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 (Knowledge Graph) 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自从2012年Google推出自己第一版知识图谱以来,它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各大互联网企业在之后的短短一年内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知识图谱产品以作为回应。比如在国内,互联网巨头网络和搜狗分别推出”知心“和”知立方”来改进其搜索质量。那么与这些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对处于当今风口浪尖上的行业 - 互联网金融, 知识图谱可以有哪方面的应用呢?
目录
1. 什么是知识图谱?
2. 知识图谱的表示
3. 知识图谱的存储
4. 应用
5. 挑战
6. 结语
1. 什么是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本质上是语义网络,是一种基于图的数据结构,由节点(Point)和边(Edge)组成。在知识图谱里,每个节点表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每条边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知识图谱是关系的最有效的表示方式。通俗地讲,知识图谱就是把所有不同种类的信息(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的一个关系网络。知识图谱提供了从“关系”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推理
推理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特征,使得我们可以从已有的知识中发现隐含的知识, 一般的推理往往需要一些规则的支持【3】。例如“朋友”的“朋友”,可以推理出“朋友”关系,“父亲”的“父亲”可以推理出“祖父”的关系。再比如张三的朋友很多也是李四的朋友,那我们可以推测张三和李四也很有可能是朋友关系。当然,这里会涉及到概率的问题。当信息量特别多的时候,怎么把这些信息(side information)有效地与推理算法结合在一起才是最关键的。常用的推理算法包括基于逻辑(Logic) 的推理和基于分布式表示方法(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的推理。随着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分布式表示方法的推理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这方面目前的工作进展【4,5,6,7】。
大数据、小样本、构建有效的生态闭环是关键
虽然现在能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我们仍然面临着小样本问题,也就是样本数量少。假设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欺诈评分系统,我们首先需要一些欺诈样本。但实际上,我们能拿到的欺诈样本数量不多,即便有几百万个贷款申请,最后被我们标记为欺诈的样本很可能也就几万个而已。这对机器学习的建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每一个欺诈样本我们都是以很高昂的“代价”得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必然会收集到更多的样本,但样本的增长空间还是有局限的。这有区别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系统,比如图像识别,不难拿到好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样本。
在这种小样本条件下,构建有效的生态闭环尤其的重要。所谓的生态闭环,指的是构建有效的自反馈系统使其能够实时地反馈给我们的模型,并使得模型不断地自优化从而提升准确率。为了搭建这种自学习系统,我们不仅要完善已有的数据流系统,而且要深入到各个业务线,并对相应的流程进行优化。这也是整个反欺诈环节必要的过程,我们要知道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博弈。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通过反馈信号来调整我们的策略。
6. 结语
知识图谱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本文中所提到的应用,知识图谱还可以应用在权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的领域。在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地讲到这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1】De Abreu, D., Flores, A., Palma, G., Pestana, V., Pinero, J., Queipo, J., ... & Vidal, M. E. (2013). Choosing Between Graph Databases and RDF Engines for Consuming and Mining Linked Data. In COLD.
【2】User Behavior Tutorial
【3】刘知远 知识图谱——机器大脑中的知识库 第二章 知识图谱——机器大脑中的知识库
【4】Nickel, M., Murphy, K., Tresp, V., & Gabrilovich, E. A Review of Relational Machine Learning for Knowledge Graphs.
【5】Socher, R., Chen, D., Manning, C. D., & Ng, A. (2013). Reasoning with neural tensor networks for knowledge base completion. In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pp. 926-934).
【6】Bordes, A., Usunier, N., Garcia-Duran, A., Weston, J., & Yakhnenko, O. (2013). Translating embeddings for modeling multi-relational data. In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pp. 2787-2795).
【7】Jenatton, R., Roux, N. L., Bordes, A., & Obozinski, G. R. (2012). A latent factor model for highly multi-relational data. In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pp. 3167-3175).
