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步技术主要包括

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步技术主要包括

发布时间:2024-04-19 10:43:54

㈠ 谁有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试题的给我来一份 快要考试了,跪求!!!!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 期末考试 (1)2011-07-04 11:13
第一章

1.三网:电线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连通性,共享性

3.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5.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因特网发展的三阶段: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ARPANET:因特网之父,第一个投入运行的分组交换网)

(2)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internet 互联网或因特网)

(3)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的因特网。(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7.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设有两个工程部:

因特网工程部IETF(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研究部IRTF

8.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9.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10.在网络边缘部分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分为: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1.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程序,服务器程序)

本来是指计算机进程(软件)。

12.客户是服务请求者,服务器是服务提供者。

13.客户程序:①被客户调用后,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14.服务器程序:①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②系统启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的运行着,被动的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15.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部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16.分组交换的特点: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①在发送报文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的数据报。②在每一个数据报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一个分组。③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起来,在检查首部,查找路由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④这样一步步的以存储转发方式,把分组交付给最终的目的主机。

17.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作用范围分为:

①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 几十到几千公里

②城域网(MAN metropolition) 5~50km

③局域网(LAN local) 1km左右

④个人区域网(PAN) 10m左右

18.不同使用者的网络:公用网,专用网

19.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

20.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要素构成:

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 结构或格式

②语义:需要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 以及 做出何种响应

③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1.分层可以带来的好处:各灵结易能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②灵活性好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2.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23. OSI 7层: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TCP/IP 4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 运输层 应用层

五层协议: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运输层 应用层

24.应用层:直接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通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

物理层: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25.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和服务的关系:在协议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区别:①首先,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 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②其次,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26. 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27. 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协议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第二章

1.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的不同,信号可分为: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2.从通信双方消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3.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4.基带调制:交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

5.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6.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7.奈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或识别)成为不可能。

8.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 即S/N

9.香农公式:C = W log2(1+S/N) b/s

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噪声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10.导向传输媒体:①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双绞线UTP)②同轴电缆 ③光缆(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11.最基本的复用: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TDM

12.脉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lation)体制:由于历史上的原因,PCM有两个互不兼容的国际标准,即北美的24路PCM(简称T1,V=1.544Mb/s)和欧洲的30路PCM(简称E1,V=2.048Mb/s,我国采用的)

13.宽带接入技术:

①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

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

②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hybrid fiber coax)

③FTTx技术: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FTTB(光纤到大楼),

FTTC(curb光纤到路边)

第六章

1.域名系统 DNS:基于的运输层协议:TCP或UDP 端口:53

com(公司企业) gov 政府部门 e 教育机构 mil 军事部门

采用划分区的方法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域名是按照自右到左逐渐减小的多层排列方式。

2.文件传送协议 FTP协议:基于的运输层协议:TCP 端口:21

3.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基于的运输层协议:UDP 端口:69
4.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基于的运输层协议: TCP 端口:23

5.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是对可以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 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

HTTP协议: 基于的运输层协议:TCP 端口:80

6.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发送邮件使用SMTP

读取邮件使用POP3和IMAP

㈡ 璁$畻链虹绣缁沧妧链鍖呭惈镄勪袱涓涓昏佹妧链鏄璁$畻链烘妧链鍜岋纸锛

阃氢俊鎶链銆傝$畻链虹绣缁沧妧链鏄阃氢俊鎶链涓庤$畻链烘妧链鐩哥粨钖堢殑浜х墿銆

1銆佽$畻链烘妧链镄勫唴瀹归潪甯稿箍娉涳纴鍙绮楃暐鍒嗕负璁$畻链虹郴缁熸妧链銆佽$畻链哄櫒浠舵妧链銆佽$畻链洪儴浠舵妧链鍜岃$畻链虹粍瑁呮妧链绛夊嚑涓鏂归溃銆傝$畻链烘妧链鍖呮嫭锛氲繍绠楁柟娉旷殑锘烘湰铡熺悊涓庤繍绠楀櫒璁捐°佹寚浠ょ郴缁熴佷腑澶澶勭悊鍣(CPU)璁捐°佹祦姘寸嚎铡熺悊鍙婂叾鍦–PU璁捐′腑镄勫簲鐢ㄣ佸瓨鍌ㄤ綋绯汇佹荤嚎涓庤緭鍏ヨ緭鍑恒

