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rpr计算机网络技术

rpr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布时间:2024-07-13 13:10:05

⑴ 目前常用的IP网络传输技术有哪些

IP是什么?IP是英文 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1.IP/ATM宽带网络
2.光学宽带IP网络
3.宽带IP网络

http://wenku..com/view/9df54aa30029bd64783e2c2d.html?from=rec&pos=1&weight=1&lastweight=1&count=4

⑵ 网络协议与网络标准的区别是什么

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局域网(LAN)的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令牌总线(Token Bus)以及作为这三种网的骨干网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它们所遵循的都是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以802开头的标准,目前共有11个与局域网有关的标准,它们分别是:
IEEE 802.1── 通用网络概念及网桥等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等
IEEE 802.3──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4──ARCnet总线结构及访问方法,物理层规定
IEEE 802.5──Token Ring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等
IEEE 802.6── 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定
IEEE 802.7── 宽带局域网
IEEE 802.8── 光纤局域网(FDDI)
IEEE 802.9── ISDN局域网
IEEE 802.10── 网络的安全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
是指打印服务器连接在网络上能过支持的网络标准,一般的打印服务器只能支持IEEE802.3系列的协议。
另外一个介绍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的前身AIEE(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和IRE(无线电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884年。1963年1月1日AIEE和IRE正式合并为IEEE。
自成立以来IEEE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工技术在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进步。作为科技革新的催化剂,IEEE通过在广泛领域的活动规划和服务支持其成员的需要。
IEEE是一个非营利性科技学会,拥有全球近175个国家三十六万多名会员。透过多元化的会员,该组织在太空、计算机、电信、生物医学、电力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中都是主要的权威。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及控制技术领域中,IEEE 发表的文献占了全球将近百分之三十。IEEE每年也会主办或协办三百多项技术会议。
IEEE会员可享受以下优惠待遇:
o 成为IEEE 37个专业学会之一或多个学会的会员,成为IEEE四个电子电气和信息技术技术委员会的会员;
o 全球共有300多个地区组织,会员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享;
o 为工程师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确保其技术生命力;
o 全球共有1,150个大学分支机构;
o 支持美国会员利益,支持妇女参与电子电气工程;
o 会员独享的特殊成本节省和增值益处;
o 对会员的技术和专业成就给予认可并颁奖;
o 参与、领导或志愿协助IEEE各种活动中的机会;
o 通过网络服务和IEEE之间进行电子商务。
IEEE 802组织结构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世界上着名的专业组织,每年出版大量的技术杂志并召开很多会议。IEEE计算机委员会下设的IEEE 802负责制定电子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标准,从属关系如下图所示:
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规范,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下两层。
LMSC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下设工作组(Working Group)、研究组(Study Group)、技术顾问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曾经设立的多个SG已经合并到WG中,目前活跃的WG和TAG如下:
802.1 :高层局域网协议Higher Layer LAN Protocols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802.3 :以太网Ethernet
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
802.5 :令牌环Token Ring
802.1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802.15:无线个域网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802.16:宽带无线接入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802.17: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802.18:无线管制 Radio Regulatory TAG
802.19:共存 Coexistence TAG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
802.21:媒质无关切换 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标准通过流程
IEEE 802的标准草案首先在WG内进行投票,当达到75%以上同意后,则视为通过,并提交到LMSC进行Sponsor Ballot的投票。在LMSC投票过程中,如果90%以上同意,则视为通过,IEEE 802就可以将其发布为正式的标准,如IEEE 802.2、IEEE 802.3、IEEE 802.11。IEEE 802一般会将他们的标准提交到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后会以ISO的名义发布,如已经被ISO接受并发布的标准有:ISO/IEC 8802-1、ISO/IEC 8802-2、ISO/IEC 8802-3、ISO/IEC 8802-5、ISO/IEC 8802-11等。
技术标准体系
IEEE 802下设的不同WG研究不同领域的标准,当标准在IEEE 802获得通过后,就可以发布。因此IEEE 802的技术标准体系与它的WG分工是一一对应的。
下面介绍一下主要的工作组情况。
无线通信领域
IEEE 802目前在无线领域主要有四个工作组:802.11、802.15、802.16、802.20。在每个工作组下又设置了任务组(TG)。
802.11 无线局域网
已经通过的标准:802.11、802.11a、802.11b、802.11g、802.11F、802.11d。
正在研究的标准:802.11i。
802.15 无线个域网
IEEE 802.15.1:蓝牙;
IEEE 802.15.2:公用ISM频段内无线设备的共存问题;
IEEE 802.15.3a:UWB标准;
IEEE 802.15.3b:WPAN维护;
IEEE 802.15.4:研究低于200kbit/s数据传输率的WPAN应用。
IEEE 802.15.4:Mesh Network。
802.16 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城域网)
已经通过的标准:802.16、802.16a、802.16c、802.16.2、802.16一致性测试。
正在研究的标准:802.16d、802.16e
802.20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处于提案征求阶段,还处于标准研究初期。
有线接入领域
802.3 以太网
2000年12月,IEEE 802.3成立了第一英里以太网(EFM)特别工作组,致力于研究如何支持三种接入网拓扑以及相应的物理层:铜线上以太网(EoVDSL),在750m上传送10Mb/s;点到点光纤上的以太网,在最长10km上传送1000Mb/s;点到多点光纤上的以太网(EPON),在最长10km上传送1000Mb/s。因此,802.3ah标准中主要涉及VDSL和EPON两种标准。目前该标准已经到D3版本,处于研究阶段。
802.17 弹性分组环
2001年11月成立,将吸收千兆以太网的经济性、SDH对延时和抖动的严格保障、可靠的时钟和50ms环保护和恢复等特性,提出RPR的标准。
┅┅┅┅┅┅┅┅┅┅┅┅┅┅┅┅┅┅┅┅┅┅┅┅┅┅┅┅┅┅┅┅┅┅┅┅┅┅┅
欢迎快来加入Nokiabbs团队哟!团队地址为: http://nokiabbs.com/?fromuid=17467941
如正确请采纳~谢谢!

