吸收和利用。网络传播在人类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变革将对人类信息流通活动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我们认为,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理由主要有以下两条。
1.从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认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无疑是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网络传播学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但是,这改变不了网络传播学的社会科学性质。
2.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我们由此也可以断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
六、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在网络传播活动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问题,例如国际政治斗争往往会在网络传播中充分得以体现,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颠覆活动。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研究中要运用到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网络传播活动是人的活动,研究中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理论研究网络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网络传播过程中要涉及到经济投入、产出问题,要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低成本高收益。网络传播学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在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
七、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立刻形成了对互联网的评介、研究的热潮,新闻传播学者亦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给予了充分关注。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成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国的网络用户已达6200万。因此,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提出。从1995年起,国内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在网上建立网站。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者开始将互联网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其网络作用方面。
1997年10月16日-17日,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央视调查咨询公司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3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中国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的第一次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理论研讨会议。由于当时中国新闻媒体上网者很少,只有人民日报网络版、华声报电子版等少数中国新闻机构在会上作了介绍性发言,会议邀请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主管给中国新闻界介绍他们的经验和体会。
1999年7月1-2日,中国记协在杭州主持召开了'99全国网络新闻媒体理论研讨会。5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网络版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30多家新闻机构向大会提交了论文。10多家新闻机构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与会代表从近年来各自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践出发,广泛交流了对网络信息传播各个领域的看法。
1.国外的研究
国外不少代表性的相关着作在国内外形成很大影响,而且这些着作大多被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 1996年12月出版)、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蒋显 zhǒng@①、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8 月出版)、尼尔·巴雷特的《数字化犯罪》(郝海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开、袁世佩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马丁的《数字化经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这些译着虽然并不能被看作是网络传播学的着作,只能说是相关着作,但是它们打开了国内各界人士的眼界,促使中国人关注正在来临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其中《数字化生存》一书1998年被《新周刊》第53期评为《20年来最有影响的20本书》之一。
2.国内着作
国内学者近年来,撰写了多种评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的专着。如胡泳、范海燕合着的《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着作。紧随其后出版的是罗伊撰写的《无网不胜》(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轻学者执笔,共7本着作组成,力图用中国人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网络。作为中国学者为网络时代立言的原创着作,继续推出的有萧琛撰写的《全球网络经济》(华夏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陈炎撰写的《Internet改变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严耕主编的《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姜奇平主编的《数字论坛丛书》(海洋出版社,1999年 6月出版)、刘吉和金吾伦的《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 2月)等。
3.网络传播研究状况
网络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者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甚至连研究本身都与网络紧密结合,包括从网上获取资料、网上采访、网上调查等等。
新闻传播学者和直接从事网络传播的新闻传播者撰写的大量文章和论文,可分为以下方面:探讨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探讨网络传播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关系,探讨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与经营,对国外网络传播法规的评介,对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状况的调查,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总起来看,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阶段描述性的,对策性的,解释性的成果为多。
4.网络传播学研究前瞻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传播业的蓬勃发展,为网络传播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通过各种形式,尤其是互联网,传入中国,扩展了网络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网络传播业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筹划如何培养网络新闻学或网络传播学的高级专门人才,激励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对网络传播学的原理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可以预计网络传播学在21世纪必然会掀起一个新的研究热潮。

