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网络协议名词解释是什么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一个网络协议至少包括三要素:
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定时:(时序)定义了何时进行通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话的速度等。比如是采用同步传输还是异步传输。
网络协议种类
1、TCP/IP协议,是这三大协议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但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通信效率不高,使用它在浏览“网上邻居”中的计算机时,会出现不能正常浏览的现象。
2、NetBEUI,即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
3,、IPX/SPX协议,是Novell开发的专用于NetWare网络中的协议,但大部分可以联机的游戏都支持IPX/SPX协议。虽然这些游戏通过TCP/IP协议也能联机,但显然还是通过IPX/SPX协议更省事,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设置。
② 计算机网络协议栈:IP协议
IP协议就是网际协议,工作在第三层,即网际层。
IP不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它不提供端到端的或(路由)结点到(路由)结点的确认,对数据没有差错控制,它只使用报头的校验码,它不提供重发和流量控制。如果出错可以通过ICMP报告,ICMP在IP模块中实现。
IP的责任就是把数据 从源传送到目的地 。它不负责保证传送可靠性,流控制,包顺序和其它对于主机到主机协议来说很普通的服务。
IP地址
IP地址是 IP协议 提供的一种统一的 地址格式 ,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个 网卡 分配一个 逻辑地址 ,以此来屏蔽 物理地址 的差异。
公有地址与私有地址
IP地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公有地址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因特网 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 因特网 ;另一种是私有地址留给组织机构内部使用。其中以下IP段用于给私有地址使用:
其中以下三个范围是组织内部使用的IP范围:
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其他地址都是作为可以访问因特网的IP。(拓展:CIDR、DNS相关概念)
IP地址的分配方式
静态分配、动态分配(DHCP)、零配置保留地址
LAN、WAN、IP路由
路由器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畅通率,从而让网络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来。路由器可以在无网络或有网络时可以让几台电脑同时互联,并且进行局域网连接。
一般的家用路由器有两种端口,一个是LAN,另一个是WAN;其中WAN一般连接互联网,而LAN连接局域网;(拓展:VLAN、VXLAN)
LAN网络工作在第二层,主要通过MAC地址寻找目标网卡,二层网络通过网桥和二层交换机构建网络。
WAN网络工作在第三层,跨LAN通过路由器进行路由,基于IP地址寻找目标局域网,然后基于ARP协议获取目标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子网的划分
子网用来判断两个网卡是否属于同一个网络(公有地址是否属于同一个二层网络、私有地址在一个局域网内是否属于同一个网络),同一个网络的网卡可以ping通,具体根据子网掩码来确认。(172.16.0.1,255.255.255.255)便标志着局域网内部唯一的主机172.16.0.1,如地址(10.0.0.0,255.255.255.0)则表示从10.0.0.0到10.0.0.254的子网,其中10.0.0.255是广播地址。
DNS
@TODO
局域网内是如何通过IP协议工作的?
局域网是如何通过IP协议访问互联网的?
VPN是如何访问私网的?
虚拟机的网络模型
Docker单机网络模型
Docker多机网络模型
四、局域网与互联网
ifconfig:查看mac电脑网络信息
可以看到本机的网络IP是192.168.199.108,对应的是C类私有Ip,说明我的电脑运行在一个局域网;这也是为什么需要连VPN才能访问公司网络的原因(因为你当前主机所在的局域网和公司所在的局域网是不同的网络,虽然可能拥有一样的局域网IP),那么为啥本机可以连互联网呢,这就需要明白一件事,可能整个局域网都使用同一个互联网IP进行访问互联网,只是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会存在NAT设备做转换,在访问互联网时将你的IP协议请求地址改为互联网IP,同时维护一个本次消息和你自身局域网IP的映射(根据转换的地址分为SNAT和DNAT两种)
五、路由
路由器和主机一样拥有IP地址,只是从设备上更专业,本质上大部分电脑也拥有路由转发的功能,对于mac电脑而言开启ip4路由转发功能的命令如下:sysctl -w net.inet.ip.forwarding=1,开启这个配置mac和路由器一样拥有路由的功能了。
netstat -nr:查看mac电脑路由表信息
路由表主要是为了确认要访问的地址要去哪个网关Gateway找,如果Gateway就是本身说明本机就知道目标地址在哪里,可以直连,比如第二、第三排(127开头的都是本机),169.254开头的本机不知道IP对应的机器在哪里需要走link#9这个网关(直接发给link#9这个网关),如果Gateway里显示的直接说mac地址猜测三本机知道那些IP对应的主机的物理地址(Max显示比较怪,Linux的route -n显示的更好理解)