‘贰’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怎样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如下:
1、星型拓扑:以一个电脑为中心,向四周分散开。这个结构简返升单,扩展性大,传输时间少。但是当中心部分出现错误后,全部的网络都会瘫痪。
2、总线拓扑:所有的电脑网络都连在一条线上。这郑世皮个结构所需要的电线短,电线少;但是当这个结构出现故障后很难找到故障问题。
3、环形拓扑:所有的网络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这个结构可以节约设备,但是当其中网络出现问题时候不容易找到故障的设备。
4、树形拓扑:以一个中心开始像下面发展,像一棵树的形状。这样的结构扩展性强,分支多,但是当顶端网络出现错误的时候整个网络都容易瘫痪。
5、网性拓扑:所有喊差的网络连接构成一个网状。这个结构应用广泛,利用性强,而且当一个网络出现错误的时候其他结构仍然可以使用,但是这个结构复杂,成本高。
6、混合式拓扑:是以上的拓扑结构混合而成。
‘叁’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几种 画出拓扑结构图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形结构、树形结构。
图片为示意图!谢谢~
‘肆’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
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4)整个计算机网络知识图谱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按广义分类: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
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
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
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参考资料:网络--计算机网络
‘伍’ 计算机网络体系分为哪四层
1.、应用层
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高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传输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该层定义了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通过“三次握手”来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协议提供的则是不保证可靠的(并不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3.、网际互联层
网际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它所包含的协议设计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上的逻辑传输。注重重新赋予主机一个IP地址来完成对主机的寻址,它还负责数据包在多种网络中的路由。
该层有三个主要协议:网际协议(I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和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P协议是网际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递服务。
4.、网络接入层(即主机-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它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连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然后与TCP/IP的网络接入层进行连接。地址解析协议(ARP)工作在此层,即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5)整个计算机网络知识图谱扩展阅读: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划分为以下七层:
物理层: 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邮局中的搬运工人。
数据链路层: 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
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相当于邮局中的装拆箱工人。
网络层: 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 相当于邮局中的排序工人。
传输层: 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跑邮局的送信职员。
会话层: 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 相当于公司中收寄信、写信封与拆信封的秘书。
表示层: 协商数据交换格式 相当公司中简报老板、替老板写信的助理。
应用层: 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
‘陆’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由七层组成:
1、物理层:传递信息需要利用一些物理传输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上层提供一个物理的连接,以及该物理连接表现出来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实现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2个相邻的结点之间的链路上实现无差错的数据帧传输。在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出错时要通知发送方重发,直到这一帧无差错地到达接收结点,数据链路层就是把一条有可能出错的实际链路变成让网络层看起来像不会出错的数据链路。
3、网络层:网络中通信的2个计算机之间可能要经过许多结点和链路,还可能经过几个通信子网。网络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分组。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为要传输的分组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发送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给定的目的地址找到目的主机,交付给目的主机的传输层。
4、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与经济的方式为2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连接通道,以透明地传输报文。传输层向上一层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使会话层不知道传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5、会话层:在会话层以及以上各层中,数据的传输都以报文为单位,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以及维护应用之间的通信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表示层:这一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将要交换的数据从适合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OSI内部表示使用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7、应用层:这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6)整个计算机网络知识图谱扩展阅读:
传输层作为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是惟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一层。因为网络层不一定保证服务的可靠,而用户也不能直接对通信子网加以控制,因此在网络层之上,加一层即传输层以改善传输质量。
传输层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并通过传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的通信端口,使系统间高层资源的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和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面的问题。
‘柒’ 计算机网络-k8s网络
K8S网络模型设计:扁平的可连通的网络
K8S的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如果想要用两个简单的词来描述K8S网络,那么我觉得扁平和可连通是K8S网络最大的特点(不懂隔离性)。
何为连通呢?
二层网络的连通:如果能够直接通过MAC帧直接通信的网络便是二层连通的网络,LAN就是这种网络
比如无限WIFI网络,比如以太网
三层网络的连通:如果能够通过IP报直接通信的网络便是三层连通的网络,便是三层连通
三层网络的连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三层网络中的每一个LAN都是二层连通的,其次需要存在能够连通的路由来保证;这里可以简单回顾下三层网络通信的流程
通过路由表确定目标ip是否在链路上
如果在链路上,通过arp协议获取对应主机的mac地址,发送mac帧到链路上;
如果不在同一个链路上,通过本地路由表发送mac帧给下一跳,然后下一跳解析mac帧,分析ip报,继续路由直到最终跳到目标网络再次通过mac帧发送到目标主机或者到达ttl消失。
假如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不满足或者出问题,三层网络就无法连通
何为扁平呢?