⑶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的科目内容

1.计算机网络原理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应用
1.1.2 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
·计算机网络功能组成
1.1.3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类
·按交换技术分类
·按采用协议分类
·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
1.1.4 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分层与协议
·接口与服务
·ISO/OSI与TCP/IP体系结构模型
1.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1 数据通信概念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2.2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同步方式
·检错与纠错
1.2.3 数据调制与编码
·数字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模拟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1.2.4 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
·频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统计时分复用
1.2.5 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信元交换
1.2.6 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
1.3 网络分层与功能
1.3.1 应用层
·应用层功能
·应用层实现模型
1.3.2 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的实现模型
·流量控制策略
1.3.3 网络层
·网络层功能
·数据报与虚电路
1.3.4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功能
·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方法
·基本链路控制规程
·数据链路层协议
1.3.5 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
·物理层协议
1.4 网络设备与网络软件
1.4.1 网卡
1.4.2 调制解调器(Modem)
1.4.3 交换机
·交换机的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类型
1.4.4 路由器
·路由器的功能
·路由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4.5 网关
1.4.6 无线局域网设备(AP、AC)
1.4.7 防火墙
1.4.8 网络操作系统
1.4.9 常用的网络软件
1.5 局域网
1.5.1 局域网基础知识
·局域网定义
·局域网拓扑结构
1.5.2 访问控制方式
·访问控制方式的分类
·令牌访问控制方式
·CSMA/CD访问控制方式
1.5.3 局域网协议
·IEEE 802 LAN体系结构与协议
·IEEE 802.3协议
1.5.4 高速局域网
·100M 以太网
·1G 以太网
·10G 以太网
1.5.5 无线局域网
·Wi-Fi(802.11)无线局域网
·蓝牙技术
1.5.6 虚拟局域网
·VLAN的概念
·VLAN的实现
·IEEE 802.1Q / ISL VTP协议
1.5.7 冗余网关技术(HSRP、VRRP、GLBP)
1.5.8 以太网环保护技术(RPR)
1.6 广域网与接入
1.6.1 广域网的概念
1.6.2 拥塞控制
·拥塞概念
·拥塞控制原理
·拥塞控制方法
1.6.3 公用通信网
·PSTN
·ISDN/BISDN网络
·SDH网络
·WDM网络
·MSTP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
1.6.4 接入技术
·PSTN接入
·ISDN接入
·xDSL接入
·Cable Modem接入
·局域网接入
·无线接入
·光网络接入(PON)
1.7 网络互连
1.7.1 网络互连概念
1.7.2 网络互连方法
1.7.3 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
·自适应路由算法
·广播路由算法
·分层路由算法
1.8 Internet协议
1.8.1 网络层协议
·IPv4协议
·IP地址与子网概念
·IPv4分组格式
·IP封装与分片
·路由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边界网关协议BGP
·组播协议PIM与MOSPF
·地址解析协议ARP与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v6协议
·IPv6地址
·IPv6分组格式
·IPv6地址自动配置
·邻节点发现过程
·IPv4向IPv6的过渡
1.8.2 传输层协议TCP与UDP
·TCP协议
·TCP定时管理机制
·TCP拥塞控制策略(含RED)
·UDP协议
1.8.3 应用层协议
·域名系统DNS
·电子邮件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FTP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Web应用与HTTP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P2P应用协议
1.8.4 代理与NAT
1.8.5 线网路协议
·移动IP协议
·无线TCP
·无线Web协议WAP
1.9 网络管理
1.9.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1.9.2 管理信息的组织与表示
·抽象语法表示ASN.1
·管理信息结构SMI
·管理信息库MIB
1.9.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v1、SNMPv2、 SNMPv3
·RMON
1.9.4 网络管理工具
·基于Web的管理
·典型网络管理工具
1.10 服务质量控制技术
1.10.1 IntServ
1.10.2 DiffServ
1.10.3 MPLS
2.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知识
2.1 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
2.1.1网络生命周期
2.1.2网络开发过程
2.1.3 网络设计文档要素
2.2 需求分析
2.2.1 需求分析内容
2.2.2 业务流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2.2.3 通信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2.2.4 网络设计的约束条件
2.2.5 需求说明书编制
2.3 逻辑设计
2.3.1 物理层设计
2.3.2 网络互联设计
2.3.3 网络逻辑结构
2.3.4 节点容量和传输流量估算
2.3.5 VLAN策略
2.3.6 网络管理设计
2.3.7 网络地址设计
2.3.8 网络安全设计
2.3.9 逻辑网络设计文档规范
2.4 物理设计
2.4.1 结构化布线设计
2.4.2 网络中心机房要求
2.4.3 网络物理结构
2.4.4 设备选型和配置
2.4.5 物理网络设计文档规范
2.5 网络测试、优化和管理
2.5.1 网络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2.5.2 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术
2.5.3 网络管理和网络监控
2.5.4 测试文档
2.6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
2.6.1 常见的网络故障
2.6.2 网络故障的分析
2.6.3 网络故障的检测
2.6.4 网络故障的定位与排除
2.6.5 故障处理文档
2.7 网络系统性能评估技术和方法
3.网络资源设备
3.1 网络服务器
3.1.1 RISC架构服务器
3.1.2 IA架构服务器
3.1.3 性能要求及配置要点
3.1.4 服务器相关技术
3.2 网络存储系统
3.2.1 SCSI接口卡与控制卡
3.2.2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3.2.3 磁带库
3.2.4 光盘塔
3.2.5 DAS技术
3.2.6 NAS技术
3.2.7 SAN技术
3.2.8 备份系统及备份软件
3.3 其他资源
3.3.1 视频会议系统
3.3.2 网络电话系统
4.网络安全
4.1 网络不安全因素与网络安全体系
4.2 恶意软件的防治
4.2.1 计算机病毒知识
4.2.2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
4.2.3 网络蠕虫病毒的清除与预防
4.2.4 木马的检测与清除方法
4.3 黑客攻击及预防方法
4.3.1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
4.3.2 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御
4.3.3 程序漏洞攻击与防御
4.3.4 欺骗攻击与防御
4.3.5 端口扫描
4.3.6 强化TCP/IP堆栈以抵御拒绝服务攻击
4.3.7 系统漏洞扫描
4.4 防火墙应用
4.4.1 防火墙应用规则
4.4.2 防火墙系统应用设计
4.5 ISA Server应用配置
4.6 IDS与IPS
4.6.1 IDS原理及应用
4.6.2 IPS原理及应用
4.7 访问控制技术
4.7.1 自主访问控制
4.7.2 强制访问控制
4.7.3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4.7.4 访问控制机制
4.8 VPN技术
4.8.1 PPTP / L2TP / GRE
4.8.2 IPSec
4.8.3 MPLS VPN
4.8.4 VPDN
4.9 网络安全隔离
4.9.1 划分子网隔离
4.9.2 VLAN子网隔离
4.9.3 逻辑隔离
4.9.4 物理隔离
4.10 安全认证方法与技术
4.10.1 PKI
4.10.2 证书管理
4.10.3 身份认证
4.11 加密和数字签名
4.11.1 加密技术
4.11.2 数字签名技术
4.11.3 密钥管理
4.11.4 电子印章
4.12 网络安全应用协议
4.12.1 SSL
4.12.2 SET
4.12.3 HTTPS
4.13 安全审计
4.13.1 审计内容
4.13.2 审计工具
4.14 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
5.项目管理
5.1 项目计划管理
5.2 项目范围管理
5.2.1 工作分解结构
5.2.2 范围确认和控制
5.3 项目进度控制
5.3.1 活动资源估算
5.3.2 活动历时估算
5.3.3 进度控制技术和工具
5.4 项目成本管理
5.4.1 项目估算
5.4.2 成本预算
5.4.3 成本控制技术和工具
5.5 项目风险管理
5.6 项目质量管理
5.6.1 质量管理的内容
5.6.2 质量管理的方法
5.7 项目文档管理
6.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6.1 标准的分类
6.2 标准化机构
6.3 知识产权
6.4 互联网有关的法律法规
7.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7.1 会计常识
7.2 财务管理实务
8.应用数学
8.1 概率统计应用
8.2 图论应用
8.3 组合分析
8.4 运筹方法
9.专业英语
9.1 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
9.2 熟悉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相关领域的专业英文术语 1.网络规划与设计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
·大中型园区网络规划
·无线网络规划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安全性分析
·逻辑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性能评估
2.网络工程管理
·网络工程计划及成本控制
·网络工程进度控制
·网络工程质量控制
3.网络优化
·网络现状分析
·网络缺陷分析
·网络优化方案
·网络优化投资预算
4.网络配置
·桥接配置(交换部分)
·路由配置
·IP地址配置
·服务质量配置
·VLAN配置
·防火墙配置
·IDS/IPS配置
·隔离网闸配置
·VPN配置
·服务器配置
5.网络性能分析与测试
6.网络故障分析
·故障分析
·故障检测
·故障处理 根据试卷上给出的与网络规划与设计有关的若干个论文题目,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按照规定的要求撰写论文。论文涉及的内容如下:
1.网络技术应用与对比分析
·交换技术类
·路由技术类
·网络安全技术类
·服务器技术类
·存储技术类{page}
2.网络技术对应用系统建设的影响
·网络计算模式
·应用系统集成技术
·P2P技术
·容灾备份与灾难恢复
·网络安全技术
·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3.专用网络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
·工业网络
·电子政务网络
·电子商务网络
·保密网络
·无线数字城市网络
·应急指挥网络
·视频监控网络
·机房工程
4.下一代网络技术分析
·IPv6
·全光网络
·3G、B3G、4G、WiMAX、WMN等无线网络
·多网融合

