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息技术基础问题
A A C D B D C B
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的支撑下,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简言之,计算机A的信息要传给B,首先A将信息打包,然后通过网线发送出去,然后网络设备根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判断并将包按照一定规则发送到网络中,网络中的B接收到信号后就接收该包。
网络体系结构的含义是,为了能够保证各种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都能在网络中相互传递信息,实现互联互通的功能,计算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也就是协议。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兼容的目的,计算机网络协议通常采用分层的思想,将网络传输的大功能分成若干小功能,在对应层次中实现。
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三种,各种网络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覆盖范围的限制,一般来说一个小区、园区、校园等的网络均为局域网,一般不超过3-5Km,城域网通常是将本系统,或具有同样性质的单位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专用网络的网络,通常覆盖范围不超过100km,广域网通常是将不同城域网连接起来形成的更大的网络,覆盖范围超过100km以上的网络。
因为要开会去,所以先给你写到这里了,等抽空再写后面的,好吗?
好了,回来了,接着写。
通常,铺设总线型结构的网络需要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铺设星型结构的网络需要用到非屏蔽双绞线。
目前,连接internet的计算机均需配置tcp/ip协议,该协议分为四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www均属于应用层。
局域网的基本拓扑结构包含:总线型、星型和环型结构,目前更多的是混合型结构,且以树型为主。
网络互连设备包括: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网桥、中继器等。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示意图如下:
ISO/OSI参考模型均采用了分层思想,对于将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规范网络建设、数据通信和协同工作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其影响非常深远,对后来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思想规范,但是因为事实上的ISO/OSI参考模型并未真正得到实现,而是一个同样基于分层思想,分层界限较为模糊的、被称作TCP/IP参考模型的协议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建设和使用的网络大部分均采用后者,并且已经成为互联网建设的标准协议。
网络传输的数据信号其本质均是能量的传递,因此信号在传递中必将衰减,为了能让信号得以更远距离的传输,人们发明了用于放大信号的“中继器”。中继器工作于物理层。
路由器则是连接不同位置,甚至是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通过路由器可以让两个本来无法通信的网络连接在一起进行通信,路由器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是路径选择的功能。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网桥是将两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网络,甚至是广域网的设备,它连接的网络则要求是同类型的网络,这和路由器有所不同。网桥工作于数据链路层。
网关则相当于一个局域网的总的出入口,就好比某个单位的大门一样,它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网桥等设备。
这个答案申请加精啊,;-);-) ,花了我好多时间啊!
⑵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说课稿(八篇)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说课稿(八篇)
第1课 我看网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网络的基本概念。
2.网络的分类。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画网络结构图,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
情感目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了解,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网络设备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网络设备
三、环境与素材
1.计算机房
2.准备好几段网线,一只交换机(或HUB)。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的引入阶段可以安排学生的讨论活动,结合课本中的图例,以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网‛,想一想这些‚网‛形成以后会有哪些好处?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出‚网‛的特点,就是资源的融会贯通、相互共享。然后再把思路从广泛的、现实生活中的‚网‛引申到计算机网络,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介绍网络设备时,不妨准备几段网线,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网线的内部结构,也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网络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建议教师给学生留一个思考题:为什么网线内部还有好几种颜色的线,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交换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本课并不要求对交换机有很深的了解,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它是一种网络连接设备,是用来做数据交换用的‛就可以了。建议教学中,把一台交换机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减少甚至消除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最后在随堂练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把计算机教室网络结构示意图画出来。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画网络结构示意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机房中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让学生画出机房网络结构的示意图。也可把学校校园网拓朴图展示给学生,供学生参考。