就是希望可以在pod内直接通过IP进行互相通信而不需要在pod内部使用vpn之类的东西来连接其他pod(基础架构化),具体的可以看下k8s对网络的设计与要求。
k8s在设计其网络时,就希望网络对运行在其中的pod是透明的,因此提出了以下的一些要求与原则
k8s组网要求
所有的Pods之间可以在不使用 NAT网络地址转换 的情况下相互通信
所有的Nodes之间可以在不使用NAT网络地址转换的情况下相互通信
每个Pod自己看到的自己的ip和其他Pod看到的一致
k8s网络模型设计原则
每个Pod都拥有一个独立的 IP地址,而且 假定所有 Pod 都在一个可以直接连通的、扁平的网络空间中 。
不管它们是否运行在同 一 个 Node (宿主机)中,都要求它们可以直接通过对方的 IP 进行访问。
设计这个原则的原因 是,用户不需要额外考虑如何建立 Pod 之间的连接,也不需要考虑将容器端口映射到主机端口等问题。
而要想深入了解K8S的网络,就不得不去了解Linux操作系统中的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协议栈和一些网络技术
其中关于计算机网络协议栈道部分上次分享已经分享过了,所以本次的主题更多是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以及一些网络技术
Linux操作系统中的网络
首先,我们来看下基本的linux网络,如下图所示
一个APP生成socket数据,然后经过网络协议栈包装IP报文,然后封装成MAC帧,在经过网络协议栈的过程中,会存在netfilters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同时也会存在路由的过程,
如果在同一个物理链路内,将直接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IP地址的MAC地址最终发送出去;
如果不在同一个物理链路则通过路由表确定下一跳的MAC地址,封装成MAC帧发送到目标地址。
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路由表选择对应的端口,如果是lo端口,则会将帧原封不动的返回计算机网络协议栈,然后回到监听对应端口的SOCKET里。
如果是以太网端口则走以太网端口,如果是蓝牙或者无线网端口同理。
iptables与netfilters
iptables是一个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通过该程序可以修改一些配置文件,这些文件定义了防火墙的一些行为,netfilters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netfilters里有5个回调钩子会触发iptables里的规则;iptables只是Linux防火墙的管理工具而已,位于/sbin/iptables。真正实现防火墙功能的是
netfilter,它是Linux内核中实现包过滤的内部结构。
这里不具体讲述其实现的原理,仅仅列出netfilters的一些功能:
1)filter表——三个链:INPUT、FORWARD、OUTPUT
作用:过滤数据包 内核模块:iptables_filter.
2)Nat表——三个链:PREROUTING、POSTROUTING、OUTPUT
作用:用于网络地址转换(IP、端口) 内核模块:iptable_nat
3)Mangle表——五个链:PREROUTING、POSTROUTING、INPUT、OUTPUT、FORWARD
作用:修改数据包的服务类型、TTL、并且可以配置路由实现QOS内核模块:iptable_mangle(别看这个表这么麻烦,咱们设置策略时几乎都不会用到它)
4)Raw表——两个链:OUTPUT、PREROUTING
作用:决定数据包是否被状态跟踪机制处理 内核模块:iptable_raw
虚拟网络设备 tap/tun
TUN 和 TAP 设备是 Linux 内核虚拟网络设备,纯软件实现。TUN(TUNnel)设备模拟网络层设备,处理三层报文如 IP
报文。TAP 设备模拟链路层设备,处理二层报文,比如以太网帧。TUN 用于路由,而 TAP 用于创建网桥。OS 向连接到 TUN/TAP
设备的用户空间程序发送报文;用户空间程序可像往物理口发送报文那样向 TUN/TAP 口发送报文,在这种情况下,TUN/TAP
设备发送(或注入)报文到 OS 协议栈,就像报文是从物理口收到一样。
虚拟网络设备 veth-pairs
虚拟以太网电缆。使用双向有名管道实现。常用于不同 namespace 之间的通信,即 namespace 数据穿越或容器数据穿越。
虚拟网络设备 bridge
bridge是linux自带的虚拟交换机(网桥),其可以连接多个以太网设备,拥有智能处理MAC帧的能力,流向交换机的MAC帧将智能的被传输到相应的二层链路
网络命名空间
在 Linux 中,网络名字空间可以被认为是隔离的拥有单独网络栈(网卡、路由转发表、iptables)的环境。网络名字空间经常用来隔离网络设备和服务,只有拥有同样网络名字空间的设备,才能看到彼此。
从逻辑上说,网络命名空间是网络栈的副本,有自己的网络设备、路由选择表、邻接表、Netfilter表、网络套接字、网络procfs条目、网络sysfs条目和其他网络资源。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当通过clone()系统调用创建新进程时,传递标志CLONE_NEWNET将在新进程中创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命名空间。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只需使用工具ip(package is iproute2)来创建一个新的持久网络命名空间。
