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链路层知识

计算机网络链路层知识

发布时间:2023-04-05 18:32:37

1.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1、数据链路层概述

概述

链路 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 数据链路 则是在链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硬件(如网络适配器)和软件(如协议的实现)

网络中的主机、路由器等都必须实现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中的主机、交换机等都必须实现数据链路层

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动

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

主机H1 到主机H2 所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多种不同类型的

注意:不同的链路层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

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路的低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

广播信道

局域网属于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虽然是个网络。但我们并不把局域网放在网络层中讨论。这是因为在网络层要讨论的是多个网络互连的问题,是讨论分组怎么从一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而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分组怎么从一台主机传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经过路由器转发。从整个互联网来看, 局域网仍属于数据链路层 的范围

三个重要问题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是 帧

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 (framing) 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 帧定界 。

差错控制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 比特差错 :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

可靠传输

接收方主机收到有误码的帧后,是不会接受该帧的,会将它丢弃

如果数据链路层向其上层提供的是不可靠服务,那么丢弃就丢弃了,不会再有更多措施

如果数据链路层向其上层提供的是可靠服务,那就还需要其他措施,来确保接收方主机还可以重新收到被丢弃的这个帧的正确副本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使用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来举例的

如果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除了包含上面三个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

如图所示,主机A,B,C,D,E通过一根总线进行互连,主机A要给主机C发送数据,代表帧的信号会通过总线传输到总线上的其他各主机,那么主机B,D,E如何知道所收到的帧不是发送给她们的,主机C如何知道发送的帧是发送给自己的

可以用编址(地址)的来解决

将帧的目的地址添加在帧中一起传输

还有数据碰撞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的成熟,

在 有线(局域网)领域 使用 点对点链路 和 链路层交换机 的 交换式局域网 取代了 共享式局域网

在无线局域网中仍然使用的是共享信道技术

3.2、封装成帧

介绍

封装成帧是指数据链路层给上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使之成为帧

帧头和帧尾中包含有重要的控制信息

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将上层交付下来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成帧后,还要通过物理层,将构成帧的各比特,转换成电信号交给传输媒体,那么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如何从物理层交付的比特流中提取出一个个的帧?

答:需要帧头和帧尾来做 帧定界

但比不是每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帧都包含有帧定界标志,例如下面例子

前导码

前同步码:作用是使接收方的时钟同步

帧开始定界符:表明其后面紧跟着的就是MAC帧

另外以太网还规定了帧间间隔为96比特时间,因此,MAC帧不需要帧结束定界符

透明传输

透明

指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好像不存在一样。

透明传输是指 数据链路层对上层交付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 ,好像数据链路层不存在一样

帧界定标志也就是个特定数据值,如果在上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中, 恰好也包含这个特定数值,接收方就不能正确接收

所以数据链路层应该对上层交付的数据有限制,其内容不能包含帧定界符的值

解决透明传输问题

解决方法 :面向字节的物理链路使用 字节填充 (byte stuffing) 或 字符填充 (character stuffing),面向比特的物理链路使用比特填充的方法实现透明传输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 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 (其十六进制编码是1B)。

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在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 ESC。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

帧的数据部分长度

总结

3.3、差错检测

介绍

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ndancy Check)

例题

总结

循环冗余校验 CRC 是一种检错方法,而帧校验序列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3.4、可靠传输

基本概念

下面是比特差错

其他传输差错

分组丢失

路由器输入队列快满了,主动丢弃收到的分组

分组失序

数据并未按照发送顺序依次到达接收端

分组重复

由于某些原因,有些分组在网络中滞留了,没有及时到达接收端,这可能会造成发送端对该分组的重发,重发的分组到达接收端,但一段时间后,滞留在网络的分组也到达了接收端,这就造成 分组重复 的传输差错

三种可靠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SW

回退N帧协议GBN

选择重传协议SR

这三种可靠传输实现机制的基本原理并不仅限于数据链路层,可以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各层协议中

停止-等待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可能遇到的四个问题

确认与否认

超时重传

确认丢失

既然数据分组需要编号,确认分组是否需要编号?

要。如下图所示

确认迟到

注意,图中最下面那个数据分组与之前序号为0的那个数据分组不是同一个数据分组

注意事项

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

假设收发双方之间是一条直通的信道

TD :是发送方发送数据分组所耗费的发送时延

RTT :是收发双方之间的往返时间

TA :是接收方发送确认分组所耗费的发送时延

TA一般都远小于TD,可以忽略,当RTT远大于TD时,信道利用率会非常低

像停止-等待协议这样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实现的可靠传输协议,常称为自动请求重传协议ARQ( A utomatic R epeat re Q uest),意思是重传的请求是自动进行,因为不需要接收方显式地请求,发送方重传某个发送的分组

回退N帧协议GBN

什么用回退N帧协议

在相同的时间内,使用停止-等待协议的发送方只能发送一个数据分组,而采用流水线传输的发送方,可以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回退N帧协议在流水线传输的基础上,利用发送窗口来限制发送方可连续发送数据分组的个数

