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安全的黑板报内容资料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网络安全的黑板报内容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安全的黑板报内容资料
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
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
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防范间谍软件之危害的对策
1、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
对于那些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你无需费多大工夫去研究他,因为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将之卸载,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知道他们的大至功能所在。换句话说,对于这些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你有很多措施保护你的隐私不受侵犯。例如,从不在办公室计算机里检查私有的电子邮件。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一般都是合法的,他们有特定的使用人群和用途。
公司和学院:他们也许使用间谍软件监测他们雇员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
父母:他们也许使用间谍软件监测家庭电脑和网络使用。防止他们的孩子受到有害信息的毒害。许多父母希望间谍软件可能帮助他们。
政府:他们也许为公开安全或信息战争而使用间谍软件监测网络。
2、秘密侵入的间谍软件
真正的危险来自那些秘密侵入到你计算机里的间谍软件,因为你不知道他究竟想做什么。所有间谍软件的安装都利用了两种弱点。一种是PC机的应用软件,另一种是你自己。
由于现代计算机软件是极端复杂的,现有的很多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间谍软件可以利用这些漏洞侵入到你的计算机。理论上你不可能防止这种侵入,当你冲浪网页,一张小图片可能给你带来可怕的间谍软件。除给你的操作系统打上必要的补丁,尽可能不去不安全或不熟悉的站点是减少这种侵入的有效方法。
很显然,这种利用应用软件漏洞的侵入方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绝大多数间谍软件的侵入是采用简单的欺诈方式。例如,他们免费给你提供一个可以清除间谍软件的软件,而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将你计算机里原有的间谍软件去除,用他们的取而代之。
如果你习惯在网上下载免费软件,你的计算机里可能有一大堆间谍软件。
所以我们有两种方法对付这些秘密侵入的间谍软件:尽量不去不熟悉或不安全的站点,尽量不从网上下载免费软件。
这种秘密的侵入也有他特定的用户群和用途。论防范间谍软件之危害。
网络安全知识资料
1.网络安全类型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贮、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漏,产生信息泄漏,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溻,数据加密。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后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量自由传输的信息失控。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2.网络安全特征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漏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要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3.威胁网络安全因素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信息战;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两种: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
渗入威胁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
植入威胁主要有:特洛伊木马、陷门。
陷门:把某一”特征“设立于某个系统或系统部件之中,使得在提供特定的输入数据时,允许安全策略被违反。
4、网络安全的结构幂次
1、物理安全
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火灾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等),设备故障(如停电、电磁干扰等),意外事故。解决方案是:防护措施,安全制度,数据备份等。
电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乘机而入(如进入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痕迹泄漏(如口令密钥等保管不善)。解决方案是:辐射防护,隐藏销毁等。
操作失误(如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决方案是:状态检测,报警确认,应急恢复等。
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的安全。特点是:可控性强,损失也大。
解决方案:加强机房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组织和人事管理。
2 、安全控制
微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如用户开机键入的口令(某些微机主板有“ 万能口令”),对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统的文件控制机制)。主要用于保护存贮在硬盘上的信息和数据。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对来自其他机器的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客户权限设置与判别,审计日志等。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全控制。对整个子网内的所有主机的传输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主要通过网管软件或路由器配置实现。
5、网络加密方式
链路加密方式
节点对节点加密方式
端对端加密方式
6、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
TCP/IP协议数据流采用明文传输。
源地址欺骗(Source address spoofing)或IP欺骗(IP spoofing)。 源路由选择欺骗(Source Routing spoofing)。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攻击(RIP Attacks)。
鉴别攻击(Authentication Attacks)。
TCP序列号欺骗(TCP Sequence number spoofing)。
TCP序列号轰炸攻击(TCP SYN Flooding Attack),简称SYN攻击。
易欺骗性(Ease of spoofing)。
7、网络安全工具
扫描器:是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一个好的扫描器相当于一千个口令的价值。
如何工作:TCP端口扫描器,选择TCP/IP端口和服务(比如FTP),并记录目标的回答,可收集关于目标主机的有用信息(是否可匿名登录,是否提供某种服务)。扫描器告诉我们什么:能发现目标主机的内在弱点,这些弱点可能是破坏目标主机的关键因素。系统管理员使用扫描器,有助于加强系统的安全性。黑客使用它,对网络的安全不利。
目前流行的扫描器:
(1)NSS网络安全扫描器。
(2)stroke超级优化TCP端口检测程序,可记录指定机器的所有开放端口。
(3)SATAN安全管理员的网络分析工具。
(4)JAKAL。
(5)XSCAN。
8、黑客常用的信息收集工具
信息收集是突破网络系统的第一步。黑客可以使用下面几种工具来收集所需信息:
1、SNMP协议
SNMP协议,用来查阅非安全路由器的路由表,从而了解目标机构网络拓扑的内部细节。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帏组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SNMP被设计成与协议无关,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
2、TraceRoute程序
TraceRoute程序,得出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网络数和路由器数。Traceroute程序是同Van Jacobson编写的能深入探索TCPIP协议的方便可用的工具。它能让我们看到数据报从一台主机传到另一台主机所经过的路由。Traceroute程序还可以上我们使用IP源路由选项,让源主机指定发送路由。
3、Whois协议
Whois协议,它是一种信息服务,能够提供有关所有DNS域和负责各个域的系统管理员数据。(不过这些数据常常是过时的)。WHOIS协议。其基本内容是,先向服务器的TCP端口43建立一个连接,发送查询关键字并加上回车换行,然后接收服务器的查询结果。