从系统实现来说,就是原本一个数据结构是static公共的,后来变成进程私有的,在PCB里存在一个命名空间的结构,命名空间里有着网络命名空间,网络命名空间拥有着所有跟网络相关的配置数据
默认空的网络命名空间可能只有一个未启动的lo回环网卡。
两个网络命名空间可以通过以太网揽直接连着两个网络命名空间的网卡,也可以通过以太网网桥连接。
通过以太网网桥或者以太网揽连接的两个网络命名空间只能说是在二层连通的,如果希望在三层连通,还需要给每个网络命名空间配置相应的路由表规则以及分配IP地址。
如何使用虚拟网络设备联通网络命名空间
SingleHost容器网络
none模式
本质上就是创建一个网络命名空间,里面没有路由表,也没有通过veths-pair连接任何链路,外部无法访问这个容器,容器也无法访问外部
host模式
本质上就是使用宿主机的默认网络命名空间
container模式
本质上就是将当前容器部署在另一个容器所在的网络命名空间,这样发给本地的报文最终通过回环网卡回到了本机,这是同一个网络命名空间可以互通的原因
bridge模式
桥接模式就是在这些网络命名空间通过veth-pairs连接到同一个虚拟交换机上(二层连通),同时在对应的命名空间配置对应的路由表规则,但是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交换机另一端连的上网络协议栈。
也就是那些MAC帧都会被宿主机接收,但是宿主机接收并不一定会处理,比如并没有开启ip转发功能(工作于路由器模式还是主机模式),那么不是本地ip的报文都会被丢弃;或者说netfilters拒绝处理
这些奇怪的报文。
理论上,这些容器发送给其他容器的mac报文是会被虚拟交换机智能转发到对应的容器的,这是同一主机不同容器互相连通的原因
假如宿主机配备了相应的路由规则和防火墙规则,那么容器的报文说能够通过路由最终转发出去的,这也是容器访问互联网的原理
但是这种模式是没法运用在多主机的情况下,因为宿主机不知道其他宿主机里的虚拟网络的路由,当相关ip报到达宿主机时,这些ip报将会被宿主机交给默认路由(下一跳:路由器)
最终路由器会把相关的ip报丢失或者到达ttl最终丢失
MultiHost容器网络
路由方案
回顾docker的单机网络模型,我们发现多主机不能通行的原因就在于你只能给当前主机配置路由规则和防火墙规则,而其他主机并不知道这些ip在你的虚拟网络中,假如能够将这些路由信息同步到其他
宿主机,那么网络便会打通。比较直接的想法就是给每台宿主机配置路由规则。而路由规则要求下一跳必须在当前网络,所以假如宿主机是二层互联的,那么通过给这些宿主机同步这些路由规则便能够
实现一个扁平的连通的网络。
其中布置在每一台宿主机可以通过k8s的daemonSet实现,而这种数据的管理可以交给etcd来实现。
这类方案便是基于路由,基于这个方案的实现有基于静态路由的flannel的host-gateway,以及基于动态路由的calico(使用边际路由协议以及一堆深奥的名词的实现)。
下面来看看Flannel的host-gateway原理(每一台宿主机都相当于本机容器网络的路由器):
通过路由方案构建的网络,宿主机也能访问这些虚拟网络里的Pod
询问基德大佬得知国际化sit环境的k8s网络接口实现就是Flannel的Host-gateway,而我们的办公网络和集群网络之间的路由是搭建好的,所以我们应该可以直接通过podId访问pod里的服务
下面是sit环境的两个服务
跟踪路由发现符合猜想
其中10.1.9.56和10.1.1.24就是宿主机的ip,这些宿主机在一个LAN里,这些宿主机相当于虚拟网络中的路由器;
猜测我们办公网和qunhe集群在一个VLAN里(二层可达)
隧道方案
隧道方案比较典型的就是UDP和XVLAN,两者都是使用Overlay网络(覆盖网络,所谓的大二层技术);其实用隧道技术最多的是VPN应用
其中UDP是XVLAN的替代品(早期Linux没有支持XVLAN协议,通过tun/tap技术将流量引到用户空间然后解包生成包再发,因为发生在用户空间而且多次导致性能较差,所以一般不推荐,除非你的linux版本比较低没法用xvlan)
下面就简单介绍下XVLAN技术的大概原理,下图是XVLAN的报文格式,可以发现就是在高层协议的报文里塞了二层报文
其中XVLAN头里有一个关键的字段,VNID这是个24位的字段,每个虚拟的网络主机都有一个自身的VNID作为标识,理论上支持2的24次方个虚拟网络。
在docker的桥接网络里,是使用docker0网桥,在Flannel的xvlan方案里则是使用cni0作为网桥(和docker0没啥区别),主要的不同是cni网桥后面连接的是flannel.1这个网络设备,应该是一个虚拟网卡
这个网卡将原始报文包装成XVLAN报文(linux高版本支持xvlan报文)
这时需要的信息有 源nodeId,目标nodeId,源vnid,源macId,目标macId,源podId,目标podId
其中目标nodeId,目标macId这两个信息是不存在的;因此需要有个方式根据目标podId获取目标nodeId以及目标macId
因此需要记录如何根据目标podId获取目标macId以及目标nodeId即可
这些数据是可以托管在某个地方的,Flannel就是将这些信息记录在etcd上
在每个node上的flannel.1网络设备通过etcd来通过对方的podId获取nodeId和macId
这样最终报文就变成了一个源ip是源nodeIp,目标ip是目标nodeIp的IP报文了(两台宿主机三层可达)
原本经过虚拟网桥是直接连接网络协议栈,但在xvlan模式下,则改为连接一个flannel1,在flannel1中将对原始报文封装成overlay报文转发
udp模式类似,只是udp转发报文说通过tap连通到用户空间,用户空间对报文进行处理然后发送(因为多次内核态用户态切换且数据问题,性能较差,仅在不支持xvlan的低版本linux中使用)
当然xvlan是一个技术,上面只是简单介绍最简单的形式
参考:
开发内功修炼之网络篇: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jM5Njg5NDgwNA==&action=getalbum&album_id=1532487451997454337&scene=173&from_msgid=2247485270&from_itemidx=1&count=3&nolastread=1#wechat_redirect
K8S知识图谱: https://zhaohuabing.com/post/2020-02-22-k8s-mindmap/
VXLAN协议原理简介: https://cizixs.com/2017/09/25/vxlan-protocol-introction/
‘捌’ 计算机有线网络的几种常用拓扑结构图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①总线拓扑结构
总线拓扑结构是一种共享通路的物理结构。这种结构中总线具有信息的双向传输功能,普遍用于局域网的连接,总线一般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安装容易,扩充或删除一个节点很容易,不需停止网络的正常工作,节点的故障不会殃及系统。由于各个节点共用一个总线作为数据通路,信道的利用率高。但总线结构也有其缺点:由于信道共享,连接的节点不宜过多,并且总线自身的故障可以导致系统的崩溃。
②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是一种以中央节点为中心,把若干外围节点连接起来的辐射式互联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局域网,特别是近年来连接的局域网大都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以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连接线路。
星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安装容易,结构简单,费用低,通常以集线器(Hub)作为中央节点,便于维护和管理。中央节点的正常运行对网络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③环型拓扑结构
环型拓扑结构是将网络节点连接成闭合结构。信号顺着一个方向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每一台设备都配有一个收发器,信息在每台设备上的延时时间是固定的。
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实时控制的局域网系统。
环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安装容易,费用较低,电缆故障容易查找和排除。有些网络系统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采用了双环结构,即在原有的单环上再套一个环,使每个节点都具有两个接收通道。环型网络的弱点是,当节点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就不能正常工作。
④树型拓扑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就像一棵“根”朝上的树,与总线拓扑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总线拓扑结构中没有“根”。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一般采用同轴电缆,用于军事单位、政府部门等上、下界限相当严格和层次分明的部门。
树型拓扑结构的特点:优点是容易扩展、故障也容易分离处理,缺点是整个网络对根的依赖性很大,一旦网络的根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玖’ 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主要网络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下面简要介绍这几种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LAN) 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局域网。
‘拾’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几种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如下:
1、星型拓扑:以一个电脑为中心,向四周分散开。这个结构简单,扩展性大,传输时间少。但是当中心部分出现错误后,全部的网络都会瘫痪。
2、总线拓扑:所有的电脑网络都连在一条线上。这个结构所需要的电线短,电线少;但是当这个结构出现故障后很难找到故障问题。
3、环形拓扑:所有的网络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这个结构可以节约设备,但是当其中网络出现问题时候不容易找到故障的设备。
4、树形拓扑:以一个中心开始像下面发展,像一棵树的形状。这样的结构扩展性强,分支多,但是当顶端网络出现错误的时候整个网络都容易瘫痪。
5、网性拓扑:所有的网络连接构成一个网状。这个结构应用广泛,利用性强,而且当一个网络出现错误的时候其他结构仍然可以使用,但是这个结构复杂,成本高。
6、混合式拓扑:是以上的拓扑结构混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