〃练习答案:
略。
第2课 上网准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上网方式。
2.认识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
3.了解网络协议。
技能目标:1.查看网络协议
2.浏览器的安排与使用
情感目标:
通过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查找我国最新网络数据,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入因特网的人数也在飞速增长,从而增强学生努力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和决心。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上网方式和网络连接设备。
教学难点:网络协议。
三、环境与素材
1.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后每课均需要此教学环境)。
2.准备好各种硬件设备,以展示给学生看。
3.在教师机上准备两个浏览器的安装程序。
4.准备一篇统计小报告的范例放在教师机的共享上,以便于学生查看参照。
5.学生机中应该已建立名为‚上网准备‛的共享文件夹。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引入部分,可以以‚开动脑筋‛中的问题作为引入,让学生自己来提出上网的方式及上网所需的硬件设备,然后教师再展示相应的硬件给学生看,最好能现场演示拨号上网和专线上网的硬件连接方式,如果时间比较宽裕的话,不妨请一些同学上台来试着连接,同时对于上网过程中由于硬件设备原因造成的故障做简单的介绍。
网络协议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有些书上把它的功能理解为‚翻译‛,其实是不恰当的。‚翻译‛的作用是让不同国家的人之间也能进行交流,而同一国家的人交流则不需要翻译。但是不管计算机间的操作系统是否一样,只要接入网络就都必须安装网络协议,因此它与‚翻译‛的功能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浏览器的下载比较费时间,因此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安装程序,并提醒学生在做随堂练习1时试用不同的浏览器。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如果学生除了完成练习中规定的三个比较外还有其它的比较内容,可以自行加上去。
〃随堂练习 2,该题检测学生查阅、筛选、编辑文字等综合能力,希望能与第二册所学的Word操作结合起来,尽量使作品做到图文并茂。
〃随堂练习3是本课操作的自我检查。学生可一边操作,一边完成该练习。也可以布臵在课后让学生完成,使学生课堂上有更多的操作时间。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该练习必须在下一节课结束之前完成。以便第一节课未完成的操作,在第二节课中能自行或通过向老师提问完成这些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注:以后每一节课的‚本课操作自我检查‛,均按此方法处理。)
第3课 我的E世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因特网应用的各个方面。
2.了解实行电子政务的好处以及电子商务的运作方式。
技能目标:1.体验因特网的一至二种应用。
2.安装多媒体播放软件。
情感目标:通过体验网络的各种应用,感受因特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通过电子商务的学习,使学生牢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要讲诚信。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网上多媒体应用。
三、教学准备
1.列出讲课或练习时要用的网站地址。
2.在购物网站或网校注册好用户名。
3.选择适当的电影片段作演示。
4.学生机中应该已建立名为‚我的E世界‛的共享文件夹。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2课时。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对因特网应用的体验为主,充分展示因特网在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中起到的作用。
电子政务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建议以教师的示范式教学为主,说明实现电子政务的意义与目的,使学生了解这是政府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体现。
建议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前让亲身体验过网上购物的学生准备好购买的物品,并且让这些学生到讲台前演说他们的购物经历,比如是在什么网站、怎样寻找商品、如何购买、是否能与卖家讨价还价、成交后如何付款、如果商品出现总是该如何处理,等等。当然,这些问题不可能由一个学生的介绍来完成,可由教师最后总结补充。如果班级中没有学生实现过网上购物,则由教师来引导提问,让学生想象、猜测一下如何才能实现网上购物。
在讲述电子商务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在买卖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既要如何以诚待人、诚信交易、公平竞争,使学生明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同样需要做到诚实守信,又要提醒学生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不要轻易受骗上当。
远程教育的教学中,建议教师能在授课前对学生的某一门课程作一个小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遇到哪些麻烦,并在网校中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远程教育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便捷。
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任务教学等多种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网上多媒体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只需点到为止,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
