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计算机的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现代计算机就是从古老的计算工具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中间经历过的难易程度已经很少找到相关记载,但是可以想象如今计算机的智能化大概就能猜测出当时的一步步艰辛!
到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出现的时候已经到了20世纪中期。
1946年,冯 · 诺依曼提出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 由二进制代替十进制思想
2. 采用存储程序思想
3. 从逻辑分为CPU(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同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世并正式投入运行,参与研制工作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克莱和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
冯诺依曼并没有参加 ENIAC 的研制,而是在了解到 ENIAC 项目后,在其基础上带领 ENIAC 的原班人马研制了 EDVAC,重新设计了整个架构,从而奠定了当今所有计算机的结构,从而开始采用二进制进行运算。
ENIAC重30吨,使用了约18800个真空电子管,功率达174千瓦,占地约140平方米,使用十进制运算,每秒能运算5000次加法,但是它不像现在这样的电脑有输入控制设备,只能通过人工来扳动庞大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来进行数据信息输入,虽然现在看来它真的很落后,但是在当时它代表着人类计算技术的最高成就,它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信息时代。
第一台计算机操作图片:
后来的日子里面,根据计算机电子器件分为了四个阶段
1946~1957年 电子管 外存:磁鼓,磁带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1958~1964年 晶体管 内存:磁芯体 出现程序员
1965~1972年 半导体,小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1972年至今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整个计算机起始与发展的历程,是十分的曲折的,发展到如今还在感叹它鬼斧天工的艺术性。
‘贰’ 计算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个阶段技术特点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潜力,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有更好的期待.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来看,主要是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因为计算机主机相当昂贵,而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对便宜,为了共享计算机主机资源和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单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因为所有的终端共享主机资源,因此终端到主机都单独占一条线路,所以使得线路利用率低,而且因为主机既要负责通信又要负责数据处理,因此主机的效率低,而且这种网络组织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较低,如果主机出问题,所有终端都被迫停止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人们提出这样的改进方法,就是在远程终端聚集的地方设置一个终端集中器,把所有的终端聚集到终端集中器,而且终端到集中器之间是低速线路,而终端到主机是高速线路,这样使得主机只要负责数据处理而不要负责通信工作,大大提高了主机的利用率.改进效果如下图所示:
二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联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再极限于单计算机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形如下图:
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有两个特点:
①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
②网络结构体系由主机到终端变为主机到主机
后来这样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在慢慢演变,向两种形式演变,第一种就是把主机的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CCP(通信控制处理机)来完成,CCP组成了一个单独的网络体系,我们称它为通信子网,而在通信子网连基础上接起来的计算机主机和终端则形成了资源子网,导致两层结构体现出现.第二种就是通信子网逐规模渐扩大成为社会公用的计算机网络,原来的CCP成为了公共数据通用网.
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各种计算机网络怎么连接起来就显得相当的复杂,因此需要把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之更好的连接,因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就显得相当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为什么要使计算机结构标准化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因为为了使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紧密.第二个就是因为体系结构标准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所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叁’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代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3)计算机网络主机到终端是第几代扩展阅读: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是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网络中的时延是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①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因此发送时延也叫做传输时延。发送时延的计算公式是: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s)/信道带宽(bit/s)
由此可见,对于一定的网络,发送时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发送的帧长(单位是比特)成正比,与信道带宽成反比。
②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的计算公式是: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km/s。电磁波在网络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间要略低一些。
③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或查找适当的路由等,这就产生了处理时延。
④ 排队时延。
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的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时延。
这样,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以上四种时延之和: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1、早期年代,过去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组交换,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一批专家设计出了使用分组交换的新型计算机网络。分组交换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
3、因特网时代,Internet的基础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建立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
(4)计算机网络主机到终端是第几代扩展阅读
因特网时代: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
2:建立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NSFnet,它代替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要部分。
3、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因特网已经很难对其网络结构给出很精细的描述,但大致可分为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NAP,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地区ISP,本地ISP,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机上网用户。
‘伍’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以 数据通信 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1954年,美国军方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测控仪器所探测到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
汇集到某个基地的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的信息处理,再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送回到各自的
终端设备。这种以 单个计算机 为中心、 面向终端设备 的 网络结构 ,严格来讲,是一种 联机系统 ,只是计算机
网络的雏形,我们一般称之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以 资源共享 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于1968年主持研制,次年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4台计算机连接起
来,建成了 ARPA 网。 ARPA网的建成 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代,它也是 Internet的前身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 分组交换网 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它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区别在于:网络中通信
双方都是具有 自主处理能力 的计算机,而不是终端机;计算机网络功能以 资源共享 为主,而不是以数据通信
为主。
(3) 体系标准化 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进行互联,但是由于不同体系的网络很难互联,因此,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设立了一个分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1983年,该委员会
提出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各层 的协议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共同遵守
的规则,从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因此我们把 体系结构标准化 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
代计算机网络。
(4)以 Internet为核心 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进入20世纪90年代, Internet的建立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世
界的大网络。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和实施, Internet迅猛发展起来,它将当今世界带入了以网络为
核心的信息时代。目前这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特点呈现为: 高速互连 、 智能 与 更广泛的应用
‘陆’ 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代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其中又以广东、江苏、浙江三地企业分布最为集中,且是全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发展领先的地区,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均在84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四川、湖北及上海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设差销备制造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均在30%以上。
(6)计算机网络主机到终端是第几代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
因此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谈贺济的重要基础。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虚侍游逐步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
因特网正在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已经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并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因特网是人类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在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