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做法

计算机网络做法

发布时间:2023-07-19 01:06:23

计算机网络-4-4-转发分组,构建子网和划分超网

上图是一个路由器怎么进行分组转发的例子:有四个A类网络通过三个路由器连接在一起,每一个网络上都可能会有成千上万台主机。若路由表指出每一台主机该进行怎样的转发。则要维护的路由表是非常的庞大。 如果路由表指定到某一个网络如何转发,则路由表中只有4行,每一行对应一个网络。 以路由器2的路由表为例:由于R2同时连接在网络2和网络3上,因此只要目标主机在网络2或者网络3上,都可以通过接口0或者1或者路由器R2直接交付(当然还有使用ARP协议找到这些主机相应的MAC地址)。若目标主机在网络1中,则下一跳路由器为R1,其IP地址为20.0.0.7。路由器R2和R1由于同时连接在网络2上,因此从路由器2把转发分组给R1是很容易的。 我们应当注意到:每一个路由器至少都要拥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 总之,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以下两条信息: (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 我们根据目的网络地址来确定下一跳路由器,这样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虽然互联网上所有的分组转发都是 基于目的主机所在的网络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允许这样的实例: 对特定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 ,这种路由叫 特定主机路由 。采用特定主机路由可以使网络人员方便管理控制网络和测试网络

路由器还可以采用 默认路由 以减少路由表所占用的空间和搜索路由表所使用的时间。

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待转发的数据报,在从路由表中得出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后,不是把这个地址写入IP数据报,而是送交 数据链路层的网络接口软件 ,网络接口软件把负责下一跳的路由器IP地址转化为硬件地址(必须使用ARP),将硬件地址写入MAC帧的首部,然后根据这个硬件地址找到下一跳路由器。由此可见,当发送一连串的数据报时,上述的这种查找路由表,用ARP得到硬件地址,把硬件地址写入MAC地址首部等过程,将不断地重复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提出 分组转发算法: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下,路由表并没有给分组指明某个网络的完整路径(即先经过哪一个路由器,然后再经过哪一个路由器,等等)。路由表指出,到达某个网络应该先到达某个路由器(下一条路由器),在到达下一跳路由器之后,再继续查找路由表,知道再下一步应当到达哪一个路由器。这样一步步的查找下去,直到最后到达目的网络。

什么划分子网?

为解决上述问题,从1985年引出 子网络号字段 ,使得两级IP地址变为三级IP地址,这种做法叫做 划分子网(subnetting)【RFC950】

划分子网的基本思路:

划分子网的用例

如上图为某单位拥有一个B类IP地址,网络地址为145.13.0.0(网络号为145.13),凡是目的网络为145.13.x.x的数据报都会送到这个网络上路由器R1上。

现在把该网络划分为三个字网,这里假设子网络号占用8位,因此主机号就只剩下16-8=8位了,所划分的三个字网为145.13.3.0,145.13.7.0,145.3.21.0。路由器在接受到145.13.0.0上的路由器数据后,再根据数据报的目的地址把它转化到相应的子网。

总之,当没有划分子网的时候,IP地址是两节结构。划分子网后IP地址就变成了三级结构。划分子网只是把IP地址的主机号这部分进行再划分,而不改变IP地址原来的网络号。

假定有一个IP数据报(其目的地址为145.13.3.10)已经到达了路由器R1,那么这个路由器如何把它转发到子网145.13.3.0呢?
我们知道,从IP数据包报的首部无法看出源主机的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这是因为32位IP地址本身以及数据报的首部没有包含任何关于子网划分的信息。因此必须另想办法,这就是使用 子网掩码

把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和收到的目的地址的IP地址 逐位进行与(AND)运算,就可以立即得到网络地址,剩下的步骤就交给路由器处理分组。

使用子网掩码的好处是:不管网络有没有划分子网,只要把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逐位 与(AND) 运算,就立即得出网络地址来,这样在路由器处理到来的分组时就可采取同样的做法。

在不划分子网时,为什么还要使用子网掩码?这就是为了更便于查找路由表。现在互联网规定:所有网络都必须使用子网掩码,同时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也必须有子网掩码这一栏。如果一个网路不划分子网,那么该网络的子网掩码就是用 默认的子网掩码 ,默认子网掩码中1的位置和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net-id正好相对应。因此,若用默认子网掩码和某个不划分子网的IP地址逐位相"与",就应该能够得出该IP地址的网络地址来,这样做可以不用查找该地址的类别位就能够知道这是哪一类的IP地址。显然:

图4-21是这三类IP地址的网络地址和相应的默认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者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 。在RFC950成为互联网标准后,路由器在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时,必须把自己所在的网络(或子网)的子网掩码告诉相邻路由器,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除了要给出目的网络地址外,还必须同时给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若一个路由器连接在两个子网上就拥有两个网络地址和两个子网掩码。

例4-2:
已知IP地址是141.14.72.24,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求网络地址:
解: 255.255.192.0的二进制: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IP 141.14.72.24二进制: 11111111 11111111 01001000
00000000

将IP地址二进制与子网掩码二进制进行 与(AND)运算 为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即网络IP为:141.14.64.0

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分组转发的算法必须作出改动。在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如下:

例4-4:
图4-24有三个字网,两个路由器,以及路由器R1的部分路由表。现在源主机H1向目的主机H2发送分组。试讨论R1收到H1向H2发送的分组后查路由表的过程。