4、DNS服务器
DNS服务器是Domain Name System或者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系统或者域名服务)。域名系统为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户使用域名地址,该系统就会自动把域名地址转为IP地址。域名服务是运行域名系统的Internet工具。执行域名服务的服务器称之为DNS服务器,通过DNS服务器来应答域名服务的查询。
5、Finger协议
Finger协议,能够提供特定主机上用户们的详细信息(注册名、电话号码、最后一次注册的时间等)。
6、Ping实用程序
Ping实用程序,可以用来确定一个指定的主机的位置并确定其是否可达。把这个简单的工具用在扫描程序中,可以Ping网络上每个可能的主机地址,从而可以构造出实际驻留在网络上的主机清单。它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作为一个生活在网络上的管理员或者黑客来说,ping命令是第一个必须掌握的DOS命令,它所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网络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当然,它也可用来测定连接速度和丢包率。
使用方法(XP系统下)
开始-运行-CMD-确定-输入ping 0.0.0.0-回车 0.0.0.0为你需要的IP。
部分防火墙会对ping禁止,故可能会提示timed out(超时)等情况
判断操作系统,则是看返回的TTL值。
9、 Internet防火墙
Internet防火墙是这样的系统(或一组系统),它能增强机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防火墙系统决定了哪些内部服务可以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哪些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人员访问。要使一个防火墙有效,所有来自和去往Internet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接受防火墙的检查。防火墙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并且防火墙本身也必须能够免于渗透。
1、 Internet防火墙与安全策略的关系
防火墙不仅仅是路由器、堡垒主机、或任何提供网络安全的设备的组合,防火墙是安全策略的一个部分。
安全策略建立全方位的防御体系,甚至包括:告诉用户应有的责任,公司规定的网络访问、服务访问、本地和远地的用户认证、拨入和拨出、磁盘和数据加密、病毒防护措施,以及雇员培训等。所有可能受到攻击的地方都必须以同样安全级别加以保护。
3、 Internet防火墙的作用
Internet防火墙允许网络管理员定义一个中心“ 扼制点” 来防止非法用户,比如防止黑客、网络破坏者等进入内部网络。禁止存在安全脆弱性的服务进出网络,并抗击来自各种路线的攻击。Internet防火墙能够简化安全管理,网络的安全性是在防火墙系统上得到加固,而不是分布在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上。
在防火墙上可以很方便的监视网络的安全性,并产生报警。(注意:对一个与Internet相联的内部网络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网络是否会受到攻击,而是何时受到攻击?)网络管理员必须审计并记录所有通过防火墙的重要信息。如果网络管理员不能及时响应报警并审查常规记录,防火墙就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管理员永远不会知道防火墙是否受到攻击。
Internet防火墙可以作为部署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网络地址变换)的逻辑地址。因此防火墙可以用来缓解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并消除机构在变换ISP时带来的重新编址的麻烦。
Internet防火墙是审计和记录Internet使用量的一个最佳地方。网络管理员可以在此向管理部门提供Internet连接的费用情况,查出潜在的带宽瓶颈的位置,并根据机构的核算模式提供部门计费。
10、Internet安全隐患的主要体现
1.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Hacker)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 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 Internet上的通信业务多数使用Unix操作系统来支持,Unix操作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4.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会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漏等,在应用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5.电子邮件存在着被拆看、误投和伪造的可能性。使用电子邮件来传输重要机密信息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6.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的传播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在网络上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公共匿名FTP文件传送、也可以通过邮件和邮件的附加文件传播。
网络安全制度
一、必须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学校网络中心必须采取各种技术及行政手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三、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用户必须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得利用计算机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风俗文化的信息。
四、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包括不许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不许散布计算机病毒,不许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等。
五、学校应设立网络安全员,负责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
六、网络中心应按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教育。
七、网络中心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上网用户进行审查。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严禁上网。
八、所有用户有义务向网络安全员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
九、网络中心和用户必须接受上级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个人,将对其进行警告,停止网络连接、上报学校等处理。
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防火墙,按时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杀毒,防范非法用户入侵,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
网络安全口号
1.质量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生产的前提
2.忽视有一段时间是痛苦的
3.生产繁忙而安全
4.小心点,没什么大错误,胡乱选角。
5.时刻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6.粗心是事故的温床。粗心是安全水道的礁石
7.鲁莽是走向事故深渊的第一步
8.眼睛容不下一粒沙子。马虎是安全的
9.杂草不清除弱苗隐患,效益难
10.成千上万的产品堆积成山,火花源被摧毁
11.安全是增产的细胞隐患,是事故的胚胎
12.注重安全的果实,忽视安全的危害
13.锋利的刀不用磨就会生锈,也不会安全地抓住任何错误
14.愉快地去工作,安全地回家
15.重量不足以按下安全帽救人
16.安全规章制度不离手
17.安全是一朵快乐的花。给家人浇水是一种独特的方式
18.不要忘记危机,也不要忘记混乱
19.你必须努力工作以避免事故
20.入海前探风,上班前练习
网络安全知识
一、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1、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
2、注意经常给系统打补丁,堵塞软件漏洞;
3、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
二、如何防范U盘、移动硬盘泄密:
1、及时查杀木马与病毒;
2、从正规商家购买可移动存储介质;
3、定期备份并加密重要数据;
4、不要将办公与个人的可移动存储介质混用。
三、如何将网页浏览器配置得更安全:
1、设置统一、可信的浏览器初始页面;
2、定期清理浏览器中本地缓存、历史记录以及临时文件内容;
3、利用病毒防护软件对所有下载资源及时进行恶意代码扫描。
四、如何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开机密码:
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使用鼠标点击“开始”菜单中的“控制面板”下的“用户账户”,选择账户后点击“创建密码”,输入两遍密码后按“创建密码”按钮即可。
五、为什么要定期进行补丁升级:
编写程序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软件也免不了会出现BUG,而补丁是专门用于修复这些BUG的。因为原来发布的软件存在缺陷,发现之后另外编制一个小程序使其完善,这种小程序俗称补丁。定期进行补丁升级,升级到最新的安全补丁,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入侵。
六、计算机中毒有哪些症状:
1、经常死机;
2、文件打不开;
3、经常报告内存不够;
4、提示硬盘空间不够;
5、出现大量来历不明的文件;
6、数据丢失;
7、系统运行速度变慢;
8、操作系统自动执行操作。
七、为什么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网页、电子邮件链接或附件: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钓鱼网站、病毒、木马程序。不明来历的网页、电子邮件链接、附件中,很可能隐藏着大量的病毒、木马,一旦打开,这些病毒、木马会自动进入电脑并隐藏在电脑中,会造成文件丢失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瘫痪。
八、接入移动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和U盘)前为什么要进行病毒扫描:
外接存储设备也是信息存储介质,所存的信息很容易带有各种病毒,如果将带有病毒的外接存储介质接入电脑,很容易将病毒传播到电脑中。
九、计算机日常使用中遇到的异常情况有哪些:
计算机出现故障可能是由计算机自身硬件故障、软件故障、误操作或病毒引起的,主要包括系统无法启动、系统运行变慢、可执行程序文件大小改变等异常现象。
十、Cookies会导致怎样的安全隐患:
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Cookies将自动储存于用户IE内,其中包含用户访问该网站的种种活动、个人资料、浏览习惯、消费习惯,甚至信用记录等。这些信息用户无法看到,当浏览器向此网址的其他主页发出GET请求时,此Cookies信息也会随之发送过去,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得。为保障个人隐私安全,可以在IE设置中对Cookies的使用做出限制。
2.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
网络安全风险与对策【1】
摘要:要使网络信息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运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必须全方位解析网络的脆弱性和威胁,才能构建网络的安全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本文在介绍网络安全的脆弱性与威胁的基础上,简述了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 脆弱性 威胁 技术对策
一、网络安全的脆弱性
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互连网络,由于网络分布的广域性、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通信信道的共用性,使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多严重的脆弱性。
1.不设防的网络有许多个漏洞和后门
系统漏洞为病毒留后门,计算机的多个端口、各种软件,甚至有些安全产品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和后门,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
2.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在网络中表现出两方面的脆弱性:一方面,网络周围电子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和试图破坏数据传输而预谋的干扰辐射源;另一方面,网络的终端、打印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泄露,可以将这些数据(包括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数据)接收下来,并且重新恢复。
4.串音干扰
串音的作用是产生传输噪音,噪音能对网络上传输的信号造成严重的破坏。
5.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可造成软件系统中断和通信中断,带来重大损害。
6.软件故障
通信网络软件包含有大量的管理系统安全的部分,如果这些软件程序受到损害,则该系统就是一个极不安全的网络系统。
7.人为因素
系统内部人员盗窃机密数据或破坏系统资源,甚至直接破坏网络系统。
8.网络规模
网络规模越大,其安全的脆弱性越大。
9.网络物理环境
这种脆弱性来源于自然灾害。
10.通信系统
一般的通信系统,获得存取权是相对简单的,并且机会总是存在的。
一旦信息从生成和存储的设备发送出去,它将成为对方分析研究的内容。
二、网络安全的威胁
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造成这两种威胁的因有很多:有人为和非人为的、恶意的和非恶意的、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等,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1.人为的无意失误
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
此类攻击又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是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漏洞的。
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黑客攻入网络内部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
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一个不设防的网络,一旦遭到恶意攻击,将意味着一场灾难。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克服脆弱、抑制威胁,防患于未然。
网络安全是对付威胁、克服脆弱性、保护网络资源的所有措施的总和。
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
从法律、制度、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综合措施,以便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安全效果。
技术措施是最直接的屏障,目前常用而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对策有如下几种:
1.加密
加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信息的非授权泄露。
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
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
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的,加密算法有许多种,如果按照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分为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加密,还可以实现数字签名、鉴别等功能,有效地对抗截收、非法访问、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冒充、抵赖、重演等威胁。
因此,密码技术是信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机制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安全问题。
数字签名采用一种数据交换协议,使得收发数据的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接受方能够鉴别发送方宣称的身份;发送方以后不能否认他发送过数据这一事实。
数据签名一般采用不对称加密技术,发送方对整个明文进行加密变换,得到一个值,将其作为签名。
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省份是真实的。
3.鉴别
鉴别的目的是验明用户或信息的正身。
对实体声称的身份进行唯一地识别,以便验证其访问请求、或保证信息来自或到达指定的源目的。
鉴别技术可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有效地对抗冒充、非法访问、重演等威胁。
按照鉴别对象的不同,鉴别技术可以分为消息源鉴别和通信双方相互鉴别。
鉴别的方法很多;利用鉴别码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利用通行字、密钥、访问控制机制等鉴别用户身份,防治冒充、非法访问;当今最佳的鉴别方法是数字签名。
利用单方数字签名,可实现消息源鉴别,访问身份鉴别、消息完整性鉴别。
4.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对策,它的目的是防止非法访问,访问控制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