⑷ 网络规划师的考试

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熟悉所涉及的应用领域的业务。
(2)能够进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评测、运行维护等工作。
●在需求分析阶段,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网络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在规划设计阶段,能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选用适宜的网络设备,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设计文档及项目开发计划。
●在部署实施阶段,能按照系统设计文档和项目开发计划组织项目施工,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能具体指导项目实施。
●在评测运维阶段,能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网络进行评估测试,能制定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机制,确保网络提供正常服务。
(3)能指导制订用户的数据和网络战略规划,能指导网络工程师进行系统建设实施。
(4)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数据通信基本原理;
(2)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
(4)系统掌握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的技术;
(5)系统掌握TCP/IP体系结构及协议;
(6)掌握网络计算环境与网络应用;
(7)熟练掌握各类网络产品及其应用规范;
(8)掌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及其应用规范;
(9)熟练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实施网络工程项目;
(10)具备大中型网络设计、部署和管理的时间经验和能力;
(11)具有大中型网络测试及评估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12)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13)具有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
(14)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
(1)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
(3)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
1.计算机网络原理
1.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应用
1.1.2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
●计算机网络功能组成
1.1.3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类
●按拓扑结构分类
●按交换技术分类
●按采用协议分类
●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
1.1.4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分层与协议
●接口与服务
●ISO/OSI与TCP/IP体系结构模型
1.2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1数据通信概念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2.2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同步方式
●检错与纠错
1.2.3数据调制与编码
●数字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模拟数据的编码与调制
1.2.4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
●频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统计时分复用
1.2.5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信元交换
1.2.6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
1.3网络分层与功能
1.3.1应用层
●应用层功能
●应用层实现模型
1.3.2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的实现模型
●流量控制策略
1.3.3网络层
●网络层功能
●数据报与虚电路
1.3.4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功能
●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方法
●基本链路控制规程
●数据链路层协议
1.3.5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
●物理层协议
1.4网络设备与网络软件
1.4.1网卡
1.4.2调制解调器(MODEM)
1.4.3交换机
●交换机的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类型
1.4.4路由器
●路由器的功能
●路由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4.5网关
1.4.6无线局域网设备(AP、AC)
1.4.7防火墙
1.4.8网络操作系统
1.4.9常用的网络软件
1.5局域网
1.5.1局域网基础知识
●局域网定义
●局域网拓扑结构
1.5.2访问控制方式
●访问控制方式的分类
●令牌访问控制方式
●CSMA/CD访问控制方式
1.5.3局域网协议
●IEEE802 LAN体系结构与协议
●IEEE802.3协议
1.5.4高速局域网
●100M以太网
●1G以太网
●10G以太网
1.5.5无线局域网
●Wi-Fi (802.11)无线局域网
●蓝牙技术
1.5.6虚拟局域网
●VLAN的概念
●VLAN的实现
●IEEE 802.1Q/ISL VTP协议
1.5.7冗余网关技术(HSRP、VRRP、GLBP)
1.5.8以太网环保护技术(RPR)
1.6广域网与接入
1.6.1广域网的概念
1.6.2拥塞控制
●拥塞概念
●拥塞控制原理
●拥塞控制方法
1.6.3公用通信网
●PSTN
●ISDN/BISDN网络
●SDH网络
●WDM网络
●MSTP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
1.6.4接入技术
●PSTN接入
●ISDN接入
●xDSL接入
●Cable Modem接入
●局域网接入
●无线接入
●光网络接入(PON)
1.7网络互连
1.7.1网络互连概念
1.7.2网络互连方法
1.7.3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
●自适应路由算法
●广播路由算法
●分层路由算法
1.8Internet协议
1.8.1网络层协议
●IPv4协议
●IP地址与子网概念
●IPv4分组格式
●IP封装与分片
●路由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边界网关协议BGP
●组播协议PIM与MOSPF
●地址解析协议ARP与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v6协议
●IPv6地址
●IPv6分组格式
●IPv6地址自动配置
●邻节点发现过程
●IPv4向IPv6的过渡
1.8.2传输层协议TCP与UDP
●TCP协议
●TCP定时管理机制
●TCP拥塞控制策略(含RED)
●UDP协议
1.8.3应用层协议
●域名系统DNS
●电子邮件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FTP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Web应用与HTTP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P2P应用协议
1.8.4代理与NAT
1.8.5无线网路协议
●移动IP协议
●无线TCP
●无线Web协议WAP
1.9网络管理
1.9.1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1.9.2管理信息的组织与表示
●抽象语法表示ASN.1
●管理信息结构SMI
●管理信息库MIB
1.9.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v1、SNMPv2、SNMPv3
●RMON
1.9.4网络管理工具
●基于Web的管理
●典型网络管理工具
1.10服务质量控制技术
1.10.1IntServ
1.10.2DiffServ
1.10.3MPLS
2.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知识
2.1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
2.1.1网络生命周期
2.1.2网络开发过程
2.1.3网络设计文档要素
2.2需求分析
2.2.1需求分析内容
2.2.2业务流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2.2.3通信量分析要素与方法
2.2.4网络设计的约束条件
2.2.5需求说明书编制
2.3逻辑设计
2.3.1物理层设计
2.3.2网络互联设计
2.3.3网络逻辑结构
2.3.4节点容量和传输流量估算
2.3.5VLAN策略
2.3.6网络管理设计
2.3.7网络地址设计
2.3.8网络安全设计
2.3.9逻辑网络设计文档规范
2.4物理设计
2.4.1结构化布线设计
2.4.2网络中心机房要求
2.4.3网络物理结构
2.4.4设备选型和配置
2.4.5物理网络设计文档规范
2.5网络测试、优化和管理
2.5.1网络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2.5.2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术
2.5.3网络管理和网络监控
2.5.4测试文档
2.6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
2.6.1常见的网络故障
2.6.2网络故障的分析
2.6.3网络故障的检测
2.6.4网络故障的定位与排除
2.6.5故障处理文档
2.7网络系统性能评估技术和方法
3.网络资源设备
3.1网络服务器
3.1.1RISC架构服务器
3.1.2IA架构服务器
3.1.3性能要求及配置要点
3.1.4服务器相关技术
3.2网络存储系统
3.2.1SCSI接口卡与控制卡
3.2.2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3.2.3磁带库
3.2.4光盘塔
3.2.5DAS技术
3.2.6NAS技术
3.2.7SAN技术
3.2.8备份系统及备份软件
3.3其它资源
3.3.1视频会议系统
3.3.2网络电话系统
4.网络安全
4.1网络不安全因素与网络安全体系
4.2恶意软件的防治
4.2.1计算机病毒知识
4.2.2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
4.2.3网络蠕虫病毒的清除与预防
4.2.4木马的检测与清除方法
4.3黑客攻击及预防方法
4.3.1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
4.3.2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御
4.3.3程序漏洞攻击与防御
4.3.4欺骗攻击与防御
4.3.5端口扫描
4.3.6强化TCP/IP堆栈以抵御拒绝服务攻击
4.3.7系统漏洞扫描
4.4防火墙应用
4.4.1防火墙应用规则
4.4.2防火墙系统应用设计
4.5ISAServer应用配置
4.6IDS与IPS
4.6.1IDS原理及应用
4.6.2IPS原理及应用
4.7访问控制技术
4.7.1自主访问控制
4.7.2强制访问控制
4.7.3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4.7.4访问控制机制
4.8VPN技术
4.8.1PPTP/L2TP/GRE
4.8.2IPSec
4.8.3MPLS VPN
4.8.4VPDN
4.9网络安全隔离
4.9.1划分子网隔离
4.9.2VLAN子网隔离
4.9.3逻辑隔离
4.9.4物理隔离
4.10安全认证方法与技术
4.10.1PKI
4.10.2证书管理
4.10.3身份认证
4.11加密和数字签名
4.11.1加密技术
4.11.2数字签名技术
4.11.3密钥管理
4.11.4电子印章
4.12网络安全应用协议
4.12.1SSL
4.12.2SET
4.12.3HTTPS
4.13安全审计
4.13.1审计内容
4.13.2审计工具
4.14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
5.项目管理
5.1项目计划管理
5.2项目范围管理
5.2.1工作分解结构
5.2.2范围确认和控制
5.3项目进度控制
5.3.1活动资源估算
5.3.2活动历时估算
5.3.3进度控制技术和工具
5.4项目成本管理
5.4.1项目估算
5.4.2成本预算
5.4.3成本控制技术和工具
5.5项目风险管理
5.6项目质量管理
5.6.1质量管理的内容
5.6.2质量管理的方法
5.7项目文档管理
6.标准化与法律法规
6.1标准的分类
6.2标准化机构
6.3知识产权
6.4互联网有关的法律法规
7.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7.1会计常识
7.2财务管理实务
8.应用数学
8.1概率统计应用
8.2图论应用
8.3组合分析
8.4运筹方法
9.专业英语
9.1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
9.2熟悉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相关领域的专业英文术语
考试科目2: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1.网络规划与设计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
●大中型园区网络规划
●无线网络规划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安全性分析
●逻辑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设备选型性能评估
2.网络工程管理
●网络工程计划及成本控制
●网络工程进度控制
●网络工程质量控制
3.网络优化
●网络现状分析
●网络缺陷分析
●网络优化方案
●网络优化投资预算
4.网络配置
●桥接配置(交换部分)
●路由配置
●IP地址配置
●服务质量配置
●VLAN配置
●防火墙配置
●IDS/IPS配置
●隔离网闸配置
●VPN配置
●服务器配置
5.网络性能分析与测试
6.网络故障分析
●故障分析
●故障检测
●故障处理
考试科目3: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
根据试卷上给出的与网络规划与设计有关的若干个论文题目,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按照规定的要求撰写论文。论文涉及的内容如下:
1.网络技术应用与对比分析
●交换技术类
●路由技术类
●网络安全技术类
●服务器技术类
●存储技术类
2.网络技术对应用系统建设的影响
●网络计算模式
●应用系统集成技术
●P2P技术
●容灾备份与灾难恢复
●网络安全技术
●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3.专用网络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
●工业网络
●电子政务网络
●电子商务网络
●保密网络
●无线数字城市网络
●应急指挥网络
●视频监控网络
●机房工程
4.下一代网络技术分析
●IPv6
●全光网络
●3G、B3G、4G、WiMAX、WMN等无线网络
●多网融合