如果路由表里记录的目标IP没有相应的路由记录那么会走default路由,也就是交给192.168.199.1
traceroute:查看mac电脑跟踪路由信息(应该类似ping)
本质上是先通过DNS服务获取网络对应的IP地址,结果发现网络有多个互联网地址,选择了180.101.49.12可以看到我的mac所连的子网的网关就是192.168.199.1,因为本机路由表没有网络的路由,所以交给了默认路由192.168.199.1(hiwifi,无线网)这个hiwifi连的是一个局域网,之后便连到了互联网的IP了,116.233.176.1不属于任何私有地址,之后不断路由最终到了网络在互联网暴露的IP地址,之后通过网络的网关最终访问了网络某个集群的服务。
六、虚拟机如何联通网络
七、Linux计算机网络支持
1.Linux的Netflix与Iptables
2.Linux计算机网络虚拟化-网络命名空间
3.Linux计算机网络虚拟化-虚拟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栈
八、Docker Single-host Network
1.none
2.host
3.container
4.bridge
九、Docker Multi-host Network
③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知识点简答题整理
基带传输:比特流直接向电缆发送,无需调制到不同频段;
基带信号:信源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的原始电信号;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标识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全网范围唯一;
传输时延:将分组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要的时间;
协议:协议是通信设备通信前约定好的必须遵守的规则与约定,包括语法、语义、定时等。
网络协议:对等层中对等实体间制定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MODEM :调制解调器;
起始(原始)服务器:对象最初存放并始终保持其拷贝的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并通过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
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多路复用:在一条传输链路上同时建立多条连接,分别传输数据;
默认路由器:与主机直接相连的一台路由器;
LAN :局域网,是一个地理范围小的计算机网络;
DNS :域名系统,完成主机名与 IP 地址的转换;
ATM :异步传输模式,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基础上的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Torrent :洪流,参与一个特定文件分发的所有对等方的集合;
Cookie :为了辨别用户、用于 session 跟踪等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的数据;
SAP :服务访问点;
n PDU : PDU 为协议数据单元,指对等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单位;第 n 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PPP :点对点传输协议;
Web caching :网页缓存技术;
Web 缓存:代替起始服务器来满足 HTTP 请求的网络实体。
Proxy server :代理服务器;
Go-back-n :回退 n 流水线协议;允许发送方连续发送分组,无需等待确认,若出错,从出错的分组开始重发;接收方接收数据分组,若正确,发 ACK ,若出错,丢弃出错分组及其后面的分组,不发任何应答;
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技术;
CDMA :码分多路复用技术;各站点使用不同的编码,然后可以混合发送,接收方可正确提取所需信息;
TDM :时分多路复用,将链路的传输时间划分为若干时隙,每个连接轮流使用不同时隙进行传输;
FDM :频分多路复用,将链路传输频段分成多个小的频段,分别用于不同连接信息的传送;
OSI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是计算机广域网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把网络分为 7 层;
CRC :循环冗余检测法,事先双方约定好生成多项式,发送节点在发送数据后附上冗余码,使得整个数据可以整除生成多项式,接收节点收到后,若能整除,则认为数据正确,否则,认为数据错误;
RIP :路由信息协议;
Socket (套接字):同一台主机内应用层和运输层的接口;
转发表:交换设备内,从入端口到出端口建立起来的对应表,主要用来转发数据帧或 IP 分组;
路由表:路由设备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建立起来的最佳路径表,主要用来转发 IP 分组;
存储转发:分组先接收存储后,再转发出去;
虚电路网络:能支持实现虚电路通信的网络;
数据报网络:能支持实现数据报通信的网络;
虚电路:源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的一条逻辑连接,创建这条逻辑连接时,将指派一个虚电路标识符 VC.ID ,相关设备为它运行中的连接维护状态信息;
