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田东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田东

发布时间:2023-09-10 09:38:48

A. Internet的发展、接入与信息服务

一、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曾被译为“国际互联网”、“国际网”等,现在我们称为“因特网”,它是以美国ANSNET为主干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主干网通过接入Internet主干网而连入Internet,从而构成了一个全球范围的互联网络。Internet就是将世界各个地方已有的各种广域网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跨越国界范围的庞大的互联网络。它实际并不是“一个”网络,而是将成千上万个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因此有“计算机网络的网络”之称。

二、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1.Internet的雏形——ARPAnet的诞生

Internet,这个人类历史上如此伟大的工程,究竟诞生在什么时候,各界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说它诞生于1969年10月29日,以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出资建成的ARPAnet上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第一节点与SRI(斯坦福研究院)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分组交换技术的远程通讯作为正式诞生的标志。最初只有分布在四所大学的四台计算机接入,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达40多个。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随着ARPAnet的发展,成功设计了TCP/IP协议,解决了异种网络的互联。到1983年ARPAnet被分解为ARPAnet(民用网)和MIL NET(军用网)。这使ARPAnet的公用部分从其军用部分分离出来,而同年1月1日起,在ARPAnet中,NCP协议全面终止,所有参与ARPAnet的网络全部转向TCP/IP协议。当时的Internet被定义成连接到ARPAnet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

2.NSFNET的形成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于1985年首先将全美五大超级计算机中心利用通信干线连接起来,在1986年建成了NSFNET主干网,逐渐成为全美最大的TCP/IP网络,从而取代ARPAnet成为了Internet的主干网。

3.美国国内互联网的形成

在1990年以前,NSF网络主要用于教育与科研。随着WWW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到了金融和商业部门,美国政府已无法提供巨资资助Internet主干网。

1990年ARPAnet停止运作的同时,由IBM、MCI、MERIT三家公司组建了ANS(advanced network and services)公司,建成了更快速的 ANSnet 主干网,并逐渐取代了 NSFNET(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成为目前的Internet主干。

4.Internet的全球化

1995年,ANSnet转为民间公司经营,这一年被称为Internet年。

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以及它很强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能力,它从形成之日起就吸引了很多的用户。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14个国家和地区连入Internet,到2005年年底,全球网上用户已超过10亿。

5.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3)是与Internet电子邮件连通

1987年9月14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此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实现了与Internet的电子邮件连通。

第二阶段(1994至今)与Internet的全功能TCP/IP连接

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64 Kbps的国际专线连入美国,开通路由器,标志着我国正式全功能加入Internet。自1994年4月初我国正式加入Internet,成为第71个成员单位以来,入网用户飞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网上调查,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接入Internet的用户数已达1.37亿。

我国已建成了国内互联网,目前建成的有十大网络主干。其中非营利单位有四家: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和中国长城互联网。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都拥有独立的国际出口,它们的国际出口带宽总和已达到256,696 M,连接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其中各个主干国际出口带宽(以下数据来源于CNNIC发布的网上调查)如表6-2所示。

三、Internet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Internet好比一个货运中心,当Internet传输数据或信息时,它会先在货物里装入集装箱单(TCP协议),然后将它们分解,并在每个包中装入一张单条(IP协议)。分解后的货物经过的第一个“路口”就是路由器,它的作用就是检查这些单条,确定无误后就让这些包走不同的路。上路后它们就根据单条(IP协议)上所记载的收信人的名称地址,往收信人的地址送去。当所有的包都送到后,就按照集装箱单(TCP协议),把它们重组成原来的模样,文件的传送就这样完成了。如果在传输中其中的一部分丢失了,它就会根据TCP协议重发那一部分的数据,这样就确保了数据的安全。Internet就是在TCP/IP协议的协调下,高速而有效的工作着。

表6-2 我国各大网络主干国际出口带宽

注意:表中“带宽”是指网络传输的速度,通常用“bps”(bit percent second)为单位,即每秒多少二进制位;如56Kbps表示每秒传输56千位。而“Bps”(Byte percent second)通常是指每秒多少字节。

Internet的运作有如下一些特点:

(1)采用了目前在分布式网络中最为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用户在使用Internet的各种信息服务时可以通过安装在自己主机上的客户程序发出请求,与装有相应服务器程序的主机进行通信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每台主机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选择运行不同的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凡是装有服务器程序的主机均可以对其它主机提供信息服务;凡是装有客户程序的主机均可以获取其它主机所提供信息服务。

(2)采用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这是Internet获得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Internet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就可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

(4)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体现了当代多种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5)收费低廉,Internet的发展获益于政府对信息网络的大力支持。现在的Internet是非官方的,完全由民间组织管理和经营。

(6)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多数是免费的。

四、Internet的接入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一台计算机要想接入Internet,只要以某种方式与已经连入Internet的一台主机进行连接即可访问Internet上的资源。

1.Internet的接入方式

(1)拨号接入 其主要过程如图6-4所示。

图6-4 拨号入网

在电话拨号接入Internet方式中,可以分为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方式。

①仿真终端方式:这种方式将用户计算机接上调制解调器(Modem),经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通过电话拨号登录到服务系统,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在用户计算机上需要一个支持串行通信的仿真终端软件,当通信时,自己的计算机当作Internet主机的远程终端。终端用户没有IP地址,目前国内上网已经很少用这种方式。