因特网的应用非常广泛,课本中所列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个组的学生只需了解一至二种因特网的应用即可,但了解的深度教师要控制好,不能只是泛泛而论,最好能了解到某种应用的最新发展情况,然后通过交流使信息共享;还可以采取教师重点介绍一二种应用,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如营造一种网上购物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开展一次‚真实‛的购物体验等等。总之,教师要充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如果全部开展教学容量很大,效果不一定好,也没有这个必要。本课学习的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精神,减少教师的示范操作和演示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是软件的下载和安装,在前两册书中都有介绍,这里只是一个复习和熟练的过程。
〃随堂练习2的表格未必要填四行,学生了解到的应用都可以填在表格中。
第4课 因特网探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1.继续熟练掌握利用关键字搜索。
2.复习巩固保存搜索到的网页、网页中的文字。
3.继续熟练运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去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培养他们获取信息、辨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以及有害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特网发展史的搜索。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设臵好学生机,保证每台机器都能登录局域网以及互联网,
2.每台计算机的标识要规范,便于学生能相互知道各自的计算机名称。
3.在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上设臵‚因特网探源‛的文件夹,以便于学生上传作业。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师应理清本课的两条线,一条线是空间转换,即从国外讲到国内,另一条线是时间顺延,即从因特网的雏形出现到形成现在的规模。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深,不及第三课来的生动、活泼,而且离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系又较远,因此可能会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建议教师以小任务、小问题的形式授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适当引导为辅。例如预先准备好一个文件放在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中,内容可以是关于本课知识点的几个提问,也可以是在因特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奇闻趣事,但必须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的,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答案来回答所有问题,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这个回答的过程可以是单个学生完成,也可以是以组为单位由组长分配任务分别完成。
总之,应该以‚探‛为过程,以‚源‛为目的,以搜索引擎为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认识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完成一个关于因特网发展史的小报告。如果教师能
预先设计好小问题的话,那么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这个报告的过程,当把所有问题都回答完了,就相当于完成了这份小报告。
如果学生完成的速度较快,可以结合第二册的内容对这份报告进行适当美化。
第5课 因特网的未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蓝牙的概念。
2.了解个性化服务的功能。
技能目标:1.继续熟练掌握利用关键字搜索。
2.复习巩固保存搜索到的网页、网页中的文字。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因特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培养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蓝牙技术的应用和个性化服务。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信息的良莠。
三、教学准备
1.设臵好学生机,保证每台机器都能登录局域网以及因特网。
2.让学生准备好画笔。
3..教师机中应该已建立名为‚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享文件夹,以便于学生上传作业。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因特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或猜想,同时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个全面的回顾,通过完成一篇总结性的报告来巩固所学知识。
本课的引入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果教师有因特网的发展历程方面的图片、影像资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资料入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教师可以从目前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出发,提出几个问题,如有关蓝牙、网格、网络个性化等方面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书本或网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再将这些资料进行相互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当前网络发展情况,及所存在的不足,从而让学生想象一下将来的网络可能是怎样的。
因特网的未来是内容比较自由、发散的一节,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畅想未来的生活、学习方式,也许他们的想象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未必不会成为现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想和谈的机会,最后,让他们把最希望尽快能实现的愿意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在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特别强调新技术的‚新‛只是暂时的、有阶段性的,而且技术更新的速度也将越来越快。