毒性逆转技术: DV 算法中,解决计数到无穷的技术,即告知从相邻路由器获得最短路径信息的相邻路由器到目的网络的距离为无穷大;
加权公平排队 WFQ :排队策略为根据权值大小不同,将超出队列的数据包丢弃;
服务原语:服务的实现形式,在相邻层通过服务原语建立交互关系,完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
透明传输:在无需用户干涉的情况下,可以传输任何数据的技术;
自治系统 AS :由一组通常在相同管理者控制下的路由器组成,在相同的 AS 中,路由器可全部选用同样的选路算法,且拥有相互之间的信息;
分组丢失: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到达接收方的现象;
隧道技术:在链路层或网络层通过对等协议建立起来的逻辑通信信道;
移动接入:也称无线接入,是指那些常常是移动的端系统与网络的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发送实际数据的分组前,要彼此发送控制分组建立连接;
无连接服务: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发送实际数据的分组前,无需彼此发送控制分组建立连接;
MAC 地址:网卡或网络设备端口的物理地址;
拥塞控制:当网络发生拥塞时,用响应的算法使网络恢复到正常工作的状态;
流量控制: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使收发双方协调一致;
Ad Hoc 网络:自主网络,无基站;
往返时延:发送方发送数据分组到收到接收方应答所需要的时间;
电路交换:通信节点之间采用面向连接方式,使用专用电路进行传输;
ADSL :异步数字用户专线,采用不对称的上行与下行传输速率,常用于用户宽带接入。
多播:组播,一对多通信;
路由器的组成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交换结构、选路处理器;
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客户机 / 服务器结构、对等共享、混合;
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网卡是数据链路层设备,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
双绞线连接设备的两种方法:直连线和交叉线,同种设备相连和计算机与路由器相连都使用交叉线;不同设备相连用直连线;
MAC 地址 6 字节, IPv4 地址 4 字节, IPv6 地址 16 字节;
有多种方法对载波波形进行调制,调频,调幅,调相;
IEEE802.3 以太网采用的多路访问协议是 CSMA/CD ;
自治系统 AS 内部的选路协议是 RIP 、 OSPF ;自治系统间的选路协议是 BGP ;
多路访问协议:分三大类:信道划分协议、随机访问协议、轮流协议;
信道划分协议包括:频分 FDM 、时分 TDM 、码分 CDMA ;
随机访问协议包括: ALOHA 、 CSMA 、 CSMA/CD(802.3) 、 CSMA/CA(802.11) ;
轮流协议包括:轮询协议、令牌传递协议
ISO 和 OSI 分别是什么单词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理解写出 OSI 分成哪七层?每层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OSI分为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层名称解决的问题主要功能
应用层实现特定应用选择特定协议;针对特定应用规定协议、时序、表示等,进行封装。在端系统中用软件来实现,如HTTP;
表示层压缩、加密等表示问题;规定数据的格式化表示,数据格式的转换等;
会话层会话关系建立,会话时序控制等问题;规定通信的时序;数据交换的定界、同步、建立检查点等;
传输层源端口到目的端口的传输问题;所有传输遗留问题:复用、流量、可靠;
网络层路由、拥塞控制等网络问题;IP寻址,拥塞控制;
数据链路层相邻节点无差错传输问题;实现检错与纠错,多路访问,寻址;
物理层物理上可达;定义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等;
因特网协议栈分层模型及每层的功能。
分层的优点:使复杂系统简化,易于维护和更新;
分层的缺点:有些功能可能在不同层重复出现;
假设一个用户 ( 邮箱为: [email protected]) 使用 outlook 软件发送邮件到另一个用户 ( 邮箱为: [email protected]) ,且接收用户使用 IMAP 协议收取邮件,请给出此邮件的三个传输阶段,并给出每个阶段可能使用的应用层协议。
用户 [email protected] 使用outlook软件发送邮件到 163 邮件服务器
163邮件服务器将邮件发送给用户 [email protected] 的yahoo邮件服务器
用户 [email protected] 使用IMAP协议从yahoo邮件服务器上拉取邮件
第1、2阶段可以使用SMTP协议或者扩展的SMTP协议:MIME协议,第3阶段可以使用IMAP、POP3、HTTP协议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三次(二次为什么不行)?
为了实现可靠数据传输,TCP协议的通信双方,都必须维护一个序列号,以标识发送出去的数据包中,哪些是已经被对方收到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即是通信双方相互告知序列号起始值,并确认对方已经收到了序列号起始值的必经步骤。
如果只是两次握手,至多只有连接发起方的起始序列号能被确认,另一方选择的序列号则得不到确认。
选择性重传 (SR) 协议中发送方窗口和接收方窗口何时移动?分别如何移动?
