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网络银行是由银行在网络上开办的服务系统,其功能包括转帐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是线上交易和从事金融活动的基础。
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显示了网络银行的巨大的优越性,它表现为:
第一,网上银行是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为依托,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银行。网上银行不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服务。而且进行实际的金融交易,使客户足不出户完成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实现银行对客户的零距离服务。
第二,网上银行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7×24全天候运营,使银行更加贴近客户,更加方便顾客。
第三,网上银行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银行竞争更加有效手段。如全世界第一家网上银行——美国的"安全第一网上银行",员工只有10人,1996年的存款余额为1400万美元,1997年为4万多亿。网络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益由此可见一斑。
第四,网上银行实现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全面使用电子货币取消了纸币的使用,一切银行业务的办公文件和凭证都改用电子化文件、电子化票据和证据,签名也采用数字化签名。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传送,利用EDI进行往来结算。这些使"瞬间传递"变为现实。
第五,银行机构虚拟化,使银行的房地产投资和人员投资大幅度地减少,银行的工作重点转到如何提高网上银行的高新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
总之,和传统银行比较,网上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网上银行不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点,而且是金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未来金融业的出路。
比尔曾盖茨预言:"传统银行将是21世纪的恐龙"。据悉,1997年至2000年金融服务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投资占咨询科技投资的比重,每年的累进增长速度是36%。2002年西方国家网上银行业务所占的比重将达15%左右,2005年这一比重将达30%。那些不提供Internet服务的银行,在未来5年中,每年将流失约10%的客户。这预示着21世纪的银行将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上银行。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银行都必须把发展网上银行作为其今后的发展战略。
具体到我国,加入WTO后前两年我国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将主要集中在外汇、批发业务方面,具体表现在人才、国际结算、优质客户的争夺上,经过2至5年或更长的时间,竞争将进一步发展到零售业务领域。由于外资银行机构少,主要分布在少数中心城市,业务重点又是少量优质大客户,因此外资银行势必运用高技术尤其是发展网络银行以适应竞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加入WTO后银行业的竞争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网上银行的竞争。那么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怎样呢
② OTC市场是什么意思
OTC市场即是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market)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它主要由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组成。我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金融市场报价、信息和交易系统(NET)与全国证券自动报价系统(STAQ)组成。
金融市场报价、信息和交易系统(NET)于1993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立。该报价系统是经营证券交易和资金拆借业务的金融机构,根据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组建的会员制组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各种通讯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2)金融机构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扩展阅读:
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交易所共同组成证券交易市场要具备以下功能:
1、场外交易市场是证券发行的主要场所。新证券的发行时间集中,数量大,需要众多的销售网点和灵活的交易时间,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广泛的无形市场,能满足证券发行的要求。
2、场外交易市场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及按照有关法规公开发行而又不能或一时不能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提供了流通转让的场所,为这些证券提供了流动性的必要条件,为投资者提供了兑现及投资的机会。
3、场外交易市场是证券交易所的必要补充。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投资者可以与证券商当面直接成交,不仅交易时间灵活分散,而且交易手续简单方便,价格又可协商。这种交易方式可以满足部分投资者的需要,因而成为证券交易所的卫星市场。
③ 如何应用互联网方式来运作金融服务
转载:上海小财迷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计算机和局域网阶段进入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升级带来了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互联两电子商务,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深远意义的探讨,在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实践目前还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业务上,本文则选择“金融资金运行”这一贯穿金融活动方方面面的范畴为研讨对象,对互联网技术可能给金融领域带来的变化做一个整体性的、基础性的分析,进而对金融投资、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一、金融资金运行的内涵
从资金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把金融资金定义为,在金融活动中,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通俗地说就是资本化了的货币,其存在形式是各种货币化的或证券化的资产,例如,能够带来利息收入的各种存款、能够带来股息和资本升值收入的股票等。