网络个性化的内容也可以从搜索引擎中引入,因为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往往会有许多无关的信息被查找到,因此常常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这里再过渡到为解决这种状况,许多服务商推出了个性化的服务。建议教师把网络个性化与搜索引擎做个比较,分别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网络雾里看花是个难点,也是课堂中必须要讲的内容,教师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告诉学生如何看待网络中的垃圾,以及怎样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
五、练习实施建议
〃这节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题报告,学生要将前几堂课的作品统一整理,组织文字、规划图片、美化页面,并将报告上传到教师机的共享文件夹中。
第6课 电子邮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的原理、电子邮件地址格式及意义
技能目标:1.电子邮件地址格式;
2.Web方式发送电子邮件
情感目标:以探究学习方式了解电子邮件的原理、电子邮件地址格式及意义等有关知识,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品味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知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原理,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书写格式。熟练运用WEB页方式发送电子邮件。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和归纳总结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始终贯穿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电子邮件工作原理。电子邮件是怎样工作的?这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表象上类似于普通邮政信件。其实还涉及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高科技尖端技术。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邮件服务器‛、‚域名服务器‛等概念。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
2.教学素材: 教师课前搜索相关的电子邮件介绍网页形成学习网页或学习文档供学生上课查阅。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从‚电子邮件探秘‛开始导入本课,以学生探究学习模式展开本课进程。要求学生针对小学阶段已接触过的电子邮件作一番深入了解,重点是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网上搜索信息再次巩固,教师对提炼关键字方面可以适度放开,由学生自主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考搜索器中的相关关键字条目进行扩展搜索。学生探究的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不作准确性评定,让学生对照课本所叙述的原理进行对比,在归纳时可以用形象的语言说明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课文中安排了‚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对比传统邮件与电子邮件的工作流程,得出异同点。也是有助于学生形象化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本课安排学生完成探究电子邮件原理后,还要求学生立即用在WEB方式发送探究归纳的结果给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讨论了解电子邮件工作原理的同时又巩固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技能。老师要强调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让学生引起重视,以免造成错误地址而引发的退信问题。
课中设臵的综合任务是为电子邮件写一份自我介绍,以生动拟人的角度来介绍电子邮件,符合学生心态,同时会使一些枯燥的知识转化成活泼的故事,让学生能更好地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建议教师让学生阅读课后材料‚E--mail 和它的发明者‛,得到启发。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的课后练习1填空题,要求学生收集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为课堂上发送电子邮件作好准备。练习3画图题,让学生在探究归纳资料后对电子邮件工作原理作一个简单的图示注解,加深理解。建议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第7课 e鸽传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客户端软件方式和Web页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区别。
技能目标:1.安装启动客户端软件Foxmail;
2.在Foxmail中设臵设臵邮件账号,了解POP3/SMTP服务器意义;
3.在Foxmail中收发电子邮件;
情感目标:‚如何用更方便的方法改善现状‛是本课向学生传送的情感信息,用客户端软件收发电邮远比在WEB电子邮箱中收发电邮要方便,本课就是让学生在会使用的基础上用捷径,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有效和快捷的操作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行安装Foxmail并启动,利用向导将电子账号设臵其中,熟练地运用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体会客户端软件收发电子邮件。
2.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理解POP3/SMTP服务器意义,并会灵活地根据各电子邮箱所提供的POP3/SMTP服务器地址进行设臵。这里教师可以淡化服务器工作的原理,但对于如何寻找自己的电子邮箱所对应的POP3/SMTP服务器地址要重点提出,帮助学生灵活运用。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及Foxmail4.2中文版以上,要求能上因特网。
2.教学素材:教师准备好常用电子邮箱的POP3/SMTP服务器地址以供学生查找。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在Web页面上打开阅读多封E-mail却让电子邮件变得‘不方便起来’!‛,建议本课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切入,引出更方便地收发电子邮件就要采用客户端软件方式。教师无论如何引入客户端软件,都应找一个适当的例子来突出客户端软件收发电子邮件的优势。课文中推荐了客户端软件Foxmail,下载和安装过程则安排在‚亲身体验‛中,留足空间由学生自主操作。