发送方:当收到ACK确认分组后,若该分组的序号等于发送基序号时窗口发生移动;向前移动到未确认的最小序号的分组处;
接收方:当收到分组的序号等于接收基序号时窗口移动;窗口按交付的分组数量向前移动;
简述可靠传输协议 rdt1.0, rdt2.0, rdt2.1, rdt2.2 和 rdt3.0 在功能上的区别。
rdt1.0:经可靠信道上的可靠数据传输,数据传送不出错不丢失,不需要反馈。
rdt2.0(停等协议):比特差错信道上的可靠数据传输,认为信道传输的数据可能有比特差错,但不会丢包。接收方能进行差错检验,若数据出错,发送方接收到NAK之后进行重传。
rdt2.1:在rdt2.0的基础上增加了处理重复分组的功能,收到重复分组后,再次发送ACK;
rdt2.2:实现无NAK的可靠数据传输,接收方回发带确认号的ACK0/1,
收到出错分组时,不发NAK,发送接收到的上一个分组的ACK;
rdt3.0:实现了超时重发功能,由发送方检测丢包和恢复;
电路交换和虚电路交换的区别?哪些网络使用电路交换、报文交换、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请各举一个例子。
电路交换时整个物理线路由通讯双方独占;
虚电路交换是在电路交换的基础上增加了分组机制,在一条物理线路上虚拟出多条通讯线路。
电路交换:电话通信网
报文交换:公用电报网
虚电路交换:ATM
数据报交换:Internet
电路交换:面向连接,线路由通信双方独占;
虚电路交换:面向连接,分组交换,各分组走统一路径,非独占链路;
数据报交换:无连接,分组交换,各分组走不同路径;
交换机逆向扩散式路径学习法的基本原理:
交换表初始为空;
当收到一个帧的目的地址不在交换表中时,将该帧发送到所有其他接口(除接收接口),并在表中记录下发送节点的信息,包括源MAC地址、发送到的接口,当前时间;
如果每个节点都发送了一帧,每个节点的地址都会记录在表中;
收到一个目的地址在表中的帧,将该帧发送到对应的接口;
表自动更新:一段时间后,没有收到以表中某个地址为源地址的帧,从表中删除该地址;
非持久 HTTP 连接和持久 HTTP 连接的不同:
非持久HTTP连接:每个TCP连接只传输一个web对象,只传送一个请求/响应对,HTTP1.0使用;
持久HTTP连接:每个TCP连接可以传送多个web对象,传送多个请求/响应对,HTTP1.1使用;
Web 缓存的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工作过程:
作用:代理原始服务器满足HTTP请求的网络实体;
工作过程:
浏览器:与web缓存建立一个TCP连接,向缓存发送一个该对象的HTTP请求;
Web缓存:检查本地是否有该对象的拷贝;
若有,就用HTTP响应报文向浏览器转发该对象;
若没有,缓存与原始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向原始服务器发送一个该对象的HTTP请求,原始服务器收到请求后,用HTTP响应报文向web缓存发送该对象,web缓存收到响应,在本地存储一份,并通过HTTP响应报文向浏览器发送该对象;
简要说明无线网络为什么要用 CSMA/CA 而不用 CSMA/CD ?
无线网络用无线信号实施传输,现在的技术还无法检测冲突,因此无法使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而使用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A;
简述各种交换结构优缺点,并解释线头 HOL 阻塞现象。
内存交换结构:以内存为交换中心;
优点:实现简单,成本低;
缺点:不能并行,速度慢;
总线交换结构:以共享总线为交换中心;
优点:实现相对简单,成本低;
缺点:不能并行,速度慢,不过比memory快;
纵横制:以交叉阵列为交换中心;
优点:能并行,速度快,比memory和总线都快;
缺点:实现复杂,成本高;
线头HOL阻塞:输入队列中后面的分组被位于线头的一个分组阻塞(即使输出端口是空闲的),等待交换结构发送;
CSMA/CD 协议的中文全称,简述其工作原理。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在共享信道网络中,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之前,先侦听链路是否空闲,若空闲,立即发送,否则随机推迟一段时间再侦听,在传输过程中,边传输边侦听,若发生冲突,以最快速度结束发送,并随机推迟一段时间再侦听;
奇偶校验、二维奇偶校验、 CRC 校验三者比较:
奇偶校验能检测出奇数个差错;
二维奇偶校验能够检测出两个比特的错误,能够纠正一个比特的差错;
CRC校验能检测小于等于r位的差错和任何奇数个差错;
GBN 方法和 SR 方法的差异:
GBN:一个定时器,超时,重发所有已发送未确认接收的分组,发送窗口不超过2的k次方-1,接收窗口大小为1,采用累计确认,接收方返回最后一个正确接受的分组的ACK;
SR:多个定时器,超时,只重发超时定时器对应的分组,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大小都不超过2的k-1次方,非累计确认,接收方收到当前窗口或前一窗口内正确分组时返回对应的ACK;
④ 在计算机网络中,什么是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开放系统互联协议中最早的协议之一,它为连接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硬件体系结构的互联网络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种网络通用语言。TCP/IP协议定义了在互联网络中如何传递、管理信息(文件传送、收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并制定了在出错时必须遵循的规则。
IPX/S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互联网信息交换包/顺序信息交换包
IPX和SPX是Novell NetWare协议栈的一部分,用于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传输数据;IPX和SPX两层协议造就了Novell网络的特色,几乎成了Novell网的代名词。
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网络会话层协议,管理数据交换和网络访问。它向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提供一组协调性命令,利用下一层网络服务将信息逐个节点地进行传送,从而把应用程序与下层的网络操作系统加以隔离。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NetBIOS用户扩展接口
用于LAN Manager、LAN Server、Windows for Workgroups和Windows NT等的NetBIOS增强版本,它确定了传送帧格式并增加了许多功能。
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的一种标准参考模型,是一种关于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不同设备和应用软件之间的网络通信的概念性框架结构。现在它被公认为是计算机通信和 internet 网络通信的一种基本结构模型。当今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都是基于 OSI 模型结构。OSI 模型将通信处理过程定义为七层,并将网络计算机间的移动信息任务划分为七个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任务组。各个任务或任务组被分配到 ISO 参考模型各层。各层相对独立(self-contained),从而使得分配到各层的任务能够独立实现。这样当其中一层提供的某解决方案更新时,它不会影响其它层。