⑶ 网络传播学概论 怎么

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的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所谓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活动。在网络上传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 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
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社会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其相关主要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
信息技术强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这集中反映式的变革上。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 3 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5 个时期(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个体书写|印刷品生产|电子传播阶段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两个时期).
阿帕网就是互联网最早的雏形,互联网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 1962 年。
网络传播的模式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
互联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非线形的传播样式。
传播理论研究应当划分为四个方面: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邮件等;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公告牌等;个人对个人,或对不确定的多人的同步传播,例如在线闲谈等;多人(包括团体)对个人、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网民接收信息的活动等。
网络为什么需要‘议程设置’?1.网民需要“议程设置”2.媒体不会放弃“议程设置”3.在网络中进行“议程设置”的特点 (1)在网络中进行“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 (2)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化和难于控制,限制了“议程设置”的效果
网络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的进一步弱化
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
我国还建立了一支大约 3 万人的网络警察部队,全称为“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 , 是我国最年轻的警种
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是 1987 年创于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报刊——《华夏文摘》于 1991 年 4 月在美国创刊;在中国内地出现的第一份网络报刊——《神州学人》创刊于 1995 年 1月;。1995 年 10 月 20 日《中国贸易报》也在网上开办了电子网络版。
网络传播的互动性
网络传播带给受众信息获取的主动性(网络传播中,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发现、处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受众中心”替代了“传播者中心” ,受众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网络传播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
我们发现,网民已经开始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或称为“平民”化趋势) ,互联网日益普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网民行为特征分析 一、网民注意力呈现“ 马太效应” 二、网民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三、非常时期的网民行为特征(1.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改变;2.非常时期促使网络业发展;3.非常时期网络谣言增多)
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是网络直销与网上拍卖。
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发展。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是能随时随地使用的新媒体。手机媒体的魅力在于它高度的便携性、互动性,以及带来的增值服务。。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还具有高度的便携性、私隐性、贴身性。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同时,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及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这些特征使得手机媒体能过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深刻影响人类的传播活的。
3G是手机媒体走向成熟
《距离》被称作“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
1996 年 12 月 20 日国际版权组织关于版权与邻接权协商会议经历了 18 天艰苦讨论, 最终通过了涉及网络传播着作权保护的世界公约—— 《世界版权组织版权公约》WCT 和 《世界版权组织表演唱片与公约》WPPT 。
国内第一起网上着作权官司“《电脑商情报》被诉侵权案”
在网络传播中,信息传播的无阻碍化使得国际舆政治论更趋激烈;互联网上信息不平衡将长期存在,加大“南北”信息鸿沟
1、“数字革命” 以 0 和 1 两个简单的数字,便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即所谓“数字革命” 。
2、网络传播 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3、网络传播学研究对象 传播学将传播分为五个层次:(1)人的内向传播,如自言自语,触景生情,自我进行信息交流等。(2)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符号交流的行为。(3)群体传播。(4)组织传播,即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的符号交流行为。(5)大众传播,即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有目的地面向许多人的符号交流行为。
4、网络传播的优势 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具有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可对信息进行各种处理,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强;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并且其计算机检索功能和超文本功能,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传播允许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网络上交流, 能及时反馈,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
5、网络传播的特征 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
6、多媒体 所谓多媒体,就是使计算机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知能力的媒体,它集合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来传送信息。
7、超文本 所谓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超文本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包含有与其他数据的链接。
8、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安全角势严峻(国家安全、商业安全、个人安全、自身安全 网络传播的危险还来自于被称为“沉默杀手”的黑客和被称为“数字恶魔”的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网瘾症分析;数字鸿沟加剧。
9、信息爆炸 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且发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在某种意义上, “每个人都可成为全球范围的信息制造者” 。从而增加了人们利用信息的困难。
10、网络诽谤 网络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11、网络诈骗 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2、网络暴力 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
13、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简称 E-mail)是互联网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方式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传递信息,进行网上交流。
14、BBS 作为网络媒介特有的产物,BBS(电子公告牌)是一种互动(interactive)传播媒介。
15、网络传播发展历程阶段 1.酝酿发展阶段(1995 年 10 月—1997 年 5 月);2.加速发展阶段(1997 年 5 月—2000 年);3.大浪淘沙阶段(2001 年— 2004年 );4用户创造内容阶段(2005年— )
16、博客 博客具有网络群体传播和网络大众传播的双重特点。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
17、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18、网民 “网民”泛指上网者,上网者除了通过浏览等方式接收信息外,还经常通过 BBS 论坛、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方式发布和传播信息,即扮演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
19、网民的类别与心理 地域;性别(男性比较注重理性,喜欢搜寻科技、新闻、军事等类信息;女性则比较注重感性,喜欢浏览、美容等信息);年龄(青少年网民上网的娱乐动机更强,功利性色彩较淡);支付能力;教育水平。
20、受众的普遍心理分析 好奇心理;求真心理;亲和心理;选择心理;参与性心理个性化心理;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
21、网络舆论 是指在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问题所发表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是网上民意的表达。
22、网络舆论的特性 丰富性、互动性、即时性、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匿名性、冲突性、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并存、群体性、难控性。
23、网络舆论的功能 舆论监督、信息传播、交流思想。
24、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 A.免费阅读与使用,靠广告收入来发展,其代表是 2001 年之前的YAHOO。B. 适当收取阅读费代表是华尔街日报网站(www.wsj.com) 、汉和情报评论(www.kanwa.com)等。C. 免费与收费相结合。D. 开展电子商务,目前主要是网络直销与网上拍卖。
25、网络广告 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体发布、传播的商业广告。或者说,网络广告指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表示的基于互联网的广告。
26、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 横幅广告、文本链接广告、电子邮件广告、赞助式广告、插播式广告、Rich media、其他新型广告。
27、电子商务 买卖双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28、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有代表性的模式有: Yahoo shopping 模式(雅虎网站);Amazon模式(当当网);Walmart 模式(国美公司);ebay 模式(易趣网和淘宝网);Dell模式(海尔公司)。
29、手机媒体的优势 高度的移动性和便携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手机亦是新闻采访的重要工具;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一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手机传播强调个人化、人性化,强调用户参与。
30、网络传播中着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的特性造成了侵权易、维权难(原因是网络上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存有隐蔽性、迅速性、全球性以及罪证难以收集等特点);关于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问题;多媒体网络传播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网络传播有关的传播权限制
31、信息殖民主义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利用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对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实行信息技术控制、信息资源渗透和信息产品倾销,以达到相应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目的,这种倾向愈来愈明显。这就是‘信息殖民主义’现象。”
32、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
33、搜索引擎 是收集、整理网上信息资源并按一定规则加以整理和组织,提供给人们按相应的规则提取信息线索,并能直接链接到相关站点的网上信息搜索工具。
34、网络传播学研究的通用方法 首先是哲学思维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其次为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如数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结构-功能方法等;还有具体学科的特殊方法。