金融资金运行强调的是货币的资本化过程,它以货币的增值为动因,在一定组织机制下,通过货币的使用权在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转移,实现货币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流动,最终实现货币的增值。因此,金融资金运行不仅把金融领域中的各个主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也把实现货币资本化的虚拟经济活动与实质经济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需要明确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资金运行都是通过市场交易活动实现的,金融资金的运行应等于广义的金融市场(涵盖借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运行,它明确了从投资者出发的研究立场和角度。资金配置机制除了市场之外还存在计划管理机制,因此,金融资金运行的适用范围较之金融市场运行的概念要广。
回顾社会经济发展史,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将为我们带来生产的智能化。互联网技术把信息技术革命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也不妨从效率和方式这两个方面探讨它对金融资金运行深远的影响。
二、如何理解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升作用
金融资金运行的动因和目标是要实现货币资产价值的增值,运行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是指价值增值能力的提高。由于金融资金运行不属于社会财富生产的范畴,其价值增值只能以实质经济部门的生产经营为基础。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最终体现为,金融市场能否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经济部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从两个方面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其一是产生了新的产业,给经济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货币资产价值增值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其二是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和灵敏性,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前者是从增量的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后者则是从存量角度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是对金融资金运行机制的又一次完善。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现代投资理论中的有效率市场假说来说明后者。
有效率市场假说按照市场价格所反映的信息种类和程度,把市场效率分为三种水平状态,市场价格所包含的信息越多,市场的效率水平就越高;当市场价格只是充分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时,市场处于弱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还包合了其它各种公开信息时,市场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各种公开信息,连内幕信息也都包含进去了的时候,市场处于高效率水平状态。当市场处于高水平效率状态时,所有存在的信息都已反映于价格水平中,市场价格将是资产现实价值的反映,亦即资产的市场价格与价值同一。不难看出,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与否,是市场是否有效率的关键。而价格对信息反映的充分性直接取决于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与速度以及市场参与者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上述反映的灵敏度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无数电子计算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台无边无际的、具有无穷威力的超级计算机。形成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互联网的实时性和共享性会使信息迅速传播,很少有人能再凭信息优势独享垄断利润。
当然,先进的技术并不能一定保证市场达到完美的状态,效果如何还要受人的因素的制约,这其中,除了人的主观能力的差异外,还有人的主观动因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的传散方面,但不具备识别信息真伪的功能;互联网对信息自由传播的贡献也“使谣言贩子如虎添翼”。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会造成市场价格和资产实际价值的偏离。这说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会有效地提高金融资金的运行效率,但也仍然不会使金融资金的运行保持在绝对的完美状态。从有效率与无效率的辩证关系来看,在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无效率是绝对的,有效率是相对的。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是否会使有效率成为绝对的,无效率成为相对的呢?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毕竟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具有同样强的纠偏能力。
三、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潜在影响?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潜在影响,作为金融资金运行主体的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者应如何应对呢?
l.投资者的对策