解:

源主机H1向目标主机H2发送的分组的目的地址为128.30.33.138。

源主机H1把本子网的子网掩码255.255.255.128与H2的IP地址128.30.33.128相与得到128.30.33.128,它不等于H1的网络地址(128.30.33.0)。这说明主机H2与主机H1不在同一个网段上,因此H1不能把数据包直接交付给H2。必须交给子网上的默认路由R1,由R1转发。

路由表在接受到这个分组之后,就在其路由表中逐行匹配寻找。
首先看R1路由表的第一行:用这一行的子网掩码255.255.255.128与H2IP地址进行互与,得到128.30.33.128,然后和这一行用样的方法进行第二行,结果发现相与出来的结果和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说明这个网络(子网2)就是收到的分组所要寻找的目的网络。于是就不用继续找了。R1把分组从接口1直接交付给主机H2(他们都在一个子网上)。

在一个划分子网的网络中可使用几个不同的子网掩码。使用变长 子网掩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可进一步提高IP地址资源的利用率。在VLSM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出 无分类编制 方法。它的正式名字是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

CIDR还使用斜线记法,就是在IP地址后面加上斜线/,然后写上 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 。例如IP地址为128.14.35.7/20是某CIDR地址快中的一个地址,其中前20位就是网络前缀,后面的14位是主机位。如图所示:

当然以上地址的主机号全为0和全为1的地址,一般并不使用,这个地址块共有2^12个地址,我们可以使用地址块中最小的地址和网络前缀来指明这个地址快。例如,上述的地址块可记为128.14.32.0/20。

为了更方便的进行路由选择,CIDR使用了32位的地址掩码(address mask)。地址掩码是由一串1和一串0组成, 而1的个数就是网络前缀的个数。 虽然CIDR不使用子网了,但是出于某些原因,CIDR使用的地址掩码也可以继续称为 子网掩码,斜线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1的个数 。例如,/20地址快的地址掩码是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20个连续的1)。 斜线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斜线记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除了可以表示一个IP地址外,还提供了一些其他重要的信息。我们举例说明如下:
例如,地址为192.199.170.82/27不仅表示IP地址是192.199.170.82,而且还表示这个地址快的网络前缀有27位(剩下的5位是主机号),因此这个地址快包含32个IP地址( =32)。通过见到那的计算还可以得出,这个地址块的最小地址是192.199.170.64,最大地址是192.199.170.95。具体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找到地址掩码中1和0的交界处发生在地址中的哪一个字节,现在是第四个字节,因此只要把这一个字节的十进制82用二进制表示即可:82的二进制是01010010,取其前3位(这3位加上前3字节的24位就够成了27位),再把后面的5位都写成0,即01000000,等于十进制64,这样就找到了地址快的最小地址192.199.170.64,再把最后面5位都置为1,即01011111,等于十进制的95,这就找到了地址块中的最大地址192.199.170.95。

由于一个CICR地址块有很多地址,所以在路由表中就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的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之为 路由聚合(route aggregation) ,它使得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表示原来传统分类地址的很多个路由,路由聚合也称之为 构成超网(supernetting) ,路由聚合有利于减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信息的交换,从而提高了整个互联网的性能。

每一个CIDR地址块中的地址数一定是2的整数次幂,这就是 构建超网 的来源。

网络前缀越短 ,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多,而在三级结构的IP地址中,划分子网是使网络前缀变长。

在使用了CIDR时,由于采用网络前缀这种记法,IP地址由网络前缀和主机号这两部分组成,因此在路由表中的项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这时,每个项目由 网络前缀 下一跳地址组成 但是在查找路由表时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从这些匹配结果中选择哪一条路由呢?

正确的答案是: 应但从匹配结果中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这就做 最长前缀匹配(long-prefix matching) ,这是因为网络前缀越长,说明其地址块越小因而路由就越具体,最长前缀匹配又称之为 最长匹配 或者 最佳匹配

使用CIDR后,由于要寻找最长前缀匹配,使路由表的查找过程变的十分复杂,当路由表的项目数很大的时候,怎样设法减少路由表的平均查找时间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常用的是 二叉线索(binary trie) ,它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树,IP地址中从左到右的比特值决定了从根节点逐层向下层延伸的路径,二二叉线索中的各个路径就代表路由表中存放的各个地址。

图4-26用一个例子说明二叉树线索的结构,图中给出了5个IP地址。为了简化二叉线索的结构,可以先找出对应一与每一个IP地址的唯一前缀(unique prefix),所谓唯一前缀就是在表中所有的IP地址中,该前缀时唯一的,这样就可以用这些唯一前缀来构造二叉线索。在进行查找时,只要能够和唯一前缀匹配相匹配就可以了。