2銆侀氢俊鎶链锛屽张绉伴氢俊宸ョ▼锛堜篃浣滀俊鎭宸ョ▼銆佺数淇″伐绋嬶纴镞хО杩滆窛绂婚氢俊宸ョ▼銆佸急鐢靛伐绋嬶级鏄鐢靛瓙宸ョ▼镄勯吨瑕佸垎鏀锛屽悓镞朵篃鏄鍏朵腑涓涓锘虹瀛︾戙傝ュ︾戝叧娉ㄧ殑鏄阃氢俊杩囩▼涓镄勪俊鎭浼犺緭鍜屼俊鍙峰勭悊镄勫师鐞嗗拰搴旂敤銆傞氢俊宸ョ▼镰旂┒镄勬槸锛屼互鐢电佹尝銆佸0娉㈡垨鍏夋尝镄勫舰寮忔妸淇℃伅阃氲繃鐢佃剦鍐诧纴浠庡彂阃佺锛堜俊婧愶级浼犺緭鍒颁竴涓鎴栧氢釜鎺ュ弹绔锛堜俊瀹匡级銆

镓╁𪾢璧勬枡锛

鍒嗙被锛

璁$畻链虹绣缁滃寘𨰾璁$畻链哄拰缃戠粶涓ら儴鍒嗐

鍏朵腑璁$畻链哄张绉扮数瀛愯$畻链猴纴淇楃О鐢佃剳锛屾槸涓绉嶈兘澶熸寜镦х▼搴忚繍琛岋纴镊锷ㄣ侀珮阃熷勭悊娴烽噺鏁版嵁镄勭幇浠e寲鏅鸿兘鐢靛瓙璁惧囥傜敱纭浠跺拰杞浠舵墍缁勬垚锛屾病链夊畨瑁呮搷浣灭郴缁熺殑璁$畻链虹О涓鸿8链恒傚父瑙佺殑褰㈠纺链夊彴寮忚$畻链恒佺玛璁版湰璁$畻链恒佸ぇ鍨嬭$畻链虹瓑锛岃缉鍏堣繘镄勮$畻链烘湁鐢熺墿璁$畻链恒佸厜瀛愯$畻链恒侀噺瀛愯$畻链虹瓑銆

钥岀绣缁滃氨鏄鐢ㄧ墿鐞嗛摼璺灏嗗悇涓瀛ょ珛镄勫伐浣灭珯鎴栦富链虹浉杩炲湪涓璧凤纴缁勬垚鏁版嵁阈捐矾锛屼粠钥岃揪鍒拌祫婧愬叡浜鍜岄氢俊镄勭洰镄勚傛墍浠ヨ$畻链虹绣缁沧槸鎸囧皢鍦扮悊浣岖疆涓嶅悓镄勫氩彴璁$畻链虹郴缁熷强鍏跺栭儴缃戠粶阃氲繃阃氢俊浠嬭川浜掕仈,鍦ㄧ绣缁沧搷浣灭郴缁熷拰缃戠粶绠$悊杞浠跺强阃氢俊鍗忚镄勭$悊鍜屽岗璋冧笅,瀹炵幇璧勬簮鍏变韩鍜屼俊鎭浼犻掔殑绯荤粺.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细锏惧害锏剧-璁$畻链虹绣缁沧妧链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细锏惧害锏剧-阃氢俊鎶链

㈢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

参考: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7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 电信网络(电话网)
 有线电视网络
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 因此, 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当 A 进程需要 B 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 B 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 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 因此,服务器(server)一词有时指的是软件,但也有时指的是硬件。
六、总结
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范围的、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它使用 TCP/IP 协议族,并且它的前身是美 国阿帕网 ARPANET。
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因特网使用基于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并使用 IP 协议传送 IP 分组。
 路由器把许多网络互连起来,构成了互连网。路由器收到分组后,根据路由表查找出下一跳路由器的
地址,然后转发分组。
 路由器根据与其他路由器交换的路由信息构造出自己的路由表。
 IP 网络提供尽最大努力服务,不保证可靠交付。
 TCP 协议保证计算机程序之间的、端到端的可靠交付。
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进程(即软件)。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 服务器有时也指“运行服务器软件”的机器。