ISO 定义了基于 OSI 模型的 internet 网络通信协议组,基本上由欧洲国家提出。
主要协议
应用层(Application)
--------------------------------------------------------------------------------
ACSE:关联控制服务元素 (ACSE: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CMIP:通用管理信息协议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S:通用管理信息服务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MOT:TCP/IP 上的 CMIP (CMOT:CMIP over TCP/IP)
FTAM: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 (FTAM: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ROSE:远程操作服务元素 (ROSE:Remote Operation Service Element)
RTSE:可靠传输服务元素协议 (RTSE: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 Protocol)
VTP:ISO虚拟终端协议 (VTP:ISO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 ISO)
X.400:信息处理服务协议 (X.400:Message Handling Service Protocols)
X.500:目录访问服务协议 (X.500:Directory Access Service Protocol - DAP)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ASN.1: 抽象语法标记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ISO-PP:ISO表示层协议 (ISO-PP:OSI 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ISO-SP:ISO会话层协议 (ISO-SP:OSI Session Layer Protocol)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
ISO-TP:OSI传输层协议 - TP0、TP1、TP2、TP3、TP4 (ISO-TP:OSI Transport Protocols - TP0、TP1、TP2、TP3、TP4)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
CONP:面向连接网络协议 (CONP: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rotocol)
ES-IS:终端系统和中间系统路由交换协议 (ES-IS:End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Exchange protocol)
IDRP:域间路由选择协议 (IDRP: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O-IP CLNP:无连接网络协议 (ISO-IP 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
LAPB:平衡链路访问过程 (LAPB:Link Access Procere Balanced for X.25平衡链路访问过程)
⑤ 详解图解计算机网络177 个名词
大家好,我是伟哥。上篇《60 张图详解 98 个常见的网络概念》有一段时间了,现在重新汇总整理,把最近提到的网络名词也加上。同时为了方便阅读,增加了大量的配图,让网络小白也能轻松理解。考虑到 177 个网络名词加上 123 张图,文章的篇幅就很长了,有必要分类整理下,于是按照网络分层结构,加上分层的扩展内容,把所有名词分成了 15 个小类,方便查阅。
1、 电路交换 :在通信开始前,通信双方要在网络上建立专属信道来发送数据,信道至少会持续到通信结束才会断开。
2、 包交换 :又叫做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为多个消息块(即数据包),再通过网络对每个数据块进行单独传输选路。
3、 网络协议 :为在网络中传输数据而对数据定义的一系列标准或规则。
4、 协议栈 :网络协议的具体定义或具体实现。
5、 万维网 ( WWW ):可以通过 URL 地址进行定义、通过 HTTP/HTTPS 协议建立连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网页资源空间。
6、 局域网 ( LAN ):在一个有限区域内实现终端设备互联的网络。
7、 城域网 ( MAN ):规模大于局域网,覆盖区域小到一个方圆数千米的大型园区,大到一个城市圈的网络。
8、 广域网 ( WAN ):跨越大范围地理区域建立连接的网络。
9、 互联网 ( Internet ):通过各种互联网协议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设备建立互联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
10、 物联网 ( IoT ):通过内置电子芯片的方式,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实现多元设备间信息交互的网络。
11、 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 ):通过互联网为计算机和其它设备提供处理资源共享的网络。
12、 大数据 ( Big Data ):通过汇总的计算资源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预测结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13、 SDN :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并通过提升网络编程能能力,使网络管理方式更优。
14、 数据平面/转发平面 :指网络设备中与判断如何转发数据和执行数据转发相关的部分。
15、 控制平面 :指网络设备中与控制设备完成转发工作的相关部分。
1、 操作系统 :一种安装在智能设备上,为操作智能设备消除硬件差异,并为程序提供可移植性的软件平台。
2、 图形用户界面 ( GUI ):指用户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点击图标等可视化图形来完成设备操作的软件界面。
3、 命令行界面 ( CLI ):指用户需要通过输入文本命令来完成设备操作的软件界面。
4、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也叫做内存。安装在数通设备上与安装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相同,即用于存储临时文件,断电内容消失。