无差错情况流程

发送方将序号落在发送窗口内的0~4号数据分组,依次连续发送出去

他们经过互联网传输正确到达接收方,就是没有乱序和误码,接收方按序接收它们,每接收一个,接收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位置,并给发送方发送针对所接收分组的确认分组,在通过互联网的传输正确到达了发送方

发送方每接收一个、发送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位置,这样就有新的序号落入发送窗口,发送方可以将收到确认的数据分组从缓存中删除了,而接收方可以择机将已接收的数据分组交付上层处理

累计确认

累计确认

优点:

即使确认分组丢失,发送方也可能不必重传

减小接收方的开销

减小对网络资源的占用

缺点:

不能向发送方及时反映出接收方已经正确接收的数据分组信息

有差错情况

例如

在传输数据分组时,5号数据分组出现误码,接收方通过数据分组中的检错码发现了错误

于是丢弃该分组,而后续到达的这剩下四个分组与接收窗口的序号不匹配

接收同样也不能接收它们,讲它们丢弃,并对之前按序接收的最后一个数据分组进行确认,发送ACK4, 每丢弃一个数据分组,就发送一个ACK4

当收到重复的ACK4时,就知道之前所发送的数据分组出现了差错,于是可以不等超时计时器超时就立刻开始重传,具体收到几个重复确认就立刻重传,根据具体实现决定

如果收到这4个重复的确认并不会触发发送立刻重传,一段时间后。超时计时器超时,也会将发送窗口内以发送过的这些数据分组全部重传

若WT超过取值范围,例如WT=8,会出现什么情况?

习题

总结

回退N帧协议在流水线传输的基础上利用发送窗口来限制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分组的数量,是一种连续ARQ协议

在协议的工作过程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不断向前滑动,因此这类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由于回退N帧协议的特性,当通信线路质量不好时,其信道利用率并不比停止-等待协议高

选择重传协议SR

具体流程请看视频

习题

总结

3.5、点对点协议PPP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协议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IF在1992年制定的。经过1993年和1994年的修订,现在的PPP协议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RFC1661,RFC166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一种协议,它的特点是:简单;只检测差错,而不是纠正差错;不使用序号,也不进行流量控制;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PPPoE 是为宽带上网的主机使用的链路层协议

帧格式

必须规定特殊的字符作为帧定界符

透明传输

必须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实现透明传输的方法

面向字节的异步链路:字节填充法(插入“转义字符”)

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比特填充法(插入“比特0”)

差错检测

能够对接收端收到的帧进行检测,并立即丢弃有差错的帧。

工作状态

当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

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 PPP 参数,并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 机

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址,使 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通信完毕时,NCP 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

可见,PPP 协议已不是纯粹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它还包含了物理层和网络层的内容。

3.6、媒体接入控制(介质访问控制)——广播信道

媒体接入控制(介质访问控制)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Medium Access Control 翻译成媒体接入控制,有些翻译成介质访问控制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最主要的 特点 是: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具有如下 主要优点 :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

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 802 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 两个子层 :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 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基本概念

为什么要媒体接入控制(介质访问控制)?

共享信道带来的问题

若多个设备在共享信道上同时发送数据,则会造成彼此干扰,导致发送失败。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具有更高性能的使用点对点链路和链路层交换机的交换式局域网在有线领域已完全取代了共享式局域网,但由于无线信道的广播天性,无线局域网仍然使用的是共享媒体技术

静态划分信道

信道复用

频分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将整个带宽分为多份,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 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 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2. 计算机网络-0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以及传输数据。

信道是往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包含一个接收信道和一个发送信道。

分用-复用技术 允许多个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进行通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向该层用户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数据传送基本服务。

数据链路层有两个功能: 帧编码 和 差错控制 。

物理层只负责传输比特流,为了使传输过程发生差错后只将有限数据进行重发,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合成以太帧作为单位传送。

每个帧除了要传送的数据外,还包括校验码,以使接收方能发现传输中的差错。

假设现在从网络层过来了一个IP数据报,数据链路层会将这个数据报作为帧进行传送。

当然物理层是不管你帧不帧的,它只会将数据链路层传过来的帧以比特流的形式发送给另一台物理设备。

由前面的文章可知: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排队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不是无限大的,数据帧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传输的效率,数据链路层使用MTU来限制数据帧长度。

以太网MTU一般为1500字节, 路径MTU由链路中MTU的最小值决定

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必须具备发现(即检测)这种差错的能力,并采取某种措施纠正之,使差错被控制在所能允许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就是差错控制过程。物理层只管传输比特流,无法控制是否出错,所以差错检测成了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之一。

一般的检测方法有 奇偶校验码 和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

网络中需要唯一标识物理设备的地址,用于确定数据传输时的发送地址和目的地址。

MAC地址(物理地址、硬件地址)共48位,使用十六进制表示,每一个设备都拥有唯一的MAC地址。

虽然MAC地址是物理硬件地址,但其属于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它是应用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使用以太网可以完成相邻设备的数据帧传输。

以太网数据报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类型主要表示帧数据的类型,例如网络层的IP数据。

定义完数据结构后,就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由上文可知,MAC地址唯一标识了设备,那么怎么获得目的设备的MAC地址呢?