一般采用基于资源的集中式控制、基于源和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以及网络签证技术等技术实现。
5.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连环境中。
在大型网络系统与因特网互连的第一道屏障就是防火墙。
防火墙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和告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日益成为工业、农业和国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交换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对策,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崔国平.国防信息安全战略.北京:金城出版社,2000.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仿真与应用【2】
摘 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采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和防御技术、代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物理防范技术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同时,人们开始采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辅助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为提高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评价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采用该模型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可行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安全风险评估 仿真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策略保证网络运行安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很早前就受到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关注,但发展至今,该技术尚需要依赖人员能力和经验,缺乏自主性和实效性,评价准确率较低。
本文主要以支持向量机为基础,构建一个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综合数值化分析方法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价,以期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网络安全风险模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评估结果,本文主要基于支持向量机,结合具有良好泛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组合核函数,将信息系统样本各指标特征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构成最优分类超平面,构造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二分类评估模型。
组合核函数表示为:
K(x,y)=d1Kpoly(x,y)+d2KRBF(x,y) d1+d2=1
Kpoly为多项式核函数,KRBF为径向基核函数。
组合核函数能够突出测试点附近局部信息,也保留了离测试点较远处的全局信息。
本文主要选用具有良好外推能力的d=2,d=4阶多项式。
另外一方面,当%l=1时,核函数局部性不强,当%l=0.5时,核函数则具有较强局部性,所以组合核函数选用支持向量机d=2,%l=0.5的组合进行测试。
2仿真研究
2.1数据集与实验平台
构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前,需要在深入了解并归纳网络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能够反映评估对象安全属性、反映网络应对风险水平的评估指标,根据网络安全三要素,确定资产(通信服务、计算服务、信息和数据、设备和设施)、威胁(信息篡改、信息和资源的破坏、信息盗用和转移、信息泄露、信息丢失、网络服务中断)和脆弱性(威胁模型、设计规范、实现、操作和配置的脆弱性)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从网络层、传输层和物理层三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将选取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划分为可忽略的风险、可接受的风险、边缘风险、不可接受的分享、灾变风险五个等级。
在此之后,建立网络评估等级,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定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四个等级。
确定评价指标后,构造样本数据集,即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
为验证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之前研究中所使用的有效的网络实验环境,构建实验网络,在实验网络中设计网络中各节点的访问控制策略,节点A为外网中的一台PC机,它代表的是目标网络外的访问用户;节点B网络信息服务器,其WWW服务对A开放,Rsh服务可监听本地WWW服务的数据流;节点C为数据库,节点B的WWW服务可向该数据库读写信息;节点D为管理机,可通过Rsh服务和Snmp服务管理节点B;节点E为个人计算机,管理员可向节点C的数据库读写信息。
2.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现
将数据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如果每一个训练数据可表示为1?6维的行向量,即:
Rm=[Am,0,Am,1,Am,2,……Am,15]
那么,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为:
Rm=[R0,R1,R2,……Rm-1]
将这M个项目安全性能指标矩阵作为训练数据集,利用训练数据集对二分类评估模型进行训练,作非线性变换使训练数据成为线性可分,通过训练学习,寻找支持向量,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得出模型决策函数,然后设定最小误差精度和最大训练次数,当训练精度小于预定目标误差,或是网络迭代次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停止训练,保存网络。
采用主成分析法即“指标数据标准化――计算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和U值――确定主成分”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消除冗余信息,提取较少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将原有指标信息反映出来,提高评价准确率。
实际操作中可取前5个主成分代表16个指标体系。
在训练好的模型中输入经过主成分析法处理后的指标值,对待评估的网络进行评估,根据网络输出等级值来判断网络安全分等级。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利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测试样本集进行测试后,得到测试结果。
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能正确地对网络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评估准确率高达100%,结果与实际更贴近,评估结果完全可以接受。
但即便如此,在日常管理中,仍需加强维护,采取适当网络安全技术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侵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3结语
总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风险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该模型在网络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未来,我们还应考虑已有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因素等对网络安全的影响,通过利用网络数据,进一步改进评估模型和相关评估方法,以达到完善评估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步山岳,张有东.计算机安全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2] 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冯登国.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M].科技出版社,2003,9.