从二叉树的根节点自顶向下的深度最多有32层,每一层对应于IP地址中的一位。

❷ 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计算机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叶,到上个世纪末有了快速发展。而今,网络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已成为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网上购物等重要平台。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000万,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而在校学生上网人数,又是其中的大多数。学校网络,在给青少年学生成长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因此,学生上网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其“利弊” “得失”则是人们讨论和争议的焦点。为此,在青少年学生中,让学生自己亲历实际、现身说法,共同讨论得失,趋利抑弊,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决定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动时注重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珍惜校园网络学习,正确对待和使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我开展这次活动的初衷。二、活动背景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之徒唯利是图,有的利用网络传播暴力、黄色信息,有的利用内容不健康的互联网游戏吸引青少年,使得有些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不仅影响学业,而且也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互联网的不良影响。七年级学生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对网络接触的不是很多,他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也很迷惘,有很多学生以为上网就是玩游戏或聊天,他们对网络也没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因此,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这样的活动,我认为是及时的而且是必要的。我校有计算机室、多媒体室、远程接收室,学生有广阔的网络学习空间,针对学生上网聊天和游戏,我们很有必要加以诱导,使之利用好这些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使之热爱电脑,熟悉网络,正确使用,为自身发展服务。三、活动的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常识。(2)初步学会制订计算网络的活动方案,撰写调查报告和活动总结。2、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远离不良侵害,健康成长。(2)学会正确操作计算机网络,增强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3)提高查找、收集和整理计算机网络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2)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3)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和使用信息技术,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四、活动准备1、知识技能准备。(1)了解、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课进行相关培训)(2)掌握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会写调查报告和活动总结。(制定方案专门培训) 2、活动计划的制定。(1)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问题,并做好收集和归类。(2)按问题类别作为研究课题,将学生按兴趣自由结成活动小组。(3)安排好各小组负责人,并以组长为核心组织安排本小组的活动方案。3、相关技术和科室准备。 如摄影、录音等采用个别培训,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室、远程接收室提前协调安排。五、活动步骤与过程(一)活动方法:1、利用课余信息技术课和课余时间进行,信息技术课上讲解相关基础知识,课余时间进行专项活动。2、通过小组合作查阅、搜集、探究,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把握第一手材料,从而对网络有清晰认识。3、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和学习交流能力,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利弊得失,并进行相当的总结。(二)活动步骤第一阶段:感知启动。1、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及实现目标。(1)专项发动和活动动员(要求七年级全体学生和班主任、计算机教师参与)(2)确立活动小组和小组实践项目。(3)跟踪指导和会统,调整不合适的内容。(4)确立活动目标和实施方案,存档备查。2、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了解上述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实践的兴趣。3、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1)听从指挥,注意安全(2)自由协作,交流探究(3)爱护成果,保护环境第二阶段:实地考察,搜集资料。1、带领学生到定点网吧实地考察,结合理论知识,切身实践。2、自由解组,合作实践,由学校统一安排。3、重点研究网络的使用和利弊得失,亲身实践,感触生活的真实。4、认真填写活动记录表,实事求是,及时记录下自己活动的体会。5、保证安全,认真实施。第三阶段:实践活动1、积极参加活动,竭尽所能,自己的任务力求做到最好。2、虚心向老师或专业人士求教,真正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积极动脑思考。3、及时评价,并填写在活动记录中。4、写实践日记。第四阶段:成果汇报1、展示活动成果:各小组按预定活动内容,出一期板报:活动成果展。(请专业教师和同学互相评一评,做得怎么样?)2、汇报交流:上交一份活动报告。(重点报告活动收获——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利弊得失的分析,必须有自己的真实观点。)3、谈一谈:搞一次演讲。(谈活动中,你的见闻和想法,重点是网络认识和自己的感触,要谈出今后的做法。)第五阶段:总结总结并得出结论:通过学生亲历实践,对计算机网络”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在学生熟悉并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导引网络是使用和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玩具,以此提高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增强学习动力和使用效率,更好的为自己、为社会服务。六、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对网络的正确认识;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真正体验网络的利弊,并能权衡得失;通过辩论,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对网络的态度;在活动的过程中,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的自身素质也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和锻炼。七、注意事项1、活动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并能将原始资料存档;2、参与的学生和教师要有反馈信息记载;3、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过程;4、活动过程要善于总结和不断修正。八、活动反思1、参与面过广,不能很好的进行跟踪调查;2、活动过程稍短,有些细节不能及时处理;3、有些材料不能来源于实践;4、实践场所较小,也限制了活动过程的开展。

❸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网络层)

4.1、网络层概述

简介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 实现网络互连 ,进而 实现数据包在各网络之间的传输

这些异构型网络N1~N7如果只是需要各自内部通信,他们只要实现各自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即可

但是如果要将这些异构型网络互连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互联网,就需要实现网络层设备路由器

有时为了简单起见,可以不用画出这些网络,图中N1~N7,而将他们看做是一条链路即可

要实现网络层任务,需要解决一下主要问题: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怎样的服务(“可靠传输”还是“不可靠传输”)

在数据链路层那课讲过的可靠传输,详情可以看那边的笔记:网络层对以下的 分组丢失 、 分组失序 、 分组重复 的传输错误采取措施,使得接收方能正确接受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就是 可靠传输 ,反之,如果什么措施也不采取,则是 不可靠传输

网络层寻址问题

路由选择问题

路由器收到数据后,是依据什么来决定将数据包从自己的哪个接口转发出去?

依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但在实际当中,路由器是怎样知道这些路由记录?

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进行人工配置,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规模较小且网络拓扑不改变的小型互联网

另一种是实现各种路由选择协议,由路由器执行路由选择协议中所规定的路由选择算法,而自动得出路由表中的路有记录,这种方法更适合规模较大且网络拓扑经常改变的大型互联网

补充 网络层(网际层) 除了 IP协议 外,还有之前介绍过的 地址解析协议ARP ,还有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总结

4.2、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网络层应该向运输层提供怎样的服务(“ 面向连接 ”还是“ 无连接 ”)曾引起了长期的争论。

争论焦点的实质就是: 在计算机通信中,可靠交付应当由谁来负责 ?是 网络 还是 端系统 ?