5、 Flash :安装在数通设备上,与计算机硬盘的功能类似,用来存放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大量文件。
6、 NVRAM :非易失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用来保存数通设备的启动配置文件,断电不会消失。
7、 Console 接口 :即控制台接口,通过 Console 线缆连接自己的终端和数通设备的 Console 接口,使用终端模拟软件对数通设备进行本地管理访问。
1、 OSI 模型 :为规范和定义通信网络,将通信功能按照逻辑分为不同功能层级的概念模型,分为 7 层。
2、 TCP/IP 模型 :也叫做互联网协议栈,是目前互联网所使用的通信模型,由 TCP 协议和 IP 协议的规范发展而来,分为 4 层。
3、 应用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7 层,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4 层,是离用户最近的一层,用户通过应用软件和这一层进行交互。理论上,在 TCP/IP 模型中,应用层也包含了 OSI 模型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功能。但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实用性不强,应用层在两种模型中区别不大。
4、 传输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4 层,也是 TCP/IP 模型的第 3 层,在两个模型中区别不大,负责规范数据传输的功能和流程。
5、 网络层 :指 OSI 模型的第 3 层,这一层是规范如何将数据从源设备转发到目的设备。
6、 数据包 :经过网络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
7、 数据链路层 :OSI 模型的第 2 层,规范在直连节点或同一个局域网中的节点之间,如何实现数据传输。另外,这一层也负责检测和纠正物理层在传输数据过程中造成的错误。
8、 数据帧 :经过数据链路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
9、 物理层 :OSI 模型的第 1 层,这一层的服务是规范物理传输的相关标准,实现信号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传输。
10、 互联网层 :TCP/IP 协议中的第 2 层,功能与 OSI 模型中的网络层类似。
11、 网络接入层 :TCP/IP 协议中的第 1 层,作用是定义数据如何在两个直连节点或同一个局域网的节点之间传输,TCP/IP 模型中的这一层结合了 OSI 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12、 封装 :发送方设备按照协议标准定义的格式及相关参数添加到转发数据上,来保障通信各方执行协议标准的操作。
13、 解封装 :接收方设备拆除发送方设备封装的数据,还原转发数据的操作。
14、 头部 :按照协议定义的格式封装在数据上的协议功能数据和参数。
1、 双绞线 :将两根互相绝缘的导线按一定规格缠绕在一起,以便它们互相冲抵干扰,从而形成的通信介质。
2、 光纤 :为实现数据通信,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光线的玻璃纤维载体。
3、 IEEE 802.3 :IEEE 组织定义的以太网技术标准,即有线网络标准。
4、 IEEE 802.11 :IEEE 组织定义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5、 奇偶校验 :接收方对比接收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时,检测数据的二进制数位中 “ 1 ” 的奇偶个数是否相同,从而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6、 校验和 :接收方对比接收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校验和是否相同,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7、 循环冗余校验 :接收方通过多项式除法判断数据与发送时是否一致的校验方式。
8、 共享型以太网 :所有连网设备处在一个冲突域中,需要竞争发送资源的以太网环境。
9、 二进制 :逢 2 进位、只有 0 和 1 表示数字的计数系统。
10、 十六进制 :逢 16 进位、用 0 ~ F 表示数字的计数系统。
11、 冲突域 :通过共享媒介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共同构成的网络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同时只能一台设备发送数据包。
12、 交换型以太网 :连网设备互相之间不需要竞争发送资源,而是分别与中心设备两两组成点到点连接的以太网环境。
13、 MAC 地址 :长度 48 位,固化在设备硬件上,用十六进制表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
14、 广播域 :在这个区域中,各个节点都可以收到其它节点发送的广播数据包。
⑥ 《计算机网络》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协议栈怎么说呢就是指分层结构中定义硬件、软件在不同的级别如何协调工作的一组协议。
如TCP/IP协议栈中包括网络层的IP协议,传输层的TCP、UDP协议,应用层的HTTP、FTP协议等等等等。
==============
客户的定义就多了,对于各行各业都没有固定的意思,我摘抄了三种:
1、客户指的是购买或者使用本站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群体
2、指咨询项目交付成果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该项目的定购人和支付人。
3、客户指的是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者。
==============
服务器的接司就多啦:自己慢慢看:http://www.oaprinter.com/club/dispbbs.asp?boardid=63&id=16828
==============
客户-服务器(C/S)方式这个就更简单啦:请看这个地方:http://www.c111.net/htm/bbs/index.php?mods=topicdisplay&forumid=2&postid=37&p=1
⑦ 计算机网络——理解TCP/IP网络协议栈
SYN包用于初始化包序号,用来解决网络包乱序问题。
ACK包用于确认收到,用来解决不丢包的问题。
Understanding TCP/IP Network Stack
The Send Case
The Steps for Sending a Single Ethernet Frame
The Steps for Receiving a Single Ethernet Frame
For these steps, it's presumed that the OS has already created buffer descriptors that point to free regions in host memory and that the NIC has read these buffer descriptors into local NIC memory via DMA.