MAC地址表记录了与本设备相连的设备的MAC地址。

假设主机A发送了一个以太网数据报文,数据帧到达路由器,路由器取出前6字节(通过报文数据结构可知前6位位目的地址)。

路由器匹配MAC地址表,找到对应的网络接口,路由器往该网络接口发送数据帧。

当路由器的MAC地址表中没有目的地址,此时路由器会将此MAC地址进行广播(发送方A除外),接收局域网中与该路由其相连的其他设备的MAC地址并记录。

由于MAC地址表只能知道当前设备的下一个设备的MAC地址,简而言之就是只能进行相邻物理节点的数据传输。

有关跨设备传输数据的功能是交由网络层处理的,具体见下一章。

3.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三)

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下三种 服务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有一下两种 类型

无效的MAC帧格式

多点接入 :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 :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碰撞检测

争用期

最短有效帧长
64字节,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

强化碰撞

帧间最小间隔
9.6us,相当于96bit时间。为了刚刚收到数据帧的站的缓存能够来得及清理,做好迎接下一帧的准备。

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者MAC地址。它是固化在适配器ROM中的地址,与地理地址无关。若适配器故障,硬件地址改变;地理位置发生改变,硬件地址不变。
MAC地址是48bit的

数据字段长度为46——1500字节,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46字节的时候,应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以保证MAC帧长度不小于64字节。

为了达到比特同步,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送的要比MAC帧还多8个字节

使用的器件是 集线器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使用的器件是 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收到帧之后,并非向所有接口转发,而是检查目的MAC地址,再确定发到哪个接口或者丢弃。
作用 :过滤了通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联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网桥和集线器的区别

交换机 是一种多接口的网桥。能够同时连通许多对接口。一般具有多种速率的接口。为减少一个总线网的主机数量提供了条件,减少了网桥的广播风暴。

4.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数据链路层功能

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连接的创建、维持和释放管理。构成数据链路数据单元(frame:数据帧或讯框),并对帧定界、同步、收发顺序的控制。传输过程中的网络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差错控制等方面。

只提供导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会在 frame 尾端置放检查码(parity,sum,CRC)以检查实质内容,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并对物理层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封装。

2、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对网络层而言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互联网上的设备,网络层依靠IP地址进行相互通信(类似于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详细的编址方案参见IPv4和IPv6。

(4)计算机网络链路层知识扩展阅读

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

1、在原始的物理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是有差错的。

2、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取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从网络参考模型的角度看,物理层之上的各层都有改善数据传输质量的责任,数据链路层是最重要的一层。

5. 02 - 数据链路层的详细认识

时间有限我这里只写了一部分内容,更详细的内容可以直接看我的笔记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就是将分组从一个网络中或一个链路上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帧(frame)。所以也可以说数据链路层的任务就是在一个网络(或一段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底层,仅在物理层的上方,在网络层的下方,网络中的主机、路由器等都必须实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在点对点信道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可靠传输(在实际中并不会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而是交给上层)

网络层的IP数据报必须向下传达到数据链路层,在数据报前后分别加上首部和尾部,封装成为一个完整的帧。因为在数据链路层就是以帧为单位传输和处理数据,因此,数据链路层中的帧长就是数据部分加上首部和尾部的长度。

发送方将帧以比特流的形式发送给接收方(在物理层会转换成电信号),接收方为了能够处理帧数据,必须正确认识每个帧的开始和结束,这就需要进行帧定界

帧定界有很多种,比如以太网就是在传输的帧与帧之间插入时间间隔来实现,只有首部有帧定界符,尾部没有帧定界符。还有一种就是在帧的首部和尾部都加上一个帧定界符。

帧定界符:
不同类型:

帧定界符在透明传输中的问题和解决
问题: 传输数据存在使用帧定界符所使用的字符或比特组合,会出现错误的帧定界
解决:

注意:

通信链路的传输都不会是理想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比如1变为0,0变为1,这叫做比特差错,因此就需要在接收端进行差错检测。

发送方需要采用某种差错检测算法,使用发送的数据计算出差错检测码EDC,差错检测码随数据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使用同样的差错检测算法计算出差错检测码EDC',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表示出现差错,一般采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来检错

差错检测算法:

接收双方需要约定好一个多项式,之后按照下图的方式进行处理

案例说明

发送方的冗余校验:

说明:

接收方的冗余校验:

说明:

注意:

有些情况下数据链路层需要向上层的网络层提供“可靠传输”的服务,也就是发送端发送什么,对应的接收端就必须接收什么。我们通过可靠传输协议来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有三种,停止等待协议SW、回退N步协议GBN、选择重传协议SR。
可靠传输协议就是要在不可靠的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可靠传输的基本方法就是:如果发现错误就重传

使用分组确认和超时重传机制就可以在不可靠的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解决: 可以在发送方发送完一个数据分组后,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若超出了设置的重传时间,发送方仍没有收到接收方的任何确认分组,就会重传原来的分组。