一、IP 网络是虚拟网络
 IP 网络是虚拟的。在 IP 网络上传送的是 IP 数据报(IP 分组)。
 实际上在网络链路上传送的是“帧”,使用的是帧的硬件地址(MAC 地址)。
 地址解析协议 ARP 用来把 IP 地址(虚拟地址)转换为硬件地址(物理地址)。
二、IP 地址的表示方法
IP 地址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二进制和点分十进制。
IP 地址是 32 位二进制数字,为方便阅读和从键盘上输入,可把每 8 位二进制数字转换成一个十进制数字,并 用小数点隔开,这就是点分十进制。
三、因特网的域名
因特网的域名分为:  顶级域名  二级域名  三级域名

 四级域名
四、域名服务器 DNS (Domain Name Server)
因特网中设有很多的域名服务器 DNS,用来把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
五、电子邮件
发送邮件使用的协议——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接收邮件使用的协议——邮局协议版本 3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注:邮件的传送仍然要使用 IP 和 TCP 协议
六、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URL 用来标识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 因特网上的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惟一的标识符 URL。  URL 实际上就是文档在因特网中的地址。
七、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万维网客户程序与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八、结束语
 IP 地址是 32 位二进制数字。为便于阅读和键入,也常使用点分十进制记法。  个人用户上网可向本地 ISP 租用临时的 IP 地址。
 域名服务器 DNS 把计算机域名转换为计算机使用的 32 位二进制 IP 地址。  发送电子邮件使用 SMTP 协议,接收电子邮件使用 POP3 协议。
 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惟一地确定了万维网上文档的地址。
 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用于万维网浏览器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的信息交互。
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使万维网文档有了统一的格式。
 IP 电话不使用 TCP 协议。利用 IP 电话网关使得在普通电话之间可以打 IP 电话。

一、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 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二、两种通信方式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 方式 和 P2P 方式
(Peer-to-Peer,对等方式)。
三、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 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在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 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 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
最重要的功能。
四、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五、网络的分类
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 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注:由 ISP 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
六、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
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 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 毕所需的时间。
 传播时延 ——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注: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处理时延 ——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排队时延 ——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处理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利用率 —— 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注: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七、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其组成要素有以下三点:
 语法  语义  同步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八、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九、TCP/IP 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㈣ 计算机网络问题,概念有点混。不要复制。谢谢啊

题主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分吧?那么我先回答第一个!
先来理解一下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吧。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1.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2.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同步传输通常要比异步传输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对每个字符进行开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检测到帧同步字符,它就在接下来的数据到达时接收它们。另外,同步传输的开销也比较少。例如,一个典型的帧可能有500字节(即4000比特)的数据,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开销。这时,增加的比特位使传输的比特总数增加2.5%,这与异步传输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随着数据帧中实际数据比特位的增加,开销比特所占的百分比将相应地减少。但是,数据比特位越长,缓存数据所需要的缓冲区也越大,这就限制了一个帧的大小。另外,帧越大,它占据传输媒体的连续时间也越长。在极端的情况下,这将导致其他用户等得太久。

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步无间隔的。

异步传输方式并不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完全一样,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异步的。

同步与异步传输的区别

1,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2,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3,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4,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5,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我是优雅分割线--------------------

虚电路虚电路又称为虚连接或虚通道,虚电路交换是分组交换的两种传输方式中的一种。在通信和网络中,虚电路是由分组交换通信所提供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在两个节点或应用进程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上的连接或虚电路后,就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依次发送每一个分组,接受端收到分组的顺序必然与发送端的发送顺序一致,因此接受端无须负责在收集分组后重新进行排序。虚电路协议向高层协议隐藏了将数据分割成段,包或帧的过程。