⑸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九大技术支撑未来网络技术NGN

IPv6
作为网络协议,NGN将基于IPv6。IPv6相对于IPv4的主要优势是:扩大了地址空间、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地实现了多播功能。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NGN需要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看到的,并能实现的最理想传送媒介仍然是光。因为只有利用光谱才能带给我们充裕的带宽。光纤高速传输技术现正沿着扩大单一波长传输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三个方向在发展。单一光纤的传输容量自1980至2000年这20年里增加了大约1万倍。目前已做到40Gb/s,预计几年后将再增加16倍,达到6.4 Tb/s。超长距离实现了1.28T(128x10G)无再生传送8000Km。波分复用实验室最高水平已做到273个波长、每波长40Gb(日本NEC)。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光有高速传输是不够的,NGN需要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光传送网。组网技术现正从具有分插复用和交叉连接功能的光联网向利用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智能光网能在容量灵活性、成本有效性、网络可扩展性、业务灵活性、用户自助性、覆盖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点到点传输系统和光联网带来更多的好处。

宽带接入
NGN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因为只有接入网的带宽瓶颈被打开,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能开展起来,网络容量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挥。这方面的技术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四种技术,一是基于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二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EPON)的光纤到家(FTTH);三是自由空间光系统(FSO);四是无线局域网(WLAN)。

城域网
城域网也是NGN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城域网的解决方案十分活跃,有基于SONET/SDH/SDH的、基于ATM的、也有基于以太网或WDM的,以及MPLS和RPR(弹性分组环技术)等。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弹性分组环(RPR)和城域光网(MON)。弹性分组环是面向数据(特别是以太网)的一种光环新技术,它利用了大部分数据业务的实时性不如话音那样强的事实,使用双环工作的方式。RPR与媒介无关,可扩展,采用分布式的管理、拥塞控制与保护机制,具备分服务等级的能力。能比SONET/SDH更有效地分配带宽和处理数据,从而降低运营商及其企业客户的成本。使运营商在城域网内通过以太网运行电信级的业务成为可能。城域光网是代表发展方向的城域网技术,其目的是把光网在成本与网络效率方面的好处带给最终用户。城域光网是一个扩展性非常好并能适应未来的透明、灵活、可靠的多业务平台,能提供动态的、基于标准的多协议支持,同时具备高效的配置能力、生存能力和综合网络管理的能力。

软交换
为了把控制功能(包括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NGN需要使用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概念基于新的网络分层模型(接入与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与网络服务层四层)概念,从而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把它们分离开来,通过各种接口协议,使业务提供者可以非常灵活地将业务传送协议和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融合和业务转移,非常适用于不同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从话音网向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3G定位于多媒体IP业务,传输容量更大,灵活性更高,并将引入新的商业模式,目前正处在走向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时刻。制定3G标准的3GPP组织于2000年5月已经决定以IPv6为基础构筑下一代移动网,使IPv6成为3G必须遵循的标准。包括4G在内的后3G系统将定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更高的频带,使传输容量再上一个台阶。在不同网络间可无缝提供服务,网络可以自行组织,终端可以重新配置和随身佩带,是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端到端IP系统,与其他技术共享一个IP核心网。它们都是支持NGN的基础设施。

IP终端
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个人上网、汽车上网、设备上网、家电上网等等的普及,必须要开发相应的IP终端来与之适配。许多公司现正在从固定电话机开始开发基于IP的用户设备,包括汽车的仪表板、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以及家用电器,从音响设备和电冰箱到调光开关和电咖啡壶。所有这些设备都将挂在网上,可以通过家庭LAN或个人网(PAN)接入或从远端PC机接入。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是休戚相关的,网络不安全,就谈不上信息安全。现在,除了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安全过滤、用户证书、授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故障恢复等安全技术外,今后还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例如,针对现有路由器、交换机、边界网关协议(BGP)、域名系统(DNS)所存在的安全弱点提出解决办法;迅速采用强安全性的网络协议(特别是IPv6);对关键的网元、网站、数据中心设置真正的冗余、分集和保护;实时全面地观察了解整个网络的情况,对传送的信息内容负有责任,不盲目传递病毒或攻击;严格控制新技术和新系统,在找到和克服安全弱点之前不允许把它们匆忙推向市场。

了解更多详情,参与讨论,请进入315安全论坛:http://bbs.315safe.com/

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http://www.aqfh.cn

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主流是铜缆+光纤,6类铜缆系统由于综合造价比超5类高30%,因此目前在市场中大约只占30%左右。不过由于应用需求的推动以及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几年将是6类系统与光纤系统普及的时代。

综合布线技术将会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 光纤到桌面。基于Web应用和综合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应用的Internet接入需求的急剧膨胀,大大促进了对宽带网络的需求。6类系统的推出为用户从真正意义上跨入千兆网络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光纤系统的价格也会由于应用扩大而降低,使更多的用户得以采用光纤到桌面的解决方案。

(2)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结合。在智能建筑自动化及控制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心并使用综合布线,控制系统的网络正在不断地从专有网络向以太网发展。由于各系统网络化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在同一布线网络下各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