注意: 重传时间的选择一般是略大于“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平均往返时间”数据链路层的往返时间是比较确定的,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说明:

上面也可以看到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很低,所以需要采用流水线传输方式,发送方不间断的发送分组来提高信道利用率。但是这种方式有可能会使接收方来不及处理这些分组,从而导致分组的丢失。因此需要限制发送方连续发送分组的个数避免这个问题,而这种方式就是回退N步协议。
简单理解回退N步协议就是停止等待协议只能发送一个分组就等待,回退N步协议是发送多个分组才处于等待状态

原理: 回退N步协议在流水线传输的基础上利用发送窗口来限制发送方连续发送分组的个数,是一种连续的ARQ协议

注意:

选择重传协议是在回退N步协议的基础上,只重传出现差错的分组,这时接收窗口不再为1,以便先收下失序到达但仍然处于接收窗口中的分组,等到所缺分组收齐后再一并送交上层,这就是选择重传协议。

注意:

6. 计算机网络笔记——数据链路层

封装成帧 :在一段数据的前后部分添加 首部 和 尾部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接收端在收到袭弊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首部和尾部包含许多的控制信息,他们的一个重要作用: 帧定界 (确定帧的界限)。

帧同步 :接收方应当能从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和终止。

1. 字符计数法

2. 字符(节)填充法庆禅乱

3. 零比特填充法

4. 违规编码法。

字节计数法 : Count字段的脆弱性(其值若有差错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字符填充法 : 实现上的复杂性和不兼容性
目前较普遍使用的帧同步法是 比特填充 和 违规编码法 。

差错源于噪声:

冗余编码: 在数据前面添加校验数据,和最终收到的数据比对是否有误,有误证明传输出错

板栗🌰

一段誉档晦涩的话

“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的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

原理: 多个校验位同时检验一个数据

构成: 检验位和数据位
检验位个数:海明不等式 2^r >= k + r + 1 计算得出(r为检验位个数,k为数据位位数)
检验位位置:2的(1-r次方)

编码: (以数据D = 101101为例)

最终传输数据(海明码): 00 1 0 011 1 01

校验:

🌰🌰板栗+1

7. 计算机网络(三)数据链路层

结点:主机、路由器

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道,链路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光纤和微波。分为有线链路、无线链路。

数据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逻辑通道,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数据链路。

帧: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网络层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一条链路从一个结点向另一个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相邻结点传送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 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部分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首部和尾部包含许多的控制信息,他们的一个重要作用:帧定界(确定帧的界限)。

帧同步:接收方应当能从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和终止。

组帧的四种方法:

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因此,链路层就“看不见”有什么妨碍数据传输的东西。

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概括来说,传输中的差错都是由于噪声引起的。

数据链路层编码和物理层的数据编码与调制不同。物理层编码针对的是单个比特,解决传输过程中比特的同步等问题,如曼彻斯特编码。而数据链路层的编码针对的是一组比特,它通过冗余码的技术实现一组二进制比特串在传输过程是否出现了差错。

较高的发送速度和较低的接收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传输出错,因此流量控制也是数据链路层的一项重要工作。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是点对点的,而传输层的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

滑动窗口有以下重要特性:

若采用n个比特对帧编号,那么发送窗口的尺寸W T 应满足: 。因为发送窗口尺寸过大,就会使得接收方无法区别新帧和旧帧。

每发送完一个帧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帧。

除了比特出差错,底层信道还会出现丢包 [1] 问题

“停止-等待”就是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其操作简单,但信道利用率较低

信道利用率是指发送方在一个发送周期内,有效地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占整个发送周期的比率。即

GBN发送方:

GBN接收方:

因连续发送数据帧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重传时必须把原来已经正确传送的数据帧重传,是传送效率降低。

设置单个确认,同时加大接收窗口,设置接收缓存,缓存乱序到达的帧。

SR发送方:

SR接收方:

发送窗口最好等于接收窗口。(大了会溢出,小了没意义),即

传输数据使用的两种链路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将使用介质的每个设备与来自同一通信信道上的其他设备的通信隔离开来,把时域和频域资源合理地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

当传输介质的带宽超过传输单个信号所需的带宽时,人们就通过在一条介质上同时携带多个传输信号的方法来提高传输系统的利用率,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也是实现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的途径。多路复用技术把多个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使多个计算机或终端设备共享信道资源,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信道划分的实质就是通过分时、分频、分码等方法把原来的一条广播信道,逻辑上分为几条用于两个结点之间通信的互不干扰的子信道,实际上就是把广播信道转变为点对点信道。

频分多路复用是一种将多路基带信号调制到不同频率载波上,再叠加形成一个复合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的情况下,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千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种信号,这就是频分多路复用。

每个子信道分配的带宽可不相同,但它们的总和必须不超过信道的总带宽。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子信道之间的千扰,相邻信道之间需要加入“保护频带”。频分多路复用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传输介质的带宽,系统效率较高;由于技术比较成熟,实现也较容易。

时分多路复用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个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而不像FDM那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这样,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信号。

就某个时刻来看,时分多路复用信道上传送的仅是某一对设备之间的信号:就某段时间而言,传送的是按时间分割的多路复用信号。但由于计算机数据的突发性,一个用户对已经分配到的子信道的利用率一般不高。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又称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是TDM 的一种改进,它采用STDM帧,STDM帧并不固定分配时隙,面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隙,当终端有数据要传送时,才会分配到时间片,因此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例如,线路传输速率为8000b/s,4个用户的平均速率都为2000b/s,当采用TDM方式时,每个用户的最高速率为2000b/s.而在STDM方式下,每个用户的最高速率可达8000b/s.