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一种观点:让网络负责可靠交付

这种观点认为,应借助于电信网的成功经验,让网络负责可靠交付,计算机网络应模仿电信网络,使用 面向连接 的通信方式。

通信之前先建立 虚电路 (Virtual Circuit),以保证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如果再使用可靠传输的网络协议,就可使所发送的分组无差错按序到达终点,不丢失、不重复。

发送方 发送给 接收方 的所有分组都沿着同一条虚电路传送

虚电路表示这只是一条逻辑上的连接,分组都沿着这条逻辑连接按照存储转发方式传送,而并不是真正建立了一条物理连接。

请注意,电路交换的电话通信是先建立了一条真正的连接。

因此分组交换的虚连接和电路交换的连接只是类似,但并不完全一样

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另一种观点:网络提供数据报服务

互联网的先驱者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网络设计思路。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 无连接的 、 尽最大努力交付 的 数据报服务 。

网络在发送分组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每一个分组(即 IP 数据报)独立发送,与其前后的分组无关(不进行编号)。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到达终点),当然也不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

发送方 发送给 接收方 的分组可能沿着不同路径传送

尽最大努力交付

如果主机(即端系统)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需要是可靠的,那么就由网络的 主机中的运输层负责可靠交付(包括差错处理、流量控制等) 。

采用这种设计思路的好处是 :网络的造价大大降低,运行方式灵活,能够适应多种应用。

互连网能够发展到今日的规模,充分证明了当初采用这种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对比的方面 虚电路服务 数据报服务

思路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连接的建立 必须有 不需要

终点地址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分组的转发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

当结点出故障时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分组的顺序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到达终点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由用户主机负责

4.3、IPv4

概述

分类编制的IPv4地址

简介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 网络号 net-id ,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 主机号 host-id ,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主机号在它前面的网络号所指明的网络范围内必须是唯一的。

由此可见, 一个 IP 地址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是唯一的 。

A类地址

B类地址

C类地址

练习

总结

IP 地址的指派范围

一般不使用的特殊的 IP 地址

IP 地址的一些重要特点

(1) 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 ,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 ,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 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 多归属主机 (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 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 ,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无论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划分子网的IPv4地址

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在 ARPANET 的早期,IP 地址的设计确实不够合理:

IP 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很低。

给每一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因而使网络性能变坏。

两级的 IP 地址不够灵活。

如果想要将原来的网络划分成三个独立的网路

所以是否可以从主机号部分借用一部分作为子网号

但是如果未在图中标记子网号部分,那么我们和计算机又如何知道分类地址中主机号有多少比特被用作子网号了呢?

所以就有了划分子网的工具: 子网掩码

从 1985 年起在 IP 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 子网号字段 ”,使两级的 IP 地址变成为 三级的 IP 地址 。

这种做法叫做 划分子网 (subnetting) 。

划分子网已成为互联网的正式标准协议。

如何划分子网

基本思路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 单位内部的事情 。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 借用 若干个位作为 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 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 此路由器 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 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 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

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划分为三个子网后对外仍是一个网络

优点

1.  减少了 IP 地址的浪费        2.  使网络的组织更加灵活        3.  更便于维护和管理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对外部网络透明 ,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一个网络。

子网掩码

(IP 地址) AND (子网掩码) = 网络地址 重要,下面很多相关知识都会用到

举例

例子1

例子2

默认子网掩码

总结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

路由器在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时,必须把自己所在网络(或子网)的子网掩码告诉相邻路由器。

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除了要给出目的网络地址外,还必须同时给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若一个路由器连接在两个子网上,就拥有两个网络地址和两个子网掩码。

无分类编址的IPv4地址

为什么使用无分类编址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最主要的特点

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 网络前缀 ”(network-prefix)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IP 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

如何使用无分类编址

举例

路由聚合(构造超网)

总结

IPv4地址的应用规划

给定一个IPv4地址快,如何将其划分成几个更小的地址块,并将这些地址块分配给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进而可以给各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接口分配IPv4地址

定长的子网掩码FLSM(Fixed Length Subnet Mask)

划分子网的IPv4就是定长的子网掩码

举例

通过上面步骤分析,就可以从子网1 ~ 8中任选5个分配给左图中的N1 ~ N5

采用定长的子网掩码划分,只能划分出2^n个子网,其中n是从主机号部分借用的用来作为子网号的比特数量,每个子网所分配的IP地址数量相同

但是也因为每个子网所分配的IP地址数量相同,不够灵活,容易造成IP地址的浪费

变长的子网掩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无分类编址的IPv4就是变长的子网掩码

举例

4.4、IP数据报的发送和转发过程

举例

源主机如何知道目的主机是否与自己在同一个网络中,是直接交付,还是间接交付?

可以通过 目的地址IP 和 源地址的子网掩码 进行 逻辑与运算 得到 目的网络地址

如果 目的网络地址 和 源网络地址 相同 ,就是 在同一个网络 中,属于 直接交付

如果 目的网络地址 和 源网络地址 不相同 ,就 不在同一个网络 中,属于 间接交付 ,传输给主机所在网络的 默认网关 (路由器——下图会讲解),由默认网关帮忙转发

主机C如何知道路由器R的存在?

