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t1速度

计算机网络t1速度

发布时间:2023-06-28 04:31:51

‘壹’ 计算机网络发展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通过它,人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因特网络、因持网,互联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这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在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 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E-mail和FTP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至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决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的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大发展。

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的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它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诞生,并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的地位。

80年代初,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没有获得美国联邦机构合同的学校仍不能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开始着手建立提供给各大学计算机系使用的计算机科学网(CSNet)。CSNet是在其他基础网络之上加统一的协议层,形成逻辑上的网络,它使用其他网络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户观点下也是一个独立的网络。CSNet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换都经过CSNet-Relay(一台中继计算机)进行。

以上这些网络都相继并入Internet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Internet成为全世界各种网络的大集合。

Internet的又一次快速发展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80年代初,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呼吁实现全美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共享,以改进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欧洲和日本先进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和竞争。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享他们非常昂贵的4台巨型计算机,希望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与这4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最初NSF曾试图使用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线,但由于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这个决策没有成功;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出资,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通讯协议,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

1986年NSF投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建立5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的雏形。1987年NSF公开招标对NSFNxT进行升级、营运和管理,结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学组成的非盈利性机构Merit获得NSr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线路速度升级到了T1(1.5MbpS),并且连接13个骨干结点,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线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设备,Merit则负责NSFNET的营运和管理。由于NSF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人N5FNET中,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开始真正成为Internet的基础。

Internet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带来了某些质的变化。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纯计算机专业人员。新的使用者发觉计算机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共享NSF巨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进入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际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NSFNET连接全美上千万台计算机,拥有几千万用户,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员网。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拓展和扩散,美洲以外的网络也逐渐接入NSFNET主干或其子网。
1993年是因特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因特网完成了到目前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术创新,WWW(万维网)和浏览器的应用使因特网上有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平台:人们在因特网上所看到的内容不仅只是文字,而且有了图片、声音和动画,、甚至还有了电影。因特网演变成了一个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片等多种媒体交相辉映的新世界,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全世界。

到2000年底,世界上网人数已突破4亿,预计在2004年将达到7亿。

Internet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我国也非常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与Internet的连接。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信息网络,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的信息交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Internet在中国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

1987年至1993年是Internet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国内的科技工作者开始接触Internet资源。在此期间,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与国外机构合作开展一些与Internet联网的科研课题,通过拨号方式使用Internet的E-mail电子邮件系统,并为国内一些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国际Internet电子邮件服务。

1986年,由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即当时的国家机械委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合作,启动了名为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的国际因特网项目。
1987年9月,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邮件节点,连通了Internet的电子邮件系统。随后,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CANET开始向我国的科研、学术、教育界提供Internet电子邮件服务。

1989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通过其国际合作伙伴-美国斯坦福加速器中心主机的转换,实现了国际电子邮件的转发。由于有了专线,通信能力大大提高,费用降低,促进了因特网在国内的应用和传播。
1990年,由电子部十五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和德国GMD合作,连通了Internet电子邮件系统;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也和加拿大UBC合作,实现了MHS系统。因而,国内科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公用电话网或公用分组交换网,使用Internet的电子邮件服务。

1990年10月,中国正式向国际因特网信息中心(InterNIC)登记注册了最高域名"CN",从而开通了使用自己域名的Internet电子邮件。继CANET之后,国内其他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也相继开通了Internet电子邮件连结。

1994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接受我国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国开通并测试了64Kbps专线,中国获准加入Interne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提出要求连入Internet,并得到认可。至此,中国终于打通了最后的关节,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国际专线为标志,中国与Internet全面接触。同年5月,中国联网工作全部完成。中国政府对Internet进入中国表示认可。中国网络的域名也最终确定为cn。此事被我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从1994年开始至今,中国实现了和因特网的TCP/IP连接,从而逐步开通了因特网的全功能服务;大型电脑网络项目正式启动,因特网在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1995年1月,中国电信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3月,中国科学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汉、南京四个分院的远程连接,开始了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俗称"百所联网"工程),取名"中国科技网"(CSTNet)。其目标是把网络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实现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并和Internet相连。该网络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与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服务的全国性网络。1995年 5月,ChinaNET全国骨干网开始筹建。7月,CERNET连入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 12月,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完成。就在这个月,CERNET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并通过了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

1996年1月,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1996年11月,CERNET开通2M国际信道,加上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与CNNIC签约并管理二级域名.e.cn。1997年6月3日,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指出: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18.64Mbps。