波分多路复用即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种不同波长(频率)的光信号,由于波长(频率)不同,各路光信号互不干扰,最后再用波长分解复用器将各路波长分解出来。由于光波处于频谱的高频段,有很高的带宽,因而可以实现多路的波分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是采用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与FDM和 TDM不同,它既共享信道的频率,又共享时间。下面举一个直观的例子来理解码分复用。

实际上,更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1个比特分为多个码片/芯片( chip),每一个站点被指定一个唯一的m位的芯片序列,发送1时发送芯片序列(通常把o写成-1) 。发送1时站点发送芯片序列,发送o时发送芯片序列反码。

纯ALOHA协议思想:不监听信道,不按时间槽发送,随机重发。想发就发

如果发生冲突,接收方在就会检测出差错,然后不予确认,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收不到就判断发生冲突。超时后等一随机时间再重传。

时隙ALOHA协议的思想:把时间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时间片,所有用户在时间片开始时刻同步接入网络信道,若发生冲突,则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时刻再发送。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协议思想:发送帧之前,监听信道。

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的坚持。

1-坚持CSMA思想: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优点:只要媒体空闲,站点就马上发送,避免了媒体利用率的损失。

缺点: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

非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就不继续监听。

非坚持CSMA思想: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优点:采用随机的重发延迟时间可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缺点:可能存在大家都在延迟等待过程中,使得媒体仍可能处于空闲状态,媒体使用率降低。

p-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空闲的处理。

p-坚持CSMA思想: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优点:既能像非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冲突,又能像1-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媒体空闲时间的这种方案。

缺点:发生冲突后还是要坚持把数据帧发送完,造成了浪费。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的工作流程:

由图可知,至多在发送帧后经过时间 就能知道所发送的帧有没有发生碰撞。因此把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为 称为争周期(也称冲突窗口或碰撞窗口)。

截断二进制指数规避算法:

最小帧长问题: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两倍于信号在总线中的传播时延。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其工作原理如下

CSMA/CD与CSMA/CA的异同点:

相同点:CSMA/CD与CSMA/CA机制都从属于CSMA的思路,其核心是先听再说。换言之,两个在接入信道之前都须要进行监听。当发现信道空闲后,才能进行接入。

不同点:

轮询协议:主结点轮流“邀请”从属结点发送数据。

令牌:一个特殊格式的MAC控制帧,不含任何信息。控制信道的使用,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结点独占信道。每个结点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令牌持有时间)获得发送数据的权利,并不是无限制地持有令牌。应用于令牌环网(物理星型拓扑,逻辑环形拓扑)。采用令牌传送方式的网络常用于负载较重、通信量较大的网络中。

轮询访问MAC协议/轮流协议/轮转访问MAC协议:基于多路复用技术划分资源。

随机访问MAC协议: 用户根据意愿随机发送信息,发送信息时可独占信道带宽。 会发生冲突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MAC Multiple Access Control )协议:既要不产生冲突,又要发送时占全部带宽。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使用广播信道。其特点有

决定局域网的主要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的分类

IEEE 802标准所描述的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层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总线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 以太网只实现无差错接收,不实现可靠传输。

以太网两个标准:

以太网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

10BASE-T是传送基带信号的双绞线以太网,T表示采用双绞线,现10BASE-T 采用的是无屏蔽双绞线(UTP),传输速率是10Mb/s。

计算机与外界有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的。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MAC地址:每个适配器有一个全球唯一的48位二进制地址,前24位代表厂家(由IEEE规定),后24位厂家自己指定。常用6个十六进制数表示,如02-60-8c-e4-b1-21。

最常用的MAC帧是以太网V2的格式。

IEEE 802.11是无线局域网通用的标准,它是由IEEE所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的标准。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广域网。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用户使用拨号电话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使用PPP协议。 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

PPP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

以太网交换机

冲突域: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简单的说就是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

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简单的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所有能接收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一个广播域。

以太网交换机的两种交换方式:

直通式交换机:查完目的地址(6B)就立刻转发。延迟小,可靠性低,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将帧放入高速缓存,并检查否正确,正确则转发,错误则丢弃。延迟大,可靠性高,可以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8.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

按照网络使用者:公用网络、专用网络。

1.2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

TCP/IP四层模型与OSI体系结构对比:

1.3 层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各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每一层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