用户为了让本网络中的主机能和其他网络中的主机进行通信,就必须给其指定本网络的一个路由器的接口,由该路由器帮忙进行转发,所指定的路由器,也被称为 默认网关

例如。路由器的接口0的IP地址192.168.0.128做为左边网络的默认网关

主机A会将该IP数据报传输给自己的默认网关,也就是图中所示的路由器接口0

路由器收到IP数据报后如何转发?

检查IP数据报首部是否出错:

若出错,则直接丢弃该IP数据报并通告源主机

若没有出错,则进行转发

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匹配的条目:

若找到匹配的条目,则转发给条目中指示的吓一跳

若找不到,则丢弃该数据报并通告源主机

假设IP数据报首部没有出错,路由器取出IP数据报首部各地址字段的值

接下来路由器对该IP数据报进行查表转发

逐条检查路由条目,将目的地址与路由条目中的地址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目的网络地址,然后与路由条目中的目的网络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这条路由条目就是匹配的路由条目,按照它的下一条指示,图中所示的也就是接口1转发该IP数据报

路由器是隔离广播域的

4.5、静态路由配置及其可能产生的路由环路问题

概念

多种情况举例

静态路由配置

举例

默认路由

举例

默认路由可以被所有网络匹配,但路由匹配有优先级,默认路由是优先级最低的

特定主机路由

举例

有时候,我们可以给路由器添加针对某个主机的特定主机路由条目

一般用于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的管理和测试

多条路由可选,匹配路由最具体的

静态路由配置错误导致路由环路

举例

假设将R2的路由表中第三条目录配置错了下一跳

这导致R2和R3之间产生了路由环路

聚合了不存在的网络而导致路由环路

举例

正常情况

错误情况

解决方法

黑洞路由的下一跳为null0,这是路由器内部的虚拟接口,IP数据报进入它后就被丢弃

网络故障而导致路由环路

举例

解决方法

添加故障的网络为黑洞路由

假设。一段时间后故障网络恢复了

R1又自动地得出了其接口0的直连网络的路由条目

针对该网络的黑洞网络会自动失效

如果又故障

则生效该网络的黑洞网络

总结

4.6、路由选择协议

概述

因特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自治系统 AS :在单一的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而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 AS 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共同的度量以确定分组在该 AS 内的路由,同时还使用一种 AS 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以确定分组在 AS之间的路由。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简称为域间路由选择,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简称为域内路由选择

域间路由选择使用外部网关协议EGP这个类别的路由选择协议

域内路由选择使用内部网关协议IGP这个类别的路由选择协议

网关协议 的名称可称为 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❹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与日常维护方法

摘要: 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工具多为计算机网络,通过我国网站的运营商对信息进行推广。在这种情况下,日常的网络安全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笔者就计算机网站安全管理以及日常维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日常维护;电脑技术

1计算机网络安全简述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多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指的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不被泄露,能够提供出更为科学的网络服务。网络系统的安全能够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2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

当前,影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为三点:

2.1个人无意行为,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

个人无意行为,影响到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这种个人的无意行为主要为:对网络系统不够了解并且存在思想方面的认识缺陷。网络系统的因为人为无意行为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被盗用,或者是系统内部文件受损,再或者是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造成系统出现紊乱的现象。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状态需要安装可用性比较高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安装系统报警系统,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要保证个人行为不出现偏差,做好系统的备份安装,提高个人的网络系统安全意识,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网络安全风险的出现。

2.2个人有意为之,对计算机进行网络攻击

个人有意进行电脑系统的攻击,以破坏网络安全系统为目的的行为也是现在对网络安全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运用电子邮件传播病毒,攻击人员将大量的垃圾邮件以及病毒程序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大量的传播。造成接收邮件的一方出现崩溃或者是网速严重受损,甚至造成系统正常工作反应速度变慢,甚至是整个系统出现瘫痪的状态。这种攻击网络系统安全的方式十分简单,并且比较常见,具有速度快、效果显着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破坏力比较大,传播的速度比较快,能够进行病毒的自我复制。所以建议使用人员要安装一个实时的监控病毒的软件,并且要定时对其进行扫描。

2.3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自身缺陷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形式,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自身缺陷。造成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存在漏洞,所以及时的修补漏洞,是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做法。例如在最开始进行网络以及TCP/IP协议的设计和编程的时候,并没有将其安全性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将主要的设计放在了提高网络系统的连通性,并且提高网络系统的速度等。现在伴随着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协议存在很多的缺陷,造成了网络安全存在很多的漏洞。计算机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技术性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包括很多种方面。所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何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系统的维护,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

3维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方法

3.1健全网络系统制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规范性

要不断的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突发的网络安全事故进行处理,必须要提前制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要明确每个处理步骤,真正的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要加强对每一个网站以及秘密性比较高的网站进行安全管理。要及时对每一个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更新。主要包括:制定计算机机房人员管控制度,定期对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的设备进行管理,设定处理意外事故的相应制度。加强对系统存储装置的养护,定期销毁过期的软件管理制度,随时更改系统密钥制度和信息,制定应急处置制度。