⑷ 什么是网络

名称:网络
汉语拼音:wǎng luò
英文:internet、network、a network
【网络概念】
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网络一词有多种意义,可解作:
1、流量网络(flow network)也简称为网络(network)。一般用来对管道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来建模。有时特指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或特指其中的互联网 (Internet)由有关联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如:人际网络、交通网络、政治网络。
2、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图。表示研究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有时用的带箭头的连线表示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存在某种顺序关系。在节点或连线旁标出的数值,称为点权或线权,有时不标任何数。用数学语言说,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它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习惯上就称其为什么类型网络,如开关网络、运输网络、通信网络、计划网络等。总之,网络是从同类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用数学中的图论来表达并研究的一种模型。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实现网络的四个要素】
1、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2、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
3、网络软件软件支持
4、实现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着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中国的网络发展史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我国的INTERNET的发展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网络体系,即:中科院的科学技术网CSTNET;国家教育部的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原邮电部的CHINANET和原电子部的金桥网CHINAGBN。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 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编辑本段【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
局域网LAN(作用范围一般为几米到几十公里)
城域网MAN(界于WAN与LAN之间)
广域网WAN(作用范围一般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按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
环型
星型
网状
按信息的交换方式来分: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报文分组交换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到越来越重要。“家门就是国门”,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访问和破坏。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网络的用途】
【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网络电话】
网络电话又称为IP电话,它是通过互联网协定(Internet Protocol,IP)来进行语音传送的。传统的国际电话是以类比的方式来传送的,语音先会转换为讯号,通过铜缆将声音传送到对方。网络电话则是将声音通过网关(gateway)转换为数据讯号,并被压缩成数据包(packet),然后才从互联网传送出去,接收端收到数据包时,网关会将它解压缩,重新转成声音给另一方聆听。目前网络电话联机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 3 种:PC to PC 、PC to Phone、Phone to Phone。网络电话利用TCP/IP协议,由专门软件将呼叫方的话音转化成数字信号(往往再经过压缩,这也是网络电话软件好坏的技术关键点),然后打包,形成一个个小数据包,小数据包自由寻找网络空闲空间,将语音数据传输到对方,对方的专门设备或软件接收到数据包后,作一个与前面讲的语音转化成数据包的反过程,如果对方的接收器不一致,还要作技术处理以使语音能够还原。通话全程,我们不用特意租用专门的线路,而只是见缝插针地使用网络,大大节省通话费用。一般费用国内都在几分钱,国际费用一般都在几毛钱,费用非常低廉。
网络电话是一项革命性的产品,它可以透过网际网络做实时的传输及双边的对话。你可以透过当地的网际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或电话公司以很低的费用打给世界各地的其它电话使用者,网络电话内部是免费拨打的。从上班族到家庭使用者、学生、网际网络浏览者、游戏玩家及祖父母等人,网络电话提供给一个完全新的、容易的、经济的方式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及同事通话。
【网络电视】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计算机(PC)或“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TV+IPSTB)”为主要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Internet访问、电子邮件、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