各层之间完全解耦。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bps=bit/s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往返时间RTT:数据报文在端到端通信中的来回一次的时间。

二、物理层

物理层的作用:连接不同的物理设备,传输比特流。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可靠的物理媒体。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同一局域网的再生信号;两端口的网段必须同一协议;5-4-3规程:10BASE-5以太网中,最多串联4个中继器,5段中只能有3个连接主机;

集线器:同一局域网的再生、放大信号(多端口的中继器);半双工,不能隔离冲突域也不能隔离广播域。

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是往一个方向传输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包含一个发送信道和一个接受信道。

单工通信信道:只能一个方向通信,没有反方向反馈的信道;

半双工通信信道:双方都可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

全双工通信信道: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

三、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概述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 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 等。

有关数据链路层的重要知识点: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基本数据单位为帧;

主要的协议:以太网协议;

两个重要设备名称:网桥和交换机。

封装成帧:“帧”是 数据链路层 数据的基本单位:

透明传输:“透明”是指即使控制字符在帧数据中,但是要当做不存在去处理。即在控制字符前加上转义字符ESC。

3.2 数据链路层的差错监测

差错检测: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奇偶校验码–局限性:当出错两位时,检测不到错误。

循环冗余检验码:根据传输或保存的数据而产生固定位数校验码。

3.3 最大传输单元MTU

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不是无限大的,数据帧长度受MTU限制.

路径MTU:由链路中MTU的最小值决定。

3.4 以太网协议详解

MAC地址:每一个设备都拥有唯一的MAC地址,共48位,使用十六进制表示。

以太网协议: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局域网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使用以太网可以完成相邻设备的数据帧传输:

局域网分类:

Ethernet以太网IEEE802.3:

以太网第一个广泛部署的高速局域网

以太网数据速率快

以太网硬件价格便宜,网络造价成本低

以太网帧结构:

类型:标识上层协议(2字节)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MAC地址(每个6字节)

数据:封装的上层协议的分组(46~1500字节)

CRC:循环冗余码(4字节)

以太网最短帧:以太网帧最短64字节;以太网帧除了数据部分18字节;数据最短46字节;

MAC地址(物理地址、局域网地址)

MAC地址长度为6字节,48位;

MAC地址具有唯一性,每个网络适配器对应一个MAC地址;

通常采用十六进制表示法,每个字节表示一个十六进制数,用 - 或 : 连接起来;

MAC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四、网络层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数据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基本上被分组所替代):采用储存转发方式,数据交换单位是报文。

网络层中涉及众多的协议,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协议,也是TCP/IP的核心协议——IP协议。IP协议非常简单,仅仅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传送服务。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与IP协议配套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具体的协议我们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进行总结,有关网络层的重点为:

1、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2、基本数据单位为IP数据报;

3、包含的主要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互联协议);

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RARP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

4、重要的设备:路由器。

路由器相关协议

4.1 IP协议详解

IP网际协议是 Internet 网络层最核心的协议。虚拟互联网络的产生:实际的计算机网络错综复杂;物理设备通过使用IP协议,屏蔽了物理网络之间的差异;当网络中主机使用IP协议连接时,无需关注网络细节,于是形成了虚拟网络。

IP协议使得复杂的实际网络变为一个虚拟互联的网络;并且解决了在虚拟网络中数据报传输路径的问题。

其中,版本指IP协议的版本,占4位,如IPv4和IPv6;首部位长度表示IP首部长度,占4位,最大数值位15;总长度表示IP数据报总长度,占16位,最大数值位65535;TTL表示IP数据报文在网络中的寿命,占8位;协议表明IP数据所携带的具体数据是什么协议的,如TCP、UDP。

4.2 IP协议的转发流程

4.3 IP地址的子网划分

A类(8网络号+24主机号)、B类(16网络号+16主机号)、C类(24网络号+8主机号)可以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D类地址作为组广播地址,E类是地址保留。

4.4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用于多个主机通过一个公有IP访问访问互联网的私有网络中,减缓了IP地址的消耗,但是增加了网络通信的复杂度。

NAT 工作原理:

从内网出去的IP数据报,将其IP地址替换为NAT服务器拥有的合法的公共IP地址,并将替换关系记录到NAT转换表中;

从公共互联网返回的IP数据报,依据其目的的IP地址检索NAT转换表,并利用检索到的内部私有IP地址替换目的IP地址,然后将IP数据报转发到内部网络。

4.5 ARP协议与RARP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为网卡(网络适配器)的IP地址到对应的硬件地址提供动态映射。可以把网络层32位地址转化为数据链路层MAC48位地址。

ARP 是即插即用的,一个ARP表是自动建立的,不需要系统管理员来配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指逆地址解析协议,可以把数据链路层MAC48位地址转化为网络层32位地址。

4.6 ICMP协议详解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可以报告错误信息或者异常情况,ICMP报文封装在IP数据报当中。

ICMP协议的应用:

Ping应用:网络故障的排查;

