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也存在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其次,互联网系统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对于教育者来说,掌握大量正确的信息,了解社会的最新知识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有效地将分散在各地的资源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借助于网络更新率很高的实时动态的信息和存储量无限的数据库,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大量有关信息资源中精选有针对性的、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名家高见、典型事例等,作为有说服力的教育材料,充实到教育内容中。这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用事实来说话,增强教育效果,而且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的理论说教、灌输方式带来的枯燥乏味感,还有利于青年学生扩大视野、更新观念。
第三,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即时性可使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互联网世界是一个虚拟社会,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互联网比较准确、及时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情绪波动以及学习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从而及时地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互联网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贰’ 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准确把握和应对90后大学生特点,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意义重大。重点是寻找90后大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探究他们进行网络社交的最终目的。
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辅导员与其工作对象通过经常性的网络在线或不在线的交流,逐渐会建立起一种虚拟空间的信任关系,学生会更加乐于通过网络来倾诉和交流,这种途径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能更自如,更加无拘无束。
‘叁’ 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明是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目前在网络上流行各种不文明现象,比如不文明用语、恶搞知名人士、有目的的人身攻击等等。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的重点引导内容。我们应该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加强网络和谐的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律和学校的管理来杜绝不文明不和谐现象。
一、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建议
在接受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地利用网络和大家进行沟通,以期待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及时更新内容,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创办自己的品牌栏目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从解决学生们关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吸引和教育学生。我认为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行,但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
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任何网络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社会上和高校学生中产生群体性效应。
(二)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正面的价值导向来影响人的思想,从而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美丑、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没有有序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信息化时代,教育者所能垄断的信息资源在减少,已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较大信息落差,因此,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创建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看到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例如,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效果与范围都有了显着的提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拓展了工作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性更广,影响更深远。同时,网络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从文字媒体向多维视听图像媒体信息形式转变,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应对网络的强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相互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积极活跃的一部分。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由教育主客体制向双主体乃至多主体制转化,因此,要求我们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有形的管理和无形的教育引导相结合转变,通过搭建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网前、网上、网后”全过程教育体系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网前、网上、网后”全过程教育是一个体系,是分别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三个不同阶段而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注意发挥这三种教育方式的各自优势、克服其不足。对于网前、网上与网后教育,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借助于多种方式,即要加强网上与网后教育的结合,又充分利用网前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根据教育环境、任务和对象的不断变化,在教育时间、内容和方式的选用上使得网前教育、网上教育与网后教育各有侧重,网前教育贵在预防,网上教育重在引导,网后教育则要在巩固提高上多下功夫,从而构筑起网前、网上、网后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网络辅导员队伍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辅导员只有熟练掌握这项技术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高校应着手打造一支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专兼职网络辅导员队伍,这样才能有效掌握网络空间的主动权,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疏导和化解学生的迷茫和困惑,必要时他们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络活动,参与讨论,掌握网络上的舆情,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肆’ 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融洽
(一)网络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和跨时空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空间得到空前地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大量的信息做支撑。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却是信息容量小,视野不够开阔,内容陈旧单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吸引力,大大减弱教育的实效性。而网络信息的传播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包,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开放性环境和广阔的空间。网络信息的跨时空性主要是指信息传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天24 小时都可以上网获取各种信息,不同高校、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相互交流探讨;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可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可与政府机关、家庭、企业等相连,这为社会各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网络信息速度的快捷性和即时性,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及时,忌放“马后炮”,及时的关键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使用要快,只有“快”,才能将工作做在前头,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计算机网络被喻为信息的“高速公路”,它的应用与快速发展为我们快速、便捷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信息提供了可能。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即使远在万里,也可以“当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克服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障碍,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三)网络信息形式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新的渠道和手段。