‘贰’ Internet的特点及服务范围

Internet的特点及服务范围:Internet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通过Internet方便地寻求各种信息。
我们可以从两个来源寻求信息:人和计算机系统。在Internet上可以找到能够提供各种信息的人:教育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医生、营养学家、学生、……、以及有各种专长和爱好的人们。对于所有这些人,Internet提供与处在同样情况下的其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渠道。事实上,几乎在所有可能想到的题目下,都能找到进行讨论与交流的小组。或者,当没有这样的讨论小组时我们还可以自己建立一个。
Internet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则汇成了信息资源的大海洋。信息内容无所不包:有学科技术的各种专业信息,也有与大众日常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严肃主题的信息,也有体育、娱乐、旅游、消遣和奇闻逸事一类的信息;有历史档案信息,也有现实世界的信息;有知识性和教育性的信息,也有消息和新闻的传媒信息;有学术、教育、产业和文化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等等。信息的载体涉及几乎所有媒体,如文档、表格、图形、影象、声音以及它们的合成。信息容量小到几行字符,大到一个图书馆。信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存在,如文件、数据库、公告牌、目录文档和超文本文档等。而且这些信息还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中。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
Internet的另一种资源是计算机系统资源,包括连接在Internet的各种网络上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存储空间(硬件资源)以及软件工具和软件环境(软件资源)。一般地说,要求使用计算机系统的Internet用户,如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教师、学生或每一个普通用户,都可以通过远程登录到达某台目标计算机,只要这台计算机允许你使用并建立了你的登录帐号。你可以象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一样使用它们!INTERNET连接都可归于以下几种通用的类型:POTS(普通老式电话服务),ISDN,T1/帧延迟,DSL,线缆MODEM和无线连接。每种连接方式都有其优势及缺点。通常情况下,某个给定地区仅仅只能提供一种或两种连接方式可供选择(可用性是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将在后面进行更深入讨论)

POTS-普通老式电话服务
到目前为止,最常用的INTERNET连接方式是拨号MODEM连接。新的高速MODEM提供最高达56Kbps的连接速度(每秒56000位信息)。这听起来似乎很快,但对于视频会议,多媒体,大的文件传输等应用来说,56Kbps就不够用了。这种连接对于偶尔使用的用户来说已经非常好了,而商业用户则通常需要更快的连接速度。
优点:便宜且随处能提供可用连接
缺点:在可用连接中是速度最慢的一种连接类型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在某些地区已经应用近十年了。被预想成为"下个世纪的普通电话线",ISDN现在用于提供比模拟MODEM更高速的INTERNET连接。ISDN提供高达128Kbps的连接速度,比典型的MODEM连接大约快4 倍。ISDN也可用于视频会议工作站。
ISDN,与DSL和线缆MODEM不同,虽然,很多城市仍无法提供ISDN连接,但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可提供ISDN连接服务。市场上有很多ISDN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ISDN的硬件便宜而又货源充足。
ISDN的主要问题:电话公司对此收费过高(你必需为你使用的每一分钟付钱),并且,它的速度并不比模拟MODEM有惊人提高。大多数情况下,你仅仅注意到比一个好的56K MODEM连接速度有所改进。
优点:比模拟MODEM连接快,在广泛的大城市区域有可用连接。
缺点:电话公司对使用的收费太高,速度并不比模拟MODEM有惊人提高。

T1和帧延迟服务
T1和帧延迟通常用于连接办公室到INTERNET。商业公司会购买让整个办公室共享的一种高速连接,而不是为每个用户建立拨号连接。T1和帧延迟可提供高达1.5Mbps(每秒150万位信息)的连接速度,这一速度大约比最好的模拟MODEM连接快30倍,比ISDN连接快12倍。
几乎每一个电话交换机都可提供T1和帧延迟的连接,于是,连接的可用性通常不成问题。问题在于连接的费用。T1和帧延迟服务并不便宜。一个典型的T1类型INTERNET连接大约需花费2000美元/月,或是将近25000美元/年。
优点:比模拟MODEM连接快许多,有广泛的可用连接
缺点:价格昂贵

xDSL-数字用户线
DSL(数字用户线)是一种革命性的新型服务,它以比T1或帧延迟服务低很多的价格提供高速数据传输。DSL线以不同的速度工作,其速度取决于配置情况和你与电话公司中心交换局的距离。速度一般从384Kbps到1.5Mbps(T1速度)不等。DSL的一些版本可提供最高达到约6Mbps(每秒600万位信息)的连接速度。有很多不同特色的DSL服务。最广泛使用的类型是SDSL(对称式数字用户线)和ASDL(非对称式数字用户线)。
SDSL通常在传输的两个方向上(从INTERNET到用户以及从用户到INTERNET)都提供T1(1.5Mbps)的速度。SDSL本质上是T1线的更便宜的替换。在公司拥有主页和其它网络应用的情况下,SDSL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服务。这类服务通常比T1便宜很多,一般低于1000美元/月。
ADSL提供比上行(从用户到INTERNET)速度更高速的下行(从INTERNET到用户)传输速度。大部分小商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从网上取得信息(如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播放声音等等)。这种非对称的方法允许同样的电路更有效的传输数据。因为很大一部分的上行帯宽会被浪费,所以用来传输下行数据。ADSL提供下行数据传输速度范围从128Kbps到几兆bps(高达6兆bps),并且提供从64Kbps到1.5Mbps的上行数据传输速度。速度由于设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和用户与电话公司中心交换局的距离有关。价格从低至100美元/月的相对速度较慢连接到几百美元/月的1.5Mbps或更快的连接不等。它比TI或帧延迟服务的花费大幅减少,但通常速度一样快。
DSL的主要问题是连接的可用性和兼容性问题。虽然在过去的三年里DSL已在全国铺开,但除少数几个大城市之外的地区仍未广泛采用。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兼容性。有很多不同特色的DSL。DSL通用标准的制定正在进行中。但是,这个标准要得到广泛的支持仍要经过一段时间。
优点:高速的服务,可接受的费用,可适应线路条件而采用不同的连接速度
缺点:不是广泛可用,各服务提供商间不兼容