信元交换又叫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是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的。
信元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技术延迟小和分组交换技术灵活的优点。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ATM采用信元交换技术,其信元长度为53字节。信元头5字节,数据48字节。
交换技术方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的过程。
在信元中包括CRC校验和,其生成公式为X^8+X^2+X+1,校验和只是对信元头进行校验。
ATDM信元传输采用异步时分复用(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oles),又称统计复用(Statistic Multiptx)。信息源随机地产生信息,因为信元到达队列也是随机的。高速的业务信元来得十分频繁、集中,低速的业务信元来得很稀疏。这些信元都按顺序在队列中排队,然后按输出次序复用到传输线上。具有同样标志的信元在传输线上并不对应某个固定的时间间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现的,信息和它在时域的位置之间没有关系,信息只是按信头中的标志来区分的。而在同步时分复用方式(如PCM复用方式)中,信息以它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一个时隙对应着一条信道,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表示信息的身份。
VPI字段用于选择一条特定的虚通路,VCI字段在一条选定的虚通路上选择一条特定的虚电路。当进行VP交换时,是选择一条特定的虚通路。
若在交换过程中出现拥塞,该信息被记录在信元的PT中。

㈤ 计算机网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技术

3. 网络技术

3.1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

·OSI/RM

·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络层协议IP(IP地址、子网掩码)

·数据链路层协议(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

3.2 编码和传输

3.2.1调制和编码

·AM、FM、PM、QAM

·PCM、抽样

3.2.2 传输技术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2线/4线)

·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同步)

·多路复用(FDM、TDM、WDM)

·压缩和解压缩方法(JEPG、MPEG、MH、MR、MMR、游程长度)

3.2.3 传输控制

·竞争系统

·轮询/选择系统

·基本规程、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

·HDLC

3.2.4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储存转发、分组交换、ATM交换、??中继)

3.2.5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

3.3 网络

3.3.1 网络分类

·按地域范围分类(LAN、MAN、WAN)

·按服务分类(因特网、企业内部网)

·按传输媒体分类(电话、数据、视像)

·按电信网分类(驻地、接入、骨干)

3.3.2 LAN

·LAN拓扑(总线型、星型、令牌总线)

·访问控制系统(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

·LAN间的连接、LAN-WAN连接、对等连接、点对点连接

·高速LAN技术(千兆以太网)

·无线LAN

3.3.3 MAN常用结构

3.3.4 WAN与远程传输服务

·租用线路服务、线路交换服务、分组交换服务

·ISDN、VPN、帧中继、ATM、IP连接服务

·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国际通信服务

3.3.5 因特网

·因特网概念(网际互连设备、TCP/IP、IP路由、DNS、代理服务器)

·电子邮件(协议、邮件列表)

·Web(HTTP、浏览器、URL、HTML、XML)

·文件传输(FTP)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录搜索、智能搜索)

·QoS、CGI、VoIP

3.3.6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3.3.7 网络性质

·有关线路性能的计算(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设计)

·性能评估

·排队论的应用

3.4 网络通信设备

3.4.1 传输介质和通信电缆

·有线/无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光、红外线)

·分配线架(IDF)、主配线架(MDF)

3.4.2 各类通信设备

·线路终端设备、多路设备、交换设备、转接设备

·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NCU、TA、CCU、PBX)

3.5 网络连接设备

·网际连接设备(网卡、网桥、生成树网桥、源路由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

3.6 网络软件系统

3.6.1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ODI、NDIS)

·网络通信的系统功能调用(套接字API)

·RPC

·TP Monitor

·分布式文件系统

·网络设备共享

3.6.2 网络管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管理协议(CMIS/CMIP、SNMP、RMON、MIB-II)

·网络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网络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Manager)

·分布式网络管理

3.6.3 网络应用与服务

·WWW

·FTP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

·Telnet

·信息检索

·视频点播

·网络会议

·远程教育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CSCW和群

4.网络安全

4.1 安全计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DES、IDES、RSA)

·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完整性(SHA、MDS)

·访问控制(存取权限、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护

·防火墙

·入侵检测

·VPN、VLAN

·安全协议(IPSec、SSL、ETS、PGP、S-HTTP、TLS)

·硬件安全性

·计算机病毒保护

4.1.3 可用性

·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4.1.4 安全保护

·个人信息控制

·匿名

·不可跟踪性

4.1.5 LAN安全

·网络设备可靠性

·应付自然灾害

·环境安全性

·UPS

4.2 风险管理

4.2.1 风险分析和评估

4.2.2 应付风险对策

·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基金、计算机保险)