3. 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哪些缺陷风险
网络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TCP/IP的脆弱性。 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但不幸的是该协议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考虑得并不多。并且,由于TCP/IP协议是公布于众的,如果人们对TCP/IP很熟悉,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第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因特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它是由无数个局域网所连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人们用一台主机和另一局域网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互相传送的数据流要经过很多机器重重转发,如果攻击者利用一台处于用户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他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第三,易被窃听。由于因特网上大多数数据流都没有加密,因此人们利用网上免费提供的工具就很容易对网上的电子邮件、口令和传输的文件进行窃听。
第四,缺乏安全意识。虽然网络中设置了许多安全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如人们为了避开防火墙代理服务器的额外认证,进行直接的PPP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
4.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的分析_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对其的关注和注重程度也越来越高。因为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新的入侵手段和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出现,如果网络安全出现了问题,将会给计算机的使用者尤其是对涉及到有关保密信息的公司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对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计算机的出现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网络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把人们带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成为了新时代安全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网络安全也不只是原来的一种简单的防卫,而变成了一种专业的防范措施。网络安全包括整个国家和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范围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网络安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以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数和管理水平。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部分,特指独立于硬件系统以外的对于信息传输、储存、识别、检索等过程中,保证信息的稳定性、安全性不受侵害,信息的使用目的顺利达成的一系列措施。网络安全是独立于硬件系统安全以外的体系,但是由于信息的存储于传输需要载体,所以,保证硬件系统不受自然和人为损害也是网络安全的一部分。
对于哪粗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也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对于国家整体而言,军事机密、国防安全和外交机密要受到严格的防护,在保密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运行环境的畅通与稳定。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机密是处于竞争中的重要资本,而对于市场信息的快速识别与检索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个人来说,个人的隐私权与虚拟财产的保护,肖像权与名誉权的保护,都离不开网络安全体系。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看似庞大实际上是极凳颤其脆弱的,因为任何一个节点的问题都可能被放大而影响到整个网络。由于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高度依赖性,使得信息灾难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更大。
以下发生的实例,是对计算机网络灾难的说明:
2003年8月14日,我国受“冲击波”蠕虫病毒攻击,造成内地大约2300个居于网络瘫痪,上万台计算机被感染。
1988年11月12日,美国国防部网络受到攻击,而攻击方并不是敌对国家,却是本国大学内一名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这对于计算机安全防护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2004年10月,美国国家电脑安全联盟的一份针对家用PC安全性能的 调查报告 指出,超过80%的用户电脑中隐藏着间谍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各项资料,甚至取得对计算机的最高控李仿制权。
2011年8月16日,我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公司受到攻击,网络网络一度瘫痪2个小时,网络公司的其他服务产品“网络贴吧”“网络知道”也出现了瘫痪,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这次事件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加速建立更为严密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根据以上事件,我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将网络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病毒攻击、网页篡改、网络蠕虫、拒绝服务攻击、木马攻击。根据攻击动机,可以分为恶意破坏、情报搜集、“展示才能”。对于“展示才能”类型的攻击,实际上病毒和木马的编制者,或者是黑客本身,并不是想破坏和得到什么,而仅仅是“因为攻击而攻击”,为了达到攻击成功后的成就感。早期的一些病毒和对于防护更为严密的网络的攻击大多属于此种类型。
而现在的网络攻击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特征,木马病毒的贩卖、黑客破坏行为往往与利益挂钩,已经形成了黑色的产业链。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计算机网络脆弱性和不安全性的直接来源:
(1)系统网络本身的构架就不稳定,不同设计体系和不同的技术规范构成的网络体系,实际上是非常繁杂的,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掩饰”了网络的繁杂性,但这也为网络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2)硬件设备配置的不协调,信息处理终端有时候并不能承受一定强度信息流的冲击,从而造成网络瘫痪。例如,某些小站点,一旦访问量突然过高,就会陷入瘫痪,从而不能处理任何信息。这与“拒绝服务攻击”的效果是相同的。还有,网卡的选配不当,也会使网络稳定性受到影响。
(3)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在防火墙的配置上没有足够的严密性,而造成访问权限被滥用,访问控制配置错误也给别人可乘之机。数据接口的安全性不足,有害信息的传递,在某些局域网内是不受监视的,所以,计算机即使有很好的外网防护措施也不能应对局域网内部的攻击。
(4)监视环境的弱化与利益的驱动。网络犯罪有一定的隐蔽性,侦查起来也并不是直观透明的,这往往让人觉得网络犯罪不受监控。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各种利益集团出现,非法利益的驱动下,给予犯罪份子更大的动力。
(5)由于资源的共享性,导致数据很容易被窃取和篡改,这样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网络钓鱼攻击,即伪装网站冒称知名网站骗取用户信息,导致用户受到财产和虚拟财产的损失。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与管理
3.1提升硬件设备性能,改善其工作环境
为处理更多的信息,满足网络访问的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要进行不断的升级和改进。还要做好数据的备份管理,以便于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服务器的机房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建设,从设计图纸的制定到施工结束,都要受到相关部门的监测。在工程完工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机房服务器除了承担足够的数据处理业务外,还要有一定的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配备防水、防盗、防震、防火、防雷、防磁、防静电、防潮等设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服务器检修维护,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应急预案。
3.2加强管理员与用户的安全知识培训
5. 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网络提供了资源的共享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分散工作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具有可扩充性。也正是这些特点,增加了网络的脆弱性和复杂性,资源共享和分布增加了网络信息受攻击的可能性.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时,一般要通过通信线路、网络接口、交换
器、路由器等部件,这些部件往往成为网络受攻击的目标。
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因素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不适宜的湿度、不满足要求的电磁环境和电源环境等对网络设备的危害。
设备故障由于设备故障而造成数据丢失或使整个网络瘫痪。
线路干扰公共载波转接设备陈旧或通信线路质址低劣时,会产生线路干扰,导致数据传输出错。
电磁泄漏网络端口、传输线路和处理机都有可能因屏蔽不严或未屏蔽而造成电磁泄漏。
搭线窃听随着信息传递量的不断增加,传递数据的密级也不断提高,一些有不良企图的人,可能会监听通信线路,非法接收信息。
非法终端有可能在现有终端上并接一个终端,当合法用户从网上断开时,非法用户乘机接人并操纵计算机通信接口,或由于某种原因使信息传到非法终端。
注入非法信息通过电话线有预谋地注人非法信息,或者截获所传信息,再删除原有信息,或注人非法信息再发出,使接收者收到错误信息。
黑客攻击黑客们对网络设备、网络协议、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通常都有深人的研究,因此攻击手段非常多,据统计,黑客能运用的攻击软件。多种.黑客自己开发或利用已有的工具寻找网络的缺陷,并对这些缺陷实施攻击.这里说的缺陷,包括软件缺陷、网络协议缺陷和管理缺陷。
早期的黑客必须对计算机和网络非常精通,因为要发现并证实一个系统漏洞可能需要做大量测试、分析大量代码和长时间的程序编写.而现在大部分黑客是利用已有的黑客工具,并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另外,黑客站点在Internet上到处可见,黑客工具可任意下载,因此,黑客攻击是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本文文章出自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的it科技博客http://www.guhongtao.com/发布转载请务必注明
6.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是什么
“脆弱性”概念包含其他一些松散定义的概念,如风险、威胁、可接受性和预计的攻击者技能。由于这些因素都因用户而异,所以某项配置代表一项“脆弱性”的程度也因用户而异。检查远程系统上的网络接口,以远程方式进行操作。它搜索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的脆弱服务,并报告可能存在的脆弱性。脆弱性不同于入侵检测系统,因为前者搜索的是静态配置,而后者搜索的是瞬时误用或异常情况。脆弱性扫描器可能会通过检查一个远程系统上的可用服务和配置,来搜索一个已知的NFS脆弱性。处理同样脆弱性的入侵检测系统只有在攻击者试图利用一项脆弱性时才会报告脆弱性的存在。
7.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防范间谍软件之危害的对策
1、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
对于那些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你无需费多大工夫去研究他,因为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将之卸载,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知道他们的大至功能所在。换句话说,对于这些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你有很多措施保护你的隐私不受侵犯。例如,从不在办公室计算机里检查私有的电子邮件。公开安装的间谍软件一般都是合法的,他们有特定的使用人群和用途。
公司和学院:他们也许使用间谍软件监测他们雇员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
父母:他们也许使用间谍软件监测家庭电脑和网络使用。防止他们的孩子受到有害信息的毒害。许多父母希望间谍软件可能帮助他们。
政府:他们也许为公开安全或信息战争而使用间谍软件监测网络。
2、秘密侵入的间谍软件
真正的危险来自那些秘密侵入到你计算机里的间谍软件,因为你不知道他究竟想做什么。所有间谍软件的安装都利用了两种弱点。一种是PC机的应用软件,另一种是你自己。
由于现代计算机软件是极端复杂的,现有的很多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间谍软件可以利用这些漏洞侵入到你的计算机。理论上你不可能防止这种侵入,当你冲浪网页,一张小图片可能给你带来可怕的间谍软件。除给你的操作系统打上必要的补丁,尽可能不去不安全或不熟悉的站点是减少这种侵入的有效方法。