3.2注重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要将网络安全工作作为日常管理计算机的重要工作内容。提高每一个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的积累量,注重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特别是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时,要将网络安全意识融入到其中,保证每一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够正常的开展和实施。

3.3创建防止网络受攻击的管理方法

创建防止网络受攻击的管理方法。要做好提前的防范措施。根据网络受到攻击的方式以及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主要的`管理方法为:对新的信息进行提前扫描和防范;做好全局防范攻击的主要工作;针对网页受攻击情况制定防范方法;以及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防范。这些防范的方法都是利用系统扫描软件以及检测系统开展防范工作的,对于存在潜在威胁的内容进行扫描,真正做到提前的防范。

3.4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和更新

要想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以及系统的更新。要对系统的漏洞、木马进行定期的检测,给计算机进行定期的体检,并且要及时的对软件进行更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4结语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维护,如何保证系统安全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病毒、黑客攻击技术也不断的发展,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就需要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不断的进行漏洞的修补,及时的对系统软件以及硬件进行更新,在日常的维护的修整的过程中将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徐宝宁.浅析维护企业网络安全[J].计算机应用,2006,9.

[2]刘兴池.网络安全的日常维护[J].商海泛舟,2005,8(22).

[3]杨晔.浅谈网站的安全性管理[J].电脑与电信,2006,(11).

[4]高美蓉.网站安全性管理策略探讨[J].软件导刊,2010,(05).

作者:蔡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医院

❺ 计算机网络_网络层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网络层应该向运输层提供怎样的服务(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曾引起了长期的争论,争论焦点的实质就是:在计算机通信中,可靠交付应当由谁来负责?是 网络 还是 端系统

只是一条 逻辑上的连接 ,分组都沿着这条逻辑连接按照存储转发方式传送,并不是真正建立了一条物理连接。

请注意,电路交换的 电话通信 是先建立了一条 真正的连接 。因此分组交换的虚连接和电路交换的连接只是类似,但并不完全一样。

数据报服务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互连在一起的网络要进行通信,会遇到许多问题要解决

网络互连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 又称为 中间系统 中继 系统

如果我们只从网络层考虑问题,那么IP数据报就可以想象是在网络层中传送。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 字段是 网络号 net-id ,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
**,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可以记为

观察上图

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区别IP地址与 硬件地址 的区别

从层次的角度来看, 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称IP地址是逻辑地址是因为IP地址是用 软件实现的)

四个A类网络 通过三个路由器连接在一起,每个网络上都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主机。可以想象,若按目的主机号来制作路由表,则所得出的路由表就会过于庞大。丹若按主机所在的 网络地址 来制作路由表,那么每一个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就只包含 四个项目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路由表。

使用这样的简化图,我们可以不用关心某个网络内部的具体拓扑结构及连接在该网络上有多少台计算机,他还强调了在互联网上转发分组时,是 从一个路由器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

根据目的网络地址就能确定下一跳路由器,这一点做的结果是:

虽然因特网所有分组转发都是 基于目的主机所在的网络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允许有这样的特例,即对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这种路由叫做 特定主机路由 ,采用特定主机路由可使网络管理人员能更方便地控制网络和测试网络,同时也可在需要考虑某种安全问题时采用这种特定主机路由。

IP 数据报的首部中 没有地方 可以用来指明“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当路由器收到待转发的数据报, 不是 将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填入 IP 数据报,而是 送交下层的网络接口软件 。网络接口软件使用 ARP 负责将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转换成 硬件地址 ,并将此硬件地址放在链路层的** MAC 帧 的首部,然后根据这个 硬件地址**找到下一跳路由器。

(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2) 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在 ARPANET 的早期,IP 地址的设计确实不够合理。

从 1985 年起在 IP 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号字段”,使两级的 IP 地址变成为三级的 IP 地址。这种做法叫作划分子网(subnetting) 。划分子网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协议。

请注意现在子网号为3的网络的 网络地址 是145.13.3.0(既不是原来两级的IP地址的网络地址145.13.0.0,也不是简单的子网号3),为了使路由器能很方便的从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中提取所要找的子网的网络地址,路由器就要使用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如上图,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它也是32位,由一串1和跟随的一串0组成。子网掩码中的1对应于IP地址中原来二级地址中的16位网络号加上新增加的8位子网号,而子网掩码中的0对应于现在的8位主机号。 虽然RFC文档中没有规定子网掩码中的一串1必须是连续的,但却极力推荐在子网掩码中选用连续的1,以避免发生错误

不管有没有划分子网,只要把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逐位相 运算,就立即得出网络地址来,这样路由器处理到来的分组时可以采用相同的算法。

归纳下上述的要点,从网络145.13.0.0外面看,这就是一个普通的B类网络,但进入这个网络后(即到了路由器),就看到了还有许多网络(即划分了子网后的许多网络),其网络地址为145.13.x.0(这里x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而这些网络的子网掩码都是24个连1跟上8个连0。总之,在这个网络的内外,看到的网络是不同的

为了更便于查路由表,现在因特网的标准规定:所有的网络都必须使用子网掩码,同时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也必须有子网掩码这一栏。如果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那么该网络的子网掩码就使用默认子网掩码,默认子网掩码中1的位置和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正好相对应。因此,若用默认子网掩码和某个不划分子网的IP地址逐位相与,就应当能够得出该IP地址的网络地址来,这样做可以不用查找该地址的类别位就能知道这是哪一类的IP地址 (书上原话 没懂 !!!!)