·意外事故预案(意外事故类别、应付意外事故的行动预案)

4.2.3 内部控制

·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标准化知识

5.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

5.1.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过程

5.1.2 环境和安全性评估标准化

5.2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

5.2.1 标准

·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

·国家标准(GB)

·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5.2.2 开放系统(X/Open,OSF,POSIX)

5.2.3 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SETP、XML)

5.2.4 安全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计算机防病毒标准

·计算机防非法访问标准

·CC标准

·BS7799标准

5.3 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TF、IEEE、IAB、W3C)

·美国标准化组织

·欧洲标准化组织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6.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意识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7.计算机专业英语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

1.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1.1.1 应用需求分析

·应用需求的调研(应用系统性能、信息产业和接收点、数据量和频度、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

·网络应用的分析

1.1.2 现有网络系统分

·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客户机的数量和位置、同时访问的数量、每天的用户数。每次使用的时间、每次数据传输的数据量、网络拥塞的时间段、采用的协议、通信模式)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1.1.3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待实现的功能)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可靠性需求(希望的可靠性)

·安全需求(安全性标准)

·维护和运行需求(运行和维护费用)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网络系统的设计

1.2.1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

·收集信息

·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

·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

1.2.2 网络系统的设计

·确定协议

·确定拓扑结构

·确定连接(链路的通信性能)

·确定结点(结点的处理能力)

·确定网络的性能(性能模拟)

·确定可靠性措施

·确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调研,实现安全措施的技术和设备的评估)

·网络设备的选择,制定选择标准(成本、性能、容量、处理量、延迟),性能指标的一致性,高级测试的必要性,互连性的确认。

1.2.3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1.2.4 设计评审

1.3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1.3.1 安装工作

·事先准备

·过程监督

1.3.2 测试和评估

·连接测试

·安全性测试

·性能测试

1.3.3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2 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评价

2.1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1.1 用户措施

·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用户协商

2.1.2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

·确定策略

·设备的编制

·审查的时间

·升级的时间

2.1.3 维护和升级的实施

·外部合同要点

·内部执行要点

2.1.4 备份与数据恢复

·数据的存储于处置

·备份

·数据恢复

2.1.5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

·设备管理

·软件管理

·网络配置图

2.2 网络系统的管理

2.2.1 网络系统的监视

·网络管理协议(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LAN控制器)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故障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

·性能监视的检查点

·安全监视的家查点

2.2.2 故障恢复分析

·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点

·故障报告撰写要点

2.2.3 系统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要点

2.2.4危害安全的对策

·危害安全情况分析(调查损失情况,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入侵检测要点

·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查杀病毒措施)

2.3 网络系统的评价

2.3.1 系统评价

·系统能力的限制

·潜在的问题分析

·系统评价要点

2.3.2 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生命周期

·系统经济效益

·系统的可扩充性

·建议改进系统的要点

3.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3.1 网络协议

·商用网络协议(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务协议(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务(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设计

·硬件高可靠性技术

·软件高可靠性技术

·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

·容错技术

·通信质量

3.3 网络设施

3.3.1 xDSL调制解调器

3.3.2 ISDN路由器

·接口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帧装配/拆除)、CLAD(信元装配/拆装)

·接口

·功能

3.3.4 远程访问服务器

·功能和机制

3.3.5 办公室个人手持系统(PHS)

·数字无绳电话的功能特性

3.3.6 中继式HUB

·倍速集线器(功能和机制)

3.3.7 L2、L3、L4及多层交换机功能和机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虚拟网(功能与机制)

3.3.10 与其他协议的共存(多协议路由器、IP隧道)

3.4 网络应用服务

3.41 地址服务

·机制、DHCP、IPv6(机制和传输技术)

3.4.2 DNS(功能、机制)

·域名、FQDN

3.4.3 电子邮件(功能、机制)

·SMPT、POP、MIME、IMAP4、LDAP

·邮件列表

·Web Mail

3.4.4 电子新闻(功能和机制、NNTP)

3.4.5 Web服务(功能和机制、HTTP)

3.4.6 负载分布(Web交换)

