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P地址中A类、B类、C类地址的区别
区别如下:
1、IP地址表示方法不同:
一个A类IP地址是指, 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A类IP地址就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A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8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24位。
一个B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B类IP地址就由2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B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16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16位。
一个C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C类IP地址就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C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24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8位。
2、IP地址范围不同:
A类IP地址 地址范围从1.0.0.1到127.255.255.254 (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B类IP地址地址范围从128.0.0.1-191.255.255.254 (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C类IP地址范围从192.0.0.1-223.255.255.254 (二进制表示为: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3、子网掩码不同:
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4、适用范围不同:
A类适用的类型为大型网络,A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少,有126个网络,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的3次方-2=16777214台;
B类适用的类型为中型网络,B类网络地址数量适中,有16384个网络,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的2次方-2=65534台;
C类适用的类型为小型网络,C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多,有209万余个网络,适用于小规模的局域网络,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的1次方-2=254台。
⑵ IP是什么
我们知道,因特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封闭的网络,它是建立在全球众多网络上的一个网络集合。在因特网上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有的是PC,有的是MAC,还有的是运行各种系统的服务器。每个网络的结构也不相同,有的是总线型网络,有的是环型网络,有的是星型网络。那么是什么把这些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呢?这就是TCP/IP协议。
什么是协议呢?简单说,协议是用一套技术术语描述某些事应该怎么做的规则。TCP/IP协议是将计算机组成网络的一系列协议的总和,其命名源于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一个是TCP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称为传输控制协议,另一个是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称为网间互联协议。TCP/IP协议能确保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及网络能够在一起工作。TCP/IP的细节非常专业和繁杂,很少有人对它的具体内容感兴趣,但对它进行简单的了解,对于我们了解因特网还是有益的。
TCP和IP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因特网上,数据不是一下子从本地传送到目的地的,而是要把数据分解成为小包——数据包,然后再进行传送。TCP的作用就是把所有的信息分解成多个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用一个序号和一个接收地址来标定,TCP还会在数据包中插入一些纠错信息。所有的数据被分解成数据包之后,这些数据包开始在网络上传送,传送过程是由IP完成的,IP协议负责把数据包传送给远程主机,远程主机接收到数据包,根据TCP协议核查有无错误,如果发生错误,主机会要求重发这个数据包。所有数据包都被正确接收到以后,主机按数据包的序号重新把这些小数据包组合成为原来的信息。也就是说,IP的工作是把数据包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TCP的工作是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与校核,保证数据包的正确性。
那么为什么要将数据分解成为数据包呢?这样做当然有好处。首先,由于这些数据包不必非在一起传送,所以通信线路可以把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按它们自己的目的地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当数据包全部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如果在传送过程中,某段线路的连接中断,控制数据包传送的计算机可以选择另外一条线路传送以后的数据包,不必“一棵树上吊死”。这个特性有些类似于日常的运输工作,如果要运送一台几百吨重的机床,人们也不会用一辆汽车将它运走,而是将机床分解成为重量适当的零件,再把各个零件分组标号,分别由多辆汽车运输,如果某段道路不通,后面的车辆完全可以另找一条路,等全部运输到位后,再将这些小零件组装成大机床。将数据分解成数据包的第二个好处,是如果某个数据包出错,计算机不必传送所有数据,只需单独传送出错的数据包即可。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将数据分解成小数据包也不是一点缺点没有的,由于每一个数据包都被加入一些特定信息,比如出发地点、目的地点及序号,这无疑加大了数据的传送量,但是数据分解成小包后,传送非常灵活、可靠,再加上网上传递数据非常迅速,所以多这么一些数据也就无所谓了。
难怪有人说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粘合剂。
⑶ 计算机网络问题 :说明Ip地址的分类以及各类Ip地址的范围
IP地址分为A、B、C类地址:
每个A类地址,节点数为2的24次方;
每个B类地址,节点数为2的16次方;
每个C类地址,节点数为2的8次方。
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126.255.255.254;
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
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⑷ ip地址由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意义
Internet 上的每台主机(Host)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协议就是使用这个地址在主机之间传递信息,这是Internet 能够运行的基础。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分为4段,每段8位,用十进制数字表示,每段数字范围为0~255,段与段之间用句点隔开。如159.226.1.1。
IP地址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设计者就必须决定每部分包含多少位。网络号的位数直接决定了可以分配的网络数;主机号的位数则决定了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IP地址分为A、B、C、D、E共5类。