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基本上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在网络信息时代很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己不仅仅足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甚至是图文、音像并茂的影视画面,这种多媒体技术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拓展,而且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身临其境,大大改变了沿袭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方式和手段,学生在网上可以眼、耳、手、脑并用,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四)网络信息使用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新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而对而教育这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改变以往在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和感兴趣的话题,并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建立起多向互动的学习教育网络。另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机互动性强,可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有助于加强人际沟通,充分体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帮助”的本质特征。 二、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代来的新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上各种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构成严重威胁。 网络信息良莠混杂,很难得到严格的管理控制。这就使得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网络信息可谓五花 A.H,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反动、黄色、暴力信息、不健康的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甚至一些反科学、伪科学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形形色色的网站、聊天室等使人目不暇接,一些信息垃圾不时的地发送到个人信箱里。大学生由于阅历浅,好奇心强,思想不成熟,对一些不良的有害的信息往往缺乏警惕性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蚀。网络又是没有边际的世界,各种社会力量都力图占据一席之地,大学生可以轻易地接触任何一种文化及思想观点。由于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滞后,目前在信息流量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95%,而我国则不足1%。这就形成了以西方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他们力图通过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同我党争夺青少年一代。因此,处在网络时代这样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圈,在大学生中如何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如何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认真研究与解决的新课题,这个课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长成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二)网络化严重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作者固有的教育方法和技能。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出严峻挑战,只靠教师站在讲台做报告、读文件的传统宣传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了。在网络所构建的这样一个平等的交互性的平台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这将对高校传统的以权威性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十分突出的冲撞。在此影响下,传统灌输教育不仅不被学生轻易接受,甚至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此外,互联网具有交互性及平等性,能随时随地公开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大学生们不再只是单方而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输,而是要求平等交流,这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势必要求高校政工队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方式方法,增强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技能。 (三)网络的虚拟性有可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犹如一双无形的磁场深深吸引着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莘莘学子。进入网络犹如步入了一个地球村。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交往,在网上,大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份等可以被掩盖,使得网上交往更具隐蔽性、开放性和神秘感。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这同时也使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不易实施有效的监控,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此外,在网络上大学生可超越时空限制,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上休闲,过着一种完全虚拟的生活,并且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各种各样的“知己”,从而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就可能陷入其中,引发不良的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障碍、人格障碍、感情纠葛、安全焦虑,象网络孤独症、网络成瘾症、早恋、网上暴力、欺诈、网上性爱、人格异化等。同时由于人与人的沟通和交往过多地依赖网络,直接见面的机会减少,导致了道德情感的冷漠,大学生在心理上会排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身份的不确定性和存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双重角色的不一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因此会觉得无所可为、无处可为,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从而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悬空。
‘伍’ 如何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电子信息化时代,所以网络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并且运用网络最多的人群就是青少年,其中青少年中的大部分人是大学生。与此同时,现在很多大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使用信息化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必须对网络有所了解。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包含的东西很广泛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方面,也有对这些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方面。因此学校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免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误入歧途。
一、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大学生不能够将不良信息分辨出来,从而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诱导作出对自身和社会有害的事情。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这些学生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其中它的优点是既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开拓思维、扩展思维,也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圈子扩展到世界各地、便于我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络具有这些优点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应的缺点,因为大学生对于各种食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所以他们有些不良网站或者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区分,从而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一些反社会信息和有关黄、赌、毒的信息普遍存在于网络之中,这些网络信息对于现在好奇心超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虽然有些同学从来不进不良网站,但是部分非法信息和合法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很难分辨哪些网站没有非法信息。还有就是网站上对于新闻或者国家事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出现很多谣言或者虚假消息,这样就会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作出错误决策。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健康、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校或者相关的教育机构必须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网络环境健康化,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的网络上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部分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完整的教学制度。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学校认为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所以对于他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没有指定相应的严格制度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网络中得到的负面或者不良影响不能够被学校和老师及时的了解到,因此学校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和正确引导。最终导致经常上网的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健康成长。
