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RM),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标准框架,旨在使各种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互连。该模型简称为OSI。
2. OSI/RM协议由ISO制定,其核心目的是为开发者提供一个通用的概念框架,以便开发出能够解释并连接不同系统的完善协议。
3. OSI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 物理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
- 数据链路层: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负责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同时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路由选择,确保数据包经过大型网络传输到达目的地。
-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连接,并处理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 会话层: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 表示层:负责协商数据交换的格式,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理解。
- 应用层:作为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提供网络服务到最终用户的途径。
2. iso/osi是什么
ISO/OSI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ISO/OSI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在OSI范围内,只有在各种的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而各种产品只有和OSI的协议相一致才能互连。这也就是说,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只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