很显然,这种利用应用软件漏洞的侵入方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绝大多数间谍软件的侵入是采用简单的欺诈方式。例如,他们免费给你提供一个可以清除间谍软件的软件,而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将你计算机里原有的间谍软件去除,用他们的取而代之。
如果你习惯在网上下载免费软件,你的计算机里可能有一大堆间谍软件。
所以我们有两种方法对付这些秘密侵入的间谍软件:尽量不去不熟悉或不安全的站点,尽量不从网上下载免费软件。
这种秘密的侵入也有他特定的用户群和用途。论防范间谍软件之危害
8.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也都在侵犯着我们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地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2、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是作为一个支撑软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别的运用系统在上面正常运行的一个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操作系统本身有内存管理、CPU 管理、外设的管理,每个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块或程序,如果在这些程序里面存在问题,比如内存管理的问题,外部网络的一个连接过来,刚好连接一个有缺陷的模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计算机系统会因此崩溃。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
(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网络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件传输功能,比如FTP,这些安装程序经常会带一些可执行文件,这些可执行文件都是人为编写的程序,如果某个地方出现漏洞,那么系统可能就会造成崩溃。像这些远程调用、文件传输,如果生产厂家或个人在上面安装间谍程序,那么用户的整个传输过程、使用过程都会被别人监视到,所有的这些传输文件、加载的程序、安装的程序、执行文件,都可能给操作系统带来安全的隐患。所以,建议尽量少使用一些来历不明,或者无法证明它的安全性的软件。
(3)操作系统不安全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和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的权利,这些机制提供了在远端服务器上安装“间谍”软件的条件。若将间谍软件以打补丁的方式“打”在一个合法用户上,特别是“打”在一个特权用户上,黑客或间谍软件就可以使系统进程与作业的监视程序监测不到它的存在。
(4)操作系统有些守护进程,它是系统的一些进程,总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现。所谓守护进程,比如说用户有没按键盘或鼠标,或者别的一些处理。一些监控病毒的监控软件也是守护进程,这些进程可能是好的,比如防病毒程序,一有病毒出现就会被扑捉到。但是有些进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况,比如碰到5月1日,它就会把用户的硬盘格式化,这些进程就是很危险的守护进程,平时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条件发生,比如5月1日,它才发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统有些守护进程被人破坏掉就会出现这种不安全的情况。
(5)操作系统会提供一些远程调用功能,所谓远程调用就是一台计算机可以调用远程一个大型服务器里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给远程的服务器执行,如telnet。远程调用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中间的通讯环节可能会出现被人监控等安全的问题。
(6)操作系统的后门和漏洞。后门程序是指那些绕过安全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程序方法。在软件开发阶段,程序员利用软件的后门程序得以便利修改程序设计中的不足。一旦后门被黑客利用,或在发布软件前没有删除后门程序,容易被黑客当成漏洞进行攻击,造成信息泄密和丢失。此外,操作系统的无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隐患。
(7)尽管操作系统的漏洞可以通过版本的不断升级来克服, 但是系统的某一个安全漏洞就会使得系统的所有安全控制毫无价值。当发现问题到升级这段时间,一个小小的漏洞就足以使你的整个网络瘫痪掉。
3、数据库存储的内容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里面,包括我们上网看到的所有信息,数据库主要考虑的是信息方便存储、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虑的比较少。例如:授权用户超出了访问权限进行数据的更改活动;非法用户绕过安全内核,窃取信息。对于数据库的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即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是防止数据库被破坏和非法的存取;数据库的完整性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4 、防火墙的脆弱性
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 与Intranet 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但防火墙只能提供网络的安全性,不能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它也难以防范网络内部的攻击和病毒的侵犯。并不要指望防火墙靠自身就能够给予计算机安全。防火墙保护你免受一类攻击的威胁,但是却不能防止从LAN 内部的攻击,若是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联合起来,即使防火墙再强,也是没有优势的。它甚至不能保护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检测到的攻击。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墙造成一定隐患。这就是防火墙的局限性。
5、其他方面的因素
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的影响,如: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灾、风暴、物破坏等)对构成威胁。还有一些偶发性因素,如电源故障、设备的机能失常、软件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对计算机网络构成严重威胁。此外不好、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操作失误、渎职行为等都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
1、 技术层面对策
对于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4)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5)切断途径。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 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6)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7)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研发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