【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的一种网络教和学的服务,这种服务体现于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网络金融】
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 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网络保险】
网络保险是新兴的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有别与传统的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
网络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历史趋势,它代表了国际保险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的保险网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险公司的自建网站,主要推销自家险种,如平安保险的“PA18”,泰康人寿保险的“泰康在线”等;第二类是独立的第三方保险网站,是由专业的互连网服务供应商(ISP)出资成立的保险网站,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但也提供保险服务,如易保、网险等。很明显,以上这两大类网站代表了中国网络保险的发展水平,当对它们的实施策略及市场运作方式进行理性、客观的研究分析后,就能深刻地把握中国网络保险的发展状况。
网络保险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电信等多个行业,这一工程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网络黑客的袭击使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自身安全缺乏保障,网络保险存在不安全隐患;而网络保险由于保险当事人之间的人为因素与深刻复杂的背景及利益关系,使得在网上投诉、理赔容易滋生欺诈行为。因此,仅仅依靠网上运作还难以支撑网络保险。如何禁止和惩处利用网络保险进行保险欺诈的行为?如何实行网上核保与网上理赔及支付?网络保险在我国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网络保险技术是由国家科技研发人员研究的整套“安全加固系统”对服务器的安全进行维护,抵制黑客,病毒以及蠕虫入侵。截止2007年12月7号,中央新闻联播以播报新一代的“安全加固系统”已投入运行。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属于直复营销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推广、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被接受。

⑸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载体进行什么或什么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2-03

⑹ 网络传播的概述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着《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有学者认为“网络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新传播途径和方式,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
综合来说,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⑺ 网络传播学的简介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着《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⑻ 在网络传播中,网民的网上行为主要包括哪些

对于网络传播中异性文明的行为,他的包括和包含确实是不一样的形式,方法就比较单一,最重要的是意见后这些都不同意,千奇百怪。

网络传播和以往媒体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仅靠个人手段是无法在整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恶意传播者的,这就无疑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的欲望。

(8)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应选择一种有效的途径加以执行。这是指传统途径和网络途径。传统途径无非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广告、POP、交通工具等。

传播的内容一定要集中在消费者的兴趣上,对网站最重要的内容和消费者最感兴趣的内容一定要交待清楚。网络途径是指搜索引擎登录、发布软文、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广告交换登录、友情链接登录等等。

⑼ 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吗计算机病毒和网络病毒有什么区别

你好,对于你的问题:
1、病毒都是以文件形式传播的,但是病毒文件只在网络中传输,不被执行,那么该病毒就不算真正意义上在网络上传播,只能说在网络上传输
2、对于类似Arp病毒的文件,它会在局域网中传播,并破坏局域网,那么此类病毒就是网络病毒
3、大部分的计算机病毒主要还是针对计算机本身来说的,它的目的是破坏计算机(终端),而网络病毒主要破坏网络上的每个节点计算机,从而导致网络瘫痪。
有其他问题欢迎到电脑管家企业平台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腾讯电脑管家企业平台:http://..com/c/guanjia/

⑽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10)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扩展阅读: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阅读全文

与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籁2021怎样连接网络 浏览:76
手机看网络电视直播哪个软件好 浏览:591
计算机网络应用师初级题目 浏览:542
无线网络信号接受 浏览:572
目前湖北黄冈哪些城市有5g网络 浏览:277
网络营销7大标准是什么 浏览:898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哪个好 浏览:945
收音机信号网络转换器 浏览:224
网络营销名称解析 浏览:446
移动网络会自动关闭吗 浏览:187
查重网络数据库包含哪些 浏览:637
蓝牙和热点分享网络哪个更耗电 浏览:340
兰州手机网络哪个最快 浏览:637
算法岗和空间网络安全 浏览:11
海明码在计算机网络哪一章讲的 浏览:797
永州经开区网络安全委员会 浏览:91
真我q35g网络在哪里开启 浏览:163
网络安卓电视软件 浏览:297
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性 浏览:113
多台路由器网络一直掉 浏览: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