本节课的重点从启动Foxmail后设臵电子邮件账号开始,设臵过程中融入了本课难点—设臵POP3/SMTP服务器。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尝试先找出自己的电子邮箱相关的POP3/SMTP服务器地址,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这时教师可
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常用电子邮箱POP3/SMTP服务器地址以供学生参考。由于学生启动Foxmail都是在安装后首次启动,可以用自动爆出的向导作为提示。课文中用‚开动脑筋‛来提示自己手工操作打开设臵账号窗口,这点常被初次使用Foxmail者所忽略掉。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如何打开设臵账号窗口。
课文中还穿插了‚知识链接‛帮助学生理解POP3/SMTP服务器,教师可以将该知识点淡化,仅作为一般了解。
课文中重点描述了如何用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决定仔细讲授还是由学生自己对照课文中的步骤来收发电邮。本课中具体的活动任务安排在‚亲身体验‛中,是‚将上节课整理的有关介绍电子邮件的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活动就是运用Foxmail环境下大量发送电子邮件,克服了WEB页电子邮箱收发阅读邮件缓慢等弱点,让学生体会用Foxmail环境下方便又快捷地用电子邮件交流分享。教师也可以自行设计活动任务,但务必注意活动必须体现Foxmail环境收发电子邮件的方便与快捷等特点。课尾的‚教你一招‛中介绍的向多人发送电邮的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
五、练习实施建议
课后练习1要求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POP3/SMTP服务器地址记录下,以便今后参考。
第8课 邮件好管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客户端软件Fox mail提供给用户的高效率管理电子邮件的功能;
技能目标:1.掌握Foxmail中收发附件的技能;
2.会运用Foxmail的地址薄功能;
3.会设臵多账号多用户用法
情感目标:‚精于管理自己的日常邮件‛是本课向学生传达的情感信息。本课就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交流上,不但要交流还要方便交流。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熟悉Foxmail软件环境,充分运用Foxmail管理电子邮件交流,挖掘Foxmail的强大功能使之更好服务于电子邮件交流。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在Foxmail中设臵多用户多账号的用法。学生一般不太理解多用户多账号,教师本课需要传达给学生是用多个电子邮件地址分类性收取电子邮件,提高利用电子邮件交流的效率。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及Foxmail4.2中文版以上,要求能上因特网。
2.教学素材: 收集部分学生的电子邮件地址收录在地址薄中,以备使用。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2课时。
本课的导入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切入,例如教师从复习巩固来着手,在收取电子邮件时发现有几封带大头别针图样的电子邮件,引出电子邮件附件的用法。包括附件的发送与保存方法,可以不讲授由学生参照书上步骤来尝试。‚知识链接‛中补充了电子邮件附件的话题,指出了附件文件的类型。而‚教你一招‛中提及了快速添加附件的方法,值得学生尝试掌握。
本课第二大块内容是使用Foxmail中的地址薄。文中用‚日积月累‛描述地址薄的一些主要功能。用图示加步骤描述了新建一个地址薄卡片,以及如何在发邮件时运用地址薄功能。这部分内容在操作难度不大,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书本进行操作,活动的任务安排在‚亲身体验‛中‚将你收集到的同班同学的电子邮件地址添加到 Foxmail的地址薄中去‛,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活动任务来布臵。
本课第二课时设计多用户多账号实践活动。课前,教师可以布臵学生注册二
个以上电子邮箱账号,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新邮箱地址通知同班好友。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具体任务可以参考‚亲身体验‛或是教师自行设计。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1要求学生对收到邮件中的附件作保存。练习2,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收集同班同学的电子邮件,以便在顺利添加地址薄并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六、教学资料
⑶ 网络连接是什么意思
网络连接是指网络在应用级的互连。它是一对同构或异构的端系统,通过由多个网络或中间系统所提供的接续通路来进行连接,目的是实现系统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网络连接是对连接于不同网络的各种系统之间的互连,它主要强调协议的接续能力,以便完成端到端系统间的数据传递。
网络连接的类型[2]
网络连接类型定义了网络所连接设备的多少和方式,从而决定了网络的通信机制。网络连接类型在物理上仅有点到点连接和多点连接两种。
1.点到点连接
点到点连接是最简单的网络连接类型,其网络连接只涉及两台设备。例如,把一台打印机连到一台计算机上就是点到点连接的典型例子。两台微波天线之间的连接,也是通信中点到点连接的应用范例。可见,点到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是由两台设备直接相连所组成的系统。
点到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因为仅有两台设备共享一个连接,所以保证了每个站点都得到足够的传输容量或带宽。
2.多点连接
多点连接是指3台或更多设备之间的连接类型。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最普遍的多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不过,多点连接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通信要求有所不同,但多点连接类型提供了多个设备之间能够通信的基本模式。
多点连接类型的通信系统除了定义了多个设备能够相互通信的模式,并使多个设备能够共享同一传输容量或带宽成为可能,即把整个传输容量分配给连接到传输媒介上的每一台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典型的多点连接类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