3.4.7 电子身份验证(功能、机制、认证授权、电子证书)

3.4.8 服务机制

·服务供应商、供应商漫游服务、拨号IP连接、CATV连接、IPD电话、因特网广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移动通信、EZweb、主机服务提供者、EDI(规则、表单、Web EDI)、B2B、B2C、ASP

、数据中心

4.网络新技术

4.1 光纤网

·ATM-PDS、STM-PDS

·无源光网PON(APON、EPON)

4.2 无线网

·移动电话系统(WLL、WCDMA、CMDA2000、TD-SCDMA)

·高速固定无线接入(FWA)

·802.11a、802.11b、802.11g

·微波接入(MMDS LMDS)

·卫星接入

·蓝牙接入

4.3 主干网

·IPoverSONET/SDH

·IPoverOptical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务

·全天候IP连接服务(租用线路IP)

·本地IP网(NAPT)

·IPv6

4.5 网络管理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

4.6 网格计算

㈥ 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中,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区别是什么

串口通信的分类
串口通信可以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类。同步通信是按照软件识别同步字符来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异步通信是一种利用字符的再同步技术的通信方式。
2.1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串行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这里的信息帧与异步通信中的字符帧不同,通常含有若干个数据字符。如图:
单同步字符帧结构
+-----+------+-------+------+-----+--------+-------+-------+
|同步|数据 |数据 |数据 | ... |数据 |CRC1|CRC2|
|字符|字符1|字符2|字符3| |字符N| | |
+-----+------+-------+------+-----+--------+-------+-------+
双同步字符帧结构
+-----+--------+------+-------+---+-------+-------+--------+
|同步 |同步 |数据 |数据 | ... |数据 |CRC1|CRC2|
|字符1|字符2|字符1|字符2| |字符N| | |
+-----+--------+------+-------+---+-------+-------+--------+
它们均由同步字符、数据字符和校验字符(CRC)组成。其中同步字符位于帧开头,用于确认数据字符的开始。数据字符在同步字符之后,个数没有限制,由所需传输的数据块长度来决定;校验字符有1到2个,用于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字符序列进行正确性的校验。
同步通信的缺点是要求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保持严格的同步。
2.2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中,数据通常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符帧传送。字符帧由发送端逐帧发送,通过传输线被接收设备逐帧接收。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由各自的时钟来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这两个时钟源彼此独立,互不同步。
接收端检测到传输线上发送过来的低电平逻辑"0"(即字符帧起始位)时,确定发送端已开始发送数据,每当接收端收到字符帧中的停止位时,就知道一帧字符已经发送完毕。
在异步通行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字符帧格式和波特率。
(1)字符帧,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如图:
无空闲位字符帧
+--+---+---+---+---+--+--+--+--+--+--+--+---+---+---+--+--+
|D7|0/1| 1 | 0 |D0|D1|D2|D3|D4|D5|D6|D7|0/1| 1 | 0 |D0|D1|
+--+---+---+---+--+--+--+--+--+--+--+--+---+---+---+--+--+
奇偶 停 起 奇偶 停 起
校验 止 始 校验 止 始
位 位 位 位
有空闲位字符帧
+---+---+--+--+--+--+--+--+--+--+---+---+---+---+---+---+--+
| 1 | 0 |D0|D1|D2|D3|D4|D5|D6|D7|0/1| 1 | 1 | 1 | 1 | 0 |D0|
+---+---+--+--+--+--+--+--+--+--+---+---+---+---+---+---+--+
空 起 奇偶 停 空 闲 位 起
闲 始 校验 止 始
位 位 位 位
1.起始位:位于字符帧开头,占1位,始终为逻辑0电平,用于向接收设备表示发送端开始发送一帧信息。
2.数据位:紧跟在起始位之后,可以设置为5位、6位、7位、8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3.奇偶校验位:位于数据位之后,仅占一位,用于表示串行通信中采用奇校验还是偶校验。
(2)波特率,波特率是每秒钟传送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单位是b/s。
异步通信的优点是不需要传送同步脉冲,字符帧长度也不受到限制。缺点是字符帧中因为包含了起始位和停止位,因此降低了有效数据的传输速率。
帮你查的,我不知道是吗,希望对你有用