(3)有线和无线相结合。今后在网络中将会是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网络,由于无线网络的方便、快捷与灵活性,因此整个系统采用先进的有线网和无线网相互覆盖、相互结合的组网方式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智能连接是方向。由于网络性能的飞速发展,对布线的线材与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近一半的网络运行缓慢、效率低下的原因源于布线线缆或器材。对布线系统来讲,每增加一次连接,意味着性能会有所下降。因此,智能配线、免跳线,实现全面、直接的连接智能性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将人工产生的错误降到最低

⑹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的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序言
第1版序言
前言
第1章基础
1.1应用
1.2需求
1.2.1连通性
1.2.2成本-效益合算的资源共享
1.2.3支持公共服务
1.3网络体系结构
1.3.1分层和协议
1.3.2OSI体系结构
OSI体系结构,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1.3.3因特网体系结构
1.4实现网络软件
1.4.1应用编程接口(套接字)
1.4.2应用实例
1.4.3协议实现的问题
1.5性能
1.5.1带宽与时延
带宽(band width)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 (Hz)来表示。
在通讯和网络领域,带宽的含义又与上述定义存在差异,它指的是网络信号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或者说是“频带的宽度”,也就是所谓的“Bandwidth”、“信道带宽”——这也是最严谨的技术定义。
在100M以太网之类的铜介质布线系统中,双绞线的信道带宽通常用MHz为单位,它指的是信噪比恒定的情况下允许的信道频率范围,不过,网络的信道带宽与它的数据传输能力(单位Byte/s)存在一个稳定的基本关系。我们也可以用高速公路来作比喻:在高速路上,它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流量就相当于网络的数据运输能力,而这条高速路允许形成的宽度就相当于网络的带宽。显然,带宽越高、数据传输可利用的资源就越多,因而能达到越高的速度;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善信号质量和消除瓶颈效应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
网络带宽与数据传输能力的正比关系最早是由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ClaudeShannon所发现,因此这一规律也被称为Shannon定律。而通俗起见普遍也将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与“网络带宽”完全等同起来,这样“网络带宽”表面上看与“总线带宽”形成概念上的统一,但这两者本质上就不是一个意思、相差甚远。
1.5.2延迟和带宽的乘积
1.5.3高速网络
1.5.4应用程序性能需求
1.6小结
第2章直接连接的网络
2.1网络构件
2.1.1节点
“节点”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电力学中,节点是塔的若干部件的汇合点。机械工程学中,节点是在一对相啮合的齿轮上,其两节圆的切点。在网络拓扑学中,节点是网络任何支路的终端或网络中两个或更多支路的互连公共点。生化工程中,代谢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称为节点。在程序语言中,节点是XML文件中有效而完整的结构的最小单元。在作图软件MAYA中,节点是最小的单位。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属性组。节点可以输入,输出,保存属性。
2.1.2链路
所谓链路就是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
补充: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2.2编码(NRZ、NRZI、Manchester、4BB)
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编码在电子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讯等方面广泛使用。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在计算机硬件中,编码(coding)是指用代码来表示各组数据资料,使其成为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信息。代码是用来表示事物的记号,它可以用数字、字母、特殊的符号或它们之间的组合来表示
将数据转换为代码或编码字符,并能译为原数据形式。是计算机书写指令的过程,程序设计中的一部分。在地图自动制图中,按一定规则用数字与字母表示地图内容的过程,通过编码,使计算机能识别地图的各地理要素。
n位二进制数可以组合成2的n次方个不同的信息,给每个信息规定一个具体码组,这种过程也叫编码。
数字系统中常用的编码有两类,一类是二进制编码,另一类是二—十进制编码。
2.3组帧
2.3.1面向字节的协议(PPP)
2.3.2面向比特的协议(HDLC)
2.3.3基于时钟的组帧(SONET)
2.4差错检测
2.4.1二维奇偶校验
2.4.2因特网校验和算法
2.4.3循环冗余校验
循环冗余检查(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若CRC校验不通过,系统重复向硬盘复制数据,陷入死循环,导致复制过程无法完成。出现循环冗余检查错误的可能原因非常多,硬件软件的故障都有可能。
循环冗余检查(Cyclical Rendancy Check),就是在每个数据块(称之为帧)中加入一个FCS(Frame CheckSequence,帧检查序列)。FCS包含了帧的详细信息,专门用于发送/接收装置比较帧的正确与否。如果数据有误,则再次发送。
循环冗余检查(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若CRC校验不通过,系统重复向硬盘复制数据,陷入死循环,导致复制过程无法完成。
2.5可靠传输
2.5.1停止和等待
2.5.2滑动窗口
2.5.3并发逻辑信道
2.6以太网(802.3)
2.6.1物理特性
2.6.2访问协议
2.6.3以太网的经验
2.7环网(802.5,FDDI,RPR)
2.7.1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
2.7.2令牌环维护
2.7.3FDDI
2.7.4弹性分组环(802.17)
2.8无线网络
2.8.1蓝牙(802.15.1)
2.8.2Wi-Fi(802.11)
2.8.3WiMAX(802.16)
2.8.4蜂窝电话技术
2.9小结
第3章分组交换
3.1交换和转发
3.1.1数据报
Data gram
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基本单元,包含一个报头(header)和数据本身,其中报头描述了数据的目的地以及和其它数据之间的关系。
完备的、独立的数据实体,该实体携带要从源计算机传递到目的计算机的信息,该信息不依赖以前在源计算机和目的计算机以及传输网络间交换。
在数据报操作方式中,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整个数据报传送过程中,不需要建立虚电路,网络节点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各数据报不能保证按顺序到达目的节点,有些还可能会丢失。
数据报工作方式的特点
1、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2、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3、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4、数据报方式报文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3.1.2虚电路交换
3.1.3源路由选择
3.2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
3.2.1学习型网桥
3.2.2生成树算法
3.2.3广播和多播
3.2.4网桥的局限性
3.3信元交换(ATM)
3.3.1信元
3.3.2分段和重组
3.3.3虚路径
3.3.4ATM的物理层
3.4实现和性能
3.4.1端口
3.4.2网状结构
3.5小结
第4章网络互联
4.1简单的网络互联(IP)
4.1.1什么是互联网
4.1.2服务模型
4.1.3全局地址
4.1.4IP中的数据报转发
4.1.5地址转换(ARP)
4.1.6主机配置(DHCP)
4.1.7差错报告(ICMP)
4.1.8虚拟网络和隧道
4.2路由
4.2.1用图表示网络
4.2.2距离向量(RIP)
4.2.3链路状态(OSPF)
4.2.4度量标准
4.2.5移动主机的路由
4.2.6路由器实现
4.3全球因特网
4.3.1划分子网
4.3.2无类路由(CIDR)
4.3.3域间路由(BGP)
4.3.4路由区
4.3.5IP版本6(IPv6)
4.4多播
4.4.1多播地址
4.4.2多播路由(DVMRP,PIM,MSDP)
4.5多协议标记交换
4.5.1基于目的地的转发
4.5.2显式路由
4.5.3虚拟专用网和隧道
4.6小结
第5章端到端协议
5.1简单的多路分解协议(UDP)
5.2可靠的字节流(TCP)
5.2.1端到端的问题
5.2.2报文段格式
5.2.3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5.2.4滑动窗口再讨论
5.2.5触发传输
5.2.6自适应重传
5.2.7记录边界
5.2.8TCP扩展
5.2.9其他设计选择
5.3远程过程调用
5.3.1RPC基础
5.3.2RPC的实现(SunRPC和DCE)
5.4实时传输协议(RTP)
5.4.1需求
5.4.2RTP细节
5.4.3控制协议
5.5性能
5.6小结
第6章拥塞控制和资源分配
6.1资源分配中的问题
6.1.1网络模型
6.1.2分类法
6.1.3评价标准
6.2排队规则
6.2.1FIFO
6.2.2公平排队
6.3TCP拥塞控制
6.3.1加性增乘性减
6.3.2慢启动
6.3.3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6.4拥塞避免机制
6.4.1DECbit
6.4.2随机早期检测(RED)
6.4.3基于源的拥塞避免
6.5服务质量
6.5.1应用需求
6.5.2综合服务(RSVP)
6.5.3区分服务(EF和AF)
6.5.4基于等式的拥塞控制
6.6小结
第7章端到端的数据
7.1表示格式化
7.1.1分类方法
7.1.2例子(XDR、ASN.1、NDR)
7.1.3标记语言(XML)
7.2数据压缩
7.2.1无损压缩算法
7.2.2图像压缩(JPEG)
7.2.3视频压缩(MPEG)
7.2.4在网上传输MPEG
7.2.5音频压缩(MP3)
7.3小结
第8章网络安全
8.1密码工具
8.1.1密码原理
8.1.2对称密钥密码
8.1.3公钥密码
8.1.4认证码
8.2密钥预分发
8.2.1公钥的预分配
8.2.2对称密钥的预分发
8.3认证协议
8.3.1原始性和实效性技术
8.3.2公钥认证协议
8.3.3对称密钥认证协议
8.3.4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
8.4安全系统
8.4.1极好隐私(PGP)
8.4.2安全外壳(SSH)
8.4.3传输层安全(TLS、SSL、HTTPS)
8.4.4IP安全(IPsec)
8.4.5无线安全(802.11i)
8.5防火墙
8.6小结
第9章应用
9.1传统应用
9.1.1电子邮件(SMTP、MIME、IMAP)
9.1.2万维网(HTTP)
9.1.3域名服务(DNS)
9.1.4网络管理(SNMP)
9.2Web服务
9.2.1定制应用协议(WSDL,SOAP)
9.2.2一个通用的应用协议(REST)
9.3多媒体应用
9.3.1会话控制和呼叫控制(SDP、SIP、H.323)
9.3.2多媒体应用的资源分配
9.4覆盖网络
9.4.1路由覆盖
9.4.2对等网(Gnutella,BitTorrent)
9.4.3内容分发网络
9.5小结
术语
习题选答
参考文献
……