②SLIP/PPP方式:这种方式利用电话拨号上网,上网方式简单,上网费用低,但速度慢,适合于传输信息量小的用户。目前国内大多数用户从拨号上网转移至宽带上网,宽带上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上网方式。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用户是采用这种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

当采用这种方式上网时,是通过通信协议软件把用户计算机的串行口(Serial port)仿真成一块网络通信卡,使用户计算机能够与Internet的其他主机系统直接通信。

串行线IP协议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和点对点传输协议PPP(Point-topoint)在功能上基本相同,SLIP是为在串行电话线上进行TCP/IP通信所开发的最原始的方法;PPP是由SLIP发展而来的。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需要看用户的ISP(因特网接入供应商)能提供哪一种方式,但对个人用户而言,国内ISP提供PPP方式更多一些。

在SLIP/PPP方式中,入网用户的IP地址分配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大多数SLIP连接均有静态IP地址。对于PPP连接,可在拨号上网时远程主机系统为用户分配一个动态IP地址,直到你与Internet断开,主机回收IP资源,下次你拨号上网时,又重新分配一个给你。以这种方式上网需事先向提供接入的机构ISP申请IP地址(若采用动态分配则不需申请)、用户名和口令等,在连接时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口令才能连接成功。

(2)专线接入 其主要过程如图6-5所示。

一般适用于局域网的接入,局域网内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此专线进入Internet,这种方式上网速度比较快,但价格也比较贵。比较流行的专线接入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DDN专线接入:DDN是光纤数字电路,速度从128 Kbps到2 Mbps,适合有大量数据传输的企业(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使用。速度快,性能稳定,价格也昂贵,主要面向集团企业。

图6-5 专线接入

②光纤接入:这种方式传输速率目前可达100 Mbps~1000 Mbps,并具有高可靠性,损耗低,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3)宽带接入 目前宽带上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上网方式,据CNNIC的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用户采用宽带接入。宽带接入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ADSL专线接入:ADSL技术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就是利用一对电话铜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上行为低速传输,上行传输可达1.5 Mbps,下行传输可达8 Mbps,但使用区域有限制,客户端必须在局端的3公里直径范围内。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开通了ADSL,逐渐取代了电话拨号上网,成为用户上网的首选方式。

②HFC专线接线:这是目前与ADSL最具竞争力的一种宽带接入,价格与ADSL相当,它是利用有线电视网的Cable modem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基础上的一种技术,可在不影响有线电视广播的频带内实现对Internet的接入与访问,下行传输可达10 Mbps~36 Mbps,上行可达512 Kbps以上。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建有HFC网。

③小区宽带(FTTx+LAN):小区内的交换机和终端交换机以光纤相连,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小区进行综合布线,用户理论上网速率可达10/100 Mbps。这种接入方式的特点在于其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计费灵活等,是目前家庭用户上网速度和质量较为理想的一种上网方式。

五、Internet的信息服务

1.电子邮件E-mail(Electronic mail)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最重要的服务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是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快捷、简单而又经济的通信和信息交换方法,不用纸张,即可进行写信、发信、读信、回信、转信。还可传输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订阅各种电子杂志,参与学术讨论等。

2.远程登录Telnet

远程登录是Internet最早最基本的服务功能。它是通过Internet登录到网络上的另一台主机,分享主机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此时用户计算机作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

例如,以远程登录方式使用Internet上的某台大型计算机处理用户的海量数据。

3.文件传输FTP

在Internet上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公用的免费软件等,允许用户无偿的复制,文件传输FTP服务允许用户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复制文件。它与电子邮件不同的是,电子邮件对简短信息的传输特别有用,而且一般仅限于两人之间的通信。

例如,用FTP下载最新驱动软件、免费软件、上传网页等。

4.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万维网WWW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为流行、最受欢迎的一种信息浏览服务。它是一种基于超文本(Hyper Text)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用户通过WWW浏览器“所见即所得”的界面,简便直观地查询并获取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台WWW服务器的信息。除了浏览超文本信息外,还能浏览多媒体信息。

WWW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服务,它的出现被认为是Internet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Internet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5.新闻组Usenet(又称Newsgroup)

新闻组是一种利用Internet进行专题讨论的国际论坛,到目前为止Usenet仍是最大规模的网络新闻组。用户可以接收、阅读别人发到新闻组服务器上的信息,自己也可发表见解到新闻组服务器。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外,有着大量的用户利用新闻组讨论问题。

6.电子公告牌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牌也是Internet上较常用的服务功能之一,是与新闻组类似的另一种服务。用户可以利用BBS服务与网友聊天、组织沙龙、获得帮助、讨论问题及为别人提供服务。国内有大量的用户群利用BBS讨论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多少人使用Internet时,BBS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网民。典型的BBS站点有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站”、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站”等。

7.其他服务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以外,Internet还有其他很多服务,如Gopher服务、Archie服务、Finger服务、WAIS服务、网上寻呼、网上炒股、网络电话(IP电话)、网络游戏、视频点播(VOD)、网络电视、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等)、网上聊天、网上医疗、远程教育(如网校)等。