㈦ 跪求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试题,多谢,明天就要考试了,急急急急急急!!!!!!!!!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进步正在对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2) 从资源共享观点来看,计算机网络是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3)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资源子网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通信子网完成网络中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4)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用通信子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表示网络的结构。网络拓扑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它对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与通信费用都有重大影响。
(5) 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网络拓扑可以分为两类: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网络拓扑与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网络拓扑。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主要有四种:总线弄、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采用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拓扑有四类: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6) 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可以分为三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局域网用于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互连成网;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的互连需求;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
第二章
(1) 数据通信技术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字符、数字、语音、图像的二进制代码0、1序列的过程。目前,数据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编码标准是ASCII码。
(2)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按照在传输介质上的传输类型,信号可以分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数据通信系统相应也可以分为两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3) 设计数据通信系统首先要确定:采用串行通信还是并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方式只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信道 ;并行通信方式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必须建立并行的多条信道。
(4)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关系,数据通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与全双工通信。在单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只能一个方向传输;在半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在全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输。
(5) 数据通信中同步技术是解决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问题。数据通信的同步主要包括两种:位同步与字符同步。
(6)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输信息的载体。网络中常用的传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传输的介质的特性对网络中数据通信质量的影响很大。由于光纤具有低损耗、高传输速率、低误码率与安全保密性好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最有前途的传输介质。
(7) 频带传输是指利用模拟信道通过调制解调器传输经过转换的数字信号的方法;基带传输是指利用数字信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8)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的二进制位数,单位为位/秒(记做bps)。
(9)多路复用技术是解决在单一物理线路上建立金条并行信道的问题。多路复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FDM、波分多路复用WDM与时分多路复用TDM。
(10) 网络数据交换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在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广域网中,分组交换可以采用数据报方式或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是指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通过通信子网中不同的路径,从源结点传送到目的结点的方法。虚电路是指同一报文的所有分组,都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逻辑链路传输的方法。
第四章
(1)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由于局域网直盯进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因此它的通信机制与广域网完全不同,从“存储转发”方式改变为“共享介质”方式与“交换方式”。
(2) 局域网在网络拓扑结构上主要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结构三种:在网络传输介质上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介质。
(3) 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局域网可以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
(4)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是以太网,它的核心技术是随机争用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6) 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工作方式,通过交换机支持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结点之间的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
(7) 随着交换式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交换式局域网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交换技术的发展为虚拟局域网提供了技术基础。
(8) 无线局域网是传统局域网的补充。无线局域网使用的是无线传输介质,按传输技术分为红外线局域网、扩频局域网和窄带微波局域网。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是IEEE802.11标准。
第五章
(1)IEEE 802标准面向普通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与千兆以太网的物理层,针对不同的传输制定相应的物理层标准。
(2)网卡是组建局域网的基本部件。按网卡支持的传输介质与传输速率,网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3)集线器是共享介质以太网的中心连接设备。使用集线器与双绞线的以太网组网方法可分为:单一集线器、多集线器级联与堆叠式集线器结构。在实际的组网应用中,常单一集线器、堆叠式集线器与多集线器级联结构相结合。
(4)使用双绞线组建以太网是目前主流的组网方式。在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组建符合10BASE-T标准的以太网时,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件设备:10Mbps集线器、带RJ-45接口的以太网卡、双绞线、RJ-45连接头。