Traceroute应用:可以探测IP数据报在网络中走过的路径。

4.7网络层的路由概述

关于路由算法的要求:正确的完整的、在计算上应该尽可能是简单的、可以适应网络中的变化、稳定的公平的。

自治系统AS: 指处于一个管理机构下的网络设备群,AS内部网络自治管理,对外提供一个或多个出入口,其中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为内部网关协议,如RIP、OSPF等;自治系统外部的路由协议为外部网关协议,如BGP。

静态路由: 人工配置,难度和复杂度高;

动态路由: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LS:向所有隔壁路由发送信息收敛快;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每个路由器计算路由时,需构建整个网络拓扑图;利用Dijkstra算法求源端到目的端网络的最短路径;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DV:向所有隔壁路由发送信息收敛慢、会存在回路;基础是Bellman-Ford方程(简称B-F方程);

4.8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之RIP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应用层】,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算法,较小的AS(自治系统),适合小型网络;RIP报文,封装进UDP数据报。

RIP协议特性:

RIP在度量路径时采用的是跳数(每个路由器维护自身到其他每个路由器的距离记录);

RIP的费用定义在源路由器和目的子网之间;

RIP被限制的网络直径不超过15跳;

和隔壁交换所有的信息,30主动一次(广播)。

4.9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之OSPF协议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网络层】,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算法(即Dijkstra算法),较大规模的AS ,适合大型网络,直接封装在IP数据报传输。

OSPF协议优点:

安全;

支持多条相同费用路径;

支持区别化费用度量;

支持单播路由和多播路由;

分层路由。

RIP与OSPF的对比(路由算法决定其性质):

4.10外部网关路由协议之BGP协议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际网关协议【应用层】:是运行在AS之间的一种协议,寻找一条好路由:首次交换全部信息,以后只交换变化的部分,BGP封装进TCP报文段.

五、传输层

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在这一层,信息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网络层只是根据网络地址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而传输层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送到相应的端口。

有关网络层的重点: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以及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包含的主要协议: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重要设备:网关。

5.1 UDP协议详解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

UDP协议的特点:

UDP是无连接协议;

UDP不能保证可靠的交付数据;

UDP是面向报文传输的;

UDP没有拥塞控制;

UDP首部开销很小。

UDP数据报结构:

首部:8B,四字段/2B【源端口 | 目的端口 | UDP长度 | 校验和】 数据字段:应用数据

5.2 TCP协议详解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复杂的一个协议。

TCP协议的功能:

对应用层报文进行分段和重组;

面向应用层实现复用与分解;

实现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传输层寻址;

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首部和数据部分都检错);

实现进程间的端到端可靠数据传输控制。

TCP协议的特点: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协议;

TCP的一个连接有两端,即点对点通信;

TCP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TCP协议提供全双工通信(每条TCP连接只能一对一);

5.2.1 TCP报文段结构:

最大报文段长度:报文段中封装的应用层数据的最大长度。

TCP首部:

序号字段:TCP的序号是对每个应用层数据的每个字节进行编号

确认序号字段:期望从对方接收数据的字节序号,即该序号对应的字节尚未收到。用ack_seq标识;

TCP段的首部长度最短是20B ,最长为60字节。但是长度必须为4B的整数倍

TCP标记的作用:

5.3 可靠传输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不可靠传输信道在数据传输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比特差错、乱序、重传、丢失

基于不可靠信道实现可靠数据传输采取的措施:

差错检测:利用编码实现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比特差错检测 确认:接收方向发送方反馈接收状态 重传:发送方重新发送接收方没有正确接收的数据 序号:确保数据按序提交 计时器:解决数据丢失问题;

停止等待协议:是最简单的可靠传输协议,但是该协议对信道的利用率不高。

连续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协议:滑动窗口+累计确认,大幅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5.3.1TCP协议的可靠传输

基于连续ARQ协议,在某些情况下,重传的效率并不高,会重复传输部分已经成功接收的字节。

5.3.2 TCP协议的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让发送方发送速率不要太快,TCP协议使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5.4 TCP协议的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流量控制考虑点对点的通信量的控制,而拥塞控制考虑整个网络,是全局性的考虑。拥塞控制的方法:慢启动算法+拥塞避免算法。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慢开始】拥塞窗口从1指数增长;

到达阈值时进入【拥塞避免】,变成+1增长;

【超时】,阈值变为当前cwnd的一半(不能<2);

再从【慢开始】,拥塞窗口从1指数增长。

快重传和快恢复:

发送方连续收到3个冗余ACK,执行【快重传】,不必等计时器超时;

执行【快恢复】,阈值变为当前cwnd的一半(不能<2),并从此新的ssthresh点进入【拥塞避免】。

5.5 TCP连接的三次握手(重要)

TCP三次握手使用指令:

面试常客: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发送请求,此时服务器知道客户能发;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确认,此时客户知道服务器能发能收;

第三次握手:客户发送确认,此时服务器知道客户能收。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第一次: 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段,建立连接请求控制段(SYN=1),表示传输的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列号是x,此序列号代表整个报文段的序号(seq=x);客户端进入 SYN_SEND (同步发送状态);