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是投资者为追逐超额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挖掘、分析和消化信息的结果,而在金融资金运行高效率的条件下,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微乎其微,信息挖掘往往徒劳无功。这一矛盾的普遍存在并不是什么坏事,它只会令我们更加坚信投资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已经产生了,但是,由于市场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状态的普遍存在,使得传统的、以寻找价格偏离价值的资产和进行价格预测为核心的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一直能够在使用人数和总体业绩上与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平分秋色。市场效率的低下辅之以市场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直在为传统的投资管理方法提供着较高的成功机会,同时使现代投资管理理论的应用显得成本过高,从而难以获得支持。例如,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挖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为核心的基础分析方法,再加上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手段,使得一些证券投资基金成了新一代庄家,令市场对之刮目相看。真正试图遵循证券投资基金的性质进行科学化投资管理的基金经理人尚拿不出具有竞争性的业绩来。据称“泰和基金是按照经典的投资原理管理运作的”,但是,它的经理人却被迫申请辞职了。必须承认,科学化的投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尽管代表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其应用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市场环境很重要,当然,也不能排除运用者的主观能力问题。
信息技术进步对市场运行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管理方法应用的市场环境。因为,按照有效率市场假说,当市场处于弱效率水平时,依据历史数据进行价格预测的技术分析就是无效率的;当市场处于中等效率水平时,连根据各种基本面因素对资产价值进行逻辑推演的基础分析也变得无效;当市场处于高效率水平时,市场就是无懈可击的,投资者只能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为主要目标,这时,通过组合管理实现投资整体效用的最优化,并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防范系统风险的科学化投资管理方法就应该是投资管理者的理性选择。在亲身从事投资管理或选择职业投资管理者时重视这一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2.金融机构的对策
互联网技术引发的新一波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从另一个方面,引发了我们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思考。
商业银行的产生是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信息传播不充分导致投融资双方难以匹配为必要条件的。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共享、信息交互性传递等方面的特长,从技术上解决了金融资金运行中的一些原始问题,使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和业务发展的方向。
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例,银行信贷业务既是其发挥货币保管和结算功能的必然结果,也得益于银行信贷业务具有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的作用。也就是说,银行信贷在金融资金运行中存在的基础一方面是原始业务的自然派生,另一方面则归因于信息传播的不充分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信贷业务克服了金融资金运行的障碍,其宏观和微观效益都是显着的,但是,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合了投融资双方各自利益的割让,因为,银行是靠存贷款利差维持运营的。因此,间接融资相对于直接融资而言是一种较高级的形式的说法,是针对一定技术、市场条件而言的。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本性驱动下,只要技术条件、市场条件许可,投融资双方必然会谋求直接的联系,亦即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会使间接融资方式被直接融资方式超越。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从市场机制的方面证明了这一点,信息技术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当然,技术进步对直接融资方式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对银行信贷职能及间接融资方式的全面否定。这是因为,技术进步与金融业的行业管理和制度规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互联网对商业银行职能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衍生职能的弱化上,并不直接影响原始职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也会影响到直接融资方式中的金融机构。在证券交易市场中,有关订单驱动系统和双向报价驱动系统优劣评判一直难有定论。订单驱动系统是通过一定的交易系统,将条件相当的交易双方直接匹配,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交者分别是买方中出价最高者和卖方中要价最低者,既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中间也不存在效益的泄暴,点对点的电子自动交易系统在高效、防止经纪商欺诈等方面为它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该系统对有行无市、交易过度火爆或过度疲软等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双向报价驱动系统中,做市商负责维护市场秩序,有助于保持市场的持续和稳定。但是,不要忘记,做市商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商,盈利仍是其首要目标,其盈利方法类似于商业银行,来自双向报价中的递、要价差。因此,做市商明显是一个有成本的中闻环节,并且,由于做市商在双向报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垄断性是可以肯定的。其实,订单驱动系统的问题仅在特殊的市场时刻才会出现,而并没有实证结果能证明在这种特殊的市场时刻双向报价系统的运行优于订单驱动系统。
我国采用的电脑订单驱动系统曾在1996年12月16日出观过有行无市的景观。15日晚,人民日报就市场过热问题发表了言辞强烈的社论,广大投资者深感问题的严重性,16日一早便纷纷挂出了卖单,在几乎没有买单进场的情况下,交易系统陷入了有行无市的尴尬境地。但在国外以做市商系统为主的市场中,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崩盘。因此,做市商系统的优势显然不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
金融资金运行对高效率的内在追求和技术进步支持订单驱动系统这一点,应该在我国证券公司确定经纪业务发展战略时引起足够的重视,证监会在发展国债市场、创业板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时,也应像发展股票市场那样,发挥我国市场的后发优势,直接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不必亦步亦趋地尝试西方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各种制度安排。
3.监管者的对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提升金融资金运行效率,这给监管者提出的基本问题就是监管者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是否需要调试?