P137有一个表格写B类子网划分选择(使用固定长度子网)

有一个例题请见教材P139

划分子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特网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在 1992 年因特网仍然面临三个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这就是:

无分类的两级编址的记法是:

CIDR 还使用 斜线记法 (slash notation),它又称为 CIDR记法 ,即在 IP 地址后面加上一个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这个数值对应于三级编址中子网掩码中 1 的个数)。CIDR 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 IP 地址组成 “CIDR 地址块”

为了更方便的进行路由选择,CIDR使用32位的地址掩码,地址掩码由一串1和一串0组成,而1的个数就是网络前缀的长度。例如/20地址块的地址掩码是: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20个连续的1,斜线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这个 ISP 共有 64 个 C 类网络。如果不采用 CIDR 技术,则在与该 ISP 的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的每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就需要有 64 个项目。但采用地址聚合后,只需用路由聚合后的 1 个项目 206.0.64.0/18 就能找到该 ISP。

// 这里还没太懂.... 就是共有多少个几类网络那里

报文格式

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数据字段的内容

❻ 计算机网络(2)| 物理层

首先要知道的是,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因为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的种类非常的多。而物理层的作用就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不同的差异,从而使得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以让数据链路层“安心”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是什么。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与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因为物理连接的方式有很多,所以具体的物理协议的种类也有很多,从而传输媒体的种类也是非常之多,所以在介绍物理层时,我们应该先对“接口与通信”有一定的了解。

一个通信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即 源系统 传输系统 目的系统

首先介绍源系统,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源点: 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例如从计算机的键盘输入汉字,计算机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源点又称为 源站 或者 信源
发送器: 通常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最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现在的很多计算器使用的都是内置的解调器(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

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接收器: 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
终点: 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终点又称为 目的站 或者 信宿

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系统。

然后我们要来辨别一下下面的常用术语:
消息: 指语音,文字,图像等等。
数据: 指使用特定方式表示的信息,通常是有意义的符号序列。这种信息的表示可用计算机或其他机器处理或者产生。
信号: 指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模拟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2)数字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信道 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消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1)单向通信: 又称为单工通信,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无线电广播或有线电广播就是这种类型。
(2)双向交替通信: 又称为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
(3)双向同时通信: 也称为全双工通信,即通信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

来自信源的信号称为 基带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由于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和直流成分,但是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是直流分量。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 调制

调制主要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的特征相适应,但是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这一类的调制称为 基带调制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编码。还有一类调制则是需要使用载波进行调制,将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就能更好的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经过载波调制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而使用载波的调制称为 带通调制

不归零制: 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
归零制: 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曼彻斯特编码: 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变代表1,但是也可以反过来定义。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而位开始边界没有跳变代表1。

调幅(AM): 即载波的振幅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或1分别对应于无载波或有载波的输出。
调频(FM): 即载波的频率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或1分别对应于频率的 f1 f2
调相(PM): 即载波的初始相位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例如,0或1分别对应于相位0度或180度。
当然,有时为了达到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也必须采用技术上更为复杂但传输效果更好的混合调制方法,例如正交振幅调制等等。

限制信息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是以下两个。
(1)信道能够通过的范围频率
具体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就是因为它的频率超过了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频率,因此就会造成失真现象。

(2)信噪比
噪声存在于所有的电子设备和通信信道中。由于噪声是随机产生的,因此它的瞬时值有时会很大,所以噪声会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产生错误。但是噪声的影响是相对的,当信号较强时,噪声的影响就相对较小。所以我们就要了解到 信噪比 的概念。信噪比就是指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单位是分贝:

W是带宽,S是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高斯噪声的功率。香农公式指出:信道的带宽或者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传输媒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导引型传输媒体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下面来具体介绍。

双绞线就是指将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电话系统是使用双绞线最多的地方,从用户电话机到交换机的双绞线称为 用户线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会用到双绞线,其通信距离一般是为几到几十公里。

为了提高双绞线的对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在双绞线外面再加一层用金属丝编织而成的屏蔽层,这就是屏蔽双绞线。,简称为 STP

同轴电缆内由导体铜质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保护塑料外层组成。由于其特有的构造,所以同轴电缆有着良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目前同轴电缆主要用在有线电视网的信号传输当中。它的带宽是取决于它的质量的。

光纤是光缆通信的传输媒体,由于可见光的频率非常之高,因此一个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远远大于目前其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

当光纤从高折射率的传输媒体到低折射率的传输媒体时,其折射角就会大于入射角。因此如果当入射角足够大时,就会产生全反射,光也就能沿着光纤传输下去。

正是由于上面的原理,所以只要将入射角的角度把握好,就能够产生全反射来进行传输,这也就是光纤传输的原理。

光纤不仅具有通信容量大的特点,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
1.传输损耗小。
2.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3.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很高。
4.体积小,重量轻。

我们将自由空间称为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简单来说就是指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可以使用的频段很广,人们已经利用了好几个波段来进行通信,但是紫外线以及更高的波段现在暂时还是不能用于通信。

短波通信(高频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来进行传输。但是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传输速率较低。

无线电微波通信在数据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微波在空间中主要是以直线传播。传统的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要使用某一段无线电频谱进行通信,通常必须得到本国政府有关无线电频谱管理机构的许可证。但是也有一些无线电频段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例如ISM,各国的ISM标准可能略有差异。