第二次: 服务器发回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新连接的确认段(SYN=1),确认序号字段有效(ACK=1),服务器告诉客户端报文段序号是y(seq=y),表示服务器已经收到客户端序号为x的报文段,准备接受客户端序列号为x+1的报文段(ack_seq=x+1);服务器由LISTEN进入SYN_RCVD (同步收到状态);

第三次: 客户对服务器的同一连接进行确认.确认序号字段有效(ACK=1),客户此次的报文段的序列号是x+1(seq=x+1),客户期望接受服务器序列号为y+1的报文段(ack_seq=y+1);当客户发送ack时,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 状态;当服务收到客户发送的ack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第三次握手可携带数据;

5.6 TCP连接的四次挥手(重要)

释放连接(四次挥手)

第一次: 客户向服务器发送释放连接报文段,发送端数据发送完毕,请求释放连接(FIN=1),传输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seq=x);客户端状态由ESTABLISHED进入FIN_WAIT_1(终止等待1状态);

第二次: 服务器向客户发送确认段,确认字号段有效(ACK=1),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序号是y(seq=y),服务器期望接收客户数据序号为x+1(ack_seq=x+1);服务器状态由ESTABLISHED进入CLOSE_WAIT(关闭等待);客户端收到ACK段后,由FIN_WAIT_1进入FIN_WAIT_2;

第三次: 服务器向客户发送释放连接报文段,请求释放连接(FIN=1),确认字号段有效(ACK=1),表示服务器期望接收客户数据序号为x+1(ack_seq=x+1);表示自己传输的第一个字节序号是y+1(seq=y+1);服务器状态由CLOSE_WAIT 进入 LAST_ACK (最后确认状态);

第四次: 客户向服务器发送确认段,确认字号段有效(ACK=1),表示客户传输的数据序号是x+1(seq=x+1),表示客户期望接收服务器数据序号为y+1+1(ack_seq=y+1+1);客户端状态由FIN_WAIT_2进入TIME_WAIT,等待2MSL时间,进入CLOSED状态;服务器在收到最后一次ACK后,由LAST_ACK进入CLOSED;

为什么需要等待2MSL?

最后一个报文没有确认;

确保发送方的ACK可以到达接收方;

2MSL时间内没有收到,则接收方会重发;

确保当前连接的所有报文都已经过期。

六、应用层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应用层重点:

数据传输基本单位为报文;

包含的主要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MTP(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6.1 DNS详解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C/S,UDP,端口53】:解决IP地址复杂难以记忆的问题,存储并完成自己所管辖范围内主机的 域名 到 IP 地址的映射。

域名解析的顺序:

【1】浏览器缓存,

【2】找本机的hosts文件,

【3】路由缓存,

【4】找DNS服务器(本地域名、顶级域名、根域名)->迭代解析、递归查询。

IP—>DNS服务—>便于记忆的域名

域名由点、字母和数字组成,分为顶级域(com,cn,net,gov,org)、二级域(,taobao,qq,alibaba)、三级域(www)(12-2-0852)

6.2 DHCP协议详解

DHCP(Dynamic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设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协议,是应用UD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作用:为临时接入局域网的用户自动分配IP地址。

6.3 HTTP协议详解

文件传输协议(FTP):控制连接(端口21):传输控制信息(连接、传输请求),以7位ASCII码的格式。整个会话期间一直打开。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TCP,端口80】:是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浏览器向服务器发收报文前,先建立TCP连接,HTTP使用TCP连接方式(HTTP自身无连接)。

HTTP请求报文方式:

GET: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POST: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HEAD:请求读取URL标识的信息的首部,只返回报文头;

OPETION:请求一些选项的信息;

PUT:在指明的URL下存储一个文档。

6.3.1 HTTP工作的结构

6.3.2 HTTPS协议详解

HTTPS(Secure)是安全的HTTP协议,端口号443。基于HTTP协议,通过SSL或TLS提供加密处理数据、验证对方身份以及数据完整性保护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Royalic/article/details/119985591

9.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的知识点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定义和功能,第二节错误检测和纠正,第三节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第四节滑动窗口协议,第五节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链路层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装网络机顶盒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474
苹果手机进群显示网络出错 浏览:179
电信手机怎么调4g网络 浏览:887
蓝牙互联对方没网络能传送软件吗 浏览:732
打移动电话网络无法连接 浏览:279
网络怎么样修改可以快 浏览:654
哈佛f7网络卡在哪里 浏览:440
网络安全在哪个城市就业 浏览:552
宽带电信网络信号差怎么办 浏览:326
找茬网络版哪些 浏览:342
最便宜网络多少钱 浏览:57
数码电视无线网络遥控器哪里买 浏览:535
监控显示网络非移动网络 浏览:157
买茶叶有哪些网络 浏览:867
如何通过网络调取医院病人病历 浏览:843
网络看命和心理咨询哪个刚好 浏览:821
5g网络家庭覆盖多少米 浏览:706
移动网络柜取快递 浏览:997
网络不稳定怎么搞 浏览:76
简单设置一下就让网络快10倍 浏览:2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