政府介入和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合理依据在于市场机制在很多领域无效或缺乏效率,即“市场失灵”。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价格反映信息的速度和程度的提升作用,有助于“看不见的手”发挥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因此,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弱化对政府监管和调控市场以弥补因信息不充分而产生的市场失灵的需求。但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和共享性,也给监管者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加强规范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建设?信息任意泄露和传言横流同样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管制(也管不了),而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加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设想由监管者代表政府为社会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作为市场信息的初始发布点。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1999年年报已经被要求在指定的互联网网址上登载,就包含了这种思路,只是在技术和内容上还有待完善。
在金融资金运行的监管机构中,中央银行的监管手段最为齐全,不仅有行政手段,还有经济手段,加之它可直接控制货币发行,因此,在我国学术界一直有人在依据金融资金的内在联系,试图寻求中央银行调控全部金融资金(不仅是银行借贷资金,还有证券市场、民间借贷资金)的途径。然而市场效率的提高对政府经济干预需求的降低作用,有理由让我们对中央银行职能重点及其货币政策的前途发出质疑。如果政府职能的重点将因技术进步发生转换的话,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职能机构之一的中央银行也不会例外。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其职能重点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应该发生转移。网络货币和网络信用的发展,是否将打破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地位的下降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化,是否将更加弱化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信贷需求?中央银行要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和如何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代理国库的职能可能是因技术因素而改变的最少的一项,在任何情况下,理财都是必要的。如此说来,我们是否可以探讨弱化包括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在内的监管者对金融资金运行主动干预,让监管者退回到“守夜人”的角色中去呢?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还可能会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带来问题。例如,货币供应量将更难以进行数量界定和统计,从而动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地位。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再是可靠的调控目标,它的替代品是什么呢?美国已经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重新确定为利率。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资金运行的特征将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金融交易的价格自然也将是个性化的,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或基准利率的提法是否会失去意义呢?虽然从原则上说,高效率加上新的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应该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新的时代特色。
此外,互联网技术既有助于金融资金运行的开放式发展,也为金融的国际化监管提供了技术便利,从而使金融资金运行效率的提高突破国界的限制。
四、如何认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影响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支持和在线商务的发展,促成新的金融资金运行的组织实现方式——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
金融资金的运行方式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这两种融资方式在融资性质、流动性、可控性和对经济运行的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各有自己适用的领域。
直接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它为长期性金融资金融通提供了多种流动性强的选择,从交易双方的收入和付出来看也是直接的,漏损极少,价格的客观性较强。直接融资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低效率。互联网技术引起的信息公开化和金融机构服务功能的增强,有助于直接融资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间接融资的优势在于它为短期资金融通提供了便利,而且从传统的银行信贷的萌芽看,间接融资是作为货币保管业务的一种衍生品出现的,属于典型的动员社会闲置资金的行为。因此,只要银行还继续办理结算业务,间接融资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不过,互联网技术对投资直接化的促进作用会导致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化,从而对银行信贷业务提出高流动性的要求。而在网络经济时代,存款货币银行的结算业务是否会受到来自网络机构的威胁?创造派生存款的功能是否仍由存款货币银行垄断?这些并不是技术问题,只要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不发生变化,即使技术实现不成问题也没有用。
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影响金融资金运行方式方面,最具魅力当属它所带来的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和普及对金融资金运行具体将产生什么样的革命性影响尚难以估量,因为,金融资金在线运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交易实现过程的自动化、实时化,更在于它可以将金融从业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的脑体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创新,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凸现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在保持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电子技术时代的标准化特征将被个性化、人性化特征所取代,社会经济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姿,人的需求将获得极大的满足。
在线金融资金运行方式的出现和普及除了技术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它在美国这样的计算机、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国家尚初露端倪,在我国自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资金运行中的应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5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就开始使用脱机式电子计算机,60年代银行业务的联机化就开始了。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经为金融业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客户服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80年代起我国金融业推行金融业务的电算化,但是,受人力资源知识结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约束,金融电算化的业务、地域等的覆盖面扩大缓慢、发展缺乏深度。事实上,当前我们很多着名IT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此解决方案,都是西方国家六七十年代时解决的综合业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在我们真正体验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资金运行的革命性影响之前,无论是投资者、金融机构还是监管者都还需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④ 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区别有哪些