复用是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指允许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来进行通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的效果。

先来介绍 频分复用FDM ,频分复用是指将带宽分为多份,用户在分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着这一条频带,也就是说频分复用的用户是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然后是 时分复用TDM ,它是指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而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TDM帧的长度)。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最后是 统计时分复用STDM ,它是有一点类似于TDM的,只是STDM帧不是固定分配时隙,而是按需动态的分配时隙。因此统计时分复用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波分复用WDM 就是光的频分复用,也就是使用一根光纤来同时传输多个光载波信号。

码分复用CDM 是另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而人们更常使用码分多址CDMA来称呼它。这种复用方式的具体做法是可以让每一个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个用户使用经过特殊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发送的信号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容易被他人发现。

码分复用的工作原理是将每一个比特时间再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之为码片。一般情况下m的值是64或128。

使用CD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1,则发送它自己的m bit码片序列。如果要发送比特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举例来说:

有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会将码片中的0写为-1,1写为+1。

现假定S站要发送信息的数据率为b bits/s,由于每一个比特要转换成m个比特的码片,因此S站实际上发送的数据率提高到mb bit/s,同时S站所占用的频带宽度也提高到原来数值的m倍。这种方式就是 扩频 的一种。扩频通信通常有两大类,一种是直接序列扩频DSSS,另一种是跳频扩频FHSS。

CDMA系统的重要特点是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并且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在早期的电话网当中,从电话局到用户电话机的用户线采用最廉价的双绞线电缆,而长途干线采用的是频分复用FDM的模拟传输方式。由于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无论数传输质量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所以现在长途干线大都采用时分复用PCM的数字传输方式。

但是早期的数字传输系统有着许多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两个:
(1)速率标准不统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路复用的速率体系有两个互不兼容的国际标准。所以国际范围的基于光纤高速数据传输就很难实现。
(2)不是同步传输: 在过去各国的数字网主要是采用准同步的方式,所以当数据传输速率很高时,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推出了一个数字传输标准,叫做同步光纤网SONET。整个的同步网络的各级时钟都来自一个非常精确的主时钟。同时,SONET为光纤传输系统定义了同步传输的线路速率等级结构:

宽带的接入技术主要包括有线宽带接入和无线宽带接入。在这里先来介绍有线宽带接入。

ADSL技术的全称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具体指的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具体来说ADSL技术就是把0-4 kHZ这一段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

ADSL的 传输距离 取决于数据率和用户线的线径(用户线越细,信号传输时的衰减就越大)。而ADSL所能得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还与实际的用户线上的信噪比密切相关。

ADSL在 数据率 方面由于用户在线的具体条件相差较大,因此ADSL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使用户线能够传送尽可能高的数据率。当ADSL启动时,用户线两端的ADSL调制解调器就测试可用的频率、各子信道受到干扰的情况以及在每一个频率上测试信号的传输质量。但是ADSL不能保证固定的数据率,所以对于用户线很差的甚至无法开通ADSL。

基于ADSL的接入网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用户线和用户家中的一些设施。

ADSL技术也在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更高速率的ADSL标准,称之为 第二代ADSL ,第二代ADSL改进的地方主要是:
1. 通过提高调制效率得到了更高的数据率。
2. 采用了无缝速率自适应技术SRA,可在运营中不中断通信和不产生误码的情况下,自适应的调整数据率。
3. 改善了线路质量评测和故障定位功能。

HFC网是目前覆盖面很广的有线电视网CATV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除了可以传送CATV外,还能提供电话、数据和其他宽带交互型业务。

为了提高传输的质量,HFC网将原有线电视网中的同轴电缆主干部分改换为光纤,而光纤从头端连接到光纤结点,在光纤结点光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最后信号被送到每一个用户的家庭。

FTTx是一种实现宽带居民接入网的方案,代表多种宽带接入的方式。这里的x代表不同的光纤接入地点,例如FTTH光纤到户,FTTB光纤到大楼等等。

现在的长距离信号传输大都是采用光纤传输,只有在到了临近用户家中时,才将光纤转换为铜缆。但是一个用户是远用不了一根光纤的通信容量,因此我们在光纤干线和用户之间安装一种转换装置即 光配线网 ,使得许多用户能够共享一根光纤的通信容量。由于光配线网无需使用电源,因此我们将其称为无源光网络。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做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江门食品网络营销更优惠 浏览:267
中国移动m301h无线网络 浏览:151
华为手机移动共享网络打不开 浏览:578
阳江安装网络多少钱 浏览:807
无线路由亮灯找不到网络 浏览:403
华为网络异常更换上网环境 浏览:232
哈弗f5车载网络没信号 浏览:824
电脑网络转不动 浏览:272
电脑网络tp地址怎么查询 浏览:820
网络评书哪个最好听 浏览:140
高陵网络软件开发 浏览:218
路由器连接不上网络拒绝接入 浏览:755
网络犯罪一般是指什么 浏览:49
网络连接得上但不可用 浏览:14
怎样设置家中网络的密码 浏览:298
无线网络防火场设置 浏览:53
网络套餐为什么这么多 浏览:401
如何查是网络还没是wifi不行 浏览:530
电脑自动连接网络按哪个键 浏览:399
网络rtk需要多少流量 浏览:3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