3.大学生上网过度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上网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就使得这些学生上网过度。长时间坐着上网减少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比如:脊椎出现问题或者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下降等等各种问题。过度上网还可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生物钟紊乱并且对于外界事物会有排斥情绪。由于上网时间过长之后,学生就会沉迷于虚拟世界、逃离现实的生活和人们的交往。大学生无论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还是网上聊天之后,就会丧失自制力和意志力,变得颓废不堪,经常出现翘课去网吧的情况,甚至有些同学为了去上网而不惜违反学校纪律。通过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后果来看,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课业学习都会受到很重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和家人的生活。所以为了能够净化网络环境,最大程度的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和作用,我们需要开展正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以后大学生能够健康上网、快乐上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大学生上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1.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健康上网的知识。
学校的选修课中适当的增添一些有关于健康上网的知识,或者通过开展各种知识讲座宣传怎样健康上网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教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健康上网的常识。
2.建立相应的网络监督队伍。
在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或者软件对学校的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控制,主要是对于学生们的一些公共言论或者发帖进行监控,如果发现相关的违反国家法律或者学校纪律的言语或者行为,要及时地进行制止或者批评。
3.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够健康上网的一个主要因素。假如大学生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进行学习和生活,即便拥有了很好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他们也不能够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甚至会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该对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教育体系,使得大学生通过正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后能够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它的广泛应用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于还没有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尤为重要了。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应不同的心理、观点以及做法,从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随着年龄段的不同来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育,不仅能够保持学生的政治思想积极、健康,也能够确保学生思想与时俱进。
‘陆’ 如何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
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必须迅速走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这就要求各个学科教学的深化改革都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使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常规课程的整合,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此,笔者想就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浅谈几点看法。
一、信息时代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里,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的显着特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内容丰富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哲学、法律、文化、历史,甚至理科类的各门学科也都有涉及。目前,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资料更加丰富。但是,各种信息所带来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这其中既有积极因素又会有消极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怎样才能使所获取的知识引导人走向积极的一面,这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不仅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而且能教给学生这样的能力。
(二) 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从而导致说明问题的素材也必须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素材变化之快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感受最深的,课本提供的各种数字和资料在今天迅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总显得有点陈旧。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众多信息中找到适合教学所需的最新资料,如何最高效率的使自己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里处变不惊,从中受益。这是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又一难题。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运用信息化教学。使得思想政治课更快的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二、信息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丰富的网络材料,建立教学资源库
针对思想政治学科的以上几个特点,笔者认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势在必行。目前市面上能用于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的软件资源几乎没有,这是思想政治课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一大困难,因此进行信息化教学,首先必须建立教学资源库,经常从网络中收集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把能用于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的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乐、影像等,分类存放,以便今后检索调用。一般而言可以把资源库归为以下两类:
(1)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资料库。按课本内容分类组织资料,可以做到归类目的明确、应用检索方便。如按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组成三个总目录(或三个文件),再在各目录中按课本的科目系统组织条目,将与之相关的网络材料存入相应的子条目、孙条目之中。以经济常识为例,将之分为财政、税收、银行、储蓄、保险、商品服务市场、消费者、世界性贸易金融组织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等条目,并进一步在各个子条目中又分解出相关知识点条目,如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中可分为WTO、IMF、WORLD BANK等。再将网上搜集到的材料纳入其中相应条目之中。
(2)专题资料库。将时事政治的背景资料按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等组成