IO有两种操作,同步IO和异步IO。同步IO指的是,必须等待IO操作完成后,控制权才返回给用户进程。异步IO指的是,无需等待IO操作完成,就将控制权返回给用户进程。
四个网络分析工具:ping、tcpmp、netstat和lsof
ping
tcpmp
tcpmp可以将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包的“头”完全截获下来提供分析。它支持针对协议、主机、网络或端口的过滤,并提供and、or、not等逻辑语句进行筛选。
表达式是一个正则表达式,表达式中一般包含几个关键字,如下:
netstat
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netstat是在内核中访问网络及相关信息的程序,它能提供TCP连接、对TCPhenomenonUDP的监听及获取进程内存管理的相关报告。
lsof
losf(list open file)是一个列出当前系统打开文件的工具。
⑧ 协议栈是什么意思
协议栈(Protocol Stack)是指网络中各层协议的总和,其形象的反映了一个网络中文件传输的过程:由上层协议到底层协议,再由底层协议到上层协议。使用最广泛的是英特网协议栈,由上到下的协议分别是:应用层(HTTP,FTP,TFTP,TELNET,DNS,EMAIL等),运输层(TCP,UDP),网络层(IP),链路层(WI-FI,以太网,令牌环,FDDI,MAC等),物理层。
⑨ 什么是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或称为TCP/IP协议栈,或互联网协议系列。 TCP/IP协议栈 (按TCP/IP参考模型划分) 应用层 FTP SMTP HTTP ... 传输层 TCP UDP 网络层 IP ICMP ARP 链路层 以太网 令牌环 FDDI ... 包含了一系列构成互联网基础的网络协议。 这些协议最早发源于美国国防部的DARPA互联网项目。 TCP/IP字面上代表了两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 时间回放到1983年1月1日,在这天,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中,TCP/IP协议取代了旧的网络核心协议NCP(Network Core Protocol),从而成为今天的互联网的基石。最早的的TCP/IP由Vinton Cerf和Robert Kahn两位开发,慢慢地通过竞争战胜了其它一些网络协议的方案,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OSI模型。TCP/IP的蓬勃发展发生在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重要而可靠的工具的出世,例如页面描述语言HTML和浏览器Mosaic,导致了互联网应用的飞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目前流行的IPv4协议(IP Version 4,IP版本四)已经接近它的功能上限。IPv4最致命的两个缺陷在于: 地址只有32位,IP地址空间有限; 不支持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想法,无法管理带宽和优先级,故而不能很好的支持现今越来越多的实时的语音和视频应用。因此IPv6 (IP Version 6, IP版本六) 浮出海面,用以取代IPv4。 TCP/IP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在与对为数众多的低层协议的支持。这些低层协议对应与OSI模型 中的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每层的所有协议几乎都有一半数量的支持TCP/IP,例如: 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光纤数据分布接口(FDDI),端对端协议( PPP),X.25,帧中继(Frame Relay),ATM,Sonet, SDH等。 TCP/IP协议栈组成 整个通信网络的任务,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块,即抽象成所谓的 ”层” 。用于互联网的协议可以比照TCP/IP参考模型进行分类。TCP/IP协议栈起始于第三层协议IP(互联网协议) 。所有这些协议都在相应的RFC文档中讨论及标准化。重要的协议在相应的RFC文档中均标记了状态: “必须“ (required) ,“推荐“ (recommended) ,“可选“ (elective) 。其它的协议还可能有“ 试验“(experimental) 或“ 历史“(historic) 的状态。 必须协议 所有的TCP/IP应用都必须实现IP和ICMP。对于一个路由器(router) 而言,有这两个协议就可以运作了,虽然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路由器 意义不大。实际的路由器一般还需要运行许多“推荐“使用的协议,以及一些其它的协议。 在几乎所有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上都存在的IPv4 协议出生在1981年,今天的版本和最早的版本并没有多少改变。升级版IPv6 的工作始于1995年,目的在与取代IPv4。ICMP 协议主要用于收集有关网络的信息查找错误等工作。 推荐协议 每一个应用层(TCP/IP参考模型 的最高层) 一般都会使用到两个传输层协议之一: 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和无连接的包传输的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 其它的一些推荐协议有: TELNET (Teletype over the Network, 网络电传) ,通过一个终端(terminal)登陆到网络(运行在TCP协议上)。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由名知义(运行在TCP协议上)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用来发送电子邮件(运行在TCP协议上) 。 