⑺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Internet的应用范围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运营性质也由科研、教育为主逐渐转向商业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第一章:网络系统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局域网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

局域网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角度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局域网按传输介质类型角度分为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

局域网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广域网,分为主计算机与终端(负责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设备与通信电路(负责数据通信处理)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计算机系统,终端,外网设备以及软件信息资源): 负责全网数据处理业务,提供网络资源与服务

通信子网(通信处理控制机—即网络节点,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负责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网络接入(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电话交换网,有线电视网)

广域网投资大管理困难,由电信运营商组建维护,广域网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远距离,高服务质量的宽带核心交换技术,用户接入技术由城域网承担。

广域网典型网络类型和技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数字数据网DDN,x.25 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异步传输网,GE千兆以太网和10GE光以太网)

交换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

城域网概念: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以宽带光传输网络为开放平台,以 TCPIP 协议为基础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推广导致广域网主干线路带宽扩展

城域网分为核心交换层(高速数据交换),边缘汇聚层(路由与流量汇聚),用户接入层(用户接入和本地流量控制)

层次结构优点:层次定位清楚,接口开放,标准规范,便于组建管理

核心层基本功能:(设计重点:可靠性,可扩展性,开放性) 连接汇聚层,为其提供高速分组转发,提供高速安全 QoS 保障的传输环境; 实现主干网络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 IP 数据出口;提供用户访问 INTERNET 需要的路由服务;

汇聚层基本功能: 汇聚接入层用户流量,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 优先管理,安全控制,IP 地址转换,流量整形; 把流量转发到核心层或本地路由处理;

组建运营宽带城域网原则: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可扩展性

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关键技术:带宽管理,服务质量 QoS,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多业务接入,统计与计费,IP 地址分配与地址转换,网络安全

宽带城域网在组建方案中一定要按照电信级运营要求(考虑设备冗余,线路冗余以及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与自我恢复)

服务质量 QoS 技术:资源预留,区分服务,多协议标记转换

管理带宽城域网 3 种基本方案:带内网络管理,带外网络管理,同时使用带内带外网络管理 带内:利用传统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利用数据通信网或公共交换电话网拨号,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配置。

带外:利用 IP 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利用网络管理协议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用带外管理,汇聚层一下采用带内管理

宽带城域网要求的管理能力表现在电信级的接入管理,业务管理,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方面需要解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宽带城域网基本技术与方案(SDH 城域网方案;10GE 城域网方案,基于 ATM 城域网方案)

光以太网由多种实现形式,最重要的有 10GE 技术和弹性分组环技术

弹性分组环(RPR):直接在光纤上高效传输 IP 分组的传输技术 标准:IEEE802.17

目前城域网主要拓扑结构:环形结构;核心层有 3—10 个结点的城域网使用环形结构可以简化光纤配置功能:简化光纤配置;解决网络保护机制与带宽共享问题;提供点到多点业务

弹性分组环采用双环结构;RPR 结点最大长度 100km,顺时针为外环,逆时针为内环

RPR 技术特点:(带宽利用率高;公平性好;快速保护和恢复能力强;保证服务 质量)

用户接入网主要有三类: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广播电视网

接入网接入方式主要为五类:地面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地面广播电视网

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电视通信网

用户接入角度:接入技术(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家庭接入,校园接入,机关与企业人)

目前宽带接入技术: 数字用户线 XDSL 技术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HFC 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

局域网技术

无线接入分为无线局域网接入,无线城域网接入,无线 Ad hoc 接入

局域网标准:802.3 无线局域网接入:802.11无线城域网:802.16

数字用户线 XDSL 又叫 数字用户环路 ,基于电话铜双绞线高速传输技术 技术分类: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速率不对称1.5mbps/64kbps-5.5km

RADSL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 速率不对称1.5mbps/64kbps-5.5km

HDSL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速率对称 1.544mbps(没有距离影响)

VDSL 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速率不对 51mbps/64kbps(没有影响)

光纤同轴混合网 HFC 是新一代有线电视网

电话拨号上网速度 33.6kbps—56.6kbps

有线电视接入宽带,数据传输速率 10mbps—36mbps

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 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

上行信道:200kbps-10mbps下行信道: 36mbps 类型:

传输方式(双向对称传输和非对称式传输)

数据传输方向(单向,双向) 同步方式(同步和异步交换)

接入角度(个人 modem 和宽带多用户 modem)

接口角度(外置式,内置式和交互式机顶盒)

无源光网络技术(APON)优点 系统稳定可靠 可以适应不同带宽,传输质量的要求

与 CATV 相比,每个用户可占用独立带宽不会发生拥塞 接入距离可达 20km—30km

802.11b 定义直序扩频技术,速率为 1mbps 2mbps 5.5mbps 11mbps 802.11a 提高到 54mbps

第二章 :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

网络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机房和电源

机房是放置核心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核心设备 UPS 系统供电:稳压,备用电源,供电电压智能管理

网络操作系统:NT,2000,NETWARE,UNIX,LINUX

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与运行环境: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网络软件开发工具

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ybase,SOL,DB2

网络应用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远程教育系统,企业管理系统, 校园信息服务系统,部门财务管理系统

网络需求调研和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共 5 点

制定项目建设任务书后,确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后,项目承担单位首要任务是网络用户调查和网络工程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设计建设与运行网络系统的关键

网络结点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用户数量及分布的位置;建筑物内部结构情况调查;建筑物群情况调查)

网络需求详细分析:(网络总体需求设计;结构化布线需求设计;网络可用性与 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需求分析;网络工程造价分析)

结点 2-250可不设计接入层和汇聚层

结点 100-500 可不设计接入层

结点 250-5000 一般需要 3 层结构设计

核心层网络一般承担整个网络流量的 40%-60%

标准 GE 10GE 层次之间上联带宽:下联带宽一般控制在 1:20

10 个交换机,每个有 24 个接口,接口标准是 10/100mbps:那么上联带宽是24*100*10/20 大概是 2gbps

高端路由器(背板大于 40gbps)高端核心路由器:支持 mpls 中端路由器(背板小于 40gbps)