‘柒’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介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这种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形成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信息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知识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与人们的传统认识、道德观念也大不相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并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对待。因为,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复杂性,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 1.鉴别判断能力下降,理想与价值观迷失。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这主要归因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各类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各种社团等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已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而且超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想象,但是,无论学生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人,由于对知识“爆炸当量”的心理准备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知识鉴别、判断能力的欠缺;同时,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确的价值选择变得更加困难,直接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剧烈;而世界各国、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也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2.思想偏激,过于务实,缺少远大理想。在社会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因而,他们的思维趋向越来越朝务实的方向发展。他们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对社会实践的艰辛缺乏应有的了解,容易被一些社会假象所迷惑,甚至走向实用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极端境地。少数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就业和个人的利益,很少关心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对政治和民生漠不关心,信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方向和目标不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求知欲,在学习上不求创新,不愿意参加班集体、学校组织的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更是不热心、不参与。 3.思想活跃,但缺乏理性思维。当代大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情绪化倾向明显,面对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不同国家、民族、政党的意见,他们勇于直面现实、批判现实。但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对中外历史的感知肤浅,他们以自己的是非标准来评判社会上的一切,追求理想化。尤其是对于国外的思潮、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甚至毒品、色情等,他们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也很少能够站在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现象出现的根源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探究。 4.过度强调自我,社会公德失范。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很高,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日俱增,他们渴望独立,期盼一个没有约束、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足够大的时空;由于长期生活在大家庭中,他们的独立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心理素质滞后于身体素质,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这使社会和家庭难以完全接受其渴望独立的期盼。这就导致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发生冲突,以及代沟的扩大,有些学生心胸狭隘,不懂得宽容和妥协;有些学生思想偏激,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反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差,对社会道德的约束产生抵触。 5.思想网站功能缺乏,内容简单,难以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虽然我国许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品德教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还未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存在多种问题:如教育模式落后、教育方法简单化、教育过程形式化,网站面目呆板,没有感染力与亲和力;网站上相关内容简单罗列,信息面狭窄,或内容泛化,缺乏个性,影响力不大;功能简单,针对性弱,有效性差,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高校至今没有开设思想品德教育的网络平台。 以上这些现状与问题,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亟待探索有效对策。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人、关心人;要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自觉适应社会,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要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优势,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要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2.加强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毕业后,不少人将成为当今科技信息与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主要从事研究、创造知识与文化的精神劳动,他们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追求真理的精神。由于网络功能强大,人们所做的每一项科学研究都会很快地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所以,网络上传输的内容一定要有益于社会进步、能够造福于民,提升人类道德和理性,这都需要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3.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判断能力。目前,尽管许多大学生都在上网,但网络提供的信息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与成长究竟有多大的帮助,却很少有人去考虑。许多大学生认为上网是一种时尚,被网上那些虚拟的、花花世界所吸引,面对网上纷繁芜杂的、扑面而来的信息,不少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低下,甚至其思维与习惯被那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严重影响,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受一些违法信息的诱导,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了违法的事情。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优劣,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与判断能力;学校要从教育的角度扬利抑弊,帮助、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去分析不良信息产生的根源并认识其危害。为此,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必须首先置身于信息社会的前沿,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预见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分析其利弊得失。 4.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化教育。一方面,要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清理,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学校开设网络思想道德课,在学生浏览网页时,可以很容易看到;建设红色网站,构筑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此外,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咨询辅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网络上与生活中为学生解决思想中的难题。最后,要设立网上思想品德教育问卷调查、学生信箱等,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5.加强祖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信念教育。要坚持从正面教育入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中国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师生对祖国浓厚的民族情感,提高爱国觉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信心和决心;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努力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捌’ 为什么说网络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又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这取决于网络本身的性质与功能。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
利用网络,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
‘玖’ 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网络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良好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脸书网络有几点建议。
网络平台建设:唱响主旋律