线缆MODEM
线缆MODEM提供一种非常便宜的方式将您的办公室或家庭业务连接到INTERNET。线缆MODEM与传统MODEM的工作有些不同。传统MODEM连接于用户和电话公司之间的专门电路上,线缆MODEM利用有线电视公司系统作为共享数据网络(就象内部通信系统那样的类型)。所有连在网络上的装置都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
有线电视系统是为从主端点(中心分配点)向用户(电视机)传送大量信息(移动图象和声音)而设计。这种网络在下行方向可传送大量计算机数据。一般上行方向不会传送那么多的信息。
线缆MODEM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连接速度的变化。如果很多用户同时使用网络,连接速度就会降低。基本上不可能精确的预测连接速度。平均来说,线缆MODEM提供300Kbps到1.5Mbps的连接速度。
优点:非常便宜(仅比拨号连接服务稍贵),不中断的连接
缺点:服务质量不固定,不是广泛可用的连接

无线INTERNET连接
如果您住在乡村,或者在一个大城市的市区,无线INTERNET服务可提供非常高的连接速度而无需传统的电话线。这对于在一个市区内的办公楼之间的"连线"特别有用。速度范围很宽,从1.5Mbps到非常高的速度(如45Mbps)。连接速度取决于载波、使用的技术和你与接收站之间的距离。
优点:非常高的连接速度,不依靠于固定的电话网络,性价比较高.
1.接发电子邮件,这是最早也是最广泛的网络应用。由于其低廉的费用和快捷方便的特点,仿佛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不论身在异国他乡与朋友进行信息交流 ,还是联络工作都如同与隔壁的邻居聊天一样容易,地球村的说法真是不无道理。
2.网络的广泛应用会创造一种数字化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叫做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方式。家庭将不再仅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孤立单位,而是信息社会中充满活力的细胞。
3.上网浏览或冲浪,这是网络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项目。你可以访问网上的任何网站,根据你的兴趣在网上畅游,能够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4.查询信息。利用网络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资料库,可以利用一些供查询信息的搜索引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库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随着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发展,人们日常的一些事物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完成。
5.电子商务就是消费者借助网络,进入网络购物站点进行消费的行为。网络上的购物站点是建立在虚拟的数字化空间里,它借助Web来展示商品,并利用多媒体特性来加强商品的可视性、选择性。
虽然目前网络购物还不完善,不会取代传统的购物方式,而只是对传统购物方式的一种补充。但它已经实实在在地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多了一种选择。
6.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方式。闲暇活动即非职业劳动的活动,它包括:消遣娱乐型活动如欣赏音乐、看电影、电视、跳舞、参加体育活动;发展型活动包括学习文化知识、参加社会活动、从事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活动等。但与网络有直接关系的闲暇生活一般包括闲暇教育、闲暇娱乐和闲暇交往。
7.随着网络寻呼机等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上网结交世界各地的网上朋友,相互交流思想,真的能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其他应用。现实世界中人类活动的网络版俯拾即是,如网上点播、网上炒股、网上求职、艺术展览等。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t1速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为无移动网络 浏览:765
苹果手机开直播网络太卡了怎么办 浏览:461
流量卡网络差怎么设置 浏览:236
下列哪些设备属于无线网络设备 浏览:265
维修路由器网络 浏览:12
网络设置高级里面全是英文怎么办 浏览:879
oppoa59s网络信号不好 浏览:929
笔记本电脑访问不了网络怎么回事 浏览:763
中小小学生家庭教育网络安全 浏览:323
华为手机关屏后网络连接不可用 浏览:299
有线网络信号满格上网却不顺畅 浏览:105
微信上如何网络投票 浏览:667
我的世界中网络礼包从哪里收啊 浏览:368
中山仓库管理软件网络版 浏览:426
插上光猫为何无线没网络 浏览:739
手机网络电话座机 浏览:899
电视智能wifi网络39 浏览:201
网络和共享中心拨号 浏览:740
抖音用移动网络会自动关闭 浏览:235
vivox21手机怎么分享网络密码 浏览:7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