六、Internet网络地址

接入Internet的任何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在使用Internet过程中,通常会遇到IP地址、域名地址。在弄清IP地址和域名地址之前,先了解一下物理地址。

1.物理地址

网络中每台主机都有一个可识别的真实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制造者制作在网卡上的无法改变的地址码。由于网络技术和标准不同,网卡地址编码格式也有所不同,例如,以太网网卡采用48位二进制数编码作为网卡物理地址。

2.IP地址

若直接采用物理地址作为Internet统一地址,则管理不便,跨网络通信困难;因此,Internet采用由网络层(IP层)通过上层软件完成“统一”物理地址的方法,IP协议提供一种全网统一的地址格式,在统一管理下进行地址分配,保证一个地址对应一台Internet上的主机,而且这个地址在全因特网是唯一的。

IP地址采用层次型结构,在逻辑上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每个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4个字节),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记忆,采用一种叫“点分十进制”的标记法,即将4个字节的二进制数值转换为四个十进制数值,每个数值小于255,数值中间用“·”隔开。例如:

二进制IP地址:11011110 10110010 10110100 00011000

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为:222.178.180.24

每个IP地址按节点计算机所在网络规模的大小和应用的不同分为A、B、C、D、E五类,常用的是前三类,其余留作备用和试验用。表6-3列出了IP地址的类别与规模。

表6-3 A、B、C类IP地址空间

3.域名地址

由于IP地址只是一串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对用户来说记忆起来十分困难,就像日常生活中,很少用身份证号去识别一个人,而使用姓名更方便。因此,Internet引入域名服务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负责将域名地址转换为IP地址,Internet上的主机只能识别IP地址。

域名系统采用分层次统一管理,是一种树型目录结构。域名地址的格式如下:

主机名.主机所属单位名.网络名.顶级域名

域名也可以少于或多于四个部分。

顶级域名由国际标准硬性规定,划分采用两种模式,即组织模式和地理模式,前七个域对应于组织模式,由3个字母组成;其余的域对应于地理模式,这类域名代表国家或地区,由两个字母组成。如表6-4。

表6-4 顶级域名代码及意义

为加强域名管理,缓解域名资源的紧张,全球域名最高管理机构ICANN 已经于2001年11月作出决议,在传统的7个顶级域名(com,net,org,e,gov,.mil,int)外,增加7个新的顶级域名。新增加7个新的顶级域名依次是:.biz,.info,.name,.pro,.aero,.coop,.museum。其中前4个是非限制性域,后3个是限制性域,如.aero需是航空业公司注册,.museum需是博物馆注册,.coop需是集体企业(非投资人控制,无须利润最大化)注册。其中前面4个的用途如下:

.biz——用来替代.com的顶级域名,适用于商业公司;(注:biz是business的习惯缩写);

.info——用来替代.com的顶级域名,适用于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

.name——专用于个人的顶级域名;

.pro——专用于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顶级域名。(注:pro是professional的缩写)

网络名是第二级域名,表示主机所在单位类型,在我国还代表行政区域。若代表行政区域,则由两个字母组成。例如:bj(北京地区)、cq(重庆地区)、sh(上海地区)、ha(河南地区)等。

主机所属单位名一般表示所属域或单位。如:tsinghua表示清华大学、pku代表北京大学、sina表示新浪网公司、swnu表示西南师范大学。

下面是域名与IP地址对照实例:

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域名地址是www.e.cn,而IP地址为202.112.0.36,属C类。

北京大学的域名地址是www.pku.e.cn,IP地址为162.105.129.12,属B类。

清华大学域名地址是www.tsinghua.e.cn,IP地址为166.111.4.100,属B类。

美国密执安州大学的域名地址是www.msu.e,IP地址为35.9.2.152,属A类。

从形式上看,一台主机的域名很像IP地址,IP地址用了3个句点分隔4个十进制数,而域名地址是用几个句点分隔的字符串表示,但是域名的每一部分与IP地址的每一部分间没有任何关系。

B. 网络语言中的外来词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

--------------------------------------------------------------------------------

来源:英特网 时间:2005-3-26 12:19:09

一 网络语言简述

自1994年4月20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至今10年来,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并快速应用普及。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20日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7%,占全球网民的11%,数量已相当可观。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际的发展,网络语言(Cyber-language)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及分类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1]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虫、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常用词语如美眉、菜鸟、东东等;[2]符号如“:- D”(开口大笑)。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指广义的网络语言。秦秀白(2003)进一步从语体学角度对网络语言和网络话语做了区分,指出“网话”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3]

(二)网络语言的性质

网络语言是一种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语言,即“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主要活跃于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网络杂志及Weblog等空间。网络语言可被看作是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4]我国的网民主要由一些特定的人群混合组成,他们可能以男性、年轻人、学生、低收入者为主体(据“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因此,网络语言可以说是网民这一特定社团的社会方言,是受网络与网民影响的一种语言变异。