信息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导权。高校门户新闻网站要坚持“主动积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专题栏目,让广大师生通过网络主动积极地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高校校园BBS等网络舆论平台在内容上要旗帜鲜明地宣扬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增强他们的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形式上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感以及社会责任感。进入自媒体时代,要发挥好学校官方微博的作用,建好学工系统微博群和政治辅导员个人微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发布正面信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回应师生及社会质疑。
网络舆论引导:打好主动仗
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重点在于“导”,应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处置机制,对热点难点问题准确把脉,理性引导,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引导师生理性发言,同时要积极开展微博网评,培育网上师生的正面声音,发挥他们网上舆论“定向导航”的作用。难点在于“疏”,在信息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出现问题后要积极应对,化堵为疏,坚持重大突发事件网络首发制度,通过论坛回帖、新闻跟帖、微博回应等方式及时客观传播信息,要杜绝在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失语。同时还要积极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互联网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趋势,加强对网络视频、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研究,实现对互联网各类传播新载体的有效监控。
网络教育活动:提振精气神
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弘扬正气,提高品位,提振师生的精气神。要加强网络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网络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或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形势政策教学、讨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并就具体网络案例开展互动讨论,切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在网上谈经历、讲体会、论人生,用典型事例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网络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在校园门户网站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媒介教育:传播正能量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当代大学生生长在发达的媒介环境中,因此,应当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让他们不仅要“会用网”,更要懂得“为什么要用网”和“怎样正确用网”。具体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教师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训。要举办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教师培训项目,利用假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相关的课题,进行提升教师媒介素养的系统研究。二是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编撰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学习读本,并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教学规划,在计算机基础及其运用等相关课程中增加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的有关内容,或者开设相关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三是推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各高校要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与教育,推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规范网络行为。四是建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评价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目标和考评体系之中,将网络媒介素养、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诚信、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运用能力等作为参照指标纳入大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发展创新能力。
‘拾’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用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
(1) 疏导教育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大家把各自观点和经验都发表出来。主要有分导(分而导之),利导(因势利导)和引导(启发诱导)三种方式。
(2) 比较教育法,将两种不同事物和现象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就内容而言有横比和纵比之分,具体运用方式包括回忆对比法(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忆苦思甜),比较鉴别法(通过比较鉴别真伪、是非),类比法(通过属性类似现象的比较得出他们其他的共同特征)。
(3) 典型教育法,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最常用的有两种形式。负面典型(反映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和正面典型(代表正确的、先进的思想)。
(4) 自我教育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包括自我修养(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制、自律)和自我调控(调整与环境关系、认知调控和情绪调控)三个方面。
(5) 激励感染教育法,通过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积极性的方法。包括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的激励方式和形象感染艺术感染、群体感染。
2. 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的基本方法,信息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分析提出了要求。要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着眼于动态分析,从言行认识到思想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导放面,就具体方式而言有:
(1) 矛盾分析法,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性质(敌我矛盾还是内部矛盾),把握矛盾特性,分析主次矛盾转换条件。
(2) 系统分析法,把各种信息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主要包括分析信息要素本身,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结构的外部环境。
(3) 因果分析法,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包括追因和溯果。
(4)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事物的不同方面,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包括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各个历史时期),横向比较(对象、内容、形式、环境等的分析)
(5)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是确定性质和类型,定量是确定数量关系,对任何事物的分析都是性和质的统一,同时要分清主次和变化,把握量的模糊度。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难免遇到某些特殊的思想问题和行为表现,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1) 预防教育法,预防人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进行教育,以防止和避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产生。包括普通预防与重点预防,明示与暗示,启示与警示。
(2) 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人们的认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干预。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疏导、交友谈心,二是坚持立足教育、预防为主,做好危机前的观察了解、危机中的针对干预、危机后的抚慰和稳定工作。
(3) 思想转化方法,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将思想由错误转化为正确、消极转化为积极、落后转化为先进。主要途径有,情感融化,打开思想转化通道;事理说服,提高思想转化效果;行为约束,增强思想转化力度。
(4) 冲突调解法,对人们的思想矛盾和行为激化状态进行调解,减少冲突导致的破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瞄准矛盾焦点,及时疏导分流,二是寻找有效方法,妥善处理冲突,如冷处理、热处理,隔离、转移、调解和限制。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实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方法、通用方法、特殊方法和综合方法四个方面:
(1) 基本方法,学习理论,进行实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2) 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用方法就是一般方法,包括疏导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激励感染教育方法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是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殊问题的方法,包括预防教育、心理问题梳理和心理危机干预、思想转化和冲突调解