DNS (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服务) ,用于完成地址查找,邮件转发等工作(运行在TCP和UDP协议上) 。 ECHO (Echo Protocol, 回绕协议) ,用于查错及测量应答时间(运行在TCP和UDP协议上)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 ,用于网络同步(运行在UDP协议上)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用于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网络管理。 BOOTP (Boot Protocol,启动协议) ,应用于无盘设备(运行在UDP协议上)。 可选协议 最常用的一些有 支撑万维网WWW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动态配置IP地址的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收邮件用的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邮局协议) , 用于加密安全登陆用的SSH (Secure Shell,用于替代安全性差的TELNET) , 用于动态解析以太网硬件地址的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 范例: 不同计算机运行的不同协议 一个简单的路由器上可能会实现ARP, IP, ICMP, UDP, SNMP, RIP。 WWW用户端使用ARP, IP, ICMP, UDP, TCP, DNS, HTTP, FTP。 一台用户电脑上还会运行如TELNET, SMTP, POP3, SNMP, ECHO, DHCP, SSH, NTP。 无盘设备可能会在固件比如ROM中实现了ARP, IP, ICMP, UDP, BOOT, TFTP (均为面向数据报的协议,实现起来相对简单)。
⑩ 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希望专业点哦
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
常用的网络协议
一:NETBEUI NETBEUI是为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网络层寻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它不需要附加的网络地址和网络层头尾,所以很快并很有效且适用于只有单个网络或整个环境都桥接起来的小工作组环境。 因为不支持路由,所以NETBEUI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网络的主要协议。NETBEUI帧中唯一的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该地址标识了网卡但没有标识网络。路由器靠网络地址将帧转发到最终目的地,而NETBEUI帧完全缺乏该信息。 网桥负责按照数据链路层地址在网络之间转发通信,但是有很多缺点。因为所有的广播通信都必须转发到每个网络中,所以网桥的扩展性不好。NETBEUI特别包括了广播通信的记数并依赖它解决命名冲突。一般而言,桥接NETBEUI网络很少超过100台主机。 近年来依赖于第二层交换器的网络变得更为普遍。完全的转换环境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尽管广播仍然转发到网络中的每台主机。事实上,联合使用100-BASE-T Ethernet,允许转换NetBIOS网络扩展到350台主机,才能避免广播通信成为严重的问题。 二:IPX/SPX IPX是NOVELL用于NETWARE客户端/服务器的协议群组,避免了NETBEUI的弱点。但是,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于大型企业网。它允许有许多路由网络。包括32位网络地址,在单个环境中带来了新的不同弱点。 IPX的可扩展性受到其高层广播通信和高开销的限制。服务广告协议(ServiceAdvertising Protocol,SAP)将路由网络中的主机数限制为几千。尽管SAP的局限性已经被智能路由器和服务器配置所克服,但是,大规模IPX网络的管理员仍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三:TCP/IP 每种网络协议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只有TCP/IP允许与Internet完全的连接。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和一些商业组织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即便遭到核攻击而破坏了大部分网络,TCP/IP仍然能够维持有效的通信。ARPANET就是由基于协议开发的,并发展成为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交流媒体的Internet。 TCP/IP同时具备了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不幸的是牺牲了速度和效率(可是:TCP/IP的开发受到了政府的资助)。 Internet公用化以后,人们开始发现全球网的强大功能。Internet的普遍性是TCP/IP至今仍然使用的原因。常常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用户就在自己的PC上安装了TCP/IP栈,从而使该网络协议在全球应用最广。 TCP/IP的32位寻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将加入Internet的主机和网络数。因而可能代替当前实现的标准是IPv6。
参考http://ke..com/view/860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