二 借词简述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5] 除了“借词”、“外来词”之外,有些学者还使用“外来语”、“借语”、“借字”等说法。一些学者如王力、周振鹤等将“借词”与“外来词”看作名异实同的概念。而高名凯、刘正琰等学者则主张将“借词”与“外来词”区别开来。[6]对于“借词” 或“外来词”的概念和范围我国学术界历有争论,至今也未有统一意见。人们争议的焦点在于:其概念是指把外语词中音义全部搬入,还是指搬入外语词中形音义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对于其范围的界定,分歧表现在意译词和日语汉字词的归属问题。张锦文(2003)将“借词”分为三类:一是“外语词”,即直接借用外文单词或字母构成的词;二是“混成词”,即借用西文字母加上汉语字素构成的词;三是“外来词”,即完全音译、完全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的词。[7]在这里,“借词”与“外来词”是从属关系,“借词”的范围要比“外来词”的范围大。本文无意纠缠于术语与概念之中而偏离文章的主题。文章使用“借词”这一术语,以张锦文的分类方法为主要依据,拟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视野进行探讨。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西语言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很多英语借词涌入网络语言中,形成鲜明的语言特色,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三 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构成

网络语言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而从英语中借用词汇是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结合前文中对网络语言及借词的分类,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的构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直接借用英文单词和字母

这种方式可分为直接借用英文单词、直接借用英文数字以及借用英语单词与字母的组合三种。

直接借用英文单词的如: Chat room(网络聊天室)、Click(点击)、download(下载)、Java(一种程序设计语言)、Modem(调制解调器)、Yahoo(雅虎网站)等。

直接借用英文字母又可分为三种:一是借用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缩写或谐音缩写形式,通常用大写字母,如:THX(Thanks)、UR(Your)、BF(Boy Friend)、 BTW(By the way)、TMR(Tomorrow)、ASAP(As soon as possible)、 AFAIK(As far as I know)、IC(I see)、CU(See you)、CUL(See you later)等。二是借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形式,其中的数字或表示数字意义(一般是汉语发音),或是英语字母、单词的谐音(一般是英语发音)。如:Y2K(Year 2 Kilo)、3G(The Third Generation)、B2B(Business to Business)、B4(Before)、I H8 U(I hate you)。三是借用符号与英文单词或字母的组合形式。如:.com(网络)、.services(网络服务)等。

此外,还有一种形式是英语单词与字母的组合,有的中间有连字符。如Pocket PC(Pocket Personal Computer)、P to P(Point to Point)、E-mail、Web-J(Web-Jockey)等。

(二)借用英文字母或单词同汉字的组合

在这种方式中,英文字母或单词的位置可以是在汉字前面,也可以放在汉字后面或汉字之间,有的英文字母或单词会连带着数字或符号。如:CIH病毒、E化、E时代、IP电话、USB接口、Cookie信息、Internet外设、Java特效、Xday一代、手持PC、移动QICQ、后PC时代、中国C网、e时代i管理、MP3手机、BIG5码、E-mail地址、.com经济、中国.com等。

(三)外来词

这里所说的外来词主要包括:完全音译词(或者叫纯音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音义兼译词和意译词。

完全音译词指模仿外语词的读音并采用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文字记录。如比特(Beta)、拷贝(Copy)、烘陪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等。

半音译半意译词即译词部分模仿读音、部分体现词义。如:因特网(Internet )等。

音义兼顾词指译词兼顾原词的音和义。如:黑客(hacker)、脱口秀(talkshow)等。

意译词是根据英语单词的意义,转化成汉语文字的形体。如:点击(Click)、冲浪(Surf)、链接(Link)、电子公告牌(BBS)、附件(Attachment)、网页(Web page)、收藏夹(Favorite)、在线(online)、灌水(add water)等。

四 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特点

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特点是受网络语言、网络交际方式以及借词自身的构成方式等因素所决定的,其特点鲜明,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简洁性

由于网络交际需要通过敲打键盘进行字符输入和从屏幕上阅读字符来实现,所以,很难做到思维和交流的同步,往往造成对话的延迟和脱节。[8] 加之键盘输入速度、网络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网民只有采用缩略简约的语言形式,才能方便、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英语借词的简洁性是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如:用“B4”代替“before”, “DL”代替“download”,“IE”代替“Internet Explorer”,“ISP”代替“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VG”代替“Very good”,“HRU”代替“How are you”,“FAQ”代替“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等。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体现出的简洁、明了、缩略的特点,有人也称之为语言的经济性。[9]

(二) 新奇性

我国的网民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因此,他们喜欢用新奇有趣的语言来张显个性,引人注意。如在英语借词中, “猫”、“鼠”“伊妹儿”、“烘焙鸡”、“菜鸟”、“灌水”、“.com一族”等说法就非常新颖、奇特。

(三)浓厚的专业技术色彩

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英语借词是信息技术专业术语,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色彩。如:信息技术(IT)、电子商务(e-commerce)、URL(统一资源定位格式)、WAP(无线应用协议)、CRM(客户关系管理)、VDTs干眼症、POP协议、Flash动画、自由软件等。

(四)不稳定性

网络语言中的部分借词在构词方式上不太稳定。借词中的字母的大小写不定,如:有时用“E”有时用“e”;词形不定,如:有时用“DL”,有时用“download”;“to”可以用英文读音相近的“2”代替,也可以用符号“-”代表,[10]例如,“B to B”、“B2B”、“B-B”都表示“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到商家)。另外,借词中存在着译词没有固定的词形,多种翻译方式并存的现象。如:“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国际互联网”、“全球互联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等都指“Internet”; “下线”、“离线”、“脱线”、“脱机”、“下网”都指“offline”。而“Login”的翻译既有“登录”,又有“登陆”;“download”的音译有“当”和“荡”两种。