1.交易方式不同
场内交易市场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证券交易所),所有的买卖双方必须在证券交易所的管理之下进行证券买卖。
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它没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场所,而是由许多各自独立经营的证券经营机构分别进行交易的,并且主要是依靠电话、电报、传真和计算机网络联系成交的。
2.经济制度不同
在场内交易市场买卖证券活动必须通过专业的经纪人,这是多年形成的规矩。
场外交易市场的组织方式采取做市商制。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交易所的区别在于不采取经纪制,投资者直接与证券商进行交易。
3.竞价方式不同
场内交易市场证券的买卖是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形成的,即多个买者对多个卖者以拍卖的方式进行讨价还价。
场外交易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不是公开竞价,而是买卖双方协商议价。
4.市场监管力度不同
在场内交易过程中,证券监督部门及证券交易所对从事证券交易各种活动监管严密,以保证场内交易市场高效有序的运行。
场外交易市场的管理比证券交易所宽松。由于场外交易市场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章程,不易管理和监督,其交易效率也不及证券交易所。但是,美国的NASDAQ市场借助计算机将分散于全国的场外交易市场联成网络,在管理和效率上都有很大提高。
从交易的组织形式看,资本市场可以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是相对于交易所市场而言的,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传统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在物理概念上的区分为: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是集中在交易大厅内进行的。
场外市场,又被称为“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是分散在各个证券商柜台的市场,无集中交易场所和统一的交易制度。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物理界限逐渐模糊。目前,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概念演变为风险分层管理的概念。
即不同层次市场按照上市品种的风险大小,通过对上市或挂牌条件、信息披露制度、交易结算制度、证券产品设计以及投资者约束条件等作出差异化安排,实现了资本市场交易产品的风险纵向分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场内交易市场
网络-场外交易市场
⑤ 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服务的异同
分类: 商业/理财 >> 银行业务
问题描述:
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服务的异同
解析:
以下是我上半年写的一篇论文中的绪论部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1 网上银行的特点
网上银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1、虚拟性。
网上银行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网上银行经营地点和经营业务,以及经营过程逐步虚拟化。经营地点虚拟性表现为网上银行没有实体的营业厅和网点,仅仅只有虚拟化的地址,即网址。经营业务的虚拟化是指网上银行经营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多属于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网络服务,且其产品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而经营过程虚拟化是指网络银行经营的过程全部通过数字指令实现。
2、超地域、时间性。
网上银行的虚拟性直接导致其能够具有全天营业、不限地域和多服务手段的特征,即“三A"(Anytime, Anywhere, Anyhow)。网上银行的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数字手段使用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使得办理银行业务变得更加便利、快捷,同时银行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国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在实现网上银行与后台业务系统自动联机处理的基础上,能为客户提供实时高效、覆盖全国、7 × 24小时的财务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现金管理服务。
3、创新性。
创新性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的紧密结合。网上银行本身是随着网络这一新技术而产生的,因此其自身就要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吸收新技术。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直接改变了银行的经营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必须对银行旧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进行调整和改革,从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手段和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也产生了对新产品开发的动力和压力。
4、服务的广域覆盖性。
通过网络技术,网上银行能够将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集中在一起,使后台为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可以表现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加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满足面,有利于营销新客户和留住老客户。利用网上银行这个渠道,整合银行的资金、信息、客户群等方面的优势,配套提供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将使银行由原来单一的存贷款中心和结算中心演变为无所不能的“金融超市”。
5、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由于网上银行大量采用自动处理交易,因此其服务具有高速和高效的特性。客户可以在提交交易指令后立即得知交易结果,大大提高了效率。网上银行可以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笔交易,且错误率极低。网络的快捷性使得网上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客户迅速推广和介绍产品和业务,同时也可以使银行的各项通知迅速正确地传递到客户手中。
6、资源共享性。
由于网上银行要求其业务通达的各实体银行(分支行)必须具有统一的、电脑可识别的编码和基本信息,因此客观上就要求这些行必须实现信息的同步和共享。同时网上银行的远程性和跨地域性,又使其系统的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可能。因此,在实际中,各家银行均对网上银行实现的全部或部分的资源共享。
7、低成本性。
网上银行的虚拟性和超地域性,使网上银行的运营中心可以集中人员、硬件,也可以远离昂贵、繁华的商业中心,同时网上银行的自动处理功能可以承担大量原传统银行的柜台业务,从而节约传统银行的人员和营业面积,从而使银行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自动服务也大量减少了人工服务的错误,减少了银行的损失,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根据英国艾伦米尔顿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利用网络进行付款交易的每笔成本平均为13美分或更低,而利用银行本身软件的个人电脑银行服务为26美分,电话银行服务为54美分,银行分支机构服务则高达108美分。网络银行的经营成本只占经营收入的15%}20%,而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左右。
8、互动性。
网上银行支持服务的互动性。客户可以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交易逐个在网上银行进行,同时在短时间内就能根据交易结果随时调整自身的决策,决定下一交易。而这在传统银行基本是不可能的。
9、个性化服务。
相对于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散布于不同的终端之前,传统的大众营销方式,已不适合新的客户结构。在网络银行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网上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借助网上银行完善的交易记录,银行可以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从中发现重要价值客户。通过对客户行为偏好的分析,细分服务市场,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特点,制定投其所好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对产品进行金融创新,从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2.2 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