(5)快速以太网的组网方法与普通以太网相似。在组建快速以太网时,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件设备:100Mbps集线器或交换机、10Mbps集线器、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卡与10Mbps以太网卡、双绞线或光缆。
(6)千兆位以太网的组网方法与普通以太网相似。在组建千兆以太网时,网络带宽分配合理是很重要的,需要根据网络规模与而已选择两级或三级结构。网络主干部分通常使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
(7)结构化网络布线系统是指预先按建筑物的结构,将所有可能旋转计算机或外部设备的位置都预先布线,然后根据实际所连接的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装置将所有计算机或外部设备连接起来。
第六章
(1)网络操作系统是具有网络功能的操作系统,用于管理网络通信与共享网络资源,协调网络环境中多个结点中的任务,并向用户提供统一、有效的网络接口的软件集合。网络操作系统经历了对待结构向非对等结构的发展过程。
(2)非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网络服务器与工作站。网络服务器采用高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以集中方式管理局域网的共享资源。网络工作是配置比较低的微型机,为用户访问网络资源提供服务。
(3)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网络管理服务与Internet服务等。
(4)Windows操作系统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它是目前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一种网络操作系统。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包括:Windows NT、Windows 9x、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2003与Windows Server 2008等。
(5)NetWare操作系统是Novell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它是早期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操作系统。近年来,NetWare操作系统的用户越来越少。
(6)UNIX操作系统是很多公司或研究机构自行开发的,它是一系列流行的、具有很多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统称。常见的UNIX操作系统主要包括:Solaris、FreeBSD、OpenServer与UNIXWare。
(7)Linux操作系统是很多公司、研究机构或个人自行开发的,它是一系列开源的、具有很多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统称。常见的Linux操作系统主要包括:RedHat、Mandrake、Slackware、SUSE、Debian与红旗Linux等。
第七章
(1)网络互连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连接起来,以构成更大规模的互连网络系统,实现更大范围内互连网的资源共享。
(2)网络互连的类型主要有:“局域网-局域网”互连、“局域网-广域网”互连、“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互连,以及“广域网-广域网”互连。
(3)根据网络层次的结构模型,网络互连的层次可以分为:数据链路层互连、网络层互连与高层互连。
(4)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它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传输介质与传输速率的网络。
(5)路由器是在网络层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在一个大型的互连网络中,经常用多个路由器将多个局域网与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路由器能够为不同子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选择适当的传输路径。
(6)网关是在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它能够实现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功能。
(7)第三层交换是指在网络层通过硬件来实现路由选择功能。
第八章
(1)Internet又称为因特网,它是全球性的、最有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连网络,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从Internet结构的角度来看,它是使用路由器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千万的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网际网。
(2)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通信必须遵循的一种通信协议。
(3)Internet地址能够唯一确定每台计算机的位置。Internet地址有两种表现形式:IP地址与域名。
(4)WWW是最爱用户欢迎的一种Internet服务类型,它对推动Internet技术发展与应用直到重要作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都建立在WWW服务的基础上。
(5)电子邮件是应用广泛的一种Internet服务类型,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快捷、方便的通信手段。
(6)Internet接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电话网接入和局域网接入方式。电话网接入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拨号接入与宽带接入方式。
(7)Intranet是利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它已经成为当前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Internet服务器主要有以下几种:WWW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电子邮件服务器。
(8)电子商务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与流通活动,它不仅包括基于Internet的网上交易活动,还包括所有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来扩大宣传、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
第九章
(1)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网络防攻击、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网络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网络内部安全防范、网络防病毒、网络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2)网络安全服务应该提供保密性、认证、数据完整性、防抵赖与访问控制等服务。
(3)制定网络安全策略需要研究造成信息丢失、系统损坏的各种可能,并提出对网络资源与系统的保护方法。
(4)防火墙根据安全规则来检查、过滤网络之间传送的数据分组,以便确定这些数据分组的合法性。
(5)企业内部网通过将防火墙与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与防病毒等技术相结合,保护网络系统与资源不被破坏或非法使用,以增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6)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它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记账管理等基本功能。

阅读全文

与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步技术主要包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ifi里找不到原来的网络 浏览:764
怎么在设置无线网络 浏览:12
vivo手机调节网络拨号代码 浏览:285
温泉县网络安全工作年度总结 浏览:392
网络传媒课程哪个好 浏览:726
中国移动网络机顶盒打不开机 浏览:509
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功能 浏览:587
手机修改网络密码 浏览:740
怎样恢复网络设置 浏览:791
计算机网络术语英文 浏览:429
丰泽无线网络 浏览:942
公平平台和快手网络哪个好 浏览:808
没有网络可以安装路由器吗 浏览:608
计算机网络解析图 浏览:269
梅州网络工程哪里有名 浏览:578
喜欢用网络用语怎么说 浏览:67
甘肃启航网络怎么样 浏览:714
去掉网络水印怎么弄 浏览:749
广电如何修改网络名称 浏览:685
网络用语你是规矩的什么意思 浏览:7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