五 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修辞功能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除了具有表义功能外,还有独特的修辞效用。

(一)表情色彩

“表情色彩是语言单位的表情意义所制约而产生的色彩,用来描绘感情和形象,表达说写者对说写对象的感情和态度。它们是说写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可分为感情色彩、态度色彩和形象色彩三种。”[11]网络语言中的外来词往往会表现出幽默、诙谐、讽刺等情感和态度。如:将“homepage”(主页)音译为“烘陪鸡”、“modem”(调制解调器)音译为“猫”、“e-mail”音译为“伊妹儿”显得幽默、诙谐,形象可亲。而“黑客”(hacker)则表现出对“采取非法手段躲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访问控制,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人”的憎恶之情。另外,网络语言交际中往往出现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在汉语中夹杂着英语词,这体现出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上网人群对西方语言文化的认同以及追求新奇、追求时尚的心态。下面这段“网话”中的借词“bug”、 “BTW”、“case”、“E”等使用就是很好的例证。

“某某公司:本人在贵公司的烘陪鸡上荡了一个软件不能用,想必不会是猫的问题,可能贵公司的东东里bug太多,现特发上一张帖子奉告,虽然是小case,也请贵公司予以重视。BTW,如有可能,请将修正后的软件E我。大虾。”[12]

(二)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语言单位的环境色彩,是语言使用受言语环境制约而产生的。在语言体系的同义手段中,经常出现于某种言语环境、运用于某类语体的语言单位,即具有该种语体色彩。” [13]网络交流主要是书面形式的交流,因此,网络语体是一种书面语体。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交流需要快速、简洁,这就使得网络语言具有口语化的倾向。于根元认为“从总体上看,网络语言的语体是口语化的书面体。”[14]英语借词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体色彩也主要体现出口语化的书面语体的特点。也可以说英语借词的语体色彩具有书面体、口语体共同存在、相互渗透的特点。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共享软件(shareware)、OA(办公自动化)、Y2K(千年虫问题)、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等属于专业技术术语的借词反映了书面语体中的科学体色彩。而“猫”、“伊妹儿”、“灌水”、“防火墙”、“瘟都死”等借词则具有口语体色彩。

(三)联想色彩

“联想色彩是语言单位的派生色彩,主要从词语的形、音、义的联想而产生。”[15]有些英语借词能引发人的联想,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如:MUD(Multiple User Dungeon)被翻译为“泥巴”(英文单词“mud”即为此义)就有联想色彩。MUD是一种网络游戏,这种游戏多人参与,越玩越想玩,让参与者不能自拔。看到“泥巴”人们会联想到这种游戏会让人沉迷其中,就象被泥巴粘住一样。又如看到“Yahoo!”(雅虎网站)人们会联想到英国19世纪的作家斯威佛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在小说中,作家描述了宇宙中最理想的动物种类,它具备人类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切优点,而且它们的体形象跑得飞快的奔马,这种动物的名字就叫“Yahoo”。[16]这种联想使人对Yahoo网站产生一种速度快、近乎完美的感觉。

六 对待网络语言及其英语借词的态度

网络语言正在逐步走进大众媒体并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用语之中,这将会对越来越多的人的交流方式产生影响。人们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各有不同。申小龙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17]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18]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另类书写方式必然会导致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思考。有人主张对待网络语言应采取宽容态度,用适当的方式去规范,如王先霈则认为“不要强调纯洁,而要强调规范—动态的、有弹性的规范”。[19]应该看到,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确实存在诸如音译混乱、随意缩略、英文缩略语同汉语拼音缩略语形近易混、词形不固定以及读音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我们应当持一种开放性和建设性的态度,一方面要承认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干预,采取一定的规划措施。我们不应该因为网络语言中大量夹杂着英语借词而过分担心。相反,“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加上改革开放后语言环境的巨大变化,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使当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我们应该积极欢呼迎接它的到来。”[20]

网络空间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自由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将会对人们的交际行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将会使更多的英语借词进入其中并发挥必要的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是汉语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它反映了以英语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互联网媒体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中对汉语的冲击,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研究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对网络语境下的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教学以及新型词典的编纂等都有现实意义,应该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戚晓杰. 网络语言探微[J]. 语文建设,2001,(8):14-15.

2. 李 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 社会科学战线,2002,(6):265-266.

3.秦秀白. 网语和网话[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6):1。

4.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1.

5.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30.

6. 高 燕. 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J]. 松辽学刊,2002,(1):88.

7. 张锦文. 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 辞书研究,2003,(3):70.

8. 江南,庄园. 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J]. 扬州大学学报,2004,(2):52.

9.赵玉英. 网络语言与语言的经济性[J]. 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19.

10. 武丽梅. 网络语言中的字母词构词特点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2003,(1):40-41.

11.王德春 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64.

12. 劲松,麒珂.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J]. 语文建设,2000,(11):14.

13. 王德春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27.

14 于根元. 网络语言概说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8.

15 王德春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68.

16 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03.