网上银行是以传统银行为基础,结合新兴的信息科技发展起来的;网上银行是对传统银行的超越。
2.2.1 传统银行业务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基础。
网上银行业务均是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业务原理还是产品,或是服务对象、功能均是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的。同时我国目前的网上银行,其实现均必须依赖于客户首先在营业网点开户,并主要使用网上银行进行原有的传统业务及金融衍生服务。网上银行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了比传统银行更为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务渠道。
2.2.2 网上银行业务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
除实现的技术和渠道外,网上银行的服务对象、功能覆盖、产品范畴等均与传统银行基本重合,但网上银行又对传统银行业务进行了延伸。网上银行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搬到网上来做,而是将银行业务从柜台的延伸到任何可以使用互联网的地方,使银行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同时,使银行业务从营业日的工作时间扩展到7×24小时的全天服务,使银行业务不再有时间现在;而且还可以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包括利率、汇率、经济新闻等),投资理财服务和综合经营服务等(包括网上商城、网上金融超市等),使银行业务的产品线获得极大的扩展,使客户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享受安全、准确、快捷的银行服务,也提升了银行的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2.3 网上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
网上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的时间、地域限制,可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搜集、挖掘和运用海量的信息,使银行能在更广的地域和范围开发、服务客户。
网上银行可充分利用网络与客户进行交互式沟通,从而促使由以产品为导向的传统银行营销活动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网上银行营销活动;同时网上银行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创新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2.2.4 网上银行的流通货币有别于传统银行
传统银行的货币形式以现金和票据为主,而网上银行流通的货币为电子货币或称为E货币。这种货币大大提高了金融效率,加速了资金流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各种人为差错。电子货币流动性强的特点取消了传统货币的划分方式,更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对流动性需求的改变。
2.2.5 网上银行比传统银行有巨大的优越性。
第一,网上银行是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为依托,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银行。网上银行不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服务。而且进行实际的金融交易,使客户足不出户完成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实现银行对客户的零距离服务。
第二,网上银行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7×24全天候运营,使银行更加贴近客户,更加方便客户。
第三,网上银行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银行竞争更加有效手段。如全世界第一家网上银行——美国的"安全第一网上银行",员工只有10人,1996年的存款余额为1400万美元,1997年为4万多亿。交通银行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兰福民表示:“我们在网上做一笔业务的查询类和交易类的成本核算下来只有0.16元,交易一笔业务只有0.71元的成本,而银行网点交易一笔业务的成本是7.19元,其中的成本相差10倍。” 网络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益由此可见一斑。
第四,网上银行实现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全面使用电子货币取消了纸币的使用,一切银行业务的办公文件和凭证都改用电子化文件、电子化票据和证据,签名也采用数字化签名。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传送,利用EDI进行往来结算。这些使“瞬间传递”变为现实。
第五,银行机构虚拟化,使银行的房地产投资和人员投资大幅度地减少,银行的工作重点转到如何提高网上银行的高新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
总之,和传统银行比较,网上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网上银行不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点,而且是金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未来金融业的出路。
⑥ 金融统计管理规定
法律分析:《金融统计管理规定》》是2002年6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第26次行长办公会通过的规定。
2002年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修订后的《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同年12月5日起施行.这是适应金融改革,强化金融统计管理的重要举措.1.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修订后《规定》要求.继2001年末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又于2002年4月15日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
法律依据:《金融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适应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的发展,依法强化金融统计管理,规范金融统计行为,提高金融统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汇局等。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金融统计,系指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统计部门对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行金融统计管理和监督等活动的总称。它包括货币统计、本外币信贷收支统计、现金收支统计、贷款累放累收统计、金融监管统计、资金流量统计、金融市场统计、银行中间业务及各种专项统计等金融业务统计。
本规定所称统计部门,系指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内部从事金融统计业务的工作部门。
第四条 金融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各项金融业务统计;收集、整理、积累金融和有关国民经济的统计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依法进行统计管理和统计检查,为国家和金融部门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监测经济与金融运行情况、金融监管和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进行国际交流和为有关国际金融组织提供信息资料。
第五条 金融统计工作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统一性、及时性的原则。
第六条 金融统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全国金融统计工作的主管机关。
第七条 金融统计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逐步实现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第八条 加快金融统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逐步实现按国际准则加工和披露金融统计数据。
第九条 金融统计是以会计科目和各类账户信息为基础的全面统计,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类统计报表。
第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管理金融系统全国性统计报表,并负责金融系统全国性统计报表的制定、颁发与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金融机构执行统计报表、统计数据管理制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