企业级路由器支持 IPX,VINES,

QoS VPN 低端路由器(背板小于 40gbps)支持 ADSL PPP

路由器关键技术指标:

1:吞吐量(包转发能力)

2:背板能力(决定吞吐量)背板:router 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物理通道 传统路由采用共享背板结构,高性能路由采用交换式结构

3:丢包率(衡量 router 超负荷工作性能)

4:延时与延时抖动(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到该帧最后一个离开路由的时间) 高速路由要求 1518B 的 IP 包,延时小于 1ms

5:突发处理能力

6:路由表容量(INTERNET 要求执行 BGP 协议的路由要存储十万路由表项,高 速路由应至少支持 25 万)

7:服务质量 8:网管能力

9:可靠性与可用性

路由器冗余:接口冗余,电源冗余,系统板冗余,时钟板冗余,整机设备冗余

热拨插是为了保证路由器的可用性

高端路由可靠性:

(1) 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大于 10 万小时

(2) 系统故障恢复时间小于 30 分钟

(3) 主备切换时间小于 50 毫秒

(4) SDH 和 ATM 接口自动保护切换时间小于 50 毫秒

(5) 部件有热拔插备份,线路备份,远程测试诊断

(6) 路由系统内不存在单故障点

交换机分类:从技术类型(10mbps Ethernet 交换机;fast Ethernet 交换机;1gbps 的 GE 交换机)从内部结构(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又叫机架式交换 机)

500 个结点以上选取企业级交换机

300 个结点以下选取部门级交换机

100 个结点以下选取工作组级交换机

交换机技术指标:

(1) 背板带宽(输入端和输出端得物理通道)(2) 全双工端口带宽(计算:端口数*端口速率*2)

(3) 帧转发速率(4) 机箱式交换机的扩张能力

(5) 支持 VLAN 能力(基于 MAC 地址,端口,IP 划分) 缓冲区协调不同端口之间的速率匹配

网络服务器类型(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Internet 通用服务器;应用服务 器)

虚拟盘体分为(专用盘体,公用盘体与共享盘体)

共享硬盘服务系统缺点:dos 命令建立目录;自己维护;不方便系统效率低,安 全性差

客户/服务器 工作模式采用两层结构:第一层在客户结点计算机 第二层在数据 库服务器上

Internet 通用服务器包括(DNS 服务器,E-mail 服务器,FTP 服务器,WWW 服 务器,远程通信服务器,代理服务器)

基于复杂指令集 CISC 处理器的 Intel 结构的服务器: 优点:通用性好,配置简单,性能价格比高,第三方软件支持丰富,系统维护方 便 缺点:CPU 处理能力与系统 I/O 能力较差(不适合作为高并发应用和大型服 务器)

基于精简指令集 RISC 结构处理器的服务器与相应 PC 机比:CPU 处理能力提高

50%-75%(大型,中型计算机和超级服务器都采用 RISC 结构处理器,操作系统 采用 UNIX)

因此采用 RISC 结构处理器的服务器称 UNIX 服务器

按网络应用规模划分网络服务器

(1) 基础级服务器 1 个 CPU(2) 工作组服务器 1-2 个 CPU(3) 部门级服务器 2-4 个 CPU

(4) 企业级服务器 4-8 个 CPU

服务器采用相关技术

(1) 对称多处理技术 SMP (多 CPU 服务器的负荷均衡)

(2) 集群 Cluster(把一组计算机组成共享数据存储空间)

(3) 非一致内存访问(NUMA)(结合 SMP Cluster 用于多达 64 个或更多 CPU的'服务器)

(4) 高性能存储与智能 I/O 技术(取决存取 I/O 速度和磁盘容量)

(5) 服务处理器与 INTEL 服务器控制技术

(6) 应急管理端口

(7) 热拨插技术 网络服务器性能

(1) 运算处理能力

CPU 内核: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一级缓存:为 CPU 直接提供计算机所需要的指令与数据 二级缓存:用于存储控制器,存储器,缓存检索表数据 后端总线:连接 CPU 内核和二级缓存

前端总线:互联 CPU 与主机芯片组

CPU50%定律:cpu1 比 cpu2 服务器性能提高(M2-M1)/M1*50% M 为主频

(2) 磁盘存储能力(磁盘性能参数:主轴转速;内部传输率,单碟容量,平均 巡道时间;缓存)

(3) 系统高可用性99.9%---------------每年停机时间小于等于 8.8 小时

99.99%-------------每年停机时间小于等于 53 分钟

99.999%---------- 每年停机时间小于等于5 分钟

服务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1) 根据不同的应用特点选择服务器

(2) 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选择服务器

(3) 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服务器的配置

网路攻击两种类型:服务攻击和非服务攻击

从黑客攻击手段上看分为 8 类:系统入侵类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欺骗类 攻击,拒绝服务类攻击,防火墙攻击,病毒类攻击,木马程序攻击,后门攻击 非服务攻击针对网络层等低层协议进行

网络防攻击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1) 网络可能遭到哪些人的攻击

(2) 攻击类型与手段可能有哪些

(3) 如何及时检测并报告网络被攻击

(4) 如何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策略与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网络协议的漏洞是当今 Internet 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安全问题

信息传输安全过程的安全威胁(截取信息;窃qie听信息;篡改信息;伪造信息)

解决来自网络内部的不安全因素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

病毒基本类型划分为 6 种: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病毒;宏病毒;混合病毒, 特洛伊木马病毒;Iternet 语言病毒

网络系统安全必须包括 3 个机制:安全防护机制,安全检测机制,安全恢复机制

网络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1) 全局考虑原则(2) 整体设计的原则(3) 有效性与实用性的原则(4) 等级性原则

(5)自主性与可控性原则(6)安全有价原则

第三章: IP 地址规划设计技术

无类域间路由技术需要在提高 IP 地址利用率和减少主干路由器负荷两个方面取得平衡

网络地址转换 NAT 最主要的应用是专用网,虚拟专用网,以及 ISP 为拨号用户 提供的服务

NAT 更用应用于 ISP,以节约 IP 地址

A 类地址:1.0.0.0-127.255.255.255 可用地址 125 个 网络号 7 位

B 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网络号 14 位

C 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网络号 21 位允许分配主机号 254 个

D 类地址:224.0.0.0-239.255.255.255 组播地址

E 类地址:240.0.0.0-247.255.255.255 保留

直接广播地址:

受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网络上特定主机地址:

回送地址:专用地址

全局 IP 地址是需要申请的,专用 IP 地址是不需申请的

专用地址:10; 172.16- 172.31 ;192.168.0-192.168.255

NAT 方法的局限性

(1) 违反 IP 地址结构模型的设计原则

(2) 使得 IP 协议从面向无连接变成了面向连接

(3) 违反了基本的网络分层结构模型的设计原则

(4) 有些应用将 IP 插入正文内容

(5) Nat 同时存在对高层协议和安全性的影响问题

IP 地址规划基本步骤

(1) 判断用户对网络与主机数的需求

(2) 计算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网络地址结构

(3) 计算地址掩码

(4) 计算网络地址

(5) 计算网络广播地址

(6) 计算机网络的主机地址

CIDR 地址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地址聚合和路由聚合能力 规划内部网络地址系统的基本原则

(1) 简洁(2) 便于系统的扩展与管理(3) 有效的路由

IPv6 地址分为 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多播地址;特殊地址

128 位每 16 位一段;000f 可简写为 f 后面的 0 不能省;::只能出现一次

Ipv6 不支持子网掩码,它只支持前缀长度表示法

第四章:网络路由设计

默认路由成为第一跳路由或缺省路由 发送主机的默认路由器又叫做源路由器;