17 仲伟丽. 网络新语文运动—专访申小龙:革命来了[J]. e时代周刊2003,(56).

18 闪 雄. 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 语文建设,2000,(10):15.

19 王先霈. 语言是否应该“纯洁”,是否能够“纯洁”[J]. 湖北大学学报,2003.(5):3.

20 钱乃荣.中国语言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437-438

原文载于《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C. 中国第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是谁

钱天白。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先生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前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穿越长城,走向世界》钱天白先生为我国互联网创始人。1990年11月28日,他代表CANET在美国的国际互联网中心正式注册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他也成为顶级域名CN的行政管理者,标志着中国网络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位置。

钱教授之于中国网络事业,就等同于詹天佑之于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是他,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是他代表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是他,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放在国外的历史,中国的互联网才能迅速发展到繁荣局面。

(3)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田东扩展阅读

为了推广Internet,钱天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件辉煌大事以外,他还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作为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客座研究员、CNNIC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信息办安全专家组成员,他为CNNIC的筹备、运行、管理。

我国第一个域名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在Internet中正式注册并投入正常运行的CANET网络中心。作为我国在Internet中的代表,他负责国际国内网络互连的技术协调工作,同时致力于推动我国国家级科研教育计算机网的规划建设工作。

D.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Internet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

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 高持白

Internet网又称国际互联网,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信息网络,而且其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目前,Internet 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接的网络与日俱增,主机已达800多万台,终端用户达8000多万台,并且以每月15% 的速度增长。有人预计,到2000年,Internet用户数将达2亿以上。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通信事业更是走在前面。在这种情况下,Internet在我国得到了很快发展,截止1998年底,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已达210万。Internet 进入我国的最早起因是国际间的科研合作。1986年中国学术网(CAnet)由德国Karisruhe大学联接进入Internet。1991年6月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建立与位于美国斯坦福的SLAC实验室间的64Kb/s高速通信线路,并于1993年3月开通由高能所到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高速计算机通信专线进入Internet,1994年5月高能所的计算机正式进入Internet。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NCFC),即中关村教育研究示范网己于1994年7月与Internet联接。
一、 Internet在中国的网络互联单位

当前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于Internet联网的主要有信息产业部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Chinanet)、国家教委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科院的中国科学技术计算机网(CASnet)和信息产业部的中国金桥互联网(Chinagb或GBnet)等4个国家级的网络互联单位。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Chinanet)

Chinanet由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网络结构分为全国骨干网、各省(区、市)地区及接入网三个层次。该网现有三个国际出入口,一处经信息产业部北京国际出入口局出入境;一处经信息产业部上海国际出入口局出入境;一处经信息产业部广州国际出入口局出入境。该网覆盖全国,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在科研、教育领域和部分信息服务公司。该网的下级接入网络单位用户或个人用户的接入申请,由各地邮电管理部门审批。目前,通过专线接入Chinanet的团体用户有20多家,通过电话拨号方式接入Chinannet的个人用户已超过10000个。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CERnet由国家教委主管,它是1994年11月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该网的国家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其国防出入口租用信息产业部北京国防出入口局提供的数字数据信道,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速率为128Kb/s。该网的下级接入网络单位用户或个人用户的入网申请,按照分层负责的原则,分别由国家教委国家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各校园网管理机构进行审批。
CREnet的用户分别通过光纤、微波、以太网、数字数据网(DDN)、拨号线等方式接入主网。目前,该网络已覆盖了除西藏、台湾和港奥之外的所有省(市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华东南部、华东北部等八大地区的108所高等院校。其中东北地区11所及广东省高教厅、华中地区16所、华东南部地区10所、华东北部地区23所,今后将联接全国1090所正规高校。
CERnet的国家网络中心配有美国SUN公司的Spare1000服务器两台,Cisco公司的7000系列路由器多台,还配有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以及多种高性能工作站。目前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大、华中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个结点,并配有相应的服务器和路由器。CERnet网上经常开机的服务器约有1100台,接受服务的主机已超过3000台,最终用户有30000个。每天下载信息约为1123M字节。向外发送约为522M字节。该网目前是国内最大的Internet互联网。
3.中国科学技术计算机网(CASnet)

CASnet由中科院主管,是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中科院牵头实施,是由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国家重点学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CASnet 由两级结构组成,在北京地区的院所组成核心院所网,其它地区组成外围院所网。全网共设置了27个主结点,分别设在北京及各地的12个分院。另外,中科院信息网络中心(NCFC)还承担国家域名服务的功能。
CASnet的核心院所网经100Mb/s高速网络接入,外围院所网以低于10Mb/s速率的远程网络技术进行联接。网络覆盖了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 、西安、新疆等13个地区的全部上网院所114个。
CASnet的网络(NCFC)装有10多台用于网络控制、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的小型机和工作站,以及一台超级计算机和一些路由器。CASnet有子网63个,联网的计算机有3000多台,最终用户总计10400个,每天信息流量约为1200M字节。
4.中国金桥互联网(Chinagb或GBnet)