A类保留给政府机构,B类分配给中等规模的公司,C类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D类用于组播,E类用于实验,各类可容纳的地址数目不同。A、B、C三类IP地址的特征:当将IP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时,A类地址的第一位总是0,B类地址的前两位总是10,C类地址的前三位总是110。
固定IP:固定IP地址是长期固定分配给一台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一般是特殊的服务器才拥有固定IP地址。
动态IP:因为IP地址资源非常短缺,通过电话拨号上网或普通宽带上网用户一般不具备固定IP地址,而是由ISP动态分配暂时的一个IP地址。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因特网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IP地址的网络部分:定义了该IP在逻辑上属于哪个网络
主机部分:定义了该IP在逻辑上处于该网络的哪个地方
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私有地址
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
A类地址前1位是网络号,后3位是主机号
B类地址前2位是网络号,后2位是主机号
C类地址前3位是网络号,后1位是主机号
⑸ 网络地址和IP地址有什么区别主机地址是什么
网络地址和IP地址没有区别——Internet的地址(网络地址)是用数字来表示的,称为IP地址。主机地址简单说也是IP地址。
IP地址共分为5类:A类,B类,C类,D类和E类。大量使用的仅为A,B,C3类。A类地址中第一个字节表示网络地址,而后3个字节表示网络内计算机的地址;B类地址中的前两位地址表示网络地址,后2位表示网络内计算机的地址;
C类地址中的前三位地址表示网络地址,后1位表示网络内计算机的地址;A类地址用于非常巨大的计算机网络,B类地址次之,C类地址则用于小网络。
(5)计算机网络ip地址结构扩展阅读:
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而不是根据谁制造了网络设置。若将高效的路由选择方案建立在设备制造商的基础上而不是网络所处的拓扑位置基础上,这种方案是不可行的。
2、当存在一个附加层的地址寻址时,设备更易于移动和维修。例如,如果一个以太网卡坏了,可以被更换,而无须取得一个新的IP地址。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换一个新的网卡。
3、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
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完成的。
⑹ 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划分的方法
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是ip address的缩写,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ip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地址被用来给因特网上的电脑一个编号,大家日常见到的情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四个八位二进制数,ip地址,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
ip地址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络协议地址,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
ip地址编址方案,ip地址编制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A,B,C,D,E 5类,其中A,B,C是基本类,D,E类是作为多播和保留使用。
ip v4就是有四段数字,每一段最大不超过255,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
ip地址的分类。
1.a类地址:
a类地址,第一字节为网络地址,其他三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它的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位,固定为零,a类地范围,1.0.0.1-126.255.255.254。
2. B类地址:第一字节和第二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两个字节为主机地址。他的第一个字节的前两位固定为10。
B类地址的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3. C类地址:第一字节,第二字节和第三个字节为网络地址,第四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另外第一个字节的前三位固定为110。
c类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D类地址和E类地址,不分主机地址和网络地址。
⑺ IP地址由几部分组成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
Internet上的每台主机(Host)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协议就是使用这个地址在主机之间传递信息,这是Internet 能够运行的基础。
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共有2^32个IP地址),分为4段,每段8位,用十进制数字表示,每段数字范围为0~255,段与段之间用句点隔开。
例如159.226.1.1。IP地址可以视为网络标识号码与主机标识号码两部分,因此IP地址可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网络地址,另一部分为主机地址。
IP地址分为A、B、C、D、E5类,它们适用的类型分别为:大型网络;中型网络;小型网络;多目地址;备用。常用的是B和C两类。
IP地址的分配
TCP/IP协议需要针对不同的网络进行不同的设置,且每个节点一般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
不过,可以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给客户端自动分配一个IP地址,避免了出错,也简化了TCP/IP协议的设置。
互联网上的IP地址统一由一个叫“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联网赋名和编号公司)的组织来管理。
IP地址现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分配。
⑻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哪几层TCP/IP体系结构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是
计算机网络技术:TCP/IP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体系结构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是:osi的上三层对应tcp的应用层,传输层与网络层是一一对应的。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三个层次提供的服务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合并为应用层一个层次。由于运输层和网络层在网络协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作为独立的两个层次。
(8)计算机网络ip地址结构扩展阅读:
对不同种类的应用程序它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应用层的不同协议,邮件传输应用使用了SMTP协议、万维网应用使用了HTTP协议、远程登录服务应用使用了有TELNET协议。
在TCP/IP协议中,网络接口层位于第四层。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