2、管理层面对策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对防止计算机犯罪、抵制黑客攻击和防止计算机病毒干扰,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法信息系统原则、合法用户原则、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利用原则和资源限制原则,自觉地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应教育计算机用户和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为维护系统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计算机处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种资料管理制度、机房保卫管理制度、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安全层面对策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2)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机房的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为做到区域安全,首先,应考虑物理访问控制来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对来访者必须限定其活动范围;第三,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多层安全防护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
9.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网络系统的脆弱性
“脆弱性”概念包含其他一些松散定义的概念,如风险、威胁、可接受性和预计的攻击者技能。由于这些因素都因用户而异,所以某项配置代表一项“脆弱性”的程度也因用户而异。检查远程系统上的网络接口,以远程方式进行操作。它搜索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的脆弱服务,并报告可能存在的脆弱性。脆弱性不同于入侵检测系统,因为前者搜索的是静态配置,而后者搜索的是瞬时误用或异常情况。脆弱性扫描器可能会通过检查一个远程系统上的可用服务和配置,来搜索一个已知的NFS脆弱性。处理同样脆弱性的入侵检测系统只有在攻击者试图利用一项脆弱性时才会报告脆弱性的存在。
10. 计算机的脆弱性有哪些
计算机脆弱性无处不在,对其进行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导系统管理员在“提供服务”和“保证安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来自网络的种种威胁——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等。其实,早在主机终端时代,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就已经出现,然而网络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攻击对象、更新的攻击方式,从而也使得它们危害性更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黑客、病毒攻击事件越来越多。根据CNNIC历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已经从1997年的29.9万台猛增到2002年的1,254万台。在过去一年内确定被入侵过的用户计算机比例也从2000年的11.65%上升到2002年的63.3%。另外,根据CERT/CC的统计,2002年报告的安全事件(security incident)的数量达到82,094件,远远高于2001年的52,658件和2000年的21,756件。
之所以会有如此众多的攻击行为,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另一方面也由于简单易用的黑客工具越来越多,然而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计算机系统存在可以被渗透(exploit)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或者称作安全漏洞(security hole)。计算机脆弱性是系统的一组特性,恶意的主体(攻击者或者攻击程序)能够利用这组特性,通过已授权的手段和方式获取对资源的未授权访问,或者对系统造成损害。
CERT/CC表示,成功的Web攻击事件中有大约95%都是由于没有对已知的漏洞进行修补。SANS和FBI会定期公布最危险的20个漏洞,大多数通过互联网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入侵都可以归结为没有对这20个漏洞进行修补,比如:曾经造成很大影响的红色代码(Code Red)和尼姆达(Nimda)蠕虫病毒。因此,对网络上的计算机以及由若干主机组成的局域网进行脆弱性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网络安全领域,脆弱性评估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病毒检测构成网络安全四要素。脆弱性评估是对目标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这里的系统可以是一个服务,也可以是一个网络上的计算机,还可以是整个计算机网络。它是从黑客攻击技术和对黑客的防范技术发展而来的。
对于特定的服务而言,脆弱性评估和软件设计阶段以及软件测试阶段的故障分析有些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在软件设计阶段,主要目的是要努力避免产生渗透变迁(造成标记颜色改变的变迁);在软件测试阶段,主要目的是要找出可能存在的渗透变迁;而脆弱性评估主要是检验目标软件是否具有已知的渗透变迁。尽管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目的不同,但可以使用类似的模型方法。
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评估经历了从手动评估到自动评估的阶段,目前正在由局部评估向整体评估发展,由基于规则的评估方法向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发展,由单机评估向分布式评估发展。对于一个运行了若干服务的网络上的计算机而言,脆弱性评估不仅要检验各个服务是否具有已知的渗透变迁,还要检验不同的服务在同一个主机上运行时会不会产生新的渗透变迁。这就好像是在测试一个安装了众多服务的计算机主机,不但要保证其上独立的服务没有差错,还要保证服务之间的关系不会产生新的差错。
计算机脆弱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由于互联网在最初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就比较困难。同时,网络上的计算机总要提供某些服务才能够与其它计算机相互通信,然而复杂的软件系统不可能没有瑕疵,导致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脆弱性评估的最终目的不是完全消除脆弱性,而是提供出一份安全解决方案,帮助系统管理员在“提供服务”和“保证安全”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