Chinagb由信息产业部主管,网络结构是天地一体、互为备份,进行全程全域管理的经济信息网。其中心结点设在北京,在24个发达城市建有分中心,各点之间由传输速率为64Kb/s到2Mb/s的信息相联。金桥网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高能物理所网络中心专线开展了国际联网试验,在建设过程中曾进行过256Kb/s速率的短期直接国际联网实验。目前经信息产业部国际出入口局提供信道已正式开通国际链路。金桥网络经确认为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单位。
Chinagb用户主要采用卫星小站方式和微波方式入网,部分用户采用专线和拔号线方式入网。金桥网的用户分为三类:(1)政府类: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人事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气象局、国家信息中心、24个省市信息中心;(2)文教类:人民日报社、中科院、高能所、清华大学、环境与发展研究所;(3)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电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国华能技术开发公司等。共计约160个接入单位,1600个最终用户,网络覆盖国内经济发达地区。
Chinagb网络中心配有大型EDI(电子数据交换机)2台,中型数字程控交换机1台,各类UNIX服务器工作站17台,卫星通信主站设备一套,各分中心配有卫星小站设备和相应的服务器、数字程控交换机、信息服务终端及电视会议设备等。
二、Internet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Internet为我国进一步政策开放建立了新的桥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放眼世界、开阔思路、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及吸引国外的资金,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必须利用各种对外联系的先进手段,而交通、电讯是传统的重要手段,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则以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性能,成为与世界交流的新的手段。通过Internet这个全球性计算机网络,我国的科技界和教育界将与世界各国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可以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最新发展,加强与国外科技界的合作研究,有利于我国的科技工作跟踪世界的先进水平,也使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最重要的是,目前国际上的大企业和商业集团,都向电子化迈进,非常注重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如果我们不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新会被拉开距离,从而再一次失去赶超的机会。通过Internet我们可以宣传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宣传我国企业的产品发布对外招商引资信息等,它最容易成为对外宣传我们国家的窗口。
Internet通过免费为公众提供大量信息,吸引了众多用户,为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典范效应。网上用户既有获得各种免费信息和免费软件的权力,自然也会感受到为别人提供信息的责任,使信息真正成为社会的财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通过Internet将为我国的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创造有利的条件。
2.Internet的引入将推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全社会信息应用的能力。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信息意识,提高全社会信息应用的能力。Internet将成为目前完成这项任务的有效手段。
Internet对我国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条块分割”是一个冲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信息网络的应用由于种种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网络的发展差不多要落后十年。Internet的引入将会大大改变目前的状况,迅速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网络方面的差距。Internet的网络技术比较成熟,有了一个全球性的联网基础,对于建立大规模,跨地区的计算机联网是十分方便和相对容易的。引入这些技术后,可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连接起来,互通信息,打破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影响下(条块分割),“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就会大大加快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速度和周期,从而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
Internet的应用将为我国培养出一代具有较强信息应用能力的人才。Internet为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应用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当理想的环境和工具。通过Internet上应用操作,我们的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们将受到生动的、潜移默化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应用知识与观念的教育,使它们成为具有较强信息应用能力的人才,为将来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打下基础,这点对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Internet在我国的引入将促进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当我们正为国家中、高速信息干道建成后如何组织充分的信息流而发愁时,Internet的引入使我们为之一振。以Internet广泛的信息结点和网上巨量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它的信息流量是目前其它任何一个信息网络所无法相比的。如果Internet能在我国充分发展,将会大大扩展我国数据通信领域的发展空间,缔造一个成熟的市场。这样,目前我国数据通信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局面将会消除,新的问题将是远程数据通信能力和本地数据通信线路满足不了迅速发展的要求。反过来,就会促进我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我国通信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迈出坚定的步伐。
三、大力促进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既然Internet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我国Internet的发展与国际相比已属落后之列,现在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力促进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
同改革开放的道理一样,在我们引进Internet这个先进网络技术的同时,Internet上一些不良的影响也会带给我国。例如,网络的安全问题,不良的文化,敌视我国政治制度的政治倾向等。这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用适当的措施去消除它、限制它。但应该看到,目前主要矛盾是我国Internet的发展与国际上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果它能迅速地发展,将会给我国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带来新的转机。所以,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和促进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目前我国Internet发展的指导方针。管理是必要的,但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和保证健康发展。它的不良影响与它对我国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比是十分微小的,实际上从我国目前Internet的发展和应用水平来看,由于应用水平低,使用范围小,上面提到了网络安全和不良文化影响在我国还不成为问题,只有Internet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问题才会突出出来。
为了加快推广Internet的使用,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培养人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高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上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必要在大学中开设各种有关Internet的讲座,使广大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学会使用Internet。还可以有计划地开设普及型与提高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甚至将该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同时,各种新闻媒介也应以各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介绍Internet的知识,在各行各业中早日推广和普及Internet的使用,使其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它的作用。

中国Internet发展与现状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16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国政府也开始推进中国信息基础设施(CII, China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建设,连接Internet成为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Internet在中国取得了基本发展。

早在1987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首先通过租用线路实现国际远程联网,并于1988年实现了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E-mail通信。1994年5月,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设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 Facility of China 简称NCFC,国内也称中关村网)与Internet联通,表明Internet已经在我国开放。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9个互联网与Internet相联,其中,有6个是经营性的,它们是:

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中国电信),简称ChinaNet,由中国电信主管。

2. 网通公用互联网(中国网通),简称CNCnet。

3. 中国联通数据网(中国联通),简称UNINET。

4. 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金桥网),简称CHINAGBN ,由信息产业部吉通公司主管。

5. 中国移动互联网,简称CMNET。

6. 中国卫星。

有3个是非经营性的,它们是:

1. 中国教育科研网,简称CERNet,由教育部主管。

2. 中国科学技术网,简称CSTNet,由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主管。

3. 利用军队资源组建的网络。

其中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教育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金桥信息网资历较老,基础雄厚,被称为中国Internet的四大骨干网。

我国的Internet业务发展很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我国的Internet上网用户1997年底62万户,到2000年6月底,发展到1690万户;上网计算机已达到650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为99734;WWW站点数量达到27289个;国际线路总带宽达到1234MB。截止2002年6月30日,上网用户数已达4580万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2.8%;上网计算机数达到了161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26146个;WWW站点数量为293213;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10576.5M,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5倍。

中国Internet发展现状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我国Internet上网计算机、用户人数、用户分布、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
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动态掌握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样,这方面的统计信息也是广大的Internet用户所关心的,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
何时上网、上网的方式、使用网络的规模。但过去我国没有做这方面的统计工作,许多统计
数字依赖于估计或国外的一些统计报告,这样就造成了统计不及时、统计结果准确性较差。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国务院信息办和CNNIC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由CNNIC联合四个互联网络
单位来实施这项工作。
最近CNNIC与四个互联网络单位和《计算机世界》报合作,进行了199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情况统计。本次统计参照国际惯例,采用网上计算机自动搜寻、网上联机调查和通过报纸
发放用户问卷等多种方式。统计方法先进,抽样范围广,保证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这也是第
一次对我国Internet发展状况作出的全面、准确的权威性统计报告。
本次统计数据的截止日期是1997年10月31日。

1.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29.9万台,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4.9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25万
台。

2.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其中,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拨号上网,直接上网与拨号上网的用
户数之比约为1比3。

3.CN下注册的域名数如下表所示:
@@43F01000.GIF;表1@@
各类域名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43F01001.GIF;图1@@

4.我国WWW站点数约为1500个。

5.我国国际出口线路的总容量为26.64Mbps,连接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法国、日
本、香港等。分布如下表所示:
@@43F01002.GIF;表2@@

6.网上各种信息流量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43F01003.GIF;表3@@

7.问卷调查结果。
CNNIC在网上放置联机调查主页,并在四个互联网络单位及国内8家知名ISP的主页上做了
链接,放置时间两个月;同时在《计算机世界》报刊登用户问卷。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共收回
有效问卷1802份(计算机世界将为50名获奖者赠送报纸光盘),其中联机填写的问卷占38%,通
过《计算机世界》报填写的问卷占62%。得出如下统计结果:
(1)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用户中,男性占87.7%,女性占12.3%。
(2)用户的年龄段分布情况。
@@43F01004.GIF;表4@@
其中年龄在21~35岁之间的青年人占78.5%,占了大多数,这说明青年用户是目前上网用
户的主体。
(3)用户所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情况:
@@43F01005.GIF;表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网用户所占的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Internet的发展与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4)用户所从事的职业分布情况:
@@43F01006.GIF;表6@@
(5)用户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布情况如下:
@@43F01007.GIF;表7@@
(6)用户可以上网的地点情况。可在单位上网的用户占:46.7%,可在家上网的用户占:2.
3%,在单位和家都可上网的用户占:28%。
(7)上网所使用的平台情况如下:
@@43F01008.GIF;表8@@
(8)用户每周的上网时间。:
@@43F01009.GIF;表9@@
(9)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的信息来看:39.6%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商业资讯,32.8%的用
户希望在网上获得金融信息,80.4%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科技信息, 42%的用户希望在网上
获得社会新闻, 24.8%的用户希望在网上获得休闲信息。大部分上网用户都对科技信息比较
感兴趣,这也与上网用户从事职业的比例有关系,从事科研、教育、计算机行业的用户及学生
占54.7%,真正的消费型用户占的比例较小。
(10)对目前Internet最令人失望的因素的回答:
@@43F01010.GIF;表10@@
看来,网上速度太慢和收费太贵是影响中国Internet发展的两大障碍。

阅读全文

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田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路由器网络灯闪烁是因为什么 浏览:874
应用网络权限在哪里开启 浏览:329
钉钉为何出现网络异常 浏览:577
椒江税务局网络密码 浏览:964
如何练习无线网络连接 浏览:186
计算机网络科学出版社 浏览:867
手机怎么给移动网络限速 浏览:509
如何制止网络侵犯 浏览:433
手机网络共享总是断怎么回事 浏览:946
手机网络站点出现异常怎么办 浏览:507
广西有哪些网络公司涉嫌传销 浏览:341
共享中心如何设置网络 浏览:900
闲置无线网络由器 浏览:904
升为5G网络信号不好 浏览:320
千兆网络用什么wifi传输最远 浏览:73
如何申请国际网络接口 浏览:699
网络着名作家都有哪些 浏览:916
手机自动网络连不上 浏览:944
工程造价软件网络版和正版一样吗 浏览:238
网络欠费怎么收验证码 浏览:4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