(4) 综合方法是在把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式措施和手段,包括各部门、多角度的协调式综合和交替式综合,教育各个内容和主从综合的并列式综合和主从式综合,业务、工作和各教育方法相互渗透融合的渗透式综合和融合式综合。
(5) 隐形教育方法,也是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渗透式教育方法和陶冶式教育方法、实践体验法。
5. 网络教育的具体方式,基于网络虚拟时空,遵循网络特点和人们在虚拟社会中思想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网络受众进行有效的影响,使之形成适应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主要包括:
(1) 网络信息引擎方式,运用网络信息引擎工具,有意识的搜索相关信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2) 网络疏导方式,教育者在虚拟空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依据网络载体可以分为即时性疏导、咨询式疏导、渗透式疏导、参与式疏导,另一类根据网络舆情性质分为因势疏导、造势疏导和转向疏导。
(3) 网络咨询辅导方式,可以分为咨询和辅导两种方式。
(4) 网络自我教育方式,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发挥主体意识,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网络个体自我教育,二是网络群体自我教育。
(5) 虚拟实践方式,主要有组织受教育者参与主题论坛活动,参与社会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组织受教育者参与虚拟生活和交往,,组织受教育者参与红色主题网站的建设。
6. 综合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再把握各种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整合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1) 主从式综合与并列式综合,主从式综合包括自我与自我教育、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的综合;并列式综合包括教育与管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
(2) 协调式综合与交替式综合方式。协调式综合是指综合各个部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体系,形成教育合理;交替式综合是指多角度、多侧面教育的综合
(3) 渗透式综合方式和融合式综合方式。渗透式综合指思想政治教育向业务、工作的渗透;融合式综合指多个单项教育方式相互渗透融合成一种新的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这样一项综合建设。
7.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方式和表现形态,常见的载体包括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
(1) 管理载体,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生活管理
(2) 文化载体,包括各种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建设文化环境等。例如绘画、书法、校园文化。
(3) 活动载体,包括本职工作、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休闲活动
(4) 传媒载体,包括现代印刷(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载体(广播、电视、录音等)、网络传媒
(5) 网络载体,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包括各类新闻网站、资讯网站、思想政治专业网络等
8.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方法,按适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及各层次: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规定了其他方法的方向准则和要求,起着导向规范的作用,主要是指实事求是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起主干作用的方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法,基本方法等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操作方式,是具体方法的实际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环节,使具体方法更加程序化、规范化。
(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技术和技巧,运用方法的经验概括,使具体方法更生动、更具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造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 简答题(4×10)
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横向联系性又有纵向发展性,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间的联系规律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宏观到微观的层次结构和体系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除了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层次结构之外,还有纵向和横向上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方法论的体系结构问题:
(1) 纵向发展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有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线索,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成果都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宝贵财富
(2) 横向体系结构,是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联系成一个整体。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即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到总结提高再到新的认识活动,不断反复下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可以建构成相互联系的三大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
3. 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
(1)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一种精神文化信息,从本质上讲它是实践基础对客观条件的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在时间上是交错的,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根据信息发展的时机分别选择调查方法、观察方法和预测方法。
(2) 实践活动是发挥思想指导作用,实现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基本途径,因而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只能从实际活动和具体言行入手,其基本途径有:
A. 一是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一定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B. 二是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人们从事的本质工作,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主要活动的变化经常会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
C. 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要相互交往,形成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
D. 从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入手,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3) 总之,人们学习生活的过程是在一定时空内的物质运动过程,人们的思想随这个过程发生变化,只要我们善于把握现实生活的过程,考察人们的实际行动,就能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4. 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组织人们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随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主要实践包括:
(1) 劳动教育,通过生产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是主要的实践方式,其主要目的和内容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劳动的地位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主要方式包括: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为使其行之有效,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明白劳动的要求和意义,帮助受教育者总结提高,巩固成果。
(2) 志愿者服务,是服务者自愿参加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志愿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三下乡”活动、共建和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型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活动现场志愿服务。
(3) 社会考察,有目的的观察、认识、研究社会想象,提高受教育者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确定考察对象、任务、提出考察计划,其次组织受教育者研讨和制定考察计划,最后指导受教育者参加实际考察活动、做好考察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写出考察报告。例如:走访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人物,重走长征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