目的主机所连接的路由叫做目的路由

路由选择算法参数

跳数 ;带宽(指链路的传输速率);延时(源结点到目的结点所花费时间); 负载(单位时间通过线路或路由的通信量);可靠性(传输过程的误码率);开销(传输耗费)与链路带宽有关

路由选择的核心:路由选择算法 算法特点:

(1) 算法必须是正确,稳定和公平的

(2) 算法应该尽量简单

(3) 算法必须能够适应网络拓扑和通信量的变化

(4) 算法应该是最佳的

路由选择算法分类: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非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特点:简单开销小,但不能及时适应 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特点:较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 实现复杂,开销大

一个自治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权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取何种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IGP(包括路由信息协议 RI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协议 OSPF);

外部网关协议 EGP(主要是 BGP)

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协议;

特点:协议简单,适合小的自治 系统,跳数小于 15

OSPF 特点:

1. OSPF 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RIP 使用距离向量协议)

2. OSPF 要求路由发送本路由与哪些路由相邻和链路状态度量的信息(RIP 和 OSPF都采用最短路径优先的指导思想,只是算法不同)

3. OSPF 要求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发送此信息(RIP 仅向相 邻路由发送信息)

4. OSPF 使得所有路由建立链路数据库即全网拓扑结构(RIP 不知道全网拓扑) OSPF 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若干个小的区域,为拉适用大网络,收敛更快。每个 区域路由不超过 200 个

区域好处:洪泛法局限在区域,区域内部路由只知道内部全网拓扑,却不知道其他区域拓扑 主干区域内部的路由器叫主干路由器(包括区域边界路由和自治系统边界路由)

BGP 路由选择协议的四种分组 打开分组;更新分组(是核心);保活分组;通知分组;

第五章:局域网技术

交换机采用采用两种转发方式技术:快捷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虚拟局域网 VLAN 组网定义方法:(交换机端口号定义;MAC 地址定义;网络层地址定义;基于 IP 广播组)

综合布线特点:(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物群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1) ANSI/TIA/EIA 568-A

(2) TIA/EIA-568-B.1 TIA/EIA-568-B.2TIA/EIA-568-B.3

(3) ISO/IEC 11801

(4) GB/T 50311-2000GB/T50312-2000

IEEE802.3 10-BASE-5 表示以太网 10mbps 基带传输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长度=500m

IEEE802.3 10-BASE-2200m

IEEE802.3 10-BASE-T使用双绞线

快速以太网 提高到 100mbps

IEEE802.3U 100-BASE-TX最大长度=100M

IEEE802.3U 100-BASE-T4针对建筑物以及按结构化布线

IEEE802.3U 100-BASE-FX使用 2 条光纤 最大长度=425M

支持全双工模式的快速以太网的拓扑构型一定是星形

自动协商功能是为链路两端的设备选择 10/100mbps 与半双工/全双工模式中共有的高性能工作模式,并在链路本地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激活链路;自动协商功能只能用于使用双绞线的以太网,并且规定过程需要 500ms 内完成

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不涉及帧结构,中继器不属于网络互联设备

10-BASE-5 协议中,规定最多可以使用 4 个中继器,连接 3 个缆段,网络中两个 结点的最大距离为 2800m

集线器特点:

(1) 以太网是典型的总线型结构

(2) 工作在物理层 执行 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 多端口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完成数据帧接受,转发与地址过滤功能,实现多个局域网的数据交换

透明网桥 IEEE 802.1D 特点:

(1) 每个网桥自己进行路由选择,局域网各结点不负责路由选择,网桥对互联 局域网各结点是透明

(2) 一般用于两个 MAC 层协议相同的网段之间的互联

透明网桥使用了生成树算法 评价网桥性能参数主要是:帧过滤速率,帧转发速率

按照国际标准,综合布线采用的主要连接部件分为建筑物群配线架(CD); 大楼主配线架(BD);楼层配线架(FD),转接点(TP)和通信引出端(TO),TO 到 FD 之间的水平线缆最大长度不应超过 90m;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 10 度到 27 度 相对湿度保持在 30%-80%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相关文章:

1.2017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积累

2.2017年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真题附带答案

3.2017年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真题及答案

4.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真题及答案2017

5.2017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点

6.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知识点

7.2017全国计算机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8.2017年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试题

9.2017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10.2017年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选择题

;

⑻ 钬淩PR钬濅唬琛ㄤ粈涔堬纻

钬淩PR钬濊繖涓缂╁啓璇嶅湪鑻辫涓浠h〃镌钬淩apid Problem Resolution钬濓纴鍗冲揩阃熼梾棰樿В鍐炽傚畠鏄涓涓鍦ㄨ$畻链洪嗗烟涓骞挎硾浣跨敤镄勬湳璇锛屽挨鍏跺湪阃氱敤璁$畻棰嗗烟涓鍏锋湁4712镄勬祦琛屽害锛岃〃鏄庡叾鍦ㄤ笓涓氢氦娴佸拰鏂囨。涓镄勫父瑙佸害銆俣PR涓昏佸簲鐢ㄤ簬瑙e喅钖勭被蹇阃熷嚭鐜扮殑闂棰桡纴鎻愪緵蹇鎹锋湁鏁堢殑瑙e喅鏂规堛

瀵逛簬RPR镄勪腑鏂囱В閲婏纴鍏剁洿璇戝嵆涓衡滃揩阃熼梾棰樿В鍐斥濓纴鍦ㄥ疄闄呭簲鐢ㄤ腑锛屽畠鍙鑳芥秹鍙婂埌杞浠跺紑鍙戙佹妧链鏀鎸併侀”鐩绠$悊绛夊氢釜鍦烘櫙銆备緥濡傦纴缃戠粶鏁呴㱩璇婃柇銆佸㈡埛链嶅姟涓蹇阃熷搷搴旂敤鎴烽梾棰樼瓑銆傚畠寮鸿皟镄勬槸鍦ㄩ梾棰桦嚭鐜扮殑鐭镞堕棿鍐咃纴閲囧彇链夋晥鎺鏂芥潵杩呴熸垒鍒板苟瑙e喅鐭涚浘锛屾彁楂樻晥鐜囧拰婊℃剰搴︺

镐荤殑𨱒ヨ达纴RPR鏄涓绉岖亩鍐椤舰寮忥纴鐢ㄤ簬浼犺揪钬滃揩阃熼梾棰樿В鍐斥濈殑姒傚康锛屽畠鍦ㄦ暟瀛楀寲涓栫晫涓镓婕旂潃渚挎嵎娌熼氩拰楂樻晥鍐崇瓥镄勮掕壊銆备絾璇锋敞镒忥纴灏界′俊鎭𨱒ユ簮浜庣绣缁滐纴浣嗕娇鐢ㄦ椂浠嶉渶镙规嵁鍏蜂綋𨱍呭冭繘琛岀悊瑙o纴纭淇濆嗳纭搴旂敤銆

阅读全文

与rpr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苹果的网络通话 浏览:171
大学生网络安全简报内容 浏览:860
红旗linux网络ip设置 浏览:200
3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浏览:768
换联通网络后小米路由器怎么换网 浏览:178
黄石移动网络维修 浏览:219
oppo如何通话保持网络 浏览:488
华为路由器电脑查不到网络信号 浏览:284
网络歌曲作品是如何盈利的 浏览:461
请网络歌手唱歌要付多少钱 浏览:105
手机酷狗网络怎么收藏 浏览:478
在线网络制作软件 浏览:255
连着wifi打电话有网络吗 浏览:562
无线网网络不稳定怎么切换成数据 浏览:914
南传网络机顶盒输出分辨率设置 浏览:88
华为怎么开网络测速 浏览:705
为什么没有网络也可以打开微信 浏览:588
移动网络登不了wow官网吗 浏览:546
华为手机网络虚标 浏览:242
网络电视带wifi么 浏览:5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